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聽課記錄

時間:2023-07-30 08:30:11 記錄 我要投稿

聽課記錄【優選】

  聽課記錄 篇1

  并讓學生說說筆算的時候要主義什么?(教師板書)

  二、 創設迎亞運用鮮花裝扮校園的情境。

  板書其中的數學信息:紅花56朵,黃花18朵。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整理并提煉問題: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戰問題并探究問題。

  1、 能很快算出結果嗎?(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 學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動手操作。

  四、 學生展示、集體交流。

  1、 拆開一捆,與個位的6合起來,再減,得到差的個位。

  2、 拆開一捆,減去減數個位8,再將剩下的2根與個位原來的6合并,得到差的個位。

  五、 做和算結合。聯系豎式,講解深化。

  六、 比較異同,建構網絡,深化認識。

  師:昨天學的減法和今天學的減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適時板書課題:兩位數將兩位數)

  師:都要注意什么?------還要注意什么?

  師:如果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可增加一道類似例題的題目,讓學生再互相說一說算理、算法。)

  七、 練習與應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數最合適。(我怕麻煩,就用橫式表達吧,方格也用括號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號內是板演學生的結果。中間兩道題都是錯誤的,其原因是被減數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數來減。“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強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減數十位的變化呢?學生的大腦皮層還沒有這種記憶。問題就在動手操作中對被減數十位變化的忽略或者對被減數十位變化強調得不夠。

  出現了問題也沒有關系,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在評講中讓學生辯論、辨析,增強學生的印象,反而會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師把握得不夠到位。)

  2、筆算。(也只能用橫式表示)

  67-39=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

  (等號后面是板演學生的結果。這個環節教師太“趕”了,應了解學生整體的情況。)

  3、解決問題。書上有32個桃子,摘走了17個,還剩多少個?

  課堂上教師具有以下的意識:

  一、重視培養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重視讓學生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學習。

  三、重視行知統一,關注知識建構的過程。體現在舍得花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參與和交流。

  四、重視細節的關注。體現在解決問題的完整性方面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

  總體來說,作為一節常態課,我覺得已經很不錯。

  仍要注意的問題:

  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數學學習過程是建立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現實活動中的經驗積淀以及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許多樸素認識,都構成了學生進行學習的數學現實。

  本節課,學生已有的的知識基礎是什么呢?僅僅是能夠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嗎?

  在56-18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識基礎,都需要通過擺小棒這一動手操作的形象的動作思維來輔助思考嗎?沒有學生會通過直覺而猜測?不論這猜想正確與否,倒是可以通過小棒來驗證!

  二、關注學生的反應。

  1、關注練習中的錯誤資源。

  作為計算課,練習的設計一般為基本的練習,即形如例題的練習。還有就是針對學生易錯點或者教師根據以往教學或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出現過的錯題資源,讓學生辨析,在觀察與比較中知錯、識錯、改錯。

  2、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一是學困生的掌握情況;二是算法多樣化的體現。在聽課中發現有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隨想: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教材的加減法都是從高位算起的。書上還有口訣,老師還配上曲譜讓我們吟唱。依稀記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滿十進一加補(?)。”

  因為那時我是從外地插班來的,兩所學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時間要對接,覺得有些不適應。后來,居然居上了!不論是幾位數的加減法,隨堂批改作業時,老師第一個批改的總是我的。

  我認為很好,這樣反而不會漏加進位一或漏減退位的一,而且還能培養人的一種良好的思維的品質---思維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覺思維習慣。

  聽課記錄 篇2

  評價意見:

  閆老師重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充分使用動態的學習材料,精心組織,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動起來,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精彩的表現,閆老師未能針對其人及時給予充滿鼓勵的評價,只是蜻蜓點水。

  聽課記錄 篇3

  授課人:XXX

  導語:有沒有夢想。馬蒂爾德也有夢想。感受馬蒂爾德的悲喜人生。

  1、展示自學中的收獲。

  (按組:學案設計有字音字形填空+自主字音字形。生1字詞積累。生2線索。生3主旨時諷刺。生4樂觀任勞任怨。生5勞動者的偉大。生6情節:需—借—用—丟—找—賠—識。教師歸類:情節人物主題。)

  2、教師追問:最欣賞的情節。讀文本,說明原因。

  借項鏈(讀文本)識項鏈()(找出假項鏈的伏筆)如果沒有假項鏈的結果是什么?(學生答得還是不錯的。主旨,回味無窮。教師板書虛榮純樸善良)教師指出“賠項鏈”也顯示出了虛榮?應該值得推敲。是虛榮還是守信?

