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規劃開題報告

時間:2022-04-26 09:54:22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規劃開題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規劃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規劃開題報告

規劃開題報告1

  【摘 要】隨著時 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變得越來越擁擠、狹小。城市綠化空地越來越少,人與自然之間變得越來越疏遠,人們在不斷追求改善內部居住環境的同時,越來越渴望有一個舒適的外部環境與之相適應。今天的園林設計不僅僅是觀賞的藝術品,更加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更好地為人們日常生活所服務。

  【關鍵詞】生態化;人性化;和諧發展

  1.引言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居住觀念的更新,人們不僅對室內環境提出更多要求,對室外的環境也提出了新的理念。人們渴望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一片空地--城市廣場。園林廣場的設計對提高人們的審美觀念與生活質量越來越重要,人們希望能夠享受到自然和諧的景觀。現代園林廣場設計應該走向生態化,體現以人為本,使得園林廣場在帶給人們享受與快樂的同時實現環境與人的和諧發展。園林廣場設計的目標就是創造一個更適宜人們生活,滿足人們各種物質、精神需求的環境。

  2. 設計概述

  園林廣場的設計要與城市集中綠地、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花園或城市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以自然生態環境,園林景觀為主要功能的廣場空間,與其周圍的植物綠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構筑物,園林小品等形成親切怡人的生態小氣候。

  3. 設計原則

  3.1 整體性原則。法國哲學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指出:“也許個別的美也會感動人,但真正的藝術作品,個別的美是沒有的,唯有整體才是美。”這從美學的角度說明了整體在事物美的創造中的重要性。園林廣場作為開放空間,在城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應該是和城市的其它空間形成完整的體系來共同達到城市的空間目標和生態環境目標以及歷史景觀的保護等。這些都是我們從城市整體上進行園林廣場規劃的原則。換句話說,就是從城市的整體出發,以城市的空間目標和生態目標為依據,研究商業區、居住區、娛樂區、行政區、風景區的分布和聯系,考慮園林廣場建設在什么位置,建設成什么性質和多大規模,采取適宜的設計方法,從宏觀上優化城市空間,美化城市形象,真正發揮城市園林廣場的作用。

  3.2 人性化原則。“人性化”是現代城市設計理論的主流,空間的人性化也是近年來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從20世紀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人的空間”以來,對人性化的探討就沒有停止過。園林廣場設計應該關注的是市民的居住、工作、休息、娛樂、交往的有機結合。日本建筑師丹下健三曾經說過說:“現代建筑技術將再次恢復人性,發現現代文明與人類融合的途徑,以至現代建筑和城市將再次為人類形成場所。”園林廣場也包括在內。園林廣場設計的人性化體現在人的生理需求、人的行為心理感受、人的精神需求,設計要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為人考慮,形成“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考慮到人的所想所需,是人性化設計的主要內容。

  3.3 情感性原則。人們所居住和生活的空間自古以來就是有著豐富的情感。情感空間一直存在于城市和村鎮生活的各個方面。正是由于情感空間的存在,才使得城市和建筑的發展史色彩繽紛。空間沒有人的存在是毫無意義的,人們賦予空間多種情感,在解讀空間、解讀歷史中使情感得以延續。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情感與空間環境得到了統一,也就是情景統一,這是情感空間的核心特征。

  3.4 時代性原則。人生活在特定的社會和特定的時代,審美觀念受時代的影響。在進行城市園林廣場設計的同時,一定要體現時代的審美意識。城市廣場往往是由標志性的建筑、雕塑、壁畫和環境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等組成的大型公共藝術的綜合體。我們既要借鑒前人的設計美學觀念,又要以現代人的視角去研究設計美學,從而培養現代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審美意識,指導園林廣場景觀設計,使園林廣場既能體現現代都市風尚,又能陶冶市民的情操。

  4. 總體設計

  園林廣場設計這門學科所涵蓋的知識面較廣,它涉及文學、藝術、生物、生態、工程、建筑等諸多領域,同時,綜合各學科的知識統一于園林藝術之中。應用藝術和技術手段處理自然、建筑和人類活動之間復雜關系,達到和諧完美、生態良好、景色如畫的境界的一門學科。

  4.1 設計要點。園林廣場設計是一個熱門話題。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烈的社會基礎,能充分反映時代的需要。它主要是針對當前環境設計創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來的,如追求高檔、豪華而遠離自然,違背自然;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缺乏個性;缺乏人文關懷,不顧及人的需要;只注重視覺上的宏偉、氣派。

  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個群落中,有層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從而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肥力,實行節約經營,構成一個和諧有序并且能長期共存的立體植物群落。與此同時,提高單位面積的綠地葉面積系數,葉面積系數越大,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使人們在運動娛樂時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感受大自然的親近。為滿足人們活動的不同需求,在設計中還應注重園林建筑及景觀小品。如為滿足集會、休閑娛樂的小廣場,散步、跑步鍛煉時會需要路面平坦相對人少安靜的場所,林蔭道、假山湖水為人們游玩放松提供良好的場所;石凳、長椅為累了的人提供休息場所;隱秘的花園木屋,給那些喜好安靜者提供了好的去處。4.2 設計方法。

  4.2.1 引用自然環境,引入樹林、綠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環境。如生態綠化林、水系、噴泉、假山等。

  4.2.2 通過道路劃分區域,道路沿著人的視線,有深度和方向感。根據人的感官組織景觀節點,使人不自覺的隨著自己的感覺游覽漫步。

  4.3 設計分析。由于人是環境設計服務的主體,從人對環境身心感受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有視覺、聽覺、觸感、嗅覺等,即人們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觀感受,其中又以視覺感受最為直接和強烈。根據人本能的反應精心設計和布局。

  (1)植物種植。綠化具有改善小氣候和吸附粉塵的功能,生機勃勃的植物帶來自然氣息,使人賞心悅目,具有協調人們心理的作用。多種樹木花卉的種植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城市氛圍。豐富多彩的植物不僅能營造物質環境,而且有益于調節人們的情緒,促進身心健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廣場道路鋪裝。園林鋪裝的表現形式多樣,主要通過形狀、色彩、質感和尺度四個要素的組合產生變化。設計時要對使用者用心關懷,無論老人小孩都能走得舒適,沒有磕絆,更不會摔倒。

  (3)景觀小品設計。小品設施包括:景門、景窗、景橋、景水、景牌、景標、廊架、護欄、花壇、花池、園凳、燈具、雕塑、建筑、亭榭等。不同環境小品的有機組合,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景觀風格。組織園林空間的手段是多樣的,小品的布置和環境聯系緊密。對于園林小品一定要精心進行加工,才能標新立異,在整體環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水體景觀設計。古人稱水為園林中的“血液”、“靈魂”,古今中外的園林,對于水體的運用非常重視。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是現代景觀藝術中最富魅力的一種要素。在水景的設計中形、色、聲是三大要素。所謂“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態,水景的形態又可分為靜水與動水。造型還可分為規則式與不規則式。形是水景設計中最重要的要素,大自然用各種各樣的結合方式來塑造水之美韻。特別是近年來的燈光藝術使水景更加燦爛嫵媚。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觀賞,因此它必須能夠給人帶來美感,使人賞心悅目,所以設計首先要滿足藝術美感。不同的水景還能滿足人們的親水、嬉水、娛樂和健身的功能。

  5. 結束語

  綜合上述,園林廣場設計雖然只是城市設計中的一個方面,但它的設計卻與城市的總體布局與環境質量密切相連,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反映了城市整體性設計的重要性。使人在城市中能夠感受到自然的美,實現生態園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最終目標。并最終達到城市整體環境的統一。

規劃開題報告2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校園文化的理論是80年代中期起,由企業文化的一些核心理論引入到學校領域而形成,學校文化建設得到教育理論界的關注和學校管理者的積極響應,研究活動自此方興未艾。從我們接觸到的國內研究校園文化研究現狀看,多數學校都是圍繞其地域特征,結合學校發展現狀,選擇一種能體現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進行研究和實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園文化。比如四川省成都市草堂小學的“詩歌文化”,她們就是利用學校地處杜甫草堂的地域優勢,學校從外在建筑設施,到學校制度文化,師生的行為文化都極力體現詩歌文化的特質,形成了聞名全國的獨特校園文化。但是該校“詩歌文化”還是更多的體現在顯性文化和學校制度文化上,師生的行為文化并沒有形成詩歌文化的所表現的特質。還比如北京市的府學小學,她們也是利用背靠恭親王府的地域優勢,選擇“府學”作為學校文化的建設重點,也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文化。但是他們的校園特色文化更多的是表現在對師生的行為影響,更傾向于一種傳統禮儀教育和影響。

  二、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楚風漢韻” 原指楚漢時候的文體與習作風格。楚風是指楚國的文學,典型的是楚辭,漢韻是指漢的文學,如漢賦、詩歌。后泛指楚漢時期的人文風情。研究表明楚文化發源于漢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即現今的湖南、湖北等省份。漢水流域處于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連接帶,是南北文化交匯的中樞,表現出文化的開放性、交融性。同時楚地的原始文化使其文化創造主體較少受到宗法等級觀念的束縛,純任自然。因此,楚文化精神表現出自由性、開放性、創造性的文化品格。隨著歷史的發展楚文化又以決定性的影響著漢代的文化發展,繼而影響著中華文化的發展,使中華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著一種“楚風漢韻”的文化特質,楚風漢韻實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精髓與內蘊。因此,“楚風漢韻”實際是一種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創造性、兼容性、批判性的浪漫主義的特質的中華文化。依據“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這一對校園文化核心概念的界定的理論,我們認為所謂楚風漢韻特色的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形成和發展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創造性、兼容性、批判意識特質的校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三、選題意義

  從上述國內對學校文化的研究看,校園文化還處于起始階段,大家都在依據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校園周邊的特色課程資源,從實踐層面構建校園文化的活動,再從實踐中豐富、發展學校文化建設理論。雖然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構建研究也是建立在特有的地域環境和特有的課程資源條件下的,但是我們更看重的是通過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對師生行為文化的影響。首先我們以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為載體,在課程資源開發中對師生行為文化的產生影響和改變;其次我們以楚風漢韻校園文化大背景下的學校社團文化的建設為手段,促進楚風漢韻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入;然后我們以楚風漢韻校本課程的教學為陣地,把楚風漢韻特色文化滲透進學生的靈魂。最后我們以楚風漢韻的特色校園文化設計為指南,指導新校的硬件設施建設。總之,我們將以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指導學校的文化建設實踐,推進學校向更理性的層面發展。

  四、研究價值

  武昌區紅嶺小學是由一所企業學校改制而來,歷經十余年的發展,由一所薄弱學校逐漸成長為武昌區的一所中等規模的學校,現在我校隨著“楚河漢街”的建設,我校即將面臨拆遷還建的巨變,我校的硬件設施,學生來源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現在急需建設一個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對學校的發展具有導向和強大激勵作用的校園文化,以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因此,選擇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構建研究對我校的發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們的在過去始終堅持以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學校文化的主線,早在十年前學校就編寫了《快樂國學》的教材,而且在十年來不斷完善和修改,其教材已經在武昌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我校十年來堅持在所有班級中開設國學課程,由專職的國學教師任教。學校還投資建設了專門的國學屋,讓學生充滿傳統文化氛圍的教室內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但是,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仍然沒有形成系統性,特色仍然不夠鮮明,校園文化對師生行為的影響仍然不夠強烈。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校以楚風漢韻特色課程資源開發為載體,進行學校社團文化建設;以楚風漢韻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教學為手段,促進師生行為文化的轉變,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五、研究目標

