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開題報告(通用18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開題報告 1
一、課題名稱及界定
課題名稱:小學音樂創新型教學研究
界定:
1.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是指教師根據音樂課程標準、課本內容以教學班為單位進行的統一教學。音樂教學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在本課題中音樂教學的主體內容是學生音樂學習和音樂教師教學評價。
2、音樂創新型教學
音樂創新教學,就是在運用創造與創新,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使他們內在的創新意識、智力得到發展;思想得到啟迪,提高創新能力,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小學音樂教學現狀的需要
(1)、教學方法單一。回顧音樂教學,不難發現目前大部分音樂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教唱、學生跟唱;教師動、學生做”的現狀,始終沒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
(2)、學生主動性被遏制。音樂課相對于語文、數學課來說,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學科,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主體性,沒有讓學生從知識與技能學習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效果不明顯。最終的結果是,學生雖然當堂課所教的歌曲會唱了,跟著老師能簡單的進行歌表演,但過一段時間又還給老師了。讓學生學會唱歌、會正確的處理歌曲的情感、會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所學的內容。因此,重視音樂課堂創新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提出本課題,就是為了探索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全民的素質奠定基礎。
2.適應校情需要
(1)我校校情需要。作為鄉鎮級的示范小學,我校一直重視素質教育,對于教育教學的改革一直走在全縣的前列,而各種教科研活動是我校提升辦學品位的需要。
(2)藝術學科與時俱進的需要。我校多年來參加市、縣的課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我校各學科的教學都在改革和創新,我們音樂教學改革也是當仁不讓決不落后。
(3)學生提高藝術素養的需要。我們期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的音樂素養,切實培養師生關系,讓師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
(4)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強調人的主題地位和素質教育。對教育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教學研究應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這是擺在研究者面前的新課題。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向上的思想、創新、奉獻的精神。
3.教育發展的需要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民族素質,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是一項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系統工程。然而,長期以來,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小學各科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思想上的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目標和評價上的單一、教學過程中的單向灌輸、方式上的機械單調、內容上的強調知識記憶等現象。這些現象,實際上,否定了學生是一個能夠主動探索的活生生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創造潛力,泯滅了學生的思想火花。要想全面解決這些問題,正在呼喚著我們進行教育創新。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一)研究現狀
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以教唱為主,學生被動地機械的學唱,許多教學資源和多媒體利用不夠 ,教學氣氛不民主、不平等,學生的個性特長、創新意識很難有機會得到培養,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態,適應課程改革、適應素質教育,構建一種新的教學結構,把學生從枯燥的學唱中解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學會創新、引導學生創新。而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定氛圍,一定的情境來激發。因此,我們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建立一種適合學生主體主動發展、樂于創新的教學活動框架,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人們普遍認為,創新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創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實驗。強調要把創新教育落到實處,特別是把創新教育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具體表現一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嘗試;二是學科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三是創新教育中課堂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四是課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嘗試。
當然,創新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創新精神、教師創新能力等指標的量化評定仍有一定困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他主、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均阻礙創新教育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方面,還不曾有人進行過系統的研究,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1. 在音樂教學上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理念。
2. 改變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尋找一條適合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新模式。
3. 提高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改變教師:音樂課只是教會學生會唱幾首歌曲的觀念。改變學生和家長的:音樂課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課程的思想。
4.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力提供一切有利的條件。
四、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
在教學活動中能創設一種情感和認知相結合的教學環境,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又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教與學這一對關系將變得十分地和諧有趣而輕松愉快,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情感,產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愿望,并能調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習的情緒,這也正是創新思維的萌發點。
在教學中注意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上進心,是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提出的,是創新意識的潛能,也是創新意識的萌芽,這些都是創新的動力源泉。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成功的歡樂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而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他強調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依托這種教育思想,我們必須堅持鼓勵每一個學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加以肯定,讓他們體驗成功,充滿自信的投入學習,使學習成為他們創新的樂園。
教育學理論指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這位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關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那么學生就喜愛他所教的此門功課,樂于接受他所講授的課程,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相反,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不喜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不公道,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此教師產生反感,懼怕或抵觸情緒,并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該門功課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從而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
因此,教師應創建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圍中,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現實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在學習中去發現、操作、嘗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在觀察、思考、運用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音樂創新教學,是建立較為完整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新的教育觀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手段、新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促進音樂教育審美功能的有效發揮,促進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更好地發揮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五、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主要內容:
1、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從而探索出不同的學習方式。
2、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探索新型的教學結構。
(1)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進行激趣、導學,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獲得解決的方法,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創新意識。
(2)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開放的教學結構,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和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
(3)利用已有教學內容或補充教學材料設計創新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的火花,培養他們的獨創性、探究性、靈活性。
3、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新型的有利于創新意識培養的評價方式。
研究方法:
在課題的研究方法選擇上 ,決定本課題以實驗法、觀察法、教育調查法、個案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適時也采納分析法,比較法、綜合法及文獻資料法等,保證得到資料信息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促使本題題的價值深化。
六、本課題的研究步驟和主要措施
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工作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健全課題研究組織: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確定研究教師和研究對象。
(2)進行師資培訓:將集中式的通識培訓、有計劃的校本培訓、經常性的及時培訓相結合。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1、加強課題研究教師的培訓。
(1)理論培訓:認真領會、學習課程標準,研讀課題研究相關的理論書籍。
(2)課堂教學培訓:觀摩優秀課堂實錄;深入課堂第一線進行指導;請教科研人員進行課堂指導。
2、共同研究新的教學思路、模式。
(1)集體組織進行現場說課、備課。
(2)教師進行互聽、互評課活動。
(3)對先行班進行指導、示范。
(4)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做研究課、示范課。
3、進行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年終總結。
(1)個案分析、課堂隨筆的積累。
(2)教學案例、課例的整理收集。
(3)階段性經驗交流研討。
(4)進行案例、隨筆、課例、論文、等的評比和交流。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對課題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召開課題總結會(舉行音樂創新教學展示課)推廣先進經驗。
主要措施:
(一)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縛而進行的有創造性的心理反應。就是鼓勵學生以創新的態度來對待學習,促使學生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 提高學生的創新興趣
1、巧設創新平臺
當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興趣時,使學生有了強烈的創新意識,就該運用這個平臺,借助于聯想、靈感等思維方式,加以組合,從而使創新活動有可能變為現實。
2、體會創新的樂趣
當學生體會到因為創新而帶來的成功和樂趣后,將追求成功, 由于音樂實踐機會多,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從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創新,提出獨特的見解。因此,學生更愛上音樂課。
七、課題研究基礎
1、具有一批有經驗的科研骨干教師。
我校有被市、縣級認定的多名“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 ,有市、縣級先進工作者,校級骨干教師,他們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甘于吃苦、肯于創新的科研精神都是完成本課題的有利條件。
2、具有較濃厚的課題研究氛圍。
我校從領導到教師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并有多篇教科研論文獲省、市、縣級以上獎勵或刊登;教科研骨干教師先后在市、縣級評優課中獲獎;有多名學生在市、縣各項活動、競賽中獲獎。
當然,《小學音樂創新型教學研究》的課題研究仍具有相當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勇于探索和創新,摸索出一條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課堂教學途徑,使創新教育的實施得以延伸和拓展;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1、人員保證:除了音樂組教師外,還有一些兼職的語數骨干教師組成了課題組成員
2、學校保證:我校校長對教科研一直十分重視,注重教師教科研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教科研人員的配備。我校有多門學科都有課題在研究之中,教科研氛圍濃。
3、物質保證:學校為課題組配備了相應的硬件設施,每學期安排外出學習的機會,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4、制度保證:我校建立了教育科學研究的規章制度,要求課題組成員強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校本研究,結合課堂教學進行說課、聽課、評課,積極反思總結經驗及時交流。
5、經費保證:我校在經費不寬裕的情況下,還撥出一定的資金,應用到課題研究上來,保證課題研究的正常進行。
九、本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考核成級及相關材料。
十、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課題主持人解作慧老師,多次榮獲縣教育工作者稱號。主持和參與過多個市縣級課題研究,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作為教導副主任能更多地深入到教師教學實踐中去,了解課堂教學實際與學生需求的差距,協調廣大教師參與有效課堂教學標準和評價體系的研究,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對課題研究的支持。多年來,她圍繞小學音樂創新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尋。
課題組長呂云霞老師,多次榮獲縣教育工作者、優秀輔導老師、藝術教育先進個人稱號。作為校長辦公室主任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實績顯著。有很強的教學研究和實踐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或發表。
課題組其他成員平均年齡不足35歲,多為一線教學人員,業務能力強,具有很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對科研有濃厚的興趣。
教師開題報告 2
一、 選題緣由和意義
