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時間:2024-11-08 09:20:51 偲穎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通用20篇)

  大學生活又即將即將結束,大學生們都開始做畢業設計了,在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那么應當如何寫開題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通用20篇)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建構主義理論;

  2、行動學習理論;

  3、人本主義理論。

  關于課堂有效學習的內涵

 。1)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于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

 。2)學生的發展就其內涵,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發展就其層次,包括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教學促進發展,就是把最近發展區不斷轉化為現有發展區;發展就其形式,有內在發展與外在發展,外在發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為標志的發展,新課程強調著重追求以知識的鑒賞、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志的內在發展;發展就其機制,有預設性發展和生成性發展,新課程在注重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發展的預設性發展的同時,強調不可預知的生成性發展;發展就其時間,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新課程既注重即時的可測性和量化的當下發展,更關注面向未來、著眼于可持續和發展后勁與潛力的終身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將從調研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發掘、預設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點,引領教師積極應用,構建以“有效學習”為主導的教學體系。

  對課堂上無效教學現象進行調研,分析致因,針對無效學習現象,開展對應策略研究。

  立足于科學性、可行性、靈活性和有創意性,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與教學效果的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的科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要點與基本策略,開題報告《研究性開題報告》。

  三、本課題省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為了了解《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發展趨勢,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絡資料。從中我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1)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說用了新的標準問題,其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里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人們十分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學習。

  (2)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討論的是個體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人.當代教育研究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人格中達成理性與情感意志、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素質的和諧統一。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3)該領域研究發展趨勢分析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雖然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于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對構建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所作的理念與實踐的探索,將對課改的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課題研究人員應該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系統的學習“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學習外地老師的教研教改經驗。積極提供研究課,寫好研究課設計方案、教學后記、案例分析等材料。還要認真地聽研究課,參加說課、評課、信息交流、心得體會交流等研討活動。

  最后,祝愿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常常反省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存在什么問題,經過不斷地實踐探究,我發現許多音樂課堂教學往往片面地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其它方面素養的培育。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

  我想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這一尷尬大家可能都曾遇到過。

  究其原因,自然很多。

  “我喜歡流行音樂,書上的歌曲太老土!薄耙魳氛n紀律太吵,我不喜歡!庇械耐瑢W干脆說:“我唱歌不好聽,所以不喜歡唱歌!焙芏鄬W校到了期中考試,音樂課干脆變成了語文、數學課……總之,原因很多,但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凡事都包括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

  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客觀原因固然存在,但從主觀方面來看,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是否思考過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如何努力爭取上好每節音樂課,也讓學生真誠地說一句“我喜歡音樂課”呢?郭聲健教授在《音樂教育論》這本書中提到,學科綜合是解決音樂課堂教學片面強調知識技能傳授的最佳途徑。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課要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的有機聯系,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的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音樂與舞蹈密不可分,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藝術元素,會給音樂課堂教學增添新的活力,舞蹈能夠幫助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中的豐富情感,幫助學生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的目標。

  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審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二、立論依據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早在1900年,瑞士的達爾克洛茲提出的“體態律動學”就是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起來。

  通過節奏的因素,向學生介紹音樂、語言、舞蹈和表演,使他們能夠掌握一種音樂和表演的即興性,并且帶有一種自己的獨特的創造性。

  達爾克洛茲認為,學生身體的各部分都是他們進行體態律動訓練的工具。

  他把孩子們的身體形象的比作一個管弦樂隊,身體的各部分代表樂隊中的各種不同樂器。

  手指、腳趾、手、手臂、腳、足跟等就好比是樂隊中的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單簧管、小號等樂器,可以分開獨奏也可以一起合奏。

  經過訓練,孩子們都可以指出哪種工具表達哪種節奏效果最好。

  在我國,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知識體系的`不斷進步,教育工作同樣面臨著不進則退的兩難局面。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懂得:社會的發展應“不法先王之法”因為 “事異時移”,而墨守成規的 “守法弗變則悖”。

  那么今天,同樣面臨著知識更迭大潮的沖擊和嚴峻的社會形勢,音樂教育如何發展、如何與時俱進、如何在傳承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汲取外來藝術的滋養,更是值得每一個音樂教育者深入研究的課題。

  當前,由于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目前社會上用人制度相對的不成熟,客觀上造成了各學校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學校要創牌子,升學率必須抓上去,主課成績就必須提高。

  于是出現了學校教師和家長都去抓學生主課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學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豐富自己的音樂素養。

  音樂課成了其它主課的“附屬品”。

  同時學校對音樂教育的投入與學生素質增長的需求相比也明顯滯后。

  然而“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樂的重要性在于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更重要的是音樂滲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是很多知識的載體。

  它可以潛移默化的活躍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

  如何努力爭取上好每節音樂課,是我們每一個音樂教師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一下子給音教園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從《課程標準》新理念的確立,到教材內容的重新選編;從教學方法、手段的革新,到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都圍繞著激發興趣轟轟烈烈地展開著,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收獲。

  在藝術教育中,音樂和舞蹈在藝術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兩者在藝術教育中也是不可分離的,舞蹈是看得見的音樂,音樂是看得見舞蹈。

  舞蹈這種直觀性的藝術,非常符合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好動好奇、模仿性強等生理心理特點。

  《樂記,師乙篇》記載:“故歌之為言也……磋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說的是唱歌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

  由此可見,舞蹈是唱歌時感情的升華。

  舞蹈是以發展學生音樂能力為主的一種活動,音樂是它的靈魂,中學生在伴隨音樂進行舞蹈的過程中,表現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喚起好奇心與聯想,從中學到一定的音樂知識,它是受到學生普遍歡迎和喜愛的活動。

  (二)理論依據

  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審美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實踐活動。

  隨著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音樂教育日益走向綜合,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

  而舞蹈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集美術、音樂、表演、服飾、文學等一身,被人們稱之為看得見的音樂,流動的音樂。

  舞蹈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

  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藝術和舞蹈藝術從感知方式的角度劃分,前者屬于聽覺藝術,后者屬于視覺藝術。

  然而二者又相互結合,水融。

  舞蹈借助于節奏,通過人體動作表現情感。

  而人通過欣賞舞蹈畫面或親身參與舞蹈實踐表演,則更進一步加深對音樂情感意境的理解。

  三、研究內容

  1、用舞蹈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2、用各類的舞蹈律動學習歌曲。

  3、用形象的舞蹈動作幫助學生記憶歌詞。

  4、用即興的舞蹈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搜集、利用相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為課題研究走捷徑、求實效。

  2、行動研究法。

  強調規范性系統性,創設音樂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真正走進音樂所描繪的世界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獲得審美體驗,加強舞蹈成品賞析,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3、調查研究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現場問答的方式,收集各研究階段的學生反映。

  4、個案分析與經驗總結法。

  不斷反思自己的典型課例及相關教學細節,從中發掘和提煉有效的實施舉措。

  注意收集積累和總結課題研究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通過撰寫論文、教學反思等形式,進行總結和提煉。

  5、考核法。

  采用公開課形式進行,檢查各研究階段取得的效果。

  五、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規劃設計階段。

  主要工作:確定實驗對象為七年級學生;運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對目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確定學習的歌曲和舞蹈;設計課題研究計劃、方案,確定研究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開題研究階段。

  主要工作:

  1、對研究方案進行學習,明確此次微型課題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目的。

  2、分別制定整體方案和階段性方案。

  根據自己的研究工作,定期匯總,定期考核。

  3、采用問卷調查和現場問答的形式,摸清七年級學生的音樂水平和對音樂的理解;統計調查問卷;根據摸底調查結果。

  分析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并對階段性實施方案進行細化;按階段性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4、收集網絡視頻資料;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按階段性計劃,匯總資料,整理實施過程資料。

  5、撰寫階段性考核總結。

  第三階段(20xx年6月):研究深化階段。

  主要工作: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做好結題工作。

  六、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創新點

  沃爾特.特里說:“通過舞蹈訓練能使學生增強體質、改進動作協調性,提高動作的韻律感、節奏感,增強學生的模仿能力,培養正確的基本姿態。

  在情感方面,舞蹈對學生適應團體活動、接受領導,遵守紀律都有幫助,對學生個人言行舉止、表情達意,也有助益。

  跳舞除了身體和感情并用,顯然還要精神集中。

  如果身體按照規定的形式舞動,一定要提高警覺,訓練有素敏捷過人!北姸嗟、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因為接受舞蹈教育而進入一種良性循環:思想活躍、動作敏捷、成績優良。

  中小學音樂課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重視學生的體驗,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的需要為基礎,以學生的審美發展為中心,以學生主動探索為特征,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的發展。

  舞蹈是藝術的一種形式,它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高級情感服務的,它通過以術來表現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生命情調,展示生命的內在活力。

  它既可以美化學生的形體氣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愉悅學生身心健康,更能增進學生的合作體驗,拓展學生的想象創新。

  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實施音舞結合之教學,加深“舞與唱”、“舞與樂”、“舞與說”等內容的教學,通過動作探索練習和音樂即興練習,有益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舞蹈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審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在于研究的角度新穎,研究方法理論聯系實際。

  從自身的音樂課堂出發,以學生為本,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挖掘出音樂課堂存在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豐富自己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從中受益。

  七、研究保障

  1、專業支持:研究者有較為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十多年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并為了保證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進展,與本校及所在縣區同專業的同仁進行了交流與探討,邀請了前輩進行專業指導。

  2、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著作,搜集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調研、分析工作開展比較順利。

  3、保障條件:研究者有較強的責任感、事業心和敬業精神,所在學校予以大力支持。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3

  題目:在主題美術中體驗樂趣的案例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概況

 。ㄒ唬└拍畹慕缍

  “幼兒美術活動”——幼兒運用一定的藝術材料和手段,進行造型、美術作品欣賞等活動,并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展現視覺形象來完成作品。

  “主題美術活動”精心收集了24個主題活動,分為大班(10個)、中班(8個)、小班(6個)三個部分,每個活動由設計思路、核心目標、網絡圖譜、活動列表、案例設計、主題反思與體會六部分組成。另外,本書還收錄了部分以師生對話為形式的活動實錄,并附上了對活動的簡要分析,從中可以較清晰地看出活動的思路和方法。每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都凝聚了教師們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這些主題活動能夠給您有益的借鑒。

  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

  樂趣: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

 。ǘ┌咐尘

  新《綱要》在社會教育領域從社會關系的緯度提出了幼兒與他人的關系是樂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兒與群體的關系是遵守規則、愛護公物與環境,幼兒與社會的關系是社會職業、家鄉、祖國、世界文化。提出的認識、情感態度和行為技能的問題,對幼兒進行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培養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個性和社會性。有專家也曾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于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系,從而確;顒禹樌M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講,兩個或幾個幼兒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著合作,這在游戲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如兩個幼兒在一起游戲,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項主題,他們有可能相互模仿對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這是平行游戲或協作游戲而不是合作游戲。21世紀聯合國教育委員會提出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其中的學會共處就是學會交往與合作。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課改的新理念,沖擊著我頭腦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蕩滌著與我相熟相伴的陳舊的觀念,改變著我許多傳統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嘗試故事畫創作中,我班則大膽嘗試以簡短的兒歌、詩歌、散文等形式創新幼兒美術活動,設計活動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置于主體位置,盡可能給他們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更大的表現空間,更多層次的環境刺激;更關注孩子的語言交往行為,從孩子們語言中、行為狀態中捕捉它們合作需要和興奮點,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態度,尊重之,追隨之。孩子們的愉快合作體驗成了我關心、思考的焦點,成了課程的一部分。我結合《綱要》思索這么一個問題――在主題背景下的美術活動,怎么樣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合作意識與快樂體驗?在我們實踐中,發現不少教師雖然意識到幼兒合作的重要意義,但對合作的含義了解不夠,對幼兒的指導也顯欠缺。幼兒既缺乏合作的意識,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學習、游戲過程中發生矛盾時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里尋求幫助,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意識去協助解決。那么,如何進行愉快的合作體驗呢?下面,以大班主題尾聲合作創作繪畫活動為例,讓我們來共同探究這個問題吧!

