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精選6篇)
《記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古文。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以及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 1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月亮一直受到文人的青睞。你還記得哪些有關月的詩句?
學生交流。
這節課,讓我們學習《記承天寺夜游》,看看在蘇軾筆下,又是怎樣一幅月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二、朗讀
1.老師配樂范讀
2.讀準停頓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停頓。學生朗讀,同學評價。
三、譯讀
1.對照注釋,獨立翻譯,圈劃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字詞。
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
欣然起行——欣欣然張開了眼
蓋竹柏影也——蓋一癩蛤蟆
月色入戶——足不出戶
考查學生翻譯情況: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
句子翻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四、整體感知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補充寫作背景:元豐二年,蘇軾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羅織罪名,投入監獄,險丟了性命。四個月后,……
五、局部探究
1.哪些語句體現了他“閑”?
2.蘇軾的心情經歷了哪些變化?念無與為樂者——欣然——懷民亦未寢
3.你能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文中美好月色?
4.提問:空明,僅僅寫月色嗎?
5.你看到了一個有怎樣生活態度的蘇東坡?
補充資料:貶官詩
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吃長作嶺南人。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 2
引入環節
問題導入:李老師從題目入手,提問學生:“從題目看,本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這件事有什么特別的?”學生回答指出時間和地點的特殊性——夜游承天寺。
師范讀與正音:隨后,李老師進行了師范讀,學生正音后朗讀,同時思考為何選擇夜游。
課文解讀
翻譯與概括:學生以原文回答并翻譯關鍵句,如“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李老師概括出“夜游”的目的是為了尋人共樂。
景物描寫:學生繼續翻譯“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明確內容上的共游、月色、竹影。技法上指出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比喻和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
情感分析:師生討論得出文章情感的主調是“輕閑”,但情感復雜,包含貶謫的悲涼和夜游的愉悅等。
教學重點
朗讀指導:李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節奏和停頓,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讓學生深入體會文本情感。
景物特點:總結景物特點為“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并明確文章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
拓展與延伸
文化背景:介紹蘇軾的生平、貶謫經歷及“三蘇”的文學地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境。
煉字賞析:對關鍵字如“入”的賞析,探討其擬人色彩和表現作者難眠、失落的情感。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 3
課程主題:
理解與分析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
聽課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授課教師:
XXX老師
課程要點:
1、背景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記承天寺夜游》寫于蘇軾貶謫惠州期間,表達了他在夜游承天寺時的感受與思考,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和哲學思想。
2、文章結構:
文章開頭描繪了夜游的背景:清冷的夜晚和幽靜的寺院,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中間部分通過詩句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月光照耀下的景色,以及蘇軾心境的變化。
結尾部分升華主題,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然的熱愛。
3、主要內容分析:
蘇軾在夜游承天寺時,與朋友一同欣賞美麗的月光,享受寧靜的夜晚。
描寫了月下的古寺、松風、清泉等景象,展現了夜晚的寧靜與美好,體現了其豁達的心態。
通過“月光”和“松風”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由與閑適生活的向往。
4、語言特色:
文中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味,富有詩意的描寫讓人身臨其境。
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如“月照松間影,風搖竹外聲”,增強了畫面的'生動感。
5、主題與思想:
文章傳達了“人應隨月而動”的哲理,強調順應自然、放下煩惱的生活態度。
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哲學的思考,展現了蘇軾面對貶謫時的樂觀心態。
6、課堂互動:
聽課期間,老師鼓勵大家分享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同學們討論了文章中的意境,以及蘇軾如何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色結合。
7、總結與感悟: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蘇軾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才華。
文章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描繪,更蘊含著對人生的思考,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個人反思:
今天的課程使我更加理解蘇軾的文學魅力與人生哲學。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寫作中融入更多對自然的觀察與思考,用文字去表達內心的感悟。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 4
引入環節
獨特視角:大老師從文章的兩點奇怪之處入手,即全文無聲和標題不常規,引導學生思考。
蘇軾風評:列舉蘇軾被貶黃州期間的作品,猜測共游的典型意象——月,以李白《靜夜思》引入月光的特點。
線索分析
月為主線:明確“月”是本文的線索,貫穿記敘、描寫、議論三個環節。
字句賞析:深入分析“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中的“入”字,探討其表達效果及背后的情感。
深度挖掘
心境空明:強調不是水空明,而是心境空明,只要內心安寧,處處皆是好景。
收束總結:以《自題金山畫像》作為收束,點破蘇軾精神的可貴之處,引發學生共鳴。
總結與反思
教學亮點:兩位老師均注重學生的朗讀與情感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深入的`字句賞析,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同時,結合蘇軾的生平經歷和文化背景,使課堂內容豐富而深刻。
