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育開題報告

時間:2022-11-09 09:24:50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教育開題報告(1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開題報告(15篇)

教育開題報告1

  一、課題的提出:

  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雖不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但卻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于中小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越來越多的出現學習焦慮、人際交往緊張、青春期困惑等心理問題。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反應,從而影響以后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后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小學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溫床期,必須將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來抓緊抓好。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只有感冒發燒才是得了病,出現學習障礙、多動癥、焦慮、厭學、膽小、說謊、不守紀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們也總是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考慮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幫助他們了解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來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因而連續兩年發生兩起七年級女生死亡事件,雖沒有給學校造成太多的損失,但給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其實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方面組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隨時經常注意學生心理的微妙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切不可等閑視之。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上述特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決定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及背景:

  進入新世紀的中學生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大批學生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學生增多;再加上近年來部分家庭結構的不穩定因素的增加,社會競爭的激烈,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還有網絡等因素的影響。都會給學生帶來越來越多的困惑、疑慮和過重的心理壓力。目前的學校教育,既使當前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仍存在片面強調文化知識和既定規范的灌輸,嚴重忽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的現象,導致目前學生心理素質不佳,他們身上暴露出來許多與現代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心理問題,如自私、個人主義嚴重、不尊重他人、不會交際與合作、懶惰、不愿吃苦、害怕失敗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特殊,處于城郊結合部,情況比較復雜,教育壓力更大,教育難度更大。連續兩年發生兩起七年級女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而走上不歸路,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給學校造成極大的負面效應。本著對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關心,我們開始探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在上級教科研部門的指導下,學校申報了《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這一省級課題。

  這一課題的研究符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因《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嶄新的課題,近年來得到不少學校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深化德育改革、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和必要措施。

  怎樣培養教育好這些學生,把他們塑造成能自食其力、對社會建設有用的人,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積極地、建設性地按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個性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開發學生的潛能,并通過自我教育,使之不斷自我完善是本課題研究的宗旨。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及實施原則。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從不良行為中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社會活動,交往情況,家庭關系狀況等方面,深入調查,準確地掌握中小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

  2、學生進入青春期心理準備教育的研究。對少數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的研究。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的研究。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4、研究班集體對不良行為中學生心理的轉化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研究。

  5、中學生常見的逆反心理分析與對策;克服自卑心理的對策。

  6、探索轉化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探索心育與德育的關系,提高德育的實效。

  7、中學生常見的早戀心理分析與對策;中學生沖動心理分析及應對策略。

  8、從學科特點、學生心理素質入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的研究。

  9、學校教育中家庭教育功能的研究。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本課題的研究應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1、信任原則:教育的成功在于信任。只有師生之間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才能使學生在教育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學生的這種寄托情感可促使學生愿意把自己心里的秘密告訴老師;愿意請老師幫助改變自己的心理狀態;激發自己堅定信念的內驅力。信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在感染和陶冶學生的心靈,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靈和種種隱私,他們會從老師的幫助中獲取力量,在老師的指導中得到安慰,在老師的愛撫中得到理解。

  2、保密原則:說真話是心理咨詢、心理教育中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說真話才能保證教育的有效性。保密是一個手段,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說真話,學生只有對心理指導老師說的真話,他才能感到有寄托,有希望,有安慰。為此老師要十分珍惜學生的這份真摯的感情,千萬不能做出任何危及學生信任的事,也不能說出傷害學生心理的話。

  3、活動性原則: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教學,學生心理的發展,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不是靠心理學知識的傳授,更不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心理學的知識。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養成、發展,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各種豐富多采的、形式多樣的體驗性活動和環境中,通過心理教育和訓練去完成。

  四、研究方法

  1、理論學習法。我校聘請了鄖縣科技學校(原鄖縣師范)心理咨詢師曹書英、孫許俊等心理學專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并經常以班級為單位召開心理健康方面的班會,以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2、訪談法: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或個別談話了解心理疏導的效果及有關情況。

  3、文獻法:學習研究中外教育理論,特別是中小學生心理學理論,從理論的高度去認識課題的內涵

  4.調查法:向在校的學生發放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對相關問題進行摸底排查及量化分析。(聘請心理專家設計問卷并幫助分析)。包括群體調查和個體調查,群體調查主 要搜尋具有共性的材料,個體調查主要研究個性問題。 對參研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把研究前后的測試結果對比;也可以在每階段任務完成后對參研學生進行檢測,觀察其心理變化,對結果進行研究總結。

  5、實驗法:在每個研究內容中,都確定1-2個實驗班或實驗小組,進行有目的的探索。

  6、個案研究法:參照檢測評價的內容,或在活動課中發現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然后,研究人員收集典型個案,對典型個案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分析其表現、形成問題的原因、探討問題疏導的策略。

  7.歸納法:對調查、實驗的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得出一般性的規律,用以指導實踐。學期結束,每位研究成員撰寫一篇總結論文。通過對經驗的及時總結,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帶動其他教師。

  五:研究過程:

  研究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調查準備階段(20xx、10——20xx、2)

  主要任務:撰寫立項申請與實施方案,通過課題立項,各級部班主任建立聯系,課題組成員研討分工,搜集相關資料,制定方案,落實課題。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3——20xx、12)

  主要任務:指導實施課題調查,搜集材料,組織研討,撰寫報告。組織階段性經驗交流和研討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實施教學班級的誓言。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1——20xx、12)

  主要任務:完成實驗成果論文、實驗報告撰寫及個案事例總結.將實驗成果在校內推廣檢驗。

  六、研究人員組成及分工

  課題組15名成員有6人為中、小學高級教師,其余4為中學一級教師,2人為中學二級教師,2人為小學一級教師,學歷均為本科,教齡均在10年以上,長期工作在中小學教學第一線,并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與廣大中小學生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了解學生心理。

  七、經費預算及來源

  1.經費預算:

  ①購買研究用的書籍、相關的資料:4000元

  ②組織研究組的老師外出觀摩等:3000元

  ③聘請有關專家講學、指導費用:3000元

  2.經費來源

  ①申請上級課題研究經費。

  ②申請學校課題研究補貼

  八、備注

  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將以論文的形式出現。

  本課題組聘請上級有關專家、教授為顧問。

教育開題報告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校新教師多,教師教學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與學生一樣,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頭幾年,往往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年,我們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教師個人專業素質發展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步起來。同時,我們的老教師雖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停地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平臺,恰逢xx課題立項期間,結合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為教師發展搭建一個舞臺,讓教師的課堂精彩起來,也就會讓學生的生命精彩起來,同樣的,學校才有可能精彩起來。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語言,無論是任何輔助工作,都是在教師語言的基本上進行的,而教師語言中,最重中之重的,應該是這一“問”,引入教學內容需要問,激發學生思考需要問,引發學生情感需要問,喚起學生共鳴也需要問,甚至在教學評價中也會用到問,有時是提問,有時是設問,有時是追問,等等等等,因此,從問入手,是打開優質課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成長的一把扶梯,我們選擇精彩一問,選擇更精彩的課堂。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角度: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角度: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從廣義上講,是研究教師課堂中的“問”怎樣更精彩,更有效。

  從一個一線操作者的角度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1、積累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愛答,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這個問題達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樣改進能更精彩更有效。4、創造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如果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應該怎么問,如果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該怎樣問等等。5、精彩一問的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追問,如何反問等。6、精彩一問的輔助研究:配合精彩一問教師在語氣、表情、體態等方面應起到什么樣的輔助效果。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積累在聽課、講課、研究課的過程中發現的精彩一問,讓教師們首先能夠分辨精彩一問,激發教師研究精彩一問的熱情和信心。2、個案分析法:反復推敲名師的示范課及課題組教師自己的研討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研究為什么這樣問好?能不能更好?

