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憶三南美文
離鄉的日子久了,每每會收到家人快遞的一些土產。一打開包裹,濃濃的鄉味便涌上心頭。不管是地里的辣椒、紅薯粉,還是曬干的小溪魚仔,聞到的皆是鄉土的氣息,一如愈來愈濃的鄉情,在心頭反復積聚,愈來愈令人牽腸掛肚。
到佛山漂泊十多年,味覺早已改變,發覺自己更像個佛山人,幾乎不能吃過辣的食物。每每回鄉,走親訪友,皆不敢舉筷。縱使如此,對鄉土菜的味道,依然百般期待與不舍。朋友說,一個人的靈魂屬于某個地域,心靈深處對故鄉最深的情感寄托,無疑是對鄉土的懷戀。而鄉戀更直接的表現,在于對鄉味的思念。常常會把濃濃的思鄉之情深藏在心中,輕易不會流露出來,在心底咀嚼家鄉的味道。久了,便成了一種鄉愁。
我的家鄉安仁在湘南最北部,嚴格來說,地理位置處在湘東南方向。家鄉屬于丘陵地區,坐落于羅霄山脈西南端,一條蜿蜒的永樂江,像一條玉帶飄蕩著。沿著山巒,一路奔流北上,匯入湘江。正是這么一個狹長地帶,山巒植被茂密,近水之處,風光旖旎。故鄉除了秀美風光,物產也豐富。獨特的地理位置,天然的地理環境,產出的果蔬亦是別樣的純正,也成就了獨特的飲食風俗。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紅白喜事外,酒席上能吃出純正的鄉土菜肴味道。眾多的鄉土飯店、菜館,亦是懷戀鄉味的好去處。臺崗寨腳下公路邊的三南飯店,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飯店是一個老水利人開的,外號叫撈皮。撈皮叔姓侯,鄰村人。他與我父母這輩人相識,照鄉俗亦叫異姓世叔。改革開放后,撈叔所在的單位經營機制處于政策的邊沿,半死不活的。為了生計,他毅然決然下海經商。因他的手藝很鄉土,漸漸地成了故鄉鄉土菜館的一張名片。
我在家鄉工作時,時常到三南飯店吃飯,久而久之,彼此成了熟客。我離開家鄉后,偶爾也會思念他的手藝。每當回家,我特別期待到撈皮叔家開的飯店吃飯。一來敘舊,二來解鄉饞。
撈叔家的飯店與一般的飯店不同,極少請外人幫忙。按他所說,小本生意,當自家人經營。與其說是保守,還不如說他是保持著一顆艱苦創業的心。撈叔為人憨厚,一家老小也都是厚道人。后來,生意大了,店里也請了一兩個幫忙的。而我更喜歡那種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自己動手,賓至如歸,更貼近“家”的本質。幾個樸素的人,一桌鄉土菜,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前不久,我因兒子所在的高三班召開家長會,遂連夜駕車從佛山趕到市里。次日上午開完家長會,中飯都來不及吃,就匆匆趕回老家。時值清明后,故鄉的春筍正漫山遍野地拔節生長。到了家,在二哥家找了一個蛇皮袋,直奔對面的'山巒扯春筍。大約個把小時后,扯了約二十來斤,便決定收場。此時,臨近傍晚。我決定先奔三南飯店,吃完飯開始返程。
到了三南飯店,只見撈叔家的女兒燕子在門口逗小孩。燕子曾是同單位的同事,自然是熟人。和她打招呼后,又嘮叨了幾句,徑直就點了幾個菜。一個魚煮煎豆腐,一個水豆腐,一個團子肉,一個小腸豇豆湯,一個小筍炒荷葉菜(自釀酸菜)。就這幾個平常菜,瞬間就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燕子張羅好灶火,便在樓下喊了幾聲:猴子,猴子,旭日猛子哥哥來了,你下來咯。不見答應,她便一路小跑到樓上去叫醒了正在休息的弟弟。猴子下來后,開口便叫:哥。又和我擁抱了一下。
猴子是個才子,早年在西北一所著名的大學求學。畢業后,到廣州一家高科技企業創業了一段時間。撈叔近花甲之年,感覺年紀大,有了“隱退江湖”的念頭。猴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鄉子承父業,也算是遂了撈叔的心愿。這小子是個好苗子,既能學到老父的手藝,還秉承創新,把傳統美食的鄉土觀念融入養生理念,這菜就有了新的起色。
當燕子把一盆小腸豇豆湯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品嘗。味道還是那個味道,只是做法更加細膩。小腸切成一小段,扎成結,他通過食材的處理,把過去的酸澀摒棄了。這湯綿延,醇厚,小腸肥而不膩,豇豆把汁充分吸收后,更能感受到那股淳正的肉食味道。
現在想來,三南美食是一種精神的召喚。對于鄉土飲食的記憶,更多的緣于母親。這些平常而熟悉的味道,給了我內心深處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家鄉一切陌生的、熟悉的細節便會紛至沓來,思鄉的觸覺瞬間被放大了起來。一個人不管你走得多遠,游離多久,鄉土亦是唯一的牽掛。
【能不憶三南美文】相關文章:
憶美文06-25
美文:拾憶08-11
憶殘年的美文10-14
憶鄉情美文10-08
憶途美文04-17
拾憶美文04-26
憶鄉情經典美文04-20
憶鄉美文04-12
棧憶美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