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5篇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
觀察地點:小班教室
觀察對象:石詠希
觀察目的:經過觀察分析來了解幼兒不愿吃飯的原因,并用適宜的方式來鼓勵幼兒吃飯,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觀察實錄:小班幼兒經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很多方面都慢慢的適應了,可是在吃飯方面我們班的幼兒還是需要加強.石詠希小朋友在我們班上是吃飯還能夠的,可是最近發現他吃飯時很愛發愣,還時不時地告訴我:教師,我不想吃了.每次問他原因,他都不說.一次,無意見聽到他說飯太多了,他吃不完.了解這個情景后,我告訴他:以后吃飯你能吃多少就盡量吃多少,可是不能騙教師,教師給你盛多少飯教師是明白你能吃完這些的,明白嗎?我明白了.此刻他吃飯都會給我看碗里還有多少飯,每次表揚他后,都會很快的吃完.
分析措施:
1、不愛吃飯的原因可能是遇到自我不愛吃的菜,或者不是很餓,甚至是覺得碗里的飯太多,有一種害怕的心理.
2、針對這一情景我鼓勵他吃飯,同時也會經常在他座位附近看著他吃飯.
觀察效果:
幼兒是需要經常鼓勵的.,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我是很棒的最近一段時間發現他吃飯時發愣的次數少了,盡管吃的很慢,但還是很有提高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
過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姜涵潤隨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皺紋紙看了起來,阮怡澤和王雨欣,黃文爍,張逸軒也來到了桌子面前,他們分別找到了自我喜歡的皺紋紙,他們顯得十分開心.這天的美工區是要小朋友們用手中的皺紋紙在白紙上用雙面膠粘出美麗的花,桌面上已經擺放好了白紙、雙面膠、皺紋紙.王雨欣和黃文爍分別欣賞著自我拿到的皺紋紙,還念念自語的說著要粘五顏六色的她們兩個已經開始做了,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師教師,我不會!我走過去說一會兒教師要來你的花園賞花昂姜涵潤立馬提起精神頭來了,她看看別的小朋友在把皺紋紙往雙面膠上粘,她試著也做起花來.她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對教師的依靠心理很強,可是當她聽到我要來欣賞她的花園時,她顯得異常興奮,好似理解了一個使命一樣,一絲不茍的做起來,不一會,她就在白紙上粘了滿滿的花.她滿意的拿著自我做的花,和周圍的小朋友比擬誰的比擬好看.
分析
特點: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操作資料.這樣的幼兒缺乏必須的自信心,總認為自我不能單獨完成任務有很強的依靠心理,喜歡身邊有教師的陪伴,需要教師在一旁不斷地給予肯定或鼓勵,才能完成操作資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興奮不已.
分析:從案例中,姜涵潤看了一下周圍的小朋友,拿著皺紋紙在摸頭思考,可是她還
是沒有動手撕紙.這時候她發此刻觀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師教師,我不會!具有必須的依靠性,還未經過操作就認為自我不會.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體驗所困擾,很有可能會放下活動.在我的催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務,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導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推薦.以直接推薦的方式,讓幼兒主觀地選取自我所喜愛、興趣的活動資料.幫助幼兒構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2、適當的鼓勵,使之獨立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表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滿意的點頭,逐步消除她們的依靠心理,從而提高她們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師的鼓勵和賞識有時候是幼兒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針對一些年齡小,依靠心強,不愿參與活動,活動中不用心、不主動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用鼓勵的眼神、肢體動作提醒她,給她充足的空間表現、展示自我,并對她的點滴提高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她對自我充滿自信,從而萌發表現的欲望.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3
