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聽課記錄范文(通用2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聽課記錄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聽課記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
一、導入
教師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課題。
板書:
紫藤蘿瀑布
宗璞
二、教學過程
1、教師請同學起來朗讀課文。
師:下面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朗讀一下課文?
生:(稍待片刻,幾位同學舉起手)
師:(巡視片刻)還是請我們的語文課代表來朗讀一下吧。
生:課代表朗讀,其他同學看書。
(教師播放課件)
2、教師與全體同學一起朗讀課文。
3、教師出示第一組問題,請一位同學朗讀問題。并結合課文內容分析以下問題。
圍繞紫藤蘿花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內容?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一串挨著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選擇你認為作者描寫紫藤蘿花的精彩之處,說說你的看法?(題目)
4、教師出示第二組問題:師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為什么沒有摘?作者這樣設計有何用意?
“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過?”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作者聯想到了十年前家門外的一株紫藤蘿,它有什么特點?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師出示第三組師生探究性問題:
本文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而結尾又說“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是否矛盾?為什么?
對作者說的“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過作者這樣的深切的感受嗎?請你談談。
三、總結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對學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幫助。
【聽課反思】
教師不必作秀,因為新課程需要教師作出必要的講解。授課過程中,教師的兩個教學細節我是記憶深刻。其一是選一位同學來讀課文,有那么的同學舉手想要讀一篇課文。但是這位教師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選了,她之所以沒有一下子選擇課代表來讀課文,估講也是想制造一種氣氛──一種大家踴躍舉手的感覺。最后仍就選課代表來朗讀,而其他同學和老師則一起看著書聽課代表讀書。就這個教育細節,我有些意見。教師的這種行為里邊有虛假民主的成分,請一位同學來讀整篇課文值得商榷,可以請幾位同學分別部分自然段也許更好。這樣學生參與的面也比較廣,可以從剛才舉手的同學中挑選一些。雖然是公開課,在考慮閱讀效果的時候,更應該考慮到課上學生的學習狀態。
另外一個細節就是教師在出示問題的時候對同學說:這些問題是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提出來的,現在我們一起來解決(大意)。但是看著上面這三組問題,我怎么也不會相信是學生提出來的。因為作為學生來講,他們提的問題不會全部涉及到教學的重點,只會部分含概。而且提問的方式也是以詢問式居多,他們的提問只不過是想向老師核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的正如上課教師所講,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也可以說是一篇美文。女作家宗璞通過“紫藤蘿”這一普通的植物抒發自己別樣的心情,見景生情。就這篇課文而言,我個人以為可以在解決了生詞讀音的前提下,讓學生盡情的朗讀,在讀中體悟文章中蘊含的深厚感情和別樣情懷。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朗朗的。它不應該是某個學生或教師表演朗讀技巧的舞臺。因為即使有同學口頭表達能力不佳,甚至是口吃、甚至是啞巴,但只要他的心靈能與文本對話,能與作者的思想對話。那么,他就能從課文中習得一些感悟和理解,從而真正的為自己將來的人生路提供幫助。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2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程
1.教師放錄像(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
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么?”(讓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圖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1.涂一涂(教師向每位學生發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把它涂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涂)
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
要求: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發現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體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系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里有很多圖形卡)
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
(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
(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2.游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
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提問:①“你圍成什么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
提問:②“為什么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多個學生回答)
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教師在屏幕上顯示總結: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3.聯系實際問題引入另一游戲:
“我們鎮是毛織重鎮,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回歸生活)引出游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3
一、指導預習
(一)啟發談話: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二)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艷、疾飛、銳利、飼養、玲瓏。
(三)學生自學課文。
(四)檢查預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詞語。
翠 鳥 鮮 艷 腹部 赤 褐 色 襯 衫
靈 活 疾 飛 等 待 小 泡 銳 利
飼 養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讀fù,不讀fú。
“疾”讀jí,不讀jī。
“逮”讀dǎi,不讀děi。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么內容。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3自然段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
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三、熟讀課文
聽課評議
該老師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很好地認識了翠鳥及翠鳥的特征,注重生字詞的教學和課文的朗讀訓練。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4
一、聊天引入課題。
1、小朋友喜歡玩游戲嗎?都玩過些什么游戲?(學生匯報)“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怎么玩?誰來說說老鷹的樣子?表演一下可以嗎?課件出示老鷹讓學生觀察。(并相機引導學生認識老鷹兇猛,專吃比它弱小的動物。)
2、誰見過兔子?喜歡嗎?(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小灰兔和小白兔)
3、引入課題:有一天,可愛的兔兄弟與兇猛的老鷹之間發生了一件事。同學們想知道是什么事嗎?等會兒,我們學課文便知道了。
板書課題:22。兔兄弟和老鷹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聽故事(放錄音):注意聽準每個字音,想想兔兄弟和老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聽后學生匯報,聽懂多少說多少)
2、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個故事,圈出課文中不認識的字。
3、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拼拼音,查字表,問同學或老師)那就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4、同桌互相讀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問其他同學,每人讀一遍。
5、脫離具體語言環境識字:
①點擊課件認讀生字;
②做與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
③開火車領讀生字;
④全班齊讀生字。
6、把生字寶寶放回課文中,再大聲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知內容,明白道理。
1、教師范讀課文,說說老師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不好?應該怎么改正?
2、小組分角色幫讀,比比看誰讀得最好。
3、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探究下面三個問題。(學生可下位找學生伙伴)
課件出示:
①兔兄弟怎么知道老鷹來了?
②小白兔想出什么辦法?它的辦法好嗎?
③老鷹為什么沒發現小灰兔和小白兔?
4、在學生交流匯報過程中相機指導朗讀。
(1)小鳥在天上飛,較早發現了老鷹,把消息告訴了兔兄弟。
指導朗讀:
①鳥兒見到老鷹時有什么表現?“亂飛”、“大喊”說明了什么?怎么讀這兩個詞試讀一次好嗎?出示課件:忽然,鳥兒們亂飛起來,對兔兄弟大喊。
②鳥兒怕老鷹為什么還把消息告訴兔兄弟?鳥兒的話怎么讀?誰來讀讀鳥兒的話?出示課件:“不好了,老鷹來了,快藏起來!”。
③讓學生自由表演、朗讀:忽然,鳥兒們亂飛起來,對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鷹來了,快藏起來!”
(2)小灰兔聽到鳥兒的消息有什么表現?誰來做做“慌了”的樣子?(學生動作演示)小灰兔為什么會慌?怎么讀小灰兔的話?出示課件:“這兒沒有洞,往哪兒藏啊?”
(3)小白兔想出什么辦法?這辦法好嗎?為什么?(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加深理解)
指導朗讀:
①小白兔告訴小灰兔:“你藏到亂石堆里!”這句怎么讀?誰來試試?
②小灰兔怎么說?(“哥哥,你怎么辦呢?”)說明什么?怎么讀?你試試好嗎?
③“你快藏吧,別管我。”這句話誰會讀?教大家讀好嗎?
(4)分角色朗讀:老師讀鳥兒的'話,男同學讀小白兔的話,女同學讀小灰兔的話。(讀完后評價誰讀得好?他哪個地方讀得好?)
