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聽課記錄(精選15篇)
聽課記錄是重要的教學研討資料,是教學指導與評價的依據,它應該反映課堂教學的原貌,使聽課者依據聽課記錄,通過合理想像與彌補,在頭腦中再現教學實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聽課記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聽課記錄 1
一、 聽課時間:
20xx年4月5日
二、 授課老師:
王xx
三、 授課學校:
xx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
四、 授課年級:
初中
五、 授課題目:
《岳陽樓記》
六、 教學過程
(一)全班分組收集岳陽樓記對聯,利用多煤體展示圖片及對聯。如“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并解釋對聯的涵義。
(二)用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與以往的作家所寫的岳陽樓記進行對比。
(三)導入
(四)齊讀課文
(五)提問,這首詩作者要表達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內容。
學生:(作者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已任)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討論課文結構劃分法。
文章有幾個段落,怎樣劃分,劃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陽樓景色片段錄像。(對岳陽樓的介紹)。
(八)、提問:為什么不寫岳陽樓的.盛況而刻畫岳陽樓洞庭的煙波浩蕩的景色,為什么這樣選材。(選材要為中心服務)
(九)、解釋“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兩種情景,提問“你贊同還是反對”,聯系實際,“不為外物所動”表現了哪種品質。
(十)、憂國憂民之士,古往今來,有哪些人物。
(十一)、總結,一切景語皆情語,背誦全文。
(十二)、作業:學習古人抒發感情的方式,寫一點抒情文字。
七、 教學板書
岳 敘事作記緣由; 悲——陰 }
陽 范 描寫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樓 仲
記 淹
八、教學評析
(一)、是注重朗讀感悟和背誦積累。這首詞語言簡練,節奏感強,感情豐富,教師沒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設計了充足的朗讀。以讀會意,以讀悟情。同時還注重讓學生當堂背誦,積累語言,真正作到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獲。
(二)、是善于創設教學情景感染學生如讓學生觀察畫面,讓學生觀看課文錄象,很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使教學生動而深刻。
(三)、是讓學生收集課文的圖片及對聯,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是設疑,突出課文的重難點,把握文章的中心。
初中聽課記錄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春節的風俗及其演變。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查資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對信息的整理思考,培養學生分析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對春節的學習,使學生明確春節作為最典型的中國傳統習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2)通過了解春節習俗的變化和春節新習俗的出現,從中得出一些思考,初步感受經濟的發展對民俗文化的沖擊。
二、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授法
三、重點:
春節的習俗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以春節的年節歌導入,渲染氣氛。
師:剛才大家讀的是什么節日的習俗?
生:春節。
師:春節是中國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是農歷一年的開端。晝夜更替,出現了日,月亮盈缺,出現了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說明春節是反映太陽月亮運動規律的自然節日。而西方最大的節日是圣誕節,帶有明顯的宗教性質,而中國對一個自然節日如此重視,說明我們民族對大自然的無比關注,反映了我們民族對于順應天地自然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師:你們知道春節的起源嗎?
生:(略)
師:春節習俗起源于原始社會的臘祭,春節俗稱“過年”。“年”是什么?“年”的本義指谷物生長周期,“年,谷熟也”。年的象形字就是一個成熟的麥穗。含有慶豐收的寓意。說明與農業生產有關。另一種說法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節習俗在漢代得到定型。
師:春節一般指的是哪一天?
生: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師:春節有哪些習俗?
生:(略)
師:老師把你們列舉的春節風俗總結如下(顯示)課后同學們都去查了有關春節的習俗,你們想談什么春節習俗?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調節時間。
生:(1)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有詩云:“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爐團坐或者看電視,笑語連連。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守歲的目的是什么?
生:驅走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2)貼門神
貼門神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當然當時的門神不是現在的印刷品,而是用桃木刻成的。沒錢的人家就用兩塊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郁壘”兩位門神的名字,掛在門上,鬼就不敢來了。古人認為桃木是有神性的,能避邪。以前的門都是兩扇,對開的,一面掛一塊。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影響最深的要數神荼、郁壘、鐘馗、秦瓊、尉遲恭了。這些都是各地貼的門神。(學生邊演示邊講)
(3)貼春聯
(學生活動)
1、讓學生展示自己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2、介紹《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桃”和“舊符”是什么意思?用現代話說就是春聯。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3、學生演示春聯的起源與發展。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shū)”和“郁壘(lǜ)”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據歷史記載,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師:說到對聯,我來講一個對聯的故事。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對聯是:“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此聯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鶯啼北星,燕語南郊。”王羲之想了想,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見這付對聯寫得太不吉利。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4)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是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師:家長給壓歲錢的目的是什么?