根據在南陽以及洛陽走訪調查發現:現如今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日益增高,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條件、工作負荷、幼兒和家長的評價三個因子對其工作壓力更是影響甚重。為了緩解幼兒教師工作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強我國幼兒教育的整體提高,使幼兒教師能夠完全的自我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當中,特提出緩解幼師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二、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和趨勢
通過走訪南陽,洛陽,包括其它縣級城市幼兒園,以及internet互聯網搜索,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調查,對現今幼師工作壓力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以及幼師地位的認可度不夠高的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現今,我國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認可,社會上對此還存在各種偏見,致使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不斷加大,逐漸成為高壓力人群。雖然每個職業都有壓力現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壓力都是負面的、消極的,但是壓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個職業群體都存在相同的負擔加重和壓力增大的問題時,將會成為職業發展的阻礙,對職業群體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嘗試編制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問卷,希望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分析相關因素與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的關系,并提出建議,以減輕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進而提高幼兒園教師群體的職業素質。
三、研究內容以及解決方法
(一)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相關因素:
1. 工作特征
2. 家庭及社會
3. 幼兒園管理
4. 職業發展
5. 壓力反應
(二)針對以上因素提出的應對措施:
1. 關戶幼師,提供輕松的環境,科學安排工作,勞逸結合,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 實行分班倒班制度讓幼師有充足的自我調節空間,給予幼兒園教師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3. 從實際出發,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性
4. 關注幼兒園教師的成長發展需要,關注高學歷教師的發展需要,提供自我發展和完善的機會,減輕職業發展壓力
5. 因時制宜,讓孩子反過來“教”老師。
幼兒園教師這一行業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幼師工作壓力過重,現如今,必須通過以上措施來緩解幼師的壓力,才能讓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教師開題報告 3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我申報的《數控工種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研究》課題,已經學校教科室研究批準,被列為研究課題,經過有關領導專家的悉心指導和課題組的精心籌備,今天正式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敬請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對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給予指正、審議。
一、課題名稱
《數控工種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研究》
二、課題提出的目的和意義
1.當前無論是我們學校送學生到各個企業單位,還是企業主動來我們學校招人,我們發現:現代企業和市場選擇人才時看中的不僅只是學生擁有的文憑和證書,更看重的是學生個體基本素質、基本技能與職業素養。
2.我校學生大都來自農村, 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特別是在這個手機橫行的時代,不玩手機,就沒有了方向,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看不上當地小企業,向往大城市;還有只是想學點技術混口飯吃,缺少遠大的職業理想;有的干脆混張文憑,不思進取,文化課學習不認真,專業學習怕吃苦,動手能力差。一些學生到實習單位后往往只講究工資待遇,稍不如意就回家了。還有的則適應不了單位嚴格的勞動紀律、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而為企業所不容,造成一方面企業需要工人,而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感到就業難的尷尬局面。
3.基于這種情況,我們感覺到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增強就業創業能力,確保就業成功率與優質就業率,正因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開始了本課題的研究。
三、本課題研究價值
1.理論價值。通過研究,探索我校學生就業素質培養”的目標、方法、策略和途徑,為培養農村中職生職業素養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
2.實踐價值。本課題的研究對我校如何就業及時調整思路,尋求培養我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和途徑,將對推動我校學生職 業素養培養提供切實的幫助和支持。
四、國內外現狀分析
我查閱大量文獻,發現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位探討,但是我感覺他們研究題目范圍過大,對于我校的學生不是很具體,我們這里學生文化素質偏低 ,較落后,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家長希望孩子有份穩定工作,特別珍惜孩子的每一次工作機會,而孩子因沒有職業素養很容易失去工作,因此我針對我們這里的實際,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研究了這一課題。
五、創新之處
1.課題立足本校實際,進行合理具體的分析,尋找就業素質培養的具體方法。為蘭陵縣農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
2.題目的選定,對我校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將德育教學與社會環境、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將來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
六、課題的界定
1.職業素養是指人在社會上從事一定職業的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
2.數控工種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是指根據實際情況培養我校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表現為行為習慣,吃苦耐勞,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持之以恒,以及適應工作崗位的技能等。
七、課題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以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xx]8號)為指導思想,以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精神為依據,以校本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背景為出發點,全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八、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在新形勢下,培養高素質的中職生。
2.提高學生素質,綜合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研究內容
1.如何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多學習技術,適應企業的需要。
2.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究,找出解決辦法,提高學生素質,為企業培養合格。
九、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以理論探究和各項活動開展相結合進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和統計了解當前職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就業情況、用人單位人才的緊缺需求等,掌握了第一手數據,為課題提供事實依據,從中總結規律,發現問題,提出對策。
2.案例分析法。通過就業的畢業生和企業領導訪談了解現狀確定思路,提出自己的觀點
3.座談法。
十、研究對象
蘭陵縣職業中專在校生及部分已經就業的學生。
十一、研究過程
課題研究預計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15日—20xx年9月15日
(1)成立課題組,建立健全研究小組;
(2)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好前測工作;
(3)廣泛收集資料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4)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請專家指導,進行開題論證。成果形式:課題開題報告,論文。
2.實施階段:20xx年9 月16日—20xx年5月16日
(1)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研究;
(2)定期開展研究活動,研究教育的內容、途徑、并著力研究課內外相結合的操作方法。依據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再研究再總結的原則,全面完成課題各項研究工作;
(3)請專家指導;
(4)建立較為完整的檔案,并擬定實驗報告。
成果形式:優秀論文、問卷調查、教師總結、學生總結、調查報告等。
3.結題階段:20xx年5月17日—20xx年9月26日
(1)課題總結和實驗報告;
(2)學生就業創業,案例分析總結;
(3)對課題完成情況和取得成果全面總結,請專家鑒定。
成果形式:結題報告。
十二、研究措施
1.先了解學生,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德育課把我們的理論貫徹到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職業素養。
2.實地考察,到企業,工廠里去,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
十三、預期研究成果
1.調查研究板塊 各類調查表、數據統計及分析報告等。
2.多樣化活動板塊 視頻、圖片、案例等。
十四、人員分工
韓xx:課題實施方案的策劃,課題的組織、管理、協調
曹xx:課題實施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動的組織、安排,結題報告的撰寫
王xx: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匯編
顏xx:攝影剪錄、制作
十五、完成課題的條件和保證
1.本課題組成員,課題負責人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青年教師。具有較高教研能力;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公立中等職業學校,設施完備,管理規范,建有校園互聯網,這是確保課題研究正常運行的良好條件。同時,本課題得到學校領導、教科室、政教處,教務處的大力支持。
2.經費保證:課題啟動后,學校將在研究經費上給予全力保證。
3.制度保證:為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學校制定一系列相關制度,監督、激勵該課題
謝謝大家
教師開題報告 4
課題名稱
《小學音樂欣賞課“聽唱融合”教學法的研究》
負責人
xxx
所在單位
平利縣城關小學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音樂是聽覺藝術,欣賞音樂也稱之為聽覺音樂。音樂只有通過“聽”才能感知其美的蘊含,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引發心靈上的火花,產生飛躍的聯想,產生創造的激情。通過欣賞教學,使學生的音樂之耳,能對大千世界的聲音有敏銳的感受力、觀察力、甚至具有對聲音選擇、篩選的能力。從學習音樂的先后順序上來說,必須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現;通過欣賞學習音樂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展,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教會學生學習音樂要從欣賞入手。從心靈的深處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最重要的是凈化心靈讓每個人享受音樂,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頭戲。應該成為音樂教育的核心,通過欣賞教學的研究,提高學生的素養及教師的教學水平。目前的欣賞教學,還停留在聽的方法上,沒能進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實踐發現聽與唱都應該一同進入欣賞教學,加快速度提高“聽唱融合”教學是燃眉之急。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首先是解決唱的問題,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的層次。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理論意義:
1)創造一個適合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填補欣賞教學“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課題研究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欣賞水平服務,為平利縣小學音樂教學發展提供參考實踐的依據。
3)本課題有助于課程改革的進程,為創新音樂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保障。
2、實踐意義:
1)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反復性:音樂欣賞教學的反復性是由音樂的這種特性所決定的。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稍縱即逝,只有記憶才能抓住它,而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復,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經過不斷深化的過程,必須進行反復欣賞。常規經驗告訴我們,當欣賞一首作品時,聽得多了對音樂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教學時間不容許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只好選擇最有效的方法——-邊聽邊唱。即解決了實際問題,又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光聽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創造,學生會即刻感受、理解、記憶,會減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強調以生為本,動靜結合,學生參與。符合心理與年齡特征,“聽唱融合”符合音樂韻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則:將新理念與教學行為整合,現有資源:音響、課本、多媒體等整合;聽、唱、奏、跳活動統一在音樂體驗上。
提出有待解決和重視的現實問題,論述本研究的價值或重要性)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音樂只有通過“聽”才能感知其美的蘊含,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引發心靈上的火花,產生飛躍的聯想,產生創造的激情。學生聽了作品,要能夠快速地表現出來,首先是解決唱的問題,耳朵聽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來是內化的感受,是音樂的二度創造。唱是為聽服務的,是在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與理解音樂。由聽到唱,不僅僅是一個行動的改變,更是心理發展的反映。“一曲三聽”、“一唱三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歌聲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使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百聽不厭,百唱不煩。這是一個反復揣摩、不斷提高的練習過程,使學生更深刻地體驗和表達歌曲的感情,最大限度地發揮歌唱的`審美潛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與提升!聽唱融合在一起會達到欣賞教學的更高的層次。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課題論證、成立課題小組、設計研究方案。
(2)調查學生欣賞現狀,整理評估數據。(隨機抽樣調查)
(3)培訓教師、研討欣賞教學已有的方法,開創新的聽唱結合的方法。
(4)專家開題論證、答辯。
(5)結合“項目管理,任務驅動”搞好課題研究,制定并寫出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聽唱融合教學法進課堂。
(2)聽唱融合教學案例的推廣。
(3)聽唱融合教學論文的撰寫。
(4)聽唱融合教學的比較與區別。
(三)、結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整理資料,準備結題報告。
(2)專家指導。
(3)專題研討會。
(4)全部資料展示。
(5)收集存盤、刻盤。
(6)推廣經驗,彌補不足,繼續開展好新課題研究。
研究舉措:
1)通過課堂教學實現“聽唱融合”教學的研究,感受與鑒賞是最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審美的有效途徑。
2)形成欣賞音樂的習慣,多聽、多唱,學會欣賞音樂,培養鑒賞音樂的能力。實現《課標》對小學音樂學習領域目標: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培養音樂愛好者。
3)通過課堂評價把握音樂要素,音樂的表現手段,音樂的結構單位;音樂的風格及作曲家個人風格特點;音樂體裁等。積極創造出各種各樣很具有個性的表現方式,去表達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4)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欣賞教學的渠道;教育資源:電視、廣播、書刊、報紙、音響、影像等。
研究的途徑:
1、聽唱融合教學法主要途徑,點上滲透,面上進行。對實驗校進行全面跟蹤實驗。
