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5篇(熱門)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
經過一天的精彩展示,圓滿結束。縱觀整個展示課,我感覺老師們的課堂教學實踐豐富,數(shù)學素養(yǎng)深厚,每節(jié)課各有所長。反思整個展示課,我認為成功與缺憾并存。下面以寧曉英老師的《周長》一課為例,談談我的一點看法。我認為這節(jié)課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注重實踐,形成概念。
寧老師能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生活經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知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之一。如:開課之初,從一個“周”開始,利用教具 “樹葉、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五角星等”,讓學生動手描出周長,從而建立周長的概念,設計巧妙。老師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組織教學,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關系。
2、注重參與,學生合作。
本節(jié)課能在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上下功夫,教師起到設計者、參與者、合作者的作用。老師比較關注學生全程參與,讓學生在玩中學數(shù)學。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時間。學生學的主動, 學的'活潑,敢于發(fā)表意見。善于動腦思考,這些都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如:在測量周長一節(jié)中,讓學生在紙上描畫每個圖形的周長,清晰建立“周長”的概念。
不足之處:
1、老師講解過多,不敢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
在”尋找周長的測量方法“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寧老師一個圖一個圖的帶著學生嘗試各種方法,講解過多,包辦過多,顯得改環(huán)節(jié)顯得單調冗長。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而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課標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2、沒有注意引用對比的方法,鞏固學生的概念。
如:在教學“封閉”概念時,老師僅僅限于讓學生認識封閉圖形。而沒有設置對比圖形“不封閉圖形”,讓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對“封閉圖形”的理解。這樣教學,學生的認識就比較淡薄,對封閉的理解流于淺表,削弱了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2
一、教學構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十分熟悉的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經常要求解它們的表面積,例如:計算做一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需要多少材料。雖然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由于學生缺少生活實踐經驗,導致計算出來的結果不符合實際要求:多加了一個上面的面積。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似懂非懂:魚缸的外形是什么樣的?長方體嗎?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是否就是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魚缸沒有哪一個面,所以實際上是計算哪幾個面的總面積?如何計算這些面的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和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對于以上幾個問題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在認識矛盾沖突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驅使下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解決魚缸制作的問題來開展教學。當學生經歷了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就學會了如何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踐,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表述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學習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2.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學生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那么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表面積以及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聯(lián)想:
(拿起一個正方體的模型,手摸著面)提問:正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指什么?正方體里每個面的面積怎樣算?所以可以怎樣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3.歸納引入新課:
正方體的6個相同的正方形面的總面積就是正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4.教學例2
提問:題目條件是什么,讓我們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就是求正方體的什么?你會算嗎?
(課堂實錄:有同學提出可以用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因為長方體是一種特殊的正方體,所以可以這么做。有小部份同學同意這個觀點,但是通過計算后認為方法太繁,可以用簡便方法。)
(點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進行導入,先請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接著根據(jù)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推導,從而引出新的計算方法,使得學生愉快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索。通過教學的導入,明確了教學的目標,確定了研究方向,這時再引導學生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師: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積只要用棱長乘棱長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
二、魚缸的制作問題
說明:我們已經學會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實際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時不需要計算6個面的餓總面積,只需要計算某幾個面的總面積。這就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思考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和,并思考每一個面的面積怎樣算。如例3。
1.幫助學生回憶魚缸的形狀(長方體,但是沒有上面)
2.如何計算所需材料的面積?(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要減去上面的面積)
3.教學例3
(出示長方體模型,把它看成魚缸的模型)
(1)魚缸缺少哪個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幾個面的面積和?哪幾 對面有相同的兩個?哪個面只有一個?如何計算每一個面的面積?(5個面,沒有上面,左面=寬*高前面=長*高 底面=長*寬)
(3)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點評:在教學中采用學生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魚缸”啟發(fā)學生如何計算制作一個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也就是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這個事例在生活中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聯(lián)系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以上這一系列的活動表現(xiàn)了完整的探究過程,都體現(xiàn)讓學生經歷整個教學的探究過程。)
(4)改變題目要求,使得長方體的寬和高長度相等,觀察模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1: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左面和右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學生2:長方體的寬和高相等時,它的前、后、上、下四個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形。
學生3:這個長方體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個面的面積,它的前面、后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
說明:寬和高長度相等時,長方體的前面、后面、下面這三個面完全相同(魚缸沒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個面的面積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積,就是魚缸所需材料的面積數(shù)量。
(點評:數(shù)學是很嚴謹?shù)模栽趯W生敘述的時候要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注重評價,運用語言和體態(tài)及時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椭笇В龠M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第三位同學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表揚了他在敘述數(shù)學問題時所具有的嚴謹性,同時要求全班同學在這方面要向他學習。)
4、練習
書P42頁練習二的第一、二 題。
(點評:要計算長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之和,關鍵是要知道如何計算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而且通過指名學生口答練習,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利于以后教學的實施)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3
一、教學目標:
1、區(qū)別1——10以內的單數(shù)和雙數(shù)并理解其含義。
2、能進行10以內單數(shù)和雙數(shù)的轉換。
3、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shù)的興趣,能積極主動的參加數(shù)學游戲。
二、教學準備:帶10以內數(shù)字的蘿卜圖片若干;貼有單數(shù)、雙數(shù)標記的紙箱;單數(shù)和雙數(shù)汽車多輛;音樂《拔蘿卜》。
三、教學過程:
1、拔蘿卜:
教師以談話形式導入“拔蘿卜”。(這里可播放小段音樂《拔蘿卜》,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幼兒興趣。)
2、數(shù)蘿卜:
1、教師展示六行蘿卜圖片,請幼兒觀察。
2、教師依次提問,請幼兒一起回答:(為以后的給蘿卜找朋友打基礎)
(1)、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行蘿卜?
