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5篇(經典)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
幼兒觀察記錄:讓幼兒歡樂上幼兒園
觀察時間XXXX.XX.XX
觀察對象吳俁
觀察目標讓幼兒能歡樂地上幼兒園
觀察記錄
吳俁小朋友雖然上的是中班,可是他因為之前沒有進過幼兒園生活,也沒有小班的學習生活的經驗,他進班時候的表現跟小班幼兒一樣。每一天哭鬧著說要媽媽,但經過兩周的學習適應,吳俁小朋友要媽媽的時間減少了很多,但有時也會不固定的哭鬧一陣,通過觀察發現他個性喜歡問一些能得到教師肯定回答的問題,從而獲得一種心理安慰。如“教師,吃完這頓飯媽媽就來接了,對吧?”每次得到教師的肯定,他的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去做自的事情。有的時候他要做每件事之前都習慣問們一下,得到肯定答案之后,他就會去安心游戲學習。
觀察分析
他雖然行為時小班幼兒的行為,可是他也具備了中班幼兒的思維潛力,就喜歡用一些肯定的回答來滿足自的心理,尋求一種心理安慰。在加上他是在中班,因為中班幼兒基本都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不會哭鬧,他也就少了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一個人哭鬧不成氣候,就需要得到肯定的答案來滿足自。
教育措施
們利用語言的'反復強化來幫忙幼兒進行自心理的調整,利用一些“個性化”的應答,抓住他喜歡問問題的個性特點,間接地與們教師進行互動,以獲得心理及情感需要的滿足,進而緩解分離焦慮。抓住他的個人特點,有針對行的采用適合他的引導方法,讓他能盡快適應新環境。
教育效果
此刻他能夠歡樂地與其他幼兒一齊學習生活了,問問題的次數也減少了許多。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2
活動描述: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來活躍了許多,再加上搬入樓房后,活動空間也大了,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小宣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和老師在一起,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小宣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小宣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小宣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區時小宣在建筑去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特別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醒醒正巧坐在小宣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擋住了小宣的搭建,于是小宣就推了醒醒一把,結果手重了,醒醒哭著向我告狀說小宣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小宣叫了下來,對他說:“宣兒,你為什么打他啊?”小宣說:“我沒打他,他碰到我的樓房了。”我又問他:“你是不是想讓他讓開一些啊?”小宣點點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醒醒,還能怎么告訴他啊?”小宣想了想,對我說:“請你讓一下行嗎?”我笑了,摸著小宣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對醒醒說,他不就不會給你告狀了嗎?”小宣點點頭,對我說:“老師,我改了。”
反思:
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情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點評:
教師在進行個別幼兒行為指導時,抓住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重在引導幼兒掌握積極的社會交往技能技巧。
教師在反思中提到了中班幼兒在特定的年齡階段社會交往的情況和特點,并且通過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和指導認識到:幼兒發生的部分侵犯行為實際上是由于幼兒缺乏社會交往的經驗造成的,也就是說幼兒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社會交往。同時,教師的反思明確了面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的職責就是逐步引導幼兒掌握和積累豐富的社會交往技能技巧,盡量避免幼兒因為缺乏經驗而產生的侵犯行為。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3
幼兒觀察記錄: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信心
觀察對象:康康性別:男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時間:上課時
觀察目的: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信心
觀察狀況:
康康是個內向的小男孩,剛來中班時顯得有點不合群,不愿意與小朋友交流,上課時從不主動舉手發言,各項活動的'表現都不怎樣棒,作為老師心里很著急.于是我常鼓勵他,漸漸的我發現康康學習是很認真,雖然學的很慢,常落在其他小朋友的后面,但是學習態度很好.我決定先在學習上幫他樹立信心,多給他發言的機會,我發現他字寶寶學的比較好,就讓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當他某方面做得好時,我立刻在全班表揚他,康康很高興,學習時更認真了,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著老師,一段時間下來康康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學習新知識也比以前快多了.大家一齊游戲時常能看到他跳躍的身影,燦爛的笑容.我感到很欣慰,尤康,你真棒!
