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優選13篇)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1
今天是xxx、xxx、xxx、xxx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來是尹可欣和王若語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角色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若語:“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馬上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么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里還有寶寶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角色的小朋友說:“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可以嗎”通過調節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角色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己分配。其實孩子們對于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我及時的用回顧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投人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2
觀察過程:
俊俊吃完早餐,直接進入到建構區,他用大紙盒圍成一個四方形,然后往上開始積高,搭到第三層時,老師走過去問:“俊俊你搭的是什么?”“嗯——是醫院檢查病的地方。”俊俊答道。“這個地方又小又黑,怎么進去做檢查呢?能不能透些光亮進去?”俊俊點點頭,開始重新搭建。這次他將六、七個大盒子做底部,然后用交錯鏤空的方式向上積高,由于盒子不穩,稍碰之后就會倒塌,這時軒軒也來幫忙,終于這座四層多邊形的大樓建好了。
觀察分析與評價:
1、對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情況:
孩子在建構區多種材料中喜歡選用的是最為常見的紙盒子,從搭建的.過程中發現,俊俊懂得將大的紙盒擺在最下方,將小的較輕的盒子架空在兩個紙盒之間,使之出現鏤空現象。但其他材料則使用的不多,還不會恰當的使用各種材料。另外教師提供的紙盒有些輕,穩定性不夠好,容易倒塌。
2、活動時專注程度與探究能力:
這次活動發現,俊俊的專注力提升了許多,雖然搭建的作品倒塌了幾次,但是他在想辦法修復。并且接受老師的建議,將學過的搭建方式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能與一、兩個同伴合作了,學會與小朋友商量共同完成活動。
3、教師指導情況:
在俊俊的活動中,來時以觀察為主,小的問題、挫折由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當老師觀察到俊俊基本上采用單一的搭建模式時,則進入提出一些建議,啟發他開動腦筋、挑戰自己,運用新的方法,使建構活動更加深入下去。與此同時,引導俊俊嘗試運用其他材料來輔助、裝飾。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3
觀察實錄:
早上袁樹鈞小朋友發現自然角有幾種植物的葉子變黃,而其他的都還是綠色的。他把這個發現告訴自己的好朋友,不一會小小的自然角里已經擠滿了小朋友,我也好奇地聽聽他們的討論。
教育過程:
"現在是秋天了,植物的葉子就會變黃,掉下來。""為什么有植物的葉子一直都是綠色的?""我在電視上說過有些植物是不怕冷的,它們的葉子不會變黃。……"
聽到他們的'討論,組織大家一起發現幼兒園里有哪些植物葉子是秋天變黃的,哪些植物是一直綠色的。帶著問題,孩子幾個人自由成一組,實行了實地觀察。經過觀察,袁樹鈞小朋友把幾種落葉收集了起來,告訴大家:"我發現了楓樹、紫薇、小草、橘子樹的葉子都會變黃。棕櫚、雪松、松柏的葉子還沒有變黃。如果到了冬天棕櫚、雪松、松柏的葉子還是不會變黃嗎?"我對他的發現實行了即時的表揚,但對于他的問題,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提醒他自己收集相關資料,注意觀察今年冬天這三種樹葉的變化。
實施措施與效果:
袁樹鈞小朋友對于秋天植物變化觀察得比較仔細,在觀察比較中大膽的提問。這體現了大班年齡段幼兒求知欲強的特點,對周圍事物變化敏感,好奇心強,喜歡問為什么。我在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沒有像中班時候那樣,直接揭曉答案。而是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動鬧去發現、去思考、去探索,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同時也培養了幼兒自主探索精神,讓幼兒在探究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4
觀察背景:自我園開展『合理配置和利用農村鄉土資源,創設有特色的區域活動』以來,我們便在各個區域投放了大量的鄉土材料,其中編織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這里有玉米皮、茅草、紙繩、麥稈等。今天下午區角活動時,孩子們又按照各自的意愿投入到了區域中,可編織區竟然只有兩個孩子,問起為什么不愿在編織區活動時,孩子的答復是:用玉米皮編辮子時,接頭的地方太難了,接不好,編起來也會斷的,不好玩。通過編織活動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精神是我們當前活動的`重點。