幼兒回答:6行。
(2)、數(shù)一數(shù)每行有幾個蘿卜?
幼兒依次回答:1個、兩個、3個、4個、5個、6個。教師依次把數(shù)字1、2、3、4、5、6寫在相應的位置。
3、給蘿卜找朋友:
(1)、教師說明給蘿卜找朋友的.要求:兩個蘿卜一組圈在一起。
(2)、分別請幼兒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蘿卜。(每圈一行教師都要嚴格把控,并及時和幼兒研討,使幼兒正確理解單數(shù)和雙數(shù),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小結:兩個蘿卜一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單數(shù),能找到好朋友的是雙數(shù)。圖上的單數(shù)有1、3、5,雙數(shù)有2、4、6.
4、擺蘿卜:(深入探究7——10以內的單數(shù)和雙數(shù)及體驗單雙數(shù)的轉換,以此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單雙數(shù)的理解與應用,突破教學重難點。)
(1)、請幼兒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蘿卜圖片,先擺好6個蘿卜,請幼兒給蘿卜兩個兩個找朋友。
擺好后請幼兒匯報結果:6個蘿卜,2個2個找朋友,沒有剩下,它是雙數(shù)。
(2)、教師提問:怎樣變成7個蘿卜?
幼兒回答:“添上一個。”
教師提問:請幼兒給蘿卜兩個兩個找朋友,會怎樣?
幼兒之后回答:2個2個找朋友,剩下1個,它是單數(shù)。
教師按以上方法,依次進行到給10個蘿卜。
最后師幼總結:10以內的單數(shù)有:1、3、5、7、9,10以內的雙數(shù)有:2、4、6、8、10.
5、收蘿卜:(鞏固練習,初步驗收教學成果。)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
(1)、選四名小朋友分別背上標有單數(shù)、雙數(shù)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蘿卜,經過自己判斷蘿卜上的數(shù)字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后,再放入對應的筐里。
開始收蘿卜。
需要教師和幼兒一起檢驗游戲結果,如發(fā)現(xiàn)錯放的請幼兒一起糾錯并改正。
三、課堂延伸:(加深幼兒對單雙數(shù)的認識、理解、鞏固與應用)
運蘿卜:
先有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分組將單數(shù)蘿卜和雙數(shù)蘿卜分別運到單數(shù)汽車和雙數(shù)汽車上。
然后游戲開始,教師巡視,檢查幼兒游戲成果。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4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
1、談話。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萬物復蘇,春暖花開,這是一個植樹的好季節(jié)。(課件出示春天圖,再出示同學們舉著隊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樹的.情境圖)
大家看,圖中的小朋友正忙著去種樹。學校規(guī)定中高年級參加植樹,他們各年級的種樹任務都不一樣,大家猜一猜:哪個年級的植樹任務重些?為什么?
生:應該是六年級的任務重些,因為他們大些。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分配給六年級同學的任務。
2、 看圖列式,口算。
課件出示六年級同學植樹的任務:共要種樹90棵,有3個班。
師:根據(jù)這圖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平均每個班種多少棵?
師:你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決?
學生口答,師板書:90÷3=30(棵)
課件依次出現(xiàn)五、四、三年級的植樹任務,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口頭說算式再口算結果。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5
師出示幻燈片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長大了當一名質檢員,有2個乒乓球,其中有一個不是2.7克,次品較輕,怎么找出這個次品?