效果分析:
康康性格內向,知識的理解潛力又較弱,學習跟不上進度,有點吃力,當看到別的小朋友樣樣都學得很好時,他可能會自卑,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也不愿意與其他小朋友玩,看得出看來孩子心里是著急的,所以上課時很認真.對于這樣的孩子,老師應多表揚鼓勵,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讓他明白其實自我是很棒的,學習成績很不錯,老師也喜歡他,這樣不僅僅讓他在學習上有了信心,其他表現上也跟著自信起來.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4
幼兒觀察記錄:讓幼兒成為教師得力的小助手
觀察對象:小王
觀察時間:20xx年2月17日
觀察環境:教室
觀察目的:讓幼兒成為教師得力的小助手
觀察實錄:
小王是個能干的小姑娘,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游戲活動都表現的很棒,最重要的是她有很強的語言表達潛力,說還口齒清晰,干脆利落。經常帶領小朋友們朗讀古詩兒歌等,成了教師的得力小助手。
分析:
小王性格活潑開朗,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也很重視家庭教育,未入園前其父母就教會她很多故事兒歌,還經常給她講故事,鍛煉了她的語言表達潛力,抓牢了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使小王成為了一個口齒伶俐的小姑娘。
措施:
1,讓幼兒多參加演說活動,發展其長處
2,表揚有度,防止幼兒產生驕傲的心理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5
觀察時間:
20xx·12·8
觀察地點:
教師
觀察幼兒:
xx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的用餐狀況,培養幼兒愛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實錄:
中飯時間到了,孩子們自然地吃起來,一個個就像小惡狼,吃得香噴噴,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有些小朋友卻不愛吃蔬菜,只是喝湯吃葷菜,于是我們二位老師發動我們渾身的解數,不停地講解吃蔬菜的好處,而且不斷地鼓勵他們,效果還不錯,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嘉和一個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葷菜是吃個不停,米飯喝個精光,怎樣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不定時定量,而家長們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營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構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中班幼兒理解力還較差、膽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說教,易導致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有些幼兒還會故意違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戲與說教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初步了解進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簡單的進餐方法及挑食的壞處。為了讓幼兒在進餐時更自覺,我讓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學習,激發和提高興趣,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
措施:
1、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
孩子天生就對餐前的準備工作感興趣,我們能夠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拿佐料等,應對自我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很開胃。
2、避免進食前的劇烈運動
3、制造進餐時的和諧氛圍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因為恐懼、擔憂、憤怒等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欲。我們應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情緒愉快,樂于進食。
