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晏殊優(yōu)秀課件
蝶戀花晏殊優(yōu)秀課件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掌握作者從閨婦寫離愁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qū)υ姼柚屑衙畹臒捵诌M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進一步了解歐陽修詞風,賞析詞中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作者從閨婦寫離愁的方法。
2、能夠?qū)υ姼柚屑衙畹臒捵诌M行鑒賞。
教學方法:
誦讀探究法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回憶歐陽修有關文章及有關重要文句。
二、總體把握:
1.朗讀全詞,說說這首詞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時間、地點、人物方面引導學生回答】
此詞寫暮春閨怨,是閨怨詞。
2.這首詞上下片在表達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寫時間有何變化?
上片寫早晨,下片寫黃昏。
三、具體分析:
“庭院深深深幾許。”
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
李清照本人是疊詞高手,故酷愛這句。【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處?
“深深”二疊字本已寫出庭院的幽深、空曠,再用一個“深”字,讓庭院的“深”“曠”得到深入和強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獨處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訴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總結:前人嘗嘆這首詞疊字之工,是這首詞特色之所在,我們不妨說這首詞景寫的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
【板書:景深 情深 意境深】
【我們先來看看景寫的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詞人像一位舞臺美術設計大師一樣,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所作了精心的安排。庭院幽深、空曠,現(xiàn)在講到了院中景,“楊柳堆煙”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這一個“堆”字,好在哪里?
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阻礙了女主人公遠望丈夫的視線,傳達出深居閨中的孤獨凄苦之情。
【詞人又將鏡頭搖向了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是一重,這一個“無重數(shù)”,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
【前三句描繪了一幅深閨獨處圖,意境孤寂凄冷,運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將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與獨處的怨恨之情寄寓居處的幽深之中。著一“怨”字。】
【板書:情深:怨】
【女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原來丈夫正乘坐著豪華的車騎,在溫柔富貴鄉(xiāng)里盡情享樂呢。詞人沒有讓你立刻看到深閨的女子,而是把你的視線轉(zhuǎn)到了她丈夫那里。這里丈夫的享樂與閨婦的處境形成對比,既點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傳達出“樓高不見章臺路”的怨恨之情。這里也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造足了懸念,然后讓人物出場。
著一“恨”字。
【板書:恨】
下片寫情,請通常也是和景結合的,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雨橫(hèng)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語意雙關,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詞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華。
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著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這句話表達了女主人公怎樣的情感?
著一“傷”字。
【板書:傷】(既感傷春天留不住,也感傷自己青春易逝,容顏不再)
于是她感到無奈只好把情感寄托在和她同命相連的的花上。“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這兩句包含了無限的傷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評曰:“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曾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板書:層深而渾成】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陽修詞的這兩句卻把它統(tǒng)一起來了。所謂“意欲層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層層深入,步步開掘。
1、“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寄深于淺,借景抒情,包含多層意蘊,說說有哪幾層意蘊?
采用層深手法,寫深婉綿邈的情思,自然渾成。第一層女主人公因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只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累因愁苦而至,勢必要找個發(fā)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fā)問。第三層是花兒竟一旁緘默,無言以對。是不理解他的意思呢,還是不肯給予同情,令人納悶。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
總結: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筍有苞有節(jié)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這又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2、結句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
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加到客觀的景物里去,緣情造景,這就是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中“淚眼”表明詞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經(jīng)非常激動,把自己的感情附著到“亂紅”之上,這應該是借景抒情。
3、詞中寫了景,寫了情,而景和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意境,最后我們一起來感受這首詞的意境深。從環(huán)境、時間這兩點分別怎樣體現(xiàn)意境深的?