師:什么是次品?
生:次品是偏輕或偏重,只要沒達到2.7克,都是次品
師(拿出兩個乒乓球):你知道那個是次品嗎?
生(齊):不知道。
師:放在那里我們能不能看出來呢?
生:①臟的那個。②爛的那個。
師:那么我們就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是什么呢?
生(齊):天平!
師:誰來說說給你一個天平,你會怎么辦?
生:用天平秤,一邊放一個乒乓球。
學生上講臺扮演天平,兩只手當作天平的兩個盤,學生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
師:同學們,你們看后認為那邊偏輕呢?
生:手在上面的.那邊偏輕。
師:左邊翹起來了,說明什么呢?
生:說明要輕一些,輕一些就代表是次品。
師:我們用天平來秤物體,一邊高一邊低,說明有一個是次品,如果兩邊都平衡了的話,有沒有次品呢?
生:沒有。
師:那么兩個大家會不會找?
生:會。
老師用幻燈片展示兩個乒乓球怎么來找次品。
師:這是兩個乒乓球,那如果三個乒乓球又該怎么找呢?
生:秤兩次。
師:那剛才我們用了幾次找到了次品?
生:一次。
老師利用幻燈片演示怎么來秤。
師:那三個乒乓球,我們把它分了幾份來秤的呢?
生:三份。
生:盤子一邊一個,還有剩下的一個,所以是分成了三份。
師:分成了三份,怎么秤的呢?同學們回憶一下。
生:如果平衡,那剩下的那個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輕的那個就是次品。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3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能辨認方向。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以不同物體為參照物來辨別方向。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舊知
1、請你說出徐老師站的位置?
2、引導學生用指南針找北方,說出南北、東西兩對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認識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說說你是怎樣找出來的?
2、小組合作:順時針找東方
一個小組匯報后教師分析。
3、轉換觀察點,問: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學生齊答其它三個方向。
4、三個點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點?指向哪?
5、師小結:這說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點的北方向和A點的北方向?
7、讓學生貼出北方向。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小組活動:找出你喜歡的點指出東、南、西、北。
根據(jù)觀測點的不同找準方向。
2、全體做游戲:
(1)明確要求。
(2)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找方向。
(3)分組展示,體驗成功。
四、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教師點評。
2、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的北極和南極,拓展延伸。
分析:
1、徐平老師的這節(jié)綜合實踐課《認識方向》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得比較好。徐老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巧妙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來找方向。
2、教師的語言精煉,教態(tài)自然,和藹可親,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能恰當?shù)剡\用教具和學具創(chuàng)設情景,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加深對方向的認識,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是上得很成功的!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7
一、導入:
1、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對于圓我們有沒有深入學習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一下。
2、看見過方形的車輪嗎?(課件:唐老鴨騎方形車輪的車子)
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圓片,在桌上滾一滾,感覺怎么樣?(沒有棱角)
我們說方形能給人以陽剛之美,那么圓形給人以曲線美,圓形是平面內一種封閉的曲線圖形。
4、唐老鴨騎車時它的表情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不平穩(wěn))
學生模擬平穩(wěn)著走路。
5、(課件:小強騎車)車輪安裝時該把車軸安裝在什么地方?(圓的中心)
(課件:小紅平穩(wěn)騎車)猜想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來就能平穩(wěn)了?(圓點到圓邊的長度一樣)
板書:圓中心的一點到圓邊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都一樣長。
6、指名指出課題中圓的圓邊上、圓內、圓外。
二、新課:
下面我們來證實圓中心到圓上的線段都一樣長。
1、可以怎么證明,師述方法,學生找手中圓的中心,找到后小組交流。
2、指名說是怎樣找的?
誰用的是對折的方法?能找到圓中心到圓上的線段嗎?能找到幾條?畫出來。
圓里這樣的線段有無數(shù)條。
3、證明這無數(shù)條線段一樣長,你有什么方法?小組討論。
指名說方法。
4、邊展示邊指出定義:圓心、半徑(一樣長、無數(shù)條)
能解釋車軸為什么安裝在圓心上了嗎?
5、看圓形的折痕有沒有比半徑更長的線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自己來解決,完成“工作報告單”。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
全班對照報告單交流。(通過圓心,兩個端點都在圓上,叫直徑,無數(shù)條,長度相等,和半徑的關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顧我們學到的這些知識是怎么得到的?觀察——猜想——實踐——獲得
提倡這種學習方法。
三、會畫圓嗎?自己畫一畫。
指名板演畫圓,師問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
學生再畫一個圓。
比較大小兩個圓,為什么大小不一樣?(指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四、練習拓展:
1、體育課上要在操場上畫圓,你打算怎么辦?
