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莎士比亞嗎美文
歌德曾經輕蔑過雨果,說:“他有很好的才能,但是完全陷入當時邪惡的浪漫派傾向,因而除了美之外,他還描繪了一些最丑惡不堪的事物。我最近讀了他的《巴黎圣母院》,真是要有很大的耐心才忍受得住我在閱讀中所感到的恐怖。沒有什么書能比這部小說更可惡了!”他對拜倫創作戲劇的時候始終遵+循古老的“三一律”也不無揶揄。而在面對前輩莎士比亞的時候,卻說出了這樣的話:“每個重要的有才能的劇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亞,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會認識到莎士比亞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種傾向,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描寫得竭盡無余了,后來的人就無事可做了。只要心悅誠服地認識到已經有一個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的優異作家在那里,誰還有勇氣提筆呢?”
他的意思是,既已有了莎士比亞的作品,別人就不用再寫了——但他自己顯然都沒有遵守這意思。這不過是一種巧妙的修辭。
歌德還用了另外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他說:“莎士比亞給我們的是銀盤裝著金橘,我們通過學習,拿到了他的銀盤,但是我們只能拿土豆來裝進盤里。”
歌德的意思很明顯:我們這些人就是比不上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寫的就是金光燦燦的,我們寫的就是土不拉嘰的。
精英主義的耶魯教授哈羅德·布魯姆,經典的堅定擁護者,他有本名為《西方正典》的書,評論西方文學經典不遺余力,其中寫道:“莎士比亞和但丁是經典的中心,因為他們在認知的敏銳上、語言的活力和創造的才情上都超過所有其他西方作者。”
夠了——這不僅僅是經典作家和推崇經典的評論家對莎士比亞的認識,也正是我們這些一般讀者所認識的。
但說到底,我們真的認識莎士比亞嗎?可以說,恐怕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吧。
布魯姆說,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這是莎翁最后一出劇)在某國表演的時候,因為是笑劇,所以表演不無夸張,但觀眾卻不買賬,因為他們認為莎土比亞是一個古典或經典的作家。實際上,布魯姆想告訴我們,“經典”這個東西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它并不意味著和普羅大眾絕緣,并不意味著其一定是板著面孔的。作為一個劇作家的莎士比亞,一直都沒有打算將自己包裝得不食人間煙火,相反,他非常貼近于實際生活,以至于太貼近實際生活了,而當其經典化之后,卻不為慣于閱讀經典作品的人所接受。
歌德曾經提及:“本世紀(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人就忍受不了生氣蓬勃的莎士比亞時代英國人所能忍受的東茜,所以在今天有必要發行一種家庭莎士比亞集(改編過的通俗本,刪去不合近代人胃口的部分)。”
莎士比亞被刪掉的那部分是什么?
我們無從得知,因為歌德未嘗言明。但通過旁征博采,我們大致可以認定,被刪掉的部分竟是“葷段子”。
我們所以能知道此,得感謝梁實秋。梁實秋是中國以一人之力翻譯了莎翁全集的人。作為一個翻譯家的梁實秋,就好像是成功了的西西弗斯,他不斷推著一塊又一塊的大石頭上山,最后竟然把這些都推了上去,編譯《遠東漢英大辭典》是一件,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則是另一件。他提到,1818年,Thomas Bowdler將莎翁戲劇刪了一遍,編印了一部家庭版,而他所刪的就是葷段子。他在講葷段子的時候使用的乃是雙關語等文字游戲。
還有什么比文字游戲的創作水平更能體現一個作家的語文水平的嗎?
實際上,莎士比亞研究早巳成為一門學問。而學問之所以為學問,就在于他和普通人的看似隔絕;就好像當一般人聽到“經典”二字,就覺得離自己很遠——或者以為讀起來會很艱難以至于會使自己昏昏欲睡,從而敬而遠之。
正如布魯姆說的,“我們對莎士比亞實際的內心生活幾乎一無所知,但你若多年不舍地閱讀他,你會逐步了解他不是什么。”或許,對我們來說,知道莎士比亞不是什么就夠了,但不讀的話恐怕連他不是什么都不可能知道。
所以,讀吧。
【你真的知道莎士比亞嗎美文】相關文章:
你是真的優秀嗎美文07-04
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么憤怒嗎美文摘抄07-01
你知道我在等你嗎美文01-29
你知道浪漫的真相嗎美文07-05
你知道你錯過了什么嗎美文07-04
你真的沒有辦法嗎美文09-06
你知道我在想你嗎美文04-06
怎么“富養”女兒,你真的知道嗎?03-25
你真的認識快樂嗎的美文摘抄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