  3、學生討論一個人既虛榮又善良是否符合現實?

  (生:本質純樸善良,社會環境讓人虛榮)

  4、一夜風頭出盡,項鏈成鎖鏈(學生對下聯:半生光陰熬完,靚女變丑女/十年光陰耗完,朱顏變花顏/十年滄桑終結,嬌顏變笑顏/十年青春全失,佳人變婦人)

  問,喜歡哪一幅對聯。

  馬蒂爾德變還是沒變,不能一概而論。

  5、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心理、動作、對比、神態)

  (描寫人物的方法屬于預設)

  6、主題(同情、諷刺、贊頌、揭示)

  人生啟示(生答)關于夢想。夢想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態度。

  7、留作業,續寫結尾

  小組活動不足。

  教學中沒有抓住重點。

  作為情節來說主要是結尾的妙處以及鋪墊照應。

  教師應該盡快地導入此中來。

  通過學生對情節的'分析說明人物性格。

  結論不是在分析人物中得出的,

  二是分析情節的副產品。

  對文本不能從整體上關照。

  課程的設置上應該從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進行把握。

  只見樹葉不見泰山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對教學過程的把握還有比較大的欠缺。

  課筆記格式

  -年---月---日

  第---節

  授課地點---------

  授課人-----------

  題目-------------

  科目-------------

  聽課內容

  -------------------------------------------------------------------------

  聽課反思

  -------------------------------------------------------------------------

  聽課記錄 篇4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2、復習生字詞。

  ⑴下面這些詞你能讀準嗎?開火車讀。(出示)

  著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決心

  ⑵我們再來看一組描寫小鳥的詞語,你會讀嗎?指名讀、齊讀。(出示)

  綠色黃色一閃一閃羽毛嘴巴眼睛

  【評:從分類認讀詞語中可以體會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鞏固復習了舊知,又為下文學習小鳥是什么樣子作好鋪墊。】

  二、精讀課文。

  1、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

  出示:這是一只的小鳥。生自由讀課文。

  【評:抓住教學主線,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指明方向,同時也讓學生去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鳥圖,誰來說說它的樣子?

  出示: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一閃一閃的眼睛

  指名讀詞組。

  (2)課文中也有一句話寫出了小鳥的樣子,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媽送我一只小鳥,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非常可愛。

  指名讀,“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換一個詞嗎?

  再指名讀。

  【評:出示小鳥圖,讓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說、去思、去讀,給予他們思維與說話、讀書的機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流暢。】

  (3)除了可愛,它還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讀一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指名說。

  【評:再抓住教學主線,讓學生中在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同時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邊讀邊思考”。】

  你們從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話看出來的?

  出示:我把它放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他一動也不動。

  指導朗讀:讀出小鳥的傷心、孤獨。自由練習。指名讀。

  【評: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讀第2自然段。

  指名說。

  (2)出示: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指名讀。

  “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詞,和“著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讀。指名說。師范讀。指名說。

  【評: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用同義詞理解詞義。同時不忘對同義詞進行辨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3)(出示句式: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好像在說。)

  (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好像在說。)

  想想如果你就是這只小鳥,離開了**的懷抱,你會說些什么?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評: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由要我說變成我要說,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4)學習詞語:心急如焚。(板書:心急如焚)領讀。

  練讀,指名讀,齊讀。

  4、師引讀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時你是那只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么呢?你會怎么夸獎他呢?