(5)故事的結尾告訴我們什么?大家讀讀。“瞧了又瞧”什么意思?做做動作讓老師看看。
(6)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老鷹為什么沒發現小灰兔和小白兔?(明白道理)
5、教師小結:小白兔和小灰兔利用自己身體顏色與周圍環境相近,躲過了老鷹的襲擊。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5
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它有著一種難以言喻、不可形示、超越言象的無聲之美、無形之境。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該回歸本真,劉晶老師的課堂教學正讓我們有這樣一種直覺的感受。
一、 暢談秋色,調動情感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秋天的雨》,我們一起親切地呼喚。(板書課題、學生齊
讀)有人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為什么呢?(引讀第一自然段)
2、秋天的大門會是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感受吧。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地聽,一邊聽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師配樂范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交流自學成果。
3、檢查初讀情況。
(1)(課件出示生字詞)讀準字音,重點指導輕聲和多音字的讀法。
(2)課文中寫秋天的雨是怎樣的?
A 全班交流(課件隨機出示句子)
B 朗讀,初識總起句。
C 課文是從哪方面來寫秋天的雨的?(交流、板書:顏色、氣味、聲音)
三、品讀課文,文中尋美
(一)感悟色彩美
1、找出描寫顏色的詞語,感受色彩之美
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秋雨的顏料盒里有哪些顏色?它們分別給了誰?邊讀邊把課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劃下來。
2、交流:秋雨的顏料盒里有哪些顏色?他們分別送給了誰?(課件隨機出示)
3、賞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由讀,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邊讀邊想:你從句子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個中讀出來的。
(1) 學生自由讀。
(2) 指名賞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隨機進行)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A 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這個感受你是從什么地方讀出來的?
B 我們都來讀讀這句話,你又讀出了什么不同的感受?
C 交流、體會用詞之美、之妙:拓展運用。
D 朗讀。
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仙子在秋雨里頻頻點頭。
A 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你讀出什么來了?從哪里讀出來的?
B 大家都來讀一讀,還可以從哪里看出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很多、很美?
C 交流、朗讀。
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
A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B 體會豐收之喜悅、朗讀。
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A 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從哪里讀出來的?
B 金色的海浪多美啊,你們想不想去看看?(課件出示句子、齊讀)
(3)體悟“五彩繽紛”一詞。(換詞練習)
(4)美讀全文。
四、自選作業,拓寬運用
1、我會寫:練寫生字。
2、我會積累:
(1)選擇你喜歡的課文背誦。
(2)摘錄你喜歡的句子。
3、我會思考:再讀讀課文,提出你的問題。
我的感悟與思考:
這是一節真實的課,是一節樸實無華的課,一節扎實訓練語言文字的課,主要體現了如下一些特點:
一、執教老師很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為使學生“喜歡閱讀”,教師設計了很多激發閱讀興趣的方法,這些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調動閱讀興趣、促進閱讀的作用。例如在指導第二自然段的閱讀中,教師通過一邊讀一邊想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中,使學生逐漸對閱讀文本產生興趣,學生因此讀出自己對文本的體會;配樂朗讀和課件再現情境的方法,把閱讀引向感悟的高潮。
二、執教老師很重視指導學生更多地與文本對話。教師在課堂上只起到對話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的作用,我們看到課堂上真正實現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默讀、表演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學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識字、學詞、練句,把文本讀得正確流利;學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體會感悟,走進情境,把文本讀出感情。在這個過程中,語感得以訓練,語文素養得以培養。
三、執教老師很重視讀的層次指導。教師在課堂上很好地發揮了主導作用,每一次讀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層層推進,真實體現了學生從讀得磕磕絆絆,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過程。例如第二自然段的讀,足有十幾遍,但絕不是一個層面上的讀,我們看到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四、執教老師很重視讀中積累。《秋天的雨》是一篇寫景的抒情小散文,語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寫集中在第二、四自然段,第一課時教師把閱讀的重點指導放在第一自然段,重錘出擊,抓住重點詞句,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詞語,夯實基礎。由于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充足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過程與方法得到重視,因此課堂學習效率很高,學生多數能夠在流暢讀書的基礎上背誦喜歡的精彩段落。這些積累,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了語言文字基礎。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6
一、 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詠華山。(生齊讀課題)
3、(出示寇準寫的詩)指名讀。
【評:復習導入時,通過看填空題背第一段,指名讀《華山》,既檢查了學生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又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了詩人的創作背景,充分顯示了教者設計教案時的匠心。】
(出示課件)啊!華山真高哇!(指名讀)
2、是呀,華山真高呀,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華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邊讀邊找)
(1)輕聲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討論)
【評:教者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的基礎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華山在學生心中雄偉、高大的印象。】
【評:學生從第一課時開始就對華山充滿了好奇,師在此處播放華山的錄像,畫簡筆畫,為學習第二自然段創設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感知華山的“高”這一特點。】
(2)齊讀。
3、在第二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寫了華山的高呢,看看誰最細心,能把這句話找出來。
(出示課件)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
(2)(指黑板)是呀,難怪小寇準會從心底發出驚嘆:
生齊讀:啊!華山真高哇!
4、小朋友們都被華山險峻的風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發出了贊嘆,這就是——(指課件齊說:情不自禁)。
【評:重視詞語的積累,能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顯得水到渠成。】
二、借文悟詩。
過渡:小寇準也和大家一樣,情不自禁地贊美起華山來。
1、課件出示詩句。
(2)生在課文中找詩句的意思。
(3)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的意思?(出示古詩和句意。)
(4)哪句話寫了“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詩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抓住重點段落中的一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品評詩人用詞的`精妙。】
(6)請女生讀詩句,男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2、點題,像我們這樣贊美華山就是 ——(指課題)詠華山。
3、是呀,小寇準小小年紀就能做出這樣的好詩,難怪先生連連點頭稱贊:(——出示第三自然段:齊說)
4、讓我們捧起書再一次詠華山!齊讀課文。
三、課外延伸
1、提供課前收集的描寫山的詩,生自由練讀。
2、指名上臺朗誦,師配樂。
3、鼓勵學生課后搜集關于山的古詩。
【評:教者能打破課堂局限,將學生引向課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歲 華 齊
2、學習“山字頭”,領讀。
3、看一看,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4、你們看,這三個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紅,師巡視。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7
一、激趣導入
1、教師板畫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今天我們至茫茫的大海回去看看真正的鯨。(播出視頻)
3、看到這翻騰、躍動的鯨,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生字,王莎莎念
肚肺腭胎
辨認出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就是身體的某一部位。
3、教師指導書寫生字。
懇請學生上臺把這些生字寫下在板畫上。
4、指名朗讀課文,檢查學生讀書情況,讀中糾正字音,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字關鍵句,懂得讀書時要抓住重點。
(1)鯨存有一個非常小的特點,用了個字把它寫下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話讀成一個字,了不起。
(2)王莎莎念第2自然段,把它讀作一句話。
鯨是哺乳動物,不屬于魚類。
(3)王莎莎念第4自然段
這節第一句話與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設問)
三、自學第三世界自然段,介紹鯨的大,重新認識表明方法。
1、能換一個詞說鯨大嗎?