班級:小班 姓名:紅紅 年齡:4歲
環境:班級建構區內,紙杯若干
觀察目的:
了解幼兒建構游戲的能力,觀察幼兒動手能力、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等發展情況。
觀察記錄:
紅紅和明明在建構區玩紙杯游戲,紅紅從插在一起的一疊紙杯中拿下一只紙杯遞給明明,明明把紙杯反扣在地上,再接過紅紅給的第二只紙杯,他們反復進行著這樣的活動,地上放滿一層紙杯。紅紅從一疊紙杯中抽出一紙杯紙時,越來越興奮,有時嘴里會冒出“7”、“5”等數字,手上還剩幾個杯子時,她自言自語道:“我還有呢。”接著又說:“我還剩兩個,還剩一個。”紅紅手上沒有紙杯了,她爬走了,紙杯作品處只有明明一人還在忙活。紅紅爬到另一組小朋友堆高的紙杯處,拿起小朋友堆的第三層上的紙杯,松手讓紙杯掉在地上,然后笑起來:“倒了。”這時,還有一組小朋友堆的紙杯高樓倒了,紅紅看見大笑:“又倒了。”紅紅指著自己的紙杯作品說:“我的紙杯不倒”。紅紅回到自己的紙杯前,明明還在獨自忙活,紅紅將第一排的紙杯做了修改,她拿起一只紙杯反扣在兩只紙杯上,連續完成了四個,然后看了看自己的作品興奮地大笑。
評價分析:
小班幼兒大部分時候還是以“平行游戲”為主,他們在游戲中交流的語言并不多,有時是自言自語。紅紅在和明明一起游戲時遞給明明一個紙杯,明明就放一個紙杯,紅紅有時多抽出一個紙杯她還要放回去一個,紅紅按照自己定的規則在游戲。這一過程紅紅和明明沒有一點語言交流,他們的交流來自于傳遞紙杯的合作動作,還有他們所默認的紙杯擺放方式。紅紅在玩紙杯游戲的過程中看得出非常開心,她在遞紙杯時還不時冒出一些數字表達她的紙杯即將遞完的成功感。紅紅在看到別的.小朋友作品倒了異常興奮,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作品最好不會倒,但是,在觀看了別人作品后,紅紅還是受到啟發,她將自己的紙杯作品也向上堆了一層,紅紅充滿自信的孩子,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支持策略:
1. 紅紅雖然語言表達較好,但是還是自己和自己說,她和明明的語言交流幾乎沒有,除了傳遞紙杯,其余都是各自忙活,教師可以牽線搭橋式間接參與進來,引導孩子多一些合作的內容以及語言的交流。
2. 明明和紅紅的作品以平面為主,可以啟發他們如何將紙杯堆得高高的又不會倒,挑戰一下紙杯堆高的游戲。
3. 教師提供的紙杯有兩種顏色,在接下來的游戲可以試著啟發幼兒將紙杯按顏色分類建構,或提供一兩種輔助材料增加紙杯游戲的趣味性。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4
觀察地點:益智區
實地記錄:陳灝霖小朋友是一個比擬內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陳灝霖小朋友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就問他:陳灝霖:你怎么不進區域玩啊?他說:我不想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樣與小朋友一起玩.
評價:由于陳灝霖的父母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樣和同伴一起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樣去和他們一起玩.只有一個人站在旁邊看著小朋友玩.
2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秘密區
實地記錄:走進秘密區,東東對陳可穎說:我有個秘密,我用這個傳話筒傳到你們的耳朵里.一下子,可穎小朋友就兩眼發亮,好奇心激發了出來.因此,在接下的環節,誰愿意通過神奇的傳話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可穎小朋友積極、踴躍地舉著小手,急迫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傳話筒傳到老師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自己的好朋友嗎?可穎小朋友更是積極主動地和同伴說著秘密.
評析:可穎小朋友以前不喜歡與人交往,不能融入群體.顯得比擬孤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感受別人關愛的同時,逐步地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溝通,逐步地學會與同伴分享等
3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建構區
實地記錄:
陳寧是一個比擬好動的小男孩,思維很活潑.今天,又到進區域自由游戲的時間了.今天,陳寧正在搭建積木.別的小朋友也想和他玩,他不愿意.人家一拿積木,他馬上動手打人,嘟著嘴巴,很生氣的樣子.