2、開展好“三結合”學校、教師、學生;科研、教研、培訓相結合。
3、從課堂入手,解決欣賞教學的實際問題,按照預定計劃實施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做好前測、中測、后測數據統計調查,利用好第一手資料調整實施。
4、在研究實踐中拓展教學思路,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培養教師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的水平,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
與能力。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預期成果:
1、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與習慣;
2、改變以往過分強調音樂故事,人物軼事傳聞的介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音樂,引發想象和聯想;
3、采取有效生動的教學法,使學生能對音樂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能以簡單的線條,色彩直覺地反應表現音樂;
4、通過實施使教師的理論、業務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樂欣賞課堂氣氛活躍、豐富多彩。
課題成果呈現形式:
1、完成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2、典型的教學設計、敘事、隨筆、案例分析、教學反思及課件、教具等材料。
3、各階段素質檢測成績及相關資料等。
教師開題報告 5
一、課題的提出
1.選題的背景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將升學作為教育的目的,對學生的評價起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考試成績,許多教師對自己年復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每天的早出晚歸使身心疲憊,職業倦怠產生,在這樣的教育形勢下,升學、評價等競爭壓力正逐漸使教育遠離應有的幸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進行了“20xx年中國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近90%的教師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30%的被調查教師存在著嚴重的工作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師生理健康不佳,超過60%的被調查教師對工作不滿意。這些數據顯示,當前教師的職業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相當部分的教師感受不到職業的幸福。
我校在20xx年10月對173名教師進行了的幸福感調查問卷。滿意度的分類指標有:專業素養自我滿意度、學校人際關系,制度管理、學生素質、生活狀況、教師的總體幸福感、學校評價、工作壓力、學校環境、職業認同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教師的總體幸福感不高(平均74.7分),職業認同的滿意度最低(為謀生、很無奈占31.7%)對“教師的幸福由哪些元素構成”的選擇順序,說明教師關注的重點在家庭生活,而工作僅占到第六位,說明教師對幸福人生與職業的成就感的密切關系認識不足。
是什么導致了教師幸福感的缺失,又怎樣喚起教師的幸福感就成為一個現實問題。正是要改變當前教育的現狀,我們懷著對教育本源的追求,嘗試著把教育的一切都與師生的幸福生活聯系起來,努力去打開教育的幸福之門。在“十二五”期間,我校選擇了“幸福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這一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課題,“教師的職業幸福與專業發展”為其中的一個研究方面。
教師的幸福與專業發展研究是結合學校幸福教育的辦學理念:“為每一位教師搭設成功的平臺,為每一名學生奠定人格和學力發展的基礎”定位的,這種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文化中乃至教師個人的發展觀中,使教師個人價值觀與學校的價值要求相吻合,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思想深處對學校整體產生歸屬感,對學校文化產生認同感。
本研究更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追求教師發展中的自我超越、自我價值實現,強調在追求中,通過超越和發展,體驗、收獲幸福。研究的目是探索教師的職業幸福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探索促進教師的職業幸福和專業發展的策略。
2.選題的意義
目前探究教師的專業化還是停留在外部的要求,例如學歷的達標、教師資格證書的獲得、繼續教育的要求、教育技術的掌握等,這些固然都是必要的,但這種專業化,把教師置于被動的、非主體的地位,重視的是教師滿足外在的價值,教師發展的'內在價值沒有得到關注,內在需要和自主發展的意識沒有得到激發,不利于教師的持續發展。
研究此問題的意義在于:第一,通過研究能提升教師的幸福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使教師在不斷提高與發展中享受源源不斷的為師幸福,提高教師鉆研業務、進修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調整自己的職業目標,深切地關注自我成長,職業境界得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明顯改善,感受職業帶來的幸福與生命價值。第二,作為一個實踐活動整體的動態研究,具有創新教師隊伍建設乃至推進教育改革的全局性的意義。第三,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探討營造書香校園、構建幸福課堂、樹立自主發展意識、加強校本教研、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轉變對職業認識、改革評價制度等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創造性的原則和策略,促進學校管理朝著科學化、人文化方向發展,同時也是保障素質教育推進的積極舉措。
目前,我校專任教師228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學員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人,河東區專業技術突出貢獻人才4人,河東區名師6人。區級學科帶頭人19人,校級學科帶頭人36人。高級教師91人占40%,中級教師75人占33%,初級教師62人占27%。研究生畢業23人,教育碩士11人。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62%。總體來看,我校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合理,這是學校多年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結果。但隨著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的提高,中青年教師中的學科骨干教師、優秀教師的比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科教師中尤其是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的比例較少。因此,我校將以“河東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工程”為契機,以教師的職業幸福為切入點,提升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和專業情感,采取豐富而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來提升我校學科教師專業化水平,至20xx年力求實現:培養市級骨干教師10名、區級骨干教師20名、校級骨干教師50名,形成骨干教師梯隊,著力打造在全市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型名優教師,著力提高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3.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外現代意義上的幸福感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以Wanner Wilson 1967年撰寫的《自稱幸福的相關因素》為標志。Diener(1997)在其論文《主觀幸福感研究新紀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劃分為描述比較、理論建構、測量發展三個主要階段。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積極心理學的崛起,“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滲透心理科學,幸福感研究溫度驟升。目前在美國有一百余所高校開設了幸福教育課程。積極心理學的大力倡導者美國心理學會Seligman首先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開始幸福課。英國威靈頓公學、哈佛大學也加入這個行列。對于教師的幸福,沒有找到國外相關的研究文獻。
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我國幸福感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楊彥春、何幕陶、朱昌明、馬渝根,1988;周建初,1988),研究主要與老年人精神心理衛生有關。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逐漸開始對其它人群進行研究。有城市成年人、運動員、大學生等。楊宏飛(20xx)的教師幸福感研究,王艷梅(20xx)的中學生幸福感的研究,等等。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論》系列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幸福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精神的發育和發展。劉次林博士在《幸福教育論》中提出“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他對當代教育作了理性的反思。朱永新在《新教育實驗與教師專業發展》指出:教育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共同發展的教師“三專”發展模式。肖川在《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提出并回答:“哪些因素影響教師的幸福、教師的幸福與專業成長有怎樣的關系、如何促進教師的成長”。高峰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與幸福教育》提出:“幸福教育要通過構建幸福課程、打造幸福校園、促進教師幸福等多種途徑來實現”。
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幸福教育”共得到201篇文章,檢索“教師的幸福”共得到168篇文章,檢索“教師的專業發展”共得到5108篇文章,檢索“教師的幸福與專業發展”只得到12篇文章(20xx年6月)。最早以“教師幸福”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是劉次林在《教育研究》20xx年第5期發表的《教師的幸福》。
在中小學最早提出“幸福教育”的是山東東營市勝利第四小學校長、濰坊市北海雙語學校校長高峰,他們從20xx年開始提出并實施幸福教育的,在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教授和北師大肖甦教授的幫助下,理論建構和實踐研究形成相互支撐。
綜上所訴,目前對教師的幸福與專業發展的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多屬于理論層面,研究者基于自身的經驗或通過哲學思辨、邏輯推理等方法探討了教師幸福與專業發展的關系,并對如何使教師幸福與專業發展相互促進提出了各種建議,有“紙上談兵”的意味,存在著與實際脫節的局限,我校的研究嘗試利用相關理論指導實踐進行探究,使教師幸福的發展。
4.研究依據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主要內涵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發展,人的活動能力的多方面發展和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我們要使教師的幸福感與專業素質全面發展,主要指教師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及各種素質之間的均衡協調發展。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尊重的需要都歸為“缺失性需要”,但單獨把自我實現的需要歸為“成長性需要”,并認為真正讓人得到幸福的卻是“成長性需要。”成長性需要就是對自身專業能力發展,專業素養提升的需要。
(3)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應該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熱情、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認為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首先必須改變其信念和知覺,認為它們是導致人與人的差異的“內部行為”,因此我們要強調教師的自主發展是最有效的發展。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自我實現。追求的是實現人的“內在價值”,如果能實現這些價值,便可以達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環境條件是和睦、真誠、信任和理解的關系中,才有助于潛能的實現,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4)課題研究的現實依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二、概念界定
【幸福教育】就是學校通過課程的設置、開展教育教學和各種文化活動,創設一定的環境和氛圍,使廣大師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體驗和感受幸福的教育過程,提高追求和創造幸福的能力,為終身幸福奠基。
【教師專業發展】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業訓練、獲得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專業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執教素質,成為一個教育專業工作者的發展過程。主要是指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和專業情感四個方面的綜合發展。
【教師職業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滿足后的一種感受,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來自于教育教學工作、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教育研究、善好的學校生活。讓教師自然、健康的成長,過上愉快、充滿智慧的職業生活。
三、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路徑
(一)研究目標
1.健全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模式,形成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校級名師的系統培養機制。
2.依據教師成長規律,探索形成“敬業-專業-樂業”教師的職業幸福的途徑。
3.以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的職業幸福為前提,實現“幸福教育”特色高中建設目標。
(二)研究內容
1.調查分析教師職業幸福的影響因素。
2.健全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培養模式。
3.探索實踐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和專業情感的有效途徑。
4.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
以上四個內容我們將從“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建設”、“幸福教育特色高中建設”兩大工程為抓手,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將《幸福教育的實踐研究》等多個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把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開展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路徑
1.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敘事研究法等方法。
2.研究路徑:本課題的研究沿著兩條路徑進行。
一條是依據教師成長路徑,制定新任、骨干、優秀三類教師的培養計劃,形成“敬業-專業-樂業”教師健康成長的策略。另一條是幸福教育特色建設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具體內容有:以幸福教育的核心價值理念為指導;以學校文化建設為思路;以教師職業幸福的影響因素調查為切入點;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師走上成長的幸福之路;以幸福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享成就的主陣地;將營造“書香校園”列為提高教師人文素質、品德情操的重要行動;以新校本課程的建設成為師生共同發展、共享幸福的創新點;讓學科組、課題組學習型團隊成為促進學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改革學校管理、評價制度為教師專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以開展多種文體活動為渠道,提升教師的幸福感。
四、研究的步驟和過程
(一)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查閱分析文獻資料進一步理清思路。開展問卷調查、訪談,了解教師職業幸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建議,并做理念培訓。成立課題組,進行開題論證,確定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啟動“第五屆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人”工作。符合條件的青年教師78人成為培養人,教師要制定專業發展的三年個人規劃,學校將進行業績管理建檔等工作。
2.聘請王勤、康萬棟、曹瑞、張麗珊教育專家來校開展教師系列培訓指導。
3.開發新校本課程。繼20xx年10月開設了31門幸福課程后,20xx年3月新開發的課又有14門。
4.開展幸福教育特色建設書香校園系列活動。20xx年4月24日舉辦“四十五中首屆讀書節”。
5.學校制定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年規劃和三類教師的培養計劃。
(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組織骨干教師培訓,赴外地學訪交流。
2.新任教師(入職5年內)藍青工程。包括:拜師一對一“傳、幫、帶”,教學常規講座學習,名師工作室特級教師跟蹤聽課,任教一年的青年教師匯報課活動。
3.啟動第二屆校級名師培養工作。
4.遴選河東區學科未來名師候選人,教齡在15年左右,已獲得高級職稱,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思想,有一定科研成果。初、高中各學段每個學科1-2人。學校制定學科未來名師培養方案、制定培養計劃。