觀察實錄:編織區的雨欣小朋友正在用玉米皮聚精會神的編辮子,可每當編到接頭的地方,就用左手拿著玉米皮笨拙的向里面塞,并且也不管其它的幾股玉米皮,就亂七八糟的編起來;晨翔小朋友當編到接頭的地方時,一連幾次都接不進去,就是接進去,用手一編又掉出來了,還有的干脆想放棄,不編了。
實施措施與效果:
1、俗話說:興趣是的老師。孩子在編織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引導方法不得當,很可能會使孩子失去興趣。但編辮子對初次學習的孩子來說,接頭的地方確實是個難點。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我沒有對幼兒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通過環境創設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方法,我先給孩子欣賞了搜集的用玉米皮編織的圖片,如:小熊貓、小老鼠、娃娃頭等,以再次激發幼兒的興趣,又給孩子提供了范例及圖示進行示范引導,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對照練習,幼兒通過觀察與自己的探索終于找到并掌握了接頭的正確方法。由于這種編織方法是幼兒自己探索出來的,是經過他們的頭腦建構出來的,我想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2、針對幼兒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跡象,我采取了鼓勵、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并給幼兒講述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使幼兒懂得了面對困難只有勇于嘗試、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才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接下來的幾次區域活動中,我發現編織區的幼兒逐漸增多,并且編織的又快又好,根本沒有斷頭的現象。有時幼兒還會幾個一組以比賽的形式編織,看著孩子們編織的那么投入,拿著自己的作品快樂的玩耍,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5
觀察詳錄:
最近在數學區投放了筷子,結合數學區的數學盒進行按數夾物的活動。我和他們一起玩,以便指導幼兒用筷子的方法。我說:“我先夾”,于是在“1”的盒里夾了一個小球,其他的孩子依次夾取,到子恒時,已是最后一個數字“6”,我問:“這是幾?”子恒說“是8”其他的孩子說“不對、不對”,子恒又說:“是9”。我就問旁邊的孔志豪:“他說的對嗎?”孔志豪臉都紅了,緊張的說:“不知道”。于是我們又把那個數字兒歌背了一遍,子恒才改了過來,我們又繼續夾起來。
目標完成情況:
子恒在各種活動中表現比較突出,他接受能力較強,愛動腦子。我原想就指導孔志豪的,孔志豪對數的概念較模糊,因此平時對他的'指導較多,但是在區角活動中,發現了元辰(我認為他很明白)對數還是模糊的,對數還有混淆,這也說明有部分幼兒對數的認識不是非常清楚,在集體活動中不易發現,因為在集體活動中幼兒易模仿和從眾,使老師不能全面的了解每個幼兒。
材料使用:
筷子,數字球
措施:
在生活的各環節加強對數字的認識,在區域活動時多觀察幼兒,指導幼兒對數的實際意義的認識,并做有效記錄,小組活動時全面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的程度,益智區更換材料,增強趣味性,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6
觀察地點:益智區
實地記錄:陳xx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起交往。今天,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只見,陳xx小朋友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就問他:“陳xx:你怎么不進區域玩啊?”他說:“我不想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我知道他是不懂得怎么樣與小朋友一起玩。
評價:由于陳xx的父母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知道怎么樣和同伴一起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樣去和他們一起玩。只有一個人站在旁邊看著小朋友玩。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7
觀察地點:
秘密區
實地記錄:
個秘密”社會領域的活動。教師出示傳話筒,告訴幼兒這是神奇的傳話筒,說的`話只傳到好朋友的耳朵里,教師有個秘密,我用這個傳話筒傳到你們的耳朵里。一下子,成成小朋友就兩眼發亮,好奇心激發了出來。所以,在接下的環節,誰愿意經過神奇的傳話筒,把秘密送到我的耳朵里?成成小朋友積極、踴躍地舉著小手,急切地要把自我的秘密用傳話筒傳到教師的耳朵里。你的小秘密愿意告訴自我的好朋友嗎?成成小朋友更是積極主動地和同伴說著秘密。
評析:
成成小朋友以前不喜歡與人交往,不能融入群體。顯得比較孤獨。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在感受別人關愛的同時,逐步地能主動表達自我的愿望和溝通,逐步地學會與同伴分享等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8
觀察地點:陸渡幼兒園星星班教室。觀察者:趙艷艷
觀察要點:1.能否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參與活動,有一定的持久性。2.活動中能否和同伴合作游戲,共同商討操作方法,有一定的協作意識。3.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
活動背景:
本次區域活動是以主題為背景開設的。由于之前欣賞過一個《我家漂亮的尺子》的數學繪本,發現孩子們對于測量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此基礎上,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發展需求,結合主題的開展,在本次的區域活動中我增添了通過運用多種材料來測量班級內物品的長度與寬度并用自己的進行記錄的活動內容。
幼兒行為描述:
活動開始,和往常一樣,在簡單介紹活動內容后,孩子們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我先來的”“不對,我的椅子先放下的,應該是我先來的才對。”在科學區中,明明和小玲爭吵了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誰都不肯讓步。“那你們擠一下不就行了,老師說的,材料足夠桌子夠用的話人數可以多一點的。”一旁的女孩子說。聽完她的勸解,明明和小玲都安然坐下了。
面對初次接觸的測量活動,面對多種多樣的測量工具,孩子們有些不知所措,有的孩子拿著積木看了好久,有的孩子拿著鉛筆在記錄單上寫著什么,瞧,熊子倪小朋友拿著一支新的鉛筆,在沿著桌子邊在比劃著,嘴里還在嘟囔著:“剛才老師說,這些東西是用來測量的,你們看我的,我在量這張桌子到底有幾支鉛筆的長度。”邊上的孩子聽了她的講解,也拿出各種物品,開始在桌子邊上比劃著。當然,部分孩子的測量方式是存在問題的。我走上前去,告訴孩子測量過程中的要點,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在我的提示和演示下,孩子們繼續活動。桌子測量結束后,熊子倪又跑去測量鋼琴,其他的孩子在結束對桌子的.測量之后,也紛紛跑去測量起鋼琴來。
再來看看其他區域活動的孩子們,很多孩子的眼神都時不時盯著在科學區活動的同伴們。今天語言區的活動內容是故事表演,大家進入區域的第一件事情是選擇喜歡的頭飾并佩戴起來,“我是…”“我是…”,在初步確定角色后,部分孩子就坐回到自己座位上,翻閱著桌上的書本,只有幾個孩子仍然在討論著有關故事表演的內容。
幼兒行為分析:
活動一開始,對于孩子們的爭吵,我并沒有及時干預,而是在旁觀察,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的,邊上的孩子思維很清晰,對于區域活動中人數的要求很明確,能夠及時作出判斷,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針對科學區活動的幼兒,因為本次活動內容是新增的,所以有的孩子對于如何進行操作活動還不是很清楚,但是由于在活動開展前我已經簡單說明了操作過程,個別認真聽講的孩子就能根據我的要求進行活動,即在以上案例中的熊子倪小朋友,她對于操作方法很明確,在其他孩子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她能夠很好地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這就是借助同伴間的知識經驗和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不需要介入活動了,所以當時我只是在旁觀察。但是當其他孩子獲得信息后,仍有個別孩子的操作方式存在問題時,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深入引導,幫助他找到更為準確的操作方法。在更換測量內容的環節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孩子是跟在熊子倪后面的,沒有自己的目標,可以說他們還是沒有真正了解本區域活動的流程,他們的想法是:跟在她后面總是正確的。當然在這一科學區活動中,記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后面的講評環節中,我也重點邀請孩子講解了自己的記錄過程,分享自己的經驗。
在其他區域活動中,大多數孩子對于科學區活動的孩子很是羨慕,因為活動的內容是新的,他們還可以四處走動進行測量活動,所以其他區域的孩子會投來羨慕的眼光,有的孩子還在說:明天我也要去玩科學區。確實,一個新的活動對孩子來說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語言區可以算是一個薄弱區,如果完全放手請孩子們自己進行故事表演的話,那么本次活動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從他們的表現情況可以看出,能力較強的孩子可以帶領大家一步一步進行活動,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就只是坐在那里無所事事,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也需要進行引導,帶動大家共同參與(在確定區域人數、人員時,也是需要事先考慮好的,特別是需要幾個能力強的孩子參與進來,起到一個帶頭、組織的作用,促進區域活動的有效發展)其實對于故事表演,孩子是很感興趣的,只是更多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演,到底該怎么說,怎么做。通過老師的初步引導后,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組織了。
在區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多關注的是孩子之間的交流情況,孩子與孩子之間會產生怎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從某種層面上來講要比教師的干預、引導有價值的多。我認為應該先以觀察為主,看看孩子的最初表現是怎樣的,再適時介入,以促進活動更好地發展。
教育策略與建議:
區域活動的有效組織,需要做好很多準備工作,除了材料的提供,教師還應考慮到每個區域的人數、人員的合理安排,這些也是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先決條件。其次,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建議觀察為先,視具體情況再進行介入、引導,不要操之過急,給孩子一個交流、解決問題的空間,我認為孩子之間產生的問題也是任何一個活動中最最寶貴的東西,需要教師正確處理。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9