生:非常大
生:龐大
生:龐然大物
2、特別大、非常大、極其大,大家說了很多大的詞,你看,課文有這樣寫大嗎?把寫大的詞句找出來。
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這陸地上最大的動物。
你能夠真的能夠至鯨的嘴里回去嗎?
生:那是假設
3、聘用高級解說員了解一下鯨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紹了鯨的什么特點?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這短短的一段話作者用了多種表明方法去寫下鯨的大?(板書:多種表明方法)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鯨是哺乳動物,感受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1、剛才我們在研究鯨小的特點,那課文僅僅就是了解這個特點嗎?
2、片斷出示,同學們看看與課文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會用2個很長?
生:一個很長不夠。
鼓勵學生認真讀書,體會“很長”、“漸漸”、“全然”、“整個”等詞的意思。
同學們,這些詞一個都不能少,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
(板書:準確的語言表達)
3、再讀這段話,把剛才我們忽視的詞強調出來。
4、出具句式:我們曉得鯨適應環境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以別忘了
五、介紹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進行辯論。
1、讀第4、5節,了解鯨的習性。
2、緊緊圍繞齒、須鯨的特點,進行辯論,培育學生的照例能力。
點評:
林老師一上來就延長了與學生的距離,充滿著激情的語言,加之精彩的畫面,學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師別具心裁的運用小轉盤讓學生發現這些生字的規律,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這些字的記憶,還讓學生明白了這些生字分別指鯨的哪個部位。
帶著問題寫作,使學生學會思索。
由淺入深的教學,讓學生體會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這一環節的設計,較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發展了學生思辨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板書:
并作比較
板畫鯨
多種表明方法
列數字
假設
精確的語言表達
總評:
林老師的課太生動了,學生自始自終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是多么難得呀!
林老師大連友誼學達至人與自然輕松的統一,靈活運用合理地展開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學生展開指點;運用自學法,小組合作自學法,培育學生的自學能力;還使用拎問題朗誦法,使學生從讀中回去認知,從讀中回去領悟。充分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了一種愜意民主的教學氣氛,并使學生淪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育了學生較好的自學習慣。
如此精彩的課,讓我一輩子難忘。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8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讀題。蜜蜂怎樣會引路呢?請同學們讀課文。揭示課題:“引路”是什么意思(帶路)
二、自學生字新詞
⑴讀準生字的讀音
⑵劃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檢查自學狀況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資料
默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導學生用擴句法說一說。)
四、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語境中辨析詞義:列寧常常請養蜂的人來談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寧只好親自地去找。
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加點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聽課評析
課堂中難點是從列寧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教學中,要把指導朗讀作為理解課文的主要手段,貫穿在教學的始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在《秋日私語》的樂曲聲中播放秋天的畫面,并談話導入。
(二)鞏固字詞,感知全文
1、出示課件,鞏固字詞,我將它們按必須的規律、特點排列為三行。
如:第一行出示生字:涼爽。讓學生用心記住易錯字“爽”的筆順,先寫四個小X,再寫一個人字托住他、
2、教師范讀全文,讓學生聽后找找每個自然段作者是用哪一句話寫出了他對秋雨的印象?并用橫線畫下來。抽生匯報。
(三)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由于第二自然段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顏色,是課文“濃重的一筆”,因此我將著力點放在了學習第二自然段,層層推進指導學生的讀。
如:理解中心詞“五彩繽紛”。先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把描述顏色的詞語找出來。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多媒體把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之后追問…...(這樣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進行潛力培養,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賞析美句,重點指導。學生先自己練讀喜歡的句子。之后抽生個別讀,相機指導
3、學習第三段
4、學習第四段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五彩繽紛豐收
秋天的雨香甜好聞
(鑰匙)傳遞信息歡樂
聽課評析
這堂課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反映了課文的主要資料,脈絡清楚,豐收和快樂兩個詞語點明了課文的中心,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9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課件)
教師聯機出示地圖,讓學生自身找出西沙群島。(出示課件地圖頁)為同學們講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參觀的方式進入西沙。很快便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交流匯報。
此環節是教學的重點,以讀為主線,首先讓學生點擊課文朗讀,自由欣賞,初步感知課文。(教師適時拋出西沙群島“什么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件了解西沙群島的特點。讓學生到西沙小站盡情地暢游)
第三環節:網絡搜索,知識拓展。
經過上一環節的學習,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也了解到課本上僅僅介紹了西沙群島的一部分,自然想了解得更多。于是教師請同學們點擊西沙遨游、海洋鏈接,進入網絡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島。教師巡視點撥,個別輔導。這時學生能獨立學習,也能結伴而學,收集感興趣的資料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情感升華。
學生借助網絡資源的檢索加深了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更全面、更詳細地了解了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自然而然地傾瀉出對祖國的熱愛。讓學生來總結自身的收獲,感情自然充沛,到達了教育教學的'最高潮。
聽課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利用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形象、生動地啟迪學生思維,為學生理解課文資料,鑒賞語言文字,帶給條件。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里檢索到更多、更有價值的學習資源,提升靈活利用語言文字的潛力。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所流露的情有著更加真切的感悟,幫忙學生抓住西沙群島的特點,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整節課教師旨在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平等、愉快的氛圍中,利用網絡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探知,培養學生多方面潛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動活潑地發展。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0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課堂又是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重要陣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在聽了孫敏亞老師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課后,我有以下感想:
一、讀為主線,讓學生“感知——感受——感悟”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言語實際活動是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本課在執教時,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
比如在導入后不久,師生交流了青海高原這株柳樹是一株怎樣的柳樹的問題,學生回答“粗壯的”、“高大的”、“蒼綠的”、“生鐵鐵錠”……孫老師在歸納完這些特點后,讓學生再用朗讀來感受這些特點,及時鞏固了這株柳樹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還比如在教學六、七自然段時,在感受這株柳樹所受的各種考驗的時候,孫老師始終堅持讓學生用讀來體會柳樹的頑強精神,并且還讓學生自己評議。一位學生在評價同學的朗讀時說:“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很厲害,應該有力一些。”于是孫老師就讓這位學生也來朗讀一下。學生在這樣的評議和朗讀實踐中,自然而然能真切地體會到柳樹的精神。
孫老師在教學地時候,不僅給了很多學生當眾朗讀的機會,還恰當地運用了默讀、引讀的方式。有人說,高年級的課堂,應靜下心來,多一些思考的時間。而孫老師就是很好地運用默讀的方式,使學生能沉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本,這切實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引讀這個畫龍點睛般地運用,則使學生進一步被柳樹的頑強精神所感染了。
如果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能給學生充分地練、講、讀,把目標不折不扣地完成,學生會有更大的收益。
二、自主合作,讓學生“參與——開放——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學習。為此,教師營造一個能夠讓每個學生都愿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的`融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質,是很重要的。孫老師把這個學習環境就營造得很好。
