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察記錄(精選21篇)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幼兒園觀察記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觀察記錄 1
背景:
最近,我們班正在開展“蘋果和桔子”的主題活動,寶寶們通過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徑,進一步了解了水果的常識,豐富了已有經驗。今天,亦晨寶寶帶來了一袋神秘的水果,一下子便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目光。于是,圍繞著這袋“神秘的水果”,我們展開了品嘗大會及熱烈討論……
實錄:
我打開袋子,拿出一包包的“水果”,孩子們都嚷嚷著,這不是水果。他們一下子就認出了葡萄干、香蕉片,通過品嘗,他們一致認為都很好吃。此外,我還為孩子簡單介紹了水果干的制作方法。“看看,還有一樣是什么水果做成的呢?”我打開包裝袋,把東西倒在了盤子中,先讓孩子仔細觀察外形,于是,各種各樣的答案開始涌現。
——諾諾說:“這是蘋果吧,紅色的。”
——婕婕說:“有點軟軟的,是桔子吧。”
——小邱說:“我覺得是大西瓜。”
我點點頭,笑嘻嘻地說:“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要不我們一起來嘗嘗看,吧?”我的提議馬上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響應,于是石榴班的品嘗大會開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品嘗著,不時發出感嘆,“好甜啊”,“好像有點酸”,“有一粒一粒的”……
“張老師,是草莓,草莓!”葉瑩大聲說,旁邊的弈靈也點頭附和著。沒過多久,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響應她們的答案,頓時,教室里熱鬧一片。于是,我開口道:“我也來嘗一嘗!”孩子們認真地看著我嘗了一塊,“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子們都笑了,嘴里還嚷著“我就說吧”,“我一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秘的水果”活動的展開,純屬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寶寶帶來的一袋水果干。這袋“神秘的水果”不僅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而且把他們肚子里的饞蟲也給引了出來,于是,我就順水推舟進行了以上的活動。
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首先需要細致的觀察力,要善于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發現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并實施及時教育。從上面的`活動中很多孩子對于葡萄干、香蕉片的認知情況看,這兩樣東西都屬于是比較常見的,而且他們都擁有相關的經驗,但是對于草莓干,孩子的相關經驗缺乏,于是我便抓住這個契機,引導他們仔細觀察,進行自主探索。我覺得,雖然老師預設的活動不少,但孩子總有這樣那樣的好奇,總有如此巧妙的意外發生。我們知道,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也是生成活動中主題內容的重要來源。利用孩子的興趣和現實情景,適時的融入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一個自然生成的主題活動由于它的偶發性,再加上事先沒有足夠的有關知識準備、材料準備等,因此不可能生成一個像模像樣的主題探究活動。因此,更需要老師現場的靈活機動。
其次,我們要允許孩子出錯,并適時進行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圍世界,常常用自己獨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認識世界。活動中,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進行了猜測,答案精彩紛呈,雖然都是錯誤的,但這說明他們正在積極思考,我們要保護他的好奇心、求知欲,留給他自由想象的空間,鼓勵他們主動去探索。
第三,要適度控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由于偶發事件生成的活動和預設活動不同,需要我們老師根據幼兒身心特點,對生成活動所涉及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水果”生成活動中,考慮到小班孩子的接受能力,我對于這些水果干如何制作的過程,只是進行簡單的闡述。不過,我發現孩子對于水果干的制作方法很感興趣,因此,我覺得下一步還可以讓孩子通過觀看錄像或者實地考察,去了解水果干的實際做法,然后再通過后續的談話活動,讓他們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從而將生成活動推向高潮。
一袋普通的水果干,在孩子眼中卻成了神秘、好奇的源頭,而我也借此生成了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取得了較成功的成效。其實,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和好奇,而這些都能轉變成為教育契機,只不過需要你的一雙亮眼睛去發現。
幼兒園觀察記錄 2
觀察時間:
xxx
觀察環境:
教室中三班
觀察目的:
培養劉濤耐心的學習習慣
觀察記錄:
剛開始學寫數字1時,劉濤表現還不錯,用心地用筆在紙上認真地描著。可是,還不到兩分鐘他就開始不耐煩,坐不住,四處張望著,看到我正在看他,他連忙低下頭之后寫。我適時表揚了劉濤。可是沒過一會兒,他又回頭和后面的小朋友說話。在我再次提醒他后,他才乖乖地轉了過來。可是不到五分鐘,他又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這次,我坐到他旁邊說:“我來看你能不能把數字1寫得又漂亮又工整。”結果,他描出了工工整整的'1字,足足有近二十個呢!
