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合集15篇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
區角名稱:
美術區
觀察對象:
觀察過程:
區角游戲開始了,陳珮可和劉佳悅選擇了美工區,她們進入區角后開始進行"裝飾畫"。陳珮可很熟練的拿起壓花機和彩色泡棉紙,運用對齊、按壓、交錯的技巧不一會就壓出五六朵愛心圖案,又換了幾個壓花機,用同樣的方法分別壓出小傘圖案、皇冠圖案和雪花圖案。接著拿出自己的繪畫作品,用壓出的圖案和雙面膠制作作品邊框,只見她撕、貼,粘,不一會兒,一幅加了邊框的作品呈現出來了。珮可欣賞了一下,感覺很滿意,把撕下來的雙面膠皮放在一個工具盒里,走向垃圾桶。她在整個創作過程中能將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畫面整潔,操作熟練。在她一旁的劉佳悅情緒高漲,操作步驟也很有序,但由于劉佳悅對陳珮可說了句"你會給我的小熊做一個裙子嗎?幫幫我吧!"珮可思考了一下說:"給我,我會"。"你怎么弄得?教教我吧。"劉佳悅興奮又帶著祈求說。"你這樣就行了",黃瑋琪邊說邊用剩余的圖案給小熊進行粘貼。"給我也試試吧",劉佳悅說著就迫不及待的粘裙子,貼的沒有珮可快、好,但也貼出了一個裙子的基本模型,兩個人互相欣賞,快活極了。區角游戲結束音樂響起時,兩人有序整理材料,按標記收放。并將作品整齊的擺放在區角柜上。
行為分析:
1、孩子已具備基本的撕貼技能的能力,且已學會自己思考并想辦法解決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方法。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合作性的培養。
2、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行為可以說是孩子日常活動的再現,積累孩子們一定的活動技能經驗,展現出她們養成的良好規則意識,充分體現了幼兒區域活動的規則性。
教育策略:
1、在活動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合作意識。在幼兒自主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并以此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幼兒脫離教師的范例,靈活運用各種材料,發揮想象大膽創作。
2、幼兒的創作技能與語言表述能力、詞匯量及傾聽習慣的發展有很大偏差。教師應想辦法在講評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組織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優美性、情節性。
效果及反思:
1、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2、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
3、讓孩子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4、指導要得當、適時,有針對性
5、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機豐富幼兒的活動經驗。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2
要真正學會教育孩子
小班的孩子剛入幼兒園,年齡比較小,不懂事,要想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耐心指導、啟發、幫助。
一天,一個小朋友對我說:“老師,剛才去廁所時樂樂揀到一支鉛筆放在他口袋里了,他沒給老師。”我當我找到樂樂時,看見他正在小朋友炫耀說:“我揀了一支鉛筆,他就是我的就是我的。”聽到孩子幼稚的一番話,我意識到孩子還很小,還不十分清楚“自己”和“別人”的概念,不知道拾到東西要交給老師或失主。
通過這件事,我在班里開展了《拾金不昧》活動,一開始,我給孩子家們講了《拾金不昧.》的故事,讓小朋友們說說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然后小朋友展開討論:一個孩子說:“我撿到一角錢交給了老師;”另一個孩子說:“一天我揀到一個玩具是紅紅的,我給了他。”樂樂聽了,對我說:“老師,我錯了,以后我再揀到東西一定還給人家或交給老師。”說著,從口袋里掏出錢鉛筆來交給了我,并說:“老師,你給她吧。”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樂樂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并將鉛筆還給了失主,小朋友們都高興地鼓起了掌。
通過這件事,使我意識到留給孩子們的是做人的一點啟示,而留給我的卻是在教育過程中值得保留的一條經驗:要理解孩子,要學會教育孩子,要學會啟發引導孩子。
平平是剛入園的孩子,他性格比較內向,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搞什么活動,他總是坐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問他時,他說:“老師,我不會。”有時甚至不出聲,真拿他沒辦法。我想來想去,于是在一次美術課上,孩子們在畫畫,我便嘗試著先帶他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畫的,并帶領他一起畫一遍,在老師的帶領操作下,漸漸他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了。別的活動也是如此,我先帶他看別的孩子玩,并帶他跟別的孩子一起玩,漸漸的,他覺得跟別的孩子一起玩是很快樂的事情。