察看記錄:愛惜小草
察看目的:培育少兒愛惜花草樹木的意識
察看內容:
晨間活動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們在興致勃勃的`拍皮球,還有兩組小朋友在走獨
木橋,玩得可高興了。忽然,看見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 “老師,他們不聽我的話,我叫他們不要踩小草,可他們偏要踩,并且那邊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來了,
老師,你再不去遏止的話,那邊的小草可要倒霉了。 ”本來,是高懿洋和幾個女小朋友。我就沿著她說的方向看過去,本來,他們在踢秋呢,我就走過去,準備和他們
去談談,可他們卻無奈地說: “老師,假如我們不在草坪上守門,摔跤的話就要摔疼的。”“那你們能想個兩全起美的方法嗎 ?”我說道。“啊,老師,你能不可以借個墊子給我們啊 ?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不用怕摔跤了” “能夠啊,我們一同去拿吧 ! ” 狀況剖析:平常經過上課和活動,教育少兒要愛惜花草樹木,少兒都能夠很好
的記著老師的教育,在實踐時,固然有的少兒不可以很好的恪守,但他們也有這個意識就很好了。啟迪:平常持續增強教育少兒的道德意識,讓少兒不單能在少兒園做到,平常在家時更要存心識得保護花草樹木。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10
觀察地點:益智區
實地記錄:葉葉小朋友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小男孩,很少和同伴一齊交往。今日,又到小朋友進區域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小朋友們都選擇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只見,葉葉小朋友一個人站在旁邊。我就問他:“葉葉:你怎樣不進區域玩啊?”他說:“我不想玩。”我說:“區域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齊進區域玩,好不好?”他點點頭。我明白他是不懂得怎樣樣與小朋友一齊玩。
評價:由于葉葉的父母很少帶他到人多的地方玩,使他很少和同伴交往,所以不明白怎樣樣和同伴一齊玩。當他看到小朋友們都進了區域玩,而自我又不明白怎樣樣去和他們一齊玩。僅有一個人站在旁邊看著小朋友玩。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11
觀察目的:
觀察圖書區投放圖書后幼兒的閱讀行為及表現。
觀察對象:
閱讀區幼兒
觀察記錄:
李新科、張凱睿、吳悅然等幾個小朋友來到圖書區很興奮地拿起書,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可是過了不久焦曦漫小朋友就翻來翻去,感覺沒有耐心看了,我走過去問,"曦漫你怎么了"?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我走過去告訴她,在看書的過程中應該學會,認識書里面的字寶寶,閱讀其實還可以學到更多的本領。等區域結束之后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在故事書里面認識的字寶寶,還有小朋友們不知道的"秘密"。聽完我說的話之后,有幼兒加入她的隊伍,一起翻看的圖書。
分析:
每次區域活動,閱讀區里的小朋友總是"吵吵鬧鬧,不能領下心來安靜的進行閱讀"有的幼兒還拿著手偶在打鬧,無所事事。這樣幼兒無法安靜的創作,我覺得在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必須交代給幼兒任務,還要讓孩子知道進每個個區域的目的,還可以在進區域之前先安靜聽會音樂,讓孩子安靜想好自己想去哪個區,進去了該做些什么。特別是圖書區要和家里互動"家園閱讀合作行動"。圖書區經常投放幼兒自帶的有趣的圖書,可以讓小朋友在家閱讀,回到幼兒園在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從家里帶來的圖書幼兒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幼兒自己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熟悉的故事情節仍然是他們主動閱讀的前提與契機。
措施:
1、區域的重點在于孩子進區域里面收獲到了的東西,和養成良好的進區習慣,能安靜的思考。
2、重點的選擇圖書為幼兒講述使幼兒了解圖書內容和方法。
3、鼓勵帶來書的幼兒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述。
4、與家長溝通配合將這種好的方法堅持下來。
5、在家也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鼓勵幼兒把閱讀時所認識的.漢字圈起來,與同伴分享。
6、進區域的時候可以先讓幼兒聽安靜的音樂,走走線,讓孩子心情平靜,想好進區域該做些什么。
反思: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班小朋友有了很大的進步,從不喜歡閱讀書到喜歡上了閱讀書。更主要是對書里的內容感興趣了。薩特說"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閱讀是一種自由的、充滿智慧的精神生活。我們應當讓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閱讀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寬松的氛圍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興趣愛好,在日常活動中我注意觀察幼兒看書的內容(幼兒自帶),收集幼兒喜歡看的圖書,請幼兒講一講書中的內容,并請同伴進行補充,在此基礎上,請幼兒思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講出完整的故事,而有的幼兒講不出故事呢?"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告訴幼兒看書要把書看完整,前面和后面是連在一起的,少了哪一頁都不能講出好聽的故事來。幼兒似乎理解了,看書時,不是走馬觀花,而是一頁一頁認真的看了起來。
