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通用7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1
一、聽課收獲
1、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從各位老師上課情況來看,每位老師在課前都深入鉆研授課內容,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把知識和能力既深入淺出又扎扎實實的傳授給學生。
2、教學手段的改進。老師都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方法的改進。大部分教師都采用了導學案。以導學為方式,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為載體,以教師的指導或輔導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目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
二、授課后教學反思
1、上課時表情略顯緊張、僵硬。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
2、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語速過快,沒有給學生理解、消化的時間。這樣一來學生上課就覺得很累,會產生不想聽的情緒,還有語速快內容就會多,學生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很難掌握這么多知識。所以,以后我會注意語速。
3、對學生鼓勵較少。上完課回想一下,上課時對學生的鼓勵較少,特別是回答問題的學生沒有給予鼓勵。
4、我把課堂內容填充的太多,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都能接受。
5、缺乏組織、調控、啟發的藝術。只關注教學設計的有序實施,只考慮自己準備的內容是不是講完了,不考慮學生是不是接受了。
三、改進措施
1、講課的語速要慢些,給學生以理解、消化的時間。學生只有覺得自己明白這節課的內容,老師講的.東西,他才會愿意把注意力放在這節課上。
2、 在以后的課堂上,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情緒,要時時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親切之感。
3、備課的時候不但要備知識,還要備學生,了解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
4、要學會鼓勵學生,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
5、要學會如何組織、調控、啟發學生回答問題。
四、對課堂競賽建議
通過參加教學競賽,給大家提供了互相啟迪、集中精力學習教育理論、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的好機會,從而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日益精進。每次聽課都是一種學習,尤其是聽經過優秀的老師精心準備過的公開課,對自己是種激勵。
對學習組織的教學競賽,這次公開課有的是上午四節課有四個老師上課,導致后面兩個老師的課聽課的教師就比較少。 本人建議公開課時間可以貫穿整個學期,每周安排1—2名教師上課,可以是下午第七節課,大部分教師都有時間起聽課了。可以安排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授課,讓年輕教師向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 博采眾長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
五、專業發展個人目標
1、努力鉆研教材,精心備課,爭取每一節課都能有效、有趣。
2、積極撰寫學科論文,不斷提高論文質量,爭取發表高質量論文。
3、加強專業技能基本功訓練,多參加技能比賽;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只有自己技能突出,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參加比賽。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2
本次公開教學是以校本研訓“主題閱讀教學”為依托開展的。對于“主題閱讀教學”我僅僅是知道了一點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該怎樣正確進行等等我還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開教學,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進行初次的嘗試。
備前思考
“主題閱讀教學”要求以一點為切入點進行拓展閱讀,把課外閱讀放到課內,大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我現在所帶的六年級學生可以說對小學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已經了解,馬上面臨畢業的學生應該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不需老師再牽著他們去品詞析句、去領悟內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單元內的課文進行整合,結合以前學過的寫作方法進行教學呢?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進行了七單元三篇課文的綜合備課。
備中推敲
在備課中我想到三篇課文雖然都是寫事的文章,但是從內容上來看都寫到了人物,而且 都有對老師的描寫。我何不從人物的寫作方法入手,讓學生去反復閱讀,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品析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設計先讓學生復習描寫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具體的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之后讓學生自讀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樓拜、孔子、劉老師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閱讀,讓學生收集一些描寫老師的文章,并且進行分析,從而牢固掌握寫作技巧。課后還可以安排習作練習。
課后反思
按照我的設計進行了本次的教學,在40分鐘內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針對本次教學我也進行了反思,有幾點想法。
1、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六年級學生確實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說對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較到位,概括也比較準確,不需老師反復強調。
2、把相同的寫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學習,舉一反三,學生掌握牢固,而且節省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確實有助于學生大量閱讀。
