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托班觀察記錄集合(5篇)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1
觀察記錄與分析:
手工活動中,我們正在制作數字粘貼畫,麗娜貼了2個數字后,就來找老師,讓老師幫忙貼,我說:“麗娜會貼呀,你自己貼好嗎?”她卻說:“我不會,老師幫我貼。”我考慮到孩子有時并不是不會,而是缺乏自信心,要想讓他們放開自己,大膽的去做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關鍵問題。
麗娜除了這些事情,我發現她喜歡從家里帶一些小玩具,都是自己玩,不會和小朋友分享,不會與同伴交往,有時會和別的幼兒發生沖突。
在和她媽媽的談話中我也感覺到,麗娜在家沒受到過任何的挫折,事事都包辦代替,讓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樣的`孩子總是期待照顧,做事時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采取的措施:
表揚鼓勵的方法:每當我給孩子們提出要求時,我總是用眼睛看著麗娜,給她一個微笑,給她一個眼神,我發現在我提出要求的時候,麗娜同樣用眼睛看著我,當她去完成的時候,我會用語言來鼓勵:“今天麗娜小朋友真棒,和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了。”
日常生活中,培養她和孩子們交往的能了,鼓勵她把自己的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讓她感受到與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的快樂。
家園合作改正孩子不愛動的毛病,我和家長談了孩子在園的一些表現,并且講了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要凡事包辦,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也讓孩子多參與,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成人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學會勞動。開始時孩子的勞動效果也許會不太理想,甚至會出現幫倒忙的現象,成人要容忍孩子從不會到會的漸進過程。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2
最近幾個下午,我注意到幾個寶寶的鞋子總是穿反了,盡管老師多次提醒,有些寶寶仍然無法正確穿鞋。這表明托班寶寶的識別能力還不夠強,因為區分鞋子的正反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需要重點培養寶寶正確區分鞋子正反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掌握快速穿鞋的技巧,這是非常重要的。
觀察記錄一:
前天下午,書涵從廁所出來,鞋子反著穿著,我提醒他:“書涵看一下你的鞋子怎么了?”他馬上意識到穿反了,并且坐到椅子上,立即換了過來。緊接著,多多也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看我的鞋子對了嗎?”我說:“你自己看看啊!”(其實,多多穿的是對的)他便走開了,可沒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換成了反的。很明顯,他們對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
觀察記錄二:
今天下午,我剛到幼兒園,就發現皓軒的鞋子反著穿著,我說:“皓軒,你的鞋子反了,快換過來吧,”他把兩只鞋子一起脫了下來,在那兒比劃了半天,可穿到腳上的卻還是反著的。
分析:
由于現在的寶寶在家都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忙于工作,爺爺、奶奶溺愛孩子過渡,在家樣樣事情都包辦代替,至于衣服怎么穿,鞋子的反正,那是大人的事,寶寶只管像木偶似的等著就好,所以致使他們的自理能力較差。
采取的措施:
面對寶寶的'情況,首先,我想到了一首學過的兒歌《鞋寶寶》,兒歌的內容就是教寶寶如何區分鞋子的正反,對寶寶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于是我把這首兒歌運用到了生活中,我先是在黑板上畫了一雙鞋子的示意圖進行了講解,區分;然后,用一個寶寶的鞋子做了演示,寶寶們也一邊把小腳并攏,一邊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我還讓寶寶相互檢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寶寶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還對在幼兒園午餐的平時經常穿錯鞋子的寶寶單獨講解,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寶寶們都很感興趣,也表現的特別興奮。為此,我還讓寶寶們進行了
穿鞋子比賽,通過活動,寶寶們不僅能分清鞋子的對錯,還大大提高了穿鞋子的速度。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3
觀察記錄與分析:
托班的孩子各項自理能力普遍都很差,尤其是中間插班的孩子,不熟悉環境,而且需要去熟悉其他的孩子和老師;再有他們很孤立,別的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熟悉的孩子在一塊玩,即使一些孩子主動去找他們玩,因為剛入園心情不好,他們也會不耐煩的拒絕。還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在幼兒園吃飯,不耐煩的拒絕老師遞來的飯菜。
我們班里就有一個叫含含的孩子,是中間插進來的。早晨從來不在幼兒園吃飯,一開始有幾次在家里吃了,她媽媽主動告訴老師說:“含含在家吃飯了,她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含含這孩子很聰明,一聽媽媽說這話,她就知道老師不會強求她吃飯了。后來,連著幾天含含進教室后就告訴老師說在家里吃飯了。我們也有點大意了,因為含含經常會在家里吃飯,所以我們都相信了。之后我們也覺得不大對,就悄悄地把這件事情反映給了含含媽媽,她媽媽說她在家里根本沒吃呀。原來含含為了不在幼兒園吃飯,而對老師說謊了。
采取的措施:
我們幾個老師就想辦法先讓孩子在這吃飯,說謊的事情以后再處理。我們對孩子說:“以后孩子們在家吃飯的話,早晨就讓媽媽親口告訴老師,你自己說的可不算的啊”。這句話對含含這種很明白事理的孩子一點就通,第二天,含含就主動到桌子旁邊等待就餐了。早晨飯含含吃得不多也不快,也不和小朋友們比賽,自己慢悠悠的吃。一次偶然的機會,含含竟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是小朋友們如廁時間,孩子們和往常一樣進了衛生間,為了讓孩子的速度快一點,而且能喝到足量的水,我就想了個辦法。我對孩子們說:“誰要是尿完尿,喝完一大杯水第一名的.話,誰就可以當小老師給小朋友們接水,并且管著別的小朋友喝水喔”。正好這個時候是含含第一個尿完尿的,我就趁機大聲的說:“我看是含含第一個尿完尿的,咱看看是不是第一個喝完水的呀”。其他孩子聽見后速度也快起來了,含含一聽完我的話,看到別的孩子也積極起來了,就急急忙忙的接上滿滿一杯水,還舉到我面前讓我檢查之后,就咕咚咕咚的喝完了并且大聲說:“老師我喝完了”。我順勢就說:“好,現在含含當小老師給小朋友們接水”。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4