從環(huán)境來說,由外景到內(nèi)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
近人俞平伯評曰:“三月暮”點季節(jié),“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留春住”。
四、擴展延伸:
探究北宋早期婉約詞詞的特點,評價其在詞的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影響
1、 內(nèi)容:同學們在預習時比較集中地問到三首詞的作者與詞中抒情主體的關系,明明是男子,卻以女性主體出現(xiàn)。三首詞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稱來寫。作者盡量淡出抒 情主體的角色,這是當時的詞風所決定的。以詞為“詩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詞人艷詞的老路,在題材上仍以傳統(tǒng)的紅粉佳人為主,明顯受到唐五代“詩莊詞媚” 思維定式的影響。北宋早期詞人,多應酒宴之間歌兒舞女的要求,填詞當筵演唱。北宋早期詞人作詞,是隨意性的應酬,是業(yè)余的娛樂消遣,是逢場作戲,是私生活 的真實描寫,是無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歐詞也有所開拓創(chuàng)新。如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由傳統(tǒng)的紅粉佳人寫到了鄉(xiāng)村“采桑徑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動傳神,脂粉氣淡了幾分,給詞壇帶來自然清新的氣息。如歐陽修《踏莎行》里男性開始悄悄成為主體。
這就體現(xiàn)出本課課題《“格高韻遠”的北宋詞(一)》中的“格高韻遠”,初步顯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艷詞的特點。
2、藝術形式:
對仗:《破陣子》三組工整的對偶句,《踏莎行》兩組精巧的對偶句,還有句中的對偶,如“草熏風暖”“雨橫風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對稱和諧之美,也具有裊娜多姿之態(tài)。
風格:柔媚婉約,細膩別致。
聲韻:平緩舒徐的節(jié)奏,豐富多彩的韻腳,精嚴多樣的字聲配合,別具一種雍容富貴的氣度。雅致文麗的語言,使詞向典雅凈潔的方向邁進一步
詞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雋永,與唐五代詞相比初步顯示出韻味雋永的特點。
結論:以晏殊、歐陽修為代表的北宋早期詞藝術手法勝于思想內(nèi)容,令詞的形式日益豐富多彩,聲韻格律變化繁多而又規(guī)范整飾,創(chuàng)作技巧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高水平。是宋詞走向成熟、走向巔峰的重要發(fā)展階段。
五、板書設計:
景深
情深:怨—恨—傷—苦
意境深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蝶戀花》
七、教學反思:
開頭問學生這首詞講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很難一下子回答出來,所以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三方面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蝶戀花晏殊優(yōu)秀課件2
教學目標:
1、 披文入情,由辭體情。
2、 體味本詞的寫作特色。
課時:1節(jié)
教學方式:研習式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導引: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的《浣溪沙》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原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二句,傳誦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二、文學常識
關于作者:
見教材P64注⑥。補充:謚元獻。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三、文本研習:
1、起句描繪了怎樣的景物?這些景物帶有什么特點?
起句描寫了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nèi)烁窕瑢⒅饔^色彩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說,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觀的色彩。
2、第二句中,寫羅幕的“輕寒”,與“燕子雙飛去”有必然關系嗎?特別點出“雙飛”有什么意味?
(先說這兩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xiàn)象間本不一定存在著聯(lián)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jié)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的。這里與其說是燕子的感覺,倒不如是寫簾中人的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雙飛,更反襯出主人公的孤獨。
這兩句表面上是只寫客觀景物,實則暗含著濃濃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語皆情語”。
3、第三句“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點明了什么?有沒有別的信息?
這句在時間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兩點變化。一是點明了幽怨、哀愁是因為“離別”,二是“怨”由隱微轉(zhuǎn)為強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無知無情,它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該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觸動。這與蘇軾《水調(diào)歌頭》:“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機杼相類。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問:
⑴詞句中哪些詞與上面照應?
“昨夜”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望盡天涯路”正從上文的一夜無眠生出。
⑵“昨夜西風凋碧樹”只是眼前所見之景嗎?“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風凋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飄落樹葉情景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與上文有何關系?這句所寫的境界有什么特別處?
既然主人公有著濃郁的離愁別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獨上高樓”。|以上抒寫的只是憂傷低迴之音,這里卻出人意料地展現(xiàn)出一片無限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有人說,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百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zhuǎn)向?qū)V遠境界的騁望。所以,這幾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情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冼盡鉛華,純用白描。氣象闊大,境界高遠,成為全詞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與上句的聯(lián)系,兩個分句之間怎樣的關系?這句與上一句有某些共同點嗎?
這句與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由于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兩個分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難抵的可悲現(xiàn)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與“望盡天涯路”照應,“知何處”的感嘆更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盡的情致。
四、體味本詞的藝術特色。
1、本詞與晏殊的其它詞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稍有區(qū)別的。上片取境較狹,風格偏于柔婉;下片卻境界開闊,風格近乎悲壯。
2、詞中,作者用了烘托與反襯的手法寫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悲苦。前者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是以悲景寫愁,與詞中人物同病相憐。后者如“燕子雙飛”、“明月穿戶”,都以樂景寫悲,以雙燕、月光無情反襯女子有情。
五、課后作業(yè):
1、 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2、 做“學習與評價”是的有關練習。
【蝶戀花晏殊優(yōu)秀課件】相關文章:
晏殊的《蝶戀花》11-15
晏殊《蝶戀花》教案11-15
晏殊的蝶戀花11-13
蝶戀花晏殊朗誦11-13
晏殊蝶戀花原文11-13
蝶戀花晏殊譯文11-13
晏殊《蝶戀花》名句11-13
晏殊蝶戀花有感11-13
蝶戀花晏殊品讀11-13
有關蝶戀花晏殊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