比如孫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六、七自然段的時候,就要求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寫批注,然后再全體交流。交流時,孫老師也沒有完全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師生在和諧的談話氛圍中把柳樹不屈不撓的精神體會了出來。還比如在最后,孫老師讓學生用一句話在課題旁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師生交流。在這個環節,學生更是大談感受,暢所欲言,教師在此時則成了一名聆聽者、點撥者、鼓勵者。這樣,學生不僅鞏固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時在平等融洽的對話中也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
三、注重細節,幫學生“深挖洞”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并不能限制教師對某些細節的挖掘。孫老師在教學過程就很注重一些細節的處理。
如在教學柳樹在高原生存所受的考驗時,孫老師就和學生探討了“青海高原干旱的時間會有多長”、“青海高原最冷的時候會有多冷”等類似的話題,當學生得知青海高原干旱和寒冷的程度比自己預想的要嚴重得多的時候,柳樹頑強的精神就又一次烙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還比如在討論“虐殺生靈的風雪對柳樹的摧殘”時,孫老師讓學生想象柳樹在風雪中會怎樣掙扎?會有怎樣的動作、心理?這個想象訓練就抓得很到位,使學生再次用自己的想象感受柳樹的頑強不屈,還訓練了想象能力,訓練的口語表達能力。
再比如談到高原“鋪天蓋地”的雷電時,孫老師也不忘對這個“鋪天蓋地”進行了一番挖掘,相當細致。
四、注意積累,使學生“廣積糧”
孫老師的作業很有特點,她并沒有布置什么繁瑣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推薦了兩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張海迪》。學生在閱讀這兩本好書的時候,必定會把這些堅強的人物與青海高原的柳樹有機聯系起來。
五、運用多媒體,使學生“身臨其境”
現在的公開課、觀摩課,多媒體課件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時候,多媒體課件要么成為一個擺設,要么就是喧賓奪主,把一堂課搞成了一個圖片、視頻展。而孫老師這堂課上,多媒體課件則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用得并不是很多,但卻都用到了點子上。
如當學生交流完對高原畫面的感受后,孫老師就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幅幅青海高原的圖片伴上蒼涼悠遠的音樂展示給學生看。展示完再問學生“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啊”的問題時,學生都紛紛舉手回答。一個遙遠的陌生的青海高原,就在孫老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體課件后,真實地來到了大家面前。
再如讓學生體會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時,孫老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那呼嘯的風雪聲,邊感受柳樹生存的惡劣環境。這個方法使學生“聲”臨其境。
還有在比較平原柳樹和高原這株柳樹的時候,孫老師出示了兩幅對比的圖片,這就使學生一目了然,從而對青海高原的這株柳樹更增敬佩之清。
孫老師還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朗讀配樂,這也更使情景交融在一起了。
六、不吝鼓勵,使學生懂得“鼓勵——欣賞”
在孫老師的課上,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有很多的“你真棒”、“你說得多好呀”等鼓勵的話語,還有很多的掌聲。
如在一位學生交流完自己的感想后(該生說得的確很好),孫老師說:“這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抗爭。來,給這位學生掌聲,也給這樣的柳樹掌聲。”鼓勵、欣賞與文本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調動了氣氛,卻并不顯突兀生硬。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1
識字、聽說、閱讀……頭緒紛繁的低段語文教學,如何做到有機結合進行,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近日,吳望舒老師執教的《烏鴉喝水》第一課時,便做到了教學環節設計緊湊合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兼顧,從而使這堂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低年級生字詞的教學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中,吳老師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使學生輕輕松松地獲得了新知。
吳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對“烏”、“鴉”這兩個字的`識記,吳老師引導學生說出烏鴉是一只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這樣學生就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吳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學生記起來十分方便,且不太會搞錯。
二、抓關鍵詞理解感悟
吳老師善于抓住課文的關鍵詞,采用了讀讀、想想、說說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可以說這些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合理想象:烏鴉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呢?通過想象說話,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后,又指導學生用“到處”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對這個詞語達到真正理解并掌握運用。
三、注重進行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并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堂課,吳老師帶著孩子們著重研讀了課文的第一節。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也是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卻又喝不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吳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讀,逐句品讀感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讀文中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
綜觀整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2
一、 情境導入
1、齊讀課題
2、這個故事發生在春天(板書),你會想到哪些詞語?(春光明媚,春暖花開)
3、出示詞語:
氣溫驟降、風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凍得堅硬的山路、
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
a.指名讀
b.說說讀了這些詞語的感受
c.齊讀
二、 品讀課文
(一)小燕子在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煩?讀一讀,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氣冷
指名讀
2、 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饑寒交迫——“饑餓”
3、再來看看這個詞語,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顯示“瀕臨死亡”)
師: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要經過長途跋涉,他們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
“瀕臨死亡”就是——即將死亡,再看看這個詞語,你想到了什么?
(配樂)齊讀
4、過渡:然而悲劇沒有發生,這是怎么回事?
指名說
(三)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當你讀完這個故事,你將會被感動。讀一讀,找一找最感動自己的話,在旁邊寫寫感受。
2、交流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齊讀第四自然段
3、 認識小貝蒂(出示圖片)
在什么地方尋找?怎么發現的?她會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說一說。
交流
師生接說:小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動的畫面。
4、 還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動了你?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2、 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什么危險?
3、 找一找,還有沒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動的?(政府做出這么大的決定,為的是一群燕子。)
4、 師:回到充滿溫暖的列車,齊讀第一自然段(配樂)
5、如果你就是車廂內的一只燕子,當你看到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
6、寫話:
以“這怎能不令人感動……”為開頭寫一段話。(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總結課文,提升感情
讓我們記住——,記住——。
教學設計: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學生說春的字詞,體會春天的美好。
2、找找課文中春寒的詞語,讀讀說說給你的感受,再一次讀好這些詞。
3、找找課文中描寫春寒的句子,讀悟感受。
二、感受嚴寒中的溫暖
1、找打動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讀、悟。
3、充分談自己的感受,及時的追問引導體會,悟后讀。
4、動筆寫寫:如果你就是燕子,當你看到人們這樣幫助你,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讓燕子專列開進學生幼小的心靈。
評析:
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老師能及時的捕捉學生回答中的亮點和惑點,本節課執教的老師能及時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學生感悟后能及時讓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來表達。整堂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板塊與板塊之間銜接較緊湊。
不足:政府如何幫助小燕子這部分理解還沒有到位,對與學生的回答要有個整體的梳理,使層次更分明。小貝蒂那段的話與插圖在教學時應交換順序,讓學生在感觀圖片中小貝蒂的形象后,再讀文,可能學生的感受會更深。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3
上課鈴響后,學生還是比較吵鬧,教師立刻采取措施——這堂課采取小組加分制,這決定今日小組作業的多少,放學的快慢;剛才第二小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導入新課
1、大家一起齊讀課題——“長相思”預備起。
2、“長相思”是詞牌名。這首詩還是詞,詞又叫長短句,字數不對稱,有長有短。
二、生字詞
朗讀古詩,回答詩中哪個字是多音字——“畔”
三、進入新課
1、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這首詩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2、討論中有什么問題
(學生):“風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師):哪個同學能夠幫一幫他
除了這句不懂,還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來考考大家。
3、逐句品讀
“風一更雪一更”,讀到這一句時,你能想象到當時的天氣是怎樣樣的?