4、給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飯時,我們要表現出對食物極大的興趣,能夠邊吃邊贊:“真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會主動地模仿。
5、為孩子樹立效仿的榜樣
孩子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能夠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用心地效仿。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6
觀察對象:小偉
觀察實錄:(學期初)
小朋友們十分高興的在玩教室外的建構區。地板上鋪著不一樣顏色的泡沫地墊,個別孩子正在等待著進入游戲區。這時,教師說:“請參加建構區的小朋友能夠進入活動場地了。”孩子們立刻站在了地墊上,開始搬運建構材料。這時,小王小朋友也和小偉擠在一齊,想站在地墊上,他的腳還沒踏穩呢,便被小偉使勁地往外推了一下:“你不要進來。”結果,小王打了一個趔趄,摔倒在地。而小偉呢,還不明白自推人是錯的,依然在興致勃勃地游戲著。
4―5歲的孩子愛模仿的特點十分突出,而模仿又是這個時期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所以,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往往是平時最愛模仿的行為。小偉之所以喜歡打人、罵人,有一半的因素歸咎于平時所看的一些暴力的動畫片,經過模仿使他漸漸構成了習慣。
提議與其他:
采取的措施: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鑒于以上這些原因,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對小偉加以引導,讓他明白: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不可動手打人。
2、與小偉的爸爸媽媽聯系。爸爸媽媽說:小偉在家經常看一些“打打鬧鬧”的動畫片,所以,經常模仿里面的動作,逐步構成了打鬧的習慣。經過這件事,爸爸媽媽和達成共識:有選擇地看電視,并加以引導;多多提醒小偉,不要動手打同伴,有什么事能夠告訴教師、能夠告訴爸爸媽媽。
觀察實錄:(學期末)
戶外活動時,許多孩子都拿著呼啦圈在場地上玩,小偉也不例外。只見他拿著呼啦圈一會兒手臂上甩,一會兒在地上滾,一會兒在身上套玩得真高興!突然,他將圈一收,來到了獨木橋前,把呼啦圈當作方向盤,坐在那兒開起汽車來了。他這一有創意的玩法立刻吸引了許多小朋友,于是他們紛紛模仿著開起汽車來了。這時,小明小朋友想擠在他的旁邊,和他一齊開,可是卻吃了閉門羹,一口遭到了拒絕:“不行,這是先找到的地方,你不能來。”可憐巴巴小明的只好掃興地離開了。這時,故意問小明:“小明,怎樣啦?為什么不高興?”他嘟起小嘴:“小偉不和一齊玩。”朝小偉看了看,問他:“是這樣嗎?”他理直氣壯地辯解:“不是的,是因為那里坐不下了。”之后他對小明補充了一句:“等不玩了,你再玩。”
個案分析:
在今日的活動中,雖然小偉仍然拒絕小朋友,自獨自地霸占著座位玩。可是和以前的行為相比,還是有所提高的。
第一:以前他是毫無理由的拒絕朋友(即使玩具多出來也不愿給其他孩子玩);而此刻他只在自能不能玩得盡興的前提下拒絕朋友(僅有一樣玩具了,僅有一塊地方了,那就應當屬于自)。
第二:以前他是滿足了自以后也不愿其他孩子玩;此刻能在教師的提醒下明白自玩好了給別人玩。盡管他的這些提高與其他孩子相比,還相差許多,還不能做到與大家共同分享,更沒有做到先給其他孩子玩,可是,從他的自身發展來看,已經提高了許多。作為教師,應為他的這些提高感到高興、感到自豪,應為他的發展留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糾紛中、磨合中體驗如何與人相處、體驗如何與人共享。碰到類似的情景,給予小偉向同伴解釋的機會,讓同伴了解他的想法,得以同伴的原諒。鼓勵小偉改用語言表達的.方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交往,學會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繼續幫忙小偉控制自的行為,在出手前想一想:干什么?
提議與其他:
采取措施: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基礎打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鑒于以上這些原因,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正確分析孩子的情緒化行為,施以引導和鼓勵。
2、用心觀察孩子的活動和行為,及時幫忙孩子調節和控制。
3、多與孩子交談,并耐心對待和回應孩子。
4、堅持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正確認識孩子自意識發展的特點,共同參與孩子的培養。
個案小結:
經過對小偉一階段的觀察、引導和干預后,們欣喜的發現小偉的規則意識增強了,能很好地融入團體生活中。在教學活動中,能夠認真聽講、進取舉手發言,每當這個時候,教師的表揚也帶動了更多的小朋友愿意和小偉做朋友。教室、活動場所里的小偉再也不是孤單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這與教師和家長的配合分不開。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7
觀察對象:小(一)班幼兒
觀察者:陳佳昕
觀察實錄:
場景一:
在孩子們洗手的時候,我對他們說:“洗完手,請你拿杯子喝點水。”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快速地洗完手,一窩蜂地擁到茶桶邊拿杯子。我立刻走過去維持秩序,不斷地說:“別擠,別擠,人多等一等。”
孩子們拿好杯子,站在茶桶前一米線的小腳印上等待著,隊伍排得長長的。
場景二:
喝完水,孩子們都去放杯子,有的孩子放完杯子就關門,一時間只看到茶桶的門反復的被拉開、關上,我見狀提醒著孩子:“放好杯子不關門,等最后一個孩子放杯子的時候再關門。”
可是孩子們依舊我行我素,關門開門的聲音不絕于耳,我看的心驚肉跳,就怕一個不當心誰的手被夾住了,只有用手擋住茶桶門。
場景三:
航航早晨來園,看見我第一句話就說:“陳老師,我打過針了,爸爸說要喝水。”
“打過預防針了是嗎,那別忘記多喝點水,現在就去喝一杯吧。”我摸摸他的頭說。
航航高興地去喝水了,過了一會兒,大家準備喝牛奶的時候,航航又對我說:“陳老師,我打過針了,爸爸說要喝水。”
我告訴他:“馬上要喝牛奶了,你等會再喝水吧。”他看看我,委屈地扁扁嘴,走開了。剛喝完牛奶,他又跑過來說想喝水,我勸他休息一會兒再喝。
運動結束,孩子們洗手喝水的時候,航航喝完半杯水,又排到了隊伍里,看見我看著他,他解釋說:“陳老師,我打過針了,爸爸說要喝水。”
分析:
“喝水”是孩子一日活動中比較常規的生活環節,在托班的時候,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比較小,我們常常會分批地組織孩子喝水,使得孩子的“喝水”成為了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動。因此從場景一中可以看出升入小班,過去的習慣直接導致了孩子喝水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排隊現象。并且從托班更換到小班的教室和盥洗室以后,新的“喝水”環境加上“集體喝水”的習慣,導致了孩子們一窩蜂的現象,很容易發生危險。
而在場景二中,孩子們很清楚地知道放好杯子要關門,但是什么時候關門、誰關門就不是他們會去在意的了,這是小年齡孩子所特有的心理表現,反映到行為上就出現了上述的不斷開門關門的現象,其實這是孩子們的一種行為上的心理宣泄。作為老師,我則是比較主觀的提出了一個“規則”——最后一個孩子關門,但是誰是最后一個?如何界定最后一個呢?孩子們不會去考慮。
從場景三中孩子與我之間的互動對話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個孩子的家長對于剛剛打完預防針的兒子非常的不放心,希望能夠通過老師督促孩子多喝水,避免引發生理性發燒。而這個孩子又是能力比較強的,他將大人的話牢牢的記在心里,通過不斷地提醒老師也在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多喝水。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時候喝水比較合適,也比較健康,所以當我告訴他馬上要喝牛奶了不要去喝水的時候,他以為我是在拒絕他,因此后來他喝水的時候就顯得比較小心翼翼,既要完成大人的囑咐、又不希望被我的批評或是阻止。
對策:
“減少孩子等待的時間”,是在課改理念指導下我們所追求的一種理念,然而很多客觀的.原因或主觀的意向總難免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如何調整呢?反思了自己的行為以后,我想關鍵是要從理念上轉變思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一切以孩子為本。
首先,我調整了茶桶的擺放位置,打破了原來男孩一邊女孩一邊這種壁壘分明的茶杯擺放方式,將男孩和女孩的杯子間隔混放,兩班協調讓男孩、女孩使用兩個茶桶……從而便于孩子取放杯子、盛放水,從客觀上緩解了擁擠的現象,減少了排隊等待的時間。同時,我組織了談話活動,和孩子一起討論“什么時候要喝水”,并達成了共識——
1)進幼兒園以后覺得口渴了可以喝杯水
2)自由活動前、午睡起來以后要喝水
3)覺得口渴了隨時都可以喝水,但是在學本領的時候、吃飯和吃點心前不喝水
4)如果今天打過預防針了,記得要多喝幾杯水
這樣不僅解決了孩子一窩蜂地“集體喝水”,還間接讓孩子知道了什么時候不適合喝水、什么時候喝水有利于身體健康。
接著,我設計了“今天你喝了嗎?”的生活區域環境,提供了籌碼讓孩子記錄當天喝水的次數,如此一來,孩子們每次喝完水都會開心地放一塊相應的籌碼,每天中午和下午許多孩子還會數數自己喝水的次數、和同伴比比誰喝了多,如果有誰一個上午喝水少于一杯了,其他孩子還會提醒他快點去喝喝水。同時這個生活區角不但用環境的暗示促使孩子要多喝水,而且讓家長比較直觀地看到了自己孩子每日的飲水情況,解除了家長的可能存在的憂慮。