評析:
由于,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的玩具都是自己一個人玩,沒有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的經驗.在幼兒園都是大家一起玩,當同伴提出要求一起玩的時候,他就非常不愿意.人家一碰他的玩具,他就會認為這些玩具都是我的,你不能動.結果就動手打人了,還非常的生氣.
4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擬內向的小男孩,不愿意和同伴交流.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馮嘉灝就自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我問他:馮嘉灝:你怎么不進區域玩啊?他搖搖頭,并不說話.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樣與小朋友一起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馮嘉灝之所以不懂得怎么樣與同伴交流,是因為在上幼兒園之前講的都是自己家鄉的話.一下子接觸普通話,又不會說.所以,很不適應,對自己又沒信心,不懂得怎么樣和別人相處、交流.看到別人進區域玩,就不敢一起去玩.
5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操作區
實地記錄:
馮嘉灝小朋友是一個比擬內向、膽子小的小男孩.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
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馮嘉灝小朋友一個人坐在位置上.我就問他:馮嘉灝:你怎么不進區域玩啊?他看看我,搖搖頭,我知道他是膽子有點小,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于是我說: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
評析:
由于馮嘉灝的父母對他的關注很少,平時就是奶奶帶他.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樣和同伴一起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己又不敢上去和他們一起玩..
6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美術區
實地記錄:
走進美術區,開始畫畫.卻陳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樣安靜地在一處畫畫,反而和幾個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戶外活動結束.
評析:
陳志信有時很文靜,不夠大膽.有時很活潑,戶外活動時,他跑的最快,說話聲音也很大,老師沒有去制止,目的是讓他能夠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7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秘密區
實地記錄:
個秘密社會領域的活動.教師出示傳話筒,告訴幼兒這是神奇的傳話筒,說的話只傳到好朋友的耳朵里,老師有個秘密,我用這個傳話筒傳到你們的'耳朵里.一下子,成成小朋友就兩眼發亮,好奇心激發了出來.因此,在接下的環節,誰愿意通過神奇的傳話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成成小朋友積極、踴躍地舉著小手,急迫地要把自己的秘密用傳話筒傳到老師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自己的好朋友嗎?成成小朋友更是積極主動地和同伴說著秘密.
評析:
成成小朋友以前不喜歡與人交往,不能融入群體.顯得比擬孤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感受別人關愛的同時,逐步地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溝通,逐步地學會與同伴分享等
8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表演區
實地記錄:
在小劇場表演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愿意上臺表演,可是Andy有點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媽媽來,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評析:
黃以心是個很靦腆的小孩,但是最近我們班組織的這個活動,他進步了不少,那天爺爺奶奶來接他,他就開始愿意在我們面前表演了
9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自然角
實地記錄:
在我們自然角里來了一樣東西.當我把它拿出來給小朋友看,然后問他們:知道這是什么么?孩子們三三兩兩的搖搖頭,說:不知道.被我料到啦!呵呵~~~~于是我告訴他們:這是干的海帶.干的海帶小朋友一般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就開始了我們的認識過程.
評析:
幼兒對新奇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們要抓住幼兒的心里去開展一切的教學活動.
10幼兒區域活動觀察記錄
觀察地點:編織區
實地記錄:
編織區的嘉杰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著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玉米皮,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梁慧楠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干脆想放棄,不編了.
