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
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1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差異
中國注重集體主義,在傳統價值觀念中反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強調犧牲個人利益去保全集體利益。而美國文化是一個強調個人主義的文化,認為個人的自由、利益不可侵犯,集體利益不該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所以他們不會為了集體利益去犧牲個人利益。
二、等級觀、倫理觀之差異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尊卑有序。中國幾千年來都是等級分明的皇權制度,不管是對于國家的統治,還是家庭的管理上面都強調等級和尊卑。所以在許大同,這個具有中國血統與文化的中國人身上,還是可以看出這種等級思想的影響,不管是對父親的那種尊重還是對妻兒的管教上都能看出,同時認為“我管教自己的兒子天經地義”。他父親那句“你當面教子背面教妻,”更是這一文化的反映。而美國文化中,他們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認為人人生而平等。
在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從來都強調“忠”、“孝”、“禮”幾字。認為對別人要尊重,禮數相待,對父母,講究孝順。在影片中,許大同為了父親,隱瞞了事實,一再承認是自己對兒子進行的刮痧,并且一再制止妻子說出事實。在美國人眼里,為了孝而說謊是不可理解的。同時在解讀中國經典英雄人物上面也能看出來,孫悟空偷吃仙桃、仙丹等行為在美國人眼里也不能理解,認為這不是道義,他們不能理解中國人所崇拜的道義與英雄行為。
三、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差異
中國是一個在乎長遠利益的國家,要看長遠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等思想已經深入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影片中,當妻子難產時,許大同選擇了保大人,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以后還可以生小孩。
四、“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之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天人合一”和“陰陽”學說的基礎之上,中醫基于人體的理解是一個陰陽調和的過程。中醫認為人體的結構可以用陰陽來形容,當陰陽失衡時,身體就會出毛病。而美國文化信仰的卻是天人相分,認為人和自然是分開的,人可以支配自然界。
五、親情與法律選擇之差異
在交往中,中國人注重情感。而美國人則信任法律,認為它適合于每一個人,人們應該按照法律規定辦事。中國人可以“法外開恩”,而美國人則信“法不容情”。
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2
洗澡
一般美國人是在早上洗澡的,因為早起洗個澡可以讓自己清醒,而且,在洗澡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有時間思考下這一天要干嘛!
咱們中國人都是在晚上洗澡的,這可以使我們感到放松,干凈入眠!
茶和咖啡
如果你生活在美國,每天早上你都能看到手拿咖啡的美國人,美國人在開始新的一天的時候是離不開咖啡的。
但是,咱們中國人對咖啡就沒那么癡迷了,大多數中國人喜歡喝茶,中國人喝茶不就是把茶放進茶壺,倒進去開水么?多簡單啊~
信用卡
對于美國人來說,每天都要使用信用卡,不管是買大件商品還是小物件,美國的伙伴們時刻都在準備著刷卡,即使是要買蘇打水或是牛奶,他們也要用信用卡!
而中國人不是很經常用信用卡的,咱們一般直接支付現金!
草坪的使用
在美國,除了私人草坪外,公共草坪是允許人們在上邊野餐的。
中國么,小伙伴們都知道,禁止踐踏草坪的警告牌小伙伴們都見過吧?
姓氏
美國女人結婚后一般會把自己的姓氏改為自己老公的姓氏。
中國女人結婚后倒是不需要改姓氏,但是她的孩子要跟著男方姓!
安全帶
在美國,即使你坐在后座,在車上你也要系上安全帶。
在中國,后座的乘客是不需要系上安全帶的。
菜單
去美國參觀,人手一份菜單,各自點各自的。
但是在中國呢,一般只有一份菜單,然后一個人點全桌人的菜!
而且,在美國,你拿到菜單后,服務員會給你幾分鐘點菜,但是在中國,你拿到菜單的那一刻,服務員就希望你開始點菜啦!