  5、出示: 我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我想,一定是小鳥的媽媽找孩子來了。

  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

  輕聲讀讀。你覺得哪一句讀得最好,最能讀出小男孩對小鳥的愛護,你就讀哪一句。

  【評: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他們的所想、所感,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

  6、他這么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決心放小鳥呢?(指課題)

  7、這時小鳥回到了**的懷抱,飛回了廣闊的天空,這時的小鳥又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鳥呢?(指板書)

  【評:第三次抓住教學主線,雖說是讓學生說說此時小鳥是什么樣子,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鳥類,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讓學生受到了熏陶、感染與教育。】

  8、小結: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愛護小動物,和它們成為好朋友。

  9、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羽、非”。認讀。

  2、你們看,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3、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寫“非”。

  “羽”不用老師教,相信你們也能寫得很好。打開《習字冊》,寫吧。

  【評:指導學習生字,先讓學生比較,找出共同點,再重點指導一字,剩下的字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臨寫,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足之處是學生書寫的時間少了一些。】

  評課:

  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他作出的努力會達到驚人的程度。”吳瓊恬老師的課,充分反映了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課堂上每個學生都都能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點燃了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二、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著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與語言。

  古希臘生物學家、散文家普羅戈曾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兒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躍,教師給學生插上那一雙雙想象的翅膀,在知識藍天中展翅高飛。吳瓊恬老師讓學生當翻譯家,充分引導學生看圖后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思、去說,給予他們思維與說話的機會,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名動物語言的翻譯家。她的課,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將思維與語言得到了同步發展,想到什么說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內容清楚地說出來。

  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他們的所想、所感,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

  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吳瓊恬老師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從正面加以引導。如“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語言卻蘊涵著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不顯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閱讀教學中,吳瓊恬老師從詞、句入手,簡化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難度,能照顧暫差生;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吳教師能引領他們深刻體會課文的主題;對于膽小的學生吳老師給予他們鼓勵、膽量,對于答錯問題的學生給予方法、尊嚴,對于積極發表見解的學生給予熱情、成功,整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四、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過敘寫小作者放小鳥的經過以及當時的心情,從而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課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歡小鳥,但他為了小鳥生活地更加幸福快樂,毅然把小鳥放了。與此同時,他的這一舉動使自己高興,小鳥高興,小鳥的媽媽也高興,說明我們不能只想著自己,也要想想別人。對于學生來說,從這篇課文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鳥類;對于教師來說,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課文讓學生受到了熏陶、感染與教育。

  聽課記錄 篇5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深深的懷念”這一單元主題,請同學們自讀“單元導讀”,想想我們在這一單元里將要看到什么,學習什么?

  二、質疑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自由談心中的疑問)

  2、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課本尋找答案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文,借助工具書,做到正確流利讀課文。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檢查正確流利讀課文情況,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李大釗的哪些事?你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學生借助課前搜集的'有關李大釗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讀課文,動筆書寫。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2、書寫本課生字、生詞。

  聽課記錄 篇6

  前兩天,一次全國性的課堂比賽——“我的模式我的課”在我的學校舉行,作為評委,我完整地聽了六堂課。

  因為要評出個你高我低,聽課時就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講得精彩,為之頷首;講得別扭,為之長嘆。邊聽邊記,收獲不小,整理出來,既可以供自己回顧,也可以供同仁借鑒。

  一、融情入境,就地取材,增強課堂的真實感。

  這次參評的課題,都是早就明確了的,事先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所以對于教材的分析都不會出大問題。課也可能反復地演練過,老師一環扣一環地像根據劇本排戲,流暢中也難免機械。這種情形下,靈活機智地即興“生成”,就顯得可貴,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有位老師講《雨巷》,當天下雨,這位老師就從雨天帶給人的感受說起,很自然地導入課題,這就極富生活感。另一位老師講《歸園田居》,看到教室后邊墻上“不忘初心”的對聯,就借此對聯來結束本課,既切合課題內容,又巧妙地就地取材,顯出了教學的智慧。

