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課件
【知識與能力】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嘗試區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
3.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自主歸納總結血液循環的途徑;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
4.概述人體的血量,列舉abo血型的類型,以及安全輸血以及輸血關系。
5.通過實際問題的考察,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描述血管、心臟、血細胞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綜合能力。
2.能熟練地使用顯微鏡觀察魚尾鰭血液循環。
3.掌握出血的初步處理方法。
4.通過與同學合作完成脈搏、心率、血壓的測定,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課堂學習目標的共同探索,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
2.聯系實際,關愛他人。鼓勵學生通過分析得出答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3.鼓勵學生勤思考,做到學以致用。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1.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學生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4.區別動脈血與靜脈血。
難點:1.顯微鏡下分辨各種血細胞,理解血液屬于組織;
2.心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關瓣膜的結構特點,理解器官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3.了解血液循環途徑,以及在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4.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教學突破
教學中讓學生事前看書,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畫龍點睛,對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加以突破,講解相關的典型習題,來鞏固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達到復習的效果。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情景教學法、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
學法:自主、合作、討論法。
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課前復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相關知識,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復習課打好基礎。
2.準備好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3.準備好相關的習題。
學生準備:在上課前做好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復習。
展示課件:
1、簡介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功能。
血液循環系統由血管、心臟和血液組成,主要是運輸人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和廢物的排出。
2、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自來水管道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
活動1:感受血管的跳動。
對照書上第3頁圖,摸一摸自己的頭部、腕部、足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
小結:動脈血管的這種跳動稱脈搏。
(脈搏的形成)心臟收縮時,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動脈,使得動脈血管壁先向外擴張,然后再收縮。動脈血液隨著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血管壁向遠處傳播就形成了脈搏。
活動2.測一下自己的脈搏。
討論:男女生的脈搏有什么不同?體質的強弱與脈搏有關系嗎?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課件】相關文章:
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的生物課件05-10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單元測試07-26
測量物質的密度說課稿11-13
六年級下冊科學課件: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05-16
物質的密度簡要說課稿11-05
《物質的量濃度》課前說課稿12-04
物質的量公式及介紹10-12
物質的密度說課設計11-12
物質分類教學反思04-12
物質分類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