改進建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可能需要更加聚焦教學點,避免內容過于龐雜。同時,可以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提高課堂互動性和參與度。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 5
一、聽課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二、授課教師
xxx
三、授課班級
xx班
四、教學過程記錄
導入新課
教師以蘇軾的詩詞名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引入課題,讓學生回憶蘇軾的其他作品,從而引出《記承天寺夜游》。
介紹蘇軾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讓學生對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全班齊讀課文,鞏固朗讀效果。
理解文意
教師逐句講解課文,重點解釋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
學生結合注釋和教師的講解,自主翻譯課文,遇到問題可以小組討論。
教師抽查學生的翻譯情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和指導。
賞析課文
教師提出問題:“文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問題,然后選派代表發言。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評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曠達心境。
教師讓學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學生通過討論,體會到比喻句的生動形象和作者的巧妙構思。
拓展延伸
教師介紹蘇軾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蘇軾的文學成就和思想境界。
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 “閑人” 的理解。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進行引導和點評,讓學生明白 “閑人” 不僅指清閑之人,更指有閑情雅致之人。
課堂小結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強調重點字詞和句子的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表達。
教師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并寫一篇關于月夜的.短文。
五、聽課體會
教師教學基本功扎實,語言表達清晰流暢,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在講解課文時,能夠深入淺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注重朗讀和理解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韻律之美,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賞析課文環節設計合理,問題引導具有啟發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拓展延伸部分內容豐富,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讓學生對蘇軾的作品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討論,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同時,也能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不足之處在于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面的講解和朗讀占用了較多時間,導致后面的拓展延伸和課堂小結有些倉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互動環節,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 6
一、課堂引入
李老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入新課:“從題目看,本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這件事有什么特別的?”學生回答指出時間特殊(夜)和地點特殊(承天寺),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文章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
二、朗讀與正音
李老師示范朗讀課文,并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節奏和停頓。學生隨后進行正音朗讀,確保對文中字詞的準確發音。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幫助他們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三、內容解析
起因探究
李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夜游”的原因,學生通過原文回答并翻譯:“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李老師概括指出,夜游是為了尋找能夠共樂之人。
共游場景
學生繼續翻譯:“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通過這段描述,學生明確了文章共游、月色、竹影的內容,并體會到文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比喻和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
景物特點
李老師總結景物特點為“月光澄澈,竹影斑駁”,并引導學生分辨文章各部分的表達方式,即記敘——描寫——議論。師生討論得出文章情感的主調為“輕閑”,但情感復雜,包含貶謫的悲涼和夜游的愉悅等。
四、重點詞句賞析
李老師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賞析,如“月色入戶”中的“入”字,為什么不是“映”或“照”,通過討論明確其擬人化的表現手法,表現了月色緩慢進入的動態和作者難眠、失落的情感。同時,對“空明”一詞的挖掘,使學生理解到這是作者心境的寫照,而非單純的景物描寫。
五、情感與主旨
李老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通過討論,學生明白蘇軾在貶謫期間雖然遭遇困境,但內心依然保持豁達和樂觀,能夠在月夜中找到心靈的慰藉。這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正是文章所要傳達的。
六、課堂總結
李老師對本節課進行了總結,強調了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包括知識的積累、誦讀的基礎和審美鑒賞的能力。同時,她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注重感悟和反思,培養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七、課后作業
李老師布置了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背誦全文并嘗試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內容,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八、聽課感想
李老師的這堂課非常成功,她通過精心的設計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和主旨。整個課堂流程清晰,環節緊湊,師生互動頻繁,課堂氛圍活躍。同時,李老師注重對學生朗讀和翻譯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聽課反思202-25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課文課堂流程記錄10-30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11-27
記承天寺夜游的心境11-01
記承天寺夜游段意01-06
記承天寺夜游評析10-14
記承天寺夜游作文【經典】12-26
《記承天寺夜游》說課稿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