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美文
對于“拾金不昧”,絕大多數人都是熟悉的。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指隱藏。拾金不昧,即指拾到金錢或貴重物品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拾金不昧是一種良好的社會風尚。
關于拾金不昧的故事歷史上也是早有記載。明周暉撰《金陵瑣事》就有“何岳還金”的故事,譯文是這樣的:秀才何岳,自號畏齋,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余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說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著銀子來到撿銀子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于是把錢還給了失主。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作為酬謝,何岳說:“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那200兩都不要),又怎么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秀才何岳,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境界遠過于常人。
現實生活中,拾金不昧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我在這里想要說的是,拾金不昧有時并不需要有多高的思想境界,而只是取決于一些樸實的真情感受。事實上,拾金不昧與拾金而昧并沒有嚴格的心理界限和不可逾越的溝壑,有時只是跬步之遙,或是一念之差;既便是像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家長和學校的正統教育灌輸下,不斷養成著拾金不昧的良好習慣和社會風尚,然而,當你真的遇到“金”時,特別是在沒有任何人知曉的情況下,也還是會感覺到事發突然,沒有絲毫的精神準備。這時,拾金昧與不眛則是你面臨的兩難抉擇,往往需要一番思想和心理上的斗爭,也還難說最終是怎樣的結果。因為不論什么樣的群體,不論是富有還是貧窮,“金”都是有誘惑力的,況且畢竟不是偷來的、搶來的亦或是騙來的,無論如何也劃不到“不義之財”的范疇。
有資料載,作為規定有形物的歸屬和法律關系的基本法,《物權法》草案無法回避拾金不昧這一話題。草案規定:所有權人、遺失人等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遺失物的保管費等必要費用。這是中國首次立法對拾金不昧者進行經濟補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楊興富就認為,凡是撿到東西了,都要給錢,不給錢就可以留置,這與傳統的社會公德是相互矛盾的,還是應該大力提倡拾金不昧。復旦大學高麗建副教授則認為,從經濟學角度講,遺失物付費也許是合理的;但如果什么事情都用金錢量化,無疑會導致我們整個社會精神世界的失落,也會讓一些高尚行為庸俗化。
不是么,最常見的是在地方臺電視節目中看到的,每每有乘客將錢包、手機或其他貴重物品忘在了車上,通過電視臺吁請拾到財物的司機能夠歸還失主,還“必有重謝”;不得已的情況下,甚至還會提示司機“乘客已經記住了你的車牌號”云云。但總體感覺有相當比例的失主是找不回這已失去的錢財的。顯然,失金者與拾金者已構成了一對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當然是拾金者,而不是失金者。失金者的心理反應只有一個,那就是丟了錢或物,千方百計的想辦法找回來,希望誰撿到了能夠主動送回來,不主動的話也會求助一定可能的方式施加壓力迫使他送回來,以物歸原主。而拾金者則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反應,一種是拾金不昧,一種是拾金而昧;這兩種心理反應在一定條件作用下還會互為影響,互為轉化,促成拾金者的最終抉擇。前不久,我本人就深切體會了這種心理上的反應和轉化。
大約是十幾天前的一天早上,當我下樓走出電梯間時,地上散落著的幾張面值不等的人民幣讓我不覺眼前一亮,心中一陣喜悅;緊接著是下意識的彎腰把散落的一個個已疊成幾折的紙幣撿起來,不假思索地揣在了褲兜里。而當我開著車遇到了第一個紅燈時,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撿到的錢來看看到底有多少。其實,我的這一系列舉動完全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反應,否則用老百姓的話就是“有點裝了”。當我理著那幾張面值不同的鈔票,100元的、50元的、2個10元的,總共170元,心理馬上出現了反應,一是與撿錢的行為有了互動:今天是出門見喜,撿錢了,好兆頭;二是無聲中已經替大腦做出了抉擇,因為數完了錢也還沒有想到要把撿的錢還給失主這件事,F在想起來,或許是因為數額太少,我沒把這錢當回事的緣故吧。我絕不認為是我覺悟低、思想落后,或是利欲熏心、見利忘義,那就言過其實了;但利欲熏心和見利忘義的人肯定也是從貪圖蠅頭小利開始的。