  二、貼近學生,略施小技,增強課堂的興奮度。

  按照規定,這次參賽的老師事先與學生沒有接觸,這就容易帶來師生隔膜,設計不好,會影響課堂氣氛,而課堂缺乏了必要的興奮,死氣沉沉,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當然也影響老師的發揮。有兩位老師對于這一點處理得很好。他們的導入都別具匠心。有位老師一上來先來個猜圖片,不但引出感性思維理性思維之別,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該老師還準備了“簽名照”獎勵那些積極發表意見的同學,這種小技如果是平時給自己的學生講課,也許不太必要,但面對一群陌生的學生,應用得當,確實可以起到調動課堂氣氛的作用。另一位老師則從去年流傳極廣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說起,導入陶淵明,打通古今,又饒有趣味。 又在閱讀環節提出“誦讀大PK”的建議,收效也不錯。

  “小技”雖小,要運用好也不容易。有個老師運用分組競賽法,按學生座次從南往北臨時分為8個小組,哪一排有學生回答問題即加分。這本來是比較通用的一個辦法,但是,在這個老師的課中,卻幾乎沒有起到效果。究其原因,我以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各組成員臨時由老師指定,彼此沒有交流,缺乏團體認同感,也形不成團體榮譽感;二、老師為了照顧學生情緒,不論學生回答的質量如何,一律給2分,缺乏差異評價,不能調動積極性。

  三、當急則急,當緩則緩,調整課堂的.發展節奏。

  因是事先做足了功課,授課老師不存在無話可說的困窘。相反,大多老師準備得東西太多,仿佛突然做一次遠游時的旅行箱,擠得滿登登的。

  這樣做帶來的問題不少。

  從老師這方面說,每個環節都預設好了時間,精確到分秒,恐怕越雷池半步,心里裝著任務,急急忙忙去完成,事實上不是完成任務,而是完成“步驟”。

  從學生這方面說,鼻子被老師緊緊地牽著,老師指東就向東,指西就向西,走一步算一步,無法深入思考,不能細細品味,所謂的個性閱讀也只能流于形式。

  這次講課,有兩個老師都講“以詩入文”,她們都寫一手好字,都有很動聽的普通話,都制作了精美的幻燈片,都把握住了“以詩入文”的價值和辦法,都展示了文采飛揚的下水文段,然而,兩相比較,唯在一點上存在很大區別,一個步驟繁多,一樣接一樣,令人眼花繚亂,幾無喘息之余地;最后勝出的那個老師,則設計簡潔,氣定神閑,特別關注學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程度,其效果也就好一些,于是勝出。

  四、注重實效,講求和諧,力避生搬硬湊。

  這次大賽,主持者王勤教授再三提出“樸素”的要求,旗幟鮮明地反對花架子。總起來說,老師們做得不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個老師在即將結束課堂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吧。”這樣的設計就很實在,很有價值。

  一堂課應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前后后各個環節和諧一致,給人一種舒服感,能集中力量較徹底地解決一個問題。

  可惜還是出現了不少生搬硬湊的東西。所謂“生搬”,是指盲目模仿,把別人的做法挪過來用;所謂“硬湊”,是指不顧一堂課內在的和諧性,生硬地拼湊環節。兩者都有很重的形式主義的成分,都缺乏創新意識。例如課堂開始時播放歌曲,六堂課有三堂如此,再如課堂后半場的寫作訓練,一節課目的明明在于欣賞詩詞,非要拿出10多分鐘來搞片段訓練,前半是水,后半是油,不相融,很別扭。而片斷訓練,又總是給課文中的人物寫頒獎詞,僅從筆者的聽課經歷,自打央視《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出現,近十年來,無數的公開課、競賽課上采用這種形式,實在難以忍受。

  五、博覽群書,能讀能寫,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一個不能朗讀、不會寫作的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是有些尷尬的。

  我聽課的幾位老師,大多展示了自己朗讀、寫作的能力。不過老師展示的文字,沒有一個是當堂寫就,美則美矣,現場感沒有,震撼力就小些,建議有此能力的老師,能學學曹植、王勃,與學生同步寫作,這樣帶給學生的示范價值更大些。朗讀能力也是語文老師很應具備的素養,有的老師講詩詞,可是自己不范讀;有的老師雖范讀,但是讀得不如學生精彩;有的老師讓學生起來讀,可是不會評判優劣,不能指導門徑。有兩個年輕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他們極認真地范讀,而且讀得聲情并茂。