評析:
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并給幼兒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幼兒懂得了面對困難只有勇于嘗試、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接下來的幾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編織區的幼兒逐漸增多,并且編織的又快又好,根本沒有斷頭的現象.有時幼兒還會幾個一組以比賽的形式編織,看著孩子們編織的那么投入,拿著自己的作品快樂的玩耍,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5
觀察記錄人:xx
觀察時間:9月3日——9月7日
觀察對象:在圖書區看書的幼兒
觀察目的:小班幼兒怎樣看書以及歸放書的情況
記錄:
9月3日周一,早飯后,果果問:“老師,能看書嗎?”得到確定后,他拿著椅子來到書柜前,隨便找一個地方坐下,將摞在一起的書翻起,從中間抽出一本,放在書柜上由前向后逐頁翻看。隨后來了5名幼兒,隨意做好后開始翻找自己想看的書,書開始錯落,孩子們開始說話,產生無需狀態。
收書時孩子將書隨意扔在柜子上,有滑落的無人撿起,有倒放的,基本上是雜亂的狀態。(說明:書柜上此時無標識)
9月4日周二,早飯后,先吃完的孩子,沒有請示老師,自己拿好椅子來到書柜前:“老師,這個書柜上有小點、小樹、小蝴蝶……”孩子們開始找標識并說出它們的名稱。發現小書封面上也有對應的圖案。然后它們開始像昨天一樣找自己想看的書。看得很快,走馬觀花,很快就換書了。我問:“你看的是什么書,里面有什么?”孩子愣愣地看著我說:“不知道”。收書時,雖然有標識但他們視而不見,像昨天一樣只滿足于將書放到柜子上。
9月5日周三,早飯后,沒有像前兩天那樣讓孩子隨意入區,而是等他們都進完餐,我講了一個書因無法回家而傷心的故事,請幼兒發現書與書柜上標識的關系,問大家應該怎樣看書?“要把書放回家”“要一頁一頁看”“不能折頁和撕書”……幼兒將書拿到自己位子上,像他們剛才說的那樣看書,有的邊看邊說出書上的內容,收書時,孩子們氣嘴八舌地說著“要把書放回家”(小部分回了家,另一部分仍然比較隨意,放不整齊。) 9月6日周四,早飯后,只有5名幼兒進入圖書區,他們是前3天放書有規律的孩子。“老師我能去嗎?”“你看看他們是怎樣看書和收書的?”孩子說對后我請他進入圖書區。他們看得比前幾天更仔細,關注書每頁的畫面情節了。收書時,先看的孩子開始引導并檢查大家放書的情況了。“這本要這么放,那本對齊點,這本往里點……”書柜看上去整齊多了。
分析:
從幼兒看書的特點看,他們喜歡圖案鮮艷的書,特別是生活中常見到的水果、動物類的書,情節故事類書,他們只注重畫面本身的有趣性,不能將情節聯系在一起,除了老師反復講過的書,他們會根據記憶進行模仿,里面的一些情節也可以講述一些。
從規則上看,孩子們喜歡隨意一些的氛圍,他們會發現身邊新的變化,但這些變化與實物之間有什么聯系,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悟性好的孩子的提醒,在反復的引導下,孩子們逐漸建立圖書區的規則意識。
措施:規則是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應該順應幼兒的需求,從他們的年齡特點看,我的標志是生活化的,小水杯、小椅子、小汽車、小牙刷,比起簡單的形狀更能讓幼兒感到親切。標志也由簡單到復雜,通過方位的轉變、缺失圖案來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天一點點的.改變中孩子們逐漸熟悉了解規則的內容并嘗試遵守。由此我想,做任何事都不能心急,首先要了解,然后逐步改變,并給我出書上的內容,收書時,孩子們氣嘴八舌地說著“要把書放回家”(小部分回了家,另一部分仍然比較隨意,放不整齊。)
9月6日周四,早飯后,只有5名幼兒進入圖書區,他們是前3天放書有規律的孩子。“老師我能去嗎?”“你看看他們是怎樣看書和收書的?”孩子說對后我請他進入圖書區。他們看得比前幾天更仔細,關注書每頁的畫面情節了。收書時,先看的孩子開始引導并檢查大家放書的情況了。“這本要這么放,那本對齊點,這本往里點……”書柜看上去整齊多了。
分析:
從幼兒看書的特點看,他們喜歡圖案鮮艷的書,特別是生活中常見到的水果、動物類的書,情節故事類書,他們只注重畫面本身的有趣性,不能將情節聯系在一起,除了老師反復講過的書,他們會根據記憶進行模仿,里面的一些情節也可以講述一些。
從規則上看,孩子們喜歡隨意一些的氛圍,他們會發現身邊新的變化,但這些變化與實物之間有什么聯系,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悟性好的孩子的提醒,在反復的引導下,孩子們逐漸建立圖書區的規則意識。
措施:規則是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應該順應幼兒的需求,從他們的年齡特點看,我的標志是生活化的,小水杯、小椅子、小汽車、小牙刷,比起簡單的形狀更能讓幼兒感到親切。標志也由簡單到復雜,通過方位的轉變、缺失圖案來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天一點點的改變中孩子們逐漸熟悉了解規則的內容并嘗試遵守。由此我想,做任何事都不能心急,首先要了解,然后逐步改變,并給我和幼兒彼此適應的磨合。
觀察情況
今天區角活動時,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進入了益智區,熟練的拿起了一盤積木,把積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接著他拿了小方塊積木一塊一塊小心翼翼地玩起了壘高。過了一會兒,他把小方塊積木全部都壘了起來。他看了看桌子,發現沒有了,就開始東張西望,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了。