(學生):當時下著鵝毛大雪……凜冽的寒風迎面吹來
(教師):還有其他表達嗎?
“山一程水一程”,讀到這一句時,你能想象當時士兵們經歷了什么,當時的環境是怎樣樣的,行軍路上他們走過了什么地方
(學生):士兵們走遍了千山萬水……山崖險峻,河上結冰,可是他們都沒有放下。
(教師):還有其他表達嗎?錯了并不可怕,教師欣賞你開動腦筋。
這些環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軍之難
當時詩人想到了故鄉的什么呢?可是行軍之地僅有什么?
四、總結
本詩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敘事抒情
表達了什么情感——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五、作業
小練筆:假如你是納蘭性德,經歷了行軍之難。請你把當時行軍的環境具體描述下來。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有效應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寫好需檢測詞語,并背向學生。在適當時間給學生展示,讓學生朗讀。應用小黑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2、小組合作學生有充分準備。每組發放學習記錄單,有利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聽寫詞語。對大多詞語進行聽寫,部分詞語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拼音,讓學生寫詞語。讓學生動手書寫,可檢測學生是否到達會寫的程度,對學生識字寫字的本事起到了檢測和鞏固的作用。
教學提議:
1、學生朗讀本事需要加強,教師應注重學生朗讀指導。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確第三學段朗讀目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的教師,應把這一教學目標貫穿語文教學始終。對于正確、流利朗讀要求,只要解決了學生的識字問題,只要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就很容易到達這兩個目標。朗讀指導的重點應放在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塊,提議:根據自我體會的感情來朗讀課文,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不斷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兩者相互促進;教師經過示范朗讀,并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相信感情是讀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
2、識字和寫字教學應加強。
一流教師注重學生識字本事的培養,指導、幫忙、鼓勵學生獨立識字,同時注重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習慣和書寫姿勢。二流教師注重學生學會生字,到達會認、會寫的目標,并完成識字量。三流教師缺乏識字和寫字教學方法,不懂識字和寫字教學目標,識字和寫字教學本領差,效果差。
我們把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本事,最為目前識字教學的重要資料。不但使學生學會用字典查字法,并培養學生利用字典識字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聯系上下文推想詞語的意思。這一教學環節,不宜采取小組合作方式,應鼓勵學生獨立識字,提高獨立識字本事,養成獨立識字習慣。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識字教學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師李嬌嬌講到兩種讀音,并結合每種讀音進行組詞。我之后查詢,嚼字應為三種讀音,教師授課時的`講解與我查詢的結果不相符。如果只讓學生了解兩種讀音,是教學的需要,或者是教師對教學資料的處理,也應給學生說明,我們只了解或認識嚼字的兩個讀音。另外,關于嚼字在哪種情景下讀哪種音,教師沒有具體說明。如果能將這個問題給學生將清楚,學生必須能將知識轉化為本事,對此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對今后的應用也很有幫忙。
3、板書設計,力求書寫規范,布局美觀,框架簡明,條理清楚。板書的所有資料,都要書寫正確、規范。這都需要我們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加強練習,提高板書設計的效果。
4、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圖文結合,幫忙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五年級語文《冬陽·童年·駱駝》教材資料,是圖文結合的設計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指導學生觀察插圖,并結合插圖進行讀課文。
5、六年級語文新課導入可修改。
可設計問題:你喜歡過年嗎?你們過年都做什么?你們過年都有哪些習俗?什么時候就是過年?經過這些問題,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回顧并表達出來。然后導入北京的春節,使學生在相互比較中進行語文學習。
春節使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經過傳統節日教育,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6、小組合作注意事項。
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學校上學期申報的校本研修·大創立項目。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有明確的合作學習任務,明確需要解決那些問題;二是需要合作學習解決的問題,必須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問題都適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一般來說,對于設計資料廣泛、搜集信息量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對于難度較大,一個人難以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合作交流;對于有爭議,需要統一思想認識的問題,需要合作交流;對于個人對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夠進行合作交流。但對于識字和寫字、閱讀(朗讀)、體會、揣摩、推想等學習環節,則適合獨立完成。
7、關于鉆研教材,研讀《課程標準》。
課前應認真鉆研教材,研讀課標,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現知識性錯誤。學習與研究,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教師自身本事、促進自我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熟悉課標目標要求,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和捷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應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熟悉、掌握課標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則只能是教教材。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4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深深的懷念”這一單元主題,請同學們自讀“單元導讀”,想想我們在這一單元里將要看到什么,學習什么?
二、質疑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自由談心中的疑問)
2、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課本尋找答案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文,借助工具書,做到正確流利讀課文。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檢查正確流利讀課文情況,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李大釗的哪些事?你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學生借助課前搜集的有關李大釗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讀課文,動筆書寫。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2、書寫本課生字、生詞。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5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這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資料:
①關于春節的來歷: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②關于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 貼春聯 守歲 鬧元宵等
③關于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3、假如請你來寫春節,你打算寫些什么?
4、的確,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二、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課文自學情況:
①同桌互查讀文情況。
②出示本課需會寫的生詞集體認讀。
③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義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5、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概括:
臘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三、細讀鑒賞,感受春節。
⒈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⒉小組研讀。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6
語文筆記是指學生在對語文學科學習的過程中,以課本或筆記本為載體,以筆墨為工具,對所聽到、看到和想到的內容的一種記錄,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筆記的記錄有助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積累、鞏固和拓展,并且它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科學習的過程中聚精會神,處于高效率的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對于正處在從小學階段過渡到中學階段的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記好筆記,形成自己的知識鏈、知識體系,對今后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課應該如何記筆記是有必要要學習的。
1步步深入的三種筆記
語文筆記地記錄是一個由表及里、不斷深入的過程,預習筆記、課堂筆記和課后整理筆記這三種筆記正是一個層層遞進的整體。
1.1預習筆記――夯實基礎
預習是指學生為初步理解新課內容在課前自學新課知識學習過程。預習的內容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能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對新課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為上好新課夯實基礎。
1.1.1生字詞的記錄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小學階段學生要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小學高年級學生應該加強對生字詞的學習,在預習新課的時候,生字詞是應該首先學習的內容。學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參考書,清楚明白字的“音、形、義”,詞的含義和用法,還要利用這些生字詞組詞造句,以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
1.1.2文章主要內容的記錄
學生在預習新課的過程中,要記錄下文章的六要素,并且用自己的語言把六要素串聯起來形成一句完整的語句以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自己的思考標記出文章結構,這樣的記錄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整體的把握,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1.1.3文章重點、難點、疑點的記錄
大量的參考書是學生的預習新課的好幫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從參考書里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夠借助參考書對文章的重點難點有一個初步的理解和領會,但是畢竟能力有限,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之間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預習階段學生要記錄下自己對文章重點、難點的理解,以便和教師講相關內容時做對照,進而深化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還要記錄下自己在預習新課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點,以便在教師進行新課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聽講。