  3、文獻資料法:查找閱讀相關文獻,并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為研究提供材料,為積累提高層次。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問應用到課堂,反思所應用的問題和方法,并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一問。

  5、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9—xx。12)

  建立方案,準備材料,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明確人員分工,完成課題研究的各項物質準備。

  (二)課題實施階段(xx年。3—XX。6)

  1、實施課題研究:

  (1)課題組成員每人每周積累一個精彩的問題,要求有問題背影(提出過程)及入選原因(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問題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師示范課研究討,兩次課題組成員課題課研討,一次理論總結。

  (3)每月將課題組成員積累的問題及研究過程中的成果裝訂成冊,制成校刊,課題組成員人手一份,在第二個月對第一個月的精彩一問進行應用反思,并將反思內容以札記的形式書寫于校刊筆記處。

  (4)每學期將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進行小結,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論文。

  (5)結合教學工作進行課題課展評工作。

  2、做好反思總結工作,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不斷地調整。

  (三)成果形成階段(XX。9—XX。12)

  1、將所積累的“精彩一問”進行篩選,分科分內容整理,集結成冊,編著《精彩一問》

  2、總結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六、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研究能力和組成結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二十五位參與研究的教師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輕也許意味著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相對較弱,可是,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勁,對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強烈渴望的隊伍,他們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進行雙提升,而且,我們有像王金芝,齊艷麗,王曉斌這樣的科研前輩,也有像潘明華老師這樣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孫晶,隋麗芳這樣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這支隊伍的科研能力會越來越強。

  七、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本課題參加人員想要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愿望強烈,隊伍年輕,同時校領導骨干教師的加入,保證了課題研究的科學性,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2、本課題研究資料文獻部分學校大力保障,積累部分獲取難度不大,且教師積極性高。

  3、所需實驗儀器設備能夠保障,錄像刻錄等設備齊全,技術有力。

  4、雖然學校經濟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滿足科研需要。

  5、總歷時四年整,每學期十六個教學周,每周一個小時集中研究,時間有保障。

  6、朝陽七校是個新興的學校,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學校將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領導教師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

教育開題報告3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學習影響的調查

  一、題目來源、選題的實際(實踐)意義與理論意義

  該題目來源于指導教師的調研題目。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特別是青少年,他們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他們熱情洋溢、興趣廣泛,卻缺乏毅力;他們渴望了解社會、了解人生,渴望獨立自立,卻又缺乏足夠的能力擺脫幼稚、分清好壞。孩子們的這些不穩定的個性與含糊的觀念如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和教育,他們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事物所引誘。

  因此,孩子們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給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因為孩子們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家庭里度過的。做父母的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并努力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健康、文明的家庭環境,適時對孩子進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便能引導他們邁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二、本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家庭是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最主要場所,對其日后良好習性的養成和智力開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兩國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顯著差異,如在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系上,我國家長大多處于統治地位,而美國家長更注重與孩子平等相處;在育兒觀上,中國家長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而美國家長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適應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國家長喜歡包辦替代,而美國家長更愿意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這些差異導致了兩國兒童成人后在生存適應能力上的明顯差距。正確認識并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方法,對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提高未來人才的素質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本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寫作大綱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和藝術,與學校教育相比,它更側重與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側重于健康的心理的培養。家庭教育是指家長(包括父母和其他長輩)在家庭中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即使在相同的家庭條件下,由于實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因而怎樣選擇一種適當的教育方式就成為家長極為關心的問題。

  寫作大綱:

  前言

  緒論

  §1理論知識導論

  §2.1調查背景

  §2.2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3問卷內容

  §2.4調查對象

  §2.5調查方法

  §2.6調查結果與分析

  §3 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4 總結

  四、本選題的實施方案及寫作進度計劃

  針對我實習的班級,我打算以這個班級的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深入的去了解學生的與生活,從而來定位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為此,我決定采用問卷的形式來調研。具體步驟如下:

  1)先做一些社會調查,初步制定問卷內容;

  2)聯系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與他們共同探討問卷內容;

  3)反復修改問卷以達到想了解的最佳答案;

  4)聯系愿意我們配合的學校,通過學校發放問卷給學生;

  5)回收問卷并仔細研究作出總結性結論

  1.20xx年9月10日——20xx年10月10日,查閱資料,確定自己所選的題目,然后根據 自己選的題目去研讀經典型的論文

  2.20xx年1O月10日——20xx年10月22日,把自己所選的題目交給指導老師,讓老師 來參考下所選論文題目,根據指導老師給的一些論文網站,去精讀博士碩士論文。

  3.20xx年10月22日——20xx年11月16日,根據指導教師的意見和自己所研讀的一些 論文,完成開題報告。

  4.20xx年11月17日——20xx年2月10日,進行論文的撰寫,并完成初稿和電子稿,上 交指導教師批閱。

  5.20xx年2月11日——20xx年3月26日,根據指導教師提出的修改意見,進一步撰寫 論文,并完成二稿和電子稿,上交指導教師進一步批閱。

  6.20xx年3月27日——20xx年5月20日,進一步修改完善畢業論文,并完成定稿和電 子稿,上交指導教師進行評分和寫出評語,上交院答辯委員會。

  五、主要參考文獻

  1、吳奇程 袁元,《家庭教育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2、劉超平,《作最好的父母》,東方出版社20xx年11月

  3、晨曦,《斯賓塞得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8月

  4、蕭斌臣,《讀懂孩子》,新華出版社20xx年4月

教育開題報告4

  課題來源:

  學前兒童在專門的教育機構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歷經數代人的艱苦努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隨著國家《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的出臺,學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年來,隨著家長對學前教育愈加重視,很多幼兒園為迎合家長需求,大搞知識教育,幼兒園“小學化”趨向愈演愈烈。這背離了《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教育精神,阻礙了幼兒的健康成長。為了了解一實際現象,我選擇了對該課題進行研究。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標:

  時下時髦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對學前幼兒不當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齡的超負荷的小學化教育卻恰恰與這個初衷相違背,其結果將會導致“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課題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原因,課題研究最終達到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樹立起他們正確的兒童觀、育人觀、成才觀、人才觀;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改進學前教育質量,實現還幼兒快樂童年的目的。

  意義: 研究課題的意義,在于通過研究找出不同的學前教育機構存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這一實際現象并正確的兒童觀和人才觀,對家長的成材觀念和育子觀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適應以后工作的狀態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內容:

  1.調查報告

  2.幼兒心理學

  3.游戲理論

  4.幼兒家庭教育

  5.此現象的危害

  方法:

  研究法、實地考察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分析法、實踐探索法、經驗介紹法等各種方法展開研究實踐。

  研究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

  主要問題:

  1、無實際經驗

  2、可參考的文獻、報告不全面

  3、對此課題的研究理論知識不足

  4、可借鑒的實例缺乏

  解決方法:

  1、利用課余時間多去幼兒園實習,為實踐創造條件。

  2、到網上圖書館查找查閱相關資料。

  3、多學習、多讀書,提高和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含量。

  4、多與老師溝通,讓老師提供一些可參考性建議。

  課題研究起止時間和進度安排:

  20xx、1-2月 請指導教師檢查資料 提出修改意見

  20xx、2、15-25日 修改題材 補充查閱資料

  20xx、2、25-3、15日 擬開題報告

  20xx、3月末 進行第一次修改

  20xx、4、15 進行第二次修改 完成初稿一 初稿二

  20xx、4月末 進行論文電子文稿排版

  20xx、5月 提交論文

  20xx、5月中旬 論文答辯

  參考文獻:

  1. 示雨、禾林 《家庭教育讀本》(幼兒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20xx年2月第1版

  2.袁愛玲 何秀英 《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策略》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年1月第1版

  3.蔡國英編著 《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4. 張丹 “關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反思” 《幼兒教學研究》 20xx年第9期

  5.吳紅娟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研究與對策” 《教育科研論壇》 20xx年09期

  6.許卓婭 張暉 《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年6月第1版

  7.姜勇 龐麗娟 梁玉華《兒童發展指導》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xx年11月第1版

教育開題報告5

  一、中學生與德育

  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強的特點,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能否全面認識理性分析問題不僅是部分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眾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當代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機遇和史無前例的挑戰,只有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才能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學生現狀令人堪憂

  1、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某校兩個14歲的中學生因發生一點小矛盾,男孩便有預謀地在放學途中將女孩連勒帶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為三好學生的劉某和楊某在家做完寒假作業后,談到了網上色情,心里產生了躁動,將在宿舍里玩耍的七歲幼女騙至家中,將其猥褻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學校考試中四門功課不及格,難以向家人交待,竟將父母和奶奶殺死,然后自殺。

  2、厭學隊伍日漸擴大

  據對部分學生抽查,近2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他們整日無精打采或上課睡覺,周末整日泡在網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網吧,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甚至有學生逃課曠課長達數周。