  案例過程:

  一、在確立目標時,我定位于將幼兒已有的經驗(前期與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經驗以及交通工具用處大的經驗)和合作性藝術活動進行整合,目標中整合了語言、情感、藝術等方面的多種要求,來設計具有合作性的藝術教育活動,通過孩子經驗的交流,并通過合作活動形式組織實施使孩子能有機會在多方面獲得提高。

  感想: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例如在開展“交通工具”主題活動中,教師發動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資料,再在集體、分組活動中和孩子一起對資料進行整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步接近知識本源。在孩子有了合作創造的基礎上,我再為孩子提供合作表達表現的平臺,準備開展合作繪畫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合作熱情,以交通工具的用處作為載體來達到合作的快樂。

  二、接著創設了兒歌創編活動——《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孩子們將自己尋找到的交通工具用處大的秘密編進了兒歌。如有的小組這么編的“什么車兒把水灑?什么車兒長又長?什么車兒救大火?什么車兒抓壞蛋?灑水車兒把水灑,大火車兒長又長,消防車兒救大火,小警車兒抓壞蛋。”也有的小組編了船的故事“輪船進港嗚嗚嗚,輪船進港嗚嗚嗚,輪船輪船懂禮貌,出入不忘打招呼!碑敽⒆拥膬焊枳髌氛故驹诖蠹颐媲皶r,使得不少默默寡聞的孩子也勇于參加,通過兒歌表達自己對交通工具的一種喜愛。

  感想:在孩子拿來了不少交通工具的資料圖片時,在傾聽孩子運用破碎的語言表達時,我馬上創設兒歌表達方式引導孩子將資料的內容講得更清楚、完整、有趣,讓幼兒體驗到合作完成的樂趣和兒歌的美感。

  三、在孩子們有了表現的愿望與需要時,我創設了“交通工具”合作創編活動

 。ㄒ唬┬蕾p討論

  1、開場白:最近我們都在收集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的資料,而且也在嘗試編兒歌來夸交通工具的用處;你們知道嗎?別班的小朋友還把自己編的交通工具的故事兒歌畫出來,編成了一本書呢,來看看吧!

  2、播放自制的“警車真棒”(四副畫)幻燈片,幼兒觀賞討論。

  感想:我引用同齡孩子的作品欣賞,激發了本班孩子的繪畫創作興趣,給孩子一種鼓舞。

 。ǘ、聯想創作

  1、引言:這四幅畫沒有一個字,但我們都知道它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那我們能否也把自己編的.有關交通工具的故事編出來呢?

  2、師生共同討論合作創作需要做什么: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幾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什么交通工具?會遇到什么問題?它有什么用處?接著想一想,這個故事需要畫幾張畫?怎樣分工?名字怎么來?(看畫內容協商出來)最后,想一想,每幅畫還需要什么?(編號)

  3、幼兒和合作聯想創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自己的任務,讓他們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感想:整個活動始終圍繞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本領展開。以“友好合作”情感線進行,孩子們非常投入,尤其表現故事情節時能夠協商,安靜作畫,特別專注。借助同伴思維互動來創作豐富畫面,而不是單調的引導“怎么畫?畫什么?”等等,脫離情境的語言幾乎沒有,讓孩子沉浸在“交通工具”創作中,感受合作的快樂、盡情地發揮內心的情感。

 。ㄈ⒄故窘涣

  1、介紹自己小組是怎么商量一起畫這個故事的?(體驗合作的快樂)

  2、活動延伸:明天我們一起把自己小組的畫來進行比賽,讓大家評評哪組的畫最精彩?有空你們再好好編一編,愿你們明天都能拿大獎。(班內創編故事畫比賽)

  感想:從展示、交流中引導孩子發現同伴之間合作的多種方法,為孩子提供了表達的平臺,使活動更加圓滿,孩子們愉快的表達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內心體驗,又為下一個活動作了鋪墊,使得整個活動有始有終。

  案例分析:

  一、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基本的理念。那么,怎樣來確定這個本的呢?我主要是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在“觀賞交通工具”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對那么多的交通工具充滿好奇與興趣,平日里交流的多數是“我喜歡什么交通工具,因為……”、“我拿來了交通工具的書,我們一起看吧”……于是,我們生成了“交通工具”主題活動。在活動探索中,我們開展了“我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造型”、“交通工具用處大”等活動后,孩子們更是對交通工具非常的關注。這個活動是“交通工具”主題活動將近尾聲的一個集體活動,一方面是滿足孩子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來表現交通工具的特有用處的愿望;另一方面,通過孩子協商合作完成故事畫,來進一步培養幼兒合作的樂趣。

  二、在確立目標時,我定位于將幼兒已有的經驗(前期與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經驗以及交通工具用處大的經驗)和合作性藝術活動進行整合,鑒于這點考慮,我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就是讓孩子自由結伴合作完成活動,在協商分工的基礎上,表現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在目標中整合了語言、情感、藝術等方面的多種要求,來設計具有合作性的藝術教育活動,通過孩子經驗的交流,并通過合作活動形式組織實施使孩子能有機會在多方面獲得提高。

  三、在確定活動內容時,我是這樣思考的:這個活動是來自主題的,交通工具這個主題孩子們很感興趣?紤]了活動內容的整合,雖然它是主題背景下的藝術活動,但它絕不是單一的內容,而是在主題探索過程中,情景層層推進,經驗日日積累,在主題過程中各點之間整合的前提下,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內容,而本次活動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各種領域的教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將初步的合作經驗等內容滲透在幼兒的表現活動中,幫助幼兒獲得在活動中的合作欲望,是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貼近,也適合孩子的表現表達的。

  四、本次活動我主要是考慮到大班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征主要是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識、形成開朗、樂觀、愉快的性格。同時,通過孩子們豐富的聯想或想象,積累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突現了兩個特色:

  a、采用情境導入法:通過幻燈片的氣氛渲染,再加上與老師之間的談話,將孩子帶入了故事畫情境,在與幻燈片的簡短互動中,幫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畫經驗。在這一部分內容中,我主要是通過環境的熏陶,以境帶情,幫助孩子直接帶入情景,激起幼兒的興趣點。

  b、體驗合作快樂: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個別嘗試、集體互相討論法,一方面滿足了幼兒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實際操作時,幼兒基本能自由結伴,自主商量。最后,我讓幼兒針對自己的小組合作情況進行介紹,在以后的活動中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我們平時談到的微格研究法,將幼兒的合作過程進行再現、幫助幼兒從中發現問題。因此,看似是一個活動,但它確實是與其他領域的內容相整合的。比如:幼兒的認知、情感、藝術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因此,嘗試這種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提供給幼兒更多主動參與生生互動的機會,這不僅有利于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發展。它能使幼兒的美術學習活動更加富有意義,還能激起幼兒更高水平的思維。

  (三)國內外對本課題相關研究述評

  林琳、朱家雄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認為:幼兒美術教育要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諧統一,要求美術教育滲透整個教育,使幼兒能按其本來面目健康成長,最終成為藝術的完美的人;兒童能在具有明顯審美特征的游戲活動中愉悅自己、表現自己,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美術教育對于人類教育的貢獻有其他科目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們的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認為:學前兒童的繪畫發展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涂鴉階段、象征階段和圖式階段,圖式階段的兒童常以程式化的圖形表現物象,表現的方式呈現出符號化、圖式化的特點。

  李慰宜在《走進幼兒繪畫世界》一書中認為:幼兒繪畫并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也不是孤立的藝術活動,而是反映了幼兒的智力、能力、興趣與愛好、求知欲與進取心,他們的意志、性格、和創造,他們的行為、品質及對待事物的態度等等,這是一個塑造幼兒美好心靈的活動。

  劉能強在其美術教育專著中認為:對于美術創造而言,它首先體現為一種視覺藝術或者內心視像的萌發,使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親身經歷的事和物在人的意識中的反映,即任何客觀現實的視像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是個人的主觀反映和外部生活的主觀鏡像。

  所以說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于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

  (四)、研究目標

  通過主題美術活動對幼兒想象力、美術表現能力及善于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對于幼兒來說,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系,從而確;顒禹樌M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ㄎ澹⒀芯績热荩

  1、幼兒在主題美術活動中能相互交流快樂

  2、幼兒在主題美術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研究方法與步驟:

 。1)文獻研究法:

  通過相關網上的信息檢索及書籍資料的查閱,了解與本課題相關的信息,提高研究團隊的理論水平。把握發展動態,對目前國內外幼兒美術教育現狀和主要成果進行分類梳理,為研究方案的設計和概念界定尋求理論依據和研究方向。

 。2)案例法:

  前期,運用攝像、記錄等多種手段,實錄教師的美術實踐課,收集創新美術活動的研究素材。中期,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觀摩,研討教師開展美術活動樣式的創新價值及教師行為策略,幫助教師進行進一步反思和調整活動。后期,歸納整理形成有價值的美術創新樣式案例文本。

 。3)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強調研究資料全面、細致和客觀的收集,注重理論引領下的教學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理性思考,而且不斷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提高……注重園內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團隊,實現優勢互補。

  a、建立研究小組,形成子課題。

  b、各課題組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發展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設計并開展美術實踐活動,形成課例。

  c、對課例進行反思、調整和再實踐,梳理出創新美術活動樣式,形成案例。

  d、通過敘事故事和定期交流等,驗證歸納形成教育策略。

  e、解讀分析,梳理歸納,形成比較成熟的有價值的創新美術活動樣式的課例與案例。

 。4)、研究進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5月—XX年9月

  1、理論學習,情報、文獻資料查閱、收集、分析和匯總。

 。ㄘ撠熑藙、張雪、:)

  2、成立課題小組,對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培訓,設計研究方案,使課題成員對研究達成初步的共識。(負責人:劉喆、張雪、)

  3、積累不同樣式的美術活動的課例,作為研究創新美術活動期課例素材。(負責人:余華玲、陳勁)

  二、研究隊伍的組織

  研究隊伍的建設是達成課題研究目標,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條件,本課題的研究隊伍建設擬打算包括下列組成部分:

 。ㄒ唬、課題領導小組及主要職責:

  課題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劉喆、張雪、余華玲、陳勁

  各成員主要職責:

  1、課題體實施方案和規劃劉喆、張雪、余華玲、陳勁

  2、課題研究重點劉喆、張雪

  3、建立題組劉喆、張雪、余華玲、陳勁+。

  4、子課題組如期完成各階段工作張雪、余華玲

  5、的階段性總結和成果匯編工作劉喆

  6、發現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劉喆、張雪、余華玲、陳勁

  7、課題保障系統,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劉喆

  8、與上級科研部門匯報研究情況張雪、余華玲

 。ǘ⿲<翌檰栃〗M工作

  由課題組聘請2—3位相關專家,作為本課題的研究顧問,指導課題研究的推進,把握研究方向。

  三、研究條件的保障

  (一)、人員保障:課題負責人是幼兒園高級教師,擁有豐富的科研經驗,獲多項市、區級科研成果等第獎。課題組成員中有83%教師擁有參與市或區級課題研究的經驗,累計撰寫并發表過教育案例20篇,多位教師具有領銜個人課題的經驗并執筆課題的研究報告。研究隊伍中多為幼兒園高級教師,其中也有學歷較高的青年教師,具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美術素養,為課題的開展提供富有價值的課例和案例。同時對美術活動的課例研究具有較強的思辯意識和能力,個別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二)、制度保障:制定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辦法,對各類課題的研究進行管理和指導。建立定期研究和交流制度,做好研究過程的記錄和資料收集保存工作。

  (三)、設備保障:幼兒園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設備,滿足研究的各種需要。

 。ㄋ模、時間保障:各課題研究小組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討論制度,要有研究主題和討論記錄。課題領導小組每兩月一次專題研究交流,做好討論記錄。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組成員的培訓和交流。每季度至少一次向專家顧問小組進行咨詢,尋求幫助、指導。

 。ㄎ澹⑿畔⒈U希好繉W期編輯一期課題研究專集,及時發布各子課題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

 。⒔涃M保障:幼兒園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2萬元的經費,保證課題開展的經費運作需求,同時,為各子課題的研究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4

  一、課題名稱:

  《初中語文課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本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本課題的背景:因為條件的制約,語文綜合性活動課在農村中學較難以開展,通過查閱相關并經過一輪“課改”的實踐與探索,對這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認識,更激發了研究的興趣。語文綜合性學習屬于“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本課題就是研究如何在課堂中開展綜合性學習,研究綜合性學習課的內容和形式,總結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方式,測評綜合性學習課對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作用。

  理論意義: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是不無裨益的。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和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學習語文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發揮其學習語文的主動性,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實踐意義:活動課上,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實驗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著力于綜合性學習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學開發和充分利用,將“課改”有機地內化于多元互動、有序有效的主體綜合學習之中,從而構建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學習方式平臺,建立平等、民主、互動式新型師生關系的契機,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

  三、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關于“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研究,國外起步較早,國外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它們獨特的國情之上,對我們國家的中小學來說,可以借鑒的`成分不多。國內這方面的內容剛起步,如《語文課“綜合性學習”的歷史發展》(蔡明著)、《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教材使用策略》(顏國仁著)、《談語文課設置綜合性學習的意義及其實施策略》(徐麗艷著)等等,這些研究成果適合應用在城區條件較好的學校,不太適合于農村學校,而且,這些研究針對的是課外或校外進行綜合性學習,而在課堂教學主渠道全方位整合性活動的探索少。本課題則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著力于綜合性學習課的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學開發和充分利用。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總目標是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階段性目標:

  第一階段: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階段: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階段: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關心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五、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結合家庭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2、結合學校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3、結合自然科學和文化生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等。

  六、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1、開始研究的方式:課例研究法;問題研究法。

  2、收集資料的方式:數據法和問卷調查法。

  3、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式:邏輯法。

  4、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結題報告和相關論文、課件等。

  七、本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從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的目標體系的確立、操作體系的實施、評價體系的應用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培養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第二階段:保持興趣,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第三階段:綜合性語文活動,激發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八、本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階段成果、最終成果形式:撰寫階段報告和結題論文、課件等。