  對于一堂已經準備許久、演練充分的課,是不容易判斷老師的人文素養尤其是學識素養的。不過如果留心,還是會有蛛絲馬跡。我聽這樣的課,特別關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學生的看法,老師的評價到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問題,老師的解答有無水平。

  在這一點上,有的老師做得很好。例如,有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物是人非是是休”一句,句子切合語境,但出現別字,老師一句“瑕不掩瑜”就很得體。再如講《歸園田居》的那個老師,概括陶淵明最后的選擇時,學生有“歸園田”“守園田”之爭,老師評點說:“‘歸’是一個客觀的動作,‘守’是內心的執著。”原話記不準了,意思大致如此。這個評點就比較到位。有個學生說自己感知中的《雨巷》是青色的,這時老師跟了一句:“天青青在等雨。”引用學生們熟悉的周杰倫的歌詞,又恰合詩意,這就很有味。

  有的老師則做的不夠好,對于學生的回答,或者一味說好,或者充耳不聞,或者點說些“今天天氣哈哈哈”之類不痛不癢的話,總之,不得要領,缺乏見識,體現不出水準,暴露了語文素養的淺薄,而語文素養,是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糊弄不得的。

  還有一些問題,太瑣碎,略而不談了。

  聽課記錄 篇7

  你還能發現其它的化法嗎?請你與同學說一說(合作學習)。

  指名補充板書:

  注意讓學生理解:去掉百分號時,原數就擴大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2)學習例2。

  a、出示例2,說說這幾個小數的'意義,再嘗試化成百分數。

  b、合作學習 討論:怎樣把這些小數轉化成百分數?

  c、反饋討論情況。

  d、提問:是怎樣把小數化成百分數的?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

  觀察與比較:0.25→ 24% 1.4→ 140% 0. 123→ 12.3%

  提問:從左往右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請你與同桌說一說?

  根據回答板書:

  注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時,原數就擴大100倍,再添上百分號,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強調: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怎辦?(同桌說,再反饋)

  (3)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輔導學困生。講評時學生要說出化法

  (4)歸納法則

  a、請你用自己的話或結合板書說一說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b、結合教材理解,讀一讀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聽課記錄 篇8

  一、教學目標:

  1、區別1——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并理解其含義。

  2、能進行10以內單數和雙數的轉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的參加數學游戲。

  二、教學準備:

  帶10以內數字的蘿卜圖片若干;貼有單數、雙數標記的紙箱;單數和雙數汽車多輛;音樂《拔蘿卜》。

  三、教學過程:

  1、拔蘿卜:

  教師以談話形式導入“拔蘿卜”。(這里可播放小段音樂《拔蘿卜》,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幼兒興趣。)

  2、數蘿卜:

  1、教師展示六行蘿卜圖片,請幼兒觀察。

  2、教師依次提問,請幼兒一起回答:(為以后的給蘿卜找朋友打基礎)

  (1)、數一數一共有幾行蘿卜?

  幼兒回答:6行。

  (2)、數一數每行有幾個蘿卜?

  幼兒依次回答:1個、兩個、3個、4個、5個、6個。教師依次把數字1、2、3、4、5、6寫在相應的位置。

  3、給蘿卜找朋友:

  (1)、教師說明給蘿卜找朋友的要求:兩個蘿卜一組圈在一起。

  (2)、分別請幼兒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蘿卜。(每圈一行教師都要嚴格把控,并及時和幼兒研討,使幼兒正確理解單數和雙數,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小結:兩個蘿卜一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單數,能找到好朋友的是雙數。圖上的單數有1、3、5,雙數有2、4、6.

  4、擺蘿卜:(深入探究7——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及體驗單雙數的轉換,以此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單雙數的理解與應用,突破教學重難點。)

  (1)、請幼兒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蘿卜圖片,先擺好6個蘿卜,請幼兒給蘿卜兩個兩個找朋友。

  擺好后請幼兒匯報結果:6個蘿卜,2個2個找朋友,沒有剩下,它是雙數。

  (2)、教師提問:怎樣變成7個蘿卜?