生:(略)
(5)拜年
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6)接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以迎接財神,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師:真能接到財神么?說明什么問題?
生:(略)
(7)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現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燒竹子,發出噼叭之聲,驚嚇鬼怪。
師:古時人們為什么要放爆竹?
生:驅鬼。
師:現在春節放爆竹的習俗繼續存在,但它的功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略)(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8)倒貼福字貼窗花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雞等。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學生演示)
(9)吃餃子吃年糕
生:過節時,北方吃水餃,南方吃年糕。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肴。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餃子還有什么寓意?(學生提問,學生回答)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10)吃年夜飯
年夜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首先必須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中國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坐,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11)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讓他別說壞話。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的嘴后,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
(12)掃塵
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于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墻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于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于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后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后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13)送窮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師: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現在又增添了哪些新的習俗?
生:略
師:把所有的習俗歸納,同學們從字體的顏色上可以把春節分成哪三類?
討論幾個問題。
1、哪些是古代有的現在已逐漸被淘汰的風俗?這些風俗有什么特點?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祭灶、掃塵淘汰的是迷信色彩較濃的習俗。說明當時對大自然認識不足,農業生產依賴土地,這就要祭天敬神,希望風調雨順。
2、哪些是古代沒有的現在新增的風俗?說明了什么?
隨著生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觀念的進步。要求在滿足物質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滿足精神的需求。
3、哪些是古代現在都有的但內涵發生了變化的習俗?說明了什么?
比如放爆竹,師:古時人們為什么要放爆竹?
生:驅鬼。
師:現在春節放爆竹的習俗繼續存在,但它的功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略)(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生:(討論得出)說明節日習俗作為歷史和文化傳統的記錄,它具有傳承性。
節日習俗是一條流動的河,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師:春節民俗能傳承千年而不衰,總感覺背后有什么東西在影響他,春節有什么功能?
生:(略)春節作為一種節日,它的功能主要有三個:一是慶豐收,二是祭祖,三是驅鬼。這是春節的靈魂,到現在也沒有太大的變化。)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師:你們現在感覺過春節如何?
生:(略)
師:同學們有沒有思考為什么有這種感覺?
生:略
師:1、生活節奏加快;
2、社會進步,經濟水平提高,物質條件優越,淡忘過節的年味,對團圓越來越不在乎;
3、科技的進步
師:春節習俗的各項活動從家庭內部擴大到親戚之間和整個社會,除夕守歲,初一為父母拜年,然后出門給親戚拜年,再次給朋友拜年。最后人們開始逛各種社區性的廟會。這是一種多么祥和的氣氛,體現了人與人的和諧。同時春節作為一個自然節日,是人和天商量著定下來的,我們順應自然,但又能有所作為,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各個層面得到全面展示的節日。包括飲食、服裝、文學藝術、娛樂游戲,價值觀念等,比如百善孝為先,春節甚至可以超越政治、階級、國界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全民族的認同感。它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燦爛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重拾春節的年味,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初中聽課記錄 3
聽課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生談話,交流有關國旗的知識。
師:每周一,老師參加學校的升旗活動,心中都會感到一種神圣和激動,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關于國旗的知識?
2.引出國旗規格問題。讓學生讀兔博士網站的內容。
3.估計學校所掛國旗的規格。
二、新課學習
1.結合學校所掛國旗的規格寫出長和寬的比。
2.化簡所寫的比,并交流結果。
3.由長和寬的比類推寬和長的比。
長和寬的最簡比是3:2,反過來,寬和長的比就是2:3了,他們是有關聯的。
4.任選兩種規格的國旗,分別求出長和寬或寬和長的比值。
師:對,同學們看網站中給我們提供了五種規格的國旗,我們現在就從中任選兩種,分別求出長和寬或寬和長的比值。
學生在練習本上試作。
5.觀察交流計算結果,匯報自己的發現。
交流中,教師把學生所求的比值按“長和寬的比值”“寬和長的比值”分類板書,方便引導學生觀察計算結果
6.引導學生觀察寫出的比和比值,找出發現的規律。
師:剛才,同學們任選了兩種不同規格的'國旗,分別求出了長和寬或寬和長的比值,現在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7.認識比例,通過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把兩個比用等號聯起來,建立比例的數學模型。
我們就可以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接,寫成下面的形式如:
240:160=144:96
=
師:(板書)好,這樣我們就接觸到了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知識--比例(板書)你能具體說說什么是比例嗎?