2、生活中隨處可見圓,圓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賞課件:有關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一種封閉的曲線圖形
圓心O 圓中心的一點
半徑 r 圓中心的一點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都一樣長。
直徑 d 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都一樣長。
直徑=2*半徑 半徑=1/2直徑
圓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 。陳老師在教學中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課的開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說出是圓。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然后讓學生欣賞大自然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知道圓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是最美的。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車軸要裝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shù)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jié)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重視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教學圓的認識時,老師注重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
關于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兩者間關系的教學。
這應是本課的重點,我覺得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的討論過程中。這里的教學由于時間關系還不夠細致,有待改進。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8
一、師生問好,激趣導入
1、引出機器人
師:今天呢,黃老師給一(1)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猜猜看它是誰呢?(課件出示)
生:機器人!
師:對了,是機器人!第一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機器人想對我們大家說什么?好嗎?
2、傾聽機器人的“話”
機器人:我是機器人貝貝,聽說大塘小學一(1)班的小朋友學習特別努力、認真,今天我想和你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你們歡迎嗎?
生:歡迎!
師:好,那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機器人貝貝的到來!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師: 學習之前,我們得先陪機器人貝貝買一些學習用具,聽說啊,小鹿文具店里的文具挺多的,而且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先讓我們和機器人貝貝一起逛逛小鹿文具店吧!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確分類
師:我們知道,小鹿文具店之所以整齊、美觀,因為它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那么像小鹿文具店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我們就叫做分類。(板書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分類。請大家翻開課本第38頁。
三、鞏固發(fā)展、體驗分類
1、說一說
師:剛剛我們逛了小鹿文具店,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參觀參觀小熊文具店。
這一次你們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和小鹿文具店有什么不一樣?哪位小朋友能來說一說?
生:東西多、亂。
師:好,先讓我們來看看小熊文具店到底都有什么文具(課件出示)——那我們該怎樣幫助小熊把它的文具店弄得像小鹿一樣整齊、美觀呢?誰愿意幫忙出個主意?
2、幫一幫
師引導學生把小熊文具店的文具歸類。
師:那么在擺放這些文具之前,我們得先把這些文具歸好類,現(xiàn)在請開動你們聰明的小腦筋想一想怎樣分比較好呢?請一位同學來幫一幫小熊。
3、練一練(完成課本練習第1—3題)
(1)學生獨立完成 。
(2)組內互相交流是怎么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
(3)匯報交流(每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請2—3組就行了)
(第1題:啟發(fā)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啟發(fā)學生:4輛車是同一類的。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同桌可進行相互交流,使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不是同類。)
四、應用拓展、自主構建
1、整理馬大哈水果店
師:馬大哈水果店里有這樣一些水果,看得黃老師眼花繚亂的,我們一起來幫幫這位馬大哈這些水果整理一下,讓它更加美觀好么?
生:好(并說出原因)
師:真積極!那么下面請小朋友們再次開動你們的腦筋,用我們剛剛學的分類知識想一想,待會請你來回答。(指明一名學生)
總結出——相同的物品一起。
2、分小組,給平面圖形歸類并說出為什么這樣歸類?
師:現(xiàn)在同學們手中有一些平面圖形,你能再次用我們學的分類方法把他們分好類么?好,請各小組行動起來。分好了之后請派一名代表告訴老師,為什么你要這樣分?你是怎樣想的'?
(總結出這些平面圖形是按照形狀分類)
3、整理學具盒
(1)師:現(xiàn)在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學具盒整齊嗎?如果不整齊,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分類的方法把學具盒整理好嗎?如果整齊,你能幫幫你身邊的同學嗎?
(2)匯報:你是怎樣整理的?
(3)把學具有序地進行整理,放到學具盒里。
五、總結
1、請生回答(表揚:你是個善于觀察,善于總結的孩子,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學習)
2、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懂得了如何擺放東西更為整潔、美觀。希望大家今后能夠養(yǎng)成整潔、美觀擺放東西的好習慣,相信一(1)班的小朋友一定都能做到的,對嗎?
生:對。
師:時間過得很快,也到了機器人貝貝和我們說再見的時間了,它剛剛跑到花店里買了四朵鮮花想帶回外星去給自己的爸爸媽媽。那么買到的鮮花有郁金香和月季花,花的名字不一樣,而且顏色也不一樣。怎么樣分類搭配擺放才顯得漂亮呢?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呢?請同學們回去開動腦筋想一想,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生:好。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和后面的老師們說再見!