5.著力打造“幸福課堂”,開展“用幸福教育理念優化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6.定期進行課題階段小結,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繼續開展營造“書香校園”系列活動。4月23日四十五中第二屆讀書節,主題:“讀書、實踐感受職業之美”。
2.形成學科組、課題組為團隊的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校本教研成果。
3.三類教師分別開展展示活動。
新任教師課堂教學匯報課。
骨干教師、優秀教師教學示范課、課題研究展示課,完成一篇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科研報告、學術論文。承擔或參與課題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動。
4. 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管理評價制度成果。
5.開展課題研究中期展示交流活動,評選先進課題組。
(三)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0月)
1.評選教壇新秀、第五屆校級學科帶頭人、第二屆校級名師,命名表彰。
2.對教師的幸福感、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二次調查分析對比,確保課題研究的有效性。
3.從各個層面總結實踐研究成果,進入結題反思和成果驗證。
4.撰寫研究報告;匯編課題研究成果(論文集、校本教材、讀書隨筆集等)。
教師開題報告 6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在教學的內容手段、質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為了爭取在新世紀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我們必須加快在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努力實現教育信息化。
進入到21世紀,信息時代的信息技術教育大潮,正撲面而來,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教育正處在有別于工業化時代的教育環境——信息技術環境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教育的影響不可估量,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更重要的是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等產生了巨大沖擊,我們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大革命。然而,很多教育工作者與一線教育教學人員在信息化條件下仍用舊觀念看待教育問題,不知道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教育的改革,不知如何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來培養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尤其是農村地區教育技術狀況不容樂觀,遠遠跟不上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問題的表現主要是:
1.雖然學校配備了較齊全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但是由于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熱情不高,信息技術水平較低,設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
2.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陳舊,墨守成規,不懂得怎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服務于課堂教學,優化教育教學環境。
3.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獲取、處理、共享各種信息資源的能力差,教師的信息技術整體水平不高,不利于教師實現“高效教學”和“輕松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二、研究目標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課題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明確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
2.全面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3.探索符合鄉鎮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模式與方法,歸納出鄉鎮教育中教師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方法,指導教師及時總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和經驗等。
重點在于通過理論和實踐培養,全面提高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從而以點帶面,折射鄉鎮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為解決這一問題、矛盾提供借鑒和參考。
三、研究內容
1.了解鄉鎮小學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基本狀況,以及對現代教育技術需求的基本狀況,分析與城市小學教師之間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存在的差距及成因。
2.客觀定位鄉鎮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技能掌握程度;制定鄉鎮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需求狀況,其學習態度與動機。
3.提高現有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的使用率,探索有效的培訓方法、模式;
4.提高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等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探索鄉鎮小學現有資源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5.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探索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之間的關系。
6.通過本課題的實驗研究,總結出通過培養教師信息技術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手段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一)研究思路
我們提倡實事求是的研究精神,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首先,對我鎮中心學校和教學點的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基本狀況進行調查,獲第一手資料;其次,對反映出的問題作歸因,系統分析并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形成調查報告;第三,對教師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總結培養模式和方法;第四,對課題實施后的教師做統一調查,得出后期調查報告,并通過分析,歸納、總結課題研究的得失和成果,撰寫課題報告,總結本次課題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法
1.調查法:根據鄉鎮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和實際需求,存在的差距進行詳細調查,分析其問題產生的根源。
2.行動研究法:①在教學實踐中指導教師及時總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和經驗等,全面提高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②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的理論和實踐的培訓。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實踐研究揭示提高鄉鎮小學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方法,規律等。
4.課例法:通過各學科、各種課型的教學實踐探索現代教育技術和各學科整合的模式。
5.案例法:課題研究過程中對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典型案例的進行收集、整理、分析。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2—20xx.3)
1、查閱相關書籍,搜索網上資料,盡可能地了解其他地方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了解熟悉本研究課題相關知識。
2、制作各種相關調查表格、調查問卷。
3、對參研人員進行分組分工,確定走訪與調查對象和樣本。
(二)實施階段(20xx.4-20xx.10)
1、在客觀定位差距的前提下,對全體教師展開系統的培訓,從而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整體水平,總結得出培訓的模式和方法。
2、鼓勵教師將掌握的現代教育技術知識,轉化為教育教學一線的'實踐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相關教育軟件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服務于課堂,優化教育教學環境,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3、探索鄉鎮小學現有資源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新模式。
4、教師總結、反思教育教學中利用教育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探索科學運用的模式和方法,防止濫用。
5、探索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網絡手段,最大化地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6、總結出通過培養教師信息技術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手段。
(三)總結階段(20xx.11—20xx.1)
1、完成課題研究實驗報告、論文、成功案例、教育資源匯總。
2、完成課題的工作報告和成果報告。
六、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共有主研教師6人,學歷都為專科以上,平均年齡32歲,都是青年教師,具備的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一級教師3名,二級教師3名,主要人員有學校校長、總務主任,各教研組長。大部分教師參加過縣級以上課題的研究或有縣級以上論文、論著的發表或獲獎;所有教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一線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并取得了相關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說,本課題組在學術背景、研究經驗以及組成結構上都有著一定的合理性和梯度性,這些都將有利于本課題的順利開展以及相關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承擔研究課題的條件
1、研究資料
課題組每位教師都訂閱了相關的專業刊物,學校圖書館和教師閱覽室更有著豐富的專業書籍和幾十種專業期刊。每位教師近年來都致力于相關方面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信息技術資源及相關的學習筆記,可以說,完成本課題的研究資料充足、完備。
2、實驗儀器設備
我校是關口鎮中心學校,學校建有學生機房1個(48臺電腦),9個教學班都配備了觸摸式一體機、實物投影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實驗室配備了電子白板,會議室、音樂舞蹈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投影設備。學校建有局域網,能實行班班通,班班資源共享;課題組成員每人擁有一臺電腦并能熟練運用;各種用于課程開發的軟硬件設施齊全。
(二)成員簡介
肖文軍: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從教10多年來都擔任學校的電教管理工作,負責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兩次參與過市級課題研究,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
潘懷軍: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有豐富的教育科研經驗,擔任校長職務,完全能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王學安: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有豐富的信息技術應用經驗,有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熟練的應用各種軟件輔助教學。
馬治芬: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縣級數學教學能手,數學教研組組長,曾主持市級課題研究,現已結題。
張先靜: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縣級教學語文能手,語文教研組長,曾主持縣級課題研究,正在研究。
馮明喜: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擔任總務主任,完全能保證課題研究的經費支持。
(三)具體人員分工
肖文軍:課題組負責人(負責課題的定研究目標,研究過程,教師培訓)
潘懷軍:課題組成員(負責課題的教師調研,學生調研)
王學安:課題組成員(負責課題的資料收集和整理)。
馬治芬:課題組成員(負責課題的數學教師調研,學生數學學習調研)
張先靜:課題組成員(負責課題的語文教師調研,學生語文學習調研)
馮明喜:課題組成員(負責課題的綜合教師調研,各種后勤保障)
七、預期成果
1.完成“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調查報告。
2.收集各類信息資源庫,豐富教學改革實驗資源。
3.觸摸式一體機環境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課觀摩課5節以上。
4.有關課題開展的活動圖片或資料。
5.編印《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校本教材一本。
6.課例
7.《提升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策略》論文
教師開題報告 7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發展的形勢也在不斷變化。人越來越物化,人的精神和信仰缺失。應試教育的堅冰從未打破,教育的功利化思想甚囂其上。在許多學校里,教師的職業倦怠充斥校園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教師普遍缺乏職業認同感和職業幸福感。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除了社會因素的影響外,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是其根源之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然而,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面,人們的研究往往過于強調外在的因素和措施,忽視了從內因來探尋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忽視了教師自身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沒有遵循教師發展規律,滿足教師生命成長的需求。這具體表現在:為了提高教師的理想和信念,在師德建設上“下猛藥”——制定禁令、圍追堵截;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大一統地推行什么教學模式;為了抓實各教學環節,拿著一把似乎是“萬能”的尺子來量化一切的教學常規;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進行各種教學評比;為了促進教師學習和反思,硬性規定指標,等等。諸如此類,所有對教師成長的推動,都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把教師當成一個個被動的成長者,正所謂“要我成長”,教師成長的內驅力、情感態度一度被漠視,導致了教師專業發展上的“被學習”、“被培訓”、“被提高”、“被發展”、“被成長”等異化了的成長策略。
如是,遵從教師生命需求的教師專業化成長毫無疑問和理所應當地走進我們的視野。一所學校要想變得富有吸引力,成為人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處所,就必須努力營造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文化氛圍,禁絕強制的紀律和苛嚴的規訓,因為人的發展需要足夠自主的空間,而寬容、寬松、寬厚更宜于個性自由全面的發展;也因為每個人本身都是生命獨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殘次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賞,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壓。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提出《基于教師生命成長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及運行機制,為普通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范例和科學依據,讓更多教師能夠實現更好、更快地成長。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內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很多,課題層出不窮,成果也較為豐富。或是通過教師專業閱讀,或是通過教育寫作,或是通過課題引領,異彩紛呈,但大多淺表化、碎片化,不成體系。影響力比較大的有:國外,美國心理學家和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經驗+反思=教師成長”的論述;國內,著名的教育專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研究,他提出教師“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成長共同體”為基本框架的教師成長方式,并提出校園里以“書香校園、師生共寫”等為基本內涵的“十大行動”,給教師的成長提出“締造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樣一種全新理念,無論從理念和理論構建都作出研究和探索,給我們提供了完備和豐富的理論基礎。
