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聽課記錄范文語文8篇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1
一、聽課記錄基本信息
教學班級:XX年級X班
聽課學科:語文
聽課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聽課教師:XXX老師
二、課堂概述
本節課是一節閱讀課,主要內容為《金瓶梅》中的一則故事。老師通過講解故事情節,帶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課堂中,老師結合多媒體資源,使用圖片等輔助教學,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故事。
三、課堂亮點
1. 多媒體資源的使用
老師在講解故事情節時,結合多媒體資源,使用圖片等輔助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故事,而且使課堂更加生動和有趣。此外,老師還利用音樂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語文素養的培養
本節課中,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講解故事情節之余,老師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修辭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講解與練習,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 帶領學生進入情境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老師通過講解故事情節,帶領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在教學中,老師通過講解故事情節,結合多媒體資源和語言表達練習等手段,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故事。同時,老師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教學效果良好,但在教學中還需要更加注重合作學習和師生互動,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2
10月21日上午,高新區教研室在付山小學舉行語文教學研討會。聽了兩節語文課,分別是付山小學邢慧清老師指教的三年級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和寶鑫小學宋杰老師指教的五年級語文《我的戰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廣老師對兩節課做了精彩的點評,并針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講了四點意見。
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講話。現將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麗的小興安嶺
1、導入:(8:00)
⑴欣賞一幅小興安嶺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圖上的樹木多不多?”(學生回答“千千萬萬”“數不清”“像綠色的海洋”)
⑵連續欣賞幾幅圖片說說怎么樣板書美麗的小興安嶺。
⑶觀看錄象資料。(8:09)
2、學習課文:
⑴集體學習:
①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與同學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詞語,檢查朗讀。
③指名朗讀描寫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學畫出所描寫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寫很美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指導理解“抽出”
④總結本段的'學習方法。(8:18)
⑵小組學習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②分小組學習描寫夏、秋、冬部分的內容。(8:20) ⑶交流討論: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寫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學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興安嶺你會選擇在什么季節? 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朗讀課文。(8:35)
一人朗讀,配樂,其余同學觀看動畫。
4、深入理解課文:
⑴板書花園、寶庫
⑵思考:為什么說小興安嶺是花園、寶庫? 5、作業:可以寫寫自己的家鄉。
【點評】
這節課老師通過圖片、錄像、課文等多種形式來使學生認識美麗的小興安嶺,使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景色、物產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先帶領學生一塊分析描寫春天的部分,并總結出學習方法,然后讓學生分小組來學習課文的其余部分,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講課過程中還設計了幾處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讓學生選擇會在什么季節去小興安嶺旅游等環節,都體現了老師重視學生的學習感悟,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
導入部分的錄像資料只是讓學生看了一遍,看完就過去了。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讓學生根據預習的情況,聯系錄象資料來說說小興安嶺有哪些景物,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課文。在第三個環節配樂朗讀并讓學生觀看動畫課件時,課件的內容并不能和課文完全相符,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這里可只留背景音樂,讓學生邊聽朗讀邊去想象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