  九、本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本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本課題參加人員為本校初中語文組教師。

  李秀堅-本課題負責人-教研組長-中學高級教師

  李清云-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陳志東-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

  謝玉進-中學一級教師

  陳海水-中學一級教師

  李水生-中學一級教師

  康有志-中學一級教師

  徐雅嬌-中學一級教師

  張素娟-中學二級教師

  戴永杰-中學二級教師

  洪秀霞-中學二級教師

  張梅端-見習教師

  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

  李秀堅(課題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負責制訂實施方案,總體策劃,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李清云、陳志東-輔助負責人進行策劃并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陳海水、謝玉進-負責選擇課外讀物;組織、指導學生查閱資料。

  洪秀霞、張素娟-負責開展“結合家庭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徐雅嬌-負責開展“結合學校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張梅端-負責開展“結合自然科學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戴永杰、李水生、康有志-負責調查、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每一階段所達到的目標。

  十、經費估算及來源

  經費估算:

  1、外出培訓學習(差旅費、會議費、咨詢費等):6000元

  2、資料書籍費、上網查資料的費用、文印資料費等:4000元。

  3、成果匯編(成果鑒定費、印刷費等):4000元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5

  由雨花區教科中心專家朱紫彪老師牽頭申報的“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經長沙市教科院批準,列為市級規劃課題,現根據市教科院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1、系統研究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了做文章教學的10項目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可引導學生“多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述”等,都為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學體系指明了方向和途徑。

  2、是我區中學寫作教學有效性研究的需要

  教科中心在中學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語文老師們常把作文課堂教學定位為如何搜集素材,如何講評作文等方面;很少有老師認為,學生寫作的效果跟教師系列化的引導、點撥、指導有直接的關系。在聽課過程中還發現作文課堂教學大多流程單一或者呆板,基本為“命題——指導——寫作——批閱——講評”。這樣的程序無法調動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即使點評覆蓋面也有限,角度單一,標準呆板,課堂內容往往是話題唯一,能力訓練單一。課堂設計往往很難契合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只覺課堂難熬,索然無味,作文也就是草草應付了事。

  基于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認為本課題通過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角度,對于快速提高中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寫作興趣、水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國內外現狀綜述:

  19世紀末的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杜威極力反對傳統教育對兒童的束縛,強調兒童的興趣,從做中學,要求尊重兒童身心發展水平。這點正好切合了寫作反映生活,為生活服務的特點。本世紀的美國教學中,最令全球教育界驚奇的事就是美國人具有普遍良好的寫作能力,只要受過普通教育的美國人,都能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且表達清楚,同時能夠盡可能譴詞造句使意義更準確。而美國中學生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寫作教學的特點。中國教育領域中的寫作,也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期?婆e時代,作文就是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它倍受人重視和推崇。隨著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寫作也作為一門專門的語文內容進入教學的范疇。即便如此,作文的教與學卻顯得步履蹣跚、龍鐘老態,如圈內人士稱是“內容泛化、情感虛設、形式僵化、語言刻板化”。語文圈內外人士,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批評最中肯,呼吁最強烈,指出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諸種弊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長沙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斷增加,我區的11所中學中百分之85都是其子女。這些學生的閱讀面相對較窄,家庭文化氛圍較差。學生怕寫作,拿起筆就皺眉頭,咬筆頭,即使硬著頭皮寫出來或者杜撰出來,也是干巴巴的,表達的往往是“虛情假意”。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語文教師們對作文教學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計劃指導有著直接的關系。基于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開辟了語文新課改中寫作的教學領域,從實踐與理論層面上更好的促進了學生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課題的界定:

  1、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是對中學語文教學本質屬性的全面反映,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課堂作文教學如何有效,不僅是重要的語文教學有效問題,而且是重要的實踐課題。

  2、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

  “區域性推進作文課堂教學”是指推進全區教師群體的、外顯的作文課堂駕馭能力,推進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寫作能力。該課題對我區寫作教學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區學生主要來源農民工子弟,大部分學生語言功底差,寫作能力弱,家庭缺少文化氛圍;鑒于此,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3、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其內容主要分為口頭作文教學和課堂寫作教學等方面。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以來,就明確提出了作文教學的10項目標和若干要求,特別是在“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就說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區域性推進中學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對于促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寫作素養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理論依據:

  1、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也就是說,智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我們的構想:把多元智能的理論運用到作文指導的活動設計中來,一方面通過覆蓋多種智能的活動形式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肯定和激勵;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智能活動的形式,使得作文課堂從某種角度再現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從而形成作文的動力,寫下自己的真實體驗。

  2、寫作的本質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源于實踐,文學源于生活,所以要進行創作,就先得有生活的經歷,就要先認識生活。在語文課程標準 “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建議中也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

  3、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何謂"理念"?理念就是一個人具有的準備付諸行動的信念,它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

  五、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作文課堂教學的有序性,構建中學口頭作文教學和書面作文教學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研究內容:

  1、作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有序開展的研究

  2、學生自主探究式寫作方法的研究

  3、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與反思的研究

  4、通過有效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七、研究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從多渠道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把思維、語言發展、寫作基礎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生活內容等多元、多維度的交織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由低到高,由單項到綜合的螺旋式遞進的認知規律。并點撥學生用自身獨特的視角,體驗、觀察和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有創意的表達自己的各種見解和心聲。

  八、研究方法

  1、觀察法:運用觀察法聽課評課,進行教學評價,形成作文課堂有效性評價記錄。

  2、行動研究法:采取初步設想、初步研究、擬定總體計劃、制定具體計劃、行動、研究結果的整體評價,以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始終。

  3、比較研究法 在搜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比較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比較既包括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既有面的比較又結合點的對比,既有同類學校進行比較,又將本校作文課堂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既有靜態比較又可以把比較放在動態中進行。

  九、預期成果

  1、探究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相結合的作文課堂教學形式,形成研究報告。

  2、匯編作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課例。

  3、形成教師的作文課堂教學課件庫,制作課堂錄像光盤。

  4、組織匯編教師的研究論文和師生校園文學作品集。

  十、組織管理:

  成立課題小組:

  組長:

  核心成員:

  十一、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申報與立項階段。搞好前期宣傳工作,學習相關理論。成立課題管理領導小組,課題研究小組,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確定分課題。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實驗研究實施階段。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開展實驗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結題階段。撰寫結題報告,編輯出版作文課堂活動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集。

  十二: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本課題組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員近幾年來出版專著若干,發表論文37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級或省級、市級課題5個,已獲獎的3個。本課題組負責人有著很強的科研能力,曾主持省市級課題研究并獲獎,課題組有主要研究人員 20 人,其中中高職稱3人,均為本區各學校的教研組長或年輕的業務骨干,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其中多名教師在市級賽課和論文評選中多次獲得特一等獎,專業、年齡、職務(稱)搭配合理,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能勝任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本課題前期已經就口頭作文做了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和材料搜集,舉行了全區各學校參與的“口頭作文”賽課,推出教師上市級口頭作文公開課。同時,該課題研究得到了區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且主持人自身就是區教科中心領導及課題研究的專家,使本項目研究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能得到充分保證。

  十三、經費預算及開支:

  合計共5萬元:國內調研 20000元 ;小型會議費15000元 ;開題費3000元 ;

  結題費 2000元; 成果印刷費5000元 ; 獎勵 5000元 。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6

  一、課題的內涵概要

  所謂“多元評價”是指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所建立的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的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強調學生個體過去與現在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

  所謂“高效教學”,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單位時間內,即在課堂40分鐘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其顯性標志應該是:課堂教學既要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還要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更要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教學”的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二、課題研究預期并已基本解決的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基本解決了以下主要問題:

  1、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化學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實踐,使課堂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學習效果明顯。

  3、研究解決相應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4、通過該課題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更新了教育觀念,用先進的理念指導化學教學,做到學用結合,學用同步,注重實效,結合學校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改革嘗試,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加快教學方式和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項不斷地發現價值、判斷價值和提升課堂教學價值的活動;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時對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很大意義。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比如導向、激勵、預測、鑒定、診斷、改進、考核、管理功能等。通過本課題研究我們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在課堂教學高效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研究解決化學學科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用客觀、準確、科學的評估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來幾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高效化發展的研究,結合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去粗取糧、取長補短,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校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教育和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化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化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化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建構主義的教育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教師簡單的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設計輕松有意義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該理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建構性教學理念,通過教建構促進學生學建構,通過建構性教引導學生建構性學,在建構性教與學的偶聯中,謀求教學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的發展中有七種智能必須受到關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化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只有一種智能達到輝煌境界,而事實上幾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運用多種智能的組合來解決實際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因此,認為每一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與筆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顯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學理論。該理論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佟坝行Ы虒W”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②“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③“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堋坝行Ы虒W”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五、課題研究過程

 。ㄒ唬┭芯坎襟E: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選定研究課題,搜集大量相關的文獻資料,通過學習和調查研究,摸清了教情與學情,撰寫了課題研究方案。

  2、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對策,并付諸實踐,總結經驗。同時,開展課題研討課及教學反思的交流活動,并撰寫可以研究相關論文。

  3、成果總結階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ǘ┗瘜W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研究通過上階段的研究,我們認為應考慮在以下五個維度上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1)教學目標;

  (2)教學策略與方法;

  (3)教師角色;

 。4)學生角色;

  (5)教學效果。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預先想要達到的結果。它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正確處理《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實際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與態度這三方面作出統一的考慮。作為化學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單元的總目標恰當地分解為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標準》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學策略與方法

  同樣的教學內容,經由不同的老師講授,達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這就是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體現。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在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鬧思考,動口交流等多種感官參與下,完成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所以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就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結果,而且要關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等。教學策略因勢利導,照顧到學生的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給予充分的指導。

  3、教師角色

  對教師角色這一課堂教學評價內容的思考,我們認為:教師在一節課中所承擔的某種角色往往決定這節課的成敗好壞。許多專家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種:

 。1)教師是學生的親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幫助學生訪問和處理信息;

 。2)教師扮演“總設計師”、“舞臺總導演”的角色,為學生的登臺表演作準備。

  (3)教師的“服務者”角色,所謂服務者是指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訪問信息的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等。我們通過對周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經過分析,發現當前教師特別一些老教師在對教師角色這一問題沒有很好的把握,延續著以往教師作為課堂主宰,絕對權威的角色,課堂中教師怎樣講,學生就怎樣聽。教師的這一角色使自己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體;

  而忽視了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的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正確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

  4、學生角色

  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中的學生角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何種身份,以怎樣的形式來獲取知識的。根據對部分教師的了解,他們對學生在課堂中以怎樣的角色出現都有著較正確的認識,都認為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負有責任,也就是說學生應把學習當作一種內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動的加以學習的,他們是主動的知識尋求者,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有獲取知識,重新建構知識的需求和能力,他們有著對知識的自我理解,是課堂教學中真正的主體。但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些老師認識歸認識,實際課堂教學中卻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現在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搞請學生的角色,忽視學生的主體角色,將會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5、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主要指通過教學過程的反饋信息檢驗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一堂課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學效果,即“講求實效”。具體評價標準如下:

 。1)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

 。2)學生思維活躍,信息交流暢通;

  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好。

  (3)學生應答面廣、質量高。

 。4)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課內練習正確率高。

 。5)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ǘ嫿ɑ瘜W課堂評價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礎工作之后,著重分析當前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平時上課忘帶書,不認真聽講,討論時趁時講話,分析時不注意傾聽,作業經常忘做諸多現象,而教師方面則存在著課堂教學評價目的單一,缺乏情境化和規范性,根據以上情況初步制定了化學學科學生評價體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改進,現基本已形成一個模式。

  1、教師重新認識評價目的

  不少教師認為評價目的無非是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級或選拔人才。這些認識是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并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下的評價目的是什么?“促進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評價觀的精髓。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檢測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何種程度?以及判斷教學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若沒有達到,具體的原因在哪里?有沒有加以調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見,評價起著診斷、反饋及促進的作用,是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教學手段。要全面認識評價的作用,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認真領會并在新課程理念下大膽創新,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擺脫條條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魚得水地掌握屬于自己的課堂教學。

  2、結果與過程并重。

  以往過分強調對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看課堂上學生學會了什么。而現在提出的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過程,并不是不要學習的結果。相反,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教學之中,運用一定的方法,經歷化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更好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說,結果與過程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一對矛盾,而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沒有學生的情感的積極投入,沒有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有效參與,只專注結果,只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重走題海戰術之路;而課堂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到下課學生卻一無所獲的過程,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長此以往,沒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三維目標的落實只能成為一句空談,因此,我們強調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是要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評價中不忘賞識每一個“主體”

  多元化評價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評價和為他人評價的主體作用。我們知道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應注意情感效應。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夠清楚,教師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誤的,沒關系,再想想!比绻械膶W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預料,但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碑斎患畹恼Z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總是把一些套語進行機械重復,如“你真棒!”“好的!”“很好!”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溝通,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而課堂上的提問、回答、評價,則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時機。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應是多樣化的,具有針對性和鼓勵性。