最后,我和孩子一起展開了一次關于“到底茶桶的門誰來關”的小小討論,并得出了結論——第一個拿杯子的孩子開茶桶門,當你喝完水放杯子的時候看一看后面還有沒有同伴在喝水,如果沒有,可以把茶桶門關上。從這以后,開門關門的乒乒聲少了,就算有孩子偶爾忘記,也會有別的孩子提醒他,而且最近幾天我還發現有二三個個孩子喝完水還會幫忙扶著茶桶門的角,對走過的其他孩子說:“小心,慢慢走,別撞到。”
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喝水的生活環節,但是我通過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答案、嘗試實踐,從而來解決問題,真正從日常的細節上做到了“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8
幼兒觀察記錄:幼兒處理的方法不恰當
觀察時間:20xx年12月28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恒恒和寒寒
觀察記錄: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躍了許多,孩子們在班里經常跑來跑去,或者學奧特曼互相打著玩.
恒恒就是這些孩子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他喜歡幫老師做事,但是他經常會與周圍小朋友發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來向老師告狀,說寒寒打了他等等之類的話.
在我觀察了寒寒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寒寒愛打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早上活動時寒寒在玩搭積木,他搭了一個個性漂亮的游樂場,而這時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聲地說‘你干嘛啊’,恒恒哭著向我告狀說寒寒打他了.我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寒寒叫了過來,對他說:“你對他怎樣了啊?”寒寒說:“恒恒把我的積木弄倒了,我沒有罵他”我又問他:“你知不明白他為什么哭呢?”寒寒搖搖頭,我又告訴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氣對他說話,那他以為你就生氣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會哭.對嗎?”寒寒想了想,對我說:“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齊玩.”我笑了,摸著他的頭說:“對,你是最棒的!”
反思:中班幼兒的行為問題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兒社會交往潛力的缺乏.作為老師,要不斷觀察幼兒的社會交往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使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不斷改善,從而減少行為沖突問題發生,保證幼兒順利進入“社會化”.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9
觀察時間:
12月13―23日
觀察地點:
中一班
觀察對象:
琪琪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生活行為方面,改善幼兒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發現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為:經常搶占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喜歡自由走動或與同伴交談。交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得興趣盎然時,拳腳相交。但平時他喜歡幫忙教師做事――分碗筷,擺椅子,搬桌子等,可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執。
分析: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喜歡做事是他的本質,他喜歡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的,總是期望得到同伴和教師們對他的這種行為作出評價和認同、贊賞。同時期望在一些行為上得到教師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糾正不健康的生活行為:在與他交談后,讓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物品區別的道理。向家長反饋了他的狀況,請家長在家中多留意幼兒的行為,推薦家長說理育兒。在活動中,把他調到前面,可隨時注意到他的行為,繼續觀察他的表現,在必要時可立刻制止他,適宜時表揚他。活動后,經常與他聊天,說說家里,說說幼兒園的好朋友,引導他多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樹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0