在最后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還缺乏進一步的提升。小興安嶺向人們奉獻出了豐富的物產,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3
一、 聽課時間:
20xx—4—5
二、 授課老師:
王xx
三、 授課學校:
xx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
四、 授課年級:
初中
五、 授課題目:
《岳陽樓記》
六、 教學過程
(一)全班分組收集岳陽樓記對聯,利用多煤體展示圖片及對聯。如“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并解釋對聯的涵義。
(二)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與以往的作家所寫的岳陽樓記進行對比。
(三)導入
(四)齊讀課文
(五)提問,這首詩作者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內容。
學生:(作者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討論課文結構劃分法。
文章有幾個段落,怎樣劃分,劃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陽樓景色片段錄像。(對岳陽樓的介紹)。
(八)、提問:為什么不寫岳陽樓的.盛況而刻畫岳陽樓洞庭的煙波浩蕩的景色,為什么這樣選材。(選材要為中心服務)
(九)、解釋“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兩種情景,提問“你贊同還是反對”,聯系實際,“不為外物所動”表現了哪種品質。
(十)、憂國憂民之士,古往今來,有哪些人物。
(十一)、總結,一切景語皆情語,背誦全文。
(十二)、作業:學習古人抒發感情的方式,寫一點抒情文字。
七、 教學板書
岳 敘事作記緣由; 悲——陰 }
陽 范 描寫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樓 仲
記 淹
八、教學評析
(一)、是注重朗讀感悟和背誦積累。這首詞語言簡練,節奏感強,感情豐富,教師沒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設計了充足的朗讀。以讀會意,以讀悟情。同時還注重讓學生當堂背誦,積累語言,真正作到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
(二)、是善于創設教學情景感染學生如讓學生觀察畫面,讓學生觀看課文錄象,很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使教學生動而深刻。
(三)、是讓學生收集課文的圖片及對聯,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是設疑,突出課文的重難點,把握文章的中心。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4
眾所周知,高一語文承前啟后。“良好的開端是事業成功的一半”。語文學習也是這樣。記得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贏在高一”、“大學是在高一考上的”,這話一點不錯。
下面,我從“心態”、“要點”、“方法”等方面,解說一下如何做好初升高語文學習的銜接、過渡工作。
一、心態調整。
首先,熟知盲點。即了解初高中語文課標的要求差異及變化,做到心中有數,明確銜接過渡的著力點。初、高中語文,考查的重點基本上聚焦在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詩歌鑒賞、語言運用和作文這五個方面。與初中語文相比,高中語文學習的難度明顯在增加了。其具體變化情況簡要歸類如下:
①語法修辭進考查要求。初中對語法、修辭、文言文詞法、句法等知識,側重于了解,教學中淡化且不作為考查內容;而在高中則重在運用,對語言知識的要求較高,教學中強化且作為重要的考查內容。
②詩歌閱讀增加了難度。從初中的了解到高中的學習,從初中的重在考查積累,到高中強化理解分析,體現了初高中詩歌學習的變化。
③文言文閱讀要求提高。初中強調“理解文言文基本內容”,淡化詞法、句法考察;而高中則要“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課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并力爭在實踐中一反三,能力要求明顯增強。
④新增精讀的閱讀要求。初中現代文閱讀僅僅要“熟練運用略讀、瀏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而高中則要能根據閱讀的不同目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法,“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并從不同角度評價、質疑。
⑤課外練筆要求數量陡增。初中要“課外練筆不少于一萬字”;高中則要“課外練筆不少于二萬字”。課外練筆新增一萬字。
總之,“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現代漢語語法、修辭知識”,是制約初高中語文學習銜接的“瓶頸”、“盲點”。為此,在初高中語文學習銜接時,同學們要加以重視。
其次,擺渡自我。記得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天,徒弟們懇請大師表演“移山大法”。大師欣然應允,開始打坐。可是數個時辰過去,山仍巋然不動。面對疑惑不解的弟子,大師不慌不忙地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世上本沒有什么“移山大法”,面對瞬息萬變的客觀現實形勢,“刻舟求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此時,需要適時改變我們自己。“不用揚鞭自奮踢”。較為常見且實用的做法有:
⑴做好心態“擺渡”,提前“上崗”。作為剛剛從中考戰場上走下來的初三同學,大都會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認為中考已經過去了,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陣啦!這種思想或現象的產生屬于人之常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同學們也應該更為清醒地認識到,中考既是一個“中轉站”,同時也是一個“加油站”。它承前啟后,是高中學習生活的“前奏”或“序幕”。同學們可以利用中考后的暑假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盡早實現角色轉變。