  可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以鼓勵為主的評價,要表達出對學生的充分信任,而且還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對學生有獨特見解和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回答,甚至有的學生對老師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的見解,給予高度的贊賞,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獲得自信,感受自我價值的存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被贊美、被鼓勵的需求。作為教師與家長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強調“多在學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寬容學生的失誤,鼓勵學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對學習、生活的自信。

  4、評價不忘家校的溝通

  在教學中通過問卷調查、家長進課堂、主題家長會等活動的開展,讓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更愛自己的父母,讓老師更能夠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表現。

  家長對學生,對學校以及對整個教育都會經常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并直接對子女做出經常性的評價。讓家長記錄孩子回家化學學習的情況,做到化學教學向家庭與課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長和老師的橋梁,讓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學習表現,能讓我們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我們將家長評價可在“個體自評”的基礎上穿插于“小組互評”和“教師導評”的過程中,或在之后進行。家長在評價之后,可以寫簡要的評語,也可以寫意見或建議!凹议L評價”主要側重于評價學生在家庭的表現,讓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增強了,體驗到點滴的成功感,而且還逐步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

  5、學生對學生的評價

 、偶ぐl學生參與學習評價的興趣

  在實驗的初始階段,我們盡量采用實物演示、動畫演示、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要求教師多采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我們多采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平探o學生評價的方法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就必須發揮“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評價的方向,點撥他們評價的方法和要領,我們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

 、俳⒃u價的常規

  評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堂評價常規有利于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參與評價的步驟。課堂評價常規包括“聽”、“想”、“評”、“聽”!奥牎笔侵嘎犌宄䦟Ψ降陌l言,這是做好評價的前提。“想”是根據別人發言內容進行思考,組織好評價的語言!霸u”也就是以一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最后的“聽”是虛心地傾聽別人的反饋意見。課堂上建立了評價常規,學生評價的內容就更具體充實,更具有針對性。

 、谡莆赵u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評價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劃分,有自我評價、同桌評價、小組評價、對組評價、全班評價、師生評價等六種評價形式。如果從課堂教學的方法上劃分,評價又可以分為以下的七項:多項評價,即讓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決。比較評價,即當問題的答案出現兩種不同意見時,讓學生進行比較。補充評價,即在聽取別人的發言后,在贊同的同時,補充自己的意見。建議性評價,即對解決某些問題提供參考意見,或針對不足提出解決方法。爭議性評價,即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異議,據理力爭。贊賞性評價,即贊同別人的意見,并說明自己贊同的理由。創造性評價,即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6、評價中做到因人而異

  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制約,其身體發育或個性發展都有差異。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情況做出期待式的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制作的作品進行及時合理的評價,對那些制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及時的指導,并做出相應的縱向評價。

  六、課題研究的結果

  1、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從學生方面分析。新的評價方案的實施不僅讓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人,同時也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學習化學全過程的表現和成果,學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揚和鞭策。學生可以大膽地發表見解,創新精神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個性得到了張揚,自主、合作和課外探究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由于創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興趣盎然、熱情參與、較好地解決了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問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由原來被動的接受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在學生開始能主動地收集、處理和發布信息資料,懂得自己做知識歸納小結,自己給自己評價,能主動參與合作和交流,也敢于上臺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評的創新人格,而且使教師懂得了應當以全體學生為主體,從學科學習入手,通過主課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學、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各方面素養得到全面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科學訓練。有教師總結說“生命在評價活動中豐富,課堂在評價活動中生動,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發展,教師在評價活動中成長,課程在評價活動中回歸!

  (2)強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

  教師是具有專業知識、能力、訓練、組織、倫理、自主、服務、成長的專業專業人員。教師是持續發展的主體——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教育的發展與創新都必須與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并進。教師既是學習者和研究者——教師專業發展是一種“自我引導”的結果。教師始終是一個持續的學習者。教師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思考、研究、改進。由教師來研究改進自己專業的實際問題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訓方式。

  七、研究體會與思考

  1、觀念需要更新。在教師中或多或少還存在著陳舊的評價和考試觀念,以及對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進程的疑慮。

  2、方法需要掌握。教師對新的評價體系還了解不深,在評價操作上還沒有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要求。

  3、影響需要擴大。家長、社會對課程改革、新課程評價標準、內容、方法,知之甚少,理解力缺乏,因此需要我們多加宣傳、擴大影響,取得家長、社會對課改的理解與支持。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7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研究方案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后,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梢哉f,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和方案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課題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n題名稱

  任何研究課題,都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問題。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1、準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課題名稱叫《貴陽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里面研究對象就是貴陽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貴州民族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里面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么。

  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準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說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說是小學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某一學科等,人們不清楚?傊,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2、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所以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這里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文章,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3、簡潔。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越簡潔越好。

  4、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2、通過一些實際性分析,指出為什么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課題方案,先要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么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作提示進行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確定課題研究的目的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確定課題研究的方向,二是選擇進行研究的問題。一般來說在確定研究課題目的時,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問題:⑴課題必須有價值。⑵必須有科學的現實性。⑶必須具體明確。⑷具有新穎、獨創性,不是人云亦云。⑸可行性,包括主觀條件,客觀條件、時機問題等。

  如一份課題申請表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實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式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于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的確有價值,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對于范圍比較大,時間又很長的課題來講,大家在總的方面,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現理論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錯誤。如《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方案里寫的課題指導思想里的一段話:“這一課題研究要依據黨中央和國家要求,依據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定,依據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決定,結合國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的規律及表現形式,為佛山市教育現代化實踐服務”。又如廣東省教育科研“xx”規劃重點課題《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和實驗方案里面,課題指導思想這樣寫:“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從我國經濟領域實現‘兩個轉變’和我省XX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出發,針對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全方位的改革實驗和理論研究,有效指導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教學改革,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從而推進我省基礎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為把廣東建成教育強省作出貢獻”。

 。ㄋ模┱n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相對于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

  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

  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

  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

  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ㄎ澹┱n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包括內容構成、結構框架、重點和難點等,它回答研究什么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人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研究內容的確定:

  1、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

  2、從現狀研究、歸因研究、應用(方法)研究或對策研究幾方面來確定,F狀研究是基礎,歸因研究是為了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應用(方法)研究或對策研究是研究的重點。如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擬定的研究內容和重點為:

  ⑴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拼髮W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分類。

 、谴髮W生常見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

 、妊芯课倚W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建立。

  ⑸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

  其中,第(5)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n題研究的步驟與進度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要達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等等,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準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ㄆ撸┱n題研究的方法、手段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調查研究法(觀察、訪問、座談、抽樣)、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等。我們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量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采用多種方法。例如采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課件、錄像帶、專著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ň牛┱n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干。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四、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同前)

 。ǘ┱n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同前)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們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主要參考文獻

 。┱n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步驟、方法(同前)

 。ㄆ撸┱n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么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準立項。

 。ò耍┈F有基礎

  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ň牛┙涃M估算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不同的研究所要求的條件是不同的。經費的支出主要包括:

  1、資料費:購買、檢索或復印文獻資料;

  2、印刷費:印刷問卷調查材料、成果材料;

  3、旅差費:外出調查;

  4、會議費:組織或參加研討會、課題論證會;

  5、設備費:購置研究所需的設備、器材,如電腦等。

  作為小課題一般可以不寫這部分內容,因為所需經費不多,學校一般多能答應實報實銷。但確需添加設備的課題和某些大課題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開支的項目、用途和金額一一列出、所列的項目應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是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系統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學生查閱資料的參考文獻應在5篇以上(不包括辭典、手冊),開題報告的字數要在1000字以上。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8

  一、問題的提出

 。ㄒ唬┱n題研究的背景

  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古往今來,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會事半功倍。解物理題也是這樣。而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恰恰忽略了解題方法的指導,所以學生都沒有掌握解物理題的有效方法。因此對于理科的大多數學生都覺得物理課難懂,物理題難做。其實方法是物理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介,強調學習方法的教育對培養學生能力和優化學生素質都有較大的幫助,所以解題方法也是學習的靈魂。

  這樣看來,有效的解題方法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有了一套完善的解題方法,學生不必再對物理“望而卻步”,也不必再對物理題海“望洋興嘆”,可以從繁重的物理作業中解放出來,實現真正意義的素質教育。受此啟發,我決定進行“高中物理解題方法”這一課題的研究。

 。ǘ┭芯楷F狀及分析

  以往對于高中物理的解題方法研究的也有很多,大多數只是研究某一類習題解法,例如,運動學問題解法,動力學問題解法,熱學問題解法,電學問題解法,講的都是大而空,只能適用于這一單一類型。也有一些單純總結解題的方法,如等效法、整體法等,但是都只是一些零星的見解,不夠全面,不夠系統。

 。ㄈ┍菊n題的創新點

  我們準備研究力學、電學、運動學、動力學等都適用的解題方法,從物理方法、數學方法和哲學的思維方法三大類方法入手,每大類方法中又有幾種具體方法,將每種方法細細闡述,如等效法,還要將等效法應用的各種情況作一一總結,并配典型例題來說明各種方法。

 。ㄋ模┱n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細細看來,物理解題方法也正是各種科學研究的方法,如物理中的'等效法,模型法以及假設法等等。學生通過學習物理解題方法可以培養自身的科研意識,增強科研能力,為以后走上科研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物理解題方法中有好多方法就是培養創造能力的方法,如逆向思維法,極端思維法等等。有了這些方法的指導,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開發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建立更廣泛、更完善的智能結構。

  研究成果的推廣有利于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改變,能夠促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從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ㄒ唬┱軐W中聯系的觀點

  馬克思哲學提出了物質世界是聯系的,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積累了很多科學的方法,這些科學的方法反過來又能指導實踐,對于高中物理解題也必定有相應的方法。馬克思哲學將辯證的思維方法分為三種方法,即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三類方法,這三類方法是統一矛盾,解決問題和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普遍適用的方法,在解決物理問題中當然也同樣適用。

 。ǘ┢喗艿捻樆J知發展理論

  同化是指個體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個體在感受到刺激時,把它們納入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之內,使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統將營養物吸收一樣。對于各種解題方法,學生可能都感到陌生,所以我們準備找出與有關各種解題方法對應的小故事,通過小故事使學生對這一方法有個初步了解,從而能更快地接受和理解這種方法。例如,大家都知道《曹沖稱象》的故事,其實曹沖稱象的方法就是物理中的“等效法”,這樣一講,學生肯定一下子就明白了“等效法”.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9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梢,“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書籍、報刊雜志、互聯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于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搜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并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鑒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于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找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后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范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獲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戳肆硗鈨山M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DD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獲。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獲高中歷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模板默認

  3、通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后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指導教師意見

  該生對選題與老師進行了充分討論,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論文要求,參考了許多文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本選題是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延續,符合學生專業發展方向,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計劃基本合理,難度合適,學生能夠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該論文的設計。

  同意開題。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0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職業角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相關知識的交融滲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教學理念的確立和教學方式的運用,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促其快速成長的平臺;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求教師擔負起脊梁的中堅作用,對教師職業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敗,課題的開題報告。然而,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提問:新教材中一些探究性內容,既沒有給出探究的方法,也沒有給出探究的結論,我們的教學該怎么辦才好?這種提問一方面反映了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反思與困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課程的要求不相適應。

  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學習,其目的在于通過具體的課程實施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又是建立在教師的專業成長基礎上的,因為只有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自覺地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角色,用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教師的專業成長不但需要學校的作用和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師個體堅持不懈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實施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教學實踐。

  本課題的幼兒園科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是根據劉志偉老師在20xx年(第35卷)第5期《科學教學》中發表的論文《幼兒園科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探析》中介紹的幼兒園科學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情境引入、探究學習、鞏固拓展、創新發展,開題報告《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課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組織引領我校全體科學教師對該課題的研究,擬解決如下三個問題: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在幼兒園科學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科學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探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研究目標

  1、探索并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2、探索并總結出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與教學有效性的內在聯系;

  3、通過主動參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有效促進幼兒園科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有4個:

  1、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來應用創新教學模式;

  2、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來優化新教學模式;

  3、科學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4、研究如何檢測科學創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用于研究幼兒園科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調查研究法:用于研究幼兒園科學教師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究;

  案例研究法:用于教師在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

  行動研究法:用于研究在科學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

  六、研究過程與階段(含時間安排)

  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課題準備論證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請課題組導師審定、指導、論證;課題組研究小組的成立;課題開題。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本階段要組織和引領課題組成員在本課題的指導下,緊密圍繞課題開展研究活動,積累第一手資料。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課題總結驗收階段。

  本階段要對實驗過程材料進行梳理、提升,形成研究成果;發表研究成果。

  七、預期成果

  如果我們的課題得以順利推進并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我們可以期望,通過我們的課題研究,可能會取得如下幾方面的預期成果:

  1、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報告、論文;

  2、幼兒園科學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典型案例;