  1、以楚風漢韻的特色校園硬件建設,楚河漢街、湖北省博物館等校外教育教學基地的設置為載體,形成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

  2、以楚風漢韻特色校本課程的教學為陣地,形成具有楚風漢韻特質的學校社團文化。

  3、尋找楚風漢韻顯性特點向隱性校園文化轉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構建特有的校園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

  六、研究內容

  1、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概念的理論研究,弄清其內涵和外延。

  2、楚風漢韻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建設的實踐研究。

  3、楚風漢韻顯性特點與隱性文化的相互影響及相互滲透的策略研究。

  4、楚風漢韻特色校園社團文化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的影響。

  5、楚風漢韻特色校園管理文化對師生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影響研究。

  七、擬創新點

  1、校園文化的研究價值主要體現在其現實意義。針對我校這個處于的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個體,此時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打造具有楚風漢韻文化校園就是實踐的創新。

  2、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難點是顯性文化向隱性的校園文化的轉化,我們選擇了楚風漢韻的特色校園硬件建設,楚河漢街、湖北省博物館等校外教育教學基地的打造,學校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學校社團的組織建設為校園文化內化的載體,希望在大量的實踐研究中尋找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策略,形成校園物質文化、社團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都具有楚風漢韻特點的紅嶺小學。

  八、研究思路

  首先成立以陳建校長為組長的紅嶺小學教科研學術委員會,發揮群體的力量進行先期的理論研究,弄清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其次,召開關于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的學術研討會,確定我校楚風漢韻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優勢和不足之處,確定以楚風漢韻特色課程資源開發為載體,通過楚風漢韻的特色校園硬件建設,楚河漢街、湖北省博物館等校外教育教學基地的打造,學校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學校社團的組織等為主要手段,構建楚風漢韻的特色校園文化并加以內化的校園文化的研究方向。然后,圍繞學校課題研究方向,把學術委員會成員依據所任學科,研究特長進行分工,成立若干個小課題組,各小組確立自己的研究小課題,要求小課題必須服從大課題研究方向,能為大課題研究服務。最后,小課題組完成自己的研究報告,研究過程,以及結題報告、研究課、電子媒介等資料等實踐研究資料,學校課題組負責監控這些小課題的研究進展,定時進行研究調控和監督,最終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工作。

  九、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文獻研究法(研究楚風漢韻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調查法(調查校園文化研究的地域優勢和特色,師生精神文化特質,學校發展方向等研究優勢及劣勢)

  行動研究法(通過校園楚風漢韻硬件設施的建設,周邊楚風漢韻特色課程資源的教育基地的建設,楚風漢韻特色校本課程資源包的開發及教學等展開研究)

  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在研究中總結,廣大教師在執行楚風漢韻的課程資源開發和教學的行動研究中總結形成案例,論文等)

  技術路線:1、理論學習弄清楚風漢韻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2、討論我校的校園文化研究的地域優勢和特色,師生精神文化特質,學校發展方向等研究優勢及劣勢,聘請專家參與討論指導,確定我們的研究方向。

  3、圍繞大課題進行課題細化分工,此分工一方面是研究工作需要的事務性分工,一方面是課題研究內容的精細化分工,成立若干研究小組。

  4、進行針對全體師生的,關于校園文化的建設的知情度、影響度等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數據確立研究重點。

  5、各個小組確立研究內容,展開行動研究,學校負責課題的研究的監控和管理。

  十、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3—20xx.1)完成先期的理論研究及開題工作。

  第二階段(20xx.3---20xx.1)

  1、調查研究校園文化的優劣勢,確立研究的重點

  2、各小組展開行動研究,及時形成研究結論。

  3、校園文化研究成果的實踐運用及反思

  第三階段(20xx.1—20*.*6)研究成果的總結提煉及結題工作

  十一、課題主要參加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課題研究主要由學校的行政領導和學校的骨干教師組成,課題組成員研究專長基本覆蓋小學全學科,學科互補優勢明顯。課題組都具有小教高級及以上的專業職務,平均年齡35歲以下,期中武漢市優秀教師2名,武昌區學科帶頭人4名,武昌區優秀青年教師2人,武昌區十佳班主任一人。全體研究參與者絕大多數都參與了我校已經順利結題的,由華師大陳佑清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點課題《學生學習方式、類型功能及其選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親歷的研究工作中具有了一定的研究經驗和研究能力。

規劃開題報告3

  課題名稱

  XXX工程監理規劃

  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方法或手段:

  根據平時所學習的相關知識和最近閱讀的文獻資料作依據,結合本次實習,熟悉所承包的工程項目,理論研究與實際調研相結合,結合自己閱讀的相關文獻,查閱搜集有關監理規劃資料和相關規范,與老師及時溝通,在指導教師指導下擬定提綱,認真做好筆記。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運用專業知識全面綜合分析,做好開題報告。

  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所需步驟

  A.做好工程監理規劃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B.通過參考有關書籍、資料與老師溝通確定課題。

  C.對工程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全面綜合分析在老師指導下完成報告。

  本人在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中負責的具體工作

  根據所學與實際調查、查閱相關資料、資料搜集整理以及完成開題報告。

  主要參考文獻

  鄭顯春 《土木工程施工組織》, 建材出版社,20xx,01.

  黃如寶 《建設工程監理概論》,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xx

  田金信 《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xx

  曹麗新,王雪萍 《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xx,(05):180

  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所需使用的器材、設備或輔助工具等

  網絡、相關書籍、工程圖紙、監理規劃資料

規劃開題報告4

  點軍區生態新城城市設計

  ——打造特色濱水生態新城

  學 生:夏成果

  指導老師: 武師標

  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

  1課題來源

  本次畢業設計課題為點軍區生態新城城市設計,此項目為宜昌市實際項目。

  1.1設計內容

  根據宜昌市點軍區的社會經濟、歷史文化、城市建設發展的現狀以及自然環境等現狀具體條件,并結合宜昌市的相關規劃,對點軍區規劃區域的建筑形體,空間形態,環境美化等城市風貌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規劃設計,同時結合其濱水的特點,打造特色濱水生態新城。

  1.2研究背景

  生態城市:武漢輕工大學何曉鳴老師所講授的《城市發展戰略》中生態城市的概念 ——俄國生態學家雅尼茨基提出建設一種理想的環境,即以生態學的原理建立一種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聚集地;也就是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本次規劃作為宜昌市中心城區緊鄰城區且水資源優勢明顯,應緊緊圍繞打造濱水生態新城的目標搶抓機遇、狠抓落實,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當前,點軍區經過多年保護性開發,境內自然環境優美,生態環境優越。在宜昌市的分區規劃中,將良好的資源環境作為根本,城市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開展,以綠色GDP作為衡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從而定位點軍區:

  ——集體育休閑、文化產業、教育科研、生態居住、度假療養等職能于一體,發展部分無污染工業物流職能。

  ——經濟產業生態化,交通出行低碳化,生態環境景觀化的示范城區和休閑旅游景區。

  ——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中部生態敏感地區和三峽庫區區域的一個特色示范基地和重要展示窗口。

  在其定位中,生態性是始終不斷強調的主題之一。堅持“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實現從“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到“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的轉變。

  2本工程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2.1 研究的目的

  城市設計的主要目標是創造使人類活動更有意義的人為環境和自然環境,以改善人的空間環境質量,從而改變人的生活質量,空間環境質量正是以人的需求為基礎的。質量意味著空間環境優越的程度,應用到城市就取決于使人愉說的自然聯系,尺度、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協調的對比。縱觀今昔,質量意味著文化遺產,持續存在的事物和價值。對于城市居民,它意味著好的生活和理所當然地采取一定措施確保安全、健康、舒適、娛樂和方便。空間環境質量還必須包括提供生活的私密性、興趣活動和取得成就的機會。

  點軍區作為宜昌市中心的緊鄰城區,在承接宜昌市中心城區發展動力的基礎上,應當加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做到支持發展,帶動發展。點軍區有著“上控巴夔,下制荊襄”之要塞,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美稱,地理位置的特點決定了城市發展的方向,點軍應充分發揮其濱水環境的優越性,打造成為新時代的濱水生態新城。

  2.2 研究的意義

  在很多規劃中,濱水空間常常作為城市規劃中的亮點被展現出來。然而,中國很多城市在對濱水區的景觀規劃中,只注重濱水環境傳統的美學價值,而忽略其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維持系統物質與能量循環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忽略維護濱水生態系統、河流自然屬性、自然植被功能等情況下,實施人工草皮覆堤,行道樹沿河排列,園林植被代替自然植被的現象。從而,城市濱水的環境優越性只表現在外在,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其生態功能降低,對于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網絡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本研究旨在發揮濱水環境優越性的情況下,從城市整體著眼,整體規劃形成完整的濱水特色的生態新城。

  3國內外相關工程設計與研究的現狀

  3.1國外相關工程設計與研究的現狀

  2014年10月在斯德哥爾摩市舉辦的皇家海港新城濱水區規劃設計競賽中,ADEPT和Mandaworks的設計方案“Royal Neighbour”獲得了一等獎。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海港新城城市設計充分展現了城市的濱水特性。,在整個濱水景觀設計方案中,城市中三個不同的區域相互結合,創造了多變的城市空間,以及多樣化的建筑單元和形式。整個規劃區域通過一個完整的自行車交通系統緊密結合起來,提供了清晰且通暢的自行車道規劃,充足的自行車停車空間,使自行車出行成為最簡單和有效的交通方式。同時,規劃為該區域創造了靈活多變的開發區域,使各個區域根據城市密度的具體需求而變化,同時保留了貫通整個海港區的豐富的城市街道生活空間。

  3.2國內相關工程設計與研究的現狀

  2003年,武漢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草案)提出武漢應借“水”興旅游,打造“江漢水鄉”。 “江漢水鄉”包括環湖水系游憩帶、水鄉主題旅游城、湖泊旅游產業群等多個內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共節假日的增加,都市人將得以回歸自然、認識自然、親近自然、享受自然,暫時擺脫都市喧鬧和塵俗的環境,達到徹底放松、休閑、健身、益智的目的,必將大受歡迎,成為都市人生活的時尚和必須。武漢東西湖片區在其規劃建設中,著力打造生態特色和地域特色風貌,不斷完善城市綜合功能,構建“碧水、藍天、綠色、潔凈”的現代化園林城區框架,打造高品質的產業發展中心和人口居住中心,建設武漢主城發展次中心;打造全區“濕地生態”名片。

  4設計的主要內容及成果形式

  4.1主要內容

  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宜昌市點軍區的地域特點和人文風情,營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和現代化的、特色鮮明的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的個性特征,以完整的整體設計,使優美的自然環境同現代氣息溶為一體,形成具有特色的濱水城市景觀。空間設計包括對城市總體空間設計;城市中心和廣場空間設計;城市干道和商業街空間設計;城市居

  住區空間設計;城市園林綠化空間設計;城市地下空間設計;舊城保護與更新空間設計;建筑小品和城市細部空間設計。工程設計包括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方便、高效、衛生、優美的物質空間環境和精神文明環境。城市設計要為城市社區建設一種有機的秩序,包括物質秩序和社會秩序。

  城市設計是一項綜合規劃設計工作,要求綜合各專業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城市設計要立足于現實,并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城市設計的目標是空間形式上的統一、完美;綜合效益上的最佳、優化效果;社會生活上的有機協調。