  3、日常行為極不規范

  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么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云流水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長發、染發、穿耳者為數不少,以至常聽到社會人員議論“如今的學生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學生”。

  4、造成上述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視音像制品及網絡文化的影響等。

  總之,中學生表現出的種種現象令人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為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上述情形,當代德育教育猶其應強調如下幾點:

  1、加強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中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具體表現在堅持“五愛”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緊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到:增強學生交往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情緒、意志堅強、性格良好等。

  3、提倡個性發展教育

  個性發展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中學生主要是進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審美觀易受影視、音像制品、網絡文化以及廣告宣傳等的影響,中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個性發展教育的迫切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尊重發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培養健康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綜上所述,中學生德育需要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探討,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并最終成

教育開題報告6

  課題名稱: 《小學、初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差異》

  預期主要成果:調查報告《小學、初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對比研究》、《小學、初中、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方法課例集錦》

  預期完成時間:20xx年12月底

  一課題釋義

  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伴隨著國家教育部下達文件要求小學自20xx年秋有條件的省份、地區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小學英語教學為英語外語教學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小學外語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整個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幫助學生學習與發展比單純教授語言更為重要,相應地,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方法更應從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汲取方法與技巧,并對課改初期的外語課堂教學的一些實際情況加以必要研究,從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英語教學從無到有,從支離破碎到綜合系統,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學生發展的過程。教無定法,教必有法。靈活駕御課堂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來的中學外語課堂教學積累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方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加強對初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勢必會為課堂教學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語課堂教學多年來受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影響,課堂教學方法趨于單一,英語教學對語法性能的講解細致入微,極為重視語言形式的傳授,輕語言功能的訓練。課程改革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高中外語課堂教學勢必在小學、初中外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下,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重新量體裁衣,采用更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創新課堂。

  最新教育類開題報告范文精選3篇各類報告小學、初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差異的比較

  綜上研究(即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外語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勢必表明,小學、初中、高中外語課堂教學方法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比較差異,深刻挖掘差異形成的各種因素,分析這些因素的內在價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中尊重和利用這些因素上好各個學段的英語課。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及課題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

  課題研究的背景

  課題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來,外語教學一直受領導人的高度關注,特別是自1996年以來李嵐清副對我國當前基礎階段外語教學的改革多次發表談話指出: 我國當前基礎階段的外語教學雖然有了加強和改進,但總的情況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花的時間長,相對的效果較差。一些人比喻我們的英語教學是一壺燒了十幾年也燒不開的溫水。必須在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認真研究,加以改進。目前,我國外語教學效益不大,亟待改進。經過小學、中學、高中,大部分學生不能閱讀原版書,不能用外語會話,外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著改革開放和擴大交往 恰恰也正是基于一個這樣的背景,誘發了我們對該課題的探討與研究。

  正如嵐清所講,學生對此不滿意,教師也同樣不滿意。問題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語課程的開設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缺乏 條龍 的課程教學體系,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長時間在低水平上重復。許多學生在小學學習了英語,進入初中后,又不得不從頭學習,中學生進入高中后,又要重復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這種低水平的重復,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還挫傷了學習者英語的興趣。

  一時間,中小學外語教學銜接的問題成了外語教學的一個重心工作,而教材要銜接的呼聲則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面對這種眾聲喧嘩的局面,我們的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試圖打破外語教學的這種狀況,嘗試以教材的銜接為突破口,但實踐證明,單憑教材的銜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銜接問題。人們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來。而此番思索必然將人們的視野聚焦在這個課題之上。

  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正當我們這些教學工作者舉步為艱之時,20xx年6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確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標,研制了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我們感悟到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突出體現圍繞人的發展目標來設計和確定課程標準。

教育開題報告7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美術教育,對幼兒創新潛能的開發具有的積極作用,被現代教育所公認。美術活動是以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畢加索曾這樣說過:“每個兒童都是藝術家”.我們應該讓兒童找到自己的感覺,父母或老師決不能用簡單的像不像,比例準不準來評判孩子們作品的好壞,有的地方不到位就遭到批評,這樣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壓抑了兒童大腦思維活動。運用繪畫語言讓兒童在繪畫創作中受到教育,盡致地發揮兒童稚氣的想象力,提高兒童的素質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因兒童在學前還沒有受大人思維的影響,兒童觀察事物有其獨特的視角。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往往會表現出令成人難以想象的創造潛能和天賦。

  目前,農村美術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與創新的首選,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他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福祿貝爾也曾說過:“通過生活并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而在我們農村,其自然資源更是豐富多彩,糧食、樹木、花草這些不同質地的自然物、得天獨厚的農村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是我們開展美術教育活動極好的素材和內容。新《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農村有農村的特色,有農村特有的風俗民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應該讓幼兒融入這些自然資源的主體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幼兒學習的大課堂,引導幼兒感受到身邊的美,生活的美。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提高欣賞水平和利用率,使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創造性的、有個性與特色地開展起來。

  我園一直重視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探究,在實踐與研究中發現,幼兒對美術活動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在美術活動中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和創造力的。隨著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教師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漸發生變化,但舊的僵化的教學模式,始終難以擺脫,美術活動中注重創作結果,評價方式單一陳舊,新的教育理念始終難以轉化為教學行為,面對出現的種種糾結,我園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美術教育手段促進幼兒全面可持續性發展,開發幼兒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出確立“對農村幼兒園特色美術活動探索”的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及與本課題的關系

  德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給兒童自由發展的空間較大,注重兒童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在藝術教育方面有獨到之處。重視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強調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主動性,突出藝術活動的實踐性和創造性,讓藝術和生活緊密相聯。從兒童作品就可以看出兒童用他們的表達水平、表達方式,表達其對真實生活的理解和自我情緒的再現。他們更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能力。這一點正是我們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在發展兒童審美創造力的探索過程中所要借鑒的,農村有著無限的美術創作素材與空間。

  在我國,人們雖然已認識到自然資源對于幼兒美術活動的重要性,但對于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剛剛起步,農村幼兒園所具備的豐富的各種資源還未被開發與利用。我們課題組認為:農村幼兒園美術教學改革應該以研究農村美術教學資源,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實際特點,從農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入手,尋求合適的利用方法、原則,使農村園有效利用各種有價值資源,創造性的開設美術課程,繪畫、臨摹、寫生,手工制作等。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對中國教育的反思,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個性和創造力的發展,重視藝術教育對人的創造性發展的獨特作用,蘇州、上海等城市的許多兒童美術教育者和幼兒教師都在發掘兒童創造潛能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促進了兒童美術教育的發展,也形成了一些風格,兒童天生敢想,敢畫,從“涂鴉”起步,讓作品放飛兒童的夢想與追求,但是教師的影響往往會左右兒童的思維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農村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例如:春天的小蝌蚪成長過程、金燦燦的油菜花變花為籽、嫵媚的桃花結出小桃、泥土、沙子、石子、樹皮、落葉、草根、菜葉、各類種子、水果皮、稻谷、蘆葦桿等自然材料隨處可見,隨手可得,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強、經濟實惠的特點,便于收集和拼貼。幼兒對這些自然材料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只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這些材料用于幼兒的各種美術活動中,就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除此,農村的鄉土文化也是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大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區域特色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我們地處農村,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各種農作物的種子(黃豆、紅豆、綠豆等等),各種樹葉,小花小草,還有稻麥的秸桿,飄蕩的蘆花、洋槐花、楊柳絮…這些都能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只有幼兒對自然感興趣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快樂中學習。作為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農村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形成我們農村幼兒園的特色,我們必須從農村資源著手,充分利用農村資源豐富幼兒美術活動,形成一種富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回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以,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來,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上去觀察、去思考,站在他們的角度,揣摩他們的心理、去理解他們,就容易發現他們的繪畫中融進了許多單純、真實、自然樸質的元素,甚至,能用強烈的色彩,大膽的構圖,奇特的想象來描繪他們自己心中的那一方神圣與美麗。

  “學習和掌握簡單的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創新能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基本目標。因此,認真領會《綱要》精神,進行具體的教育實踐探索,在教育行為中調整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新觀念指導下,重新認識在美術活動中的兒童,達到既開發兒童美術創造力,又提高兒童審美表現力,同時促進兒童創造性人格形成的目的,建構一種方便可行的、新型的兒童美術教育優化機制。這種在美術活動中把技能學習和創造力協同發展的舉措,將會使孩子對世界萬物產生無限的遐想和興趣,使幼兒終生受益,同時充分體現創新教育的真正內涵。使美術活動成為兒童愛玩的“游戲”,成為兒童善于表達自己情緒和認知的一種“語言”,成為啟迪兒童創新思維的搖籃,成為自信懂得欣賞的小“藝術家”,更好地發揮農村園在美術活動中具有獨特的價值與作用。由此可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在美術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四、課題的界定與理論

  (一)課題的界定

  農村幼兒園:《幼兒園教育綱要》非常關注農村幼兒教育,提出許多農村幼兒教育的策略。的確,農村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充分地將他們挖掘并利用,是一筆很大的知識“財富”;而我們幼兒園也剛好坐落在環境優雅、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村里,園舍前后有著很多值得師幼共同探討的資源,這些資源是農村幼兒園最真實、最精彩的課堂,教師加以引導、啟發,幼兒就能夠自主地欣賞、探究,形成自我的知識觀點,體驗學習的過程,并在體驗中收獲。因此,本課題開展的“特色美術”界定在“農村”.

