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提出:幼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于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良好的習慣對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對幼兒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幼兒終身受益。
目前的獨生子女,由于受家長的寵愛和溺愛,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中不能與同伴盡情游戲,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受到影響。勇敢堅強、克服困難、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質都要在良好的生活習慣中形成。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沒有健康,孩子的發展就無從談起。
幼兒生活習慣的缺乏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所致:
1.獨生子女家庭增多。
由于國家實行一對夫妻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獨生子女處在“獨”的成長環境中,自幼受寵,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許多家庭的教育真像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詩中寫到的一樣。“一般人說,我是母親,我是父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他們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可是這就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了。”日本心理學家山下俊郎把這種“可怕的禮物”稱之為“過度教育”,并指出: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
2.家庭教育存在問題使現在的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許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不少家長還明確地對孩子說:“你只管讀書,別的事都由爸爸媽媽來做。” 另外,由于一些家長自身在對生活習慣的理解上存在著一些誤區,所以,對于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也有一些不良的影響。
3.幼兒園缺少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能力的培養。
評價制度等諸多原因,使我們的幼兒園教育習慣于智力開發教育,忽略了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雖然部分一線幼兒教師,在幾年來的實際工作中針對這一方面做過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總結了一些如何培養生活習慣的方法和途徑。但有些僅僅只是表面研究,不夠深入細化,沒有形成可操作的系統性研究成果。
為此,我通過對本問題的研究,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探索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變家長觀念,通過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會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們心理素質的發展。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是我們實施研究的理論依據。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衛生習慣(如自己會正確的洗臉、洗手、洗腳等盥洗);進餐習慣;以及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鋪等)。
四、研究遵循的原則
主要遵循幼兒認知發展規律的原則,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的原則,以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性原則。
五、研究的目標:
通過研究,讓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獨立生活、自覺安排個人生活的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具體目標是:
1.通過調查,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分析形成這一習慣的原因。
2.通過對幼兒生活習慣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幼兒的意識,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通過這次的研究,探索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從而促進幼兒生活習慣的提高。
4、探索為家庭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保持家園一致,為幼兒創設初步的生活習慣觀的空間。
六、研究的主要內容
重點研究在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途徑和方法。通過研究,預計在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方式、方法和途徑上有所突破。
1.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調查。
2.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和手段。(集體教學活動、活動區、日常生活中)
3.如何將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長在研究的過程中改變一些原有的落后觀念,掌握一定的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
七、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談話法。具體如下:
1.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調查。(調查法)
2.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和手段。(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
3.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方法和手段。(談話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中明確提出:幼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于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但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便會錯失良機,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而積習難改,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抱著或爺爺奶奶背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老人、兩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時更是挑凈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為孩子創設了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全自動化”的環境。如此這般,父母辛苦,幼兒受害,害在何處?
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中不能與同伴盡情游戲,交往能力受到影響。按時起居、定時進餐、合理膳食、積極鍛煉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沒有健康,孩子的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從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入手,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不僅可以克服長期以來兒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現狀
近年來,從習慣入手來研究兒童德育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世界許多國家對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越來越深入,許多國家的教育普遍重視以習慣養成為人格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許多學者提出諸多教育觀點,如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大力倡導習慣的養成。
本課題根據我園實際情況,著重于針對3-5周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研究。現在的孩子因家長的過于溺愛,老人帶孩子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家父母包辦的多,久而久之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幼兒是在生活中獲取經驗、適應環境、形成習慣的,所以我們不光注重研究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更著力探索為家庭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從而改變家長觀念,通過家園合作,為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并在操作層面上,提供相應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概念的界定、重點、難點
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較為穩定的行為傾向。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習慣和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
本課題重點:著重于針對我園3-5周歲在園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進餐習慣、睡眠習慣和簡單的生活習慣。
本課題難點: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相關內容。
--“凡是兒童能夠學的`而有應當學的,我們都應當教他” --“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
--“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陳鶴琴先生從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哲學上的一些最為基本的原理出發,與小孩子的科學知識學習、道德習俗養成、生活習慣培養、身體健康護衛等一些具體的事例形成了互證。
2.《綱要》指出:“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
五、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的研究,讓幼兒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學會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獨立生活、自覺安排個人生活的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具體目標是:
1.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分析形成這一習慣的原因。
2.探索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從而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3.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同時注重家庭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共同做好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工作。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
六、研究的內容
1.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調查。
2.如何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3.如何將本課題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長在研究過程中掌握一定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方法,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七、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裕華幼兒園20xx年在園的小班幼兒。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行為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和談話法和文獻資料研究等方法。
觀察法: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行為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觀察,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積累幼兒生活習慣的不同表現方式。
行為研究法主要包括問卷調查法:針對家庭教育方面,教師設計的,與課題實施內容相關的系列問題。通過家長的問答,更進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有發展水平。
個案研究法:對群體中存在心理障礙或特殊表現的某個幼兒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跟蹤記錄與觀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進其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談話法:采取教師和幼兒面對面、教師和家長面對面交談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資料和信息,共同配合與協作,從根本上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統一。
文獻研究法:本課題將對古今中外的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參考研究。
八、研究的步驟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5月)
1.制定研究計劃,確定參加研究的人員。
2.組織全體人員學習幼兒生活習慣培養的內容。
3.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幼兒生活習慣的現狀。
4.了解幼兒園和家長目前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5月---10月)
1. 方案具體細化,由專人負責執行。
2. 采用多種方法深入研究有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3.運用多種方法探索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生活習慣培養的方法和措施。
4.及時進行經驗的總結與交流,進行階段性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 歸納、整理研究資料
2. 形成《3-5周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研究》優秀案例。
3. 撰寫課題的總結報告和研究報告。
九、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及保證措施
課題組成員具有強烈的事業心,教學經驗豐富,合作能力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均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能夠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能夠勝任此課題的研究工作。
我園教學資料豐富,教學設備齊全,園內聯網,隨時能上網查找資料、收發郵件,能夠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根據本課題的教育理念和科研過程,我園將適當調整教育教學計劃,將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滲透幼兒園教學和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
從而確保課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努力保證課題研究的時間:
①保證課題研究人員的對外培訓、進修、學習時間。
②保證課題人員的園內研討、交流、總結、工作布置等時間。
十、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許萍(負責課題研究的總體規劃以及具體實施)
組員:劉加鳳 陳平 吳玉琴 孔憲原 王衛紅(側重于小班年齡段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
十一、成果形
1.《3-5周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研究》結題報告。
2.結合課題實施的教育活動方案設計集。
3.調查報告、實驗報告。
4.課題研究論文、個案觀察記錄。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研究》的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開題報告11-18
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方案06-24
培養幼兒良好睡眠教案01-1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文01-29
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習慣策略02-14
培養《幼兒樂于與他人交往的良好習慣的實踐研究》總結09-28
《小學生規范書寫能力的培養研究》開題報告06-24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12-19
實驗研究開題報告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