⑵依據差異“擺渡”,有的放矢。高一語文學習既是初中語文學習的延續與跨越,又是高中語文學習的起跑線,起著初中語文學習向高中語文學習過渡、銜接的橋梁作用。所以,同學們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初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初步摸索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牢牢把握住高中語文學習的主動權。“不打無準備之仗”。
初高中語文學習存在四個方面的明顯差異:
①初中側重于“識記”,高中側重于“理解”;②初中強調知識考查立意,高中強調能力考查立意;③難度不同。中考是水平性考試,語文試題難度低,高考是選拔性測試,語文試題難度大;④學習方法不同。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與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初中語文學習主要是“接受式”學習,而高中語文學習則強調“自主學習”。
⑶強化預習“擺渡”,轉變學習方式。初中語文學習是以獲得知識為主,屬于“被動”學習;高中語文學習則以探究性獲取為主,屬于“主動”學習。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對即將進入高一學習的同學來說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高中語文教學,立足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思想,教師的教學職能發生了轉變,他們不再是簡單地“奉送真理”,而是教給學生“發現真理”的方法、途徑和規律。這是一個從“授魚”向“授漁”轉變的質的飛躍。為此,同學們應盡早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是訓練閱讀的最主要的階段”。預習以“定向預習”為主,切忌“遍地撒網”。暑期預習更要針對薄弱環節,運用“勾畫圈點”“看注釋”等方法來培養自學能力。如,文言文的預習,要做到字字實,句索要旨,預習重點應放在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理解及翻譯等雙基知識上。
⑷瞄準盲點“擺渡”,完善知識儲備。配備《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成語詞典》、《語文基礎知識手冊》等語文學習等工具書。養成正確使用字典、辭典的好習慣。
畢達哥拉斯說:“自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和財富。”離開了“自主學習”的學生,既走不遠,也學不好。同學們要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實現初高中語文學習擺渡自我,順利適應高中語文學習而奠定良好的堅實的心理與技能基礎。
二、要點。
本著提高“聽、說、讀、寫”語文綜合素養的思想,關注主干知識要點。主干知識:知識范圍涉及語言運用、文言文閱讀、小說散文閱讀、詩歌鑒賞和作文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語言運用,著重于成語、語病、標點、對聯等最為基礎的語文知識;語法知識,重點關注文言詞法、句法和常見常用修辭;閱讀理解,重點關注文言文的“意譯”,散文閱讀側重分析結構和梳理思路,小說閱讀側重人物形象分析;關注新聞,主要包括新聞播報和新聞閱讀;詩歌鑒賞,側重意象把握及鑒賞角度;作文方面,重點解決審題立意和素材料理等關鍵問題。
下面僅以成語為例子,解說如何學習掌握“要點知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1、梳理成語知識
正確使用成語,是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萬辨義為先”。現實生活中因不明成語特性而誤用的現象隨處可見。成語也有“脾氣”,也有“生活習性”,需要同學們去熟悉、理解、把握。成語的“脾氣秉性”呈現為以下方面:
成語有謙敬。成語也有謙詞和敬詞之別。有些成語是謙詞,只適用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適于別人。如果辨析不清,就會導致謙敬錯位。如“拋磚引玉”謙辭;“不恥下問”敬辭。
成語有感情。成語本身具有褒貶之意,講究“喜、怒、哀、樂”等人之常情。其感情色彩分為褒義、中性和貶義三方面,其中“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是訓練、考查的重點。
成語有性別。即成語有性別歧視,也講男女授受不親。有些成語只用于男性,或只用于女性,或用于夫妻之間。如果把握不準,就會造成誤用。如“舉案齊眉”,適用于夫妻之間。
成語表數量。即成語也有“集體”與“個體”之分。如“莘莘學子”,指眾多的學生,其前面不能再用數量詞修飾限制,其后面,也不能再用“們”來表示多數。
成語有兼職。即成語具有多個義項,多種色彩,身兼數職。如“燈紅酒綠”,①多用來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用此意時為貶義詞);②也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熱鬧的景象(用此意時為中性詞)。
常見的“兼職成語”集錦可圈可點,秀色可餐,數米而炊,燈紅酒綠,平鋪直敘,潔身自好,淋漓盡致,想入非非,貪多務得,乘風破浪,百花齊放,不翼而飛,美輪美奐,呆若木雞,左右逢源,陳陳相因,分道揚鑣,劍拔弩張,另眼相看,若即若離,作繭自縛,拖泥帶水,粉墨登場,另起爐灶。
2、熟知誤用類型
成語誤用常見類型:“望文生義”,“誤用褒貶”,“疊床架屋”,“謙敬錯位”,“前后矛盾”,“不合邏輯”,“搭配不當”,“不合語境”,“以偏概全”。
3、 總結規律方法
造成成語誤用的根本原因是不熟悉成語意思及使用特性,造成“詞義”理解、“語境”判定“失真”。可采用“猜謎語”、“成語接龍”、“成語對聯”、“分類整理”等方法,豐富積累成語,在關注成語的整體意義的基礎上,細心弄清成語中某些字的“古義”,如“屢試不爽”的“爽”(差錯)等,扎實強化詞義理解;經常做些成語題目,提高識別語境的能力。
4、遷移訓練鞏固。可采用“猜謎語”、“成語接龍”、“成語對聯”、“分類整理”等方法,豐富積累成語;經常做些成語題目,提高識別語境的能力。
三、方法措施。
俗話說:“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孟子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這里所說的方法,主要是指學習方法。作為一名提前上崗的“高考預備役戰士”,不妨從以下方面做好初升高臨近開學前的語文學習準備工作:
⑴制訂學習計劃,確保語文銜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中語文共有五本必修教材,其中高一四本,占必修的80%。不論是從知識的廣度還是深度來看,高中語文知識都明顯多于初中,單純的想把學習重心放在高二或高三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而且還會給以后的語文學習造成很大的負擔。
為此,同學們可采取“四定法”制定個人暑期學習計劃。所謂“四定法”,即定向、定量、定時、定法。“四定”之中要特別強調“定量”與“定時”,此兩點是落實“循序漸進”復習策略,提高暑期補習效率的關鍵因素。
“定向”,即補什么。補漢語語法知識。漢語語法知識包括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兩類語法知識。即補初中語文教學中被淡化的“文言詞法與文言句法”、“現代漢語語法、修辭知識”等內容,使弱化了的語法知識重新被我們重視起來,并加以修補和強化。
“定量”,即補多少。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要求,針對《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所欠缺的知識進行增補訓練時,要立足于基礎性運用的原則,尤其是因初中與高中的要求不同而對高一新生高中語文學習造成困難的'語法知識等內容。從現代漢語的詞、短語、句子、修辭等內容補起,明確梳理短語的結構、句子成分及結構類型、常用修辭手法等內容。
“定時”,即用多少時間完成。針對補習的漢語語法內容和數量多少,結合自身學習需要,科學設計補習時間安排表。因人而異,重在有效。
“定法”,即如何補。相傳,古代有一中醫為病人看病,一直不得其法。有一次無意中按到病者患處,病者隨即大聲呼喊“啊!”中醫對此加以針灸,痛癥果然得以緩解。于是這些特殊的痛點便被稱為“阿是穴”。在此,我們不妨借鑒中醫看病的做法,尋找同學們的知識缺陷這一“阿是穴”,對癥下藥。即“頭疼治頭”、“腳疼治腳”,不搞“一刀切”,以便使同學們的語文知識補習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⑵鋪“路”搭“橋”。有人曾說:“初高中語文是個‘同心圓’,只是半徑大小不同。”此話道出了初高中語文的聯系與差別。其實,高中語文學習并不可怕,“溫故”而“知新”,即可輕松搞定。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從初中語文知識的結構層次來看,六冊教材的每個單元、每篇課文前面都有簡明的內容介紹和預習提示,課后的研討與練習設計較為全面,且富有層級;課文之間穿插介紹了閱讀、寫作、語法知識;每個單元后面設計有“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很好地體現了初中語文教學對語文基礎知識及“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視與培養。
同學們可以利用開學前的時間,借閱高一上學期語文教材尤其是必修一教材,翻看目錄,按照文體和知識點的分布來繪制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知識樹”;同時,做好初高中語文教材中相關文章及作者的專題“對位”工作,以便更好地溫故知新,學以致用。如,初中階段學過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故鄉》《孔乙己》、散文《雪》《風箏》《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議論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文章,通過這樣的“對位”復習,既熟悉了小說、散文、議論文等文體知識,了解了文章布局寫法,又為高中語文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一石多鳥”。
⑶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銜接過渡方法。
一要重視閱讀記誦之功,增厚語文積淀。“胸有萬卷詩書,筆下才有錦繡辭章”。“天才出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沒有“量”的積累,怎會有“質”的飛躍?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或學習過程中,要養成勤讀、善讀、精讀的好習慣,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提起要,鉤其玄,悟其理,品其味”,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在閱讀中學會借鑒與消化吸收。要盡量把自己所背誦的古代詩文及名言名句,合理地融入到自己閱讀寫作之中,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外練筆”的質量。
二要抓住老師的手,學會聽課。初高中語文老師講課風格存在明顯的不同,尤其是同學們剛剛升入高一的前一、兩個月,會普遍感到不適應。為此,同學們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入鄉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及早適應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
三要上好開學第一堂語文課。第一堂語文課是升入高中后師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語文老師精心準備,介紹語文學科特點、課程教學計劃和自己講課風格。老師們使盡“渾身解數”,把自己認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或竅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同學們要用心傾聽老師的講解,以便讓自己跟隨老師的思想“登堂入室”,把握高中語文的學習的“脈搏”。
⑷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盡早融入新的集體。從初中進入高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將會面對新的環境和許多陌生的面孔,同學之間比較生疏,此時,應主動參加些語文課外活動,這樣,既熟悉了新的環境,減少了陌生感,又展示了個人才華,提高了自身語文學習實踐能力,進而為順利跨過“初升高”這道人生門坎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何樂而不為呢?