  特色美術活動:以美術領域課程為載體,結合本地區特有的自然環境(如:泥土、蛋殼,樹葉,種子,稻草等等)和社會進程中長久積淀、傳承下來的與眾不同的民俗、習慣、景觀、人文環境等地方資源引入美術教育而形成的獨特風格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大自然是活教材,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因此,我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農村蘊藏的豐富教育資源。

  2、英國當代著名的藝術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提出: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他們的人格得到成長。里德強調美術教學應順應兒童生來固有的潛力,教師僅僅扮演一個鼓勵者,使兒童通過美術活動發揮潛能。

  3、《綱要》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教學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

  五、課題研究目標、時間、對象、方法及過程

  我園堅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體化的原則和人人參與的指導思想,在確立課題《對農村幼兒園特色美術活動的探究》的基礎上,全員參加、全程參與課題研究,思路首先是成立課題組,制訂課題組管理條例,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與職責,根據課題方案,確立相應的子課題。其次,全園各班在課題組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長,結合班內實際情況確立小課題。全園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網絡化、制度化、規范化和過程化的工作格局。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和加深幼兒對美術活動內容的興趣,培養幼兒感受美的情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初步摸索出適合農村幼兒園實際的,具有在實踐中運用的可操作的園本美術教育經驗。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升教師幼兒美術教育專業素養,促進科研興園。

  (二)、研究時間

  20xx.6--20xx.9月,歷時三年。

  (三)、研究對象

  本園小、中、大班幼兒

  (四)、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資料,借鑒他人的理論和經驗,收集國內外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不斷充實我們的理論知識,推進我們的科研實踐和教學實踐。

  2、調查研究法:

  其他成員投身課題活動實踐,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目標,以教師對實踐活動的反思為中介,達到由“行動--反饋--調整--再行動”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產生的實踐資料,并由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課題研究和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邊實踐,邊思考提煉,不斷交流、及時總結,及時推廣。

  3、成果分享法:

  通過分享幼兒的作品,去了解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情況,由于幼兒在創造活動過程中經常運用語言和表情去輔助或補充作品所不能表達的思想,所以,對作品的分享需結合觀察和傾聽進行感悟,適時表揚肯定,鼓勵進步。

  4、案例分析法-- 一是研究幼兒作品案例、分析幼兒作品與個性發展;二是研究教師的活動設計案例、凝集教育智慧。

  (五)、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將分三個階段:

  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收集資料,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撰寫實施方案。

  2、對幼兒園現有的藝術教育內容和形式進行反思和討論。

  3、與相關研究專家取得聯系,學習經驗,討教方法,統一思想,形成共同理念。

  4、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研究目標

  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開展具體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根據小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發展的規律確立教育目標。

  2、通過學習、研討、論證,選擇和設計各具體教學內容,原則是保證每班有一個主題。

  4、教師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各個具體活動內容,提高教師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

  5、每學期進行課題階段小結,整理出幼兒美術技能學習與創新能力協同發展的活動體系,逐步形成我們的園本課程,并向專家進行咨詢,改進方法。

  總結階段(20xx.7-20xx.6)

  1、整理有關資料,分析資料情況,作出評判,對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

  2、收集教師優秀活動案例及幼兒的優秀作品,做成光碟或匯編成冊。

  3、撰寫結題報告,以及相關論文,編寫有關教案集、課程反思集,形成幼兒園美術園本課程教材。

  4、辦一場兒童美術成果展示活動。

  六、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組研究論文集匯編

  2、農村幼兒美術活動評價指標

  3、教師教學反思

  4、幼兒作品成果匯報展

  5、園本課程案例集

  6、中期論證報告

  7、結題報告

  七、完成本課題的保證措施

  1、課題負責人吳蘭紅同志是高郵市教壇新秀、高郵市中青年骨干教師、曾撰寫多篇論文獲高郵市、揚州市一、二等獎,榮獲省“師陶杯”論文三等獎。05年完成“培養合格小公民”課題的實踐研究,09年兼管幼兒園教研工作,帶領全園教師進行美術方面的教研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本課題由具有高級專業職稱,從事多年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師給予指導,有骨干教師的參與。

  3、課題組成員分工:

  組長:吳蘭紅(園長、大專學歷)負責課題組領導和指導工作;

  趙方春(教研組長、大專學歷)主持課題研究與協調 ;

  副組長:徐玉銀(大班組教研組長、大專學歷)引領小班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課題實施;

  徐惠君(中班組教研組長、大專學歷、幼教一級)引領大班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課題實施;

  吳秋珍 (小班組教研組長、大專學歷) 引領中班老師和小朋友進行課題實施;

  成員:成留華、劉金紅、談曉蘭、吳建英、宋月紅、吳月琴、喬萍、王立新等老師直接參加分組實踐指導與課題研究,不斷反饋階段成果和經驗。

  4、加大領導力度。成立由高級教師引領的課題研究小組,全面負責研究工作,加強課題的組織管理,明確分工。

  5、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期開展研討、觀摩活動,交流課題的研究情況,確保研究落到實處。

  6、研究經費的保障,園部每學期擠出3-5000元經費用于課題研究性支出,同時,積極向爭取中心初中的支持,全力保證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教育開題報告8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是一個人修身養性持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而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是社會未來人口的組成部分,幼兒素質的提高與發展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利益,也影響社會未來人口的整體素質和社會的競爭力,因此,禮儀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現代社會中,禮儀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在對幼兒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觀的成績。但是對幼兒開展有意識地禮儀教育方面卻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很多的外國人對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持否定態度,可以看出,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分析其現狀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政治思想建設而忽略傳統道德建設,幼兒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成了幼兒園教育中的薄弱環節。

  2、家庭教育中對禮儀教育方面相對薄弱。現在的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思想,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農村家長的禮儀素質不高也嚴重影響了幼兒禮儀修養的提高。

  3、教育過程中對于禮儀教育重視不夠,重智輕德的現象還是存在。

  (二)我園的實際情況分析

  我園有幼兒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兒在家由公婆看護,多數幼兒文明禮儀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響,缺乏文明禮儀的修養,面臨這種情況,我園覺得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二、課題界定

  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我國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課題主要解決的問題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增強幼兒的文明禮儀知識,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2、通過評選“文明小組”、“文明小天使”,樹立榜樣,強化幼兒的文明禮儀知識,自覺遵守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3、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禮儀,通過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影響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4、通過培養幼兒禮儀、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兒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課題研究目標

  1、整合《綱要》五大領域中有關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形式,以幼兒發展為本,初步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禮儀養成體系,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2、文明禮儀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幼兒了解基本的禮儀常識,培養他們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友好的待人方式,熱情的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尊、自愛的個性品質和文明習慣。

  3、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做實、做好。

  4、通過對幼兒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一是提升教師和家長的文明素質,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學風、園風;二是提升我園教師科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五、課題研究內容

  1、幼兒園圍繞《綱要》制定課題教材,開展各年齡段幼兒禮儀教育的組織和指導方法。

  2、圍繞教師專業化成長,開展教師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研究。

  3、圍繞和諧家庭社區建設,開展如何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與方法

  年級制定教育計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文明禮儀行為常規教育,并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的方式來訓練,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和通過專門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掌握文明用語,禮儀示范動作,使每一位幼兒都認識行為規范,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識,各成員有活動記錄,使幼兒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最終形成自覺地,比較牢固的良好行為習慣。