  3、在研究該課題中的優秀課例;教學反思;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1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成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2、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研究意義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發展狀態。作為初一到初三的過渡期,學生的成績是在初二開始拉開距離的。從摸索的初一階段進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后,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放松下來,以為初二是初中三年里最輕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豐富課外生活和發展興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導致學生學習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初中二年級數學兩極分化現象尤為明顯。同時它還波及和影響其他一些學科的兩極分化,使一批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范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同學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學苦練,因而繼續保持優異成績,進入良性學習循環。而有些同學隨著難度的加深及興趣的減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學習成績一步步地落后掉隊。優等生的越學越好,及學困生的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們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就是要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20xx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20xx.9):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所發布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圍,我們自愿結合,組成了以楊艷玲,李莎為負責,曹珍珍、李海智、杜靜、王俊彪參加的小課題研究小組,經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并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20xx.9--20xx.10):立項培訓,準備開題。

  參加教研室小課題統一培訓,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填寫《西安市小課題實施方案》表,準備參加作為基地學校的'統一開題儀式,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20xx.10.—20xx.4):分工協作,實施研究。

  1.調查研究:采用談話和問卷等方法,弄清兩極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負責人:李莎

  2.行動研究:用最新的理論,針對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修訂行動方案,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新的教育行動方式,實現師生雙向協調的一致性,確保行動結果的績效。負責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經驗總結:邊操作邊總結,邊反思邊調整,課題結束。 在此階段完成結題報告。負責人:杜靜 曹珍珍 楊艷玲

  第四階段(20xx.4-20xx.5):申請結題,準備答辯。

  1.準備結題材料。由楊艷玲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并將課題結題報告發到微博里,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審核結題報告,并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

  2.準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準備答辯提綱:

  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后續問題——

  a.自己為什么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過對學困生心理問題和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及早發現造成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時總結對策,使學困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成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目標。

 、 階段成果: 通過對某一個具體問題(如兩極分化的成因、學困生的轉化、防止兩極分化對策等)的初步認識,形成課題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論文等。

 、 最終成果:收集各個階段的研究成果,匯總。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成果,形成論文等材料。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在當前中小學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小班化教學越來越盛行的背景下,積極推廣學生作業面批的做法,已經成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全體學生和諧發展和實現中,教學優質均衡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是一所外國語學校,學校內有很多綜合素質很強,學習很得法的學生。但由于學校地處倉房溝,學校學區內有基礎差,學習能力差,學習習慣差的學生,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條有力的途徑去幫助他們。本為意在研究對后進生分層次面批作業對他們增強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習興趣的影響。

  (一).面批作業是學科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信息反饋的有效方法。面批可以及時有效地反饋教學情況,它不僅注重學生作業的結果,更注重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思維過程及思維品質狀況。通過現場面批,教師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作業速度、正確率及其思維過程,進而給予及時的指導,另一方面可以從中發現教師教學活動組織中的成功與不足,及時發現和分析隱藏在學生作業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通過作業面批,教師可以充分地聽取和征求學生對優化作業內容與形式以及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的建議,從中篩選若干有效信息,進行符合班級學情的教學方案和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提高本學科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面批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的重要輔助形式。面批是進行個別化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它是一個及時輔導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面批的機會,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三).面批還能有效縮短學生學習過程中信息反饋和糾正錯誤的周期,幫助和促進學生在近距離的時間內及時發現、改正學習中的錯誤。面批作業,教師和學生一起,現場分析其作業中的錯誤點,剖析原因,在教師的引領點撥下,學有疑問或學有困難的學生迅速獲得頓悟,并以最快的速度修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可以促使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困難今天解決,不讓學生帶著不懂回家。對于作業中有爭議的問題鼓勵學生充分發表個人見解,進行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研討,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面批是增強師生交流、拉近師生情感距離的紐帶,課堂上師生交流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而面批作業能彌補這樣的不足。

  二、課題的界定

  要分層面批作業,首先要分層次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是中學英語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的改革不只是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的改革,還應包括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因為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也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如何讓學生認真學習,認真做作業,提高對英語的愛好和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探索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是教師的責任,教師必須在課改目標的指導下,認真做好每個教學環節的改革。傳統的作業布置和批改方法已與新課改的要求產生沖突,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基本上是全班做相同的題目,以便教師統一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這違反了因材施教原則,同時也不承認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其結果是好的學生吃不飽,也容易產生自滿情緒;而差的學生覺得部分題目不會做又不敢(或者根本沒機會)請教老師。

  英語家庭作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國家教育司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英語家庭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確保兼顧基礎知識鞏固與能力發展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能在練習中,獲得滿足、愉悅和成功的體驗,對后續學習更有信心。通過對學生做的問卷調查的反饋信息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平時的家庭作業不能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熱情;幾乎所有基礎差的學生都覺得平時有些作業都超過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大多數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認為平時的作業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反饋信息給我的觸動是:不是學生變懶了而是我的作業枯燥了難了,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近幾年來,隨著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改革的開展,我開始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業,并且和課堂中的學習小組相結合,實行分層面批作業。

  三、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學生作業研究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分層次面批作業是教師在批改作業中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批改作業的一種方式。國內外就面批作業的研究涉及到各個環節,如從作業布置的合理性到面批作業的有效性和可實施性。

  (一)國外研究成果

  在國外對于學生作業分層次面批的研究中,盡管學生的作業一直是關注點,但對于后進生分層次面批的`研究一直沒有深思熟慮可的材料可以為我們提供有價值的材料。

  (二)國內研究成果

  國內的研究也基本集中在兩個點上,即作業布置的合理性和作業批改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成兩類:1.各種教學流派或大規模教學實驗。2.教師小規模的實驗和教學經驗總結。第一類成果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學科的作業布置與批改。第二類則是教師以論文形式反映自己對作業批改和布置的觀點和建議。

  四、理論依據

  1、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且班級人數較多。如果按著中等的學生上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等生沒有動力,冒不了尖,而后進生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有必要摸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分層面批作業,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能力,激發創新思維。將有效的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學生心理壓力,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適應學生的差異性。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存在的。造成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學生的先天遺傳因素及環境、教育條件都有所不同,還有社會因素(即環境、教育條件、科學訓練),這些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學生所表現出的學習能力有明顯差異也是正常的。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特別是當前我國正推行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許多省市實施小學生就近免試入學、取消重點初中等措施,這樣各校、各班內的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就更顯著了。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如何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讓所有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了,要滿足學生對不同內容學習的需要,讓不通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師生的充分互動,符合高效課堂的目標要求。

  2、按照教育家達尼洛夫關于教學過程的動力理論之說,認為只有學生學習的可能性與對他們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從而加快學習成績的提高,而這兩者的統一關系若被破壞,就會造成學業的不良后果。學生的學習可能是由他們生理和心理的一般發展水平與對某項學習的具體準備狀態所決定的,學生學習可能性的構成因素中既有相對穩定的因素,又有易變的因素。相對穩定的因素,決定了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的范圍,決定了學業不良學生要取得學業進步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易變的因素,使學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實際可能性水平,從而促進或阻礙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之間矛盾的轉化,加快學習成績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見,分層次教學是著眼于協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的關系的一種極好的手段,使它們之間能相適應,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展開。

  3、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布魯姆認為。教學中應克服學生成績呈正態分布曲線的偏見,即認為優中差學生各占班級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甚至認為優等生只能是少數,多數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認為這種固定化的預想,是最浪費、最有破壞性的觀念。它不僅遏制了教師為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努力與創造精神,而且也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導致老師將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學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進生的現象。布魯姆還認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上有一定差異,但是,我們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特別是能為中等生和后進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90%以上學生的學習效果會變得十分相似。布魯姆的理論使我們認識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沒有學得會與學不會的區別,只有學得比較快和比較慢的區別。只要有充足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時間,加上科學的指導,90%以上的學生都能對應學會的知識理解和掌握。

  4、巴班斯基的分組教學理論。巴班斯基認為,在一個班集體內,一般都有一些需要專門地特別對待的學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暫時不及格的學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學科表現很高能力的學生。在一個班內,個性的差異是各式各樣的,教師應充分了解不及格學生和學習最好的學生,對他們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了解全班學生個性差異和學習基礎,從而確立分組的依據。

  5、我國古代的教育教學理論為進行分層推進提供了傳統經驗。孔子教學各因其材?鬃又蟮哪右仓鲝埥虒W要照顧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這些寶貴的傳統經驗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做到因能歸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目標

  要分層面批作業,首先要分層次布置作業。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是中學英語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的改革不只是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的改革,還應包括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的(20xx在職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改革,因為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也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如何讓學生認真學習,認真做作業,提高對英語的愛好和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探索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是教師的責任,教師必須在課改目標的指導下,認真做好每個教學環節的改革。傳統的作業布置和批改方法已與新課改的要求產生沖突,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基本上是全班做相同的題目,以便教師統一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這違反了因材施教原則,同時也不承認學生存在個性差異。其結果是好的學生吃不飽,也容易產生自滿情緒;而差的學生覺得部分題目不會做又不敢(或者根本沒機會)請教老師。

  英語家庭作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國家教育司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英語家庭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確保兼顧基礎知識鞏固與能力發展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能在練習中,獲得滿足、愉悅和成功的體驗,對后續學習更有信心。通過對學生做的問卷調查的反饋信息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平時的家庭作業不能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熱情;幾乎所有基礎差的學生都覺得平時有些作業都超過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大多數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認為平時的作業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反饋信息給我的觸動是:不是學生變懶了而是我的作業枯燥了難了,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分層建組,互幫互學:

  首先給同學們講清道理,說明分層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對個別學生作好單獨的思想工作,然后根據我掌握的情況,把全班學生分為三個組:A組是智力因素較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較好的優秀學生;B組是屬中游的大多數學生;C組是基礎知識相對較差的學生。并向學生說明,分組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按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和單元過關檢測成績定期調整,引入競爭機制,使每個學生都能舒心樂意地到相應的層次里。層次劃定后,按4人一小組結成互幫互學的小組,每個互幫小組都是由A,B,C三個層次的學生組成,由A組的同學幫助B組和C組的同學,并采取一定的獎勵制度,激勵全體同學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二)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層次和課堂教學的環節。

  分層次教學,對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經常共同學習,共同研究,互相交流,集體備課。

  (三)研究課后作業批改和輔導

  作業批改可采取多種形式,如:由A組學生批改C組學生作業,B組學生對改;教師講評,學生自改;同桌討論后互改等,但我們首先仍以教師批改為主,及時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部分學生給予及時的課后面批(主要是C組學生),同時對后進生多給鼓勵,使他們能按要求完成任務,并能逐步提高。

  (四)研究作業評價的層次.

  分層次教學是使所有學生通過教學都有所學、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最近發展區遞進,提高后進生學習態度及能力,從而提高班級整體水平,但整體水平提高后,并非有存在低層次的學生,只不過此時的低層次比原來提高了。分層次教學就是在這種螺旋式遞進中不斷提高和發展學生水平的。但一個班內學生的層次始終是存在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分層互促作用,在作業評價中,我們也采取了分層次。使低層次的學生也能享受得高分的快樂,同時也可避免優秀生的驕傲情緒。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八年級8 12班的學生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經驗總結法。廣泛總結實驗教師以及學生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

  3、選擇個案,跟蹤調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八、課題研究成員組成

  方案撰寫的評價與實施:耿楊馬燕

  方案調查與實施、資料收集:馬玥耿楊馬燕

  方案調控、實施、撰寫報告:馬玥

  七、成果表達

  結題報告論文問卷調查學生成果展示個案分析

  教學心得體會視頻資料照片資料。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國內現狀:我國當代教育界十分重視對課堂導入這一環節的研究,在理論建設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如劉如正:《中學語文教學論》、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鄭桂華的《語文有效教學》等等,這些著作從不同層面對語文課堂導入的科學性進行了詮釋,有很強的理論指導價值。此外,教育類期刊上有廣大一線教師的實踐總結,他們在課堂中提煉出有效的心得體會,也很好地促進了語文課堂導入的良性發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多,容量大和教學課時緊張,很多老師對導入環節都是簡單化處理,甚至認為導語是可有可無的,老師一走上講臺就是“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某課”。有的老師連這句簡單的話語也省略了,走進課堂,就讓學生翻開書開始上課。本應精彩的導入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義:研究語文課堂導入的現狀,探究其中存在的優缺點,將會有效地推動語文課堂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導入是一門藝術。精彩的開場,生動的開課,都能迅速消除學生心理雜念,既能使學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學習,又可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構建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使師生共同進入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達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導入能夠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課題研究目標

  1.如何讓語文教學導語很好的融入課堂當中

  2.怎樣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導入語,能使整個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能夠引人入勝

  三、課題研究思路

  本課題預定研究:分為方案準備階段、實施階段 總結階段和結題四個階段。

  1. 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實施計劃,做好開題論證。

  2. 選定調查對象(學生),制作調查問卷,了解七年級一班和二班學生對目前語文課堂導入的滿意程度及想法建議。

  3.確立研究目標:

 、僬Z文課堂導入設計的原則。

 、谡Z文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壅Z文課堂導入設計的特點。

 、苷Z文課堂導入設計的方法。

  要解決以下問題:

  第一、認真研讀課例,整理得出相關課例中關于課堂導入的內容及有關評價。

  第二、深入課堂,揣摩一線教師的課堂導入環節的成功之處與不盡合理的細節,并形成文字材料。

  第三、課堂實踐,用不同的導入方式進行同一篇目的課堂教學,總結成敗得失。

  第四、實施問卷調查及訪談,對教學導入設計實施調查,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對實踐研究進行全面總結。

  第五、重新深入課堂,用精心設計的導入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體驗反思其成敗得失。

  第六、以課后反思的形式隨時記錄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閱相關教育文獻資料,并解決這些問題。

  在解決問題中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認真閱讀研究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掌握新課標對語文學科的定性。

  第二、閱讀相關書籍,研究以往案例的得失,指導自己的教學。

  第三、把教學內容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

  第四、鼓勵學生發現客觀世界中的語文因素,親身體驗通過學習歷史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

  第五、創設合理問題情境,采用恰當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六、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觸類旁通。

  1. 根據查閱的資料設計出不同要求、不同類型的課題導入。

  2.及時進行“同課異構”的導入設計,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學中。

  3. 對實際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反應做出反饋總結。

  4. 及時寫教育教學隨筆,教學反思。

  5. 及時補充糾正語文課堂導入的方法。

  1.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研究過程做歸納總結。

  2. 整理研究資料,系統歸納。

 。2)20xx年03月,以結題報告方式呈現最后研究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方法:

  教學語言不同于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上的升華提煉而成的。是形象化的優美語言。教師運用這種情感化的語言去講課,能夠極大的喚醒學生的感情。采用以下的方法。

  運用教具導入法、描摹景物導入法 、提問問題導入法 、介紹作者導入法 、新舊聯系導入法 、剖析標題導入法、聯系實際導入法 、故事誘導導入法 、激情感染導入法 。

  五、 小組成員及分工

  徐萍:全面負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負責撰寫方案設計、問卷調查、中期報告、及多種形式的研究成果、結題報告等。

  袁寶玉:負責課題組的研究工作,組織策劃課題研究的整體思路。

  李應斗:負責 提供后勤服務,組織和主持課題組集體研究活動。

  蔣玉潔:負責運用教具導入法、 描摹景物導入法、 提問問題導入法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的研究,設計特色導入方案,開展課堂實驗,進行個案分析,撰寫論文、隨筆等。

  張美玲:負責介紹作者導入法、 新舊聯系導入法、 剖析標題導入法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的研究,設計特色導入方案,開展課堂實驗,進行個案分析,撰寫論文、隨筆等。

  郁會濤:負責聯系實際導入法、 故事誘導導入法、 激情感染導入法課堂導入特點及方法的研究,設計特色導入方案,開展課堂實驗,進行個案分析,撰寫論文、隨筆等。

  唐弟敏:負責提供理論資料,問卷調查,管理課題檔案。

  六、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技術性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形成較系統的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導入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現方式:研究中各負責人寫出的相關論文、反思隨筆、導入設計、案例等。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4

  一、課題背景

  隨著幼教界對早期閱讀的關注。早期閱讀已成為世界性的潮流,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兒童智力發展的重點轉移到閱讀能力的培養上。當前,幼兒潛能開發與早期教育已成為世界性的熱點,它主要是圍繞著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人才競爭而展開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綱要主張把幼兒語言作為一種終身技能來培養,開發幼兒閱讀智力潛能,要求幼兒園應加強早期閱讀的培養,否則將延誤幼兒語言的學習。研究表明,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兒童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形成閱讀的能力,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盡管他們不識字,但他們能夠自己與書對話,成為自主的閱讀者。因此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認真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習慣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問題的提出

  我們知道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抓好這個時期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對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順利地完成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對進入小學學習書面語言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幼兒早期閱讀水平,探討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特提出本課題的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早期閱讀:是指學前兒童從低幼讀物(圖畫書或圖夾文圖畫書)中獲取信息,理解讀物內容的過程,是學前兒童學習接觸書面語言的行為表現與行為能力,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讀寫準備。

  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是指學前兒童通過圖畫書(或圖夾文圖畫書)的閱讀或成人生動形象的朗讀,學習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并獲得前閱讀、前書寫和前識字的經驗,達到語言、思維和想象個性等協同發展的過程。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ㄒ唬┭芯康哪繕

  1.理論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試圖從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探索幼兒園閱讀教學,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找到合適的途徑,積累閱讀經驗,建立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習慣,豐富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

  2.培養目標

  (1)提高幼兒學習書面語言的興趣,積極主動接近書面語言的愿望,幫助幼兒獲得熱愛書籍,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樂意觀察圖書中的各種符號,對文字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2)幼兒初步知道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關系,并有所了解書面語言的重要性。

  (3)幫助幼兒掌握早期閱讀的技能,提高他們的書面語言的敏捷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如何選擇早期閱讀活動內容(前閱讀、前識字、前書寫)

  2.促進早期閱讀的有效途徑

  3.采用哪些方法進行早期閱讀活動

  五、研究對象及范圍

  以本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的幼兒作為實驗對象,探索通過早期閱讀提高幼兒語言發展水平的有效指導策略。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采用文獻法和小組研討法:在大量閱讀文獻資料和共同探討的基礎上,理解幼兒早期閱讀的意涵和結構因素,并對這一概念作出界定。采用理論學習與實際行動相交融的情景觀察的調查方法,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發展的特點。

  2.理性思辨和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構建3—6歲幼兒早期閱讀的培養策略。

  3.采用行動反思法進行培養策略的實證性研究。

  4.為了保證早期閱讀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遵循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這個總原則,依照閱讀的識別、分析、聯想、推理、預測五大層次的過程原理,總結和歸納了如下過程性閱讀方法:

  (一)自我感受法

  指幼兒自主閱讀、自己觀察、自我感受,獲得圖書信息的方法,重在培養幼兒自主閱讀的意識和能力,讓幼兒獲得有序閱讀的經驗。此方法經常在集體閱讀教學活動中廣泛運用和師幼共讀時配合使用。

 。ǘ⿴熡坠沧x法

  指教師和幼兒一起翻閱圖書,通過教師有序地講讀幫助幼兒理解圖書內容和主題的方法。此方法重在教師良好示范閱讀的演示,生動活潑的講解和開放互動的提問的運用,促使幼兒理解圖文對應,明白符號與文字關系轉換的重要方法。

 。ㄈ⿷夷钐崾痉

  即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時,在圖書故事情節發展的精彩處(或關鍵點),突然打住,促使幼兒去想象和猜想,引發幼兒的閱讀期待的方法。此法重在培養幼兒的閱讀預期能力,更有助于幼兒閱讀興趣的形成。可運用在每天半小時的親子共讀和幼兒閱讀角活動中,也可以在集體閱讀過程中使用。

  (四)問題設疑法

  指在開展閱讀活動之前或閱讀過程中,教師或幼兒提出一個難題情境,促使幼兒去閱讀和思考的方法。如,帶幼兒外出散步后,幼兒提問:“為什么有的樹到冬天要掉葉子,有的樹卻不掉葉子呢?”教師可先不回答,提議幼兒到書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做,讓幼兒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去閱讀并理解圖書信息。

  (五)體驗表現法

  即指在閱讀活動的結束階段或延伸活動之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等外顯行為來理解圖書內容和主題的表達方法,重在幼兒生活經驗與閱讀內容的充分結合,有助于幼兒對圖書內容的理解和閱讀經驗的遷移和積累,更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如,閱讀《貓醫生過河》一書后,讓幼兒扮演書中的角色進行對話和表演。

  (六)講讀法

  指幼兒在自主閱讀后,向教師和同伴講述自己的閱讀感受的方法,重在幫助幼兒把視覺的視圖活動和聽覺的讀圖活動結合起來,其特點是把觀察、理解和表達充分相結合,在指指認認、說說講講中達到閱讀的目的.。此方法尤其適合在圖書角閱讀中使用。開始運用時,以單幅圖片為主。熟練閱讀后,可進行多幅圖書的講讀。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的,可互相結合、相互滲透、交叉運用,以達到早期閱讀活動生動、有益、愉快、高效的目的,促進幼兒在閱讀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七、研究計劃及步驟

  (一)研究計劃

  (1)逐漸形成較好的閱讀常規;

  (2)逐漸有主動的閱讀意識,并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知識需求選擇圖書進行認真閱讀;

  (3)聽故事時,知道講故事的人說的是書上的印刷文字。

  (4)聽故事和閱讀圖畫書時注意把握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

  (5)聆聽故事時經常會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故事中的人和事聯系起來。要求成人反復講同一個故事,直至記得全部的情節和用語。

  (6)有較強的閱讀和講述能力;

  (7)可進行簡單的看圖講述和讀編故事。

  (8)初步學著自己編制簡單的故事。

  (9)能夠辨認周圍環境中的一些印刷文字。

  (10)能夠辨認一些漢字,特別是自己名字。

  (11)在中班后期欣賞一些詩歌等作品后并能簡單談一下感受

  (12)對涂涂寫寫的活動感興趣。

  (二)課題實施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設計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制定階段性計劃、調整實驗方案、收集資料、總結經驗。

  3.總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歸納、整理資料、撰寫工作報告、實驗報告。

  八、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20xx年7月以實驗報告、論文、案例、光盤、自制圖書、童話劇、故事會、個案跟蹤等形式呈現。通過早期閱讀的實驗研究,提高了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使孩子們自己能從閱讀中感受到快樂的趣味。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幼兒的閱讀技能。豐富了幼兒掌握的詞匯量,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幼兒理解思考的能力,并對幼兒在記憶、思維力方面都有幫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認識到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都是教育,在生活活動、游戲區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早期閱讀教育資源,早期閱讀教育的途徑絕不僅限于語言活動,還有日常的禮貌問語。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5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更強調交際性,英語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但在我們日常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態度卻并不積極。提到寫作學生就充滿了焦慮和恐慌。傳統英語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給出題目或寫作范圍,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文章。其特點是教師強調的是語言運用的準確性,重視的是學生的寫作結果。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主要耗費在詞匯和語法等細節上,至于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篇章結構組織、分析能力和措辭用句等寫作能力的培養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話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閱讀教學便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至于寫作能力的培養僅僅是通過一堂作文講座課或練習課,蜻蜓點水式的一掠而過。學生的寫作往往是閉門造車,寫作時詞句的運用、文章的形成不會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因此,學生一寫作便有種所學不能致用的感覺。覺得用英語寫作非常困難。由此可見,學生的寫作障礙源于沒有形成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而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缺乏寫作能力的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新目標英語又缺乏這樣的閱讀文章。因此,收集各種話題廣泛,體裁多樣,表達形式活潑的閱讀文章,這為英語寫作的教與學提供了優秀的范文材料。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夠活用閱讀文章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同樣能夠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對各年段寫作話題的分析確定寫作題目。

  2、通過收集各種閱讀文章為學生提供各種題材的范文。

  3、收集整理學生作文形成自己的文庫。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在各種活動中,學生為獲取知識或為得出結論而進行積極的探索和主動的認知體驗,因而他們能夠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現成的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一個交際的過程。它需要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和表述,因此說是一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的過程,而這兩種能力正是學生英語寫作時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2、閱讀課中的篇章分析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課教學傳統上教師只注重文章大意重點詞句及語篇結構的講解。講解也只單純的服務于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法知識點的輸入。新課程所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目標,使得閱讀課的篇章分析不但要強調語法知識點,分析語篇意義及結構,還得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閱讀材料的文體特點、寫作手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模仿,然后靈活運用。分析語篇結構有利于學生擺脫母語思維方式,學會用英語思維,有利于學生寫作中的篇章組織能力,獲得寫作技巧,從而可以克服學生在英語作文語篇水平上存在的內容重點不突出和行文缺乏連貫性兩大缺陷。

  3、閱讀課教學中的討論有助于寫作能力的`培養

  英語寫作主要是指書面表達,討論用于寫作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寫前的口頭表達,即口頭作文?陬^作文是書面作文的基礎,寫與說都具有相似的心理語言過程,即都需要先形成要表達的思想和信息,再根據一定的規則將信息編碼,產生有意義的句子和語段。從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角度來看,通過討論和交流信息,能使學生對所寫的題材和內容產生立體思維與記憶構架,即讓學生知道該寫什么和怎樣寫作。因此,閱讀課堂的討論活動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動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符,討論問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通過每個年段學生話題的調查,了解各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范籌。

  2、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努力創造一種師生相融、合作交流的良好口語氛圍。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彼此平等交流。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大膽實踐—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3、優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語言講解轉化為學了就用。

  口語表達形式要逐步從教師講解轉變為以學生先聽、閱讀、理解、規納語言結構再快速口頭表達、問答、會話,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尊重學生主體,實施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語言教學形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4、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入手,為學生寫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

  語言輸入再語言輸出是語言學習的步驟,因此收集、整理閱讀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5、構建學生自主設計寫作方案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先聽、說、讀訓練再到寫的訓練。在聽說基礎上,學生對閱讀材料綜合分析,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對各種題材的寫作方法逐漸明確,再設計寫作方案再組織語言寫作具體的文章。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原本呆板、零碎的詞匯知識、句型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詞在句中練,句在話中現,話在文中見。很好的培養了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6、收集整理名言警句,使文章增色