每逢新生入校,一般都要舉行自我介紹、“我愛我家”、“慶祝教師節”等活動,同學們要積極參加,并做好充分準備。“自我介紹”,是同學們進入高一后的第一次登臺“亮相”,大家務必高度重視,用心準備。
⑸注重會話交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學們在注重自我外在形象時應主動與父母、老師、同學、師兄、師姐交流,收集學習初高中語文的經驗體會,提高自己說話、傾聽的能力。
下面僅以文言文“猜讀詞義”為例子,解說如何掌握學習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所謂“猜讀”,即指在讀書的過程中,依據已知的信息內容,去推斷未知的信息內容。猜讀,絕不是信馬由韁,更不是胡思亂想,而是一種合乎情理的推理過程。正確使用猜讀法,有利于促進閱讀與思考的深入結合,給你的閱讀插上聯想、想像的翅膀,幫助我們擺脫“山窮水復”的窘境,邁向“柳暗花明”的前景,進而提高閱讀的技能。猜讀的“八個錦囊”如下:
⑴利用字形猜讀詞義。漢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每個漢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形旁)按一定的組合規律構成的。漢字的形旁都具有明確的意義指向。如,“貝”與財物有關,“戈”與兵器有關,“讠”(即“言”)與人的說話行為有關。這就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具體憑借。如“水中藻、荇交橫”。(《記承天寺夜游》)“荇”字屬于合體字,“艸”是形旁,據此可知“荇”是一種草,再看前面的語境,“荇”應是一種“水草”。
⑵利用“而”字猜讀詞義。虛詞“而”有一種用法,表并列關系,我們可以利用“并列結構”來猜讀詞義。如,“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而”表并列關系,“多髯”意思是長著很多胡子,是動詞短語,據此可知,“而”前面的“峨冠”應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戴著高高的帽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并且長著濃密胡須的人是蘇東坡”。
⑶利用語法猜讀詞義。這里說的語法是就句子成分而言的。現代漢語主語、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一般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定語一般由名詞、代詞或數量詞充當,狀語一般由副詞充當。利用這些知識也可以猜讀陌生實詞的詞義。如,“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獨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余拏一小船”是主謂結構,“余”是主語,“小船”是賓語,“一”是賓語的定語,“拏”是謂語,據此可知該詞為動詞,解釋為“劃、撐(船)”。
⑷利用語位猜讀詞義。閱讀文言文時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緊鄰的句子兩兩相對,結構相同,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捕蛇者說》)處在對應位置上(語位相同)的詞語常常在意義方面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殫”與“竭”意義相同,“出”與“入”意義相反,“號呼”與“饑渴”相關,“觸”與“犯”意思相同。
⑸借助語境猜讀詞義。任何一個文言實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生長”在具體的“土壤”中,即語境中。借助語境,瞻前顧后,也可猜讀出詞義。如,“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核舟記》)“了了”常見義項為:數量少;聰明、機靈;明白、清楚。上文“題名”寫文字數量,下文寫字的顏色,從這些“已知”信息中,這些內容都被看得清清楚楚,可見“了了”應指“清楚、明白”。
⑹借助舊知猜讀詞義。有兩種形式:課內前后結合和課內外遷移。如,“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岳陽樓記》)“鱗”字便可借助“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記承天寺夜游》)中“鱗”字來解釋,都使用了借代的修辭,這里指“魚”。
⑺借助成語猜讀詞義。有很多成語來源于文言文,并且有些字還保留著古代的意思。據此也可猜讀陌生實詞詞義。如,“興素與從兄嵩不相能”。“能”字可以借助成語“素不相能”來解釋,意思是“友好、和睦”。
⑻利用通假猜讀詞義。利用以上方法猜讀,某詞語的常見意義無法講通時,這時就得考慮該字是否有“通假”現象。如,“昂首視之,項為之強”。(《童趣》)“昂首視之”寫抬頭觀看,“項”(由“曲項向天歌”可知)指脖子,因看的時間較長而使脖子僵硬,可見“強”讀“jiāng”,通“僵”。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5
一、復習檢查
秋天到了,公園里的菊花開得可好看啦!這節課,我們和小作者再去公園——看菊花。齊讀課題
【導入語活潑生動,且與課文自然聯結。】
1.不過,我們得先準備好門票。讀好詞語的小朋友就可以拿到門票啦!