分析:劉濤每次群眾活動時總愛說話,不認真聽講,更別提獨立完成任務啦。此刻,他能夠在我的提醒或幫忙下獨立、安靜的在短時間內認真完成任務。每次只要他完成某項任務,我總及時地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雖然劉濤此刻還不能獨立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但他能在我的提醒和關注下,短時間內能夠安靜的完成,已經取得了必須提高。
措施:
1、不要過分批評,應不斷鼓勵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幫忙他培養耐性和增強自信。
2、繼續鍛煉他的耐性:透過鼓勵和表揚等方式,讓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業。
3、對他這樣的孩子,布置的任務應當從易到難,讓他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觀察記錄 3
觀察日期:
5月8日
觀察對象:
王xx
性別:
男年齡:3歲
觀察時間:
全天
觀察地點:
教室
活動內容:
一日生活觀察記錄、解釋與評價
自由活動時,他主動地承擔起“椅子小班長”的責任,幫助椅子小班長擺放凌亂的椅子。
午飯的時候,他會安靜地用餐,當吃到一半的時候,他會停下來說不想吃,當老師說到“班長要給大家做出好樣子。”他會繼續開始用餐,直到把飯菜全部吃完。
午睡醒了,他安靜地躺著,不說話,不影響身旁的'小朋友休息。要知道,在他不是班長身份的時候,他會在大家都睡覺的時候唱歌,不停地起來小便。
最明顯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往日,與同伴的交往也趨向正常,對小朋友不再懷有敵意。從他當上小班長那天開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數為零。
王xx對“班長”的這塊牌子是情有獨鐘,當我給他掛上班長牌子那刻起,他就像了一個人一樣:玩玩具、洗手、吃飯、與人交往都和善、斯文了許多,即使發現他有不守規則的時候,只要一說“哎呀,王佳晨表現不好,當不了班長了,‘班長’牌子要跑掉了。”他就會立刻表現得很乖。
于是我們三位老師就商量決定,一直由王佳晨來擔任班長一職,讓他一直以“班長”的特殊身份來約束和要求自己。
通過這樣的嘗試,王佳晨的表現終于有了可喜的進步。
幼兒園觀察記錄 4
觀察目的
能與同伴互相分享,互相合作,共同游戲
觀察目標
是否能遵守游戲規則?是否能相互分享,共同游戲?
觀察記錄
數學區的游戲是小雞吃蟲,引導幼兒學會幫小雞吃蟲子,根據色子的點數,幫小雞吃相應數量的蟲子,培養幼兒對于數的概念。在數學區的是恒恒,梓涵,培怡,夢夢,晨晨,豪豪,6個小朋友,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到小雞吃蟲游戲。在活動開始前,我先講述了游戲規則,根據色子上的數字,幫小雞吃到相應數量的小蟲,并會用小雞嘴上的吸鐵石吸取小蟲。在游戲中,我發現梓涵小朋友很遵守游戲規則,而恒恒小朋友對于游戲規則并不十分的了解與遵守。在游戲中,我發現恒恒直接從籃子中抓了一把小蟲子放在自己的面前,我問他為什么要抓這么多小蟲,他說一會兒就會沒有的,我要先拿好點小蟲子玩,我說你拿了那么多小蟲,其他小朋友不就沒有了么,你應該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過了一會兒,我發現他拿了幾條小蟲子放了回去,我又問他,現在你的小蟲子是你扔色子之后幫小雞吃到的嗎,他說是的,我讓他再演示一遍。在恒恒的演示中,我發現你在扔完色子后,直接用手從籃子中抓取相應的小蟲,我跟他說小蟲子應該用小雞嘴上的吸鐵石吸起來,而不是用手抓。我問他為什么要用手,他說你之前試了幾次,都沒有把小蟲吸起來,我說你在游戲中要有耐心,并為他示范了一遍。在我的講解和演示下,恒恒懂得了小雞吃蟲的游戲規則。
分析評價
從本次的游戲中我發現。恒恒的耐心不夠,也不懂得和和其他的小朋友進行分享。在活動中我發現恒恒因為耐心不夠,用小雞嘴上的吸鐵石無法將小蟲子吸起來,于是他就直接用手拿小蟲,而不是通過吸鐵石將小蟲子吸起來。另外,在活動時我發現恒恒很有占有欲,喜歡把小蟲子分好一部分,不讓其他小朋友吸取,只能他自己拿,他說這是我的小蟲子。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于游戲規則并不理解,對于數量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另外,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和合作意識還是不夠,在今后的活動中要注意加強引導。
支持策略
經過本次活動,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游戲的規則并不十分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游戲中不斷強調,讓孩子們在遵守游戲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游戲,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有一定的.約束。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孩子們數量關系的培養,加強孩子們對數字的概念以及數字與數量之間的聯系,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對數量關系有一定的鞏固與提升。