  通過對點軍區地域空間內的各種物質要素,在實現預定統一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設計,使城市達到各種設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協調,空間形式的統一、完美,綜合效益的最優化,并形成具有濱水特色景觀的綠色生態網絡。

  4.2成果形式

  1、開題報告: 4-6 頁 2500字 (含文獻綜述)

  2、說 明 書:頁 字

  3、圖 紙: A3 號8張

  4、譯 文: 6-7 頁3000字

  5、論 文:5000字

  6、其 它:電子文件與匯報展板(不少于2張)

  5設計的方法及手段

  5.1研究方法

  ①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主要是同過對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相關歷史、理論書籍和文獻,各地規范和工程實例資料的搜集、閱讀,總結對研究城市設計模式有關的理論。同時通過互聯網了解國外的研究動態,以把握國際上有關城市設計最先進的思想。通過圖書館網絡數據庫利用與城市設計有關的關鍵詞搜索國內外的期刊、文獻資料,獲得中文及外文文獻資料。

  ②分析、比較歸納法

  收集各種實際的城市設計工程項目,對他們的設計理念、方法及后期實施過程進行分析、比較,借鑒經驗,并找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③實地調研法

  通過實地調研,對項目基地現狀進行細致了解,發現現狀存在問題;研究和分析綜合,總結出科學的結論。

  5.2技術路線

  6設計進度與步驟

  整個設計時間 :學期第一周一一第十四周

  整個設計過程:

規劃開題報告5

  第一部分關于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的內容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管理是教育研究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管理內容,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考慮問題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內容。

  1.廣義狹義的理解。

  廣義理解。按照“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內容應包含有8個方面:①組織;②課題類別和選題;③申報;④評審;⑤經費(管理);⑥課題管理;⑦成果鑒定和結題驗收;⑧成果的宣傳、推廣和評獎。

  狹義理解。僅指“⑥課題管理”這一部分。

  2.工作性質的理解。從課題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質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業務性的管理。

  3.課題級別的理解。從立項課題的級別來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可以有5級。

  國家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審批的課題;

  自治區級——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的,由廣西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廣西教育廳批準立項的課題;

  地市級——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組織,地市教育科學規劃辦或教育局批準的課題;

  縣(市區)級——縣教研室組織,縣(市區)教育局批準的課題;

  校級——學校自己組織并批準立項的課題。

  4.管理層次的理解。

  宏觀管理——課題的規劃管理屬于宏觀層次的管理,意在引導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點,調動、組織和協調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體目標的明確與教育研究資源的合理組織。如區教科規劃辦對全廣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對本地市、各縣教研室對本縣區范圍內課題的規劃管理。

  宏觀管理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觀管理——以課題的研究進程為管理對象,以研究方法與技術為主要領域,以課題個體的成果效益最優化為管理目的,是落實課題規劃,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關鍵。指課題自身獨立的管理。

  微觀管理偏重于業務性管理。

  中觀管理——介于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之間。

  5.工作過程的理解。從研究工作發展過程看,可分為規劃管理、過程管理與成果推廣應用管理三大板塊管理。

  總之,課題管理內容是相對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內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時候是既有分別,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開。

  本講座所講的管理內容和要求,主要是確定在兩個方面:

  一是針對廣西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自治區一級課題的管理問題來講。

  二是針對與大家關系比較密切,目前大家比較關注和急需了解的關于“課題的管理”、“課題的成果鑒定和結題驗收”兩大問題來講。

  第二部分關于廣西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的管理

  一、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實行分級管理。

  廣西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辦法進行。

  1.廣西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負有管理職責,直接管理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并指導委托課題管理單位進行課題的日常管理工作。

  2.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含A類、B類的C類)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機構進行,具體為:

  ①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是地、市、柳鐵管轄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鐵教委普教科進行管理。

  ②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是高等學校的,委托該校分管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的部門(如:科研處、教務處、高教室、教科所等。)進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轄”以外的其他單位,如區直單位、區直中專、區直幼兒園、教育學會),由區教科規劃辦直接管理。

  我們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部門稱為:委托課題管理單位。

  3.各立項課題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負責課題的自我管理、具體管理。

  二、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對委托課題管理單位進行日常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部門,負責對課題的日常管理。協助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管理所屬范圍的重點(A類、B類)課題,代為管理所屬范圍的一般課題(C類),做好有關工作。

  2.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了解、檢查立項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督促課題組按計劃開展研究;對研究工作盡可能

  題申請,均由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審批。

  (二)組織鑒定單位。

  1.通訊鑒定。所有課題(A類、B類、C類),由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

  2.會議鑒定。將分不同情況安排:

  (1)A類課題,由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

  (2)B類課題,由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或者由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辦委托課題管理單位組織。

  (3)C類課題,主要委托課題管理單位組織。具體為:

  ①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是地、市、柳鐵管轄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組織。

  ②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是高等學校的,委托該校分管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部門(科研處、教科所、高教室等)組織。

  其余(如: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為區直中專、技校以及區直單位等等)仍然由區教科規劃辦組織。

  凡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部門組織會議鑒定的,由區教科規劃辦發給委托書。鑒定結束后,受委托鑒定單位將會議鑒定結果報給區教科規劃辦。

  第四部分課題經費的管理、籌措和使用

  一、課題研究經費

  1.A類課題由區教育科學規劃辦資助部分經費;B類、C類課題研究經費由課題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及自籌。課題負責人及主要參與者所在單位應對課題研究給予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2.課題資助經費使用范圍。限于:

  ①國內調研、差旅費。②資料收集、復印、翻拍、翻譯費等及少量必要圖書購置費。③小型會議費。④計算機使用費。⑤成果印刷費。⑥勞務酬金及咨詢費(提取額分別不得超過總經費的10%和5%)。⑦成果鑒定費。⑧管理費(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提取管理費的限額為課題總經費的5%,但最高每項課題提取20xx元,不得超額提取或重復提取。所提管理費按科研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3:2的比例分配)。⑨出版補助費。

  由于目前我區的資助課題經費較少,所以暫不提倡搞

規劃開題報告6

  一、調查分析項目概況

  (1)、先對要建設的村莊做一個調查和分析,研究其是否擁有完整的道路系統,宅基地布和土地是怎樣的情況,還有村莊主要的建筑形式,村中的綠化面積大概是多少,是否能和自然地形地貌及周邊環境互相協調,村莊的建設布局是否規整,是否影響對其的建設和生產發展等等。以及村莊的用水用電情況如何,是否有完善的飲水排水系統。還有關于服務設施的問題,能否跟上現在的生活需要。

  (2)、開展相應的方案,根據對村莊的現狀分析還要深入研究村莊建設發展模式,并制定相對方針,首先從改善村容村貌著手,科學安排建設發展順序:1、主要以現狀為基礎,對村莊合理預測,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建筑質量較好的居民點應給予重視,做適當的保留;2、以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發展觀為指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重點地進行綜合整治,優化居民居住環境,改善整體風貌,規劃時要考慮建筑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在功能結構上達到合理有序,以此加速城郊型新農村社區建設;3、建筑質量較差的建筑應拆除,然后留下的空地應該聽從建設的意見來建設和規劃,從治理臟、亂、差并結合綠化入手,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礎的文娛設施,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使村莊面貌從質的方面改善;4、對有特色并且保存完好的傳統型民宅、寺廟等建筑則永久保留。

  二、規劃構思

  設計規劃方案(建設規劃圖)

  (1)分析基礎資料,確定村莊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統計村莊人口規模,制訂各種功能不同的建設項目的布局和總體規劃基本原則。

  (2)在此基礎上提出其他類型的布局方案。而且要對每個布局方案的各個系統進行分別分析、研究、比較。其內容為:

  1、首先,整治村容村貌是規劃目標的重點,應該按照建設時間順序,分期分批的進行一、二、三類建筑的拆建、搬遷和翻修的工作,在同時還要整治高低不同的圍墻,將其修整美化;逐步完備和完善村里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建造一系列如村委會、醫療機構、大小超市、文化院、學校和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機構;還要結合相應的規劃,按部完成村內水、電、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或者修改工程,增強以上各種設施及基礎設備、機構,完善了鄉村環境,美化生活,農民收入才能穩步提高,從而踏入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

  2、規劃的結構:(一)建設新村莊的布局結構要總體呈現出以“中心集聚、軸線拓展”這樣一種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用了這種結構形式:以建設的村莊現狀為基礎,從而進行整頓和改善。以道路規劃為核心骨架,構建靈活的布局、使用地緊湊,形成便捷的交通組團式的用地結構。(二)把村內的道路劃為三個等級,依次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路。把散亂的布局規整起來,從低級道路上升到高級道路,構建起一個規整有序、暢通無阻的村莊道路。

  (3)在進行經濟和技術的分析和比較之后,提出適用的一個相對經濟合理的村莊布局方案。

  (4)在村莊布局方案的基礎之上,設計不同的建筑物造型以及空間布置景觀。將建設的規劃方案與對方進行溝通了解,然后記錄并修改意見。

  三、實施村莊建設規劃

  (1)根據村莊建設用地現狀來規劃總體布局,是采用集中和分散融合的布局結構,能夠更合理的劃出功能分區,有效進行遷建散戶工作,進而達到土地資源的整合最佳。把生活區與生產區互相協調起來,解決村莊建設和城鎮規劃間的一些矛盾,并且要完善村莊對內外的道路網,建立起良好暢通的現代化的交通體系。

  (2)土地規劃

  1、村民居住和建筑用地規劃(a)把1到2層聯排式住宅作為主要建筑,每家每戶都應有各自私有的庭院,若有許多戶村民有要求,按規劃進行聯合住宅建設也是允許的。(b)可以進行一定的綠化建設,比如在屋前屋后、墻邊、房頂、陽臺等的地方植樹種花,這樣可以形成綠蔭,美化環境。(c)要有村民社區物業管理,實現定點回收垃圾的管理,使周圍環境保持清潔和安全。村莊里的主要道路要設置路燈在兩旁,消防栓也要定點安置,達到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的基本要求。(d)集中建設居民住宅,還要盡可能的滿足就近農業生產這一條件,利于人們生產活動。

  2、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筑用地規劃(a)行政管理用地:更新改造現有的村委會,建造一個文化大院。(b)教育機構用地:對原有小學也保留,但要進行內部設施和環境的更新改造工作,還要在小學附近開采一片空地,建設供孩子活動的地方。(c)文化娛樂活動設施用地:多建設幾處以供人們使用,活動和娛樂不可缺少。(d)醫療衛生保健設施用地:規劃幾處醫療衛生用地,原有的也可以保留,不過要進行更新。(e)金融和商業用地:也要適當進行建設,發展起來當地的金融商業事業,可以在主干道或者中心部位進行建設。

  (3)實施近期規劃

  1、把建筑劃分一類,二類,三類,根據對房屋的綜合因素的分析來整治和改建農房,一類建筑不是整治的對象,除非其是嚴重影響交通和公共設施的建設工作;二類建筑則屬于主要整治對象,主要應根據房屋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修整和翻新的工作,還要以不影響交通和公共設施的建設為主;三類建筑屬于應當拆除的建筑,對這一類的建筑,應該進行原地翻新和修整,不然要按土地置換原則視作搬遷建筑來處理。對近期規劃內不涉及拆建和搬遷,但遠期規劃里在最后還是要進行拆建和搬遷的一、二類建筑,仍舊要提前做好拆建和搬遷的前期準備工作。