【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下子被新穎的話吸引住了。】
2指名讀詞
公園聽tīnɡ許多許的第二筆是什么筆畫?
舍不得好看
3齊讀詞語,大家都可以拿到門票。
二、精讀課文
1、我們去公園看菊花啦!
出示課件一朵朵的菊花
你瞧,菊花好看嗎?哪兒好看?
生:顏色好看姿態好看
你能用學過的成語贊美菊花嗎?
【既有說話訓練,又挖掘了學生的成語積累。】
2、今天,孫老師采集了一大片菊花,帶回了教室。
出示菊花圖
出示句子:黃huánɡ的白bái的淡dàn綠lǜ的紫zǐ紅的
①師范讀
這些表示顏色的詞你能讀好嗎?自己先試試。
②指名讀。師評價,并再次范讀。生齊讀。
3、師指圖:你看這朵,正伸展著每一片花瓣,再看那朵,馬上就要開放了,呦,這一叢是金黃色的,那一叢是紫紅色的。放眼看去,這一片片菊花都成了花的'海洋。
②出示:一朵duǒ朵一cónɡ叢叢一片piàn片
指名讀指導朗讀齊讀
【教師有感情地解說,為學生的朗讀奠定了一個情感基礎。】
4、師引讀: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①現在就是深秋了。打點深秋寒風
早晨,寒風吹在你的臉上,你有什么感覺?
指名說:冷的感覺。
②寒風嗖嗖地吹,而菊花卻昂首挺胸,迎著寒風競相開放。
③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男女生賽讀。
【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會寒風刺骨的感覺,更能讓學生理解菊花不畏嚴寒的精神。】
5、小朋友們,有一個句號,就是一句話,這句話這么長,你有信心把它連起來讀一讀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6、你喜歡菊花嗎?誰來夸夸菊花?
【用自己的語言來贊美菊花,可以與文中相呼應,也可以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7、師引讀: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了離去。
指名讀、師范讀、再指名讀。
8、我們還沒有看過癮呢!打開書,自由讀課文。
讀得這么好聽,你能背下來嗎?
①自己背②老師考考大家誰能根據提示,背這一段?
出示: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白的,,紫紅的,一朵朵,,一片片,它們正迎著的寒風開放呢。人們邊看,邊走,舍不得離去。
指名背齊背
9、爸爸說了什么?自由讀課文
重點理解“許多花謝了”。指名說
10、師讀第四自然段
為什么覺得菊花更好看了?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6
聽課記錄的基本內容聽課記錄的基本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教學過程,說明確點就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即教學意見。
(一)教學實錄教學實錄包括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課時等;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采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學生活動情況;教學效果等。教學實錄記到什么程度,要根據每次聽課的目的和教學內容來確定,通常有三種形式:
(1)簡錄:簡要記錄教學過程、方法策略、板書設計等。
(2)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過程、方法策略、板書設計等都記下來,甚至教師的重點提問、學生的典型發言、師生的互動情況、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中的失誤等。
(3)實錄:把教師從開始講課到下課結束的整個教學環節、內容、時間、師生雙邊活動等一點不落的如實記錄下來。
(二)教學評點教學評點是指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包括教材的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教學結構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基本功;教學思想等等。寫教學評點可以采取兩種形式:
(1)簡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后所產生的反饋信息,隨時記錄下來。
(2)總評:就是對簡評綜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后與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二.做好聽課記錄要注意以下幾點應該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側重地將聽、看、記、思的內容有機靈活地結合起來。如教師講和學生發言時,以聽為主,兼顧觀察;教師板書和學生演練時,以看為主,兼顧其他;學生練習時,以思考為主等。
(一)聽記要分清主次。聽課應該以聽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聽和思考上。思考什么、怎樣思考?