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所以從小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培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為以后的正式閱讀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12
觀察地點:自然角
實地記錄:
在我們自然角里來了一樣東西。當我把它拿出來給小朋友看,然后問他們:“明白這是什么么?”孩子們三三兩兩的搖搖頭,說:不明白。被我料到啦!呵呵~~~~于是我告訴他們:這是干的海帶。干的海帶小朋友一般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就開始了我們的認識過程。 評析:
幼兒對新奇的事物十分感興趣的,所以,我們要抓住幼兒的心里去開展一切的教學活動。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十二):
觀察對象:xx
年齡:6歲
性別:男
觀察時間:
觀察地點:大3班活動室
觀察目的
能主動與同伴一齊游戲;有良好的用餐習慣;做事情能有持久性和職責心,關心同伴等方面進行觀察。 觀察實錄
區域活動開始了,小朋友都選擇自我喜歡的地方去完了,泳杰也拿著椅子出去了,他來到了紙牌區,可是沒人與他一齊玩。于是他就來了到教室里,看到方友心做在椅子上,就跑過去,在他耳旁說了什么,于是方友心就跟著泳杰去玩紙牌了。在游戲的過程中,方友心經常問泳杰怎樣玩,而泳杰就很認真地告訴他,他們兩一向玩到游戲的結束。
分析
從本次活動中分析,泳杰初步能邀請同伴和自我進行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互動,并且泳杰是較為主動,還能堅持到游戲的最終。
措施
1、時的鼓勵和物質上的獎勵。
2、時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景,給予表揚。
3、讓孩子自我介紹與同伴游戲的經驗。 效果
本階段能夠看出泳杰在用餐方面還存在必須的問題,并且要慢慢地教育引導,還要根據他本人的`身體狀況進行.. . .. . ..
有針對性的引導。這樣效果會好些。孩子在愿意與同伴一齊游戲和關心同伴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在游戲中,泳杰能較主動邀請同伴和他一齊游戲,還能主動與其他幼兒進行游戲。他從單獨游戲的過程走向能初步與同伴游戲的過程,說明他正在接納別人,把自我呈現給同伴。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十三):
觀察地點:表演區
實地記錄:
在小劇場表演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愿意上臺表演,可是Andy有點害羞,尤其看到爸爸媽媽來,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評析:
黃以心是個很靦腆的小孩,可是最近我們班組織的這個活動,他提高了不少,那天爺爺奶奶來接他,他就開始愿意在我們面前表演了。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 篇13
觀察班級:大一班
觀察對象:xx
性別:男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種植園
觀察實錄:
種植活動開始了,孩子們興致勃勃的來到種植園地。今天我們一起來種植菠菜。首先我們一起觀察菠菜種子的樣子。袁樹均小朋友發現菠菜種子有刺,于是偷偷的把它的刺用剪刀剪掉。有小朋友告訴我,他的種子沒有了刺。
教育過程:
我蹲下來,輕輕地問:"袁樹均小朋友,你的菠菜種子為什么沒有刺啦?"他委屈地說:"我發現菠菜種子長了刺會扎疼我們的手,所以我把它的刺剪掉。"
我們回教室觀察自然角里的種子,發現種子的形狀都不相同。青菜的種子小小的圓的;大蒜種子要剝開來,像半圓形……種子有自己的形狀,所以菠菜也有自己的形狀。"如果把菠菜種子的刺剪掉了,它會怎么樣呢?""我覺得會長出來的菠菜很小。""我猜菠菜不能發芽了。""你們說的不對,我覺得菠菜長出來的'樣子其他的不一樣。"
"小朋友,我們一起種下來試一試,好嗎?"我們把袁樹均小朋友的菠菜種子種在另外一邊,和其他種子一起長大,看看它們長出來有什么不同。
實施措施與效果:
種植活動中,幼兒動手的機會比較多,常常會提出許多有意義的問題,值得大家一起探討。針對袁樹均小朋友把菠菜種子的刺剪掉了,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和孩子一起觀察、猜想、試驗。大班的幼兒動手能力已經提高了,讓幼兒自己種下不同的菠菜種子,不斷的關注種子的生長過程,發現這兩種菠菜的不同點,激發幼兒多多參與種植活動,探索種子的秘密。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大班區域的觀察記錄11-14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10-26
(精選)大班區域觀察記錄07-15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11-01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范文10-14
最新大班區域觀察記錄03-21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與措施03-28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及措施03-28
大班區域觀察記錄[優秀]07-13
(優)大班區域觀察記錄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