鑒于此,本課題研究充分吸收波斯納和朱永新教授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為理論基礎,從教育實踐中開展行動研究,激發教師生命成長的內在需要,是一項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的研究。所以,本課題研究的重點不在于理論,而是行動研究,重在實踐,記錄過程,積累經驗,形成長效機制。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引領,構建一所學校理想的教育生態。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旨在:專業成長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教師生命成長的自然需要;閱讀、反思成為教師行走的常態;以專業成長共同體為基本組織的教研常態化,建立和形成分享、合作的同事關系;打造良好的校園生態,締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1.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氛圍營造。
2.遵循教師生命成長的規律,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閱讀——反思——專業成長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運行機制。
3.以學科課程的建設為載體,探索不同學科的學習規律,通過日常教研,發展教師的專業能力。
4.以校本課程的開發為載體,讓教師自主尋求專業發展的“生長點”,并持續研究形成特色,在特色生成中發展專業。
5.課題引領帶動,提高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實現自身的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創設氛圍;科學規劃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
(1)建設學習型組織,積極營造教師專業成長的氛圍。
(2)規劃和形成教師專業成長的“框架”和體系,確立階段性目標。
2.從教師的閱讀、反思、學科教研、課程的校本化四個維度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研究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3. 打造平臺,助力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如何最大限度地創設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打造哪些平臺?等等。
4.成果的提煉和推介,形成文化。
不斷總結和提煉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并固化形成文化,如課堂文化、教師行為文化,等等。
五、課題研究思路
1.從專業閱讀做起,打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2.搭建“敘事者聯盟”平臺,以教師來帶動教師,讓職業認同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3.讓專業寫作成為常態,串起教師生命成長的碎片,在反思中成長。
4.通過組建不同形式的共同體,打造教師成長的生態環境。
5.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6.打造平臺,尋求媒體,加強宣傳,強化動力,固化文化。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行為訓練法、觀察記錄法、經驗總結法等。
1.文獻研究法
應用于課題準備階段和課題實施全過程中。從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學者論著中吸取營養和材料,借鑒優秀的教師專業發展培養方法,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針對當前教師的思想狀況,開展問卷調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應用于課題開始階段。
3.行為訓練法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歸納教師思想、行為上的變化,在全體教師中進行行為訓練。主要用于課題中期研究過程中。
4.觀察記錄法
主要應用于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通過具體的“三專”活動的開展觀察教師對此的興趣,記錄教師思想、行為上的變化。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全方位的跟蹤和分析,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學習研討與工作實踐等活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5.經驗總結法
主要應用于課題總結階段。總結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新經驗,探索出一條全新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應用于實際學校管理工作當中。
教師開題報告 8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對的素質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第一要素,如何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引領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然而傳統的教師漸漸突顯出它的不足,不能很好地跟上新課程改革的前進步伐,嚴重影響了培訓的實際效果。為此,根據湖南省“十二五”時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題指南,結合永州市的工作的具體情況,“十二五”期間我校決定選擇《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改革研究》這一課題進行研究。課題研究時間是20xx年——20xx年。
二、課題界定
1、關于教師培訓模式
教師培訓模式,是指在教育領域內,對在職教師進行的以提高專業知識、師德水平、業務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和自主發展水平為目標的培訓機制、內容、方式和方法。其基本構成要素是培訓主體、培訓理念、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手段(方式、方法)與培訓管理(過程監控、考核評價)等。
2、關于培訓方法
培訓是一種有組織的知識傳遞、技能傳遞、標準傳遞、信息傳遞、信念傳遞、管理訓誡的行為。培訓內容是為實現這種行為所涉及的內容,培訓方法則是實現這種行為的途徑和形式,包括授權式培訓、研討式培訓、模擬式培訓等。
3、關于改革
改革是對傳統模式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是推動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本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城鄉普遍采用的培訓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辦短訓班進行短期培訓。一期培訓班一般開課l0~l5天,參培教師集中在縣以上培訓機構(包括培訓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參加面授,學完即舉行結業考試。像現代信息運用培訓、普通話培訓等,都是采用這種模式。二是業余自修和面授學習相結合的模式。一期培訓班時間跨度三四個月半年不等,此期問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將參培教師集中在培訓機構面授lO天左右。面授之外,要求參培教師在業余必須自學培訓課程。像學科崗位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等,都采用這種模式。
國外的教師培訓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培訓者對學員的培訓,這是院校培訓模式;另一類是學員對學員的培訓,這是校本培訓模式。培訓者對學員的培訓立足于院校,或以遠程教育的方式展開;而學員對學員的培訓則是立足于學員所任職學校。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雖然操作的程序和過程略有區別,本質卻相同,大多是以培訓機構為主、以參培教師為次,培訓機構處于主動地位而參培教師處于被動地位來舉辦的。所以無論在長處方面還是不足方面,都存在共同之點。
它們的長處概括起來有三:一是統一計劃,統一課程,統一授課,便于管理;二是培訓內容存在理論上比較系統、完整,參培教師通過努力在理論方面能得到較快的提高;三是培訓時間大多不長,參培教師容易拿到結業證書。但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存在不足也是無庸諱言的,而且十分嚴重和突出。國內外研究者也早就認識到教師培訓模式的不足并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
從20世紀初西方國家開始研究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到20世紀中葉形成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再到今天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蓬勃發展,國內外的學者們紛紛提出一些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也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如美國學者所提出的5階段的RPTIM模式(即愿意、規劃、培訓、實施和鞏固)。但是這些研究存在著散、雜的特點,把培訓模式作為課題來研究的少,大多是在論及教育改革或是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時候順便進行涉獵,研究得不系統,不深入,甚至觀點重復或矛盾。且大多研究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四、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及價值
第一、總結、反思、剖析過去的教師培訓模式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弊端,提高培訓實效是教師培訓的追求。
第二、新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對教師培訓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使廣大教師真正在短時間內獲得想要的知識和技能,真正提升其實際教學效果是我們研究的動力和目標。
第三、創新是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也是如此,而作為教師終身學習支柱的教師培訓如何創新、實效是培訓機構乃至整個社會應該長期關注、深入研究的問題。
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是推動和確保當前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必要條件。我們一定能找到一種“基于教育發展,基于教師需求,基于網絡環境,優化培訓課程和學習資源,優化學習方式和學習指導,優化培訓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培訓的適應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師培訓模式和培訓方法。
五、課題理論依據
1、素質教育理論: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全面提升教師的相應素質。
2、終身學習理論: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類的生存概念,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必然趨勢。終身學習理論是當代世界各國也是我國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
3、教師職業專業化理論:教師專業化的內涵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培訓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中國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徑,就是使教師培訓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構建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教師培訓模式和體系。
4、調查研究理論:調查研究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毛澤東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六、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中小學教師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培訓的需求和期待。
2、運用實驗研究,探索包括集中培訓、網絡培訓、校本培訓、診斷式培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培訓模式,探索高效的教師培訓模式。
3、運用行動研究、案例研究,不斷創新能滿足中小學教師需求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模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為高效的`教師培訓模式相適應的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制訂和完善提供理論支持。用制度和政策激勵中小學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七、本課題研究內容
(1)調查、分析國內外教師培訓的主要模式及其實效;
(2)探索適應新課改的教師培訓模式;
(3)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方法,進行改革創新;
(4)研究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形成教師培訓的系統理論。
八、本課題創新之處
教師培訓對教師隊伍建設有重要意義。對教師進行培訓要具有針對性,要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確定培訓的內容,并選擇相應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培訓效果。教師培訓一直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教師培訓無論對教師本人、對教師隊伍建設還是對學校的長遠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選擇了跟蹤某些培訓教師,由這樣一個新穎的角度出發對教師培訓問題進行研究,并將在研究的過程中采用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研究方法,通過對某些位教師的培訓案例深入揭示有關教師培訓的內容和方式等問題,由小見大。
九、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本研究預計用兩年時間完成,堅持教育科學理論和系統科學方法的指導,第一步明確調查對象為我市中小學一線教師(計劃調查100名),并擬定調查大綱,分科分學段分類列出調查項目;第二步根據一手材料,進行科學分析思考,力求找出現象與本質的內在聯系;第三步探求更為高效的培訓模式,有針對性的進行試點,跟蹤;第四步對新培訓模式及方法的改革進行分析、論證形成研究報告,推廣研究成果。
十、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以我校教師培訓工作為依托,邊參與培訓教學邊進行研究,提取對本課題研究的有用數據。
2、文獻分析法:通過網絡、圖書館及其它有效媒體進行全面的信息檢索,全面系統地了解國內外在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本課題的研究。
3、調查問卷法:通過問卷、調查表、談話、研討會、專題(專人)采訪以及綜合、分析等,完成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改革的調研分析,全面了解當前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的現狀。
4、案例分析法:在調查中精選優秀教師典型,結合參加的各類培訓情況,分析總結其成長歷程,為今后選擇培訓模式及方法的改革研究提供參考。
十一、本課題實施步驟
整個研究為期兩年,分為準備、實施和總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前期準備階段(20xx.10—20xx.11)。組織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進行培訓,激發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熱情,提高教師對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確定課題研究的具體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具體措施等,并撰寫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現場開題。
第二階段為研究階段(20xx.11—20xx.2)。一方面組織參與課題的教師開展認真細致的研究工作,布置課題研究任務,明確研究目標,制作具體的研究計劃。另一方面全面開展基礎性的調查,提取成功的典型實例,為進一步研究提供指導性的第一手材料,不斷完善研究方案,爭取形成研究特色,準備完成本課題的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為總結階段(20xx.3 —20xx.10)。整理研究材料,匯總過程性資料,總結提煉研究結果,形成最終的研究結題報告,為課題結題做好準備,成立課題成果編寫組,全面啟動“教師培訓模式及方法改革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專題報告的撰寫工作。
教師開題報告 9
研究教學、改進教學是當今時代的要求,特別是當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工作還不太滿意的時候,更有必要潛心研究,要審視我們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不等不靠,解決所有我們力所能及的問題。根據我校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新教師比例過大的實際情況,加強備課管理成為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商議和探討。
一、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備課是一個老聲常談的問題,它伴隨教師這個職業的產生而出現,它是教師上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的重要性任何一位教師都明白,也都知道備課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作業”等。然而在當前課改的新形勢下,伴隨著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及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備課已不再是對教材進行詮釋,對教學過程進行安排,對學生設置“啟發”性問題這樣簡單的要求了,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為學習主體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位學生能自主學習并形成能力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教師所備出的課要防止學生的學習流于形式,要切實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研討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要對學生終身成長起到引領作用,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應上升到新的高度來重視,要對教師的備課工作重新定位,加大研究力度。
