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計算機網絡課件
認識計算機網絡課件模板
教材分析:
本節分別從計算機網絡功能的角度、計算機網絡的組成結構和類型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計算機網絡,它與通信網絡的關系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認識計算機網絡的概念。作為本章的開首節,為了將來的學習需要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可能對網絡本身并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網絡里的內容。學生尤其對網絡的拓撲結構,掌握起來會困難一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類;
(2)了解局域網中常見的拓撲結構,能分辨不同的類型。
過程與方法:
(1)能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計算機網絡,更好地領會網絡基礎知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功能及其組成。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
教學進程(不夠可附頁) 設計意圖、偶發事件及處理、思考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計算機網絡?
學生活動:思考回答。
設計意圖:引入本節課題,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計算機網絡功能
1、問題:咱們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計算機網絡,那么它有什么的功能?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小結:計算機網絡功能:
①信息交換(數據通信)。如:電子郵件、網上聊天等。
②資源共享。如:網上瀏覽新聞、網上查找學習資料等。
師生共同小結,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煉知識的能力,總結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三、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問題:計算機網絡有哪些部分組成?
2、實踐:組織學生查看計算機教室的網絡結構。
3、探究:
(1)單獨一臺計算機能不能稱為網絡?(多臺)
(2)有了多臺地理上分散的獨立計算機系統,要成為網絡,還需要什么呢?(網線)
(3)大家玩游戲時,怎么判定輸與贏呢?還得要有什么呢?(游戲規則--網絡協議)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加深認識。
4、小結計算機網絡組成、定義。
(1)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①多臺地理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系統;
②傳輸介質和網絡設備;
③通信協議。
(2)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計算機網絡:指把地理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通過軟、硬件設備互連,在相應的網絡協議支持下,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提煉知識的能力。
四、認識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設問:大家平時聽說過的網絡類型有哪些?
2、講解:計算機網絡分類方式有多鐘,一般的分類方式是按網絡覆蓋范圍來分,分為: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對于各種網絡的覆蓋范圍及適用場合大家自己總結。
網絡分類 縮寫 分布距離 計算機分布范圍 具體例子
局域網 LAN 10m左右 房間 計算機課室
100m左右 樓宇 校園辦公網
1000m左右 校園 校園網
城域網 MAN 10km 幾個街區甚至整個城市 黃埔區教育網
廣域網 WAN 100km以上 幾個城市、國家或大洲 Internet
3、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及各自的特點。
4、局域網中的常見拓撲結構:
拓撲結構:指網絡中各結點計算機和其他設備的地理分布和互連關系的幾何構形。
板書設計:
計算機網絡功能:
①信息交換(數據通信)。如:電子郵件、網上聊天等。
②資源共享。如:網上瀏覽新聞、網上查找學習資料等。
小結計算機網絡組成、定義。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①多臺地理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系統;
②傳輸介質和網絡設備;
③通信協議。
計算機網絡:指把地理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通過軟、硬件設備互連,在相應的網絡協議支持下,以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的系統。
計算機網絡分類方式有多鐘,一般的分類方式是按網絡覆蓋范圍來分,分為: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廣域網(WAN)。
教學反思:
一、教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后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局限于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
二、萬事有其法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于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無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后變得疲塌厭學。因此,教師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堅持個別輔導,而對于一般的學生則可大力提倡小組團結合作或協作,效果同樣不錯甚至更好。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維護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必須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面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或評價較為靈活的開放型任務。在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如編輯一張主題小報,設計一組幻燈片,制作一個動畫等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即可,不要強求作業的質量。 四、保持創新意識 新世紀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信息時代產物的信息技術學科,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學科優勢,可供教師和學生創新之處不勝枚舉,幾乎每一項操作,每一個練習,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處處可見“殊途同歸”,同樣方法達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見慣。只要老師用心挖掘,悉心指導,我想我們的勞動就應該會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