  2、修擴建道路主要按照村莊道路的整體發展思路,率先考慮其影響到村莊發展的主要道路,以不影響居民生活和出行為前提,村民也可按實際情況自行自主對路面進行硬化處理。

  3、修建的公共服務設施主要集中體現在提高村民之間的各種娛樂休閑活動上,還有文化、教育和醫療設施的項目上。其內容有:更新改造村委會,修建集會廣場在文化娛樂用地之處,敬老院規可以選擇劃建在村委會附近,還可在敬老院周圍選址新建一處衛生所。

  4、設施和布置綠地景觀,規劃建設綠地陰涼帶,讓其成為村民茶余飯后聚集一起休憩聊天的舒適之地。按照規劃發展區域內景觀綠地,根據整體規劃發展思路中的點,線,面原則進行。

  點:主要是居民自家附近的綠化環境裝飾。線:沿著主要道路種植綠樹,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也可增加其他地區的樹種,能夠突出地方特色即可。面:對原本就有的綠地以保留,對因搬遷而空出的用地,可以規劃成街頭的休閑綠地;由本來的住戶房屋進行設施的規劃,對自然形成的院落空間改造升級進行綠化休憩,建設成親和舒適的鄰里空間,能夠增進交流,使固有的社會鄰里文化更加穩定團結友愛。

  5、實行對村莊及周邊環境的衛生治理規劃,在村內可在道路兩旁安放小型垃圾回收處,將垃圾集中傾倒。必須由專人管理并收集,安全密閉的運輸及儲存,然后再交由垃圾處理廠進行無公害化處理。

  四、結語

  關于新村莊的規劃建設比起城市的規劃建設雖然少了許多的復雜性,但是它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差異和相當復雜的文化、經濟沖突的特征性,因此村莊的整頓規劃問題將是伴隨著農村改革和建設中的一個長期并且艱難的任務,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攻堅克難,完成好這個繁重的任務,建設起來新型的農村,讓今后群眾的生活家園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

規劃開題報告7

  課題目的、意義及相關研究動態

  一、課題目的 課題

  1、鞏固、深化、拓寬所學過的與城市廣場、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相關的專業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獨立進行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設計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了解國內外的城市廣場設計研究動態、規劃策略和設計方法,正確使用本 專業的有關技術規范和規定;針對要解決的問題,廣泛地搜集相關資料,了解國內 外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研究水平; 3、針對現狀地形圖,在收集大量現狀資料的同時,理論聯系實際,從經濟、 技術的觀點全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4、通過實際操作,熟練掌握計算機繪圖技能,掌握正確的圖紙表現方法。

  二、課題意義課題

  城市廣場不僅是一個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 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空間。故城市廣場,特別城市中心廣場是一個城市的 標志,是城市的名片。一個城市要令人可愛,讓人留戀,它必須要有獨具魅力的廣 場。

  廣場的規劃建設調整了城市建筑布局, 加大了生活空間, 改善了生活環境質量。

  因此,規劃設計好城市廣場,對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尤為重要。相關研究動態

  三、相關研究動態

  相關研究動態 1、廣場的起源與發展廣場起源于公元前 8 世紀的古希臘,最早只是作為市民會外交往和聚會的場 所,當時古希臘人就用來表示廣場。公元前 7 世紀后,廣場具有豐富和開放的文 化內涵,它除了原先市場交易弁鄍,還是慶祝、審判和表演的場所。中世紀的廣場 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建筑規模尺度適合所在的城市小區,圍合性很好。文藝復興 時期的廣場更加注重時代美學精神, 透視原理, 比例法則和美學原理在廣場的建設 上得到很好體現, 這與當時人們追求人文主義的價值理想是一致的。

  中國古城廣場 分兩類。

  一類存在于封建統治城市中心, 體現整體規劃, 形狀方正, 講求軸線對稱。

  另一類存在于結合交通、貿易、宗教活動之需的城鎮空地。中國近代城市的發展, 由于帝國主義侵略, 本國資本的發展產生較大的變化。

  城市設計與建設體現帝國主 義明確的侵略意圖,建筑形式全是搬用占領者本國的形式,有濃厚的殖民地色彩。

  城市規劃圖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式,及早期資本主義規劃特征 的搬運及模仿, 與中國傳統的規劃手法完全不同。

  2、現代廣場的發展態勢 2.1 功能的多元化 休閑、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成為現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 標, 原來功能單一的政治性集會廣場、 交通廣場等已不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 而以文化、休閑為主,其它功能為輔的多功能市民廣場則取而代之。各種年齡層次 和背景的人們能在廣場內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 廣場因此變成了一個復雜多樣的具 有可塑性的環境系統。

  2.2 規模的小型化 充分利用臨街轉角處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兩座建筑之間的空間, 建設一些分散的、小規模的城市廣場,或稱中心花園廣場,不但可以節約資金,疏 散人流, 而且它們在城市空間中還具有視覺心理上、 環境行為上等多方面的調節和 緩沖作用,為單調的城市空間增添了豐富的景觀。

  2.3 空間的立體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處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立體化成為現代城市空間發 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沉式廣場、臺地式廣場、多層立體廣場、空中廣場、地下廣 場等多種空間形式在現代城市廣場設計中都已或多或少出現。

  立體廣場的出現為疏 散人流,豐富城市景觀起了重要的作用。

  2.4 環境的生態化在保護生態、回歸自然的強烈愿望和呼聲中,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的口號被提出 來并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方向而加以實施。

  將自然元素納人城市空間, 已成為今日城 市空間發展的必然趨勢。

  2.5 立意的場所化 場所既包括物質真實又包括歷史。

  在場所內每一新的活動, 在其中既含有對過去 的回‘憶,也預示著對未來的想象。在今天的城市廣場設計中,注重表現地域文化 和環境文脈, 力圖創造一個具有清晰可識別性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場所, 以求在人內 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2.6 設計的整體化 城市是一個大系統,而特殊地段的廣場是一個小系統。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 果沒有總體性的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 廣場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城市景觀。

  設計中 應使廣場與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鐵、公交、高架線路、隧道線路、設 備用房、給排水電氣管道等都應預先予以規劃和設計,以免引起沖突和浪費。課題的主要內容(觀點) 創新之處

  創新之處 課題的主要內容(觀點) 創新之處

  一、主要內容

  1、要求根據地形周圍的現狀對城市廣場布局進行調整,在資料搜集時以體現 該地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及民族特點為主要關注點。

  2、對廣場內的活動設施及場地進行整合設計,合理地體現城市廣場的內涵, 分析人們生活中對廣場安全性及可達性的內在要求,進行人性化設計。

  3、考慮可持續發展的景觀要素,在設計中穿插團隊思想主線,將廣場與外部 城市環境有機地串聯起來, 同時安排合適的外部廣告系統, 使人能較直接地了解廣 場概況,做出城市品牌。

  4、對現有水邊路網進行綜合性分析和定位,注意城市主次道路的內外交通應 如何考慮,同時注意停車空間、外立面廣告及燈光設置。

  5、與目前國家相關政策《關于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實施意見的通知》結合考 慮城市設計布局。

  6、結合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廣場景觀設計應有長遠規劃,預留發展空間, 分期實施。

  二、創新之處

  方案設計上“庭院的概念”作為全園設計的指導思想,庭院是中國古典造園的 精華部分。庭院雖小,卻又咫尺山林,別有洞天的感覺;庭院雖小,卻包含了佛, 道,儒等中國古老哲學思想和禪宗理念;庭院雖小,卻要素齊全,包含著中國許多 的傳統文化;庭院雖小,卻富有詩情畫意,陶冶情操,沉淀思想,洗禮心靈……以 庭院的概念,庭院的精神,庭院的手法,來進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即從微觀入手 來進行宏觀的設計,讓城市廣場不再僅僅是面子工程,而是承載文化,傳播幸福, 營造生活,回歸自然的一個大庭院。讓巢湖市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庭院! 構思原則突出小中見大、大中有小的思想,體現城市廣場不同以往的集錦式總 體規劃。城市廣場雖然以回歸傳統、追溯文化,庭院概念為構思原則,但實際情況 畢竟會有若干不如意之處。規劃設計時, 可巧妙地揚長避短。

  如大、 中、 小相結合, 運用小中見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的手法,在廣大的范圍內連續展開,體現雄渾 氣魄與精致小巧的完美結合。

  以往比較成功的城市廣場設計,常利用具有鮮明的 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燈具、鋪地圖案,坐登等元素烘 托廣場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廣場達到文化性、趣味性、識別性、功能性等多 層意義。在城市廣場特色方面,首先城市廣場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 和歷史特性。

  城市廣場建設承繼巢湖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 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 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有利于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 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廣場還應突出其地 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征,盡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藝術手法和建筑材料, 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 以適應 當地氣候條件。

  總之,城市廣場是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廣場在一個 城市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力求整個城市廣場突出于開朗中透露親切幽邃的氣 氛,體現城市廣場的特色性,親民性,文化性。規劃設計獨具匠心,巧妙運用庭院 造園的手法與精髓,略加修飾,不留痕跡,弱化廣場的感受,強化庭院的氛圍。總 之城市廣場體現的是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 傳統與現代的相互借鑒, 充 分發揮城市廣場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滿足未來城市發展 的需要! 研究方法、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研究方法、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1、實地調研(踏勘、走訪或表格調查)——社會實踐訓練。

  2、資料查閱——文獻查閱訓練(含專業外語能力訓練) 。

  3、相關知識講授——知識結構充實。

  4、調查資料分析研究——綜合能力訓練。

  5、調研報告及圖紙——文字與圖紙表達能力訓練。

  6、規劃方案或初步研究報告——規劃設計構思及構思確定、方案研究訓練。

  7、匯報會、研討會或公共參與活動——口頭表達及公共交往能力訓練。

  8、意見與建議收集、分析、研究、修改并完善規劃方案或研究報告——綜合 能力訓練。

  9、規劃說明書或研究報告——文字表達能力訓練(含計算機能力訓練) 。

  10、規劃成果圖紙——圖紙表達能力訓練(含繪圖軟件能力訓練) 。二、設計方案1、第一階段,總體規劃階段

  1.1 確定總體布局;確定廣場結構分區;配置公共建筑。

  1.2 制定道路等級和紅線寬度, 標出主次干道交叉點坐標和標高, 確定道路斷面 形式。

  1.3 制定綠化系統、環境衛生及防災規劃。

  1.4 確定必要的控制點的坐標和地面標高。

  1.5 確定給水、排水主干管線的長度和管徑;確定電力、電信、有線電視除主干 線外的支線走向。

  1.6 制定各建設項目的分期實施計劃,確定工程量(包括項目、用地、建筑面積、 密度、層數等)。

  1.7 制定文物古跡的保護范圍和措施。

  現狀圖除區分用地外,應標明建筑與工程質量,可具體分為保留、可利用、應 拆除三個等級。

  2、第二階段,廣場修建性詳細規劃階段

  2.1 建筑的的空間組織、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布置總平面圖 2.2 道路系統規劃設計:標明道路控制點坐標,道路斷面,交通設施。