  幼兒回答:“添上一個。”

  教師提問:請幼兒給蘿卜兩個兩個找朋友,會怎樣?

  幼兒之后回答:2個2個找朋友,剩下1個,它是單數。

  ......

  教師按以上方法,依次進行到給10個蘿卜。

  師幼總結:10以內的單數有:1、3、5、7、9,10以內的雙數有:2、4、6、8、10.

  5、收蘿卜:(鞏固練習,初步驗收教學成果。)

  教師說明游戲規則:

  (1)、選四名小朋友分別背上標有單數、雙數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蘿卜,經過自己判斷蘿卜上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后,再放入對應的筐里。

  開始收蘿卜。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驗游戲結果,如發現錯放的請幼兒一起糾錯并改正。

  四、課堂延伸:(加深幼兒對單雙數的認識、理解、鞏固與應用)

  運蘿卜:

  教師說明游戲規則:請小朋友分組將單數蘿卜和雙數蘿卜分別運到單數汽車和雙數汽車上。

  游戲開始,教師巡視,檢查幼兒游戲成果。

  聽課記錄 篇9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看書地20頁“走進鄉村”的畫面,讓學生從圖畫中找一找自己認識的平面圖形,一方面鼓勵學生從生活的空間中“發現”圖形;另一方面為圖形分類做準備。

  二、分一分:

  1、小組活動:把找出的圖形進行分類。

  2、匯報:分類的方法和標準。

  3、對找到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的標準。

  4、分類后,找出同一類圖形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

  三、畫一畫:

  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畫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聽課評議

  從情境圖中找出平面圖形并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聽課記錄 篇10

  聽課記錄評語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寫:

  ①學生聽課效率

  ②思路是否清晰

  ③教案完整程度

  ④課堂反饋,

  建議應該這樣寫:

  ①建議改善教案完整程度

  ②建議增加隨堂測驗

  ③建議增加課后反饋

以上就是幼兒園聽課記錄評語及建議的具體寫法,接下來我們詳細的看一下具體的內容吧!

  ①學生聽課效率:在聽課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學生的聽課效率是什么樣子的,因為看學生的聽課效率是可以看出老師的備課水準以及選課標準的,學生們聽課效率高就意味著老師講課的能力強,也就意味著老師這一堂公開課是成功的,如果老師沒有吸引到學生的話,這堂課就是失敗的,所以一定要看學生們的聽課效率。

  ②思路是否清晰: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整體的思路是不是清晰,這一點意味著老師對于這堂課的重視程度,如果思路都不清晰的話,用什么來給孩子們傳遞知識呢?這一點顯然是沒辦法形成的,所以的話,老師的思路清晰是作為記錄評語中比較重要的一項的,所以一定要看老師在講課期間的思路是不是清晰。

  ③教案完整程度:一個好的教案必須是十分完整的,好的教案對于整個文章或者是整個課程都是要有一個整體的框架的,這個框架的構造也就是能夠看出來老師的整體思路,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按照教案的完整程度來計算的話則是需要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所以一個好的公開課,一定是有一個相當完備的教案的.。

  ④課堂反饋:孩子們在課堂上面的反饋也是相當關鍵的,對于老師的一個教學過程,孩子們如果能夠聽得進去是一定會給予一定的回應的,所以這一點也是相當關鍵的一個點,課堂反饋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定是需要進行一個內容的梳理和講述才能讓孩子們有一定的積極的反饋。

  ①建議改善教案完整程度:建議改善教案完整程度,構建其中的教學構架!

  ②建議增加隨堂測驗:建議在課堂上面增加隨堂測驗,鞏固學生學習。

  ③建議增加課后反饋:建議增加課后反饋,提升學生復習能力。

  聽課記錄 篇11

  一、情境導入:

  1、 師:小朋友,咱們先來聽一個童話故事:

  在螞蟻王國里有一座小橋。有一天,一陣狂風把小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么辦呢?小螞蟻們準備再用木頭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們知道扶手有多長嗎?

  生:不知道

  師:扶手到底有多長呢?我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樣長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盤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長?