這時,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盤其他的玩具玩起來了……
觀察分析
我在觀察他是在瞎玩,還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所轉移,就應及時介入,啟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繼續進行建構。
措施與結果
在幼兒剛進行活動的時候,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沒有進行指導。之后當我發現孩子對于本次活動的興趣有所減弱時,我就及時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了引導,為他尋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可是后來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
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面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么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類!它可傷心類!”沒人反應,最后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
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這里有奧特曼!可好看類!”這么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于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嘩”的一聲響,撕破了!
4、書然在圖書區呆了很長時間,只見他拿了一疊書,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疊書往椅子上一放,當墊子做。
我的反思:
面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該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形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后,要去糾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后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去嘗嘗行為產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6
觀察記錄:我帶著局部小朋友去我園的公共區域社會體驗區進行區域活動,孩子們可快樂了,來到區域入口處,我開始介紹各區域的玩法與規則,隨后讓他們選取各自喜歡的區域玩兒.灼灼一開始選取理發店,一手拿起吹風機一手拿起梳子,又是吹呢又在梳;不一會兒,就跑去愛心醫院的區域進行活動了,只見她拿起小針管〔兒童玩具〕,對樂樂〔我班比擬淘氣的孩子〕說:快點過來,教師說了在外面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要遵守游戲的規則,能不能到處亂跑,摔跤了怎樣辦?再不聽話,我就帶你到保健室打一針,看你還跑不?我聽了只想笑,心里頓時一愣.
分析與思考:
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孩子們都在細心地觀察,并且模仿.灼灼剛剛的一席話,好似就是我平時的縮影,因為我平時經常這樣教育小樂樂.此事不由得我深思:如何才能更好地為人師表,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對我們敲醒了警鐘.幼兒的是非分辨潛力較薄弱,他們分不清教師只是嚇唬嚇唬樂樂,讓他遵守規則不做危險的事情,如果一旦教師引導不當,那么幼兒便會有暴力傾向.所以,需要教師正面的、正確的引導.
啟示:
人之初,性本善!每位孩子出生時都是一樣的沒有優秀與拙劣之分,關鍵是后天的引導與教育,良好的教育能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會讓孩子誤入歧途.所以,對于為人師表的我們來說,高尚的.師德素質、精湛的文化素養至關重要.教師的語言就應禮貌有修養,溫文爾雅,如何以鼓勵性的有效語言正確引導孩子,改掉自我平時的口頭禪,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思的問題.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7
觀察記錄:
今天安排了一個小組的小朋友進行生活角的活動.柯瑜進行的是倒水工作;婷婷進行的是打洞工作;諾諾進行的是扣紐扣工作;琪琪、修修進行的是疊毛巾工作.他們已進入區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于是,我對他們進行了一一指導,孩子們在我的指導下開始進行了工作.柯瑜倒得很認真,雖然一開始有很多水都灑在了杯子外面,但是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她逐漸能夠把水倒入杯子里了.琪琪和修修在我的指導下一下子就掌握了疊毛巾的技巧,但是我后來才發現,并不是他們一下子掌握了技巧,而是因為毛巾本來就有折痕,他們是對著折痕疊的直至活動結束,孩子們還意猶未盡.