1.2課堂筆記――擴充知識
課堂筆記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擴充和豐富。記錄課堂筆記究竟要記錄哪些內容才能達到豐富知識體系的目的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1.2.1板書的記錄
板書是教師運用文字、符號、圖表簡明扼要的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行為方式,記錄板書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結構框架、重點要點,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領悟和相關知識的記憶,同時也便于課后的歸納和復習。
1.2.2重點、難點和疑點的記錄
文章的重點、難點、疑點學生已經在自己的預習筆記中有所體現,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對問題的理解和領悟程度并不深刻,所以在聽課的過程中要著重聽教師是如何講授文章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并且要把教師講授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獨到的見解記錄下來,特別是對自己不理解的、預習時遺漏的以及自己理解與教師講解有偏差的地方記錄下來,以便課后可以與預習筆記上的相關內容做橫向比較,豐富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
1.3課后整理筆記――歸納升華
筆記的記錄如果止步于課堂筆記的完成,那么它還沒有發揮它真正的效用。學生要對筆記進行及時整理、歸納和總結,把筆記建立為自己的學習檔案和復習時的重要資料庫。整理筆記時學生首先要確保筆記的正確性,要對筆記上的錯字、錯詞、錯句和其他不夠準確的地方進行修正;其次要對遺漏內容進行補充,因為課堂上學生書寫速度跟不上教師講解的`速度,筆記的記錄會出現缺漏的現象,所以要及時進行修補使筆記更加完整;在確保了筆記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之后,要對筆記內容進行歸納,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排列,使筆記內容條目清晰方便查看。最后還要總結筆記內容,寫下對文章的體會,深化對文章的領悟,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2筆記的兩種主要載體
筆記的兩種主要載體是課本和筆記本,學生也常常是在這兩種載體上記錄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
2.1課本
在課本上記課堂筆記有節約時間、方便查找的優點。課堂筆記是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記錄下來的,學生書寫速度很難跟上教師的語速,直接把要點用以符號、關鍵詞的形式記錄在知識點的附近,這樣就節約了學生翻找筆記本的時間,把知識要點迅速地記錄下來。同時記在課本上可以方便在復習和整理筆記時查找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2.2筆記本
預習筆記和課后整理都應該記在筆記本上,首先在筆記本上記錄學生可用的空間較大,不會出現由于留白地方少知識點記錄不完整的情況;其次這兩種筆記記在一起便于學生對知識點前后理解的橫向對比,縱深自己對知識的領悟;最后課堂筆記對知識的記錄是很零散的,課后的整理筆記應該記錄在筆記本上把知識點歸納在一起,系統完整、條目清晰地呈現出來,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新課內容。
兩種載體上的三種筆記,層層遞進、步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領悟,三種筆記的記錄使得學生經歷了“夯實基礎――擴充知識――歸納升華”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對知識不斷精煉和強化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學生要合理利用這三種筆記隨時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總結學習經驗、改進學習方法,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7
一、從作者入手,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出示幾段話請學生來讀:
a我年屆七十,有機會又讀了一遍安徒生童話,頗有以前沒有過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領悟到,安徒生童話真是可以從小讀到老的書。(任溶溶)
b在安徒生的童話世界里,雖然他并不經常給你一個甜蜜蜜的大團圓──而是讓女孩點完所有的火柴凍死,讓錫兵為了得不到的愛情甘心熔化,讓小人魚化成美麗的海水泡沫,讓剛剛愛上公主的窮人失手燒掉自己的飛箱──但掩卷之后,我們覺得他的童話世界仍然充滿了善良和愛,充滿了感動和美。
c丹麥大物理學家奧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對安徒生說,如果他的長篇小說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話將使他不朽。
d列夫·托爾斯泰曾意味深長地問高爾基:“你讀過安徒生嗎?我讀過,十年前,我沒讀懂,十年后,我終于讀懂了,他很孤獨,非常孤獨!”
e我相信,用生命寫作的作家無論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個,他的生活、經歷、情感、血液、夢想……一切都在文字中,這使得他的童話擁有豐富深刻的內涵,在兒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廣受歡迎。僅此一點,就可以把世界上絕大部分童話作家和安徒生區別開來。
1、關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
2、關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二、從故事走近安徒生
1、簡介《賣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就懷著這種感情創作了這篇感人的童話的。
2、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自學生字。
三、默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書上。
四、檢查朗讀,聽寫生字。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8
何江燕老師執教的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觀潮》,引起了熱烈反響,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堂課之所以上得如此成功,主要是教者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較好地體現了“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程序。
總覽何老師教學的全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五個環節,即創設情景、出示目標、學生自學、師生研討、練習遷移。學習由創設情景開始,這個教學步驟主要是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欲望。出示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指導教學策略選擇和指導學生的學習,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預期要達到的目標上。創設情景和出示目標是學習的動力過程。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在原有知識的指導下,學生以自己獨有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教材,然后師生共同研究討論,達成教學目標。這是教學目標的達成過程。練習,特別是變式條件下的練習,可以使概念和規則等形式的命題知識,轉化為以產生式系統表征的儲存的技能,一旦條件滿足,技能便能自動激活:提供技能運用的情境,可促進遷移。這是技能習得的主要過程。以上“五環式”的教學結構程序,是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典型結構程序。因此可以說,何老師執教的這堂課較好地體現了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程序。
二、較好地體現了“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精髓。
結構程序只是模式的外殼,并不是精髓。模式的精髓是其指導思想、自主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充分尊重、發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以主體教育培養具有主體性的人”的教育思想。對這種指導思想,何老師把握得很準確,在教學中體現得很充分,這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出:
1、創設了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教師總是以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去探索、去發現,然后完全平等地交流,民主地研討,教師沒有一絲居高臨下,課堂里充滿著愉悅和諧的氣氛。這里沒有責罵,這里沒有白臉,這里沒有批評,有的`只是鼓勵。這種良好的課堂心理氣氛。是學生主體性得到喚醒和張揚的土壤。
2、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主體學習活動、活動是人們的主體性生成的源泉,是主體存在和發展的方式。從根本上說,人的主體性是活動生成,活動賦予,并在活動中發展。何老師深深懂得這一點。因此她設計了學生豐富多彩的主體學習活動,讓學生讀讀、說說、圈圈、劃劃、議議、演演、寫、練練、在活動中“廣積糧”,在活動中“學游泳”。聽課的老師可以看到,聯綴創設情景、出示目標、學生自學、師生研討、練習遷移這五個環節的不是老師滔滔不絕的講授,而是學生的活動。教師簡直惜言如金,不到非講不可的時候決不多講一個字。這樣使課堂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表演”。這一點,何老師是做得相當好的。
3、體現了教法學法化的轉化過程。
“教”和“學”的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具有轉化性。“從教到學”的轉化,是一個遞進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求得這種轉化。這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任何一門課程,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一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為了使“教”始終保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教”和“教法”轉化為“學”和“學法”,使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這一點,何老師也是做得較好的。如“學生自學”這個環節中,教者先把“講、劃、找、品”四步學法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去領會文章的內涵,然后由點及面讓學生去品味,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土地去學習教林,去探索、去辨析、去歷練。教者由扶到半扶到放的過程也就是“教”和“教法”向“學”和“學法”轉化的過程。這種“教法學法化”的轉化過程,在“練習遷移”這個環節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較好地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這一點,恐怕是留給聽課者最深的印象,也是引發熱烈反響的主要原因。
課堂上,學生“冬眠”的主體性被何老師充分喚醒了,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在積極思維,回答須舉手的規矩己被打破,每個人都搶著發言,而且發言的質量特別高,就連那些平時從不發言的差生也能滔滔個絕,引來聽課老師的嘖嘖稱贊。
目睹此用此景,筆者陷人了深深的思索。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課堂上上演的是“教案劇”。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教師的任務就是努力引導學生,直至得出預定答案。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者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師是“主角”,學習好的學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和”聽眾“。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教學過程等都是從教師如何教來設計,是學生適應教師的教,而不是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配合學生的學,是所有學生一起跟著教師的步驟走,學生的學習、發展被牽著走。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學生的學學是被動活動,而不是主動的自主活動。有人對我國小學生課堂言語交往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課堂中回答教師提問的行為次數在學生課堂言語交往行為總次數中占93.8%,而學生提問、異議及其它類行為的比重均微乎其微,分別占17%,2 7%與18%。在我國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言語交往行為基本上是一個非自中的過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是“聽師由命”。就是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學生的主體性一天天萎縮至完全封閉進入“冬眠”,我們學生的自上學習的權利被生硬地剝奪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卻在哀嘆,我們的學生不會學習、不善學習,這是多么遺增啊!