  1、創設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2、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采用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規范化。

  3、規范訓練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

  每周開展“文明小天使”評比活動,通過以幼兒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幼兒的文明禮儀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4、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通過家園聯系,讓家長了解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并積極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

  七、研究對象

  招安鎮中心幼兒園所有幼兒。

  八、課題研究過程

  (一)理論學習階段:(20xx。1——20xx。3)

  搜索、梳理、相關禮節,了解實施現狀,學習有關的理論,明確方向。

  (二)前期準備階段(20xx。3——20xx。5)

  1、課題立項準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體實施階段(20xx。5——20xx。5)

  1、撰寫開題論證報告,根據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三)總結結題階段(20xx。6)

  1、撰寫課題結題論文。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九、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十、最終成果

  1、結題報告。

  2、成果集。

教育開題報告9

  體育教育舞蹈是一項融神韻美、禮儀美、造型美、服飾美、形態美、音樂美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參與可能的運動項目,因此培養女生的氣質可以從體育舞蹈抓起。

  一、什么是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又稱“國際標準舞”,由社交舞轉化而來,是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一項體育項目,是一種男女為伴的步行式雙人舞的競賽項目。分兩個項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個舞種。其中摩登舞項群含有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項群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個舞種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風格。根據各舞種的樂曲和動作要求,組編成各自的成套動作。

  二、體育舞蹈在氣質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氣質包含了儀表、服飾、談吐、舉止、待人接物、積極的心態、自信與親和力、美好形象、魅力展現、個人修養、教養熏陶、期望管理、控制情緒、形體訓練、化妝、禮儀、職場修煉與職業生涯設計等。那么,體育舞蹈的在培養學生氣質中占了什么位置呢?

  1.通過訓練塑造女生良好的體型。良好的身體形態是形成一個人氣質的重要因素。在體育舞蹈訓練中,要求學生能夠保持抬頭、挺胸、收腹、立腰、沉肩、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夾緊上提,使整個身體呈舒展、挺拔、優雅、大方的姿態,通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舞蹈的練習,使身體形態得到改善,從而在生活中表現出一種良好的氣質與修養,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現在的學生都會崇拜明星,為什么呢?他們長的漂亮,身材好,氣場強大,吸引人的眼球,但是他們的氣質不是天生的,還是在不斷的練習中打造出來的。在體育舞蹈的練習當中,每個定位動作的控制和柔韌協調的控制,都可以使肌肉中的肌纖維校正人體的不良姿態,發展人體動作的對稱性、協調性和控制能力等。教師可以針對女生的生理特征進行訓練,從而形成很優美的體型。

  2.體育舞蹈中融入的音樂能夠陶冶情操。音樂能授予人們良好的氣質,一些結合歷代音樂家的心血而成的曲調優美的音樂作品,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專注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聽那些美好的音樂的同時,學生的心靈也同時受到了洗滌,聽著靜靜流淌著的音樂,或者是一些節奏感很強的音樂,教會學生都能夠在心里默默的打拍,緊緊抓住它們的節奏感,將自己的身體與靈魂想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并且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3.體育舞蹈培能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體育舞蹈是綜合性、藝術性很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在當今社會強調創新,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是迫在眉睫,體育課堂再也不僅僅是以老師為主導,更多的強調學生的自主創新,因此可以根據學校的現有體育環境、設施,結合校園文化活動,將體育舞蹈活動延伸到課外體育活動中去進行拓展。從中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評價美、體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挖掘和提高學生的創編、教學、組織、表演、交往、競爭等體育能力,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挖掘潛能,開動腦筋,不斷創新,也在不知不覺中更加熱愛體育運動,也從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4.能夠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由于女生的生理特點比較羞澀,放不開,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不僅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舞步,動作套路,還要教會學生怎樣自如地去跳舞,而不是像個機器人一樣機械的面無表情地重復動作。在我的課堂當中,要求學生對著鏡子跳舞,不僅僅只是記住舞步,還要看著鏡子里自己的動作的連貫性和柔和性,始終提醒自己記得笑容,強調在體育舞蹈中微笑是自信的標示。

  體育舞蹈培養女生氣質的優勢所在

  三、利用多方面的元素學習體育舞蹈,培養學生獨特氣質

  每個人的氣質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特點也是不一樣的,不能把學生培養成共同體,怎樣去培養每個學生的氣質與特點,還需要多方面的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教師應不斷推敲與揣摩,引導學生完善自我個性,挖掘自我潛能,找出自己的優勢,使學生形成自我個性的氣質特點。以下是我從我的課堂中總結的幾個方法。

  1.各種器械相結合。當多數學生在體育舞蹈的學習中掌握得比較完美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多種器械與體育舞蹈相結合,找出每個人的喜好以及擅長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去研究。如我們啦啦操的花球,或者藝術體操的彩繩,還有我們呼啦圈,自編器械等等學生自己選擇運用到我們的體育舞蹈套路中,自我想象,自我創編,使每個人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2.利用各種形式以及各國各名族特色編創動作。我們可以將體育舞蹈與各國的人土風情相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也讓學生學習了各國的文化,一舉兩得(如將體育舞蹈融入到歌劇、電影、小品,還有現在盛行的微電影當中去)。也可以根據其他國家的名族特色舞或者盛行的舞蹈相結合(如大家熟能慣耳的街舞、現代舞、芭蕾舞等,還有大家不是太熟悉的吉卜賽舞、霍達舞等等一些名族舞),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更高的心靈洗禮,從而對氣質的培養實現了更高層次的升華。

  3.利用競賽、表演、展示的方式。體育運動既具有運動性,又具有觀賞性,如有只有學習,沒有比賽,那么還是空洞的。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一定的能力時,教師可以利用競賽、表演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比賽與表演的過程中總結經驗,無論結果如何,只要我們努力了,爭取了,用正確的態度對待輸贏,那么我們就是贏了,有了這樣心態,我們更加具有超凡脫俗的氣質。另外舞臺上的表現使我們具備了一個演員該有的氣質,優美、自信、可愛。

  總之,氣質的培養很重要,女生的氣質修煉需要有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那么我們作為體育老師應該認真思考,怎樣將我們現有的知識與學生年齡段的特點有機結合,更好地把體育舞蹈融入我們的教學當中。

教育開題報告10

  一、課題的提出

  《初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后,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重視美術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顯;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并表現出心馳神往。例如,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

  興趣不只是對事物的表面的關心,任何一種興趣都是由于獲得這方面的知識或參與這種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例如,一個人對跳舞感興趣,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尋找機會去參加,而且在跳舞時感到愉悅、放松和樂趣,表現出積極而自覺自愿。

  興趣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系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郵,有的人對集郵很入迷,認為集郵既有收藏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它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豐富,就越投入,越情感專注,越有興趣,于是就會發展成為一種愛好。興趣是愛好的前提,愛好是興趣的發展和行動,愛好不僅是對事物優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現為某種實際行動。例如,對繪畫感興趣,而且由喜歡觀賞發展到自己動手學繪畫,那么就對繪畫有了愛好。有了興趣愛好,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言及美術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問題。

  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師資缺乏。象我們這樣偏遠的農村初中,基本沒得專業的美術師資,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專門的美術訓練。即使偶爾上了幾節美術課,也只是"放羊"式的,讓學生隨便涂鴉,然后給個分數。

  2.重視不夠。雖然按部頒計劃每班每周開設了一節美術課,()但老實說,大都沒上過,更談不上認真上美術課。美術課的地位還不如生物、地理這些所謂的"豆芽課",它幾乎全被語文數學這些主課給擠占了。

  3.教育評價存在弊端。雖然素質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們這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仍然是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主要以學生成績來評價教師,沒得對美術教師的評價制度和細則。

  4.社會認可率低。家長和社會普遍認為,主科成績仍然是學生升學的最重要的籌碼,藝術培養只是成績差的學生和有背景的學生才愿意做的。美術成績與上高中關系不大,甚至沒有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將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教學的一點一滴做起,著力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習慣,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一)的課堂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1.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

  2.激勵的方法多樣且具有可操作性

  3、能夠發展學生的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二)、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1.針對本校教學資源(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和美術學科的特點,研究適合農村地區運用的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研究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程度的評價方法。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初中一年級;初中二年級