8.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師: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比例的基本性質:
1.提出試一試問題,讓學生用計算器計算。
2.交流計算結果,說一說發現了什么。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它們的積就相等了。
三、結論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誰能說說你的收獲是什么?
四、課堂練習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2. 2袋大米重16千克,5袋同樣的大米重40千克。分別求出大米質量和袋數的比值,并判斷它們能否組成比例。
五、作業布置
六、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及基本性質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聽課點評:認識比例,知道比例的內項和外項。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結合不同規格的國旗長和寬的比,經歷認識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體會通過隱含的數學規律,豐富關于國旗的知識,培養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初中聽課記錄 4
一、聽課過程
1、導語:
如今有不少關于皇帝的電視劇:(學生說)《漢武帝》、《朱元璋》、《雍正王朝》、《武則天》……請同學思考一下,這些電視劇能當歷史來看嗎?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有多少區別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吳漢何嘗殺妻》,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歷史的真實,什么是藝術的真實。
2、作者簡介
學生閱讀注釋,教師提問:福建的`文人你知道哪些?引導學生明白:福建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選入初中課本的文人有冰心、鄭振鐸、林嗣環、余光中、舒婷………
3、解題
讓學生明白用“何嘗”加強反問語氣,設置懸念,引發思考和閱讀欲望,突出中心內容。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以下兩個問題聽同學朗讀,邊聽邊思考:
(1)作者要反駁的觀點是什么?
(2)作者通過批駁錯誤的觀點后闡明了什么觀點?
(3)通過批駁作者得出什么結論?
2、整體把握課文
(1)字詞落實:學生課后自主完成,注意結合注釋掌握字詞的音、形、義。
(2)檢查聽讀設計的三道思考題
三、進一步探究課文
1、作者提出了哪些論據來批駁對方錯誤的觀點?
方法:學生再次閱讀文本,然后學生相互討論、探討,交流
討論明確:
(1)四則具體史料,分別從吳漢的生平、吳漢的家庭關系、吳漢夫婦關系、吳漢的為人來批駁“吳漢殺妻”的錯誤觀點。
(2)從對史料的整體把握:在漢代的歷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吳漢殺妻”的說法。
3、在這些論據中,哪個論據是最有說服力的?
方法:教師提示:就歷史考證而言,“說有容易說無難”…….
4、既然如此,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四則史料呢?
方法:學生討論,從反駁觀點角度考慮。
5、上述論據是如何推理出吳漢未嘗殺妻的結論的?