為此,筆者要大聲疾呼,要相信每位學生,沒有激發不出主體性的學生,只有不會激發主體性的教師。要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地學習,這必將會開創語文教學新的境界!
當然,何老師執教的這堂語文課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例如,何老師的脾氣急躁了些,教學節奏沒有控制好,教學目標有一部分沒有達成,等等。但是這些不足之處與成功之處相比僅僅是白壁微暇,瑞不掩瑜。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19
一、導入新課 學寫“尊”字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課文,請大家來讀一下課題。“尊”這個字你還在哪個詞中見過它? 生:尊敬、自尊、尊貴······
師:這個字在本課還需要會寫,你覺得要將它寫準確、寫美觀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注意中間的一個短橫,上下部分要短一些。
師:好,下面請跟老師來書空一下這個字。(生書空)請同學們在田字格本上把這個字來寫兩遍,寫完后同桌互相看一下,剛才說到的地方是否都注意到了。(生相互檢查)
師: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尊嚴》,你認為什么是尊嚴呢? 生:要有自己的底線,要有自尊。
師:大家對尊嚴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相信通過今天所學的這篇課文你對尊嚴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二、檢查預習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 出示“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描寫逃難的人的神態)
2. 在文中是描寫的哪些人的形象?(逃難的人)出示“逃難”,問:什么是逃難?(逃離苦難)出示逃難者的圖片,讓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來讀一讀這幾個詞語。
2.再出示“沃爾遜、哈默、杰克遜”這幾個詞讀一讀,說明這三個詞一個是地名,兩個是人名。
3.快速瀏覽課文,結合課件中詞語的提示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一位逃難的年輕人只有在工作之后才肯吃別人給他食物,最后成為石油大王的故事。)
三、理解重點語句 感悟人物形象
1.這篇課文題為《尊嚴》,在文中有一句話中提到了這個詞,同時這句話也是杰克遜大叔對當時的哈默的一個評價,誰能找出了給大家讀一讀?(生找到,讀一讀,過了兩年,杰克遜大叔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杰克遜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2.出示這句話,再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這句話是本課中頗有深意的一句話,值得我們去深入地體味。像這樣含義深刻的句子,多問幾個為什么會幫助我們理解得更加透徹。下面請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你能圍繞它提出什么問題?(生讀,提問,為什么是說他是富翁,為何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3.要真正讀懂這句話還要聯系上下文,這里說那時年輕的哈默什么都沒有,那他當時是怎樣一個狀況呢?文中有一句直接描寫他外貌的句子,請大家找一找。(生找,指名讀,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同學們,在這里描寫這個年輕人的外貌就用了兩個詞(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你從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生答,很饑餓,很貧窮,很可憐等等)請帶著你的體會再讀一讀。我們還可以從這兩個詞中想象到在逃難的路上,他會遇到哪些困難?(沒飯吃,有危險,差點死掉等等)
4、是啊,此時的哈默可以說在物質上是一無所有。但杰克遜大叔為什么又說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呢?他的財富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同走進文章的2——4自然段,走進這個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一番對話中去探個究竟。 請大家讀讀課文2——4自然段,畫出對話中寫年輕人的句子,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請學生起來讀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說。)在旁邊把你的感受寫一寫,做一下簡單的批注。
學生朗讀、圈畫、思考、批注,教師巡視。
在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誰來說說。(年輕人態度很堅定,很執著,誠懇)相機出示對年輕人的第二處語言描寫。細心的同學可能發現,在這句話中有一個字被反復運用了三次,哪個字?(“不”)。讀一讀,從這三個“不”中你讀出了什么?(堅定)指名堅定地讀一讀。(通過設置當時的情景指導朗讀。)
透過哈默具體的語言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堅定。這份堅定還能從哪里體會到?(標點)再來讀一讀。言為心聲,其實人的神態和動作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情感和想法,有沒有同學注意到年輕人說這句話時的神態和動作。(學生相機在課本上畫出相應句子)猜想一下,此時他可能在想什么?(沒有勞動我絕對不吃食物)
體會著當時年輕人的無比失望與饑餓再來讀一下這句話。(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師總結:人物一個細微的神態和動作也能讓我們了解他的想法。我們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透視了人物的內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們可以說個個是哈默的知音那! 生活中注意觀察和傾聽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能讓我們更加準確地認識一個人;在習作中對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展開細致的描寫可以更好得表現這個人物的情感與內心。
師:經過連續的逃難生活,哈默的體力已經嚴重透支了,如果他拒絕了這些食物,會怎樣?(生答,會餓死,筋疲力盡)
師:是的,這份拒絕不僅僅意味著不能吃到食物,意味著繼續忍饑挨餓,甚至意味著死亡的威脅,可他依然堅持不能不干活就吃飯,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撐和鼓舞著他呢?
出示兩句與尊嚴有關的名言,讀一讀。學生朗讀。 課件出示:
雖然尊嚴不是一種美德,卻是許多美德之母。 ——柯林斯【英】 不知道他自己的尊嚴的人,便不能尊重別人的尊嚴。 ——席勒 在哈默與杰克遜大叔的對話中,哪里還讓你有這樣的體會?接著說。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此時,你還覺得哈默是個一無所有的人嗎?你在心里會給他一個怎樣的評價?(板書:自強) 此時,再回到這句話,你贊同杰克遜大叔的話嗎?帶著理解再讀一讀。(生帶著理解去讀課文)
四、聯系全文 體悟“尊嚴”
1.年輕人最終通過自己的勞動得到了食物,但他的這種做法為他贏得的遠不僅是這頓食物,還為他贏得了很多,默讀5、6、7自然段,完成填空:年輕人的這種做法,不僅為他贏得了食物,還為他贏得了 ;在兩年后又為他贏得了 ;在二十多年后更為他贏得了 。因為 。
2.介紹哈默。
3.通過哈默的這個故事你認為尊嚴是什么?