《分類》教學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努力使學生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悅的教學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積累領悟分類的含義。
整節(jié)課我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出了我們數(shù)學的研究課題。如:完成教材第52頁的“練一練”出示圖片,板演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把書中的圖做成能活動的,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這樣更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能力。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shù)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shù)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分小組內同學的鉛筆……。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shù)學走進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數(shù)學。
這節(jié)課雖然經過了經心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師在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圖時應該指導學生看圖,找到與本課有關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這節(jié)課中學生只能找到圖中都有什么,不能感覺到同類的商品分類放在一起,起不到導課的作用。低年級開始要指導學生看圖。學生要思考和回答問題時都是可以適時點撥,指導,不應該替學生說出答案或是說出后半句,都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哪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也不應該教師說,教師說了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如:學生板演時“可不可以按顏色分?”
書包內課本分類,學生如何分的應該讓學生自己說出道理,不應該教師說;貨架上物品的分類讓學生自己說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復習鞏固過程中學生答錯的問題應該當作錯例來分析、指導如:5比3少幾時有幾個學生答5減2等問題。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但讓學生分學具時,學具數(shù)量和種類都單一(黑板上的分類教具種類和顏色都單一),所起作用不明顯,像是個小練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課堂上體現(xiàn)了合作、探究但教師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不單單是了解交流情況還應該注重一下兒指導,低年級孩子還不知道如何小組學習。如:圖中都看到了什么東西(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一節(jié)課上下來,雖然不是十分滿意,但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鋪墊下,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起來。輕松地就學到了知識,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9
a+30這個式子表示小紅爸爸的年齡,表示小紅爸爸比小紅大30歲,也表示小紅比小紅爸爸小30歲。
小結:字母可以表示變化的數(shù)
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關系。
五、經歷概括“數(shù)量關系的表征句”,假設字母并寫出用字母表示式子的過程,初步學會假設字母表示關系。
1、關系:小紅爸爸的年齡比小紅大30歲。
表示小紅與小紅爸爸年齡之間的關系。
想一想,我們是怎么用字母去表示關系的'?(課件顯示)
第一種方法
第一步:假設 小紅的年齡a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0
科目:數(shù)學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xx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么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 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么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jù)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 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系,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5、 舉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 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jié)內容,值得表揚。
2、 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復讀。舉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四、 練習
1、 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么?
五、 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系——→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qū)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采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1
一、 發(fā)散思維,引出課題
例題:將-4,+3,+4,-3分成兩組。
1·將-4、-3分在一組,將+4、+3分為另一組,就是將負數(shù)分為一組,正數(shù)分為另一組。
2·我將-4,+4分在一組,將-3,+3分為另一組,就是把數(shù)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jù)。
我將-5和6分在一組,將7和-8分在另一組。理由是兩組數(shù)中的數(shù)字具有相反的符號,并且符號后面的數(shù)也不相同。
二、比較概括,提煉定義
一般地,一個數(shù)可以由兩部分組成,即符號和數(shù)值。根據(jù)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采用三種不同的分類方式。如果兩個方面都不相同,則可以將它們分為一組正數(shù)和一組負數(shù)。如果只考慮符號是否相同作為分類依據(jù),則可以得到一組正數(shù)和一組負數(shù)。如果只考慮數(shù)值是否相同作為分類依據(jù),則可以得到一對相反數(shù),例如-4和4,3和-3。請問,這些數(shù)又該如何稱呼呢?
這就是見天我們這節(jié)課需要你學習的內容:相反數(shù)。
為什么叫相反數(shù)而不叫別的數(shù)呢?
一個正數(shù),一個負數(shù),表示的意義相反,所以叫相反數(shù)。
符號不同、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叫相反數(shù)。
一個數(shù)前面添上不同的符號后得到的兩個數(shù)叫相反數(shù)。
師:請你舉例說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數(shù)。
課本上說“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
“只有符號不同”說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
“只有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號不同” ,與課本上的說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在數(shù)學學習中,對此我們應該多加注意。需要說明的是,課本用“只有符號不同”包含“符號后面的'數(shù)相同”的意思,好處是使相反數(shù)的概念更精煉,同時也避免了使用“符號后面的數(shù)”這一說法容易引起的誤會,關于這一點,以后我們還將看到。
師:“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數(shù),也可以說-4是+4的相反數(shù),即+4與-4互為相反數(shù)。請大家一起把“+3與-3互為相反數(shù)”的意思說具體一點。
課本上特別指出(板書):0的相反數(shù)是0。
口答練習:說出下列各數(shù)的相反數(shù):
-7, -0.5, 0, 6, +1.5
三、數(shù)形結合,深入討論
例 請在數(shù)軸上標出表示+4的相反數(shù)的點.