在幼兒園,很多孩子因為羞澀而在集體面前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并不是頭腦太笨、手腳太拙,而是在家習慣了依賴大人,現在離開了家人,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做什么事都想做而不敢去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他們認識幼兒園里的小朋友和老師,熟悉幼兒園的環境,使他們感到在幼兒園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并和他做一些簡單的游戲、活動等,并抓住他一點一滴的進步不斷表揚鼓勵,他們做事情就大膽起來了。一次我剛要拖地,平平抿著小嘴走過來微笑著說:“老師,我幫你拖地吧”!我高興地用手摸了摸他的頭并表揚他說:“平平,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他高興地抿嘴兒笑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要注意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幫助孩子做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要真正學會教育孩子。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3
觀察時間:20xx年2月6號上午
觀察實錄:
午餐前,我特地提醒朱紫嫣要去小便,她一個勁地說:“沒有尿尿。”我怕引起她緊張,沒有強迫她去。到了吃飯的時候,朱紫嫣拿著小勺,目不轉睛,神情有點呆滯。我摸了一下她的褲子,全濕透了,地上還有一灘尿。她看著我,很不安的樣子。于是我安慰她說:“沒關系,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別害怕,要馬上告訴老師,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她緊張的神色緩和些。我幫她換上干凈的褲子,讓她繼續吃飯。
觀察分析:
朱紫嫣憋尿、尿褲的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老師不能著急,當發生尿褲的時候,也不能責怪她,要寬容她,理解她,允許她有反復的過程。當然,尋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老師應該面臨的問題。
從對朱紫嫣的個別教育中,我們認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做到:① 認真觀察幼兒,獲取其行為表現的特點;② 深入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③ 教育應有耐心,企圖通過一次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現實的;④ 必須立足于幼兒的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只要我們教師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愛心,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不管孩子已形成什么樣的不良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4
班級:小班 姓名:紅紅 年齡:4歲
環境:班級建構區內,紙杯若干
觀察目的:
了解幼兒建構游戲的能力,觀察幼兒動手能力、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等發展情況。
觀察記錄:
紅紅和明明在建構區玩紙杯游戲,紅紅從插在一起的一疊紙杯中拿下一只紙杯遞給明明,明明把紙杯反扣在地上,再接過紅紅給的第二只紙杯,他們反復進行著這樣的活動,地上放滿一層紙杯。紅紅從一疊紙杯中抽出一紙杯紙時,越來越興奮,有時嘴里會冒出“7”、“5”等數字,手上還剩幾個杯子時,她自言自語道:“我還有呢。”接著又說:“我還剩兩個,還剩一個。”紅紅手上沒有紙杯了,她爬走了,紙杯作品處只有明明一人還在忙活。紅紅爬到另一組小朋友堆高的紙杯處,拿起小朋友堆的第三層上的紙杯,松手讓紙杯掉在地上,然后笑起來:“倒了。”這時,還有一組小朋友堆的紙杯高樓倒了,紅紅看見大笑:“又倒了。”紅紅指著自己的紙杯作品說:“我的紙杯不倒”。紅紅回到自己的紙杯前,明明還在獨自忙活,紅紅將第一排的紙杯做了修改,她拿起一只紙杯反扣在兩只紙杯上,連續完成了四個,然后看了看自己的作品興奮地大笑。
評價分析:
小班幼兒大部分時候還是以“平行游戲”為主,他們在游戲中交流的語言并不多,有時是自言自語。紅紅在和明明一起游戲時遞給明明一個紙杯,明明就放一個紙杯,紅紅有時多抽出一個紙杯她還要放回去一個,紅紅按照自己定的規則在游戲。這一過程紅紅和明明沒有一點語言交流,他們的交流來自于傳遞紙杯的合作動作,還有他們所默認的紙杯擺放方式。紅紅在玩紙杯游戲的過程中看得出非常開心,她在遞紙杯時還不時冒出一些數字表達她的紙杯即將遞完的成功感。紅紅在看到別的小朋友作品倒了異常興奮,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作品最好不會倒,但是,在觀看了別人作品后,紅紅還是受到啟發,她將自己的紙杯作品也向上堆了一層,紅紅充滿自信的孩子,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支持策略:
1. 紅紅雖然語言表達較好,但是還是自己和自己說,她和明明的語言交流幾乎沒有,除了傳遞紙杯,其余都是各自忙活,教師可以牽線搭橋式間接參與進來,引導孩子多一些合作的內容以及語言的交流。
2. 明明和紅紅的作品以平面為主,可以啟發他們如何將紙杯堆得高高的又不會倒,挑戰一下紙杯堆高的游戲。
3. 教師提供的紙杯有兩種顏色,在接下來的游戲可以試著啟發幼兒將紙杯按顏色分類建構,或提供一兩種輔助材料增加紙杯游戲的趣味性。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5
觀察目的:給幼兒發揮自我的空間,培養幼兒自信心。
觀察對象:羅錦易 年齡:五歲半
觀察實錄:戶外活動時我和班里郭老師正在組織幼兒游戲,突然有小朋友告訴我:“老師,羅錦易在爬雙杠!”我急忙向雙杠方向走去,看到我,錦易的眼睛露出了一絲恐慌:“劉老師我錯了!”我問:“你哪里錯了?”“我不該爬雙杠,我……”
錦易受驚后那怯怯的樣子把我給逗笑了:“錦易,你能不能再爬一次?”“什么?再上一次?”錦易有些吃驚。“是啊!再上一次,老師相信你能爬到頂端!但你一定要答應老師,保證自己的安全!告訴老是,能不能做到?”“能!!”錦易回答的很堅定。“小朋友,我們給錦易加油好不好?”“好,羅錦易加油!”“羅錦易,加油!”在我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語氣里,在小朋友的助威聲中,羅錦易改變臉上那種恐慌的神情被一種自信所取代,快速在我和小朋友的加油中順利爬到了頭。
分析評價:出于安全的考慮,我們對孩子有太多的禁錮,并自認為這樣孩子才不會受傷害,但實際上卻讓孩子在失去很多快樂的同時,也失去了大膽去“挑戰”、去探索的機會,從而泯滅了孩子的上進心。