4.補充幾句關于尊嚴的名言讀一讀。
五、布置作業:
1、推薦讀書《勇敢的人——哈默傳》
2、搜集關于尊嚴的名言摘抄下來并背一背。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20
10月24日至25日,我們育人小學一行12人參加教育協會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教學咨詢部組織的《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教學觀摩活動,感觸頗深。
一、景仰之情
聽課時,順口而出兩個字——“大師”,的確是真正的大師!“師”之所以為“師”,在于他們的不斷追尋,不斷探索之中,他們永不停歇,將教育當做了自己畢生的事業追求,試想,孫雙金教師對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徹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讓我們跟著先沾了沾仙氣,而后,又去體味人間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獨……)。坐車很累,可坐在這樣的課堂上絲毫也感覺不到疲憊,只是拼命地睜大眼睛,努力地聆聽著他們的每一句話——巧妙的過渡,精彩的點評,在他們的教案空白處,密密麻麻地記著,有時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寫了!
我一直都在想,為什么這些老師的課,能很快地引人入勝,讓我們跟著學生一同走入那美妙的意境之中呢?
首先,他們都是語言素養很高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厚積而薄發,為了一堂課,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資料,閱讀大量的書籍,在課堂中得心應手,妙語佳句信手拈來!
其次,他們對于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們的眼里都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從文本中讀出畫面,悟出詩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么有滋有味!
他們研究,他們探索,他們思考,才會有那么多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讓我們沉醉,讓我們享受!那樣美妙,那樣詩情畫意!
二、把握好“度”
25日下午,聽了崔巒先生的專家報告《提高實效性——語文教學的不斷追求》,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報告中,崔巒先生針對當前教育改革的現狀提出了要求,指出了問題與原因,以及怎么解決這些問題。他指出,當前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偏向人文性,重內容,輕語言;重感悟,輕訓練,層層拔高要求等等。語文即是語文,不能叫做××語文。
我想,專家的報告是提醒,是告誡,是語重心長的教誨。報告中,崔巒先生細致地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做法,對我們的教學的確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就像給大海中的船員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它告訴我們,不能偏離。
當前,語文教壇可謂“百花齊放”,正如文藝界一樣,教育界同樣也允許“百家爭鳴”。“詩意”語文,“情智”語文,主題“教學”語文……他們實際上都是語文,只要能有效地讓學生在其中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思維,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他們都是有效的語文,只是,我們在提倡這些特色的時候,不要一味跟風,夸大其中“詩”、“情”、“智”等的成份,而脫離了語文的本來面目。
那些提出了這些說法的專家們,他們把握好了這個“度”,我們如果盲目模仿他們的表層,便會偏離航向。所以,崔巒先生的講話如警鐘,給了我們提醒——“要掌握好這個度”,還語文本來面目,返樸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在把握了“語文”這條主脈的基礎上,提倡“百花齊放”,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身的風格!
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思考,在語文實踐中探索,博采眾家,吸取多種營養,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為“有效”!
總之,學習是浸潤,是提升!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21
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并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王老師在這堂課的最后,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于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著運用運用,有利于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 22
(一)揭題質疑,體會茉莉的特點
1.讀課題,質疑:愛為什么像茉莉呢?愛到底像茉莉的什么呢?
(1)出示課文中描寫茉莉花的句子:
媽媽尋思了一會兒,隨手指著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說:“就像茉莉吧。”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進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進瓶里,一股清香頓時彌漫開來。
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他送來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
(2)指名朗讀,找出描寫茉莉特點的詞語。
板書:平淡無奇、潔白純凈、清香四溢
(3)在課文中,作者三處描寫到了茉莉的某些特點。現在請用一句話將茉莉的特點完整地表達出來(提示用“雖然……但是……”的句式)。
(二)學習6~8自然段,初步體會細節描寫中表現出的父母之間的愛。
1.課文為我們講訴了一個發生在作者家里的普通的故事。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的內容。(媽媽得了急病住院,爸爸出差回來,到醫院陪護媽媽,表達了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愛。)
2.仔細讀讀7~8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媽媽和爸爸之間的愛?
出示:
“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此后,他每天都去醫院。
(在品析中體會媽媽對爸爸的愛,表現在自己雖然生病了,但還為對方著想,讓對方先把餃子吃完,再告訴自己生病住院。爸爸對媽媽的愛,表現在自己出差回家,又累又餓,但知道對方住院以后,顧不了自己旅途的疲勞和饑餓,先去探望對方。遇到困難時,她們首先為對方著想,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處境。)
隨機板書:記住…… 直奔
3.師:同學們,爸爸和媽媽都深深地愛著對方,碰到意外,都能夠為對方著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處境。(板書:為對方著想)
師:同學們,在7、8自然段中,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都是從細微的地方表現出來的,有時是一句不經意的話,有時是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的話,這樣的舉動,在文章中我們就稱為“細節”。(板書:細節)
(三)學習7~18自然段,由扶到放,進一步體會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愛
1.自讀在一天清晨中發生的事情,看看從哪些細節中可以體會到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愛。在重點語句上圈圈劃劃,并做些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對重點細節的品讀和感悟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院去。(問:“叮囑”能否改成“囑咐”?爸爸為什么要叮囑?)
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問:爸爸為什么要“緊握”著媽媽的手?板書:緊握)
“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問:媽媽為什么不敢動?板書不敢動。既然媽媽手腳都麻木了,為什么嘴角還掛著恬靜的微笑?)
上述三句相關聯的話對比朗讀,進一步體會父母之間的真切深沉的愛。
初生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問:“探”能否換成“照”、“射”等?出示插圖,問:到底是什么讓一切變得那么靜謐美好,又是什么讓這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3.師:同學們,在課文描寫的這些細節當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爸爸和媽媽之間的那份真切深沉的愛。他們的愛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寧愿自己受點苦和累,也要時時處處為對方著想。(板書:愛就是時時處處)
4.出示17、18自然段,感情朗讀,說說為什么“愛如茉莉”?作者為什么最后要反復說:“愛如茉莉”?
(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就像茉莉那樣,雖然平淡無奇,但是純潔美好,充滿人間真情,芳香四溢。反復寫“愛若茉莉”就是為了強調爸爸和媽媽之間這種愛的純潔與珍貴。)
(四)聯系生活,拓展深化
1.在你家里,你能夠通過一兩個細節來傳達你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前置性作業,交流)
2.用一句比喻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然后交流。
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關于愛的名言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印度] 泰戈爾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暗。 [法國] 羅曼·羅蘭
板書設計
愛 如 茉 莉
記住…… 直奔 平淡無奇
叮囑 潔白純凈
不敢動 緊握 清香彌漫
細節
愛就是時時處處為對方著想。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12-15
小學語文聽課評課記錄05-12
小學語文聽課記錄14篇03-21
聽課記錄范文語文10-26
中職語文聽課記錄10-25
小學聽課記錄12-16
語文聽課記錄評語集錦03-12
小學下冊聽課記錄05-17
小學體育聽課記錄08-30
小學數學聽課記錄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