  1.調查法。在研究過程中利用調查法獲得第一手資料。包括對教師教學實踐的調查、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教學效果的調查。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幫助。方式有書面和口頭兩種。

  2.行動研究法。根據課前準備的預案進行教學實踐,整理資料,并結合實際教學效果(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之后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并再次實踐。

  3.課題評價上可采用比較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

  三、研究的目標(目的、意義):

  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

  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的探索、創新的欲望。

  2、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自我挑戰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的發現和提出問題,自己搜集分析有關資料、素材、通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并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創造性地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覺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課題研究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他們各自的體驗、創意和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四、研究的進程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確定課題方案,決定研究方向,確立課題組成員、實驗對象,并論證課題,初步進行前期實驗(通過問卷、走訪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全面系統地搜集資料進行研究。教師要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引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效率,然后設置問題,組織協作、交流,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體驗、敢于創造,在自我的不斷學習和積累中獲得創造的樂趣,深入課堂、重視課外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探索總結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成果總結與推廣運用

  五、課題管理

  1.課題負責人:黃 健。主要負責課題的管理協調與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2.參研人員:黃 健(美術教師)。具體協助負責人實施研究。

  六、后期保障

  1.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設備(多媒體、網絡、環境等)

  2.在與家長聯系協商的基礎上,動員學生自主購買部分相關美術器具。

  《初中英語導學案編制研究》的開題報告初中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教育開題報告1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提出有待解決和重視的現實問題,論述本研究的價值或重要性)

  人的發展是生命意義不斷豐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激揚人的生命活力,促進生命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現今,開放社會和多元文化對學校教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尤其是近年來,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使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受到了嚴重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自殺等種種外顯和內隱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讓生命煥發生機、茁壯成長,成為現代教育必須承擔的責任。

  同時,隨著競爭的激烈,我們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越來越過分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和升學成才,忽略了對生命的人文關懷,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識淡薄,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生命問題。

  開展生命教育不僅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促進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青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學生的生命質量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

  生命教育既是一種為學生快樂而成功地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活動,也是一種以提升學生的自然和精神生命為目的的教育活動。生命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是讓他們認識生命的意義,感悟生命的價值,能夠懂得珍惜生命,挖掘生命潛力,提升生命質量,使有限的生命得到無限的發展,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實現個人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相處。

  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為了學生生命的茁壯與健碩、鮮活與靈動、純凈與高貴的教育。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范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存在形態。生命教育是關于人的生活、生命與人生問題的教育。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受教育者從認識人的自然生命入手,進一步認識人的社會生命,幫助他們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還要使受教育者通過豐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養、完善道德品質,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命。也就是說,生命教育要幫助受教育者認識生命的意義、價值,正確看待生與死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四個方面:(l)生命神圣感是指對生命存有敬畏心、崇拜心,做到不悖逆生命的本質、不破壞生命的自然成長,在對待生命的問題上不為所欲為;(2)社會責任感是指人應當自覺地從自我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由自我的感覺體會他人的感受,進而培養起對他人、社會的關懷和責任意識;(3)生命教育要讓人們學會將生命與生活協調為一體,生命之樹需要感性生活去滋養、培育和壯大;(4)生命教育具有強烈的實踐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有問題意識,以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如人際關系問題、對待物欲的問題、面對學習壓力等等。

  生命教育的目標是開展生命教育想要達到的標準,也是選擇與確定生命教育內容的依據。本課題在參閱大量文獻基礎上,依據初中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制定出實施生命教育的目標,即:整體規劃初中各年級生命教育的內容序列,形成學校、家庭與社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實施體系。通過多種教育形式,如:開設綜合教育課程(增加生命教育內容)、召開主題班會、開展相關主題活動與社會實踐等,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價值和生命與關懷的教育,使學生學習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認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態度,學會欣賞和熱愛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對他人生命的尊重、關懷和欣賞,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同時,對全校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增加交流研討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彌補教師在人格上和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某些缺陷與不足,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從而有效落實生命教育。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學校生命教育是幫助中小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開展教師理論學習的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樹立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教育理念,增強生命教育意識,提高生命教育的能力。

  2.通過學科滲透和各類教育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強對生命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掌握保護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技能,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體驗生命的美好與失落,找到達成生命完滿的方法;增強自我反省能力,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感與熱愛之情,形成卓越的生命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3.通過營造安全、溫馨、和諧的育人環境,形成完整的學校生命教育活動體系和制度體系,構建一支具有較強的生命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師資隊伍,逐漸形成和發揮“生命教育實驗”學校的導向和輻射作用。

  生命教育活動需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創生出以學生成長、生命發展需要為核心的、煥發生命活力的活動。這其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和認知水平,依據學生生命發展的連續性(順序和規律)進行設計。我們認為,生命教育的活動內容應包含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兩個層面,以認識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完善生命、超越生命等進行設計開發。

  五、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學段有機銜接、循序遞進和全面系統的教育內容體系。具體包括:

  1、生存教育。如:遠離意外傷害的教育;熟悉安全防護標志的教育;有效逃離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技巧;能夠具有救護和自我救護的能力等等。

  2、生命發展教育。發展生命的教育具體可以包括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等。信仰就是我們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賴以充實的終極關懷。感恩教育要培養學生擁有一個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學生的生命情懷。

  3、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態度,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懂得尊重生命;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豐富充實自己,學習規劃自己美好的人生,從而使學生能夠珍惜自己的人生,更加珍惜生命。

  六、學校“生命教育”體系的建立與研究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方法包括:

  1、文獻研究法:本研究在收集、查閱、整理國內外有關生命教育方面的資料基礎上,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借鑒,深刻理解并掌握生命教育的內涵。

  2、調查法:課題研究初期運用調查法,對學生生存現狀進行全面、深入地調查,以大量的數據和真實案例把握學生生存現狀,是開展生命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前提環節。

  3、觀察法:在實施生命教育活動過程中及結束后,學生在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變化。

  4、行動研究法:運用于整個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過程中,使課題研究更具操作性。根據課題研究進展情況作及時的修正、完善。

  研究組織與分工:

  為了保障課題研究能夠順利開展并如期結題,課題由德育處主任紀振義牽頭,統籌安排和設計學校生命教育的各項活動;德育處副主任周潔組織開展實踐階段中開展的相關活動和信息交流等工作;心理教師需按照學校安排,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與探索活動中,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務。

  課題組將充分發揮教育網絡資源的優勢,注重協作配合,形成相關職能處室、班主任齊抓共管的生命教育機制,使生命教育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快速高效地進行。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8月)

  組織召開課題工作會議,成立課題工作小組。搜集、整理、查閱相關文獻和電子資料。確定研究主題及內容,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務。召開各學科及年級中心會議,對生命教育活動開展內容進行探討和完善。培訓課題組成員。認真完成課題的立項與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

  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的組織與分工進行具體運作,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并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完整的學校生命教育活動體系和制度體系,產生一批生命教育的經典活動案例和論文。對師資隊伍進行建設,開展相關培訓和學習,構建一支具有較強的生命教育能力和水平的師資隊伍。課題組定期開展研討活動,對課題開展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與完善。與家長通力合作,聯合社會力量,逐漸形成和發揮“生命教育實驗”學校的導向和輻射作用。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20xx年12月)

  組織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研討會,反思并總結生命教育課題研究情況,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形成系列研究成果,請上級部門對研究成果進行鑒定。

  (二)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1、課題研究報告一篇;

  2、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教案數篇;

  3. 教師在教育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工作反思或教育案例數篇;

  4、實績展覽、活動展示(學生活動的記錄、圖片、反映該課題研究的錄像資料等等)。

教育開題報告1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個社會對個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終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徑。”但一直以來,作文教學方式基本處于無序狀態,老師們教得隨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幾乎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切身感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感覺到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陽縣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國家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的學校。學校積極探索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積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學的經驗。自主管理、課外閱讀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中著力展開研究,以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為學生創設作文的空間等策略,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和水平,從而培養想學習會學習的學生,這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致的。這也是我開展“培養小學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視教師的科研。認識到教師科研是促進教師發展的最好途徑,是由教書匠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過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構建出有效的促進小學生作文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讓學生自由、開放地選材、命題、構思、作文;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寫出兒童的語言、心理特點,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革作文評價方案,讓學生享受作文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從而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解決作文水平差的問題。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學生觀。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教學設計中來,和教師一起進行習作前的準備,一起設計教和學的內容,使學生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轉變教師的教學觀。以往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觀,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項培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這種觀點,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互幫互學的過程。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