措施:針對幼兒某種自發的、頗具冒險性的行為,我們在保護孩子的安全,用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接受我們“好意”的同時,更要積極運用語言激發孩子童趣、培養其進取精神,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6
觀察對象:xx xx
年齡:5歲
觀察日期:20xx5年9月29日
觀察者:趙惠
觀察地點:小班活動室
觀察時間:9:30-10:45
使用方法:軼事記錄法、照片記錄等
觀察目的:了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記錄:
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時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子陽興奮的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不是嗎?”邊說子陽邊把一塊拼圖放在合適的地方。朱羽馨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的拼圖,她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羽馨拿起其它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找到要放的合適的地方,于是她翻開卡片后面的標記,很快找到了相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時,羽馨看看沒有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放回原處。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7
幼兒游戲行為實錄:
角色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都紛紛選擇區域進行游戲,陳XX來到了美工區,拿起橡皮泥開始擺弄起來。過了不久,她拿著色紙像發現新大陸似地問我:“老師這個紙要來干嗎?”我沒有直接告訴她,而是打開了她旁邊的示意圖,請她看了看老師制作的“小狗”。她發現小狗是用這個紙做的,于是她也拿起紙開始擺弄起來。她是個領悟力很強的孩子,通過幾次嘗試,一只小狗像模像樣地折出來了。看到她成功了,我遞給了她一支記號筆,她納悶地看著我:“這個要來干嘛?”“給小狗畫上眼睛,它才會活呀。”于是,她用記號筆涂了二個小黑點,一只小狗就這樣活靈活現地出來了。后來我又用膠水,將她的作品貼至草地上,她體驗到了成功,又開始積極嘗試其她小動物制作的方法。
教師觀察與分析:
1、陳XX是一個聰明、求知渴望強的孩子,當她發現有色紙這個材料時,來尋求我的幫助。我沒有直接教授她小狗的折法,而是引導她觀看圖片,欣賞作品,了解制作過程。在她做出小狗后,我又鼓勵她嘗試添畫,豐富作品。最后當我把她的作品粘貼至我們的美工展示板上時,她高興地笑了。雖然這一舉動很平常,但給孩子帶來了成功、喜悅的感受,從而激發了她想制作不同小動物的興趣。
2、在講評時,我將希希的作品拍成照片,讓大家共同了解涂鴉館除了橡皮泥之外還有許多好玩的材料,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并請希希示范了小狗的折法,將這一好辦法與大家共享,讓更多地孩子愿意嘗試新的材料和玩法。
思考與調整:
1、在美工區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和欣賞品,并提供操作步驟圖。
2、教師在觀察和參與中指導,最主要地是能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材料進行創作。
3、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困難,老師要適時引導和點播,從而鼓勵幼兒,肯定其做法。
注:請教師在相應的格子內打上☆(好)○(一般)△(較弱)等符號,以表示該孩子的游戲水平。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8
觀察實錄:
益智區里小白兔過河的錄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兒聽得入了迷,在聽到小兔子遇到麻煩過不了橋時,圍攏來聽故事的小不點們著急了,大家都想幫忙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來益智區的小朋友們每人拿了一張操作圖,先是觀察,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相互交流,思瑤觀察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么,小手開始去拿水彩筆。繩潔好像有點過于著急,拿到操作圖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顏色來,旁邊的一丹沒經過仔細觀察也匆忙地涂起來。在老師的進一步提醒下,繩潔、一丹最后發現了涂色規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幫忙下,小白兔順利地過了河,為了感謝大家,小白兔帶來了好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旗貼紙,但要請小朋友們為這些小旗貼紙按照前面的規律排好隊,排的正確的才能拿到小旗貼紙。在拿到第二張操作圖時,孩子們沒有像拿第一張時那么著急,而是仔細地觀察小旗的顏色,找到規律后再動手操作,所有來益智區的孩子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貼紙,成功的喜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學習形式排列ABAB型,間接目的是培養小班幼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涂色潛力。活動由故事導入,以優美的情景和搞笑的情節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每個環節過度的都十分自然。但由于個別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受限,關鍵環節仍需老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從操作材料完成狀況看,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不足之處在于: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難度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應適當提高操作難度,讓幼兒“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9