另外在游戲中,我發現個、孩子們都比較的自我,在游戲中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進行分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幼兒的分享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引導與培養,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共同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分享,互相合作,共同游戲。
幼兒園觀察記錄 5
情況分析:
俊兒是我們班里一個脾氣比較急躁的孩子,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做事情也不是很耐心,遇到困難也總是想要逃避。對此,我決定幫助俊兒去改正:
觀察一:
我帶領孩子們在制作可愛的小蝸牛,我把小蝸牛的制作方式給孩子們演示了一遍,并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清楚注意細節。輪到孩子們自己嘗試制作了,大多數的孩子都很積極,突然之間,俊兒大叫了:“老師,我不會做蝸牛,好難呀。”說完,俊兒將彩泥放到桌子上面,自己往小椅子上面一靠,就不愿意動了。隨后,我就走到俊兒的身邊:“俊兒,怎么不會了?來老師教你。”我放慢語速,拉著俊兒的小手,慢慢的在邊上鼓勵他,將小蝸牛長長的身體搓圓,拉長,并且制作出來小蝸牛殼,慢慢的俊兒就愿意自己開始嘗試了。
分析與措施:
俊兒由于很小的時候是在鄉下由爺爺帶大的,因此,來到城市里面后,俊兒的媽媽就一直覺得自己對俊兒缺少關心,所以凡事都會依著俊兒,造成俊兒強烈的依賴心理。一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俊兒就想要依賴他人幫他完成。對此,我鼓勵俊兒要自己嘗試,慢慢的將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去認真完成,讓俊兒在成功做好事情的'同時,也逐漸的變得更加自信了。
觀察二:
帶領制作一個可愛的小豬寶寶,這一次,要孩子們運用紙盤和彩紙黏貼出一只可愛的豬寶寶。我給孩子們準備了材料,讓他們大膽去制作,發現多數孩子很積極,只有俊兒,在制作小豬寶寶的時候,顯得很沒有耐心,當小豬寶寶的兩只耳朵貼的高低不平的時候,俊又看看邊上的小朋友,發現他們都沒有這樣的現象出現,一氣之下,俊突然把小豬寶寶的一只耳朵給揪了下來。而俊的小臉還皺成一團。
分析措施:
進行手工活動也是一項鍛煉孩子耐心的訓練。俊兒由于耐心不夠,因此情急之下,就直接將小豬寶寶的耳朵給揪了下來。為了讓俊兒能夠慢慢走出這個困境,我告訴俊兒,小豬寶寶很怕疼,它喜歡俊兒輕輕地去照顧他,幫助他平復心情,并告訴他,在貼耳朵的時候,貼的不好,這也很正常,只要慢慢將其改正就好了,并鼓勵他自己去糾正過來。俊兒的小臉不在皺成一團,慢慢地拿起那只可憐的小豬寶寶幫助它將小耳朵慢慢地仔細地貼了上去。
觀察三:
我出示了一盤已經涂好顏色的香蕉,我告訴孩子們今天要讓他們給香蕉涂上顏色,在涂色的時候,我提醒孩子們因為是在紙盤里面涂色,凹凸不平,所以要讓孩子們慢一些,仔細點涂色。這一次,雖然沒有聽到俊兒發脾氣的聲音,但是,卻發現俊兒涂色的時候,涂了紫色在餐盤上面,這時,邊上的小智認為香蕉不該是紫色的,但是俊兒確認為,這些香蕉也想穿其他顏色的好看衣服,對此,我為小俊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到很高興,并贊同他的觀點。
分析與措施:
這次,俊兒的想法和其他的小朋友的想法不一樣,而是選擇了紫色給香蕉穿衣服,對此,對于俊兒的想法,我選擇了鼓勵的方式去給予回應,讓俊兒得到肯定,變得更加自信大膽,愿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同時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想法是有趣而獨特的,作為老師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觀察四:
這一次,我帶領孩子們制作漂亮的大彩鏈,孩子們都在認真地運用彩紙將其前后粘貼在一起。但是俊兒卻將彩環都粘在了一起,套在自己的小腦袋上面,可高興了。我本來是想要批評它的,但是后來我想了一想后,決定贊美一下他做的大彩環圈圈,俊兒聽了可得意了,隨后,我有告訴它:“那你的彩鏈呢,快做一個給老師瞧瞧。”俊兒聽后,就立馬動起手來創作。不一會,一個大彩鏈做好了,雖然沒有邊上的幼兒做的好,但是看的出來俊兒很用心。
分析與措施:
雖然俊兒做的不是我要求的,但是,俊兒做的彩環確實不錯,對于俊兒的行為,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評,可能會使得俊兒感到反感,不如先以贊美他的大彩環圈圈,讓他變得跟家積極主動,這樣,他也更愿意認真完成我交給他的大彩鏈的任務。而且俊兒特別愿意聽到別人贊美他,因此我摸準了他的心思對他進行教育。
效果:
手工活動是一項有趣切能夠鍛煉培養幼兒的活動,在進行手工創作的時候,俊兒雖然犯了很多的小錯誤,但是,這也說明了老師需要運用鼓勵的語氣,讓他逐步改正。并且,俊兒的紫色的香蕉,這一想法很是大膽,也從側面反映出來俊兒是一個愿意積極開動腦筋的小朋友,通過對他進行鼓勵,調動他參與制作的積極性。通過次次的嘗試,俊兒現在每當遇到手工活動時,俊兒就會變得更加積極了,作品也一次比一次認真。有的時候,我都會將俊兒的作品拿到大家跟前給全班的孩子們欣賞,俊兒有時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還會有點小害羞。
幼兒園觀察記錄 6
小沈經常被他媽媽接走,所以他每天都來得早一點。那天,他是第一個到學校的人。他媽媽對他說:“早點叫老師來!”小沈沒有回答,繼續低著頭往前走。于是我蹲下來問他:“明天早上小沈應該對老師說什么呢?”我對他說:“那你應該看看老師。”他還是不肯看,更別說早說老師了。他的媽媽嘆了口氣說:“嗯,這孩子真不愿給這樣的人打電話。他總是在背后說,在家里。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和孩子們在一起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大,但是當他在群眾面前說話的時候,他不敢大聲說話。一開始,他甚至不敢上舞臺。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也發現他的普通話發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小金魚”。“一條魚,在水里游泳,它們都很擔心。”如果你一個人唱歌,一定很好聽。你說:“獨自一人”。并教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緊,別碰著朱讓氣從嘴里出來。孩子學得很開心,我讓他慢慢地說。由于他習慣于一下子把話說完,所以很難一下子糾正過來。小班的孩子很擅長模仿,所以我又說了一遍,他也重復了一遍。因為我準備好了,我手里還有一張小金魚的照片。我給小金魚照了兩張照片,問他:“這條小金魚現在還孤獨嗎?”他說:“不孤獨。”“如果我把這條魚放走,他會寂寞嗎?”“你有阿姨嗎?”“姑姑多少?”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和他說話,但我想讓他練習“孤獨”的發音。經過反復練習,小沈的古音有了進步。他已經能正確發音好幾次了。
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沒有很好地區分G和d。摘要小沈的普通話之所以不正確,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年輕時由祖母帶著,所以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少,普通話的詞匯量也不多,這完全是他的想象。例如:有一次他說我想“卡嘴”后吃。這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另一方面,他說話時很害羞,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所以他只能用耳朵聽,不看別人的口型發音。這導致了他的發音錯誤。
措施:
1. 家庭教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普通話的發展,讓家長平時也能聽到孩子的普通話。如有錯誤,應及時糾正,家長也可以平時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和首頁欄目中推廣普通話知識。
2. 給孩子們在群眾面前講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要求他唱歌或朗讀兒歌時,他都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扯他的`衣服,也可以扯他的指甲。我沒有及時批評他,而是讓孩子們在表演之前站起來。所以我選擇了他感興趣的活動。他非常喜歡唱歌,所以我選擇了他喜歡唱的歌,讓他唱,以減少他的尷尬。叫他這么多名字,他在群眾面前說話就更自由了。早上,我拒絕早點給老師打電話。起初,我用小紅花刺激他。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但對幼兒仍有必要的影響。當我送小紅花的時候,我對他說:“小沈,如果你叫,老師會送小紅花給你,這很有用。”所以有時如果他不想給我打電話,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所以他就叫我。而在平時的孝道教育中也引導孩子主動去跟別人打招呼,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應該看著別人,這樣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單獨交談