3、雖說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閱讀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處。比如《莫泊桑拜師》一課除了領悟人物精神外,還應該讓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持之以恒,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等等;《理想的風箏》一課中回憶性文章怎樣寫,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課中景物的描寫等。其實還有許多知識點都需要在下一課中補充。其實這種教學僅僅適合一課一得,也就是在某一個點上加大閱讀量。
4、因為在一節課中要閱讀兩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對來說,分析文本就顯得粗糙了很多,語文課中的情感、朗讀、情境,鋪墊等就少了很多,語文課顯得有點生硬。對于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有點勉強。
或許是自己還沒有真正領會“主題閱讀教學”的精髓,亦或許是理解上的偏頗走的是彎路。總之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且行且琢磨。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3
新事物的產生必定具備其取代舊事物的優越性,就像今年語文統編教材的大變革,給人一種陌生而神秘的感覺。特別對我這個語文專業外行中的外行教育工作者來說,真是有些摸不準方向,毫無授課頭緒。
昨天我們語文教研組長公布了公開課的安排表,而我是第一個,并且只有一天的準備時間。這么突然的任務,讓我有些慌亂。昨晚草草地整理了課件,今天就直接開講了。我班的學生本身就不活躍,沒有大膽發言的習慣,加上今天聽課,好多學生更是沉悶不舉手回答問題。盡管有幾個學習好的同學舉手并很好的回答了問題,但還是沒有達到調動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總之,自我感覺效果不好,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我對新教材也有一些的想法:雖然我是非語文專業且被“趕鴨子上架”的接受這門課程,但對于去年的教材來說,我感覺上課還是可以的,而現在的教材讓我有些為難了!怎么說呢?我感覺現在的教材是對知識內容的硬性要求減少了,而軟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它沒有那么多明確的定性的東西讓學生去記,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就像今天這節課《橋》,它是一個小小說,而對于教學要求和目標來講,不僅僅了解什么是小小說,還要讓學生去體會文章是如何通過環境和情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特點和精神品質的,特別是一些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的運用。這些讓學生感悟領會的東西,我覺得很難引導讓學生掌握。另外這種能力性的'目標實現也不是當堂就能反饋出來的,也是需要時間去鍛煉,才能在寫作中表現出來。我在開學以來的教課中也很能感受到這種對教學能力高要求的壓力,有好多時候都是在上完課才會“恍然大悟”,但卻已經“后知后覺”了。所以就給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時間需求。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感受,也許是我的教學能力不足吧,但更希望能向同仁們多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的同時,能夠更好的服務學生。
下午的時候我們語文教研組的成員聚在一起對我的課進行了評價和意見交流,從他們的角度和思路上,我認識到了自己在上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樣的活動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也有助于相學相長,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克服新教材給我們帶來的困惑。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4
本課教學內容是發展跳躍能力,是小學水平二(四年級)體育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想體現"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玩起來"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下面就談談本人上完課后的反思:
一、玩中練
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么這節體育課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于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在課的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開火車"的小游戲并且還有這個游戲的許多變化,使學生一下就進入了上課角色,玩得十分開心,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上課的熱身準備活動。在下面的教學中,我始終在貫徹執行這種教學思想,無論是學習跳躍技能,還是知識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游戲,如:"跳障礙""蟹抓蝦"等讓學生始終在玩中開展技能的練習,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創新實踐,愉悅身心。從整節課的情況來看,學生還是十分喜歡這種練習方式,整節課幾乎每個人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樂于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并敢于在活動中表現自我。如李州、黃浩偉等同學都表現十分特出。
二、玩中學
新課改的體育課,我覺得并不是簡單的玩或者是做游戲。因此無論教師設計了怎樣的課,其目的都是讓學生能在玩中有所收獲,即玩中學。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掌握跳躍的'簡單方法以及增強腿部力量,為此我專門設計了兩個小游戲:一個是跳障礙,一個是蟹抓蝦。通過組織讓學生玩這兩個游戲,讓學生在玩中明白了“跳躍的高度與蹬地的速度、力量”這個重要技術的原理,并能在實踐練習中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許多平時體育不是太好的學生也輕意的學會了這個技術動作。這種教學方法要比教師直接講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這種教學實踐中,學生接受技術不是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獲取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強調探究性學習的思想。我在課的結束部分設計了一個"合作創新,愉悅身心"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孤島救援”,整個救援過程都是學生通過合作完成的,真實的就是美好的。發揮孩子的創造力也是體育課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以上是這節體育課上完后的一個教學心得,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密度的掌控,學生掌握技術的反饋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5
