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傳說優美文章閱讀
黑風夜話114 西城的傳說(《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笨粘怯嬍恰度龂萘x》里著名的橋段,多次被改編為舞臺和影視作品。諸葛亮和司馬懿在城樓上下斗智斗勇運籌遣兵,驚險緊張扣人心弦。
諸葛亮一出祁山,和魏軍都督曹真對峙,重新被啟用的司馬懿作為偏師攻占了戰略要地街亭,十五萬大軍直撲蜀軍糧草集散地西城而來。諸葛亮正為街亭失守而調兵補救,身邊只剩下二千五百名老弱殘軍,西城危在旦夕。于是,諸葛亮命令大開四門,每門由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自己“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魏軍見此皆不敢進,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自飛馬遠遠望之”,“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山北路而退!眱鹤铀抉R昭懷疑:“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司馬懿答:“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
這就是“諸葛亮琴退仲達”的空城計,影視作品中還加了司馬懿遙聽琴音絲毫不亂的情節,以反襯諸葛亮的沉著鎮定。問題是,司馬懿麾下有十五萬大軍,西城只是四門小城,邊攻城邊警戒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實在不放心,可以派出一支敢死隊殺入城中探探虛實,或亂箭威脅城樓也行。可司馬懿什么也沒做,直接退兵,行跡實在可疑。
諸葛亮故弄玄虛,司馬懿以“諸葛一生唯謹慎”而選擇撤軍,是因為他當時根本就不想攻西城。司馬懿在曹魏集團里屬邊緣人物,魏主忌其才但因大敵當前又不能不用,強大對手諸葛亮的存在是他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如果一舉拿下西城打敗諸葛亮,勝利來得太容易,班師之日也就是他再度閑掛之時。任何成績的取得都是因為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魏主英明是第一位的。曹真大都督屢敗于蜀軍,而司馬懿卻一擊而勝,這讓曹某臉何以堪,好歹是人家牽制著蜀軍,所以軍功章上也有他的一半。曹都督可是皇親國戚,又是主將,自然利益會更大,司馬懿回去后就等穿小鞋了。更重要的是司馬懿志向遠大,他從漢魏禪讓中萌生出政治野心,謀求的是更長遠的利益,迅速打敗敵手絕不會是最好選項。
如果當時是曹真、郭淮之流兵臨城下,諸葛亮是絕不敢唱空城計的',偉大的計謀一定要有偉大的敵人來配合,這才是棋逢對手的千古名局。司馬大事不糊涂,諸葛亮洞悉人心,知己知彼所以沉著淡定,空城計背后隱藏著十分豐富的人文信息。此后,諸葛亮從容撤軍,司馬懿也假裝得知真相后發幾句不如孔明的自嘲而不去追擊,這種默契貫徹著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全過程。其實,諸葛亮以“益州疲敝”之師騷擾祁山,本身就是以戰養兵的生存之道,而且還可成全報先帝之殊遇的“鞠躬盡瘁”美名。所以當魏延提出分兵出子午谷威脅長安時,便以魏軍有高人加以拒絕。對司馬懿來說,祁山之戰是邊境自衛反擊戰,越是旗鼓相當越能聲名在外、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最早提到空城計的是晉人郭沖,他在“條亮五事”里寫到,諸葛亮屯兵陽平(漢中),遣魏延等并兵東行,自己留萬人守城。司馬懿與魏延軍錯道,將與諸葛亮相遇城下!傲烈鈿庾匀簦奋娭薪耘P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司馬炎稱帝后尊司馬懿為晉宣帝)常謂亮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边@就是空城計的出處,但陳壽在《三國志》里并沒有采用,認為可信度不高。宋代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分析道,諸葛亮初屯陽平時,司馬懿為荊州都督鎮守宛城,他是在曹真死后才與諸葛亮相抗衡的,在街亭打敗馬謖的是魏將張郃。司馬懿曾有一次自宛城伐蜀,但遇大雨沒到達西城。如此美妙的空城計原來只是個傳說。
但人們還是愿意相信這個傳說,因為這傳說是上兵伐謀的智慧詮釋,是對諸葛亮藝術形象的塑造提升,失空斬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國戲。歷史加工成文學,文藝打扮了歷史,歷史和文化相得益彰,便是不朽的經典。
【西城的傳說優美文章閱讀】相關文章:
優美的隨筆文章閱讀06-15
夏雨優美文章閱讀04-27
行路優美文章閱讀05-06
《無限》優美文章閱讀05-06
閱讀文章優美段落11-01
雨夜有感優美文章閱讀04-27
與美同行優美文章閱讀05-06
《中秋之夜》優美文章閱讀05-03
六篇優美文章閱讀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