觀察記錄:
記錄一:“這些都是我的,我先拿到”,老師轉過身看著4歲的朵朵,正在極力保護自己正在玩的一些積木。朵朵用手臂盡可能地抱住自己能拿到的積木。明明十分困惑地站在一旁,說:“我也想玩”。朵朵急忙回答說:“你不能玩,我要所有的積木,你一個都不能拿走”。
記錄二:下午在離園前,老師請朵朵到一個區角和小伙伴們玩,朵朵走過去就搶了一個積木,又拿了很多的小積木在自己的身邊,自己搭起積木來,不與小伙伴們合作玩耍。
觀察分析:
通過幾次對朵朵的觀察,了解到朵朵不懂得分享也不懂得合作,對3—4歲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為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在幼兒學會與其他人分享東西之前,她必須感到自己的東西是安全的。4歲的幼兒還不能正確理解“你的”和“我的”的真正意思。這種情況在幼兒園環境中會變得更加的復雜,因為在幼兒園里很少有
東西是屬于“我的”,而絕大多數是屬于“我們的”,因此,3—4歲的幼兒正在獲得一些分享的經驗,那么朵朵不愛分享的原因,對于老師的我們和家長一定要正確的識別,進行仔細的觀察與分析:
1、家庭原因:在家里是否有讓朵朵感到自己的東西已經受到“威脅”,所以才從而盡力地保護自己的物品或玩具。
2、家長原因:是否在家中過分的溺愛孩子,經常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什么都是“獨占”,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自私、霸道、不懂得關心他人,更不懂得分享。
3、環境原因:是否給孩子創設適宜的分享環境?在家里缺乏給孩子強化自發分享行為的'機會,所以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分享。家庭是孩子學習的地方,讓孩子感到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所以在家里盡量給孩子提供并幫助孩子學會為什么要分享和怎樣分享的能力。
矯正措施:
1、與孩子一起分享
在家中無論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家長都要與孩子一起分享,不能夠讓孩子獨自享用。例如:面對好吃的食物,我們可以說:“寶貝,我們一起吃好嗎?”也許孩子最初有點不愿意,但每次家長都這樣對他說,一段時間后,孩子就習慣主動與我們分享了。
2、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當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抓住教育的契機,鼓勵孩子去觀察那些得到玩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快樂心情,當孩子看到同伴們玩得那么高興,他也會很自豪,也就不會想著獨占玩具或其他物品了。
3、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學習
經常帶孩子與一些懂得分享的同伴玩,去學習同伴的分享行為。當然,家長平時在家中也要為孩子做出分享的示范,不自私、不霸道,從而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孩子主動樂于分享的良好品質。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5
觀察記錄:
早上入園二霖帶了一個很酷的賽車,小朋友看見了很喜歡,都很想玩,可二霖說:“是我的,不給你們玩。”小伙伴很失望說:“有什么好的,回家我讓爸爸給我買,我們不理他了。”
我覺得這時候是對兒童進行分享教育的好時機,便立即拿起了活動區里的一個遙控飛機,當著孩子的面玩了起來,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轉移過來了,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想玩,”二霖也跟著叫:“我要玩!我要玩!”我對二霖說:“飛機在我手里,你想玩該怎么辦?”二霖毫不猶豫的說:“跟你借唄!”“我不借!”二霖很失望的樣子,我緊接著問:“你沒借到玩具心理怎么樣?”“你不借我玩,我不高興。”孩子們一口同聲地說:“我們也不高興。”我對二霖說:“你看,大家都和你一樣不高興,自己的玩具只能一個人玩嗎?”二霖似乎明白了……
分析:
入園的這5個月來,二霖的表現我們尤為關注,父母也經常和老師反映,在家也這樣,特別護東西,因為一些玩具和零食沒少和哥哥發生矛盾,家長真是沒辦法了希望在園老師能夠幫助其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首先我們需了解:
1.分享是幼兒不容易做到的事。
對幼兒來講,分享就是不能獨占,是把東西給了別人,容易產生被剝奪的感受,年紀小的幼兒會誤認為東西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常常產生爭搶之類的糾紛,幼兒只能從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來看待事物,這是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成人不要把孩子的這種表現看做是自私,而應看到這是孩子正常的行為特征,要加以耐心引導。
2.幼兒需要通過實踐體驗,使分享成為自愿的行動。
故事中我并沒有干預二霖的行為,而是把問題轉變為教育契機,及時創設了分享玩具的情境,引導二霖通過角色換位來體驗,感受被別人拒絕的失望心情,感受分享帶來的快樂,強調的'是分享是自愿的。孩子有權對自己的東西做決定,所以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
方法措施:
1.及時鼓勵幼兒的分享行為。
一天二霖帶了兩輛小車玩具入園,并告訴我說是和小朋友一起玩的,這時我及時在大家面前表揚了二霖的行為,二霖很高興的笑著。
2.創造分享的機會。
(1)禮物分享:過生日當天,帶些小禮物與小朋友分享。
(2)新聞分享: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讓幼兒說說身邊或周末發生哪些有趣的事與大家分享,這樣即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產生了一種分享帶來的快樂。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06-26
托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02-16
托班觀察記錄09-30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05-30
托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表09-30
幼兒園托班幼兒觀察記錄11-17
托班觀察記錄范例10-09
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08-17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精)07-26
幼兒園托班個案觀察記錄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