無獨有偶,幾年前我還曾撿過一次錢,而且問心無愧地做了一次善事——“拾金不昧”。那年冬季的一天中午,我去單位地下食堂吃午飯,走進一樓大廳時,在昏暗的光線下,一沓厚厚的開了捆的百元人民幣(整整1萬元)進入了我的視線。我低頭撿了起來,也像這次一樣,直接揣在了棉服口袋里;盡管當時大廳里一個人也沒有,我對那一萬元錢卻是沒有絲毫的動心,準確地說連半點雜念都沒有,當然也沒有額外的驚喜,因為我冥冥之中有這樣的'感覺:這錢不屬于我。待下到地下室餐廳時,我先是沖著滿屋子吃飯的人們大喊了幾聲:“誰丟錢了!”“有丟錢的么?”竟是沒有一個人回應,也沒有人好奇與感興趣。我急匆匆吃完飯,又來到了撿錢的大廳,剛好看見文物處的一小伙滿頭是汗地走來,眼睛不停地在地上來回掃尋著,不用問便知是他丟了錢。我單刀直入:“丟了多少錢?”“1萬,明天出差,剛從財會借了3萬,放在棉襖里懷兜里,回到辦公室就剩2萬了”。我二話沒說,從兜里取出那開捆的1萬元錢還給了他:“你數一數”。他口中只顧發自內心的千恩萬謝,哪里還會再去數那已是失而復得的一萬元錢呢。幾天后的一個晚間,那小伙硬是約了我一個要好的朋友作陪,請我吃了一頓飯,作為答謝。我推辭再三,盛情難卻,只好如約而至;同時也設身處地的替對方想了一想,撿了他那么多錢,一頓飯都不吃他的,會讓他總覺得欠我的人情,或是生出我是想要報酬的錯覺。時至今日,我倆仍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事后我也曾簡單分析過,如果小伙這1萬元錢找不到,盡管也出不了大事,畢竟不是什么救命錢,但無疑他會很著急的,甚至會影響到他的妻子以致父母的心境,會給他們一家人帶來煩惱和不快。而我昧下了這1萬元錢,也不會從此過上比先前更加富裕的生活,現階段1萬元錢在一個公職人員生活中不敢說無足輕重,但也不會起到什么決定性的作用,可我心理上就會從此留下永久的陰影,人生的經歷中也會留下一個在心理上洗刷不掉的灰點,甚至看到他也或許會條件反射的出現不自然,弄不好還會給單位同事們之間留下抹不掉的疑團。
對這次撿到的170元錢,是我到了單位,靜下來之后才起了惻隱之心的。我坐在那里無意中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丟錢的人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會是我這樣的人吧?錢包里總是要放一些錢的,生怕有什么急用,自己也不知具體數目,少了五張八張也不知道;這樣的人一般情況下不在褲兜里放散錢,真的是這樣的人丟了這點錢也不會在意,或許都不會知道。不會是妻子這樣的人吧,平時錢包里也要放著錢,但也就是三五百元,還有些零錢,10元、5元、1元、5毛,多大的都有;要是像妻子這樣的人丟了這170元錢可就糟了。妻去年在公交車上丟了一張不大不小50元的票,回來發現后很是郁悶,至少和我叨咕了三次,心情也著實不好了幾天;我開始還安慰她:“50元錢值得這樣么?”“我給你50元!焙髞砜此說,就有意拿話刺激她:“你就當幫助人了,撿錢的也不容易呀?”我不愿讓妻子因為這50元錢郁悶。但說歸說,我從心里往外理解,妻子這樣的人仔細慣了,知道持家;50元錢是她一個半月的手機話費,一個多月的公交卡,也可以買很多青菜的。我又想,也該不會是像我老母親那樣的老人吧,這樓口住著好幾位老媽媽,八十好幾了,天天下樓遛圈,經常會碰到,每次還都熱情地打招呼;要真的是她們中誰丟的,那就更糟了,得上多大的火呀?老母親在世時,和老爸曾讓兩個穿白大褂的假醫生“上門服務”騙了200元錢,一個多星期都沒過來那勁。
推己及人。我這樣設身處地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著丟錢人的感受,越想越感覺這錢盡管不多,也應該還給失主。于是乎,打了一頁“拾物招領”啟示,云:“今晨,在本樓電梯出口外拾到人民幣若干元,有丟失者請與本樓×01住戶×××聯系,電話:××××××××”。寫完“拾物招領”,從心里往外松了一口氣,錢不分多少,重要的是我又做了一件好事。晚間回到家,與妻說了撿錢的經過和準備還錢的想法,得到了妻的呼應;我倆第一時間將“拾物招領”啟示醒目的貼到了電梯間的廣告鏡框中。
【拾金不昧美文】相關文章:
別鬧美文經典美文04-17
唯美文苑美文06-13
你又離去美文經典美文04-20
關于早晨的美文經典美文04-21
看飛機美文經典美文04-19
精選經典的美文03-18
經典美文03-11
經典的美文12-05
經典美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