  生1選用棋子,擺出來有5個棋子那么長。

  生2選用回形針,擺出來有6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選用正方體,擺出來有4個正方體那么長。

  2、質疑

  師:這可奇怪了,同樣長的扶手,可量出來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生:是因為選用的工具不一樣)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學生活動:(聽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長度。)

  評:一開始就以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課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比如棋子、回形針、正方體等作為測量物體的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測量,標準不一樣,那么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從而引發認知沖突,產生學習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統一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厘米

  1、 觀察直尺

  師:下面咱們就來認識尺子。請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數。

  師:對,你們按順序讀一讀。尺子最左端的數是幾?

  生:0。

  師: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點。

  師:對,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板書)

  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線,有長有短。還有“cm”。

  師:“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認識厘米。(板書課題)

  (評: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探究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三、用厘米量

  1、 估幾厘米

  師:咱們估計一下,這座小橋大約幾厘米長?(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2、 量幾厘米

  學生量,老師巡視。選取幾位學生演示,并評一評誰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說說是怎么量的。

  師:螞蟻們知道了扶手的長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評:這里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厘米量。教師讓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量的基礎之上再用說的方式來鞏固測量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一環節的`新知識。而且選取學生進行演示,那么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讓學生對這些錯誤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嘗試時便會有意識地去避免這些錯誤。)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學中的收獲和問題與小伙伴分享、交流。

  2.請同組的小伙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小組長把小伙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4.小組匯報本組同學的收獲。

  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

  (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講釋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講解讓學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讓每個學生都認識1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五、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知識。

  聽課記錄 篇12

  3月14日上午中心小學在城關小學開展了“我在國培中成長”觀摩課教學活動,我聽的是石嶺小學董瑋老師的《三角形的內角和》和旗山小學方修寶老師的《頑皮的杜鵑》,因為我任教的是小學數學,不是專業的音樂老師,對方老師的這節音樂課不敢妄加評論,我想就董老師的《三角形的內角和》談談心得體會。

  這節課的優點:

  第一,這節課是借班上課,董老師在上課前和學生進行親切友好地交流,向學生介紹了自己,并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直呼其名,然后讓學生介紹自己,一下子接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后面上好課作好了準備。

  第二,董老師自始至終以鼓勵、引導學生為主,精心設計問題串,實現問題驅動,創設問題情境就是為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落實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之中。

  第三,幫助學生及時梳理探究的收獲,“魚”和“漁”兼得。董老師讓學生采用量、拼、折的方法讓學生一一展示探究結果,顯得科學嚴謹,這才是對探究學習的正確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很高,也培養了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第四,董老師在這一節課之前作了充足的準備工作,每位學生都準備了材料袋,課件制作完善,可以說這些為上好這節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練習形式豐富多彩,難易程度拾級而上,為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足之處:語言不夠科學,如在解釋什么是內角和時,有些學生可能對什么是內角含糊不清,這時老師有必要強調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指三角形里面的三個角度數之和,也可以在圖上標出來,這樣效果會比較好。又如學生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內角和時會出現誤差,老師應該及時作出解釋說明,不要讓有些學生心存疑慮聽課。另外,可能是由于時間關系,后面的節奏有些快,老師對學生的突發語言狀況也未作及時評價。

  不管怎樣,這節課從整體上來說是一節值得肯定的觀摩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同仁們批評指正。

  聽課記錄 篇13

  一、導入

  作者簡介(教師介紹)

  二、整體感知

  重點字詞的音、義。(結合課文理解詞義比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著重寫了哪些?

  這些景物給人什么啟示?

  使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我的點評:四個問題不是同一個理解層次的,應該讓學生把寫景的句子讀一讀。要把每一個問題做透,才能有層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本的學習。思考:整體感知應感知到什么程度?

  本文的.結構是顯而易見的總-分-總。分的三個部分都是前寫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這里應該讓學生感悟到,從而為下面的解讀服務。

  三、研析課文

  1、學生配樂朗讀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領讀與齊讀相間。

  2、教師改寫第一部分的123節,讓學生比較。學生找出老師少寫的句子。(教師如果要找關鍵的句子來品析,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直接提問。即:小白花是以怎樣的姿態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的?)