備課是我們教師在學校所進行的常規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國內外對教師常規工作的研究較多,著述也不少,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一些專家學者往往從大的層面去談學校的常規工作,感覺概念性的東西多,理論層面的東西多,涉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具體去操作卻鮮有詳盡的`方法。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不斷探索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我們知道,教師是知識的傳承者,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并形成能力,教師就必須為學生規劃出一條能在學生求得真知、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發揮積極作用的通道,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在當前要求構建高層次課堂課改的大形勢下,這種要求更凸顯其迫切性。這就需要我們對備課工作更加重視起來,我們就必須對具體的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要從教師的備課到課堂中教學的實施及學生知識、能力形成的現象進行剖析,進行探討,進行評估,最終形成更加科學高效的備課機制。
當前,高效課堂改革正在全國以一種勢不可擋之勢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以導學案為教師教、學生學的抓手的,而導學案的撰寫、定稿正是在教師備課的基礎上完成的。可以說,導學案是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的分水嶺——一份優質的導學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反之,一份劣質的導學案也往往能把本就優秀的學生“導”成庸才。
二、研究目標、內容、思路
1.研究目標
尋求在青年教師居多的情況下提高備課質量的最優的方式、方法。
2.研究內容
明晰影響備課質量的因素,尋找發揮有利因素、遏制不利因素的途徑,探究提高備課質量的最優途徑。研究如何調動教師備課的積極性,研究備課的有效管理,研究對備課工作和導學案(教案)的評價,研究教師個人業務素質與備課工作的關系,研究校本培訓與備課工作的關系,側重研究導學案(教案)材料內容的組織、方法的確定與認知規律之間的關系。
3.研究階段與方法
研究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 素材收集和整理階段。即收集教師備課的方法、遇到的問題、成功的體驗、失敗的教訓、評價方式、備課環境、教師個人業務水平等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第二階段 篩選收集到的信息,并有選擇地在實踐中驗證,確定有利因子和不利因子,初步形成現有環境背景之下的備課工作指導思想和操作模式;第三階段 驗證備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操作模式,并且進行完善或修訂,形成備課工作操作規范和相關論文。
三、研究基礎
1.我校在教師備課方面的研究探索過程與成果
對教師的備課工作,我們經歷了幾個探索階段。開始教師們使用的是原始的老式白紙備課本,后使用了橫格本,接著編制了有一定格式的備課本,后來又設計了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各環節設計意圖的教案本,通過反復琢磨研究又使用了活頁式教案紙。直到近兩年,我們使用了師生共用的有學習目標、互動策略、學法指導、展示方案、學習流程和個性化筆記的導學案。
為了撰寫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學生綜合發展能力的高質量的導學案,我們實行了教師個人初備——備課組研探——主備執筆——個人復備的備課程序。通過研究備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有關備課的要求、范圍、注意事項等。關于備課方面的研究促進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對課堂教學實現高效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至使我校連年在中考、統考和聯考中各年級各學科均取得了全縣第一的好成績,教學成果顯著,有目共睹。
2.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課題及社會評價
我校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大多數過去都是搞教學研究的,這些老師先后都曾從事過的相關研究工作,在全國有較大影響;于20xx年經專家組驗收已經結題,課題研究深入、廣泛、有推廣價值,獲得了專家組的肯定。此課題在研究、探索、實施過程中,縣教育局組織全縣中學教師多次召開觀摩、研討現場會,反響強烈,好評如潮,受到了領導、教育同仁很高的社會評價。
四、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課題組由教研人員、任課教師、各級領導組成,一老教師和中年教師為主,這個集體內多人從事過專業的教學研究工作,并取得過突出的成績,新課程理念運用得心應手,有較強的理論視野和指導總結能力,具有課題操作經歷和經驗;部分青年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有熱情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
課題組由副校長牽頭,有中層管理人員的參加,能捋順組織和實施系統,從組織管理上對課題成功做出了保障。學校具備經濟實力,能夠保證研究經費的支出。課題組的人員任課任務不大,有較充足的時間進行課題研究。學校實行電子辦公,具有很強的信息收集、信息交流、資料整理的能力,可以在技術手段上保證課題的順利進行。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并且在不斷地豐富藏書,資料查閱比較方便,并且學校有規定如果需要可以隨時購買所需資料。
教師開題報告 10
一、選題緣由
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多年來已經在教師中形成了一種共識,這個統一的格局一直在延續著。這個格局是:錯題打“x”,對題打“v”,落款是X月X日,再加一個等級評價,錯題要求更正,若再錯再打“X”,再更正,直至做對為止。我的老師、老師的老師……都是忠實地、不折不扣地執行著這樣的數學作業批改規則,也從未因此引發過任何爭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都習以為常。基于此,我想打破這個格局,對數學作業的批改作一些探討。
二、研究意義
我認為數學作業批改方法研究有以下功能:
1、適合小學生作業批改的方法,可提高學生的作業正確率。
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覺性。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
4、減輕數學教師的繁重無效勞動,提高數學作業批改的質量和效率。
5、幫助中、差生學好數學,克服大面積“兩極分化”現象。
三、文獻綜述
程明美在《怎樣批改作業才更有效》(《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第1l期)中對作業批改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認為作業要及時批改;做好記錄;及時講評;加強個別輔導;給學生充分的改正時間;加大第二次作業批改檢查的力度;增加面批的時間和次數;樹立學生效仿的榜樣;給一些客觀公正的評價。其中“加大第二次作業批改檢查的'力度”、“增加面批的時間和次數”在其他文章中較少提到。 教師批改作業,任務量比較大,如果有一部分改為當堂處理,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另外,學生互批、互改作業,也是普遍采用的形式,這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聽課率,增強學生的評價能力。 孫琪斌、楊麗在《作業批改的多元評價模式初探》(《教育科學》20xx年第8期)中提出四個“引入”作為作業批改的評價標準,值得借鑒:引入“解題速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引入“正確程度”,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入“創新程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人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作能力;引入“規范程度”,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良好的書寫表達能力。
四、研究步驟及措施
1、調查階段(20xx年6月至8月)在全鄉小學數學教師、家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方法的看法。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以自己班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創設自己的數學作業批改模式。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至9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分析、歸納實驗研究情況,總結經驗。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式進行。
1、 調查法。采用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 行動研究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結合個案研究,并采用錄像、案例、學生訪談等手段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記錄。
3、 經驗總結法。總結經驗。
六、成果預測及結題報告結構
1、通過課題研究,使每個學生通過作業的訂正過程,能夠取長補短,明確目標,了解更多的思想、信息,開闊視野,加強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準確性,尤其對差生有機會學到正確的解題方法,不再“望號興嘆”!
2、通過課題的研究,真正體現“訂正為了更好地學習”的原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教師開題報告 11
一、高中音樂教育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與素質的重要途徑: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而中小學、高中的音樂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通過音樂課開展素質教育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政治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綜合能力素質等。通過音樂教育啟迪人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培養人的真善美,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成為跨世紀的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課題。
我們學校現在開設的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分為十大塊面:
一、音樂欣賞知識。
二、中國民歌:(1)漢族民歌。(2)少數民族民歌。
三、中國民族器樂曲:(1)吹管樂器及樂曲。(2)拉弦樂器及樂曲。 (3)彈撥樂器及樂曲。(4)打擊樂器及樂曲。
四、群眾歌曲。
五、中國藝術歌曲。
六、中國民族管弦樂。
七、外國民歌。
八、外國器樂曲:(1)弦樂器及樂曲。(2)木管樂器及樂曲。(3) 銅管樂器及樂曲。(4)打擊樂器及樂曲。
九、外國藝術歌曲。
十、現代音樂與通俗音樂及常見的各種音符記號等。
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教學大綱精神,欣賞課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要把音樂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欣賞課,以欣賞課教學為中心。搞好高中欣賞課教學有利于陶冶情操,豐富感情,增長知識,掘寬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對美好未來的憧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熱愛集體,富于關心別人的愛心,有利于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演講能力,有利于了解祖國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及外國音樂文化激發民族的自豪感,弘揚民族精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認真備課,上好每一課的音樂欣賞課教學,是每一個音樂教師的教學任務,不可否認,我們要注意發現和培養有藝術天才的藝術尖子。但是以往的中學藝術教育,有的音樂教師只注重培養個別藝術尖子,而忽視了其他學生享受藝術教育的權利和要求,這明顯的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大方向,是錯誤的。錯的是只注意某些藝術尖子,或只僅僅選擇幾十人的合唱隊員進行專門訓練,參加各種比賽、表演,卻使大部分的學生失去了接受藝術教育的機會。培養藝術尖子應在加強面向全體學生藝術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這樣的尖子質量都會有一個更高的水平。因此,進行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研究,是對全體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對提高高中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音樂欣賞是高中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主要部分。按照音樂教學大綱的要求,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高一、高二在不同層次,不同塊面的音樂知識的教學中,進行正確的、有效地全面嚴格的授課和訓練,為全面地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進行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研究,目的在于提高高中學生的欣賞質量和理論知識及審美觀,有利于學生健康的個性、健康的心理的形成和培養。以及陶冶情操,豐富感情。有利于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科學的理論觀,使說話、寫文章、歌唱、表演都有深厚的知識理論作基礎,收益終生。有利于促進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口才的演講能力,有利于培養集體的合作精神和榮譽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學習和了解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及了解外國的藝術文化及藝術發展的歷史。
進行高中課堂的音樂教學,欣賞教學的研究,主要對象是全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多年來,我們學校的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以真摯的情感進行激趣,以生動的形象進行導學,以平等的語氣進行啟發,以完善的藝術演澤進行示范。并運用教師們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所積累的教學經驗進行積極的課內、課外輔導。促進學校的音樂素質教育全面的提高。
當然,課堂音樂素質的教學與課外的藝術教育有較大的區別,課外藝術教育著重把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發展學生的專門技能,有較大的選擇性和隨意性、可塑性。(如學校的合唱隊、舞蹈隊、器樂隊和戲劇小品等)。而課堂的藝術教育是面向現代全體學生,著重于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內容與年齡特點,根據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音樂教學大綱,有目的、有計劃、有要求培養學生認識和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審美的能力和表現的能力,在高中教育期間必須接受的基礎理論知識,中外的基本音樂常識等教育。因此,搞好課堂的藝術教育,是全面提高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高中音樂教育的教學研究,是落實藝術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課題。
教師開題報告 12
很有幸參加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培訓中心給予我們年輕教師的培養,使我們能有機會聆聽教授講座及各地優秀教師授課,向他們學習,市級骨干教師培訓階段學習報告。
一、專家教授講座讓我在理論上得以提升
這次的專家講座,張勤教授和易凌峰教授的理論知識讓我受益匪淺,張勤老師有關性格的心理學講座在一種更人性更科學的角度上研究教育,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孩子其實不是一張白紙,有一些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是天生的,教育只能改善無法改變這些“與生俱來”。易凌峰教授則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過去和未來,聆聽之后對影響教育的因素和教育在經濟中的價值有了一些認識,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教育也有經濟性”這樣的觀點。
二、教學觀摩激起了思考
這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一節優質課,最重要的就是語言、思路和教法,工作報告。這是我今后要努力改進的方向。通過這次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開闊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
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7天時間中,6天都是在各個學校聽課、議課,這樣的.培訓方式正如高幼年老師說的一樣,正好切合教師培訓的情境性,我也在觀摩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的教學小技巧和好方法。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正是這些遺憾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例如:晉瑛老師的一課,金老師的鋪墊與新知識講授在時間上產生了沖突,引發了我們對課堂教學中如何取舍的思考;苗青老師一課中“兩短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出現時機激起了我對定律與規律之間關系的思考;6天中每節課都沒有教材的使用,并且都對教材進行了一些甚至面目全非的改變,讓我開始思考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教材應該扮演的角色……這些思考使我開始認真的思考我自己的教育教學,最后歸結到一個問題上: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應該如何面對新的教材,新的理念?