觀察日期及起止時間:10月20日星期五上午:(8:10——8:15) (10:15——10:20)
觀察環境:活動室 區域活動區
觀察目的及由來:1.幼兒過于自我的行為習慣,在活動中表現出不遵守規則,比較隨性。2.幼兒與小伙伴想出時表現出缺乏耐心,行為粗魯暴躁。
觀察項目:晨間活動,學習活動,區域活動,角色游戲等在園的所有環節。
觀察實錄:
鏡頭一(8:10——8:15):小宇一臉沮喪的表情,入園后勉強和老師問候,聲音明顯帶著不開心。老師仔細觀察了一下,小宇已經開始換牙了,上面原先蛀掉的四顆門牙已經全部脫落,長出了一顆超大的牙齒,見老師在觀察他,小宇長大嘴巴給我邊看他的口腔邊說話了:“老師,你看我的牙齒,最上面很疼的地方,媽媽說將要張雪一顆很奇怪很難看的牙齒。”老師意識到小宇不快樂的原因了,原來是他怕自己長出難看的牙齒,所以很擔心呀。
鏡頭二:(10:15——10:20):區域活動時間,小宇依然選擇的是美術吧的美工活動《繪畫蔬菜》,小宇原先從不喜歡美工區的活動,很少參加這些活動,所以動手能力發展不明顯,現在在老師的引導下,愿意選擇美工區的活動。只見他選擇好了老師提供的蔬菜模板,在畫紙上進行描摹,并且給蔬菜寶寶添畫了好看的睫毛和手腳,獲得這個區小伙伴的贊嘆,令小宇很得意。
分析: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宇已經能夠做到有話敢于分享,樂于分享了。今天他換牙的事情還是還是主動告訴了老師。這樣老師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了小宇的憂愁。每個人都喜歡美好的東西,小宇換頁的煩惱已經成了他最大的擔憂,媽媽給他的告誡的話語讓他覺得超不爽,他很擔心自己長出很大很難看的牙齒。
措施:
1.老師給小宇進行心理治療,引導小宇了解到現在醫學很發達,等牙齒換好后可以矯正,不必擔心牙齒。你一定會長成一個帥帥的小伙子的'。”
2.放學時和家長溝通一下,把孩子的擔憂讓家長知道,取得家長的配合,一起來鼓勵和安慰孩子,免得他緊張和擔心。
3.在活動開始時,給予小宇一些鼓勵,讓他嘗試參加一些新的領域活動,獲得更多的體驗促進自己的成長。講評時給予小宇贊美,并且讓大家都來贊美他,讓他獲得成就感。使他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激發他創作出更美的畫面。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1
觀察時間:12月13―23日
觀測地點:中一班
觀察對象:琪琪
觀測目的:觀測幼兒生活犯罪行為方面,提升幼兒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
兒童表現及行為:
最近在不經意中辨認出琪琪小朋友常有不身心健康的生活犯罪行為:經常搶占市場別人的東西,活動中總是討厭民主自由站立或與同伴攀談。攀談資料以奧特曼為主要資料,如果談論得興趣盎然時,拳腳平行。但平時他討厭幫教師處事――分后碗筷,掛椅子,弄桌子等,可是總是一馬當先,和同伴爭吵。
分析:
開朗就是孩子的天性,討厭處事就是他的本質,他討厭處事,他并不明白搞某件事的犯罪行為就是對還是錯的,總是希望獲得同伴和教師們對他的這種犯罪行為作出評價和尊重、贊許。同時希望在一些犯罪行為上獲得教師和同伴的特別注意和信任。
措施:
制止不身心健康的生活犯罪行為:在我與他攀談后,使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與自我物品區別的道理。我向家長意見反饋了他的狀況,懇請家長在家中多留心幼兒的犯罪行為,所推薦家長用筆育兒。在活動中,我把他調往前面,可以隨時注意到他的'犯罪行為,穩步觀測他的整體表現,在必要時可以立刻阻止他,適合時表彰他。活動后,我經常與他聊天,說道說道家里,說道說道幼兒園的好朋友,鼓勵他多看看一些有益的電視,談談智慧一棵等少兒電視里的資料。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2
實錄:
南門幼兒園的環境簡潔。大氣,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個性墻飾。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這幅圖片:看似不起眼的兩個在沙灘上曬太陽浴的人,起初只是覺得他們身上的顏色有些怪怪的再仔細打量圖片發現——整幅圖片的后面還有一張相同大小的圖片,它的上面涂滿了兩種不同的顏色。當有小朋友在后面抽動這張涂滿顏色的圖片后,人體身上的顏色也會隨之而變化成不同的顏色。從而讓小朋友可以直觀的體驗——人體在曬了太陽后皮膚會變成不同的顏色。而這個設計與他們這個班級的主題活動是有聯系的,很有趣吧,真的很有趣!