觀察原因:
今天,小雅的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一出了幼兒園的大門就要尿尿,而且還是特別著急的那種。在與媽媽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習慣,不到已經快憋不住時不會去尿尿的。看的出媽媽也是很無助,希望老師能給與幫助。為了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我決定對小雅進行個別觀察及教育。
觀察實錄:
在進行區域游戲活動的時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緊張,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要尿尿,我趕緊問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臉嚴肅的告訴我:“沒有。”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小雅的雙腿夾緊,我就對她說:“沒關系,老師陪著你,跟你一塊上廁所好嗎?”小雅沒有拒絕,我拉著她的小手一塊上了廁所。
觀察分析:
要想改變小雅的憋尿習慣,我覺得首先要老師細心地觀察,在她出現憋尿現象時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其次要讓她覺得這不是一件嚴重的事,以此來解除她的緊張情緒。第一次幫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為有了這次的成功,讓我對她糾正這一不良習慣增強了信心。
觀察實錄:
在餐前準備時,我組織幼兒如廁、洗手,當我喊道小雅那一組時,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進廁所,只有小雅沒有動靜,依然坐在座位上,我來到她的身邊蹲了下來,拉著她的小手告訴她:“馬上就要吃飯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飯啦!”她一個勁的搖頭說:“我沒有小便”。我怕強迫她去會引起她緊張,她說沒有,我就沒有再要求了。吃完飯帶著孩子們散步回來以后,我又再次組織小朋友如廁,來到小雅的身邊對她說:“馬上就要睡覺了,要是不尿尿,憋著會肚子痛,到時還會尿床,好羞羞”。小雅聽我這么一說,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并對我說:“老師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一次進步了,離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又前進了一步。
觀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作為老師不能著急,要有耐心,不能著急。她的每一次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老師應利用幼兒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取得實效。
取得的效果:經過這幾天的時間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家長的配合支持,盡管小雅還不能自己主動的去入廁,但是已經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陪同著去入廁了。孩子取得的進步和家長的配合,老師的耐心,細致的觀察是離不開的。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0
情 況 實 錄 親子活動“拔蘿卜“正在進行中。片段一:活動至老爺爺一個人拔蘿卜,拔不動,怎么辦?會請誰來幫忙?尹東標:“請老奶奶來拔。”師:“那老爺爺會怎么請老奶奶呢?”尹東標:“老奶奶,快快來,快來幫我拔蘿卜。”片段二:活動至根據圖片的觀察續編兒歌,老師問:那這些請來幫忙的人會怎么出來呢?尹東標:小姑娘是跳著出來的。邊說著還邊做小姑娘跳著出來的動作。師:為什么小姑娘是跳著出來的?尹東標:因為她很開心,要拔蘿卜。片段三:分家庭進行排練中尹東標在指揮媽媽應該怎樣怎樣扮演好老奶奶。一副小導演的樣子。
觀 察 分 析 今天是我班“慶祝六一”——我和爸爸媽媽學詩歌的親子半日活動。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和家長都能踴躍的參與。從以上的情況可以看出,尹東標小朋友對兒歌的表演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了,而且還能進行兒歌表演的“導”,同時是“導之有效”,讓家長們是很“服帖”呢。尹東標平時比較喜歡在我們創設的“快樂驛站”中進行表演,也許他的自信就來自于這里呢,因為這里是孩子們自由發揮自由表演的地方。
改 進 措 施 針對以上情況,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法,幫助孩子們共同進步。首先,讓尹東標發揮優勢,“以強帶弱”,讓他在“快樂驛站”中多多帶領孩子們進行表演,老師為他們提供更多一些的道具,以豐富他們的表演內容。其次,在以后的活動中,注意動作與語言的相互滲入開展,在豐富孩子們語言的同時也豐富肢體語言,為表演打下基礎。最后,可請家長配合我們的活動,每次活動后,可讓家長配合在家和孩子運用表演的形式進行兒歌的熟悉和鞏固,增強趣味性。
小班親子游方案
活動目標:
1、通過親子游讓孩子真正走進大自然,走近春天,開闊孩子的視野,擴展孩子的知識,培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通過親子游戲,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促進家園交流與合作。
3、通過親子表演活動,讓家長、孩子們都增強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活動流程:
一、早上8:30天妃幼兒園門口上車直達平湖當湖公園,大概9點左右到達
二、親子表演(每個家庭自備節目)
三、草地親子游戲兩個.
