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造人》課件
女媧造人是一個民間傳說,發生在上古時代。下面是關于女媧造人課件的內容,歡迎閱讀!
女媧造人課件1
○教學目標
① 通過復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并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教學重點
① 大膽而新奇的想像。
②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教師:投影儀。
○教學設計
導入 課文
在奇幻的神話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有對月流珠的在岸鮫人那么,人,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再看看遠古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理解的。
復述故事情節,理解本文聯想與想像手法的運用。
①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情節。
② 投影出示《風俗通》里的兩則短文,然后讓學生復述課文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沒有的內容。待復述完后,討論整理歸納,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
這個環節一要靠學生課前預習,熟悉課文內容。二是鍛煉學生上課專注地聽別人說,學習篩選信息,并鍛煉歸納、概括能力。實施前要做好指導,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師可提示補充。如果復述的學生對課文情節有遺漏,也可提醒學生補充。
③ 討論:a.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b.你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對女媧造人的動機、經過做另一種推測,說給大家聽聽。
女媧造人的情節顯然是想像的,要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明白,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達的遠古時代產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像,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像體現了遠古時代人們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但仍有廣闊的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尋,去研究,所以,這種想像力、創造意識,都是我們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個討論題,是讓學生鍛煉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組討論,選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① 討論:說說你對女媧的認識。
② 跳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對人類誕生的喜悅心情的句子,討論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對女媧這個形象的認識,應該是這節課探究的一個要點。討論時要提醒學生緊扣課文語句分析認識。教師最后明確:
女媧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廣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么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為什么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就是她的這種創造力,世上誕生了人類。她得到了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她忙忙碌碌,像母親一般勤勞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從她身上,我們看到神話的情節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實的,是合乎現實生活的情理的。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這也是本課體現合理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對課文中有關語句,教師可從兩方面提示,一是女媧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這生命是她一手創造出來的,她的笑,體現了人類創造成功的喜悅感。二是這種喜悅感,還體現在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如人類落地后開口就喊媽媽;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等。而學生對這種喜悅感的感受則可引導學生扣住喜來談,如有了人類,大自然才有了生氣,蓬勃起來;有了人類,女媧不再寂寞、孤獨;有了人類,世間也就有了溫馨,有了愛,更重要的是,有了創造也可以從另外角度引導學生感受,如人類生命的可貴,人類生命與自然的關系,要珍愛生命等。
③ 比較《女媧造人》與《伊甸園里》,拓展思維空間。
[討論]在我們中國,有女媧造人的美麗神話;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教材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中的參考資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話《伊甸園里》)。這兩篇神話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歡哪一篇?說說理由。
討論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拓寬思維角度,從文章情節的想像、文章結構、語言、思想感情等諸方面去分析。教師不要限制在只應該喜歡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表現遠古時代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這都屬于人類文化寶庫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也可以從閱讀這類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師總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種創造成功的喜悅。
布置作業
① 摘抄課文中優美的詞語。
② 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源的資料。
女媧造人課件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熟悉課文,生動復述故事;了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發揮自己聯想、想象力來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運用聯想、想象創編神話故事;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養成課外搜索、整理資料,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先讓學生講講自己曾看過或聽過哪些神話故事,然后,以“人,是從哪里來的?”這個有趣話題,引出我們祖先對此問題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閱讀
以講故事比賽的形式,(既可個人準備也可小組合作共同打造推舉一人),讓學生積極自主閱讀、整體感知文章并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以全體學生掌聲大小來對主講者進行評價,然后再讓個別學生以點評形式進行具體評價。這樣讓學生人人參與,共同激發閱讀熱情。
最后老師小結講故事應注意的事項:情節要完整,表情動作要豐富,語氣語調要有變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將本文與《風俗通》上短文進行比較閱讀 從女媧造人動機,造人過程及人類誕生等方面對文本進行賞析,在此基礎上訓練學生聯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話特點。
2、對文章存有的疑惑進行組內質疑探究、交流,認識到想象力也是我們現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為“想象是人類最美的花朵”,(雨果語)。
3、全班交流 對小組內無法解答的疑惑提出來,通過組與組之間探討,進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創編神話故事。給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從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宮,后來變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結
《女禍造人》反映了我們中國人早期對人類起源的探索,但它畢竟是神話傳說,那“人,到底是從哪來的?”請同學們下去收集這方面資料,從科學角度進行解釋。在“追尋人類起源”綜合性活動課上再交流。
課后反思: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為此,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神話《女禍造人》作為本節課材料,對學生進行聯想、想象力的訓練。
成功之處:
4、有教育機智。當天,全年級學生都歡歡喜喜去財大看話劇,僅留下上課的這個班不能去,學生們老大不高興,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氣很冷,學生冒雨跑到階梯教室。我一下想到學生昨天剛興高采烈地學習吟唱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即讓語文科代表黃伊伊領唱。氣氛一下活躍起來。
1、點擊了學生的興奮點。
首先,選的文章是神話傳說,是六年級學生最為感興趣的。
其次,課前唱歌讓學生情緒由陰轉晴,進而讓學生講自己看過或聽過的神話故事,課堂上晴朗起來,再由師以“人,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有趣的話題我的祖先是怎樣理解和想象的?”幾個問題將學生閱讀欲望撩撥到極致。
2、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以講故事,創編神話故事等比賽形式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主動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點帶面,全體參與,讓學生在競爭中各有所得。
3、聯想、想象能力的遷移。最后環節讓學生創編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每個小組都熱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幾個小組提出創編課本劇,并當堂表演,將整個課堂氣氛拉向高潮,學生潛能得到極大挖掘。
不足之處:
1、沒有真正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幾個教學環節皆在老師主觀引導下進行。尤其當下課鈴響起,而學生課本劇的表演正濃,學生們和聽課老師們也正聽得如癡如醉時,我卻因為是公開課而打斷學生的表演。后來雖然又讓學生繼續表演,但已影響了學生的情緒。沒有很好貫徹“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的課改觀念。
2、課堂評價不到位。如有學生提出“女媧到哪去了?”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對以神話形式解答的學生,我沒能給予肯定,只對一位回答“女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學生極其贊賞。這個評價說明我本身的教育機智不夠,對問題的認識較窄。學生劉莫的點評非常不錯,可我沒能充分贊賞。
3、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在學生質疑這個環節,學生問題較多,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直接過渡,給學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女媧造人》課件】相關文章:
關于初一女媧造人的課件05-12
《女媧造人》優秀說課稿及感悟12-17
初一上冊《女媧造人》說課稿12-17
《女媧造人》說課稿(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人教版初一上冊六單元同步作文:《女媧造人》在現實中飛翔01-08
女媧散文02-26
塑造人物的作文10-10
女媧之后_1200字02-11
《女媧補天》課文原文12-16
《女媧補天》說課稿11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