教育反思:
雖然這批孩子是第一次進行生活角的活動,但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很快就掌握了活動的技巧.對于小班孩子來說,生活方面的技能對他們來說還是最重要的我們創設的生活角的`內容如倒水、打洞、疊毛巾等活動還是比擬貼近幼兒的生活,對他們的生活有所幫助的而且,這些活動都是本學期新設的內容,對于孩子們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他們都比擬喜歡,所以會產生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現象.而且通過操作,他們的能力明顯有所提升,并且可以運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當然,如上所述,孩子們并沒有真正掌握疊毛巾的技巧,既然老師發現了,就可以嘗試解決.如,我們可以先讓孩子們疊有折痕的毛巾,讓他們掌握疊的技巧,然后利用紙讓孩子們當毛巾進行折疊,這樣就沒有折痕了.最后可以提供一些沒有折痕的毛巾讓孩子們折,逐步遞升.從這里也讓我看到了,老師在提供材料的時候,要考慮到層次性,帶著孩子們逐步提升.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8
區域名稱:娃娃家
觀察時間:20xx年五月
材料提供:娃娃衣服、柜子等
觀察記錄:早餐過后,幼兒像往常一樣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一進區蔓蔓就發現娃娃家新增了幾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興奮地說:“我也有,這件衣服。”田田聽到蔓蔓的說話就走了過來,“小娃娃的衣服”她馬上拿起衣服給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個大布娃娃,她一邊給娃娃套一袖一邊對田田說:“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嗎?”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針的。”說完,他們各自忙著給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會就給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邊衣袖怎么也穿不進焦急起來,田田這時轉過來幫蔓蔓,并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里套。
區域名稱:小動物的家
觀察時間:20xx、6
材料投放:可樂瓶制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后,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里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后,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卜就往小狗嘴里放,嘴里自言自語的說:“我給你吃東西。”接著又從籃里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里。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卜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說:“蘿卜 、骨頭、小魚。”于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里。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著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里轉了一圈后,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喂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只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著“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說:“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么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說:“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著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里。“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后,也跟著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于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并適于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
教師
能在幼兒自主游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游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于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進行。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9
觀察目的: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觀察對象:“娃娃家”的五位幼兒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5日區域活動時間
觀察地點:小三班教室 “娃娃家”
觀察實錄:
今天是第三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寶寶。孩子們進區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也要了當媽媽”,原來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經戴好了角色牌,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
我蹲下身子問欣欣和萱怡:“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萱怡搶先回答:“因為我平時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欣欣也說:“我也喜歡當媽媽。”
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就對娃娃家的寶寶說:“那我們先來朗誦剛學過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兒歌吧!”孩子們馬上大聲的念起了兒歌,兒歌念完,我馬上問:“為什么說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爺爺”鉦文說:“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爸爸泓博”也在一邊補充道:“還有小朋友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梵希點點頭說:“我家也是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三個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說:“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萱怡來當‘媽媽’, 欣欣當‘奶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奶奶’當的好?可以嗎?”通過調節和勸說,萱怡最終當上了“媽媽”, 欣欣當上了“奶奶”。剛開始“奶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奶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觀察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自己選擇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奶奶”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選角色牌。其實孩子們對于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調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念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的投入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0
時間
3.12午時14時2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在樂樂超市的貨架上畫了很多蘋果,連線連到了數字2上,數字與蘋果的數量不一樣,教師詢問為什么要畫這么多蘋果,幼兒說喜歡.這個貨架為什么連到2上,幼兒說不明白.
評價與分析
幼兒對教師的要求不明白,只是靠自我的.意愿做,要讓幼兒明白蘋果和2是有關系的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了解架子上的水果數量和數字一樣多才連在一齊,這個架子和2連在一齊,所以就應畫兩個蘋果.