  (6)提高教師的教案編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學習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而是著重于創造促進經驗學習的課堂氣氛,以真誠的情感對待學生,給學生以無條件的關注,并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產生移情。隨之而來的便是學生自我指向的學習。“自主性”強調作文及作文教學應長期并始終關注、植根、攝取和提煉生活的現實與需求,尊重、理解、珍視并立足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作文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據此,我們對小學“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從廣大教師在“自主性”作文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依據新課程理念與有效教學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特征和教學實施要求,通過作文教學內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學課例的設計、實踐和分析總結,對如何有效開展自主性作文教學進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基本策略,為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提供指導和支持,提高教學實效。本課題著重小學“自主性”作文教學中有效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

  四、支撐性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斯基;皮亞杰)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僅僅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2)建構主義理論對于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于多年來統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沖擊。除此以外,還因為建構主義理論本身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伴隨著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漸普及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可以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也就是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3)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另一部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 環境的設計實際上是要求設計出能提供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例如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以及組織合作學習等。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華生;桑代克;斯金納;班杜拉)

  (1)桑代克的“試誤說”:美國桑代克是聯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學習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與反應的聯結。學習是一種漸進的、試探式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隨著錯誤的不斷減少,正確反映逐漸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應”,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間的聯結。

  (2)斯金納的“操作條件說”,美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斯金納依據他創立的'反射與強化的理論,提出了“操作條件說”,他認為,一切行為都有反射構成,學習在于形成條件反射。他把學習分成兩類,即反射學習與操作學習,反射學習是應答性行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操作學習是自發性行為,它是由有機體發出的自發的反應。

  3.認知學習理論(代表人物:苛勒;托爾曼;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

  (1)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布魯納認為,學習不是在于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于通過主動發現來形成認知結構。他認為學習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形成“編碼系統”或“知識結構”的過程,編碼系統的形成主要依賴思維的概念化或類型化。布魯納提倡在教學中運用發現學習,他把學生的學習看作是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和不斷發展知能的過程。他論述了四條學習原則:主動原則、結構原則、序列原則、反饋原則。

  (2)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其理論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有意義接受學習必須滿足內、外部條件。內部條件指學習者須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同時,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發生聯系。再有,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聯系,使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認知學習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在教育應用上有兩大貢獻:其一,發現學習理論為啟發式教學法確立了理論基礎;其二,布魯納所強調的學習情景結構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編制重視結構的實踐。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對學校教學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教師對學生經驗能力的了解并給予清楚地講解引導,是形成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教育開題報告1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一個老問題。從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都已經成為課堂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在這個問題上都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是,老調重彈的原因是我們從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研究教師的嘴巴問題,通過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中有許多新教師,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像學生一樣,在最初幾年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往往是提高最快的一年。我們需要抓住這個機會,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個人專業素質發展環境,使我們的新教師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與此同時,雖然我們的老教師已經工作多年,但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迅速更新和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斷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技能。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成長得更快,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真的需要一個實用的平臺,與xx項目相吻合。結合我校的研究型學校、科研和教育推廣工作,我們可以搭建教師發展的舞臺,讓教師的課堂精彩,也讓學生的生活精彩。同樣,學校也可以很棒。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有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語言。不管做什么輔助工作,它基本上都是用老師的語言進行的。用老師的語言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這個“問題”。教學內容的引入需要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需要提問,激發學生的情感需要提問,激發學生的同情心需要提問,甚至提問,有時提問有時提問用于教學評價。有時我們會問問題等等。因此,從問題開始是打開高質量課堂大門的金鑰匙,也是教師成長的自動扶梯。我們選擇精彩的問題和更精彩的課程。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的角度來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的嘴是知識流動的源泉。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以問題為基礎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問和解決問題來獲得新知識。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提問。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問并巧妙地回答問題”。提問的藝術越高,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力的效果越好。因此,無論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教學過程的某些微觀方面,教師都應該高度重視提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時學生回答不清楚,或者一個問題沒有問出關鍵,許多問題被要求解釋這個問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學生更加困惑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提問是課堂語言互動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提問技巧的制約。經過仔細調查,我們發現相當多的老師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如果我們想做研究,我們真的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策略發展得更好更快。因此,我們決定把這個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重新付諸實踐研究,使這個“問題”更加詳細和透徹,從而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基礎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以問題為基礎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問和解決問題來獲得新知識。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提問。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問并巧妙地回答問題”。提問的藝術越高,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力的效果越好。因此,無論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是在教學過程的某些微觀方面,教師都應該高度重視提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會有這樣的困惑:問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時學生回答不清楚,或者一個問題沒有問關鍵,而問一個或多個問題來解釋這個問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學生更加困惑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提問是課堂語言互動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提問技巧的制約。經過仔細調查,我們發現相當多的老師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如果我們想做研究,我們真的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策略發展得更好更快。因此,我們決定把這個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重新付諸實踐研究,使這個“問題”更加詳細和透徹,從而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廣義地說,它是為了研究教師課堂上的“提問”是如何變得更加精彩和有效的。

  從一線操作者的角度來看,它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 .在課堂教學中積累優秀問題,并應用于教學實踐。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問題:為什么學生喜歡回答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哪里精彩?3.反思課堂教學的亮點:這個問題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如何提高它的興奮性和有效性?4.在課堂教學中創造精彩的問題:我應該怎樣問我是否想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應該怎樣問我是否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等等。5.精彩問題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提問、如何提問等。6.精彩問題的輔助研究:教師應該在語氣、表情、姿勢等方面發揮什么樣的輔助作用。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Construction Method):積累在聽課、講課和研究課過程中發現的精彩問題,讓教師能夠先區分精彩問題,激發教師研究精彩問題的熱情和信心。2.案例分析:反復衡量著名教師的示范課和研究小組自己的討論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原因和效果,并研究為什么這樣問候?會更好嗎?

  3.文獻法:查找并閱讀相關文獻,將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從而為研究提供素材,提高積累水平。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的優秀問題運用到課堂中,反思應用的問題和方法,創造自己的優秀問題。

  5.比較研究法:比較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班級,找出差距和不足,比較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班級,證明研究的有效性,使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五、課題的研究步驟

  ㈠籌備階段(xx.9-xx.12)

  制定計劃,準備材料,學習相關理論,提高理論素養,明確人員分工,完成課題研究的各種材料準備。

  (2)項目實施階段(xx年3月-6月)

  1、項目研究的實施:

  (1)研究小組的每個成員每周都會積累一個精彩的問題,詢問問題的背面(提出問題的過程)和被選中的原因(為什么你認為這個問題是好的)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教師示范課研究討論,兩次研究小組成員專題課討論,一次理論總結。

  (3)每月將研究小組成員積累的問題和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果裝訂成冊,并編入校刊。研究小組成員將有一份副本。第二個月,他們將反思第一個月的優秀問題,并將反思內容以閱讀筆記的形式寫在校刊的筆記上。

  (4)每學期總結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論文。

  (5)結合教學工作開展學科課評價。

  2、做好反思和總結,不斷調整研究過程中的問題。

  (3)成就形成階段(XX.9-XX.12)

  1.積累的“精彩問題”應根據其內容進行篩選、整理、編成冊并編成“精彩問題”

  2.總結研究成果并形成項目研究報告。

  六、主要參與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歷、研究能力和構成結構

  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在參與這項研究的25名教師中,有18名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輕可能意味著他們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相對薄弱。然而,這個團隊精力充沛,精力充沛,有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強烈愿望。他們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學習更快,更新觀念,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雙重提升。此外,我們是王力可·金枝和齊李嫣。科研前輩王力可·肖斌也有潘明華這樣的科研骨干和孫靜、隋李芳這樣經驗豐富的教學專家。這個團隊的科研能力會越來越強。

  七、完成項目的保證條件

  1.這個項目的參與者有強烈的愿望提高他們的教育和教學能力。這個隊很年輕。同時,學校領導的骨干教師也加入進來,保證項目研究的科學性,提高項目研究的質量。

  2.一些學校為保證這一課題的研究資料和文獻做出了很大努力。獲得積累的部分并不難,老師們也很有動力。

  3.所需的實驗儀器和設備能夠得到保證。錄音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

  4.雖然學校經濟并不富裕,但它首先能夠滿足科研的需要。

  5.總持續時間為四年,每學期16個教學周,每周一個小時用于強化研究。時間是有保證的。

  6.朝陽七中是一所新學校,一切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學校把科研和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領導教師非常重視這項工作。