首先,由于本課重點是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而這些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又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那么要使學生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方設法選擇一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在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的啟發下,本人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把教學主角交給學生,人人參與,體驗成功,享受快樂作為目標。所以當我講七大內容時,不是直接讓學生回答其內容是什么,而是通過閱讀自主探究和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讓學生歸納回答。當所提出的問題解決完時,七大的內容也就掌握了。其次,講抗戰勝利的'意義時,不是直接讓學生記住其意義,而是提問抗戰以前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結果,并分析抗戰勝利的原因,這樣就水到渠成讓學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抗戰勝利的意義。再次,能夠結合內容的需要,加入一些圖片和相關資料,讓學生結合現實分析,不但開闊學生的知識面,還提高了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再然后,通過信息反饋評價教學,檢查教學效果,效果突出;通過記憶力大比拼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當堂內容當堂消化,做到節節清。最后,學生參與積極,課堂氣氛活躍,連最差的學生都表現出積極,令我很是感動。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比較充分,目的通過學習歷史,牢記歷史,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不足之處:
課件的動畫效果有些欠缺,沒有視頻、音頻資料,設備使用不夠熟練。本節課老師講的有點多,學生活動不夠充分,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但不熱烈;還有就是小結時圖文的結合不是很緊湊;最后是對時間沒有把握好,時間顯得有些緊。 今后努力的方向:
還需提高制作課件的技術和水平;進一步提高講課的藝術性,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和節湊氣勢;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師生互動,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6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由題入手,關注生命”“品讀詞句,感受生命”“拓展資料,情感升華”“回歸課題,感悟生命”四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
上課前,我對自己的設計還是很有信心,感覺設計上有不少亮點。如:課的開始和結束都是圍繞課題,開課質疑,引發思考;結束時給課題加標點,表達個性的.感悟,使本課結構完整。又如:課外資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現杏林子的照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她的樂觀;然后老師深情地朗讀杏林子的生平,讓學生在強烈地對比中體會杏林子的堅強,感受內心的“震撼”;再通過閱讀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從而聯系生活引發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以此層層深入,搭建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加強情感體驗,從而理解了本課的重點句,突破難點。
但上完課,我感到很沮喪。我感到現實的課堂與理想相去甚遠。課堂上我在努力演繹著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學生的閱讀節奏。常常還沒讓學生讀懂讀透,我就急著實施下一個環節。由于開始對詞句的品讀不夠深入和到位,就急著引讀,所以學生始終沒能進入我努力營造的情感氛圍,直接導致了課的后半部分,學生始終游離與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讀訓練,但因為學生的內心感受不足,朗讀也僅僅停留在技巧的指導,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讀。
這節課讓我再次感受到老師的教學設計要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不是教師"硬逼"出來,而是真實的原生態的暴露,并經歷思維逐步提升的過程。學生的情感不是老師“煽”出來的,而是真誠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教師公開課教學反思 篇7
我在對青藏地區的教學處理上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首先對課前的預習內容進行檢測;其次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對青藏地區的三種氣候類型的成因進行分析(重難點)和歸納;最后對整個青藏地區的氣候類型與分布總特征做總結與課堂練習。
回想本節課做的好的地方有:
1、新課導入簡單明了。以青藏地區特有的動物圖片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猜測這些動物的名稱和國家,并以在什么樣的自然環境下生長,直擊本節課的主題。
2、課堂檢測,銜接本節課的知識點。對經緯度位置、地形的檢測同時,聯系與氣候類型的形成之間的關系,奠定接下來學習青藏地區氣候類型時的形成原因方面的基礎。
3、教學過程中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學生思考。第一道探究題較為簡單,遵循著地域性的分布規律,按常規方法分析即可,學生基本上能自行解決。第二道探究題為非地帶性的氣候類型,根據之前學習馬達加斯加東部地區形成此氣候的成因一樣,考慮地形與洋流的問題,需要小組討論完成。第三道探究題較難,學生很難想到風帶的移動,其需要教師引導下,能完成風帶的.偏轉帶來海洋水汽,形成濕季。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
1、師生互動仍不夠充分,問題的設計不夠老練,學生的興趣沒有被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教學過程流暢,青藏地區氣候類型的成因分析貫穿整節課,但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3、課后結尾時,讓學生來小結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平淡。問題僅限于歸納,沒有延伸和探究,如果做成探究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了解自己在教學中純在的不足之處,鞭策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