不論我的思考是不是正確亦或是有沒有價值,我認為對我而言都是難得而可貴的,因為我相信當我開始思考自己和別人的教學之時,就是我開始進步之時。
教師開題報告 13
一 、課題的來源和背景情況
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發展,教師數的不斷增加,學校的各個管理部門的業務更加的深細,學校以前的人工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科學知識的發源地,學校更應該成為社會發展信息科學的領導者,學校管理工作更應該適應現代社會管理尺度的要求,使學校的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只有學校適應現代科學管理的發展要求,管理規范了,才能在其他方面更好的發展。學校教師管理也從以前的手工管理逐漸被規范化的管理信息系統所代替。才能更好的使得教育資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發展和共享,使得教育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去發揮它的最大價值和作用。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為信息社會,世界已進入在計算機信息管理領域中激烈競爭的年代,因此,加強學校教師信息管理在單純依靠以手工管理的方法,不僅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工作效率低,而且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為提高學校工作效率、及時了解老師在各個環節中信息的變更,學校應該在正常工作中需要對教師信息進行有效管理,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因此,所設計的系統應該在達到對以的三方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
二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各大高校教師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教育單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個功能齊全、簡單易用的信息管理系統不但能有效地減輕學校各類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它的內容對于學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來說都至關重要。所以高校教師信息管理系統應該能夠為用戶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詢手段。但一直以來人們使用傳統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檔案、統計和查詢數據,這種管理方式存在著許多缺點,如:效率低、保密性差,人工的大量浪費;另外時間一長,將產生大量的文件和數據,這對于查找、更新和維護都帶來了不少困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科學日漸成熟,其強大的功能已為人們深刻認識,它已進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并發揮著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計算機應用的一部分,使用計算機對學校的`各類信息進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例如:檢索迅速、查詢方便、效率高、可靠性好、存儲量大、保密性好、壽命長、成本低等。這些優點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務信息管理的效率。
為減少教育工作者的對教師信息、學生信息以及相關數據信息處理的工作量,以此為目的為教育工作者開發此系統。
三 、國內外研究的動態和發展趨勢
當前,很多學校,還以手工的方式,處理教師信息,每一學年的開始,教師的增加,減少,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學教師信息的建立、歸檔。使用的一般方法是使用Excel
的保存教師的各方面的信息,一旦數據錄入完成,經校正無誤后,打印成紙質的檔案并歸檔,至此,教師的各方面信息采樣完畢,錄入電子表格中的數據,也被閑置在一邊,未得以充分的應用,顯然這是很大一種資源浪費,間接了也是對人力、物力的浪費。通過本系統,能將教師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利用的起來,除了能實現傳統的教師信息檔案存檔之外,還提供了教師及相關信息的查詢,信息的實時更新,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在學校,各方面的科研,進修,培訓的記錄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這樣誓必增加了學校的額處負擔。使用計算機管理教師信息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幫助管理者及時的找到存在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四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主要以Visual Basic 以及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為開發平臺,開發一個教師檔案管理系統。此系統實現了教師檔案管理的各種工作流程計算機管理化,其中包括對教師檔案的錄入、添加、更新、刪除,以及用戶對教師檔案的查詢和對個人信息及個人密碼的修改;而且該系統有較強的交互功能;應用豐富的文字、圖像、圖形等信息來呈現各功能本系統分為:教師信息錄入,教師信息修改,教師信息查詢,教師信息打印以及教師課表管理,教師科研統計、教師教研統計、教師進修培訓管理等幾個功能模塊。總的來說能夠滿足學校對于教師基本信息的管理。
五 、采用的關鍵技術
1.Visual Basic是一種可視化的、面向對象和采用事件驅動方式的結構化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可用于開發Windows環境下的各類應用程序;在Visual Basic環境下,利用事件驅動的編程機制、新穎易用的可視化設計工具.
2.ACCESS 是MICROSOFT推出的OFFICE系列辦公室自動化軟件中的用于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是一個中,小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了與其它數據庫管理軟件包的良好接口,能方便識別DBASE,FOxBASE,FOxPRO,PARADOx等數據庫管理系統生成的數據庫文件.這也是其命名為ACCESS的由來.它的數據庫文件儲存于*.MDB文件中,數據輸入,查詢非常方便.
3.Adobe Photoshop是一個由Adobe Systems出品的專業圖像處理軟件。PS主要處理以像素(Pixels)所構成的數字圖像。利用其廣泛的編修與繪圖工具,可以更有效的進行圖片編輯工作。具有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廣泛應用于廣告、美術、攝影、印刷等領域。
教師開題報告 14
一、課題的概念界定
在現代認知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發展的推動下,教師的工作越來越成為高度復雜的創造性工作,成為具有自己獨特職業特征的不可替代的專業活動,課題園本教研中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教師專業化”就是這樣一種變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和專業發展三個層次。教師專業化成長是指為教師創設和提供最佳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使得教師不斷追求自身提高和專業發展的精神需要、創造(智慧)需要、學科知識需要、智能結構需要和教學能力需要,并通過自己的專業發展增強專業的不可替代性。
“園本”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為了幼兒園,二是在幼兒園中,三是基于幼兒園。園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兒園或中心幼兒園為研究基地,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以教師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研究方式。園本教研致力于解決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或者幼兒園教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都是幼兒園或教師所面臨的實實在在的問題,而不是外部強加的。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應該靠我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去實踐。研究的主體是我們的教師,是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研究背景
1.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開展園本教研,教師有哪些能力亟待提高?
(2)如何在園本教研中,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
2.研究的意義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綱要》明確提出了教師應成為幼兒發展的促進者,并成為教育的研究者與不斷充實、完善的'自我成長者。其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意味著對幼兒教師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綱要》的教育理念的貫徹實現關鍵在教師。能否對幼兒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而作為專業教育者,教師的素質首先體現在教師的專業素質上,教師的專業素養既是幼兒園教育品質的體現,又是幼兒園達成專業幼教目標的保證,所以基于教師專業素質發展需要的專業成長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推行園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讓教師通過積極有效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全面落實教改的目標,切實提高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進行課程建設的能力。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可以說,國外同一領域對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要比我們國內起步早,領先的多。他們早已經認識到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認識到21世紀的教育不是以技術主義、操作主義、功利主義為特征的,而是充滿愛與平等對話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被廣泛地看做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外在促進因素是否對教師專業發展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還是取決于教師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專業行為或專業發展)和反思的深度,取決于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反思幫助教師把經驗和理論聯結起來,從而更加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
教師專業成長非常需要一種能結合理論與實踐,顧及教師需要的“教師本位”的教師培訓模式。我國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已經逐步重視起來,從國家到地方不斷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但只是以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教育、學校、學生的影響為出發點進行的研究和培訓,沒有從教師本身需要出發——他們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去進行研究。
目前,我國探討園本教研有關問題的者主要有華東師范大學朱家雄教授、李季湄教授,南京師范大學許卓婭教授、趙志毅教授以及中央教科所的劉占蘭教授等,此外還有許多幼兒園一線老師結合本園實際對園本教研提出了思考。
關于幼兒教師成長,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幼兒教師素質研究;優秀幼兒教師研究;幼兒教師教育研究。
園本教研剛剛起步,教師專業化成長是幼教改革和發展的迫切需要。本課題欲深入研究“園本教研”這一有效途徑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促進。
三、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框架
(1)園本教研中教師亟待提高的能力。
關注園本教研中教師的實際需要。本課題擬深入一線現場調研,分析本園各類層次教師的需求;對本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發展需求進行分析;廣泛征詢教師意見。
(2)園本教研中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的策略。
園本教研的過程是一個教師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本課題欲在案例研討式、教研一體式、頭腦風暴式、主題辯論式、螺旋遞進式等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過程中,收集有研究價值的材料,分析、探索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3)教師在園本教研中的成長與收獲。
“從問題到課題,從經驗到實驗,從結果到效果”。
本課題欲采用追蹤研究法,將教師課堂教學、教科研工作及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比其在園本教研過程的變化,積累有價值、有針對性個案材料,從而檢驗研究過程中探索的策略的適宜性,也為今后園本教研工作的開展,教師專業成長的提升及相關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可能有的創新點
將園本教研與教師專業化成長相結合,研究不同層次教師的成長實際,從而總結出適宜的策略,并試圖探索出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為相關研究提供豐富的現實依據。
(三)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研究重點
重點:在園本教研的實踐與研究中,總結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可操作性強、易于推廣的策略。
難點:如何讓“園本教研中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可學、可用、可信、可做。
四、預期研究成果
與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過程相適應,總體上采用行動研究法,輔以調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
主要工作包括課題申報;有關資料的收集、學習與討論;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相關問題預調查等。此階段由課題負責人組織。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此階段展開課題研究攻關,主要研究園本教研中教師亟待提高的能力,在實踐中探索教師專業成長策略。預計成果形式是論文、調查報告、教師成長個案分析。由全體研究人員參與。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
課題總結與結題。此階段主要是對全部研究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形成系統的研究材料,領導小組結題。預計成果形式是結題報告、材料匯編、教師成長個案材料。此階段由課題負責人組織。
六、保障條件
本課題在幼兒園協研的《園本教研制度建設》課題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更有針對性的實踐探索與研究。在“園本教研制度建設”課題中,探索出了“四大解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園教師達到了“三會一促進”。(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實踐,促進發展)。在園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研討氛圍。
本課題得到了桂林市教科所曾曉新副所長關注和方向性地指導。課題負責人于麗萍,幼兒園高級教師,1998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特級教師,廣西幼教學會會員。現任桂林市解西幼兒園副園長。她率先在桂林市開展“幼兒發展課程”課題研究的試點工作,嘗試《集體活動中的分組教學形式》、《活動區的教育形式》等教學實踐,形成了啟發探索式和直觀性相結合的教學風格。至今她參與了《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在音樂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做中學》等13個課題的研究,其中6個已結題,她擔任其中4個課題負責人。撰寫論文30余篇,多篇論文獲國家、自治區一二等獎。具有良好的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研究經驗。
課題參與研究人員大多為幼兒園骨干教師,曾參加國家、省、市各級課題研究,同時具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對課題的理解較透徹。
教師開題報告 15
一、選題緣由
我長期帶小學數學,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這樣一個問題,老教材就是單一地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可能導致優生認為太簡單滿不在乎,中等生認為剛合適容易滿足,差生認為太難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學生思維受到局限,課堂氣氛冷清,無法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自從去年秋季學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開朗,原來新教材中創設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值得認真研究、探討。
二、研究意義
我認為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有以下幾大功能。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發現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進行解答,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發現信息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合作的機會,也讓學生聆聽他人的想法,啟發自己的思維。