方法:教師要學生用“如果……那么…….,既然……所以……”關聯詞語把推理過程寫出來,然后教師講述:這是一種“演繹推理”的方法,與“歸納推理”相對應。
四、總結全文:
聽課反思:整體感知課文,把握作者批駁的論點及批駁方法,理解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的區別。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和獨立精神
初中聽課記錄 5
1.你沉靜之中帶著幾分倔犟。你學習勤奮,在課堂上你總是專心聽課,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認真記好筆記。你天資聰慧,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今后的你更加自信,勇于表現自己。學習上老師希望你能發揚優點,增強學習的靈活性,在薄弱學科上多下點功夫,“多問的人將多聞”,你一定能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
2.你為人真誠,性格直爽,遵守紀律,團結同學。學習上肯下功夫,上課專心聽講,作業認真。你的電腦知識是出色的,希望你均衡各個學習科目,發揮特長,一步一步踏實向前。
3. x同學:蘭生幽谷,芳香自溢。你秀外慧中而又質樸善良,深明事理。你流暢的文筆,工整的書寫,這是老師和同學們有目共睹的。 “業精于勤”,保持勤奮,另外老師鼓勵你大膽和同學們交流切磋。你在家里是個好孩子,為爸媽分憂;在學校是個好學生,令老師百般放心。
4. x同學:你情感細膩,柔和而又堅強。做一件事,你有不折不撓的毅力。你興趣廣泛,富于創意。你的手藝,同學們是極為佩服的'。求學時代,當明確學習目標,以學習為中心。勸君惜取少年時,莫待花開空折枝。流光可惜,珍重芳華。你一定行的,努力就會有進步。
5.你是位沉穩的好孩子,你有優秀的思維素質,在學習上只要努力,執著向上,良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你的成績。
6.你是一個大方,明理的好孩子。你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同學生病了,你總是第一個護送同學回家,為老師們排憂解難。你的文科天賦老師是肯定的,而數學等理科方面尚需找到學習方法,注重交流,加以勤奮,相信你一定能收獲進步的果實。
7.一學期來,你團結同學,尊師愛友,為人質樸。學習上缺乏方法,上課有時不夠專心,希望你今后注意集中精力聽課,虛心請教老師,查缺補漏,勤奮學習。
8. 你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你的學習天分高,但是缺乏自制力,上課愛講話,課間愛打鬧,有時候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拖拉作業,希望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到“鍥而不舍”。
9.你為人謙和大方,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學習上為同學表率,班級工作認真負責,令老師們省心。希望你保持良好的學習勁頭,爭取各個科目更上一層樓。
10.你為人踏實,和善。班級勞動負責肯干,兩操認真,動作規范;作業完成及時;你的表演才能也不賴,深為老師和同學們認可。希望你更積極大膽地向老師請教,克服不足,力爭進步。
初中聽課記錄 6
一、導入
作者簡介(教師介紹)
二、整體感知
重點字詞的音、義。(結合課文理解詞義比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著重寫了哪些?
這些景物給人什么啟示?
使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我的點評:四個問題不是同一個理解層次的,應該讓學生把寫景的句子讀一讀。要把每一個問題做透,才能有層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本的學習。思考:整體感知應感知到什么程度?
本文的結構是顯而易見的總-分-總。分的三個部分都是前寫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這里應該讓學生感悟到,從而為下面的解讀服務。
三、研析課文
1、學生配樂朗讀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領讀與齊讀相間。
2、教師改寫第一部分的123節,讓學生比較。學生找出老師少寫的句子。(教師如果要找關鍵的句子來品析,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提問。即:小白花是以怎樣的姿態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的?)
3、哪些詞語應該重讀?有什么好處?
我的點評:這個板塊把寫作手法、朗讀方法、文章的.中心雜糅在了一起。老師問學生答,學生被牽著鼻走,學得比較被動,沒有生成,感覺課堂沒有活水。這個板快就是讓學生找出展現在眼前的圖畫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師領著學生學,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讓學生學使用摘書卡的形式學習,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檢測的形式來學習。思考:面對同樣的結構的片段,應該怎樣做到教學方法的靈活有異?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使學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鍛煉,使課堂越來越有活氣?形式不同,側重點不同。
4、依照此法學習第二、三片段。教師講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寫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
初中聽課記錄 7
上課教師:
張xx
上課內容:
魯教版七年級數學 《有理數的加減混和運算》
上課時間:
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節
上課地點:
初一教師
聽課參加人員:
xx
評課過程:
1、 上課教師講解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目的,
2、 各位領導及教師點評
(1) 對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培養較好,重點把握好,學生都掌握好了,難點突破自然
(2) 本節課難點在于正確進行計算,課堂環境好,使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做、思考方法
(3) 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到位,整節課貫穿其中
(4) 學生對出錯的地方能及時找到并談一下,教師即發現了學生知識的薄弱點,也使學生總結了錯誤的原因,吸取教訓
(5) 整節課關注學生,題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急不躁,教師具有親和力,師生的交流融洽
(6) 與小學時比較,學生的精力集中了,跟著教師思路走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了嚴密的數學思維,解題習慣好了
(7) 課堂駕馭能力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時保證了學生能夠參與課堂,學生主體參與是提高課堂實效性有了保證。
3、 針對點評中提出的困惑討論。
4、板書(略)。
初中聽課記錄 8