  要想寫出好文章,沒有好的名言警句是不行的,要培養學生收集名言警句的好習慣,厚積博發,使文章增色。

  7、整理學生范文

  每次學生作文后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再抄寫形成好的范文,裝訂成冊,傳看。時間久了積累多了就形成不同風格的文庫。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1、第一階段:準備(XX年9月1日~XX年9月15日):宣傳發動,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對課題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建立研究制度。

  2、第二階段:實施(XX年9月15日~XX年5月):課題組成員按計劃實施研究。從閱讀示范材料收集、不同年段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素材和方法、學生范文的形成等幾方面由淺入深展開研究,每學期開3~4節課題研究課。做好研究資料的收集、建檔工作。并及時做好階段總結。

  3、第三階段:總結(XX年5月~XX年6月)按實施方案進行總結,整理資料,總結課題完成結題鑒定。

  六、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1、建立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閱讀示范材料。

  2、形成不同年段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素材和方法。

  3、形成教育論文等過程材料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組長:

  副組長: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韓雪:(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姚桂華:(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劉惠:(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詹宏偉:(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劉嵐嵐:(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邱愛華:(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趙秀茹:(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八、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1、購買閱讀材料經費

  2、隨時收集聽、說、讀、寫資料的微機。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6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評議專家、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20xx年11月26日 地點:會寧中學科研處 評議專家:張愛梅,邢臺縣規劃辦主席,中學高級教師。 劉詩信,邢臺縣會寧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畢立敏,邢臺縣會寧中學科研處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參與人員:王貴平、王振全、張華。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

  (一)課題題目: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

  (二)課題內容

  1、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出發,分析研究各類文體文章的賞評教學具體內容和學生閱讀、評價操作方法,指導學生分類開展賞評學習;關注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培養,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總結、積累。指導學生積累各種各樣文體閱讀的具體方法,總結有利于教學的基本模式。完善教學組織形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進,促進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高效學習。

  2、從學生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在賞評中積累語言,并在不斷閱讀中提煉觀點,圍繞觀點表達獨具個性的閱讀見解;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融生活于鑒賞、評析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寫作能力及其他語文能力;

  3、解決賞評教學中的評價和考評辦法,采取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有針對性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把學生真正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救出來。

  4、總結一種教學模式:自學預設--問題創新(提出預習問題--獨立解決問題--小組交流解決突出問題)--閱讀賞評(口頭表達評析--書面賞析表達)--展示評價。抓住課堂教學中每個環節的核心內容,力爭讓學生在自學預設中掌握知識,在問題創新和閱讀賞評中提高能力,在展示評價中找到自信。促進學生在每個環節的學習中都有收獲,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之處,以學促學。

  (三)課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運用詩意課堂教學的教育理論來解釋和解決教材教法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積累從實踐中探索出的具體材料經驗。重視教師本身素質的提高,重視教學反思,重視學習過程的和諧。

  2、案例分析法 以全國知名語文教師詩意課堂的個別案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揭示研究對象形成、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影響個案發展變化的各種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以主研教師所任教的實驗班和對比班的課堂教學案例,探索詩意課堂的教學規律。

  3、經驗總結法 教師即研究者,是反思的實踐者。要求實驗教師積累課堂教學案例及時進行分析反思,及時進行經驗總結,促進教師提高研究能力,打造生動的詩意語文課堂,使得教師的教學智慧螺旋式上升。

  (四)課題組織 課題主持人:王貴平 課題研究成員:王振全、張華。

  (五)課題分工 王貴平,負責課題全面工作,撰寫階段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王振全,負責課題統籌規劃,理論構建。 張 華,負責開題報告和課堂實錄。

  (六)研究進度 實驗時間為1年(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課題研究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內容:

  學習教育理論,選定申報,制定實驗方案和實施計劃。

  調查分析目前學校各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確定課題組人員分工,進行培訓。

  第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課題研究實驗階段

  1、討論研究課題實驗方案。

  2、以學習、討論、課例研究、反思、小結、論文為主要形式,開展課題的實施和研究。

  3、以學期為單位,制定研究計劃,開展實驗,材料整理、小結。

  4、及時反思調整,再研究。

  第三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課題研究提高總結階段

  1、根據第二階段研究過程,整理材料并匯編。

  2、總結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結論。

  3、完成實驗結題報告。

  4、經驗推廣。

  (七)經費分配 科研經費有自籌經費和學校提供資助的方式。請專家指導和參加課題研討會的費用實報實銷。

  (八)預期成果

  1 20xx.11- 20xx.5 高中語文詩意課堂的構建 論文 王貴平

  2 20xx.5-8 作文教學的自主評改 論文 王振全

  3 20xx.8- 20xx.5 自主課堂教學設計 課件 王貴平

  4 20xx.8- 20xx.9 語文自主課堂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 張 華

  5 20xx.8- 20xx.9 語文自主課堂實錄 錄像課 王貴平

  最終研究成果

  1 20xx.8 《自主學習,讓語文課堂如此美麗》 論文 王貴平

  2 20xx.9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的研究》 研究報告 張 華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于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建議)

  專家一致認為,課題提出的“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的主旨針對語文教學的特點,立意很好。具有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研究方法多元。而且課題有扎實的實踐基礎,作了不少先期調研,對課題研究有了充分認識,方向明確,步驟清晰,針對性強。

  專家也對課題提了不少建設性的建議。

  1、“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研究”應該加強自主學習的方法指導。

  2、理論意義方面,申請書沒有明確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的終極目的,即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研究內容要具體,如在主課題下分設若干子課題。

  4、把科研成果的推廣做為課題研究的組成部分。

  四、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申請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可加頁)

  總結的“教學模式”是一般閱讀課的教學模式,不一定適合所有課型,應當結合具體情況適當變通,在開題報告要明確指出。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7

  一、課題實施的背景

  當今聞名遐邇的意大利瑞吉歐教育體系,把個案記錄作為一種全新的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教育方法,在當今世界被公認為最優秀的教育方法。個案記錄不是純粹的活動記錄,它的使命是讓教師在對每個兒童進行關注時,能更好的遵循新《綱要》的精神,讓它更有利于針對每個兒童的教育和對特殊兒童的行為矯正,讓教師自主、深入的去尋求掌握觀察兒童的方法,提高觀察的敏銳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實處。它體現的是被觀察對象的一系列發展進程,也體現了教師與幼兒互動、兒童與教師互動、家長與教師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前,上海兒童基金會普陀幼兒園,開始了有關“觀察、記錄、分析和評價幼兒和幼兒園教育”的課題研究。該課題研究從加登納和瑞吉歐的合作研究《讓兒童的學習看的見》中獲得靈感,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幼兒教育家喬治·富門的指導和幫助。國內外進行豐富的個案研究,如:“幼兒家園行為不一致”的個案研究、“幼兒交往能力”的個案研究、“幼兒多動行為”的個案研究這些研究讓老師看到了“記錄”的價值,教給老師記錄的方式,從真正意義上指導我們的研究。

  二、課題實施的現實意義

  1.當前,我們在研討有效教學時發現,教學中普遍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學目標不具體,沒有把握教學難點、采取有效教學策略解決難點;二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及時反映,靈活駕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備課時備幼兒不充分,對幼兒的知識經驗不夠了解,活動的組織形式沒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對幼兒的學習情況估計不足。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就是觀察了解、分析幼兒的有效途徑。通過個案記錄的實踐研究促進幼兒園的有效教學,這是我們開展此課題研究的現實需要。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學前教育應當尊重每個幼兒的自身發展的特色,應當因人而異,在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基礎上,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何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能面對所有的孩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無疑,開展個案研究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個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師圍繞案例中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學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我們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的體現。

 。.我們幼兒園的辦學思想——順天應人、以智啟智,這就意味著要貫徹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為中心的原則,要有對幼兒快樂學習生活的追求,要讓幼兒園成為幼兒幸福生活的樂園。對我們教師而言,要求我們心系幼兒,真心關心幼兒,關注并了解幼兒的行為表現,從孩子的角度設計和開展活動,要有用智慧啟發幼兒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學技巧。個案研究是貫徹辦學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個案研究能加快辦學思想建設的步伐,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三、課題實施的理性思考

  1.課題概念的詮釋

 、拧坝變骸敝3—6歲的兒童。(本研究對象指本園在讀幼兒)

  ⑵“幼兒個案記錄”指各研究者根據本班實際,確定研究對象,對個別或少許幾名幼兒的生活、學習過程或現象進行細致和整體的描述和分析?梢允前咐挠涗洠部梢允沁B續跟蹤的'觀察記錄,記錄的方式可以是筆錄,也可以是量表統計,還可以攝像、攝影等。

  ⑶“幼兒個案記錄的實踐與研究”指對觀察記錄的幼兒個案進行分析、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教育策略,進行因材施教,以此促進幼兒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相關理論支撐

 、拧皟和行恼摗薄磐逃碚摚鸺獨W人繼承和發展了杜威的這一思想,反對教育在教學中對兒童進行知識的單向灌輸,針對傳統教育中重心在教師、教材,唯獨不在兒童的“無兒童”的現象,提出了“兒童中心”的論點。

 、迫鸺獨W教育體系幼兒教育最獨特的貢獻,就是把“記錄”作為教育實踐的基本組成部分。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琳蓮·凱茨認為,瑞吉歐的“記錄”為幼兒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記錄幫助幼兒從活動中獲得廣泛而深入的學習;第二,記錄是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學校中所獲得的經驗;第三,記錄是教師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師了解幼兒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第四,記錄提供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信息。瑞吉歐教育體系使業內和業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與瑞吉歐教育體系所建立的豐富“文檔”是有關聯的。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和可能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以兒童發展為本的觀點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堅持以尊重、理解、信任兒童為前提,確保個案記錄研究的真實性。

  (2)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教師在觀察時,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帶個人感情色彩,都應把自己當做局外人,把自己的、幼兒的行為、語言都如實記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實、生動、具體的資料。

  不干擾幼兒。記錄自然狀態下的表現,特別在“點點滴滴”中避免因記錄而干擾幼兒的活動,否則記錄只會流于形式;不喧賓奪主。觀察記錄只是為教育服務,不為了記錄而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不為了記錄而放棄了對幼兒的指導,美其名曰:“為了記錄”這本身就違背了記錄的初衷。

  2.可能創新之處

  (1)對尋常幼兒的個案記錄更全面、細致、豐富、具體。

  (2)個案記錄的開式多樣化(文字、圖片、照片或錄像),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的觀察更敏銳,教學策略更有效,更能體現教師的智慧。

  四、課題研究的操作思路

 。.研究目標

  總目標:

  通過幼兒個案記錄,促進幼兒個性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

  具體目標:

  (1)通過實踐研究,掌握觀察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整理、準確分析個案,學會從個體到整體的個案研究方法,積累課題研究的經驗。

  (2)聯系個案記錄研究,更有效的開展備課、上課、評課。

 。.研究內容

  (1)個案記錄的內容包括個案記錄研究對象的確立、如何觀察并記錄幼兒一日生活、記錄的方法、怎樣分析記錄的內容以及怎樣評析記錄的過程。

  (2)通過幼兒個案記錄的實踐與研究,促使教師全方位的備幼兒,了解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身心發展規律、學習特點,從幼兒角度設計、組織評價教學活動,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3)個案記錄促進有效教學。備課時教師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把握重點,

  掌握突破難點的策略;在課堂中教師及時反映、靈活駕馭;課后教師及時記錄分析評價課堂的有價值的研究現象,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學習古今中外有關個案記錄的理論知識以及個案記錄的研究方法,為此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行動研究法:堅持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個案記錄的操作策略。

  (3)個案研究法:老師們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發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片段或過程真實的記錄下來,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進一步提升形成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觀點。這就是個案研究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4)經驗總結法:在各個不同的研究階段,運用經驗總結法,對本課題的實踐操作進行整理和歸納、提煉和總結,形成具有一定結構體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點

  (1)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探索影響個別教育的相關因素,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2)積累豐富的個案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的提高。

  (3)找出家園合作存在問題,以及針對問題采取的措施、方法。 5.研究思路設計

  (1)組建一支具有一定實踐和研究水平、具有創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的課題研究團隊。聘請市、縣教科研的專家為課題顧問,對課題的理論支撐、研究方向、總結提升等方面做指導。

  (2)對幼兒個案進行及時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調整教師的教育策略,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

 。.研究步驟構想

  (1)準備階段完成選題,選好子課題,確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制定研究計劃。包括:劃分工作階段的程序,確立工作內容,安排工作時間,規定組織形式和表現形式。

  (2)實施階段課題開題。研究者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學期進行個案跟蹤觀察、記錄、分析,定期總結交流。

  (3)總結階段對研究的過程和結果作價值判斷,形成研究報告,并整理相關的論文集。

  五、預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2、保障措施

  (1)本課題組核心人員均為本科學歷,從事幼教工作平均為12年,多次與省市級課題研究,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均取得過研究成績。