游戲一:我們一起來跳圈
準備:呼啦圈若干,起點線,終點線,小金花若干。
規則:每次分2組,家長不能超過線。
玩法:家長抱著孩子站到起點準備,游戲開始,家長抱著孩子一個一個跳圈,到終點迅速跑回。要求雙腳跳,跑在最前面的家長孩子取勝。
游戲二:兩人三足
準備:若干根布條。
規則:家長和孩子必須把腳緊緊拴住,不能松手。
玩法:在一定范圍場地內,幾個家庭展開兩人三足比賽。最后看哪個走的快、協調能力強的家庭取勝。
四、親子閱讀。
每個家庭自帶一本書,能夠借此機會,融入特色,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四、自主游玩
五、11:00坐車抵達目的地(乍浦鎮天妃幼兒園門口)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1
觀察實錄:
今天是第三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孩子們進區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才不想當奶奶了”,原來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了,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
我蹲下身子問小萌和姜文煦:“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小萌搶先回答:“因為我平時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姜文煦也說:“我也喜歡當媽媽,當奶奶不好玩。”
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首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就對娃娃家的寶寶說:“那我們先來朗誦剛學過的《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兒歌吧!”孩子們馬上大聲的念起了兒歌,兒歌念完,我馬上問:“為什么說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爺爺”王梓彥說:“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爸爸”謝雨也在一邊補充道:“還有小朋友呀!”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小萌點點頭說:“我也覺得。”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三個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說:“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小萌和姜文煦說:“老師提個建議,今天小萌來當‘媽媽’,姜文煦當‘奶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角色,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奶奶’當的好?可以嗎?”通過調節和勸說,小萌最終當上了“媽媽”,姜文煦當上了“奶奶”。剛開始“奶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奶奶”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三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雖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奶奶”的角色選擇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選當“媽媽”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角色,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選角色牌。其實孩子們對于角色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如: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角色,我及時的用念兒歌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角色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角色。我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當孩子的投入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馬上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角色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較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角色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角色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角色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己,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2
時間:20xx.11.7
區角名:表演區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
觀察過程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與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齊游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齊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3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馬上快速地嚼起飯來,只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閑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小小看了我一眼,終于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不過,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沖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一、“積極鼓勵”策略