  3、哪些詞語應該重讀?有什么好處?

  我的點評:這個板塊把寫作手法、朗讀方法、文章的中心雜糅在了一起。老師問學生答,學生被牽著鼻走,學得比較被動,沒有生成,感覺課堂沒有活水。這個板快就是讓學生找出展現在眼前的圖畫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師領著學生學,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讓學生學使用摘書卡的形式學習,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檢測的形式來學習。思考:面對同樣的結構的片段,應該怎樣做到教學方法的靈活有異?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使學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鍛煉,使課堂越來越有活氣?形式不同,側重點不同。

  4、依照此法學習第二、三片段。教師講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寫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

  聽課記錄 篇14

  教學過程:

  1、猜謎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猜一個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提問:(1)你猜是什么?

  幼兒猜謎,教師出示食物鐘。

  提問:(2)家里還有哪些鐘?是什么形狀的?

  (有鬧鐘,手表,掛鐘和大座鐘)

  提問:(3)鐘有什么作用?

  小結:鐘不停的走,它是一個計時間的工具,告訴人們幾點了,應該做什么事,它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小朋友認識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飯,鐘的用處可大了。

  2、 講授新課

  第一環節 簡單認識鐘面

  (第一環節采用觀察與提問的形式)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和鐘做朋友呀?我們就來認識了解時鐘吧。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1)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長度不同)

  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

  提問:(2)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

  提問:(3)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

  提問:(4)它們是怎樣排列的?(順時針圍成一個圓形)

  第二環節 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第二環節采用課件創設故事情境的形式)

  (1) 今天我們來看一場比賽,(放課件)兔子和烏龜要在這個圓形的跑道上賽跑,現在它們在最上面的一棵樹的起跑線上,你們猜誰會贏?(幼兒猜)究竟誰會贏呢?好,比賽開始了,預備開始,比賽的結果誰贏了?

  (2) 討論:兔子和烏龜賽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線上,烏龜跑了多遠?一顆樹遠。

  (3)(放課件)每一棵樹就是一個數字,哦,它們要變了,兔子變成分針,烏龜變成時針,也就是說分針跑一圈,回到起點12上,時針才跑一個數字,這就是一小時。

  第三環節 認識整點

  (第三環節采用實踐活動的形式)

  (1) 教師:那么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著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著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鐘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

  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2) 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

  (3) 用我們身體動作表示3點、6點、9點、12點。

  3、新課鞏固

  (1) 小朋友我們從小就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間進行各項活動,我們來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時間表(放PPT) “早上7點起床,上午8點幼兒園,中午11點吃午飯,下午3點上課,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馬上請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時間表,按剛才的方法在這個硬紙鐘上撥時間,記住邊撥邊說說這個時間你干什么。

  (2)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游戲活動――“老狼,老狼幾點了”

  (1) 咦,你們看我是誰?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個游戲,你們敢不敢?講游戲規則:老師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呢就雙手拿著一個鐘,然后撥的時間,小羊一起說幾點了。小羊如果認錯,就要給老狼吃掉。

  (2) 請幼兒做老狼玩一次。

  5、課堂小結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同學會了認識時鐘,知道了什么是分針、什么是時針,學會了認識整點。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同時出示課件上的圖片,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伴隨《時間像小馬車》的音樂出教室)

  四、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按照講授型教學實施步驟來設計的,從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三個環節)――鞏固新課――游戲活動――本課小結,為了避免講授過程的枯燥,認識時鐘時,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說明時鐘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兒充分感受時鐘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鐘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講授的三個環節逐層深入,在鞏固新課和游戲活動中,就充分發揮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作為講授的補充,寓教于樂。

【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聽課記錄07-20

小班聽課記錄08-26

聽課記錄的收獲與體會12-26

山行聽課記錄10-14

《巨人花園》聽課記錄10-13

人教版小學數學聽課記錄07-28

小班聽課記錄(5篇)08-26

小班聽課記錄5篇08-26

大自然的聲音聽課記錄08-29

聽課記錄寫作方法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