  (2)本課師組為學習型團體,成員們勤于學習,樂于研究,團結協作,業務能力很強。

  (3)本課題組圍繞課題已開展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搜集了大量的與本課題有關的資料,做了充分的、務實的調研工作。

  (4)本課題能自籌研究經費,保障研究時間。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自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小組合作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學習方式。但在當前的很多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搞得熱火朝天,但細細分析存在許多誤區。縱觀分析不外乎有以下幾點:1、部分教師盲目的追求,"流行色"、"趕時髦".沒有切合實際,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合作學習的理念了解不足,理解不全面,很多時候小組活動流于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是一種擺設;往往部分優等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 "主角",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課堂上,優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學生顯得手忙腳亂,降低了合作的效果;2、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不確定,僅隨隨便便限于"前后桌",學生之間也沒有明確的分工,導致交流與討論具有隨意性;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能力3、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生生合作,還是師師合作、師生合作,教師不善于合作交流,勢必也會影響教學效率;4、現實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往往偏愛和關注學習好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參與較高,而學習不好的學生或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學生,教學中教師沒有考慮到互補性,在角色安排上缺乏明確的分工。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研究,確實改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2)通過研究,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策略性地學習;

 。3)通過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4)通過該課題研究,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合作學習成功最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有著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王坦對其理論基礎做了簡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動機理論、凝聚力理論。

  1、社會互賴理論是指當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工作時,靠的是互相團結的力量。相互依靠為個人提供了動力,使他們:

 。1)互勉,愿意做任何促進小組成功的事;

  (2)互助,力使小組成功;

 。3)互愛,因為人都喜歡別人幫助自己達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組員之間的.接觸。

  2、選擇理論認為,青少年學生有四種需要,即歸屬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樂的需要。選擇理論其實就是一種需要滿足理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場所,學生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得好。

  3、動機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借助于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其本質體現了一種人際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積極的彼此依賴關系。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休戚相關"、"榮譽與共"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系是動機激發的一個重要標志。

  4、凝聚力理論認為,小組建設,小組評議及任務的專門化,不但可以使小組的成員協調工作,而且還使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整體功能。

  四、課題研究價值

  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又為新課程提出的改變學習方式豐富了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傳統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主動性學習為核心的教學宗旨,有重點地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動性學習習慣,增強主動意識。

  2、根據新課程標準,創立新的教學模式。(1)設置情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所營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圍中,同學們朝夕相處的共同學習與交往中,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動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體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2)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創立新的教學模式,聯系教學內容,把多種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合作成果進行鞏固,合作中的主動性學習能激勵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3)教師在教學中營造出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3、在實踐活動中,體現自我,發展合作學習能力。(1)讓學生根據要求,選擇合作學習的形式。這樣學生在互相學習中,能夠不斷的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有助于進一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習能力。(2)通過培養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學習小組的組建。首先宣傳發動,然后采用自愿組合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平日表現及學習成績把班級20名同學組成4個學習小組,每組4人,使各組總分基本相近,各組選出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組長,明確組長的職責,同時座位按學習小組編排,4人成"方陣"形,便于討論問題,便于展開活動。各組設計自己的組名,口號,制作成卡片粘貼于教師版面。

  2、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在學習小組之間營造互相競爭的氛圍,組內每人尋找各自的競爭目標,五人擰成一股繩。形成"齊心協力,力爭上游,挑戰自我,永不言棄!"的信念。

  3、對小組的成績的變化經常進行分析和對比,每次考試后對一、二、三名的小組分別給予:"三星"、"二星"、"一星"稱號以鼓勵,對進步的小組也給予鼓勵,對落后的小組給予激勵,對全體學生都有促進,進步的小組償到了成功的喜悅,未考好的小組中的未考好的同學會感到對不起本組同學,會暗暗地下決心爭取下次考好,這樣各組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氛圍自然形成。

  4、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各組組長自己有學習任務還要幫別人,這種精神要不斷表揚。其實,輔導別人的同時,自己對輔導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對各小組進步特別明顯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5、運用評價策略,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與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評價策略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與結果做出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教師、學生或同學之間對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有調整和指導作用。在學習活動中可以采取各種正規或非正規的評價方法。實驗中,根據年級學生特點,建立相適應的自主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較為全面的考查。評價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注重評價學生的自主意識、參與程度、參與能力的增強與提高。如高年級具體的評價指標:1、學習目標明確,有強烈的求知欲,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2、有不甘落后、自強不息、競爭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3、有積極探索,敢于質疑,創新的精神。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優良思維品質。5、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進行適當的調控。6、能有計劃、有目標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自覺地支配和調節自己的學習行為習慣。7、能積極地參與實踐,善于與他人交流合作。顯然,通過評價策略的科學應用,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表現和學習能力做出評價,這樣不但能使學生之間互相學會客觀的評價自己和他人,在評價過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且能夠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異,從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不斷進行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提供機會,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學生天性活潑開朗,頑皮好動,喜愛集體生活,已具備一定的生活實踐能力。若把這些來自于學生的問題,放回于學生之中,鼓勵他們去自主解決,就一定會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學習互助組、采用"輪流值周,人人當班委、當學習組長、當小老師"這一自我教育形式。

  6、從方法措施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學法"指導。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后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復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作好等。

  7、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成語趣話"、"錯字門診"、"古詩積累"、"佳作賞析"、"即興演講"、"制作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充實了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進而產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學習活動,有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來參與接受信息,有利于改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教會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梢约ぐl學生的求知欲,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19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一)本課題的研究背景

  1、傳統教學的弊端呼喚探究教學

  主要對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諸要素中不符合探究式學習的方面進行分析。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準備上課,教師給學生講解新課,教師幫助學生鞏固復習,一切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不過,不是所有學生都能達到教師事先確定的目標。

  學生的學習沒有納入正式管理的視野,對學生學習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布置練習作業題,檢查作業題的完成情況。

  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并且以高考考試考綱規定的內容為準繩,對考綱不要求的教材內容,教師課內不講,讓學生課外自己看;學生則認為教師不教,高考不考,提不起興致去看。這樣一來,本來是為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理解,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興趣的教材內容,被無情地拋棄了。教材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對學生閱讀教材指導不力,學生因為缺少對教材的通讀、精讀,導致對教材內容不熟悉,對教材結構不清楚,對教材布局謀篇的意圖更無從理解,字里行間的意思聞所未聞。部分學生高中畢業時,沒有完整地通讀一遍教材,精讀、鉆研更加無從談起。部分學生盡管做了許多題目,但僅僅一知半解。教材中表格內列舉的各種科學技術數據沒有引起學生和許多教師的重視。把數據作為證據,利用實際數據進行解釋的意識淡薄。由于沒有詳細的科學技術數據作為理解概念的基礎,也沒有親自動手進行探究,許多學生只是機械地記憶知識條目,記了忘,忘了再記,時間一長,沒忘的又混淆了,遷移能力無從談起。

  教材中的實驗沒有得到足夠的應有的重視。學生分組實驗、課堂演示實驗在相當一部分中學沒有得到落實。用黑板、媒體實驗代替實際實驗以應付考試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課余小制作、小實驗成了一塊荒蕪的田野,極少有人在那里辛勤耕作。

  教學方式以多輪反復講授為主,高中三年的教學內容趕在二年半內上完了,擠出來的時間就是做題目、講題目,以求得在高考中取得分數上的優勢。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被唯一地解釋為考上大學,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學。由于過多地迎合了家長的需要,而不顧及國家的需要,學校被社會異化為升學機器,升學率高,就是好學校。只從結果評價教師,班平均分高的教師就是好教師,不管該平均分取得的綜合因素。由于升學率成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費事費時的探究式學習受到教師、教學計劃、教學時間、教學評價、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制約。

  解題一般采用“題型+方法”的訓練方法。這種以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的解題訓練,缺少實際生活的基礎,雖使得一部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強化,但更多的一部分學生則做過的題目會解,沒做過的不會做,還有一部分則純粹是套公式,公式套對了,則對,套錯了,則錯,根本沒有建立依據物理學的基本規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這使得一部分學生認為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根本沒用。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沒有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只是給學生一堆僵化的知識,而沒有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也沒有學以致用,沒有極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產生了這種學習無用的思想。

  新世紀需要新的人才,培養新的人才要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課程,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新的學習方式需要在新的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形成。因此必須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過程進行理論研究。

  2、深化物理探究教學變革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學方式的變革,提倡科學探究教學,但我們發現在當前中學物理探究教學研究和實踐中存在如下問題。

 、湃狈Ω咧形锢硖骄拷虒W過程的系統研究

  較多教師對探究教學的認識是零散的、不系統的,造成在教學實踐中處于模仿和被動理解狀態。

 、莆锢硖骄拷虒W實施策略和途徑的匱乏

  首先,缺少對高中學生的探究技能現狀的調查,不能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必要的探究技能技能進行訓練;第二,對如何實施物理探究教學的策略缺乏深度探索,致使探究教學形式化,比較膚淺。第三,在實施探究教學時,只注重通過新課教學這一途徑進行探究,而沒有從物理教學其他途徑(實驗教學、課外實踐活動、習題教學等方面)實施探究教學。同時對教材可以實施探究教學的探究點缺乏系統研究,造成對探究點的把握不準。

  3、我校實施本研究課題已經具備了基礎條件

  我校的物理實驗室條件已經達到市先進水平。我校辦公室電腦全部開通局域寬帶網,校園內外采用光纜連接,市教育局批準我校為市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我們物理組由物理教師和信息技術教師組成。許多年輕同志已掌握了計算機軟件Matlab、Excel等的使用方法,以及傳感器與計算機數據處理的技術。

  (二)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1)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能提高教師的課程素養,革新傳統的課堂教學,落實新課程理念。

  (2)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樹立學生的探究意識,訓練學生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物理中施行探究教學的意義在于:能夠有效地鼓勵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宏揚質疑精神;保護好奇心,練就獲取新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識,培養探究技能;鼓勵合作學習,具備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熏陶科學精神。

  二、研究目標與內容

  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既承擔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任務,又承擔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雙重任務。通過此課題研究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一)通過對國內外探究教學發展的研究,將構建出適合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過程,來指導開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學。

  (二)采用問卷調查法研究高中生的探究技能現狀,探索適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探究技能訓練項目。

  (三)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和行動研究,提出適合高中學生認知水平的“實驗—理性”探究方法,并提供操作策略與案例。探索出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探究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并能提供操作策略與案例。

  (四)以物理新教材(必修模塊物理1、2,選修3-1、3-2)為基本材料,研究其中適宜探究學習的知識點、實驗、習題,并且開發設計探究學習的教學案例。

  (五)通過課題研究,提升課題組教師的科研水平,積累一定數量的具有學術價值的教學案例,發表一定數量的課題研究論文。

  三、預期創新點

  預期在本課題研究中,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的實踐進行有益的探索和總結,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發展策略進行具體的闡述和歸納。預期在本課題研究中獲得大量的實踐性素材,對教學反思中積累的典型案例、課例、反思日記、教學敘事、教師專業成長記錄、教研活動記錄等進行分析和闡述,形成具有參考價值的實踐性教學反思報告,同時也可能對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理論進行拓展和深化。

  四、研究方法和步驟

  (一)課題的實施概況

  1、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

 、僭谡n題組組長鄒茂全老師的組織下,課題組成員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獻,確立了課題并完成開題報告。并邀請了教研員對該課題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诒菊n題組成員鄒茂全老師對該課題作了總體的設計,并對該課題作了申報工作。

 、壅n題組組長完成了國內外探究教學發展概述。

  2、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在學校領導支持下,對本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高中生探究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并撰寫了調查報告。

  學校課務安排上每周有3~5節物理課,1節物理活動課。教學上安排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學期每位教師都要上好一節探究性的評議課。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結合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具體研究,廣泛收集案例,認真分析案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教學設計和實施,總結經驗,積累具體研究資料和成果。

  3、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課題組全面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析總結課題研究情況,匯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編印論文專集,進行課題結題鑒定匯報活動等。

  4、經驗推廣階段對修改課標后的高一年級進行新課程探究教學實踐。

  五、成果呈現形式

  結題報告;教師成長記錄;教師作品(教學設計案例、課堂實錄、論文、教學反思筆記、教學敘事等)

  六、條件保障。

  人員保障:參加該課題研究的是薌城中學物理學科教研組成員,其中負責課題研究的組長鄒茂全老師是市級研究型名師,具有較強的課題研究意識和教學實踐經驗,可在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中提供較多的試驗素材,本組其他成員均是中學一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善于總結和反思。

  時空保障:該課題試驗時間為三年,在這三年里,可通過大量的實踐和反思,總結科學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和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發展的策略,擴大了校本教研的空間。

  制度保障:以學校教研活動和各級別的校外教研活動為開展課題研究的平臺,以學校教研制度的建設為保證,使課題順利實施,同時也需要學校的相應資金支持。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0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是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為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復制知識。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梢,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三、本課題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小學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布置學生進行預習后,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于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對癥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鑒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ǘ┱n題實驗研究步驟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05-13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03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12-23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優秀09-15

高中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7

小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16

小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4-15

研究性課題的開題報告05-14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精選15篇12-03

數學小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