一、聽課過程: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鞏固所學的書信的知識和特點,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總結,通過介紹一些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轉入新課學習。
3.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莎土比亞曾經在一首詩當中提出了這樣的―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它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個問題是每個青少年在成長中會遇到的問題,只要有了正確的認識,是不用回避這
個問題的,同學們不要有什么顧慮。
4.介紹前蘇聯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有關知識,讓學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提問:作者在女兒的信中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這個問題為什么使作者感到忐忑不安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是“什么是愛情”;作者感到女兒已經長大了,她不再是和
小孩子交談了;女兒只有是一個明智的人,才是幸福的;作者希望女兒學會明智地生活。
2.利用教學課件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瑪麗婭所說的愛情童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優美的動畫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導學生認識愛情的真諦。
學生活動:
1.配合教師的講述,在欣賞優美童話的同時,結合以前的認識,思考到底愛情是什么,什么是正確的愛情觀,并與以前關于愛情的故事進行比較。
2.提問: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創造人后,三次來到人間,他從人的眼神中先后讀到了哪三種不同東西
學生活動:
3.結合課文思考并回答:他從人的眼里第一次看到了“愛情”,第二次看到了“忠誠”,第三次看到了“心頭的記憶”。
三、組織討論,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1.文章的結尾提到了應如何對待愛情,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和概括,也是作者給女兒提出的殷切希望。請學生結合本課的學習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自己應如何正確地對待愛情,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提問:通觀全文,作者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聽課反思:
本文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信中回答了青少年所關心的什么是愛情的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應了解愛情的本質和內涵,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學習本文用童話來闡釋道理的方法;學會分析童話的深刻內涵和欣賞本文優美的語言。
初中聽課記錄 9
1.聽課記錄。
主題: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師先通過簡單的生活例子引入,讓學生們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隨后提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并結合實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們逐步學習方程的解法,并提醒學生要注意方程的變化及判斷解的合理性。最后,通過對部分學生的提問和課堂練習,鞏固了學生們的'知識點。
2.評析。
2.1. 教師授課方式。
本節課,教師主要采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生動的例子,激發學生興趣,而后把基本概念、計算方法等講解得詳細細致,使得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的前提下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2.2. 教師課堂管理。
本節課,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討論,并通過提問、課堂練習等方式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也非常注重學生的課堂紀律,定期提醒學生注意聽講、不要遲到早退等問題。
2.3. 教學效果。
本節課通過生動的例子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們較為深入地了解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課堂練習也有能夠檢驗學生掌握情況的作用。整堂課氣氛熱烈,學生們積極參與,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本節初中數學課程在教師授課方式、課堂管理和教學效果上都有較高的水平,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優秀的學習機會。
初中聽課記錄 10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 - 方程與不等式
日期:
20xx年4月15日
教師:
張老師
班級:
初二(3)班
課程主題: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與應用
課堂導入(5分鐘)
張老師通過生活實例(如購物打折問題)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提問:如果一件衣服原價100元,打八折后價格是多少?如何建立方程表示?
新知講授(20分鐘)
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 = c(a ≠ 0)。
演示解方程的步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
強調解方程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保持等式的'平衡。
例題講解(10分鐘)
給出例題:3x + 5 = 14,引導學生一步步解出x的值。
強調解題過程中每一步的邏輯關系,鼓勵學生上臺嘗試解題。
學生互動(10分鐘)
分組練習:學生分為四人小組,每組分配幾道練習題,互相討論解答。
老師巡回指導,解答疑問,觀察學生解題過程。
課堂練習(10分鐘)
全班共同完成幾道鞏固練習,張老師隨機抽取學生分享解題思路。
強調解題步驟的規范性,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知識點總結(5分鐘)
回顧本節課的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解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提問:誰能總結一下今天學到的解方程的關鍵步驟?