  2.3 綠地系統規劃設計:標明植物配置的種類、景點名稱。

  2.4 工程管線規劃設計:標明工程管線的走向,容量、位置、相關設施和用地 2.5 豎向規劃設計:用標注法對規劃后的地形地貌進行標注。

  期進度

  1、 開題報告:一周

  2、 方案草圖設計:兩周

  3、 方案二草設計:兩周

  4、 方案定型設計:三周

  5、 方案成果出圖:兩周

規劃開題報告8

  時間:20xx年5月18日

  立項號20xxXKT—ZXHX008課題名稱初高中化學教學過渡的問題

  與對策研究

  負責人王麗平所在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中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義務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中考考試與評價選拔制度改革實驗的發展,初高中教學銜接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和議論的熱點問題,不少高中教師反映升入高中學習的使用課改實驗教科書的初中畢業生所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高中化學課程學習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要求差距較大,高中化學教學十分困難。高一學生也反映高一化學內容多、理解困難、習題難做,學習愛好降低。這一問題已經引起高中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關注。

  究竟應當怎樣看待初、高中學科教學中存在的教學銜接不暢的問題?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值得研究,爭取盡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研究初高中化學教育的差異,爭取初高中化學教學的平穩過渡,有利于化學學科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初中化學的教學注重學生化學思維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知識層面涉及了基本化學用語;無機化學(常見物質的性質、酸堿鹽溶液的性質、常見金屬的性質等);結構化學(原子的結構、物質的構成);有機化學(簡單的有機物);給學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未伸入。高中化學學習是在初中化學基礎上的進一步伸入。初高中化學教學過渡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應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知識點的銜接,以及相應教學具體策略;(2)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的銜接;(3)學生學習方式培養的銜接;(4)分層次教學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步:問卷調查

  問卷形式:教師版與學生版

  問卷對象:初高中化學教師、高一學生

  問卷內容:對高中化學學習的興趣

  初高中化學學習的差異性

  高中化學學習的現狀

  高中化學學習的困難

  高中化學學習的策略

  第二步:收集問卷,分析問題

  第三步:整合問卷以及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展開討論研究,分析教材與教育教學現狀,制定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策略,并具體制定出初高中化學銜接的知識點的教學方式與計劃,以及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培養的方法。

  第四步:初三年級化學教學加強對于與高中緊密銜接的知識點的教學,并重基礎和成效,有效測評;高中挑選一個班級,按策略實施初高中銜接教學,其余班級按原有教學模式教學。

  第五步:階段性評估,將實驗班級與其他班級的學習情況進行比較,并及時調整策略。

  第六步: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實施初高中銜接教學的成效,總結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經驗。

  第七步: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模式和策略。

規劃開題報告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課堂提問是老問題,從有教學開始,我們就開始用嘴,無論是最古老的教學模式,還是最現代的課堂,教師的嘴無一不成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許這是老調,國內外就這一問題已取得相當的成績,但,老調新彈的原因,是我們以一線教師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教師嘴上的這一問,以一線教師的實踐研究,從我們的高度來解決我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學校工作的需要

  朝陽七校新教師多,教師教學能力正在不斷地進步當中,與學生一樣,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頭幾年,往往是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進步最快的幾年,我們需要抓住這一時機,在教師個人專業素質發展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的新教師更快更好地進步起來。同時,我們的老教師雖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課改的前提下,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學方法的不斷進步,也在不停地考驗著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功底,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師培訓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師的課堂教學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長起來,我們的教師如何進步得更快,我們很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平臺,恰逢十一五課題立項期間,結合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工作,為教師發展搭建一個舞臺,讓教師的課堂精彩起來,也就會讓學生的生命精彩起來,同樣的,學校才有可能精彩起來。

  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語言,無論是任何輔助工作,都是在教師語言的基本上進行的,而教師語言中,最重中之重的,應該是這一“問”,引入教學內容需要問,激發學生思考需要問,引發學生情感需要問,喚起學生共鳴也需要問,甚至在教學評價中也會用到問,有時是提問,有時是設問,有時是追問,等等等等,因此,從問入手,是打開優質課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成長的一把扶梯,我們選擇精彩一問,選擇更精彩的課堂。

  2、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理論角度: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從教學實踐角度: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

  現代認知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是要提出問題。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作答"。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節,都應十分重視問的藝術。

  許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會有這樣的困惑:提出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有的時候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個問題沒問到關鍵,又問一許多問題來解釋這一個問題,浪費大量課堂時間又讓學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學的本質,而提問又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問的技巧。經過細致調查,發現相當多的教師在這一問題上有困惑,想研究,確實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策略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于是,我們決定將這一問題從實踐中拿出來,再放回實踐中去研究,把這一“問”做細,做透,從而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

  從廣義上講,是研究教師課堂中的“問”怎樣更精彩,更有效。

  從一個一線操作者的角度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1、積累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2、分析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愛答,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這個問題達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樣改進能更精彩更有效。4、創造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一問:如果要激發學生興趣,我應該怎么問,如果有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我該怎樣問等等。5、精彩一問的分類研究:如何提問,如何追問,如何反問等。6、精彩一問的輔助研究:配合精彩一問教師在語氣、表情、體態等方面應起到什么樣的輔助效果。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1、積累法:積累在聽課、講課、研究課的過程中發現的精彩一問,讓教師們首先能夠分辨精彩一問,激發教師研究精彩一問的熱情和信心。2、個案分析法:反復推敲名師的示范課及課題組教師自己的研討課,研究每一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研究為什么這樣問好?能不能更好?

  3、文獻資料法:查找閱讀相關文獻,并把研究者的積累編輯成冊,邊積累邊研究,為研究提供材料,為積累提高層次。

  4、行動研究法:將積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問應用到課堂,反思所應用的問題和方法,并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一問。

  5、比較研究法:將同一時期不同教師的課做比較,尋找差距與不足,及同一教師不同時期的課做比較,證明研究的有效性,讓教師更有動力和信心。

規劃開題報告10

  一、畢業論文指導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后階段,是學習深化和提高的重要過程,是學生運用已學過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和綜合訓練,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搞好畢業論文的寫作與指導,多年來,我們遠程開放教育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在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沿用傳統的模式,對開放教育的特點考慮不夠,論文質量整體上仍不盡如人意。論文指導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選題不準,內容偏離專業要求 有的選題過于寬泛,論題過大,超越了學生的駕馭能力,寫作時面面俱到,內容空洞,論述膚淺;有的選題過于狹窄,缺乏氣度,達不到綜合訓練的目的,論述拖泥帶水,顛三倒四;有的根據個人嗜好選題,文章內容偏離專業要求,結果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進度不勻,寫作過程前松后緊 部分學生論文寫作沒有計劃,想到一點就寫一點,指導教師也缺乏督促的依據,面對這樣的學生只能無可奈何,有的學生甚至臨到答辯前夕,才匆匆完稿。連消化論文準備答辯的時間都難以保證。但木已成舟,重新寫作勢必影響學生正常畢業。在這樣一種情勢之下,答辯時學生倉促上陣,嚴重影響答辯質量,最終導致少數學生只能草草過關。

  (三)把關不嚴,抄襲現象時有發生 少數學生對待論文不求優秀,只求通過的思想比較嚴重,在這種指導思想支配之下,他們往往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東拼西湊,敷衍了事,大段大段抄襲他人文章,稍作改頭換面,權充畢業論文上交。產生這些現象固然與少數學生急功近利思想有關,與個別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有關,但更與師生之間缺乏相互約束的制度有關。

  (四) 監控不力,寫作指導呈現無序 由于缺乏統一的制度文本規范指導教師的行為,在論文指導上出現了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調現象,一個老師一個指導法。論文進度如何,教師在指導中投入了多少精力,教學主管部門和專業責任教師無法實施有效監控,導致寫作指導呈現無序狀態,指導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個人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二、改革論文指導傳統模式,充分發揮開題報告在論文指導中的主導作用

  由上述存在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必須從傳統束縛中解脫出來,構建新的論文指導模式。針對以往畢業論文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年初開始對畢業論文實施開題報告制度,正式啟動論文指導模式的改革。開題報告的六個欄目依次為:選題的目的、意義和必要性;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的重點與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計劃;研究思路(寫作提綱或研究思路);參考文獻;指導教師審定意見。工商管理專業按照開題報告的內容要求,開展畢業論文指導,經過兩學期的摸索,取得了初步經驗和成果。

  (一)嚴把開題報告關,為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1、引導學生寫好開題報告 在第三學期開學之初,由專業責任教師集中學生做好畢業論文寫作的宣傳動員工作,強調畢業論文在開放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總要求,回顧歷屆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問題和教訓,并根據以往的經驗,預計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錯誤,事先確定解決的方法。公布選題范圍,介紹指導教師的基本情況及研究方向,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題和選指導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寫好開題報告,詳細說明開題報告中的每一欄目及填寫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向學生著重交待開題報告是論文寫作的制度文本,一旦通過,將是論文寫作與指導的基本依據。這樣,學生就對論文寫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有了整體上的了解。

  2、指導教師審查開題報告 學生將填寫的開題報告交指導教師進行審查。審查的內容包括:一是看是否按要求寫好了開題報告中規定的所有欄目,格式是否規范;二是初步審查選題是否符合公布的選題范圍和工商管理專業要求以及選題的思想性、新穎性、時代性、開創性;三是看選題的難易程度是否與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與專業基礎理論相匹配;四是看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源條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難;五是看指導教師本身對選題的熟悉程度和指導好論文寫作有把握的程度。對在審查過程中發現的小問題或只需作局部調整的問題,一般采取電話或網絡與學生進行交流,適時提出修改意見;對于問題比較多或需要重寫的開題報告,就與學生直接面談,提出指導教師的具體看法。

  3、集體討論審定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收齊后,由專業責任教師按選題范圍分門別類,召集所有指導教師共同討論,集體審定。集體審定主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拿不準問題。經過指導教師審查后,有少數學生的開題報告是否符合要求,指導教師也拿不準,比如有的學生的選題更象行政管理專業,或者金融專業、會計專業的研究問題,有的學生的選題過大或過小,諸如此類的問題經集體討論后決定是否保留。二是扎堆問題。即一個班級有幾人甚至十幾人同時選擇同一課題作為畢業論文,而有的研究方向卻無人涉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集體審定中要進行協調,在有所側重中求平衡,力求避免出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現象。三是撞車問題。有的問題是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許多理論專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問世,憑我們學生的現有水平再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已不可能。如果還選這樣的題目作為畢業論文研究對象,無非是現有文獻資料的簡單堆砌和觀點的羅列,達不到撰寫畢業論文的應有目的,因此,我們勸說學生忍痛割愛。四是方向問題。個別學生的選題雖然反映了一定的社會消極現象,但有悖于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和政策,曲解政府有關政策法規,或由于未掌握已學的有關專業知識、技能差,在經濟理論上有原則性錯誤。對于這些問題,除了要求學生重新選題外,還要與學生面談,幫助澄清錯誤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二)以開題報告為指導依據,使開題報告貫穿于畢業論文指導的全過程

  (三)充分發揮網絡作用,為開題報告發揮作用構建技術平臺

  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一方面我們不斷強化開題報告的制度文本作用,與此相適應,我們在專業網頁上開辟了一個論文寫作指導園地,為開題報告作用的發揮構建了一個技術平臺,同時也架起了一座師生相互交流的橋梁。通過這個園地,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與問題,隨時可以向指導教師請教。我們還規定,指導教師之間是分工不分家,針對具體的問題,學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導教師詢問,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有義務為學生解答疑問。同時,指導教師通過這一園地,隨時了解學生畢業論文的進展情況,有條件地向學生提供一些他們難以找到的數據資料,充實文章內容。我們還將那些寫作進展快、論文質量好的學生及時在園地中提出表揚,并請他們介紹經驗談體會,極大地調動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三、提升開題報告在畢業論文指導中作用的若干建議