0 4
從數(shù)軸上看,相反數(shù)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表示每一對相反數(shù)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相反數(shù)是指兩個數(shù)的唯一性質是它們的符號不同,而其他屬性是相同的。更明確地說,兩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的絕對值是相等的,但符號是相反的。在數(shù)軸上,兩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表示一個相對于原點對稱的位置,使得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
我們可以通過老師提到的問題分析方法來深入研究相反數(shù)。對于相反數(shù),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符號和符號后面的數(shù)。這兩方面的特點不僅包含在相反數(shù)的概念中,也能在數(shù)軸上體現(xiàn)出來。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考慮,有助于我們在未來的數(shù)學學習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相反數(shù)的概念。
到現(xiàn)在為止,關于零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生眾:零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零的相反數(shù)還是零;零不能作除數(shù)。
練習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 零的相反數(shù)還是零。
符號 相反 相反 分居原點兩側
到原點距離相等
通過這次七年級(三)班李紅鴿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開心快樂!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2
1 7 2 6 3 5 4 4
④、教師指著上面四種分法提問:這四種方法中有一種比較特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⑤、請學生說,并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⑥、教師歸納指出:最后一種分法中每份的數(shù)字卡片數(shù)同樣多,都是4張。(教師板書:同樣多)
2、引入
動手實踐二:
①、教師明確要求:請同學們把8張數(shù)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樣多;
②、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檢查、指導;
③、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把8個磁鐵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
④、學生分完,教師提問:每份分得同樣多嗎?是幾個?教師指著學生分的磁鐵說: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平均分。(教師在磁鐵下貼出紙條,學生齊讀一次)
;二>、探索新知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3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出示兩堆蘋果
1、兩堆蘋果:第一堆一一對應排列,第二堆雜亂排列,紅蘋果多還是綠蘋果多?哪一堆能讓你清楚地看出來?
2、同意第一堆的舉手。
3、第二堆為什么不能?亂
4、怎么樣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開,再對齊。
【評:復習前面學過得比一比的知識,引導學生體會統(tǒng)計的方便性,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其中。還可進一步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紅蘋果比青蘋果少1個,反過來青蘋果比紅蘋果多1個。】
二.教授新課
1.大象過生日
大象伯伯過生日,小動物們都來祝賀他,都來了哪些小動物呢?
中午,給小動物們準備午餐,每種小動物吃多少?不知道該給小動物們準備多少份食物,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先把小動物分下來(學生分)同時3個人進行操作。
排一排(注意對齊)(老師示范)
從這個知道什么?
每種食物的數(shù)量。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因為要準備午餐。
小豬最少,小猴最多。
2.統(tǒng)計的定義
想一想剛才是怎樣分水果的,又是怎樣幫助大象伯伯的?
學生總結,老師板書:分,排,數(shù),這個過程叫統(tǒng)計。
3.統(tǒng)計表
大象伯伯要到超市去采購食物了,可是他的記性不好,小動物的數(shù)量他總是記不清,我們怎么幫他記住呢?中有5、4、3,怎樣知道小猴幾只,小豬幾只?
老師這兒有張表,會不會填?
介紹統(tǒng)計表的作用,引出統(tǒng)計表的需要。
【評:設計故事是為了創(chuàng)設感興趣的童話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個故事是學生所熟悉的,便于學生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統(tǒng)計的需要,感受統(tǒng)計的價值。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學習意識和統(tǒng)計意識。】
三.鞏固運用
1.統(tǒng)計鮮花
幫大象伯伯第二個忙,把小動物送的鮮花分一分。怎樣來分?把花拿出來。按顏色、形狀。
分好后怎樣?排一排,排在格子里。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2.根據(jù)分得情況,完成統(tǒng)計表。(展示學生作業(yè))
看著表你知道了什么?
每種花的數(shù)量,哪種最多,哪種最少。。
還知道什么?