(三)建立模型
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這一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后運用這一模型去解釋一些現象,或解決一些問題。
(四)培養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與他人的團協作能力,從而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反饋教學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向過程,都是可通過學生發現信息,解答問題的情況,了解他們對有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六)促進課堂教學
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是輕松而快樂的。
三、文獻綜述
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關心學習。
1、建構主義理論
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知識的學習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生活的具體情境中,由學生自己通過主動動探索得出論。
2、“思維”的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可見,人的手腦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要讓兒童多動手操作、多觀察。
3、課堂教學論
《新課標》指出: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體驗。
四、研究步驟及措施
1、理論學習和收集資料階段(20xx年7月-2009年12月)深入學習有效情境的有關理論,掌握創設與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資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過現場看課、網上查找、雜志閱讀等方式收集專家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學的典型片段;通過聽普通教師的課并進行現場錄音(包括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錄音)收集教學實錄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學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據理論分析,制定出對情境教學的參照目標,總同類型的課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實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據階段分析研究的果,進行對比性實踐,總性實踐。在實踐中進行對比和反思,驗證階段性研究的`成果。
4、總、題階段(20xx年6月)
回顧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根據實踐檢驗的情況進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論,寫一份有計劃、有實施、有案例的關于課堂情境教學的研究報告,展示一堂運用研究論所駕馭的課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研究主要利用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法等方法進行。
(1)調查法,采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文獻法。搜集利用有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
(3)經驗總法。廣泛總實驗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
六、成果預測及題報告構
1、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創設與利用情境教學的能力,以情境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采用理論研究、對照研究、課堂觀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水平。
4、通過對課堂教學環節的個案研究、分析,總出情境教學對學生的興趣、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影響。
教師開題報告 16
一、選題緣由
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多年來已經在教師中形成了一種共識,這個統一的格局一直在延續著。這個格局是:錯題打“x”,對題打“v”,落款是X月X日,再加一個等級評價,錯題要求更正,若再錯再打“X”,再更正,直至做對為止。我的老師、老師的老師……都是忠實地、不折不扣地執行著這樣的數學作業批改規則,也從未因此引發過任何爭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都習以為常。基于此,我想打破這個格局,對數學作業的批改作一些探討。
二、研究意義
我認為數學作業批改方法研究有以下功能:
1、適合小學生作業批改的方法,可提高學生的作業正確率。
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覺性。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
4、減輕數學教師的繁重無效勞動,提高數學作業批改的質量和效率。
5、幫助中、差生學好數學,克服大面積“兩極分化”現象。
三、文獻綜述
程明美在《怎樣批改作業才更有效》(《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年第1l期)中對作業批改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認為作業要及時批改;做好記錄;及時講評;加強個別輔導;給學生充分的改正時間;加大第二次作業批改檢查的力度;增加面批的時間和次數;樹立學生效仿的榜樣;給一些客觀公正的評價。其中“加大第二次作業批改檢查的力度”、“增加面批的時間和次數”在其他文章中較少提到。 教師批改作業,任務量比較大,如果有一部分改為當堂處理,效率就會提高很多,另外,學生互批、互改作業,也是普遍采用的形式,這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聽課率,增強學生的評價能力。 孫琪斌、楊麗在《作業批改的多元評價模式初探》(《教育科學》20xx年第8期)中提出四個“引入”作為作業批改的評價標準,值得借鑒:引入“解題速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引入“正確程度”,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入“創新程度”,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人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作能力;引入“規范程度”,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良好的書寫表達能力。
四、研究步驟及措施
1、調查階段(20xx年6月至8月)在全鄉小學數學教師、家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方法的看法。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以自己班的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創設自己的.數學作業批改模式。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至9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分析、歸納實驗研究情況,總結經驗。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式進行。
1、 調查法。采用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 行動研究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結合個案研究,并采用錄像、案例、學生訪談等手段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記錄。
3、 經驗總結法。總結經驗。
六、成果預測及結題報告結構
1、通過課題研究,使每個學生通過作業的訂正過程,能夠取長補短,明確目標,了解更多的思想、信息,開闊視野,加強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準確性,尤其對差生有機會學到正確的解題方法,不再“望號興嘆”!
2、通過課題的研究,真正體現“訂正為了更好地學習”的原則,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教師開題報告 17
一、 選題緣由和意義
根據在南陽以及洛陽走訪調查發現:現如今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日益增高,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條件、工作負荷、幼兒和家長的評價三個因子對其工作壓力更是影響甚重。為了緩解幼兒教師工作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強我國幼兒教育的整體提高,使幼兒教師能夠完全的自我投入到幼兒教育事業當中,特提出緩解幼師壓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二、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和趨勢
通過走訪南陽,洛陽,包括其它縣級城市幼兒園,以及internet互聯網搜索,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調查,對現今幼師工作壓力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以及幼師地位的認可度不夠高的'現象有了更深的認識。
現今,我國幼兒園教師的社會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認可,社會上對此還存在各種偏見,致使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不斷加大,逐漸成為高壓力人群。雖然每個職業都有壓力現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壓力都是負面的、消極的,但是壓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個職業群體都存在相同的負擔加重和壓力增大的問題時,將會成為職業發展的阻礙,對職業群體的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嘗試編制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問卷,希望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分析相關因素與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的關系,并提出建議,以減輕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進而提高幼兒園教師群體的職業素質。
三、研究內容以及解決方法
(一)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壓力相關因素:
1. 工作特征
2. 家庭及社會
3. 幼兒園管理
4. 職業發展
5. 壓力反應
(二)針對以上因素提出的應對措施:
1. 關戶幼師,提供輕松的環境,科學安排工作,勞逸結合,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 實行分班倒班制度讓幼師有充足的自我調節空間,給予幼兒園教師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3. 從實際出發,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提高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性
4. 關注幼兒園教師的成長發展需要,關注高學歷教師的發展需要,提供自我發展和完善的機會,減輕職業發展壓力
5. 因時制宜,讓孩子反過來“教”老師。
幼兒園教師這一行業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幼師工作壓力過重,現如今,必須通過以上措施來緩解幼師的壓力,才能讓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教師開題報告 18
課題名稱
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研究
負責人
xxx
所在單位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學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已不再重視板書。甚至上課不寫一個字,只用鼠標一路點擊,一堂課就結束了。久而久之,沒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教師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書,也毫無章法,一堂課下來,黑板上雜亂無章。學生得不到規范化書寫的示范,對課堂內容無法把握,更得不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課題能引起語文教師對板書的重視,使這項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提高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板書對于教師來講是一項基本功,對于語文教師來講更是如此,規范、工整、美觀的書寫更能展示教師扎實的基本功;精巧的板書設計更能顯示語文教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2、有助于教師把握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把握知識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優秀的板書設計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完成的,課堂上,隨著板書的逐步呈現,教學思路、知識體系、文章結構、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美點一一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學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3、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與熏陶作用。語文教師長期堅持規范、工整、美觀的`板書,對學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書寫,從而使學生的書寫更加規范、工整。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1、板書設計是指教師上課前制定的在黑板上書寫的計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的設計。它運用教學直觀性原理,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精心構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簡潔的文字或圖形顯示在黑板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本課題主要研究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
2、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那么,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板書設計的過程中體現的美好表現程度。它主要包括板書布局藝術、板書書寫藝術、板書構思藝術。語文教師板書設計藝術水平的高低顯示了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和對教材的駕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課題從語文教學板書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出發,力求通過學習、討論、實踐,著重探索語文教學板書的布局藝術和構思藝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開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選擇課題,申請立項,搜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負責人:董貴鈺)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x年5月-20xx年6月)完成當前本校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座談、問卷調查;賀娟維老師負責),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制作課件、座談交流;董貴鈺負責),語文板書設計案例交流(語文教師自己設計板書并附設計說明;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書設計藝術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板書布局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布局藝術,寫出小論文,并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說明。(康小剛老師負責)
(2)板書構思藝術探索。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板書的構思藝術,寫出小論文,并附自己板書設計案例和設計說明。(張利老師負責)
(3)中期匯報。準備匯報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記錄資料以及匯報ppt課件;董貴鈺負責)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參與研究教師撰寫論文,參與研究教師匯報課。(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完成結題報告。(董貴鈺負責)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預計包含以下內容:語文教師板書設計水平及現狀調查問卷及報告、語文板書設計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習材料、語文板書設計案例、板書設計布局研究小論文、板書設計構思技巧小論文、匯報課板書設計及說明、板書設計藝術研究論文。
【教師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教師開題報告12-08
開題報告教師意見11-19
教師教學開題報告11-08
教師開題報告范文11-03
教師培訓開題報告05-19
教師開題報告范文05-04
開題報告教師評語06-17
教育開題報告開題報告03-25
開題報告教師指導意見06-17
開題報告指導教師意見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