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的懷舊美文
1
太陽一天比一天勤快了,不等聽到鬧鈴響,陽光便穿透窗簾,開始向人們問好。
拉開窗簾,路邊的樹木還未泛青,但天空已經一片湛藍。輕啟手機,依次響起《春之聲圓舞曲》《杜鵑圓舞曲》……
盡管一派溫暖的景象,但女人習慣于“春捂”,出門時仍穿了一件羊絨大衣。一陣風吹來,那些抱緊肩膀瑟縮成一團的愛美之人,開始羨慕起女人的明智來。
其實,女人不是不愛美,只是到了一定年紀終于明白,有陽光的日子不代表沒有風,溫度比風度更重要。
2
吃過午飯,女人換上便裝和運動鞋,雷打不動地去廣場上散步。
廣場上人不多,嚇退多數人后,風更加有恃無恐起來。戴上耳機后的女人,全然不理會這些,只有轉到東北角往西拐時,才會低著頭,閉緊嘴巴。
走到第三圈的時候,女人遇到了兩個同在散步的同事。那兩個同事都是高大的男生,他們步子邁得大,走在前面;女人勤邁碎步,緊跟其后。
走到頂風的那一段,男同事嘴里嘟噥著“我最不愿意走這段路”,但腳步卻繼續向前。有了這兩個不但能為自己擋風而且還耐力十足的同行者,女人的腳步也更加堅定了。
過了這段難行的路,他們又開始攀談起來。同事告訴女人,回家后再配合做些仰臥起坐,效果會更好;女人也大方地和他們交流著健身心得。
他們一起走了三圈。在一起走的這幾圈里,男人沒有因為要照顧女人而放慢自己的腳步,女人也沒有因為自己弱小而敗下陣來。在所有喊著要健身的同事里,他們幾人算是堅持得最好的,每天不僅在微信上互相監督,還在廣場上互相追逐。
春天的風再大,只能吹干冬天的最后一滴淚,卻吹不倒行者心中那堵堅實的墻。
3
吃過晚飯,老公催促著女人去十字路口燒紙。女人盡管不喜歡這種祭祀方式,卻又不能違背風俗。
佛店里擠滿了買燒紙的人,女人找了個地方寫表文,老公先抱著幾捆燒紙,又從佛店門口找了個鐵棍去十字路口占地方。
十字路口的風很大,老公試了半天,也沒點著打火機,只好從別人正燃著的'火堆中點了幾張紙作為火種。
風肆虐地吹著,火苗不停地改變方向。老公努力地用鐵棍將燒紙集中到一起,生怕燃燒的火苗躥到路邊停靠的汽車上。
和文明城市為死者敬獻鮮花的方式比起來,這種方式可能既迷信又不安全,但小城里大多數人寧愿相信,另一個世界的親人收到自己孝奉的“錢”后,能過得比活著時好一些,以免受到更多的苦難。
逝去的人,我們無法再孝敬了;但慶幸的是,活著的人,我們還可以繼續善待他們。
4
清明是節氣。它讓我們看見清澈的藍天,也讓我們聽到生命的掙扎。南方的花兒在朋友圈里肆意地盛開,北方的樹木卻才在陽光下悄悄地發芽。
我們有時不等看到自己生命的綻放,就在別人輝煌的瞬間停止了前行的腳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擁有四季的人生,干嘛去羨慕三季的世界而不繼續走自己的路呢?
清明是節日。故去的親人又在心中想起,可能很懷念,也可能不那么懷念。不管如何,他們把生的使命傳遞給了我們,我們就要替他們好好活著。
人生沒有輪回,生前本該善待卻沒有善待的人,就把對他們的虧欠傳給活著的人吧;活著的人,下輩子可能不會再遇見,能在一起就好好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好好祝福他們吧。
清明,不只屬于故人,也不只屬于眼前人,它屬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生命,讓世界更美;珍惜遇見,讓道路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