作業布置(5分鐘)
完成課后習題冊上關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練習,特別是應用題部分。
預習下一課內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個人學習感悟
今天學到了如何系統地解一元一次方程,感覺解方程的邏輯性很強,需要細心和耐心。
通過小組討論,我發現自己的解題思路在某些地方還不夠清晰,需要多練習鞏固。
期待下節課學習不等式,希望能將今天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內容中去。
初中聽課記錄 11
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課程:
初中數學
年級:
初三年級
教師:
張老師
班級:
三班
一、課堂導入(5分鐘)
內容:張老師通過回顧上節課學習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方法:采用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是否記得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請一位學生上臺簡要復述步驟,以此激活學生的記憶。
學生反應: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表現出自信,其他同學也認真聽講。
二、新知講授(20分鐘)
內容:張老師詳細講解了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如面積問題、利潤問題等。
方法:結合PPT展示,通過具體例題,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方程的建立和求解過程。
學生反應: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節奏,對于例題的理解較為透徹,但個別學生在建立方程時顯得有些吃力。
三、課堂練習(15分鐘)
內容:張老師布置了幾道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方法:學生分組討論,每組選擇一題進行解答,然后派代表上臺講解解題思路。
學生反應: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大部分小組能夠正確解答題目,并清晰表達解題思路。
四、互動環節(10分鐘)
內容:張老師邀請學生提出本節課的疑問,并鼓勵學生相互解答。
方法:采用“你問我答”的形式,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和回答,張老師適時給予指導和補充。
學生反應:學生提問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表現出較高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課堂總結(5分鐘)
內容:張老師總結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強調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方法:通過PPT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提醒學生課后復習和鞏固。
學生反應:學生認真聽講,部分學生在筆記本上記錄總結內容。
六、課后作業
張老師布置了幾道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練習題作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七、課堂觀察與反思
優點:張老師教學方法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互動頻繁,學生參與度高。
待改進:對于個別在建立方程時遇到困難的學生,張老師可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課堂時間分配上,可以適當增加練習環節的時間,以鞏固學生的知識掌握。
初中聽課記錄 12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 - 幾何初步
授課教師:
張老師
日期與時間:
20xx年10月15日,上午第三節課(9:00-10:30)
班級:
初一年級(3)班
課堂流程記錄:
1. 課堂導入(5分鐘)
張老師以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如房間布局、籃球場形狀)引入幾何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問:“大家能否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形狀?”學生積極回答,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2. 新知講授(20分鐘)
講解幾何圖形的定義與分類,重點介紹了點、線、面的基本性質和關系。
使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幾何圖形,并引導學生觀察其特點,如直線的.無限延伸性、平行線的性質等。
強調了幾何語言的重要性,介紹了如何用符號表示幾何概念,如“AB∥CD”表示線段AB平行于線段CD。
3. 互動環節(15分鐘)
分組活動:學生四人一組,使用幾何作圖工具(圓規、直尺)繪制指定的幾何圖形,如直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小組展示: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作品,并解釋作圖步驟和圖形特點。
4. 鞏固練習(15分鐘)
發放練習題,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作圖題,旨在檢驗學生對幾何圖形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回指導,解答學生疑問。
5. 課堂小結(5分鐘)
張老師總結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強調了幾何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學習幾何的重要性。
鼓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幾何世界,提出自己的發現和疑問。
6. 作業布置(5分鐘)
布置了書面作業:完成課后習題集上的相關題目,包括基礎題和拓展題。
實踐作業:觀察并記錄家中或校園內的幾何圖形,下周課堂上分享。
課堂觀察心得:
張老師的課堂生動有趣,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拉近了學生與幾何學的距離,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互動環節設計合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促進了團隊合作和交流。
鞏固練習環節及時有效,幫助學生鞏固了新知識,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途徑。
課堂小結和作業布置條理清晰,既鞏固了課堂所學,又為后續學習做了良好鋪墊。
初中聽課記錄 13
日期:
20xx年10月15日
課程:
初中數學
章節:
一次函數
教師:
張老師
班級:
初二(3)班
一、課堂導入(5分鐘)
活動:張老師通過PPT展示了一張坐標圖,圖中描繪了兩條直線,并提問:“這兩條直線有什么共同點?”引導學生觀察直線的斜率和截距。
學生反應:學生們積極舉手回答,提到了斜率表示直線的傾斜程度,截距表示直線與y軸的交點。
二、新知講授(20分鐘)
內容:張老師詳細講解了一次函數的定義、表示方法、圖像特征及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活動:通過例題,張老師演示了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一次函數模型,并求解。
學生反應:部分學生表現出理解困難,特別是在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表達式時。張老師及時放慢講解速度,并增加了幾個類似例題的.練習。
教師調整:張老師觀察到學生的理解程度后,決定增加小組討論環節,讓學生相互幫助,加深對一次函數應用的理解。
三、課堂練習(15分鐘)