  我們工商管理專業經過兩個學期的實踐,圍繞開題報告指導畢業論文的寫作,論文指導趨向規范化,有效地提高了論文質量。同時,我們也感到,要進一步提升開題報告在畢業論文指導中的作用,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與開題報告相配套的畢業論文實施細則 現行的開題報告設置的六大欄目都是粗線條的,這樣,在具體操作上,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導致同樣的開題報告填寫的內容會有較大的差異,如研究方法欄目,許多學生就無從下手,有的雖然填寫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導教師也會按照個人的理解開展指導工作,離規范化要求就會有一定的距離。有鑒于此,我們建議制定一個與開題報告相配套的畢業論文實施細則,這既是對開題報告的說明與解釋,又使開題報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讓師生在使用開題報告過程中不存在疑問和困難。

  (二)對現行的開題報告欄目作適當的修改與補充 我們認為,開題報告中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欄目,對開放教育學生來說,要求高了些。開放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理論型人才,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選題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既沒有必要,學生想了解也難以做到。雖然上網可以查到一些與選題有關的信息,但要從中分析出國內外研究現狀,對部分指導教師來說也非易事,遑論成人學生。因此,我們建議將此欄目改為論文的理論與實踐價值。開題報告中的參考文獻,我們認為,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指導教師都不好把握,因為填寫的參考文獻在論文寫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參考文獻中找得到,不如改為參考文獻來源與查找方法,給學生利用參考文獻、查找資源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除此之外,我們建議設置一個新欄目研究的有利條件和困難,這樣,師生對論文寫作與指導就會心中有數,未雨綢繆,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三)建立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網頁 從選題情況看,部分學生仍然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掌握足夠的信息。網上給學生提供的畢業論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實施意見和一些選題,遠遠不能滿足師生的要求。我們雖然開設了論文指導與寫作園地,但規模小、資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生分離給畢業論文指導帶來的困難。因此,我們建議各分校建立各自的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網頁,這個網頁可以考慮設置論文寫作動態、優秀論文展示、論文選題集錦、寫作方法漫談、參考文獻薈萃、師生交流互動等欄目,這些欄目既滲透了開題報告的內容,又是對開題報告的進一步延拓,實現開題報告的制度文本作用與開放教育網絡技術平臺的完美結合。

規劃開題報告11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鄞江中學始建于19xx年,是一所普通農村中學,地處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薄弱的鄞西農村。為擺脫困境,學校從19xx起開始實施美術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個美術興趣小組,學生紛紛積極報名參加,雖然沒有在較短的時間里很快的提高升學率,但學生畢業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受此鼓舞,學校堅定了走“以美興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寧波市鄞縣的人文資源,結合本地區市場的需要,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以此為指導思想,興趣小組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日趨正規有序,層次也不斷提升。1992年縣教委同意學校在穩步提高普通班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創辦一個美術專業班。從興趣小組到美術專業班,學校的“以美興校、形成特色”戰略目標初步得以實現。

  近年來,鄞江中學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通過積極探索、持續沉淀、認真總結,逐步形成了一個“以美術教育帶動普通教育,以美術特色質量全面教學質量”的特色辦學模式,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xx年學校被評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20xx年被評為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20xx年更是被評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然而,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我們發現這種“普通班和專業班并存,以專業班帶動普通班”的辦學模式只適應了當時特定歷史時期學校發展的需求。因為這種模式從本質上說,仍是一種以高考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特別是普通班的學生而言,美術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擠壓依然被擠壓到極其邊緣的地位。在這種模式下,新課程所要求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專業第一”、“升學第一”的狀態。顯然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學校的發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發展的今天,把教育價值取向定位在升學上,定位在部分學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時宜的,也勢必造成學校新的被動和滯后。為此,我們將總結經驗,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條“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術教育之路:在保持專業教育特色的同時,能夠利用學校現有的美術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全體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和諧個性和藝術素質的全面發展,力求使“美”成為所有學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進而對廣大農村地區學校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家價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美”,是指以美術教育為原始切口和主要載體的美育結果,即學生在學校受全面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創造美,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并形成素養以得到終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學生”,是指全校的每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指美術專業班的學生。作為一所具有美術教育特色的學校,她的每一學生都應享受優質的美術教學資源,因為他們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術教育。

  “精神動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學生主體對學習和生活的認知態度、價值理性、核心動機、審美習慣等在一定時空、相關人際、抽象客體、物象客體中的作用性反應中所呈現的狀態。本課題重點關注學生的在校生活階段的各種狀態,也適當涉及非在校時段和將來的生活預期。為此,貼近生活實際的美術教學,將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也將使他們改善生活的邏輯結構。

  “特色美術學校”,是指在以美術教育為特色的學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內涵發展的方式區別于該群體的學校。本課題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體性而非選擇性、生活化而非專業化”為特色的“美術特色學校”。

  三、研究目標

  全員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專業美術家,而是提高全體學生的人格素質,使全體受教育者掌握美術史論的初淺知識,習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維、形象想象、形象表現等多種美術能力,提高審美修養。簡言之,學校全員美術教育的終極目的應當是通過美的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并最終影響和改善社會的精神風貌和物質環境。

  因此,我們認為建設農村特色美術學校的目標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1.明確學校定位,確立合乎社會和地區需要、合乎學校現狀和前景的辦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導,不斷推動學校“以美興校,形成特色”戰略向前發展,由“美術特色學校”轉向“特色美術學校”,由注重部分學生轉向注重全體學生。

  2.立足學生發展,建構“以美術熏陶為經線,以生活方式為緯線”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資源,結合本地市場的需求,開發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為學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滲透到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以促進學生和諧個性和藝術鑒賞能力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其將來的生活質量。

  3.優化師資隊伍,完善培養機制,通過專業教師的創作機制和進修體制,充分挖掘全體教師的潛力,加速錘煉,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引領和指導學生的校園生活。

  4.嘗試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義的農村高中特色美術教育的管理體制,為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特色活動項目等提供系統的支持與保障。

  5.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和高中階段美術人才培養的選拔機制、有效途徑、具體方法和評價體系,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6.以美術特色教育的成功經驗和管理模式帶動學校音樂和體育特色的發展,從而使學校逐步走上一條立體化、綜合化的發展道路。

  這幾個部分的目標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但最終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四、課題的實施

  (一)打造一個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環境

  1.不斷完善專業教學設施。20xx年,學校投資新建了3660平方米藝術館,內設12間畫室、2個展廳(教師作品展廳和學生作品展廳)、1間精品收藏室、1所400平方米的陶藝工作室,多個教師工作室等,各類美術教具一應俱全。校園內的環境布置突出了特色美術學校的特點,學校被評為寧波市“園林式校園”,安置了八位現代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和四大發明等16座雕塑。學校還在圖書大樓內開辟了美術專用閱覽室和作品展覽廳。為更有利地開展藝術活動,又將在教學大樓1—5層大廳安置陳列櫥,并擬于20xx年對藝術館進行改造。(負責人:徐惠銀)

  2.主辦《中國水彩》雜志。由中國美協主編、鄞江中學主辦的水彩方面唯一的國家級刊物《中國水彩》20xx年落戶我校,至今已出版了46期,并將繼續主辦下去;《中國水彩》成為學生接觸高雅藝術的最好載體。20xx年與寧波市聯合舉辦了第七屆全國水彩畫寫生大賽,20xx年組織了水彩藝委會成員象山采風活動,均取得了巨大反響。在此帶動下,寧波已成為中國水彩畫的活動中心。20xx年3月我校組織了《中國水彩年鑒》的編寫工作,填補了中國百年水彩歷史的空白。(負責人:徐惠銀)

  3.承辦學術研討會和畫展。目前我校已經成為寧波市藝術研討中心,每年舉辦市級以上研討活動兩次。我校還協辦了第9屆全國“水彩畫、粉畫展”,組織《中國水彩年鑒》第二次聯會。我們將繼續承辦各類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學術研討會和各類畫展。(負責人:徐惠銀、駱建鈞、陶育義)

  4.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積極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其中,發揮特長,展現自我,定于每年的5月舉辦以“美”為系列主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負責人:華成峰)

  5.興辦民俗文化研究會。我校與鄞江鎮政府合作設立畫家寫生基地,并成立鎮級陶藝館,舉辦民俗(廟會)文化研究會,舉辦畫展。(負責人:徐惠銀、華成峰)

  (二)組建一套使美成為學生生活方式的管理體系

  1.行政管理系統(校長室、藝術處、教務處、政教處、教科室、總務處)

  2.子課題管理系統(藝術處、教科室)

  3.藝術館(所)管理系統(藝術處、總務處)

  4.課程管理系統(教務處、藝術處)

  5.學生管理(課程選擇后)(教務處、藝術處)

  具體的指責分工和合作網絡正在配套調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術教育得以普及的師資隊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師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術學校的建設更是如此。近年來我校對專業教師成長十分重視,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統計至今學校在教師進修方面已花費70余萬,進修學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術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國美院、清華大學等,甚至到德國讀研。但是,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視,必將對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乃至學校的長遠發展造成消極影響。為此,我們積極開展新一輪的專業教師成長計劃,以更好地促進教師隊伍向更高、更優、更專的層次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

  1.教師課程課題任務。每位專業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提出可供學生選修的課程,并提出相應的小課題規劃(校級)。時間:20xx年10月前。聯系結對區內的有美術教育成果的學校,如塘溪中學、鐘公廟中學、東吳小學等;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關課題之中。(負責人:華成峰、劉紅首)

  2.專業教師創作計劃。教師在上課之余,如無特殊情況,必須在個人創作室參加創作活動;每周五和學生文化課月考、期考期間,為教師集體創作時間。每月每位教師必須上交兩件優秀習作,每一學期有一張創作作品由學校保管,學校將頒發收藏證書給予教師,但所有權歸作者,使用權歸學校。(負責人:張經倫、張韓光、金華祥)

  3.專業教師進修計劃。對于創作才能突出并對學校發展具有深謀遠慮的教師,和年度高考專業成績優秀的帶頭教師,個人專業潛力巨大的教師,學校均給予上名校進修的機會。對已選定進修的專業教師應與學校簽定相關協議,回報母校:進修結束后,參與進修的教師必須在一學年內舉辦一次有影響的畫展;必須帶一名徒弟,以促進專業教師專業水平的均衡發展。20xx學年度擬安排陳金芬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修。(負責人:徐惠銀)

  4.作品年鑒和淘汰制。對美術教師的作品實行“雙年展”,并引入作品淘汰機制,每兩年出版教師作品集一本,激勵教師創作。(負責人:華成峰、張韓光)

  5.課堂教學比武觀摩。美術教師人人參加基本課、欣賞課、創作課的比武觀摩,并與說課、研課、評課相結合,全面提高美術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特別要保證全校每班每周一節美術欣賞課的高質、高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負責人:藝術處、教務處)

  6.專家引領畫龍點睛。專人負責邀請或聘請十多位專家、教授作為學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來校講學或現場作畫。(負責人:徐惠銀、華成峰)

  7.全部學科滲透美育。非美術的學科或課程,均按“德育滲透”的模式,結合各自學科的文化、歷史、“留白”及其社會價值、生活價值、人性價值,進行滲透式的育“美”教學,甚至實現“課程藝術化”。(負責人:藝術處、教務處)