不僅如此中國人熱情好客,喜歡招待客人,而美國人在招待你之前會問你是否對某些菜過敏;
中國菜大都是由許多食材,許多食譜混合而成,味道很好,但是美國卻不喜歡吃混合的菜,他們在吃東西之前都要搞明白這菜是啥材料做的;
在中國,請客吃飯,人們爭相付錢,但是在美國,人們更喜歡先搞明白今天輪到誰付錢了,或是AA;
中國人一般在室內穿拖鞋,出門就換上鞋子,但是美國人卻不一樣,他們在室內室外都穿一樣的鞋子。美國人不需要換鞋等等,中美文化還有好多不同之處
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3
文化概念廣泛,給它下一個明確定義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又人類長期生產與創造的產物。廣義而言,文化是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特定的文化包含著特定的政治與經濟特點,狹義而言,一個國家的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維模式,藝術科技,宗教信仰和價值觀,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特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能夠被傳承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于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于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心態文化,又稱小文化。中美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是指一種結合松散的社會組織,其中每個人重視自身的價值與需要,依靠個人的努力來為自己謀取利益。“集體主義”則指一種結合緊密的社會組織,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體之內”和“在群體之外”來區分,他們期望得到“群體之內”的人員的照顧,但同時也以對該群體保持絕對的忠誠作為回報。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歷史進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據著根深蒂固的統治地位,貫穿了中華民族大部分時期,同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的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可謂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因為儒家思想強調個人服從集體,一切言行皆以集體利益為基礎,因此,中國文化體現出群體性的文化特征,中國人非常重視家庭親友關系認為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社會的基礎,而且是不允許把個人價值置于群體利益之上的。
而在美國這樣的西方國家是崇尚個人自由的社會。西方國家價值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即以崇尚個人為中心,宣揚個人價值至上,強調自我發展自我表現。因此,西方文化體現出個體文化特征,這種個體性文化特征崇尚個人價值高于群體利益。因此相比中國,美國更加強調個性自由及個人的成就,最典型的人本主義激勵政策就是在員工之間開展個人競爭并就表現進行獎勵。
這種價值觀念的差異影響到中美交流的方方面面,比如以中美雙方商務談判為例,這種影響會表現在談判人員的人數上。由于中國強調集體主義,所以中國談判代表團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數目眾多,一般由大大小小十幾個各部門主管及相關人員組成。大規模的談判組不僅能夠表明對談判的重視,所謂人多力量大,還能給人一種氣勢浩大的感覺。然后數目多的不利影響就是勢必容易出現內部矛盾分歧,相互扯皮的現象。相反,由于美國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強調人的個體性獨立性,因此談判組一般規模較小。
這種文化維度的差異還會影響作出決策的過程。由于中國強調集體主義,談判過程中事物的決策都是由集體討論后一致得出結論的,并且需要上級領導部門核實和批準方能確定。這樣雖然確保了決策的民主性,也導致了中方代表團做決策的時間長,美國人會誤解中國人太拖沓,不干脆,增加時間成本,覺得既然談判人員沒有決定權,為什么要出席談判。而且,由于決策權分散,一旦確定立場,就很難讓他們在交涉階段做出改變。相對而言,在美國每個人都被視為平等獨立的個體,美方被選舉出的談判人員是可以完全代表公司,被賦予一定決策權限的,有權對淡判中出現的多數問題當場作出決定。所以相較而言,美方的談判方式較為自由,能夠隨機應變,靈活的決定取舍。另一方面卻容易導致中國人誤解美國人做決策太草率,不夠慎重,不負責任,能夠輕易的改變立場是對談判不忠誠的表現。
二、高語境和低語境
不同文化交流傳遞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溝通方式的直接程度上,低語境文化會使用比較直接明了的方式,而高語境文化偏好較為委婉復雜的表達方式去交流信息。
中國是個典型的高語境國家,有句古訓叫“察言觀色”。高語境文化的一大特點在于不能僅僅理解說話者的字面含義,要更深入透徹的去猜測字里行間的隱含意義。在談判中這點主要體現在中國談判代表傾向于拐彎抹角,委婉的說話。并且擅長使用一些非語言方式如面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傳遞信息。在中國人看來直言快語是缺乏修養的表現,相反一語雙關則體現說話的技巧與睿智。因此在于中國人溝通時領悟話外音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還是以中美談判為例,相比之下,美國是個典型的低語境國家。美國談判者傾向使用直接明了的語言清楚地傳遞其信息,表達明確,言簡意賅,并且他們會主動將自己公司的意圖,限制等各方面情況要求直接的提供給中方代表。