教育開題報告14

  一、課題名稱:《初中生物教學導入技巧的探究

  二、選題依據

  (一)研究本課題的背景和意義

  研究背景:初中生物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小學科也是基礎學科,許多學生都認為生物是一門副科,因此生物學這門學科并不受學生的重視,且生物教學質量也不是很高。如何使學生愛上生物課,是每位生物教師必須認真思索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要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課堂導入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重視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對于啟迪學生的思維,打造高效課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我校初中生物教師多關注學習目標及內容所運用的方法策略,對于生物課堂的開講導入思考較少。針對生物教師開講隨意或單刀直入不講究科學性、藝術性等問題,我開展這一課題研究,學習和借鑒生物課堂導入的成功經驗,結合教學實踐,加強對課堂導入原則、功能、方法、類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積極探索課堂導入的有效策略,不斷豐富自身經驗,靈活運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駕馭課堂,從容施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理論意義:開展生物教學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素質是不無裨益的。蘇霍坶林斯基認為“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或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所以想要達到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效果,達到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比較注意面向全體的要求,教師就非常有必要做好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

  設計完美的課堂導入方法會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引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欲望,使他們能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進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有利的條件。

  本課題本著讓學生樂學的目的,以面向全體為宗旨,致力于探索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生物課堂導入的方法研究,將為教師探究優質的教學導入提供方法。

  (二)課題含義的界定和特征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強化首次認識對后繼學習至關重要。“萬事貴乎始。”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導入又叫開講,與導言、引言的性質和目的基本相同。但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的開始,運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關心本節課上的主題內容,從而引導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高超、別致、新穎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必然會為課堂教學的展開奠定良好的基礎,使課堂教學氛圍較快地進入最佳境界。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興趣教育”理論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學家赫爾巴特也說:“教育應貫穿于學生的興趣之中”。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尤其對于只有十三、四歲的初中生來說,感性多于理性,只有當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注意力由課間的嬉戲打鬧轉移到嚴肅安靜的課堂,才能為課堂教學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的生物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只要學生有了興趣,教學就不存在太多的困難。

  (二)、加涅的教學理論

  加涅根據信息加工心理學原理提出了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標、提示回憶原有知識、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與遷移。在這9個階段中,前3個階段指的就是課堂導入。引起注意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時,即課堂導入時,必須要考慮: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

  (三)、《初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規定和要求

  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積極提供學習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創建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和整體和諧地發展。教學方法上,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地位。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擬在提高學生的生物學興趣,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不僅如此,還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1、尋找適合學生個體的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使用導入技巧 。

  2、積極實現教師課堂教學導入方式的創新,為課堂教學注入創造的活力。

  研究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導入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課堂情境。本課題擬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研究:

  1、當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現狀調查

  2、研究不同類型的課堂導入并形成相應的策略

  五、課題研究的思路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結合中學生物學科教學的特點,及當地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等具體因素進行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課題研究的思路如下:

  (一)、研修和學習《全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論,獲取必要的知識和研究理論;

  (二)、在科學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遵循計劃、實驗、觀察、評價到再計劃、再實驗、再觀察、再評價的研究策略,逐步形成適合新課標下的生物課堂教學導入模式。

  (三)、通過實驗研究,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并力爭創新。

  (四)、在研究過程中總結經驗、提升理論,逐步形成相關的研究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實錄等。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以延遠中學八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八年級(1)班設置為實驗班,八年級(2)班設置為對照班,實驗班在課堂教學中嘗試用不同的導入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實踐,對照班則采用傳統的導入方法進行教學,與實驗班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問卷調查、教學活動,師生交流以及對月考和期中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檢驗實驗效果。

  研究方法:本課題將整合各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經驗總結法、問卷調查法、對比研究法、文獻法等開展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準備于20xx年4月開始,20xx年3月結題,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4—20xx.7)

  (二)研究階段(20xx.8—20xx.12)

  (三)課題總結階段(20xx.1—20xx.3)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撰寫階段性報告和結題論文,研究心得、制作課件等。

教育開題報告15

  一、課題的指導思想與背景

  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雖不是精神疾病的多發時期,但卻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由于中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反應,從而影響以后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后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學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溫床期,必須將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來抓緊抓好。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只有感冒發燒才是得了病,出現學習障礙、多動癥、焦慮、厭學、膽小、說謊、不守紀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們也總是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考慮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幫助他們了解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來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其實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方面組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隨時經常注意學生心理的微妙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切不可等閑視之。

  針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上述特點,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申報了心理健康的教科研課題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新課程理念中也提到要求學生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事。從這個目的出發,結合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趨勢對新世紀青少年心理素質的要求,青少年心理素質應包含培養獨立、自覺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對周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敏銳、深刻的認知能力,有良好的生存品質,堅強的自信心和健全統一的人格,善于協調人際關系,有團隊精神,對人理解、尊重、寬容,在集體中做一個受歡迎的角色,培養健康的競爭心理,具有耐受挫折、承受失敗的良好心理素質,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事業心,對他人的成功不嫉妒,具有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對新事物敏感,有濃厚興趣,有活躍獨特的創新精神,敢于想象,勇于發明創造、善于策劃、做事輕松,永遠追求心理健康,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個性,對自己信任的人能夠敞開心扉,遇到心理失衡時,愿意接受別人的幫助或進行心理咨詢。

  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從80年代初期起步,也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如中小學校普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不少的成功經驗。但農村地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才剛剛起步,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生有獨特的心理特點,農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受一定條件的制約,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我校值得研究的課題。我校歷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由于種原因,致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高,只有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加大教師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才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模式。

  三、課題研究指導思想、目標及實施原則。

  1、基本指導思想:

  (1)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學會調節自我,提高心理水平,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

  (3)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入班會課,進入各科教師的課堂中,以班主任為主導力量多途徑、多方式地向學生展開廣泛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

  2、基本目標:

  (1)探尋中學生心理調適的途徑和方法,積累切合我校實際的可操作的經驗。

  (2)研究中學階段出現的心理問題,探詢原因,進行科學的測查分析。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擺脫心理障礙,調節自我,同時積累個案材料,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積累素材。

  (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

  3、實施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

  (2)面向全體,開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體差異,進行不同形式的輔導。

  (4)學生主動參與與科學輔導結合起來。

  (5)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保密,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基本的心理健康維護

  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常規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

  (1)、學習心理指導: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指導。

  (2)、情感教育: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進行相關技巧訓練。

  (3)、人際交往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并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和原則。如:沖突的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互相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

  (4)、健全人格的培養: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

  (5)、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悅納自己的優勢,自信心的培養,良好自我形象的建立。

  2 、心理行為問題的調適

  學習適應——學習困難、學習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厭學,學校恐怖癥的咨詢和輔導。

  情緒問題——抑郁、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的調適和輔導。

  行為問題——學習生活中不良行為特征:說謊、多動、打架的咨詢和調適。

  身心疾患——由于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癥狀和反應;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癥、神經性強迫、癔病。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對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理論,進行分析概括,探討理論內容與本課題研究 以及本課題發展趨勢的聯系,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調研法:主要利用問卷、談話、測查、評價分析等手段收集資料,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再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情況,得出比較有說服力、實踐性的結論。

  3、實驗法:結合調研法,求證本課題研究中的具體材料和情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的途徑和模式,深化研究。

  4、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并追蹤調研,重點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進行科學系統地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研究人員組成

  課題組共有8名成員,全部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學歷均為本科,并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與廣大學生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了解學生心理。

  七、經費預算及來源

  經費預算:

  ①購買研究用的書籍、相關的資料:4000元

  ②組織研究組的老師外出觀摩等:3000元

  ③聘請有關專家講學、指導費用:3000元

  經費來源

  ①請市課題研究經費。

  ②申請學校課題研究補貼

【教育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開題報告開題報告03-25

教育開題報告06-08

教育開題報告04-20

小學教育開題報告07-22

感恩教育開題報告06-28

隔代教育開題報告01-28

數學教育論文開題報告06-30

音樂教育開題報告06-17

學前教育開題報告07-19

教育開題報告15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