互相比較,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個,。
【評:重視實踐操作,因為實踐操作不僅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統(tǒng)計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這樣教學,既可使枯燥無味的統(tǒng)計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很輕松地掌握了統(tǒng)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加深學生對操作方法的掌握。的動手能力,并使學生熟練掌握操作的方法。】
四.實踐運用
1.大象伯伯不僅知道了每種小動物的數(shù)量,還知道了每種鮮花的數(shù)量。
大象伯伯為了感謝大家,送來了水果,請小朋友們吃。
看看有哪幾種水果?
分三組來統(tǒng)計水果。每組用一塊小黑板表示,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每種水果喜歡吃的小朋友各有多少個?
2.合成大表。分析全班的統(tǒng)計表,哪組最喜歡吃什么水果,最不喜歡吃,全班喜歡吃每種水果的人數(shù)各是多少(老師在展臺上填表)。
【評: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統(tǒng)計水果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凸現(xiàn)了開展統(tǒng)計活動的必要性,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并產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幫助他們培養(yǎng)統(tǒng)計意識】
五.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怎樣去統(tǒng)計。
雜亂的先分一分,再對齊排一排,為了好數(shù)。
生活中的統(tǒng)計運用。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4
師: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必修二,我們先來看一下第一章《空間幾何體》。學習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學校的建筑)。
生:學校的教學樓,實驗樓。
師:這些幾何體都占據(jù)著一定的空間,可以近似的看成我們以前學習過的長方體。(用多媒體展示空間幾何體的概念)我們來看這些我們常見的一些物體可以抽象成我們學習過的那些幾何體。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我們來看這個塔吊臂,可以抽象成什么幾何體?
生:三棱柱
師:我們學校的柱子?
生:長方體
師:包裝盒
生:六棱柱
師:金字塔
生:四棱錐
師:花盆
生:棱臺
師:我們把這些抽象出來的幾何體放到一起來看,(多媒體展示)它們有何共同特征?注意觀察圍成幾何體的各個面。
生1:圍成幾何體的各個面有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
生2:圍成幾何體的各個面都是平的。
師:很好,這兩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老師來總結一下他們的觀察結果。圍成幾何體的各個面有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我們可以把它們統(tǒng)稱為多邊形。并且它們的各個面都是平的。我們把這種由若干平面多邊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多面體。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和多面體有關的概念。圍成多面體的各個多邊形叫做多面體的面,相鄰兩個面的公共邊叫做多面體的棱,棱與棱的公共點叫做多面體的頂點。認識了多面體的概念以后我們就來學習幾種簡單的多面體。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棱柱、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
有這樣幾個幾何體,我找人來給這些幾何體分一下類。
生:前邊兩個是棱柱,中間兩個是棱錐,后邊兩個是棱臺。
師:你們同意不同意他的分類。
生:同意
師:但是它們分別具有怎樣的結構特征呢?下面我們分組來討論一下這些幾何體的結構特征。注意你們討論的時候要注意的內容。(多媒體展示小組討論內容,老師給各個組相應的幾何體模型)
學生分組討論。(10—15分鐘)
師:大家基本上討論差不多了,先由第一個大組的同學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討論成果。棱柱具有怎樣的結構特征,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總結。
生1:棱柱有兩個面互相平行
生2:棱柱的側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生3:棱柱相鄰側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
師:這幾位同學總結的很到位,我們把滿足以上三個特征的幾何體叫做棱柱。注意: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幾個幾何體哪些是棱柱。
生:一,三,五
師:棱柱的有關概念(底面,側面,側棱,頂點)。棱柱的分類,棱柱的表示。為了加深大家對棱柱的理解我們來看這個選擇題。
生:選C
師:正確答案選C。A,B如圖所示。
師:看兩個幾何體,第二大組的同學,請你們來展示你們的討論成果。
生1:有一個面是多邊形。
生2:各個側面都是三角形。
師:不錯,觀察得挺仔細。我們來看側面的.三角形,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三角形有一個公共頂點。
師: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有公共頂點的三角形,滿足以上兩個特征的幾何體我們稱為棱錐。棱錐的有關概念,棱錐的分類,棱錐的表示。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幾何體是棱錐嗎?
生:不是
師:棱錐的側面是一個有公共頂點的三角形,必須要有公共頂點。現(xiàn)在第三大組的同學,請你們來展示你們的討論成果。來給大家展示一下棱臺具有怎樣的結構特征。
生1:上下底面平行。
生2:各側面都是梯形。
生3:各側棱的延長線交于一點。
師:在總結特征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棱臺是怎樣得到的。(用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用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底面與截面之間的部分叫做棱臺。也就是說我們把棱臺補齊的話可以補成一個棱錐。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棱臺的結構特征,由棱錐截得(側面是梯形,側棱的延長線相交于一點)。截面和底面平行(兩底面是對應邊互相平行的相似多邊形)。棱臺的有關概念,棱臺的分類,棱臺的表示。我們來看下面這兩個幾何體是不是棱臺,為什么?