  (四)創建一系列使美成為學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機制

  1.自選化校本課程的構建

  我們首先要形成一套培育“讓美成為學生精神動力和生活方式”的校本課程(教材),包括選修性和專業性課程(教材),并堅持與時俱進,持續發展。(負責人:教務處)

  目前全校普通班學生美術課程設置的菜單(負責人 華成峰 張經倫)

  課程名稱 教師

  1 水彩風景寫生 張經倫

  2 明信片、賀卡、海報、書簽等的設計 陳芬維

  3 風景速寫(鋼筆) 應豪

  4 插花藝術 鄭維丹

  5 陶藝 徐蔚 李冬勇

  6 簡筆畫 吳迪

  7 五谷畫 李偉光

  8 剪紙 謝凡

  9 拼貼畫 李明濤

  10 色粉畫 劉小青

  11 攝影 朱賢飛

  12 黑板報的設計與制作 陳少新

  13 木版畫 孔春能

  14 書法 張韓光

  15 裝置藝術 潘鴻術

  16 立體構成 程建軍 周開芬

  17 刮畫 金華祥

  18 漫畫 陳金芬

  注:

  *課程選擇:以高一年級為對象,全員參加,由學生自主選擇。(負責人:教務處、年級段)

  *課程實施:每周二下午第四節課,走班選修(負責人:教務處、年級段)

  *教學模式:課內實行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實踐,課外實行小導師制(美術專業班學生擔當小導師)。(負責人:各相關的美術教師)

  *評價機制:①評學生:按學生在特色教學中美成為其生活方式所達到的基本學習要求和行為規范(標準)進行評價;②評教師:按教師在特色教學中美成為其生活方式所達到的基本教育要求和教育效果(標準)進行評價;③評課程:按教師所開發(或師生共同開發)的校本課程的科學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學生的接納度、內化力、持續性進行評價。(負責人:華成峰、劉紅首)

  2.日常化美術活動的保證

  *以興趣小組為單位成立學生美術專業社團和業余社團。(負責人:陳芬維)

  *每年的五月為藝術活動月。(負責人:華成峰)

  *在藝術館、教學樓設置學生作品展櫥。(負責人:張經倫)

  3.多軌化培養機制的轉換

  多軌培養體制,即多軌出發,轉軌有利,多軌合一。普通班的學生可以轉入美術班學習,美術班學生也可以轉入普通班學習,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負責人:華成峰)

  五、本課題擬定子課題

  1.“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校園文化建設(負責人:徐惠銀)

  2.農村學校美術類美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負責人:駱建鈞)

  3.美術教育兼備專業化和生活化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負責人:陶育義、張經倫)

  4.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生活方式的培養和管理機制的建構(負責人:華成峰)

  5.讓美成為所有學生生活方式的校本課程建設(課程設置、課程選擇、課程內容、校本教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負責人:張韓光)

  6.享受美,感悟美,創造美的教學模式建構(負責人:陳金芬)

  7.美成為學生生活方式的評價體系建構(負責人:劉紅首)

  8.特色美術學校建設的部分關系研究(因果關系、相關關系等)(負責人:華成峰)

  六、預期各階段成果

  1.第一階段(前期準備階段):20xx.7—20xx.9

  (1)成立課題組,形成課題研究意向

  (2)搜尋“特色美術學校”的文獻資料

  (3)課題組成員交流學習“特色美術學校”理論及文獻資料的體會

  (4)對課題組成員的進行培訓

  2.第二階段(課題確立、啟動階段):20xx.9—20xx.10

  (1)制定研究實施方案與具體工作計劃

  (2)確立各個子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案

  (3)召開本課題開題大會

  3.第三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10—20xx.2

  (1)各子課題分項進行落實和操作

  (2)定期交流總結,匯報子課題進展

  (3)專家指導和指正

  4.第四階段(結題階段):20xx.2—20xx.5

  (1)各子課題形成階段性成果

  (2)形成本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七、經費概算

  序號 經費開支科目 金額(元) 序號 經費開支科目 金額(元)

  1 資料費 10000 7 專家咨詢費 10000

  2 數據采集費 3000 8 勞務費 3000

  3 差旅費 5000 9 印刷費 1000

  4 會議費 10000 10 管理費 5000

  5 國際合作與交流 有 11 其他 無

  6 設備費 300000

  合計 350000

規劃開題報告12

  一、研究背景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經濟持續增長,促進了社會全面進步,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暴雨積澇災害。從古至今,暴雨積澇災害一直是人類難以解決的問題。

  近幾年,中國的暴雨洪澇災害愈發嚴重:“20xx年7月12日,哈爾濱多處上演‘水漫金山’”、“20xx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導致嚴重內澇”、“20xx年6月18日,到武漢看海”、“20xx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數量之多,不勝枚舉,這些新聞無不說明暴雨洪澇已成為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積澇災害對城市水利、農業、交通、工業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同時通過人口死亡、疫病爆發等問題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造成的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程度更是難以估計。

  造成城市暴雨積澇災害的原因主要有氣候和城市建設兩方面的原因。從氣候角度來說,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水循環產生變化,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導致城市出現暴雨積澇災害;從城市建設角度來說,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積過大,植被覆蓋率過低或者遭到破壞,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設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輕管。

  目前,城市針對暴雨積澇災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徑、在線蓄水等,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間,投資大,維護困難,廢棄后無法回收利用,會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綠化面積也會引起城市用地緊張等問題,浪費城市空間資源。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應用現狀

  LID技術于1990年末發源于美國馬里蘭州的王子縣、西雅圖和波特蘭,是由馬里蘭州環境資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經過20多年的發展,LID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廣泛應用。在美國,LID設施的應用還形成了綠色道路、綠色社區等理論和方法;在澳大利亞,LID的應用稱為水敏感城市設計;在英國,LID技術應用于城市排水系統,形成了可持續城市排雨水系統;在加拿大,LID和場地設計相結合,形成最優場地設計、保護性設計等;在新西蘭的應用稱為低影響城市設計與開發。

  隨著對國內雨水問題的重視,雨水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也逐漸多起來,LID在國內已有10年的研究和實踐,于20xx年形成了“海綿城市”.

  20xx年4月中國北京大學在《20xx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首次提出“海綿城市”一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xx年2月17日發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20xx年工作要點》中首次提出海綿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

  20xx年4月2日,國家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西咸新區、武漢、重慶、貴安新區、遂寧、南寧、常德、鶴壁、濟南、萍鄉、廈門、池州、嘉興、鎮江、白城、遷安16個城市。

  三、研究目標及意義

  鑒于傳統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積澇災害和道路排水問題,而國內的海綿城市和LID發展和研究較為薄弱,因此,對于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進行系統化設計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與分析,探討海綿城市與LID、海綿城市道路與LID的關系,采用文獻調研的方法系統地對城市道路進行了LID設施的選擇及其組合優化設計;針對案例進行實地調查,探討LID在海綿城市道路中如何應用。

  論文的研究目標是建立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框架,研究其具體的設計方案和技術。

  論文的研究意義: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對解決城市雨水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四、研究內容

  論文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1)研究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分析其與LID的關系及對LID設施的選擇。

  2)構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完整體系,從路網規劃和道路設計兩個層面進行具體研究。其中,道路設計重點研究停車場和廣場的LID設施組合優化設計,道路與紅線外用地銜接中重點研究建筑、小區的優化設計。

  3)將研究的設計理論成果應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統,并通過SWMM模型進行模擬評價。

  五、提綱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暴雨積澇災害頻發

  1.1.2 傳統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問題

  1.1.3 LID與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相關理論的概念

  1.2.1 海綿城市概念

  1.2.2 LID概念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應用現狀

  1.3.1 國外研究應用現狀

  1.3.2 國內研究應用現狀

  1.3.3 國內外研究現狀的不足

  1.4 研究目標、意義、內容和方法

  1.4.1 研究目標及意義

  1.4.2 研究內容

  1.4.3 研究方法

  1.5 論文創新點和技術路線

  1.5.1 論文創新點

  1.5.2 技術路線

  第2章 海綿城市與LID

  2.1 海綿城市與LID概述

  2.1.1 海綿城市-LID

  2.1.2 海綿城市與相關理論的聯系與區別

  2.2 海綿城市與LID

  2.2.1 海綿城市與LID的關系

  2.2.2 LID設施的選擇原則

  2.3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與LID

  2.3.1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

  2.3.2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與LID的關系

  2.3.3 LID技術設施選擇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體系

  3.1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體系框架

  3.2 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3.2.1 影響因素

  3.2.2 規劃思路

  3.2.3 規劃原則

  3.3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3.3.1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3.3.2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注意事項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基于LID的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4.1 海綿城市道路與傳統城市道路的區別

  4.2 海綿城市道路的LID設施組合優化設計

  4.2.1 機動車道和公交專用道

  4.2.2 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4.2.3 路緣石、雨水。和路肩邊溝

  4.2.4 道路綠帶

  4.2.5 停車場

  4.2.6 廣場

  4.2.7 高架橋、立交橋

  4.3 海綿城市道路與紅線外用地的銜接設計

  4.3.1 道路與建筑、小區銜接優化設計

  4.3.2 道路與城市綠地銜接設計

  4.3.3 道路與城市水系銜接設計

  4.4 海綿城市道路橫斷面布置型式設計

  4.4.1 單幅路

  4.4.2 兩幅路

  4.4.3 三幅路

  4.4.4 四幅路

  4.4.5 特殊形式斷面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商洛市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設計應用研究

  5.1 商洛市概況分析

  5.2 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5.2.1 商洛市現狀路網分析及存在問題研究

  5.2.2 商洛市排洪防澇、水系和綠地現狀及存在問題

  5.2.3 商洛市海綿城市路網規劃

  5.3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5.3.1 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 商鞅大道現狀分析

  5.3.3 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橫斷面設計

  5.3.4 商鞅大道公共停車場設計

  5.3.5 丹江立交平面設計

  5.3.6 商鞅大道綜合設計

  5.4 商鞅大道設計效果模擬評價

  5.4.1 SWMM模型介紹

  5.4.2 獲取基本數據

  5.4.3 開發前場地模擬

  5.4.4 傳統城市道路模擬

  5.4.5 海綿城市道路模擬

  5.4.6 三種情景模擬結果分析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不足和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六、研究方法

  論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調研法、實地調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獻調研法論文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調研、對SEA Street等案例的研究,總結LID設施在城市道路中的應用情況。

  2)實地調查法論文通過實地調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網、道路、綠地系統、水系、降雨等相關資料,為海綿城市理論的實例研究做鋪墊。

  3)SWMM模型法論文采用SWMM模型對城市道路設計后的雨水徑流控制效果進行了評價。

  七、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確定并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論文答辯

規劃開題報告13

  開題報告經集體討論通過后,我們就以此為依據,使開題報告貫穿于畢業論文指導的全過程。畢業論文指導過程大致分三個階段。

  1、論文指導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大致延續兩周。主要工作有:專業責任教師著重檢查指導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情況,選題進行所必需的條件是否具備,開題報告中提到的參考資料是否在著手收集;指導教師著重檢查學生是否編好比較詳細的論文三級提綱,了解學生寫作的最大困難,進一步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增加學生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的信心,指導學生根據開題報告的要求制定比較具體的寫作計劃,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資料。