反思:
其實,這樣的墻飾創意很讓人心動!當然在心動。詫異的時候想的更多的.是:這么簡單有趣的設計,他們是怎么想到了呢?
環境的創設不單是單純的布置環境,讓環境以優美。童趣來吸引幼兒,更重要的是將活動主題融入環境當中,讓幼兒不斷的與環境互動,使環境體現主體內容,以此來吸引幼兒,自發地探索,自覺的參與到主體環境當中,發揮自身的潛能,讓幼兒在探索。發現。認識。操作當中,獲取經驗,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我們一直說環境創設追求新穎有趣。游戲性強,能激發幼兒主動與環境互動,引起幼兒自覺在環境中探索的欲望。但是往往在具體設計中感覺巧妙。新穎不夠,有時我們覺得做的很好了可是在具體操作后并不是很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看來在博采眾長的同時,要吸取的是對自己可再利用的,可以二度創作的能加入自我特色的可取之處。照搬的山寨版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3
xxx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當老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說,小組長沒發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說發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只有一張紙,剪壞了自己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xxx是個各方面發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
措施:
1 、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助她克服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助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點,創設教育情境。當她發東二次發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到第三次時,xxx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老師,那洋怎么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還說是別人不對。我的精心安排在xxx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xxx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
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愿承認,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通過這各方式,讓xxx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 、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并請她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一定要指出來。通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觀察目的
改正幼兒上課時喜歡把小東西藏自己口袋里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朝好的行為習慣發展。
觀察實錄
最近感覺到軍軍小朋友在幼兒園的表現不太好,總有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感覺。有一次,正在給班上的小朋友上課,有些時候總會有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時刻注意著他們的表情以及與老師的互動。時刻提醒著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每當我看到軍軍,他的眼睛都是盯著老師這邊,但是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語無倫次的,右手總是插在自己的右手口袋里,手總是在口袋里不停地動。原來是口袋里藏有東西,怪不得眼睛看著老師,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語無倫次,原來注意力一直都不在老師這兒,一直在自己的右邊口袋里,但是又怕老師批評,所以就眼睛看著老師,胡亂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分析與措施
軍軍在平時就比較喜歡收集小東西,喜歡撿地上的樹葉,喜歡小粘貼,書包里面也經常是他自己收集的小東西。像外面的樹葉,松果,樹枝,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看看長什么樣子,滿足一下他們小小的好奇心,但是那些東西我要求他們不要帶進教室里面,一是不衛生,二是玩起來比較危險。軍軍剛好又比較感興趣,可能是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塞了些外面撿來的東西放自己的口袋里。課后我把軍軍喊到我身邊,問口袋里面裝的有什么,原來是外面的樹葉。從這可以看出,軍軍對這些小樹葉的興趣遠遠超出了對課堂內容的興趣,所以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這兒。往后的課中,我會經常地喊軍軍回答老師的問題,并且適當地表揚,希望軍軍能夠在課堂上找到自信,能夠體會到這種表現才是老師認可的,而上課藏小東西在口袋里是不好的表現,老師是會批評的。希望通過這種引導,軍軍小朋友能夠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4