中美雙方這種高低語境的文化差異也會造成跨文化談判過程中的障礙。由于美方談判者直言快語,說話常常具有爭辯性,攻擊性,這種過于直接的表達方式在高語境文化的國家不太容易被接受。中國作為高語境文化的國家會把這種直接爭辯性的陳述視為不禮貌、不尊重。另外,中國自古以來就很講究所謂的面子,愛面子是中國人的通病,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一種自尊的表現,所以在談判桌上,美方談判代表當眾明確直接表達出反對攻擊性的語言,甚至是威脅警告等強硬手段會導致談判氣氛尷尬,雙方關系僵硬。這種說話語境的差異在中美雙方表達否定和拒絕含義的時候尤為明顯。中國文化講究“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并且考慮到要維護美方談判者的面子,所以當在談判進程中產生分歧時,中方會盡量避免正面直接的沖突和爭執,但這并不代表中方不會去表達他們的反對意見,只是他們會用更為委婉迂回的方式暗示美方己方的見解,然而,中方這種出于對對方尊重的表達方式卻會讓美方談判代表感覺晦澀難懂,摸不透中方的真實想法,這就導致后面的談判過程變得艱難,或者是在美方錯誤地領會中方代表意思的情況下進行,最終導致談判陷入僵局。
三、直線型和循環整體型思維方式
中國人側重整體的思維方式,并且強調一時多用。凡事從整體到局部,由大到小,習慣用長遠的眼光和綜合系統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著重關注事物整體的發展運行過程以及獨立個體之間的復雜關系。所以在談判過程中,中國人偏好采用橫向的淡判方式,就是財議題進行通盤考慮,在充分了解了議題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情況下幾個議題同時展開討論并同時取得進展,體現了中國人復雜循環的時間觀念。
與此相反,美國強調個體的思維方式,直線型的時間觀,它習慣把復雜的事物分解成簡單獨立的要素,逐個地進行研究。眾所周知,美國人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和競爭意識,講究速度和效率,注重結果,他們力求速戰速決,盡量減小時間成本,對他們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所以在談判進程中,他們喜歡采用縱向的思維方式,將談判分割成為一個個單獨的議題并逐個進行討論。對于他們而言,衡量談判的進展情況就是看解決了幾個問題。
現實生活中,這個文化差異也可以在中美雙方商業談判中顯示出來。基于整體的思維方式,中國人認為原則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所以中方談判代表習慣先制定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框架,然后在后續的談判中就有關的若干具體細節問題進行討論。所以總體原則一旦確立,中方代表后階段的一切議題都將會圍繞這個核心原則展開并得到解決。然而美國人直線型的思維方式促使他們在談判中非常關注細節,在談判一開始便直奔主題,急于就價格,擔保,交貨等具體問題和條款進行討論。在他們看來,只有一項項具體議題逐步得到實際解決才能使談判得以迸行。總體原則只是談判起始階段為了走形式確定的,中國人只關注可有可無的原則而回避討論細節問題,這是缺乏邏輯思維的體現,而且整體推進的談判方式雖然比較靈活,但是對于習慣嚴格時間限制的美方代表會覺得無法確定談判的進程,任何結果在談判結束簽訂合約之前都有可能發生而且遙遙無期。所以倘若中美雙方談判代表都堅持要按照各自的談判方式進行談判,那談判很有可能無法正常進行。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了中美文化的差異,才會推動中美交流順暢進行。
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4
1、美國留學學生要關注中美思想觀念上的文化差異
中國傳統觀念中人情味十足,比較重視他人感受,而在美國人的思維中,更多的是對個人主義的理解,他們崇尚獨立,崇尚自由;中國傳統思想相對穩重內斂,顧及他人及自己的面子,美國人則相對奔放外露,喜歡求新與冒險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對剛踏上美國國土的留美學子帶來困擾。出國前更多地了解外國的文化和歷史,在出國后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廣交朋友,敢于嘗試新事物。
2、美國留學學生要關注中美生活交際上的文化差異
對于留美學子來說,踏上美國的第一步是去面對生活交際上的跨文化差異。在交際習慣上,令中國學生感觸很深的一點是,美國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崇尚開放交流和對獨立人格及隱私的尊重。開放交流要求更直接,更坦誠地交往。中國的謙虛內斂在這里并不十分受歡迎。獨立性在美國學生的思想里是個非常重要而廣泛使用的詞語,這個理念影響了他們一生。所以要想在異國得心應手的生活,必須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要學會慢慢打開自己的交際圈,一旦遇到問題,主動找同學或親友溝通。一個人的力量會顯得微不足道,為了求學過程的順利,就必須學會依靠周圍環境和朋友,充分保障求學及生活安全。
3、美國留學學生要關注中美道德上的文化差異
美國人管理道德的工具,除了宗教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社會保障號系統。這是一個人在經濟行為中信用記錄的一個系統,它記錄了每個人所有經濟行為的誠信問題。在美國,信用比金錢更加重要,信用記錄會涉及每個人的租房、買車等。如果沒有了信用,你可能連房子都租不到。這一點,對于那些信奉“知錯就改”的學生來說,比較難適應。很多時候,一些并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錯誤會導致信用記錄上的污點,從而影響以后在美國的求學之路。身在異國,我們要熟悉并遵守當地的法律規范等。
【中美文化的差異對比】相關文章:
中美文化差異05-14
中美小學生守則對比差異11-25
有關中美文化差異的簡介05-13
淺談中美飲食文化差異論文06-22
淺談在美國留學感受中美文化差異05-14
中美大學校園流行語差異對比研究06-27
中美交通對比論文04-12
美國文化知識及中美校園文化差異論文06-22
淺談《絕望主婦》體現的中美文化差異論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