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那些年我們的開學第一課
又到了開學季,開學第一課,對每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古代,開學第一課看重的是一個禮字。新入學的學生要祭拜育人先賢孔子,以及進行開筆禮。相比中國古代,如今國內普遍的開學第一課,已顯得務實得多。
時代需要怎樣的第一課?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應該是怎樣的,我們需要怎樣的開學第一課?與此相關的是,目前我們對開學第一課的重視程度如何?歡迎通過@廣州日報官方微博提出您的見解,給出您的答案。
記者徐靜 實習生吳才林
上世紀60年代
講述者:楊先生 入學:1962年
小學一年級 學費幾元錢
楊先生1962年讀小學。對他來說,這就像是個快樂的節日,他穿上嶄新的衣服,背著小書包,書包中的鉛筆盒里裝著兩支鉛筆,僅僅有兩支鉛筆。
開學當天,他們先是在操場集中后,就被老師領回到課室中坐下來,然后就像講故事一樣講注意事項:弄臟手要及時洗手,要聽老師的話,同學間要互相幫助。最開始應該是德育,第二天才開始正式上課。
那時課本是由學校統一發放,但沒有教輔材料,學費后還有書雜費,作業本要自己掏錢,都不貴,一個學期幾元錢。
上世紀70年代
講述者:張先生 入學:1973年
斜挎綠書包 獨自走回家
秀麗二路小學是張先生的母校,這所學校現在已不存在了。開學當天,張先生步行來到學校,他家與學校相距不遠,步行僅需5分鐘。很高興,家里還煮了個紅雞蛋,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去的,心情確實很激動。
那一年,張先生拿到的教材只有語文和數學,學習英語已是小學三年級時的事情了。在當時,代表先進的是紅小兵,紅小兵們都戴著紅領巾。
秀麗二路小學面積不大,一個年級三四個班,一個班20多個學生。那時,學生們放學都是自己結伴回家,不用家長接送。回家時,他們單肩斜挎的綠色軍用包在屁股后面一晃一晃的。
上世紀80年代
講述者:徐先生 入學:1988年
年紀不達標 靜坐求上學
那時規定8歲讀書,徐先生因為生日在11月,被算為7歲,開學第一天報到時被趕了出來。接下來幾天,他跟著爸爸連續到學校辦公室中靜坐,希望獲得讀書的機會,最后竟然成功了。因此,徐先生的開學第一課發生在同班同學開學的第四天。
那一天,他拿著母親用布縫制的紅色小書包,裝著幾個作業本,到達教室時,受到班上同學的`歡迎。但拿到教材已是幾天以后的事情了。
出于對書本的愛護,他還請長輩為兩本書打上牛皮紙封皮,并鄭重地寫上自己的姓名。
上世紀90年代
講述者:吳先生 入學:1997年
沒有開學禮 媽媽陪上課
吳先生上學前才搬來廣州,對入學那天的情形,已經印象模糊。只記得媽媽為他準備了印有卡通《龍珠》人物的書包,還給了他一筆巨款1元錢。由于太害怕,他到了學校之后沒有讓媽媽走,而是讓媽媽坐在教室外的樹下,陪著自己上課。
吳先生說,記憶中的開學第一課,沒有隆重的典禮,也沒有校長闊闊而談,全班人坐在教室里,聽班主任介紹科目。隨后,班主任便讓大家進行自我介紹。當時吳先生操著一口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的語言,引來了不少小孩的嘲笑。他坦言,開學第一課帶給自己的,便是學好當地語言的強烈愿望。
2000年代
講述者:黃小姐 入學:2005年
開學第一課 學用壓歲錢
越到后來,學校對開學教育越重視,最明顯的是開學典禮有了許多創新。在天河區一所小學入學的黃小姐現在還清楚地記得,自己一年級下學期開學后第一課講的是如何使用壓歲錢。
課程一結束,黃小姐就將自己幾百元的壓歲錢存入銀行,設立了一個賬戶,后來這些錢在買自己喜歡的圖書時派上了大用場;另外一部分錢她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買文具。
【那些年我們的開學第一課】相關文章:
那些年,我們散文06-24
那些年我們的說說05-05
那些年的我們作文03-21
那些年,我們那些扯淡的快樂作文09-08
那些年感動我們的臺詞03-16
那些年我們在軍訓-隨筆04-25
那些年我們的回憶作文03-22
那些年的我們高中作文10-05
那些年的我們小學作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