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場古鎮美文
清明節小長假,女兒夫婦都在家休息,我們準備帶著倆個外孫出去周邊玩。
由于在上海時間較久的緣故,最近幾年已經把這里有點名氣的景點幾乎走了一遍。這次去那里游玩確實沒有目標。早晨起來,發現院子里濕淋淋的,原來是悄悄下了一夜的春雨。但是,全家人仍然不愿意宅在家里。我們拿起地圖找景點,忽然發現離居住地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有個新場古鎮。于是,驅車備傘前往。
新場古鎮位于滬南公路南匯段的中間,是過去南匯區的中心地帶。 新場地區原為下沙鹽場的南場,是當時鹽民用海水曬鹽的'場所,所以有“鹽都”之稱。后來海灘慢慢長出去了,這個鹽場也逐漸成了鹽民居住和交換商品的地方。“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具有千年歷史的新場鎮,至今仍保留著比較完整的水鄉古鎮格局。
我們驅車冒雨前來,下車打著傘且看且游。這里今天游客不太多,沒有其他有名的古鎮人頭攢動的景象,大概是古鎮名氣還不夠大或者雨天游客人數少的緣故。來來往往的游客在蒙蒙細雨中撐傘而行,面對著美好的景致品頭論足,倒也十分舒服愜意。這里,三里長的明清老街,穿鎮而過的水鄉河道,雕刻精致的石拱橋,沿河人家的馬鞍形水橋,20萬平方米傍水而筑的明清建筑群,“前街后河-跨河花園”的精致宅院,共同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江南水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