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高考前閱讀的勵志美文
有很多關于高考勵志的短篇文章都是非常值得各位備考生們看看的,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適合高考前閱讀的勵志美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被有效激勵的人生 ,都走在路上
看過一則數據,說過去的十年間,機場書店最暢銷的書籍中成功學約占總銷量的三成以上。而在過去十數年,很多玩勵志演講的人都變成了成功學大師。據說飛機場讀物能折射出整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走向,一個大師也需要萬千擁躉方得以加冕桂冠。
這證明我們處在一個大部分人都企圖獲得成功、但大部分人都營養不良的時代——他們如饑似渴,渴望名利,又都孱弱無力,嗷嗷待哺。所以成功學書籍才得以持續火爆,勵志大師才能如雨后春筍。
可能也是因為這種潛在的閱讀需求,使得社交媒體上雞湯泛濫,很多粗制濫造的內容被營銷號轉來轉去。惹得人們把泛濫的勵志文章當成安慰劑,我對一些空洞無物的雞湯文同樣排斥。不客氣地說:絕對大部分讀勵志文的人都在經歷無效激勵,甚至一些空洞抽象的雞湯正在磨滅平庸者最后的激情。
一.無效激勵是一種什么狀態?
你也許經歷過這樣的情況:每天打開社交APP就能看到朋友轉發的勵志文章,不管這個文章質量如何,都讓無所事事的你讀過之后,都產生一種莫名的安慰感。
我在頹廢時體驗過這種狀態——哪怕一整天不做事,只要讀到了一則積極向上的心靈雞湯,便覺得沒有虛度。
實際上,可能我當天唯一收獲的只是一則勵志雞湯。它像讓人產生欣快感的致幻劑,讓人處在虛構的積極狀態。這種短期激勵效果很快消退,第二天重復以上情境,直到激情和時光都在斷斷續續的短期激勵中消耗殆盡。
這是因為我們看的勵志雞湯沒有正面作用嗎?問題并不出在雞湯本身。而在于你所處的接受狀態。
我給大家講一段海倫·凱勒的經歷。
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絕對是心靈激勵的經典,她自幼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世界黑暗而寂靜。她的家庭教師沙莉文老師教她識字時,要把字母一個個拼在她的手心里,然后找對應的物體讓她感知。老師把英語單詞“love”拼在她手里,教她這個字是愛。
海倫一直弄不懂“愛”究竟是什么物質,因為愛不是一個具體的器物,老師沒有辦法找一個實物讓她有具象的認知。終于有一次,她走在陽光下,溫暖的光芒灑落在她的臉龐、手心里,那種溫暖舒適的感覺侵染了她的心,喔,原來愛是這樣。
看一些空洞的勵志文章就如同視聽能力具失的人學習“love”一樣,老師可以把字母拼寫在你的手心里,可是你無法把它和具象的東西聯系起來。勵志文章傳遞給你的那點朦朧的信心,也因為缺少釋放的介質,很快就會被迷茫所替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走在路上,才需要把堅持和勇敢作為信念,用來支撐你披星戴月。沒有實際行動的自我激勵,等于空耗熱情。
二.有效激勵是一種什么狀態?