活動:張老師布置了幾道關于一次函數應用的練習題,包括計算斜率、根據給定條件寫出一次函數表達式、以及利用一次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表現:學生們分組完成練習,大多數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但仍有少數學生需要同伴或老師的幫助。
教師指導:張老師在學生間巡視,對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并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5分鐘)
內容:張老師總結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了一次函數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活動:張老師邀請了幾位學生分享本節課的學習收獲,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或困惑。
學生反饋:學生們表示,通過今天的課程,他們對一次函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認識到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五、作業布置
作業: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習題,以及一道將一次函數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
要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遇到問題先嘗試自己解決,再尋求幫助。
初中聽課記錄 14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方程
日期:
20xx年10月15日
授課教師:
張老師
班級:
初一(3)班
課堂開始(8:00-8:05)
教師活動:張老師面帶微笑走進教室,簡短回顧了上節課關于代數表達式的內容,強調了代數表達式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并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一元一次方程。
學生活動:學生們坐直身體,注意力集中,部分學生在筆記本上快速寫下回顧要點。
新課導入(8:05-8:15)
教師活動:通過PPT展示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小明買了3支筆,每支筆2元,問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錢?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為數學表達式,并指出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
學生活動:學生們積極思考,部分學生在草稿紙上嘗試寫出表達式,最后全班一起得出“3x=6”(設每支筆的價格為x元)的方程。
知識點講解(8:15-9:00)
教師活動:詳細講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解法(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化為1)以及解方程的注意事項。期間,張老師通過板書逐步演示了解方程的步驟,并多次提問,鼓勵學生參與討論。
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講,跟隨老師的思路,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對于不懂的地方舉手提問,張老師耐心解答。
例題練習(9:00-9:30)
教師活動:給出了幾個一元一次方程的例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每組選擇一個題目上臺解答,并解釋解題過程。
學生活動:學生們迅速分組,熱烈討論,最后每組派代表上臺,清晰地展示了各自的解題步驟,其他小組的同學認真聆聽,并在筆記本上做記錄。
課堂小結與作業布置(9:30-9:45)
教師活動:張老師總結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了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更多可以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問題進行練習。
學生活動:學生們認真聽講,部分學生在筆記本上寫下小結要點。張老師隨后布置了課后作業,包括幾道一元一次方程的練習題和一道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并嘗試解決。
課堂結束(9:45)
張老師提醒大家明天有數學小測驗,希望大家認真復習,然后宣布下課,學生們有序離開教室。
初中聽課記錄 15
課程名稱:
初中數學
授課教師:
張老師
班級:
初二(3)班
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課堂導入(5分鐘)
張老師以一道有趣的數學謎題作為開場,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一個正方形的對角線長是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問題一出,學生們紛紛低頭計算,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
新知講授(20分鐘)
概念講解:張老師清晰地解釋了正方形的性質、對角線以及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通過PPT展示,圖文并茂,易于理解。
例題演示:張老師選取了一個典型例題,逐步演示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正方形的面積,每一步都詳細講解,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跟上節奏。
互動環節(10分鐘)
小組討論:學生被分成四人小組,每組分配了一道練習題,要求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張老師穿梭于各小組之間,解答疑惑,鼓勵學生們相互討論,共同探索。
學生展示:討論結束后,張老師邀請了幾組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答案,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張老師對每組的表現給予了點評和鼓勵。
鞏固練習(10分鐘)
張老師發放了練習題冊,要求學生們獨立完成幾道與課堂內容相關的`題目,以鞏固新知。期間,張老師巡視教室,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了個別指導。
課堂總結(5分鐘)
知識點回顧:張老師簡要回顧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了勾股定理在解決正方形問題中的應用。
作業布置:張老師布置了適量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課堂觀察感受:
張老師整堂課節奏把握得當,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重視學生的參與和互動。通過小組討論和上臺展示,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此外,張老師對每位學生的關注和耐心指導,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視和支持,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初中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體育聽課記錄初中11-03
初中化學聽課記錄07-12
初中聽課記錄范文06-30
聽課記錄07-29
初中物理聽課記錄范文推薦09-11
(精選)初中聽課記錄10篇11-09
聽課記錄聽課心得05-16
初中物理聽課評課記錄09-03
初中化學課聽課記錄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