改善措施及目標
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且把貨架物品的數量和相應的數字連在一齊.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1
觀察時間:晨間活動時間
環節:晨間活動中主角游戲環節
關注點: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性
鏡頭一〔8:108:15〕:幼兒入園時間,小宇是最終一個入園,顯得有點兒不自在,媽媽離園后,他還追到窗口叫媽媽回來.教師握住他的手,哄他回到座位上,他克制住了,同組的小朋友都熱情和他說話,聊天,這樣他的注意力就分散了.
鏡頭二:〔10:1510:20〕:區域活動時間,小宇選擇的是建構游戲,海海也來和他一齊搭積木造房子,一會兒海海來報告:小宇用積木敲我腦袋.教師趕緊過去了解這件事情,原先小宇不愿意海海和他一齊玩積木,他大的房子自認為很漂亮,不想被人分享,于是他就趕海海離開,可是海海很倔強,就是不肯離開,還用腳把小宇搭的房子踢壞了,這令小宇怒不可遏,抓起積木就揍海海.
分析:小宇有著良好的獨立思考本領,喜歡單獨探索,不喜歡別人一齊參與到自我的游戲中來,對于海海強硬的做法他很排斥,于是就采取了驅趕的做法,可是這個方法非但沒趕走執著的海海,海海甚至還踢飛了自我苦心造起的房子,于是就用了極端的方法予以還擊.這點反映了小宇獨立,自我,不能容納他人的.性格.
措施:1、教師在充分了解情景之后,對小宇和海海都給予了批評和引導,引導海海要尊重別人的想法,不能很強硬地參與游戲,能夠用溫和的口氣和小宇商量參與到游戲中來,這樣別人才樂于理解.對于小宇,教師同樣用了循循善誘的教育和引導,引導小宇在碰到別人強硬介入游戲時,能夠告知教師,由教師出面解決其中的矛盾,而不是拔拳相向,傷害他人.從平安方面,教師引導兩位幼兒要團結友愛,不把好事變成壞事,高快樂興互動游戲.可能在游戲中,你會發現別人也有更妙的注意和方法.兩位幼兒互相抱歉后,開始一齊游戲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2
觀察背景:
小馨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著,媽媽工作很忙,偶爾會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小馨,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督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說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么他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現在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里幫忙孩子認識小馨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說“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說,“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小馨還沒過來,問他為什么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回答“嗯?什么?”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小馨對于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里也和小馨說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小馨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并不高,所以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小馨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小馨又是適應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小馨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著,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小馨媽媽偶爾休息來送小馨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說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了現在小馨的認知能力不是很好,和小馨媽媽說了小馨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后,媽媽說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小馨。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小馨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小馨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提高女生的聲音,讓小馨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小馨從剛開始到現在是有進步的,剛開始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后,開始認識自己的號碼,現在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著非常大的關系,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現在媽媽也盡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3
觀察對象:xx xx
年齡:5歲
觀察日期:20xx5年9月29日
觀察者:趙惠
觀察地點:小班活動室
觀察時間:9:30-10:45
使用方法:軼事記錄法、照片記錄等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記錄:
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時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子陽興奮的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不是嗎?”邊說子陽邊把一塊拼圖放在合適的.地方。朱羽馨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的拼圖,她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羽馨拿起其它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找到要放的合適的地方,于是她翻開卡片后面的標記,很快找到了相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時,羽馨看看沒有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放回原處。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4
一、觀察情況
在幼兒園領導的支持幫助下,這個學期我們小班順利的開展了五個區域活動,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它們的創設都符合了小班的年齡特點,分別有建構區、美工區、娃娃家、釣魚臺、科學區。而本月我將重點的觀察幼兒在釣魚臺的操作活動并指導幼兒如何操作,還有發現了什么問題,如何的把釣魚臺區域做得更讓小朋友喜歡,從中學到新的知識新的樂趣。
在開展區域活動這個月中,當我創設了“魚塘”投放小魚在里面,還提供了魚竿,我發現了小班小朋友剛開始都很喜歡進去里面玩,尤其是平時很好動的龐博、陳宗鵬小朋友居然能夠安靜的在那里釣魚了,而且還帶動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而我在旁邊也經常鼓勵他們耐心的釣魚,看誰釣的多。剛開始他們還興趣勃勃的釣魚,可是過了幾天我發現很少有小朋友去光顧釣魚臺了,我過去問小結、小博等小朋友為什么不去釣魚臺玩了?他們告訴我,老師這個太難釣了,我都釣半天了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跟小光等幾個小朋友在釣魚臺里一起尋找原因為什么那么難釣到魚?為什么孩子們都不喜歡玩?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我們一起討論,分析,最后得出的結果是:
1.魚鉤里的磁鐵太小了小魚很難被吸上來。
2.小魚嘴里的鐵絲太細又小,很難鉤到。
3.魚塘太淺魚竿的繩子太長了也是影響釣魚。
4.沒有固定的掛魚竿架子,那些魚竿的繩子是麻繩很容易纏在一起,每次釣魚都要解很久,都沒有興趣去玩了。
5.品種太少了,就單單有魚不好玩,應該還要其他東西。
二、觀察分析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就是喜歡玩,而不是要把玩當成一種任務去做,小孩子剛開始興趣勃勃的去玩是因為他們好奇,從來沒有玩過的,而老師別誤以為真的開展成功了,我們要好好反思一下,當我們教師投放東西進區域的時候不能用成人的思維去投放安排,我們要將心比心,如果我們是幼兒,這樣的操作我會感興趣嗎?這樣的工具會對我釣魚有阻礙嗎?有時候要多在幼兒角度看待問題,這樣的活動才有意義。
三、措施與結果
經過跟幼兒們一起溝通討論,知道了幼兒們不喜歡去釣魚臺玩的原因,我也反思了自己,因為我考慮得不是很周到,設計得沒有合理才讓小朋友不喜歡玩的,所以我后半段針對幼兒提出的問題一一的改善,把魚竿的麻繩子改用普通易解開的繩子,把紙箱弄成一個魚竿架子,讓小朋友們放在那里不易打結,而且還把繩子根據魚塘的高度適當的剪短了一些,跟小朋友們還一起制作了別的東西投放在魚塘中豐富幼兒操作。磁鐵和鐵絲也改變了一點了,現在小朋友在里面玩得很開心,我也將會跟蹤到底,一路觀察幼兒,隨時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跟他們做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制作,一起發現問題。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5
觀察記錄:
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興奮地進了自己喜歡的區域,我一眼望去,發現今天娃娃家里又很熱鬧,我看見一個孩子在廚房里燒菜,有一個孩子在陪娃娃玩游戲.一個孩子在陪娃娃玩游戲時,把家里弄得亂糟糟的,當我看見時,那里已經不能看了.心想,為什么孩子們每次都弄得亂糟糟的呢,就算讓孩子整理了,我也得第二次整理.頓時,我以同伴的'身份進入到活動中,呀,怎么這么亂呀,客人來了該怎么辦呢?喊道.這時,琦琦馬上站起來說,那我們趕快整理一下吧,不然客人都不來了,于是,孩子們就跟我一起忙乎起來了.
分析與反思:
我發現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娃娃家,每次進行區域活動時,孩子們都會很愉快地進這個區域,每次都沒有空席.活動中出現亂的情況時,只要大人起到帶頭作用,孩子們也會跟著做.以前活動中,教師一味的叫幼兒整理,幼兒都是很隨意的孩子們喜歡模仿大人,這次我主動進入孩子們的世界,只是稍微提醒了孩子,孩子們就跟我忙乎起來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精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7-11
區域觀察記錄小班09-30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0-26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1-08
(精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8-22
(經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8-26
[推薦]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7-17
區域觀察記錄小班(熱)07-22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范文03-30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優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