①教師為什么要這樣處理教材,換個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對教師的成功、不足或錯誤,要思考原因,并預測對學生所產生的相關性影響;
③如果是自己來上這節課,應怎樣上,進行換位思考;
④如果我是學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學內容;
⑤課程建設的新理念、方法、要求如何體現在日常教學中,并內化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
⑥這節課是否是反映教師實際水平,如果沒有聽課者,教師是否也會這樣上等。
(二)記錄要有突出重點。一般來說,記錄要詳略得當,簡明扼要,對內容要選擇,文字要精煉。對講課中符合教學規律、有創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等可以詳細地記錄,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或見解也可詳細記錄,以免遺忘。
(三)聽課后要及時反饋,研討和交換意見。反饋時要堅持實事求是,抱著虛心、誠懇的態度,熱情主動地與教師交談,以平等商量的語氣,指出成功和不足或改進的地方。對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不要把問題講得太多,應有重點地指出突出的問題,并以建議的形式提出,多談優點和經驗,盡可能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快樂成功中成熟;對有經驗的教師,要實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們認識到還有改進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間。通常情況下,一般不是去做定性的分析和評價。
(四)對聽課記錄評議要進行整理總結,彌補自己的經驗不足。整理時要進行理性的思考分析,歸納出一些共性的東西,推廣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提出改進意見、要求和方法等,以便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借鑒并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認真做好聽課記錄是聽課者基本素質的體現,它反映了聽課者的品德、態度、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面的基本素質。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7
《美麗的小興安嶺》:
一、情境導入,誘發美。
課前,龔老師先以一組反映小興安嶺的圖片(包括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讓學生們欣賞,當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出現在學生們的眼前時,他們不禁發出了一陣陣贊嘆聲,有的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與旁邊的同學竊竊私語起來。于是,龔老師馬上讓學生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激起,紛紛舉手,有的說“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綠樹”;有的說“這里的景色真美啊”,還有的說“一大片一大片的樹,就像綠色的海洋一樣”……這樣的情境創設不但使學生們有了美的體驗,還可以讓他們更快地進入課文,與文章融為一體,為下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打好了基礎。
二、自讀課文,初識美。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想讓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必先讓他們進行充分地朗讀。龔老師沒有急于把自己準備好的“大餐”給學生“端”上,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收獲,通過自讀和指名分段朗讀,不僅理順了文章的脈絡和寫作方法(按時間順利來寫),而且讓學生對小興安嶺有了初步的印象——美,有的學生已經情不自禁地美美地讀了起來。
同時,龔老師還注重了字詞的教學。在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時,她出示了三組詞語,第一組:又松又軟、又香又脆、又肥又厚;第二組:密密層層、嚴嚴實實、蔥蔥蘢蘢;第三組:擋住視線、遮住天空、抽出枝條,在學生認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發現詞語中的秘密。這下,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聰明的他們一下子就發現了“又()又()、AABB式、動詞+名詞”這樣的構詞特點。這樣的設計對幫助學生進行詞語的積累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也使詞語教學不僅僅流于形式。
三、學習課文,感受美、欣賞美。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美麗的小興安嶺》詞藻華麗、意境優美,字里行間透露著小興安嶺的無窮魅力。
1、樹的海洋:
課文第一段向我們描繪了小興安嶺數不清的樹木,龔老師先請一名學生來讀讀這一段,問:“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從“……”知道了樹很多。(這里龔老師很自然地又補充了一些樹名,讓學生無形中知道不僅僅有紅松、白樺和櫟樹,還有許多其它種類的樹。)
生2:我從“數不清”讀懂了這些樹是非常多的。
生3:我從“幾百里連成一片”知道了小興安嶺很大很大。(龔老師順著追問:“也說明了——”)生馬上接著說:“樹很多很多。”
生4:我還從“綠色的海洋”知道小興安嶺的樹就像海洋一樣,也知道了樹很多。
從學生們的回答中,我們不難看出,對小興安嶺的樹多學生都感悟到了。于是,龔老師便請學生用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樹多的感覺。學生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把“數不清、幾百里連成一片、綠色的海洋”讀成了重音,讓我們聽著不僅感受到了樹多,而且還是那樣的美,就像綠色的海洋。
2、春天的小興安嶺:
美麗的小鹿、抽出枝條的樹木和淙淙的小溪構成了春天的小興安嶺。在教學“春天的小興安嶺”時,龔老師從那只可愛又美麗的小鹿入手,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小鹿們,你們在做什么呀?”龔老師的話語使“小鹿們”的情緒高漲,這里的師生互動很精彩,特別是老師的評價既簡潔又貼切。
生:我在散步。(動作演示)師:你真悠閑。
生:我在喝水。(動作演示)師:有什么感覺呢?(生:很爽)
請生帶著此種感覺讀句子。
生:我在側著腦袋欣賞自己在水里的影子。師:請你高興地讀讀句子吧。
師:可愛的小鹿們,讓我們高興地來讀一讀句子。(生齊讀)
散步時,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流淌的小溪。師:你真會欣賞。
生:積雪融化。師:你真仔細。
生: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師:是呀,——(出示學習樹木的句子。)
學生的善于發現使課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而老師的評價又為課堂潤色不少,從視覺上的美(美麗的小鹿、小溪里的水);聽覺上的美(雪水融化的聲音,溪水的淙淙聲),動靜結合,既有動態美,又有靜態美,再配合著淙淙的溪水聲,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課堂充滿了美的旋律。學生在讀中融真情,放飛情感,情中誦讀,讀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這里,龔老師還讓學生比較了“抽出——長出”的不同,感受到“抽出”的快,并以朗讀讀出這樣的感悟,理解語言文字運用中的準確性。
