- 相關推薦
三上數學數學廣角課件
三上數學數學廣角課件
教學內容: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并能用數學語言表述。
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初步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并能用數學語言表述。 教學難點:初步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具學具:實物投影、情境圖。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主題
1、師:同學們今天有我給同學生上一節課,同學們高興不高興?(高興) 我一看同學們,我就發現同學們一個個非常聰明。
同學們,你知道聰明的聰是怎么寫的嗎?
(課件介紹“聰”。)
師:我希望同學們做到用耳認真聽,聽同學發言,聽老師講解;用眼睛仔細看,獲取信息;用口大膽說,說出自己的想法,發表不同的意見;用心去思考,發現規律。
2、師:同學們,我想看一看大家是不是能做到這幾點,看一看大家是不是真聰明。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兩個腦筋急轉彎試一試。
(課件出示腦筋急轉彎一:昨天,蔣老師到超市去買東西,在付款的`時候,從前往后數我排在第3,從后往前數,我排在第4。這時,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付款?) 師: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付款?
預設:
生:應該3+8—1=9人。蔣老師算了兩次,要去掉一次。
(課件出示腦筋急轉彎二: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一起去看電影,他們只買了3張票就順利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呢?)
師:沒什么只買了3張票?
預設:
生: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實際上是爺爺、爸爸、兒子。因為爸爸既是爺爺的兒子,又是兒子的爸爸。所以2+2—1=3(人)
師:你回答的非常好。(教師邊說:爸爸既是爺爺的兒子,又是兒子的爸爸。邊板書:既??又??)大家一起來說說這句話。爸爸有兩個身份,重復算了一次,板書:2+2—1=3
師:看來同學們確實很聰明,那么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就是與這有關的一類問題。【板書:數學廣角】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一)、探究集合表示
1、 了解運動愛好
師:同學們平時喜歡體育運動嗎?體育運動各種各樣,你喜歡什么樣的運
動?
2、出示信息
師:我們學校三(1)同學也喜歡體育運動,有喜歡跳繩的,有喜歡踢毽的。同學們看下面統計表,喜歡跳繩、踢毽的有下面一些同學。
(出示統計表)
3、師:同學們看一看上面的統計表,你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
學生1:跳繩有??,踢毽有??。
學生3:跳繩的9人,踢毽的8人。
4、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跳繩的9人,踢毽的8人,那么跳繩和踢毽的一共有多少人?
預設:學生:9+8=17人
師:但是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同學們這個答案為什么錯誤呢?
5、讓學生自己找原因,用線連出重復的同學。
師:這些重復的同學,他們是既參加了跳繩,又參加了踢毽。
6、課件展示
師:這些重復的同學,為了方便觀察我們都把他們移到前面。
教師移動重復同學。
7、師:大家看,這樣重復的同學我們明顯的看出了重復。為了簡便表示,我們可以怎么樣?(合二為一)
合并重復同學。
8、師:同學生真聰明。
師:老師這里有兩個圈,您能把這些同學放進這兩個圈里面嗎?
師:我們先放“楊明、劉紅、李芳”,那怎么放呢?
預設:
學生先放到跳繩的圈里。
師:這樣放,踢毽的圈里沒有,這個怎么辦?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
9、組織學生匯報。
預設:
生:如果能把兩個圈向一塊移動移動就好了。(課件出示有重復的集合)
10、師:是不是這樣?這樣我們應該怎樣把他們的名放到圈里面?
(學生回答,教師展示課件)
11、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像這樣的圈叫做“集合”,(教師補充板書:集合) (教師講解介紹集合(維恩圖)知識)。(課件展示)。
(二)探究計算方法
12、分析、認識各部分意思、數據,重點認識中間重復的部分,讓學生說:既參加跳繩又參加踢毽的學生,3人。
【三上數學數學廣角課件】相關文章:
數學廣角推理教學課件03-25
三上《數學廣角》的說課稿04-06
數學廣角搭配說課課件06-10
人教版三上數學課件07-09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數學廣角》數學教學反思02-24
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模板07-13
《數學廣角》數學教案11-28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