運用集體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己的動作,為集體爭光,并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形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希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助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盡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后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老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一定會有變化,會成長得非常好。
我們期待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一定會有好轉。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4
小沈經常被他媽媽接走,所以他每天都來得早一點。那天,他是第一個到學校的人。他媽媽對他說:“早點叫老師來!”小沈沒有回答,繼續低著頭往前走。于是我蹲下來問他:“明天早上小沈應該對老師說什么呢?”我對他說:“那你應該看看老師。”他還是不肯看,更別說早說老師了。他的媽媽嘆了口氣說:“嗯,這孩子真不愿給這樣的人打電話。他總是在背后說,在家里。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和孩子們在一起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大,但是當他在群眾面前說話的時候,他不敢大聲說話。一開始,他甚至不敢上舞臺。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也發現他的普通話發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小金魚”。“一條魚,在水里游泳,它們都很擔心。”如果你一個人唱歌,一定很好聽。你說:“獨自一人”。并教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緊,別碰著朱讓氣從嘴里出來。孩子學得很開心,我讓他慢慢地說。由于他習慣于一下子把話說完,所以很難一下子糾正過來。小班的孩子很擅長模仿,所以我又說了一遍,他也重復了一遍。因為我準備好了,我手里還有一張小金魚的照片。我給小金魚照了兩張照片,問他:“這條小金魚現在還孤獨嗎?”他說:“不孤獨。”“如果我把這條魚放走,他會寂寞嗎?”“你有阿姨嗎?”“姑姑多少?”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和他說話,但我想讓他練習“孤獨”的發音。經過反復練習,小沈的古音有了進步。他已經能正確發音好幾次了。
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沒有很好地區分G和d。摘要小沈的普通話之所以不正確,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年輕時由祖母帶著,所以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少,普通話的詞匯量也不多,這完全是他的想象。例如:有一次他說我想“卡嘴”后吃。這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另一方面,他說話時很害羞,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所以他只能用耳朵聽,不看別人的口型發音。這導致了他的發音錯誤。
措施:
1. 家庭教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普通話的發展,讓家長平時也能聽到孩子的普通話。如有錯誤,應及時糾正,家長也可以平時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和首頁欄目中推廣普通話知識。
2. 給孩子們在群眾面前講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要求他唱歌或朗讀兒歌時,他都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扯他的衣服,也可以扯他的指甲。我沒有及時批評他,而是讓孩子們在表演之前站起來。所以我選擇了他感興趣的活動。他非常喜歡唱歌,所以我選擇了他喜歡唱的歌,讓他唱,以減少他的尷尬。叫他這么多名字,他在群眾面前說話就更自由了。早上,我拒絕早點給老師打電話。起初,我用小紅花刺激他。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但對幼兒仍有必要的影響。當我送小紅花的時候,我對他說:“小沈,如果你叫,老師會送小紅花給你,這很有用。”所以有時如果他不想給我打電話,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所以他就叫我。而在平時的孝道教育中也引導孩子主動去跟別人打招呼,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應該看著別人,這樣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單獨交談
小沈通常來得早一些,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會引導孩子正確發音,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5
新學期開始了,小班的幼兒來到幼兒園這個新環境,難免會對父母、爺爺奶奶有所依戀,但也有不哭鬧的孩子。
鄒子珩是個聰明,討人喜歡的小男孩。在第一天入園的活動中,他很快被幼兒園的新環境所吸引。一會兒搭積木,一會兒抱娃娃,一會兒看圖書,情緒十分愉快,我很高興有這樣適應能力強的孩子。
鄒子珩在10月里,早上能向老師問好,并主動與門房奶奶說“再見”。由于哭鬧的孩子較多,我便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活動,他和其他幾個不哭鬧的小朋友也玩的很開心。
可是一I天中午吃飯時,我正忙著喂幾個不愿自己吃飯的孩子,抬頭一看,鄒子珩的飯菜一口都沒動,我忙鼓勵他說:“鄒子珩最能干了,會自己吃飯。”一會兒只見鄒子珩眼里含滿了淚水,一聲不吭地走到我的身邊,輕輕拉著我走向他的座位,我蹲在鄒子珩身邊,輕輕地問:“鄒子珩怎么了?剛才不是很開心嗎?”只見鄒子珩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我一下明白了,像鄒子珩這樣的孩子,對親人同樣依戀,對陌生環境同樣不安,只是表現得不像哭鬧的孩子那樣強烈強烈。
于是,我給鄒子珩喂了幾口飯,他漸漸平靜下來,并要求自己吃飯。接下來的午睡、下午活動中,我總是見縫插針地關注他,或是溫柔地撫摸他、輕拍他,或是在他身邊悄言幾句,或是投以鼓勵、贊許的目光。鄒子珩感受到我親切、友善的關注,在新的群體中找到歸屬感,現在鄒子珩在幼兒園這個環境中和老師、小朋友相處的很開心。鄒子珩的事提醒了我,每個新入園孩子的不適應都各不相同。做為老師要善于因人而異及時排解和疏導,尤其是別忽視那些入園表現好、適應快的孩子。看到孩子們每天都有進步,是老師最大的安慰。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11-25
小班的觀察記錄11-22
小班觀察記錄10-01
幼兒園小班觀察記錄范文03-05
小班幼兒的觀察記錄11-24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07-21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11-02
區域觀察記錄小班09-30
小班閱讀觀察記錄09-30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