3、夏天的小興安嶺:
蔥蔥蘢蘢的樹木、乳白色的濃霧、利劍似的陽光和遍地的野花組成了夏天美麗的小興安嶺。龔老師就從“樹木、晨霧、陽光和野花”四個方面帶領學生欣賞了小興安嶺夏天的美。
這里,龔老師主要采取了讀讀、悟悟、看看、說說的教學策略,從句子的朗讀中說說讀懂了什么,再理解語言文字的美和用詞的準確性,如“蔥蔥蘢蘢、嚴嚴實實、封、浸、像利劍一樣的金光、各種各樣”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接著出示相關的圖片以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從視覺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再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融合進去,把這份美用讀表現出來。
比如在教學“晨霧”(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一句時,龔老師先請一學生讀句,然后問“你讀懂了什么?”
生1:霧很濃。
生2:我從“浸”感受到霧很濃,像牛奶,人進去好像在洗牛奶澡。(師:所以,那些樹木就好像在——生:洗牛奶澡。)
生3:我知道霧是乳白色的。(師:你連顏色也看到了。)
生4:我好像看到霧從山谷里升起來的。(師:是的,它慢慢悠悠的。)
在這里,龔老師出示給學生的圖片也相當經典,因此學生的感悟是到位的,感受也非常深刻。還有“像利劍一樣的陽光”,學生的發言也很精彩。這一切都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了小興安嶺的美,美的語言,美的圖片,美的朗讀。
四、總結談話,延伸美。
龔老師以自己美的語言領著學生進行了一次美的旅程,如:“春天來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在向我們招手呢!”“春天過去了,夏天來到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又是怎么樣的呢?快去讀讀吧。”“小興安嶺的春天生機勃勃,夏天蔥蔥蘢蘢,那秋天和冬天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去領略她的美麗。”這樣的小結讓學生知道小興安嶺的美在不同的季節是各不相同的,而這美還沒有到此結束,同時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 篇8
《回聲》一課是用科學童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教學這一課,要讓學生在識字,讀文的基礎上,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獲得一定的自然知識,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欣賞課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教師執教的二年級第三冊《回聲》一課的教案,具有鮮明的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
1、讀的訓練扎實有效,達到了以讀促悟的目的。
以讀為本,這是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新課標也特別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
這節課王老師在以讀為本,以讀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師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了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初讀時,以學生的自由讀為主,學第二段時采用教師范讀,對青蛙的兩次說話和它的回聲采用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教師的引讀來理解。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著動作讀,親身感悟到“撿”“扔”等詞語的用法。
由于教師重視了讀的訓練,所以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據小青蛙對回聲的認識的變化,讀出贊美、奇怪、歡樂等不同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收到了較好的朗讀效果。
2、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貴有疑。在一節課當中,學生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應點燃學生求索的火花,鼓勵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探究,主動發展。黃老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看了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從學生最想解決的問題當中梳理這節課要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又是一種良好的閱讀品質,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而現在的孩子在讀書過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師引導學生“不讀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圈圈劃劃,標注重點的.句段和詞語。
4、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對突破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一課中,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是難點。現在大多數孩子對回聲的了解只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要讓學生對回聲由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王老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系生活經驗外,還運用圖片和聲音等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揭開回聲的奧秘。比如對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在橋洞下面的叫聲的演示和課堂結束時對山谷、禮堂等不同場景回聲的演示,都加深了學生對回聲的理解。
【聽課記錄語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11-24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12-15
中職語文聽課記錄10-25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10-26
語文聽課記錄評語集錦03-12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范文12-02
聽課記錄07-29
小學語文聽課評課記錄05-12
語文聽課記錄評語(精選6篇)02-23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精選20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