我們可以把人生比做一輛車子,把激勵的過程比做油箱耗空后加油,無效激勵相當于加油后在原地打轉,消耗了油,卻不能前進一步。
人偏偏又不是冰冷的機械,經過反復打雞血,閾值越來越高,對激勵的感受便越來越弱。后來,哪怕天天讀勵志大文,也難復雄心壯志。
想要脫擺無效激勵,就要從行動上入手。
2002年,我通過廣播電臺結識一位昆明女孩L,L因為重大疾病導致視力受損,她打熱線到談話節目,跟主持人敞開心扉聊自己的不幸。
她邏輯清楚,聲音優雅,娓娓道來,讓我對L印象深刻,后來就找到她的電話,跟她成為筆友。她的優勢就是擅長語言能力,又有著細膩的情感觸角,盡管生活艱難,低迷無助,但是她還是想著如何去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于是她去應聘了保險推銷員,由于視力障礙,L每次簽單都需要客戶或者朋友幫忙,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后來L做的一點也不比健康的推銷員業績差。
之后,L辭職去學習心理學,成立自己的心理咨詢工作室,經過幾年成長,現在L的工作室和當地政府達成多項合作協議,業務蒸蒸日上。L本人也成為當地的知名人物,很多年輕人崇拜她,有些企業領導也邀請她去給員工講課。當然,那是要收費的。
一個絕境逆襲的故事,當主人公生命的'變遷由低到高的發展,固然能讓你感覺到激勵,但若是忽略當事人努力的細節,便是無跡可循的傳說。
在我初識L時,我就能感覺到她在語言表達能力很棒,再接觸,發現她心思細膩,能敏銳地感知他人的情緒,而且非常務實上進。
L很喜歡看勵志書籍,喜歡的歌曲都是《感恩的心》和《在路上》之類的。她看到積極溫暖的句子,就會在下次交流時分享給別人。我和她通過書信、電話往來間,甚至能感覺到她正在運用某些成功學上教授的社交技巧。
后者讓我感覺到不舒服,朋友間難道不應該更“真性情”一點嗎?直到后來我看到L日益純熟,事業漸入佳境,我才意識到,那不過是她“邊走邊學”的表現。
L的人生曾陷入無邊黑暗,可是她勇于自我激勵,通過學習不斷強化自我能力。難能可貴的是,她愿意把她接收的積極信息分享給別人,并且按照對的指引優化自己的能力。
她格物致知,看到暖心雞湯里有感恩,就愿意把感謝告訴別人;她知行合一,看到一則優雅的社交言行指導,她即刻派上用場,更重要的是,她從未止步自己的事業。現在的L,雖然沒有掙到太多錢,但我知道,她成功了!
有效的激勵必須建立在實際行動之上。除非,你從來不打算改變自己。
三.選擇什么樣的勵志文章激勵自己?
《易經》有“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千古名句,《論語》里“見賢思齊”、“不怨天,不尤人”“溫故知新”一類的雞湯短句更是數不勝數。
只是,世上不存在施之萬人皆準的勵志文章,只有施之萬人皆準的優良品格。盡管如此,勵志文章的優劣還是可以區分的。
很多只為博取瀏覽量的自媒體會用一些不著皮肉的雞湯段子,有些略有故事性的勵志文章通常會偷功減料,慣用的方法是——某人極度落魄至極度成功的抽象描述。
比如很多年前布萊爾當首相時,有一個知名雜志開篇短文便是寫他曾經落魄街頭睡長椅,然后當首相,文章末尾加一段雞血式的勵志總結;再寫馬云:十年前,他是騎著自行車的業務員,十年后他成為阿里巴巴總裁,中國第一首富……把人生都濃縮成了超低和超高兩個峰值。
文章不足五百字,何以談人生?和騙你無異。這個觀點我曾在一篇批評雞湯現象的隨筆里說過。
相比空洞無物的雞湯給心靈隔靴撓癢,真正好的勵志文章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
人們都知道古典音樂大師貝多芬中年失聰,他“扼住命運的咽喉”,成為人們膜拜的音樂傳奇。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抽象地編成一個聾子成為音樂家的勵志故事,你就不會看到貝多芬曾數次經歷感情挫折,不會知道貝多芬因為聽力障礙在彩排時和樂團難以合拍(他自己卻渾然不覺),最后被助手無奈叫停……只有遇見一段真實的人生,你才能看到艱辛、勇敢,無畏、堅持。
所以,我一直覺得,看一百篇勵志短文也不如看一本質量過關的優秀人物的傳記,如果整段細致入微的人生都不足以讓你有動力,那短淺的雞湯又能讓你心蕩起幾朵漣漪呢?
【適合高考前閱讀的勵志美文】相關文章:
適合兒童閱讀的勵志童書07-12
元稹《高荷》閱讀答案10-15
高荷 元稹閱讀答案10-07
《山就這么高》的閱讀答案11-18
下雪適合發的唯美文案10-20
高考前的勵志句子03-15
“山就這么高”閱讀理解05-03
適合發早安高情商的句子(精選260句)04-16
適合下雪天發的唯美文案10-20
適合的名言警句勵志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