生1:不是,各側棱的延長線沒有相交于一點。
生2:不是,上下底面沒有平行。
師:已經學習了棱柱、棱錐、棱臺,我們來看它們三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生:棱臺比棱柱的上底面小,棱錐是一個點。
師:分析的很好。如果上底面是可以伸縮的話,上下底面一樣大的時候是棱柱,拉緊一點上底面比下底面小點是棱臺,拉緊最后拉成一個點就是棱錐。
同學們可以總結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生1:多面體的特征
生2:棱柱的結構特征,相關概念,分類及表示。
生3:棱錐的結構特征,相關概念,分類及表示。
生4:棱臺的結構特征,相關概念,分類及表示。
師:大家總結的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棱柱、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大家下去要重點復習。我們來看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 篇15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義,編制7的乘法口訣。
2.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編口訣、用口訣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感悟口訣編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訣并熟記。
【教學難點】:熟記7的乘法口訣,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用七個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師:小朋友看小精靈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是用什么拼成的?拼成這樣一只小船需要幾個三角形?(師板書填表)師:你是怎樣知道的?它表示幾個幾?(1個7)(師板書)師:拼二只小船需要多少個三角形呢?(14個)你是怎樣想的?(7+7=14)師:哦,是幾個7相加?(板書:2個7相加)那拼3只小船需要幾個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
2、提出學習目標:同學們想一想,7的乘法口訣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出示學習目標:
(2)理解乘法意義,編制7的乘法口訣。
(3)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根據(jù)表格,學生獨立學習,把表格內的算式填寫完整,并編出7的乘法口訣。請在書上試著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組里說一說。(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交流匯報,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口訣。
(1)編出7的乘法口訣
師:你編出哪些乘法口訣,能解決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說那句就說那句?
預設:
生1:一七得七,能解決3×7=或7×3=
生2:二七十四,能解決4×7=或7×4=
(2)驗證7的乘法口訣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決,你有什么方法驗證?
預設:
生1:五七三十五表示5個7相加,5個7相加等于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書1)7+7+7+7+7=35)
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個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書2)5+5+5+5+5+5+5=35)
(3)、熟記7的乘法口訣
a、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引導記憶
師:同學門,7的乘法口訣比較難記住,但只要我們掌握了它的特點、規(guī)律,我們就能牢牢把它記住,這些特點、規(guī)律你找到了嗎?
預設:
生:乘號左邊的.因數(shù)是1~7,從小到大,乘號右邊的因數(shù)都是7,積也是從小到大。
師:你的發(fā)現(xiàn)很重要,當一個因數(shù)變化,另一個因數(shù)不變時,積也會隨著變化,它變大,積也會變大,它變小,積也會變小(手指因數(shù)和積)
師:這些規(guī)律對記住口訣很有幫助,你們記住這這7句口決了嗎?讓我們來試一試,有沒有信心?
(生背口訣)
師:在背口訣時,感覺哪句記,哪句難記一些?
學生各抒己見,并說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較好記。難記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訣幫助記憶。
b、利用規(guī)律,有效記憶
師:記憶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多動腦,多動口,就能熟記口訣,老師給大家提個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學都要熟記這些口訣,難道背這口訣還要七七四十九天嗎?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剛才的話中就包含了兩句乘法口訣,還記得嗎?
生: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
生:好的,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利用剛剛找出的規(guī)律自己來記一記7的乘法口訣。
請學生集體背一背7的乘法口訣。然后進行師生對口令的游戲。
三、拓展延伸知識
(1)電腦出示:請快速口算并說出它的口訣
5×7=7×3=7×4=7×6=
7×7=7×2=1×7=4×7=
(2)、應用練習
出示古詩: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詩略)
師:7是個奇特的數(shù),我國古代與7結下了難解之緣。下面我們來看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是由唐代的賀知章寫的,這首古詩的內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訣算出來嗎?
生:28,四七二十八
師:對,每句7個字,這樣的詩又稱7言詩。
(3)出示
每天上7節(jié)課,一周5天上幾節(jié)課?
爸爸到北京去了3個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個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個星期要喝多少水?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訣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嗎?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8-30
【熱門】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1-03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的聽課記錄10-16
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精華]10-29
關于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11-02
(熱)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9-01
(實用)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09-05
數(shù)學聽課記錄12-2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聽課記錄(合集)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