  2、論文指導鋪開階段。

  這個階段是整個論文指導過程的關鍵環節,論文能否順利完成,論文質量的高低,與這一階段的工作有密切關系。因此,在開題報告中這一階段安排的時間也較長,大概15周。我們在開題報告中規定用五周左右的時間完成初稿,在初稿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嚴格把關,防止出現抄襲現象和“捉刀”現象。隨后專業責任教師主持全體指導教師討論會,收集論文初稿寫作中反映出來的典型情況和帶傾向性的問題,商討對策,并將這些問題向全體學生集中通報,提出整改意見,部署下一步的寫作任務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轉入對論文的修改,指導教師重在對論文的主題思想、層次結構、邏輯關系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自我修改為主,通過幾次反復,論文框架基本建立,內容比較充實,整體上實現開題報告的預期目的。在整個鋪開階段,專業責任教師根據開題報告的寫作計劃與要求,定期進行兩到三次檢查督促工作,著重檢查畢業論文的學風、工作進度、教師指導情況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教學部門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檢查情況,并適時提出指導意見和協助解決有關問題。

  3、論文指導定稿階段。

  這個階段是進一步提高論文質量,培養學生嚴謹治學學風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除了指導學生對論文篇章結構作局部調整外,還應進行文字上的修飾,確保語言流暢,體現學術論文的語言特色。同時指導學生完善畢業論文格式,寫好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編好目錄、列好參考文獻等,為論文答辯作好準備。

  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一方面我們不斷強化開題報告的制度文本作用,與此相適應,我們在專業網頁上開辟了一個論文寫作指導園地,為開題報告作用的發揮構建了一個技術平臺,同時也架起了一座師生相互交流的橋梁。通過這個園地,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與問題,隨時可以向指導教師請教。我們還規定,指導教師之間是“分工不分家”,針對具體的問題,學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導教師詢問,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有義務為學生解答疑問。同時,指導教師通過這一園地,隨時了解學生畢業論文的進展情況,有條件地向學生提供一些他們難以找到的數據資料,充實文章內容。我們還將那些寫作進展快、論文質量好的學生及時在園地中提出表揚,并請他們介紹經驗談體會,極大地調動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要進一步提升開題報告在畢業論文指導中的作用,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與開題報告相配套的畢業論文實施細則現行的開題報告設置的六大欄目都是粗線條的,這樣,在具體操作上,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導致同樣的開題報告填寫的內容會有較大的差異,如“研究方法”欄目,許多學生就無從下手,有的雖然填寫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導教師也會按照個人的理解開展指導工作,離規范化要求就會有一定的距離。有鑒于此,我們建議制定一個與開題報告相配套的畢業論文實施細則,這既是對開題報告的說明與解釋,又使開題報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讓師生在使用開題報告過程中不存在疑問和困難。

  (二)對現行的開題報告欄目作適當的修改與補充我們認為,開題報告中的“國內外研究現狀”欄目,對開放教育學生來說,要求高了些。開放教育主要是培養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理論型人才,要求學生了解自己的選題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既沒有必要,學生想了解也難以做到。雖然上網可以查到一些與選題有關的信息,但要從中分析出國內外研究現狀,對部分指導教師來說也非易事,遑論成人學生。因此,我們建議將此欄目改為“論文的理論與實踐價值”。開題報告中的“參考文獻”,我們認為,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指導教師都不好把握,因為填寫的參考文獻在論文寫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參考文獻中找得到,不如改為“參考文獻來源與查找方法”,給學生利用參考文獻、查找資源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空間。除此之外,我們建議設置一個新欄目“研究的有利條件和困難”,這樣,師生對論文寫作與指導就會心中有數,未雨綢繆,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三)建立畢業論文指導與寫作網頁從選題情況看,部分學生仍然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掌握足夠的信息。網上給學生提供的畢業論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實施意見和一些選題,遠遠不能滿足師生的要求。我們雖然開設了論文指導與寫作園地,但規模小、資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師生分離給畢業論文指導帶來的困難。因此,我們建議各分校建立各自的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網頁,這個網頁可以考慮設置論文寫作動態、優秀論文展示、論文選題集錦、寫作方法漫談、參考文獻薈萃、師生交流互動等欄目,這些欄目既滲透了開題報告的內容,又是對開題報告的進一步延拓,實現開題報告的制度文本作用與開放教育網絡技術平臺的完美結合。

規劃開題報告14

  1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的格式:

  《×××》課題,是XX職教中心×××專業部申報學校的校本教研課題,經學校批準,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學校匯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寫清本課題研究的長遠意義和現實意義以及該課題研究的迫切性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寫清本課題研究的有利條件有哪些:一是寫清背景條件;二是寫清基礎條件(從硬件設施和軟件配套進行說明);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五、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問卷法、觀察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比較研究法

  六、本課題研究的成果呈現形式

  1、論文集: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精編

  2、公開發表

  七、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1、準備階段:什么時間課題申報、收集資料、制訂課題研究計劃、學習相關。

  2、實施階段:什么時間開題、執行計劃、開展研究、收集、整理課題各項活動的資料、及時提煉成研究成果、上報學校。

  3、總結階段:什么時間總結各項研究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八、本課題組成員分工,即組織機構。

  2 課題開題報告范例:

  開題活動提示: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理清思路,確定研究重點和難點,進行研究任務分工。開題活動建議由市級或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同一批立項課題同時進行,并盡可能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加以指導。

  一、開題活動簡況: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應不少于2人)、參與人員等。

  20xx年1月5日,學校數控部科研課題開題會隆重舉行。校級課題組成員出席了會議。

  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對課題進行了評議,大家一致認為,本校3個省級課題分別從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方面進行研究,具有必要性、針對性和創新性,利于解決目前學校的實際問題。3個課題研究方案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資料積累,對當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創新具有指導意義,研究成果有推廣價值。同時也對課題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給出了課題需要關注的問題,應更具體、更聚焦、更深入、更系統;應結合學校實際工作進行研究,在工作中研究,通過研究指導工作;應更具有輻射帶動作用,要影響帶動校級課題的研究,帶動學校工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與會課題組成員紛紛表示受到了啟發,明確了方向,達成了共識。課題組成員將進一步研討,優化課題方案。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頁)。

  (一)題目:創新技工院校班級管理方法的研究

  (二)內容

  1、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結構形式及評價機制研究

  (1)結構形式研究

  “縱橫建制,職能并舉;雙線管理,網絡健全;團隊帶頭,組織引導;專項承包,責任具體;合作競爭,自我加壓;自我分析,追求卓越”為基本框架,學生全員、全程、全域參與的自主化管理。

  (2)評價機制

  ①建立班級計劃制定、規定制定體系

  ②建立檢查監督體系

  ③建立反饋體系

  2、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級的基本操作模式

  ⑴、“自主化班主任管理”基本操作模式

  ①校長:放班級管理權給班主任,總的目標上“管”,而對具體的管理方式則不“管”,改革現行教育實踐中對班主任的管理“統”的過死的機制。

  ②部主任:根據學校班級管理的一級目標,建立制定班級管理工作的二級目標體系;放權給班主任以各種方式、策略落實班級管理的目標。

  (2)發展型班主任培養機制

  ①興趣調查:建立班主任的人選資源庫

  ②科學測評:確定班主任的人選資格

  ③上崗培訓: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準

  ④制定目標:明確班主任的發展方向

  ⑤形成機制:提供班主任的成長保障

  ⑥營造環境:確保班主任的健康發展

  ⑦及時肯定:提高班主任的成長速度

  (2)評價管理研究

  ①創新、特色管理評價標準

  ②班主任工作監督檢查體系

  ③自主管理班級創新的表彰獎勵細則

  3、學生自主發展的基本程序研究

  4、教師自主管理班級的基本工作程序研究

規劃開題報告15

  一、開題活動簡況 :時間、地點、報告人、評議專家(姓名、單位、職稱,不少于3人)、參與人員等

  二、開題報告要點:核心概念界定、國內外相關研究簡況;研究目標、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針對問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進度、預期成果、組織分工、經費分配等(3000字以內,可加頁)。

  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獲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歷程,讓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為學習而寫作——介紹美國的一種寫作實驗方案》一文中介紹: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教師正在探討一個新的課題——把寫作作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工具。他們認為:寫作不但是寫作課上的練習,而且是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手段。寫作應該成為跨課程的學習工具。寫作是“書面上的選擇”。(作者使用“選擇”一詞。意在排除像抄書這樣的書寫活動)包括記錄要點、列出綱目、記下觀察情況、表達感受,它們和寫散文、寫故事等的寫作行為是一樣的。每一個寫作者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們正在學習的東西,寫作練習實際上是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語文教師和各科教師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成功地運用寫作這一手段去促進學習。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和聶恰耶娃強調作文訓練與各學科教學的聯系。他們認為: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時,他們還要求讓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尋找豐富的寫作素材。他們認為:作文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工具,而且應該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專家評議要點:對開題報告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修改建議(800字以內)

  專家組通過審議開題材料、查看相關資料、聽取主持人報告、課題組答辯,對課題開題報告進行了可行性評估,形成一致性意見:

  小學學科作文教學研究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獲為切入點,開辟了新的寫作資源,形成跨學科教學理念,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內涵。該課題的研究開創了教師教、學生學的新路子,是一個顛覆性的新的教學實驗,指導學生用另一種視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學生生命的成長素質。課題主持人從20xx年開始思考學科和作文整合,并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實驗,取得了豐厚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學科作文理念,在國內類似的研究不多,通過中國知網搜索,僅有兩篇關于學科作文的論文,其中一篇是蓮花小學課題組的文章,該課題從作文的基本特征出發,從學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課改精神。該課題采用個案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恰當適用,課題研究方案切實可行,課題預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為了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確保課題順利達成課題目標,專家組建議:

  1、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的內涵,從學生、學科、作文三個層面切入,準確定義學科作文的概念。

  2、課題研究目標高了一點,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個實驗周期可以做到的。課題需解決的問題不能太多,應該少而精。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可以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放到下一個研究周期進行,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論性強,作為小學教師,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容易。

  3、應該加強個案研究,選好個案研究對象,及時收集個案的信息,不斷分析總結,確保課題實驗數據真實、有效。

  四、重要變更:根據評議專家意見,對課題研究所作的重要調整(可加頁)

  根據專家評議意見,結合課題實際,課題組經過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對課題研究作出適當的調整:

  1、關于概念界定:學科作文: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為重點,以學科知識、學習情景、學習收獲為內容,挖掘學習生活中的素材,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歷程,結合語文課標要求的年級作文訓練點,教會學生自覺用文字自由表達他們在學習各學科知識過程中的見聞、心得。

  進一步明確學科作文要結合語文課標的要求,兼顧學生的作文訓練要求,把作文訓練要求和學科內容結合起來。

  2、關于課題研究目標:第一個目標刪去“形成大語文、大作文教育思想” 。對應的研究問題刪去兩個:(4)學科作文教學策略研究;(6)學科學習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調整為:

  研究目標:

  > 整合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學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轉變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強調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提升教師作文教學的研究能力。

  讓學生逐步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積累學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課堂上精彩內容。能在各科的學習中有意識地把作文作為一種學習的工具,能把各科學習中的見聞、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實記錄,在快樂作文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實現目標需研究的問題:

  (1)作文教學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研究;

  (2)學科作文教學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學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學科學習和作文關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把方法順序重新調整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調查問卷、文獻研究。

【規劃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教學科學規劃開題報告04-07

中文專業論文開題報告04-25

醫學論文開題報告03-22

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范文12-17

學術論文開題報告08-25

論文開題報告的作用08-23

機械論文開題報告06-28

園林設計開題報告04-25

機械類開題報告04-07

揭曉開題報告是什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