觀察時間:第14周
幼兒姓名:許xx
幼兒性別:女
幼兒年齡:5歲
行為過程
計xx是一個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女孩,平時很喜歡幫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可是每當教師和小朋友指出她犯的錯誤時,她總是百般辯解,不肯認錯。在一次手工活動中,她做了一會兒,忽然向我報告說,小組長沒發給她紙。我詢問了值日生和她旁邊的幼兒,都說發給她了。這次我沒再像往常對校耐心地詢問她,而是告訴全班小朋友,做手工的時候,每個人僅有一張紙,剪壞了自我負責。有了這樣的前提,她就不能再得到紙,而只能在座位上看別人做手工。
個案分析及措施方法
分析:
計xx是個各方面發展較好的幼兒,在幼兒群體中有一種惟我獨尊的驕傲的感覺,從未覺得自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另外,她在家中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家長對她百般呵護,寵愛有加。即使她做錯了事,也沒有人對她說任何不是。長期以來,她不容任何人指出她所犯的錯誤,即使指出來,她也不承認。
措施:
1、換位思考,移情訓練:
幼兒年齡小,很難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受。為了幫忙她克服認錯的不良行為。我利用她喜歡幫忙教師和小朋友做事情的這一優點,創設教育情境。當她發東西時,我特意請一名幼兒說自我沒有收到。而她來告狀時,我什么都沒說。當她第二次發東西時,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到第三次時,計xx心急如焚地來告訴我:“教師,那洋怎樣會這樣明明是她不對,她卻始終不承認,還說是別人不對。”我的精心安排在計xx的'身上有了強烈的反應。本來為大家做事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卻是不到別人的認同,反而被小朋友冤枉,計xx心理覺得很難過。我抓住她此時的心理感受與她耐心地交流,告訴她:“以前你不也是這樣嗎你做錯了事,從來都不愿承認,還撿到別人身上。你想想看,別人會難受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經過這各方式,讓計xx換位思考,體驗到撒謊時別人的心理感覺。這樣,她不愿認錯的不良行為也漸漸得以改正。
2、家園互補,共同糾錯。
我在離園時與她的父母交換了意見,讓她們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景,并請她們配合教師,在家中也對孩子嚴格一點,犯了錯必須要指出來。經過批評加講道理,讓她明白,并不是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但只要勇于承認錯誤并不斷改正,就是好孩子。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15
中班觀察記錄:幼兒畫畫
現象:
有的倒是爽快,唰唰唰大筆一揮,但是畫面往往還沒有畫滿,就沒有耐心再繼續涂顏色了,頻頻舉起畫紙大叫:“我畫好了!”
中班初期的幼兒正處于涂鴉中后期,從線條、圖形的組合逐步向圖形組合過渡,“我不會畫”的幼兒可能在小班階段受到老師范例或示范的影響,總覺得無法畫得和老師一模一樣而怯于大膽創作,也可能受到成人“像不像”的局限而導致孩子的想象和創造被扼殺。
措施:
而對于看似“畫好”實際卻“沒完成”的幼兒,教師則可以用具體形象的方式讓孩子理解什么叫“畫滿”的自我檢驗方式,例如用自己小手掌隨意遮住畫面的某一部分,然后打開手掌看看有沒有畫過?如果遮住再打開3次后都是空的,說明還可以繼續添畫豐富,如果每次打開都有畫過的痕跡,則說明背景很豐富,畫滿了。這樣既能解放教師疲于給每個孩子檢查是否完成的單一評價方式,也能調動每個孩子自我評價和同伴相互評價的積極性和能力。
總之,教師在指導幼兒開展美術活動中,并不只是關注孩子的作品的完成效果如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創作的`整個過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所表現出的很多非智力因素,如作畫的一種堅持性、耐心、專注度,對同伴作品的互相尊重、對大師作品欣賞感受的審美素養等更多的內容——正所謂“功夫在畫外”,也正是這一句話的真諦所在。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觀察記錄中班05-31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08-18
幼兒觀察記錄中班08-12
幼兒中班觀察記錄03-07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02-06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中班平時觀察03-31
(熱)幼兒觀察記錄中班07-18
中班幼兒區域觀察記錄04-28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范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