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散文:句子的理解
句子由詞和短語組成,句子的意義以詞和短語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語法關系為基礎。但是,詞和短語只是語言的備用單位,所表示的意義只是語言中的固定的意義。一旦組織成句子,成為語言的使用單位,它們的意義就要受到相互組合的語法關系的制約,受到語言環境的制約,從而產生特定的意義,這就是句子的意義。
句子的意義大多數只是句子的字面上的意義,也就是由構成它的詞或短語的意義所組成的句子的表層意義,一般稱為字面意義。例如:“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朱德《回憶我的母親》)這段話中的每一個句子表達的都是字面上的意義,因此,只要弄懂每個詞和短語的意義就可以了。實際語言運用中這樣的句子很多,理解起來也不難。
句子的意義有時很含蓄,在字面意義當中還蘊含著某些深層的意義,一般稱為句內意義。句內意義主要是通過一定的語境來表現的,因此必須在理解字面意義的基礎上,結合語境弄清它所表達的真正意義。句內意義有時需要結合上下文作出判斷。例如:“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魯迅《孔乙己》)這句話的字面意義是:孔乙己站著喝酒,穿的是長衫,只有他一個人如此。如果只理解到這兒,那就沒有弄清作者在這句話中所表達的深意,也就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意義。小說上文曾經介紹過:站著喝酒的是“短衣幫”,“穿長衫的”都要踱到里面,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在這個背景下,偏偏有一個人,站著喝酒,穿的卻是長衫,而且他是唯一的一個這樣做的人。那么,我們就要問一問,這到底是為什么?原來,孔乙己是個讀書人,但到五十多歲了連個秀才也沒“撈”到,又不會營生,越過越窮,所以只能站著喝酒;但他又看不起“短衣幫”,不肯與他們為伍,所以總是穿著一件長衫。有了這樣的上下文,再理解這句話,一個窮苦、寒酸而又非常迂腐、可笑的人物形象就清晰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作者的態度也就不言自明了。有些句內意義要結合具體的情境來理解。例如:“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孫犁《荷花淀》)這句話很平常,表面看是寫實,但卻富有深意。當時的情境是:水生剛剛從區上回來,并告訴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到大部隊上”,那該是多么重大的事情啊,所以“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這實際上是她心靈上的震動,“手指震動”只是一個表象而已。有些句內之意需要結合有關背景來理解。比如《雷雨》中,周樸園知道侍萍的真實身份、侍萍發出悲憤的責問后,周樸園卻說:“你可以冷靜點。現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覺得心里有委屈,這么大年紀,我們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明明是侍萍一個人在哭,他卻用了代詞“我們”,為什么?這就要結合當時雙方各自的身份、地位和有關的經歷來理解:一個是董事長,一個是仆人;一個是社會名流,一個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一個曾以為另一個已經死去,還在假惺惺地紀念;另一個卻真實地站在這一個的面前,控訴著不平的命運。了解了這些,再看這句話,其中的用意就不難明白了:無非是要拉近倆人的距離,軟化另一個,免得將事情鬧大,影響自己的地位和聲譽。
句子的意義有時還有字面以外的意義,是語境所賦予的言外之意,一般稱為句外意義。句外意義往往是說寫者不便、不能或不愿直接說出,而通過強調字面意義,把真正的含義寄寓在語境當中,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因此,句外意義不是詞典中能找到的靜態意義,而是語境所賦予的一種臨時意義,脫離開這個語境,臨時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各種轉義的修辭手法,如反語、雙關、婉曲等,表達的往往是句外意義。有些句外意義可以通過語義的聯想來理解。例如:“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魯迅《藤野先生》)作者寫“清國留學生”,先寫他們成群結隊地賞櫻花,再寫盤成“富士山”的辮子,這里又說辮子“油光可鑒”,“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因此,“實在標致極了”說的實際上是一句反話,我們通過相反的語義上的聯想,就不難理解到作者蘊含其中的辛辣的諷刺。有些句外意義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例如:“‘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魯迅《祝福》)“你放著罷,祥林嫂!”這句在我們看來非常普通的話,祥林嫂聽了卻有如此大的反映,為什么?這就要結合語境來理解。在這之前,她就有了不讓拿祭祀用具的經歷;此后,她用了一年的勞動所得在土地廟捐了門檻,以補贖自己的“罪過”;又到了祭祀時節,她本以為罪過已贖,可以坦然地去做了,卻沒想到四嬸仍然重復著那句話,而且語氣更加急迫。因此,這句話在她聽來不啻一個晴天霹靂:她再也無法補贖自己的“罪過”了!這該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呀,她的精神完全崩潰了!理解了這些,才算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有些句外意義還需要通過一定的語用聯想來理解。比如《雷雨》中侍萍提出要見見周萍,周樸園說:“他現在在樓上陪著他的母親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來見你。不過是──(頓)他很大了,──(頓)并且以為他母親早就死了的。”周樸園先是強調陪著“他的母親”看病,然后又一“頓”一“頓”地說周萍如何;這一“頓”一“頓”,表達的言外之意是:你不要看了,看了他也不會認你,還有可能會引出麻煩來。侍萍從他的答話和語調里弄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所以回答得很干脆:“我只想看看他”,“你不用怕”,這種理解就是通過語用聯想完成的。
【經典散文:句子的理解】相關文章:
被理解的男人散文02-21
散文:秋天的理解12-04
對愛的理解-散文12-02
愛是理解的別名散文03-07
散文欣賞:秋天的理解03-16
有關理解漫畫的散文06-22
美的理解優美散文06-29
梧桐散文閱讀理解06-15
架起理解的橋梁散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