小沈通常來得早一些,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會引導孩子正確發音,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幼兒園觀察記錄 7
老師要通過孩子的言行,洞察孩子的心理,判斷孩子的行為,從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導。
記錄:
中午吃飯時,藝琳對我皺著眉頭說:“康老師,我不要吃這些菜!”我走過去一看,她已經把其他的飯和菜都吃完了,惟獨剩下這些菠菜在碗沒動過的樣子。我就對她說:“哦,這是菠菜,大力水手很愛吃的呢!”她聽了用勺子勺了點放在嘴里,可是一副很不情愿的樣子。我又說:“菠菜,我也很喜歡吃的,營養可好啦,吃了還更健康和漂亮呢!”說完,我拿起她的勺子勺了一口放到她的.嘴巴里。沒想到,她這次大口大口的咀嚼起來,在我笑瞇瞇的目光陪伴下,她比較利索的把菠菜吃完了,還得意的揚起碗對我說:“康老師,你看,我全吃完了!”我高興的表揚說:“范藝琳真棒,你向大力水手學習吃菠菜,肯定會更健康和漂亮的”
分析:
當藝琳小朋友因挑食而向我提出不要吃菠菜時,我采取了迂回作戰,引導暗示的策略。我通過讓她了解卡通人物和老師都喜歡吃菠菜,更明白吃菠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道理,也利用小女孩愛漂亮的心理進行教育誘導。反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老師要通過孩子的言行,洞察孩子的心理,判斷孩子的行為,從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引導。
幼兒園觀察記錄 8
區域活動開始了,浩浩來到了建構區,他對搭建窯洞非常感興趣,一邊對照老師提供的圖片,一邊搭建自己的窯洞,就在馬上要成功時,卻被來來回回取積木的彤彤給撞倒了,馬上要做好的窯洞就這樣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看到我過來,他說:“我剛搭好的窯洞被碰倒了。”“不要沮喪浩浩,剛才的窯洞搭的非常好,老師相信如果你重新搭一遍的話,一定會搭的更好。”然而,當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時,卻發現沒有半圓形的積木和紙板了,窯洞的搭建停滯了,他嘗試了好幾種辦法來替換半圓形積木和紙板,都沒有成功,沮喪的告訴我“看來今天的窯洞是沒辦法搭好了。”“浩浩,不要放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一定能想出好辦法將窯洞搭好的。”最后,在嘗試了好多種辦法后,浩浩終于將窯洞再次搭好了。
教師指導情況
1、給幼兒適當的鼓勵與引導,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在幼兒遇到困難時,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指導。
效果
在教師的提示鼓勵下,幼兒堅持完成搭建作品寶塔山。
分析
搭建過程中,浩浩很投入,能按照圖片的提示進行搭建,遇到困難時能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克服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中途絕不放棄,非常有耐心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堅持搭建完成,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反思
1、幼兒的合作意識還有待加強。
2、教師深入參與角色,觀察幼兒的需求,并將材料準備更加豐富一些。
幼兒園觀察記錄 9
觀察對象:
黃偉妍等
觀察目的:
培養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觀察內容:
晨間活動的時候,兩組小朋友們在興致勃勃的拍皮球,還有兩組小朋友在走獨木橋,玩得可開心了。突然,看見幾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老師,他們不聽我的話,我叫他們不要踩小草,可他們偏要踩,而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來了,老師,你再不去制止的話,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來,是黃偉妍和幾個女小朋友。我就沿著她說的`方向看過去,原來,他們在踢秋呢,我就走過去,準備和他們去說說,可他們卻無奈地說:“老師,如果我們不在草坪上守門,摔交的話就要摔疼的。”“那你們能想個兩全起美的辦法嗎?”我說道。“啊,老師,你能不能借個墊子給我們啊?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不用怕摔交了”“可以啊,我們一起去拿吧!”
情況分析:
平時通過上課和活動,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幼兒都能夠很好的記住老師的教導,在實踐時,雖然有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們也有這個意識就很好了。
啟示:
平時繼續加強教育幼兒的品德意識,讓幼兒不僅能在幼兒園做到,平時在家時更要有意識得保護花草樹木。
幼兒園觀察記錄 10
觀察對象:
玩拼圖的幼兒
觀察時間:
20xx.3.24
觀察目的:
了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記錄:
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澤澤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說澤澤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小羽進區后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羽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處。
分析:
對于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并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容后,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說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
措施: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并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采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系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園觀察記錄 11
觀察內容:
應對大班幼兒的告狀行為
觀察時間:
20xx年3月24日
觀察地點:
活動室
觀察對象:
黃萍如
觀察目標:
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
觀察實例:
生活活動中,有一些幼兒把自己從家里帶入幼兒園的貼畫紙分發給自己的小伙伴,這時,我便看見蔡冰茜小朋友把貼畫紙分發給了離自己座位較近的黃萍如、張旭琨、張瑩這些小伙伴。
這時我便聽到黃萍如小朋友面紅赤耳地小聲說:“你就給我一張,你給張瑩兩張呢! 你不給我兩張的話我就告訴老師你帶貼畫到幼兒園了!”(幼兒園規定幼兒不能從家帶任何東西入園)于是我便故意裝著沒看見,讓幼兒自己應對問題。這時黃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蔡冰茜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反思:
幼兒的告狀行為看似小事,卻與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聯系,幼兒對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異議,覺得不平均,從而產生矛盾,她希望教師與同伴進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這是本班級常見的告狀行為,同時也是幼兒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后的告狀行為,以此下去,會養成幼兒自私自利的品德。
應對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也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己學著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況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一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觀察記錄 12
觀察目的
通過鍛煉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觀察目標
通過顏色、缺口、數字配對,拼出完整的雞蛋
觀察記錄
豪翔小朋友選擇了拼雞蛋的游戲,光涵小朋友也跟著一起玩了這個游戲。在游戲中,豪翔小朋友在籃子里找了兩個半邊的雞蛋,可是拼的時候發現拼不起來,于是在籃子里不停的換了好多個半邊雞蛋,最終找到了一個看似拼著完整的雞蛋。而光涵小朋友則是先拿了一個半邊雞蛋看了看上面的點子并且數了數,又找了一個與點子相同數字的半邊雞蛋,發現還是沒拼起來,一看顏色不對,立刻找了顏色相同的數量數字相同的半邊雞蛋,很快將一個雞蛋完整的拼起來了。豪翔看到了光涵的方法也學他一樣,發現光涵的方法很快,最后他自己也拼出了一個完整的.雞蛋。
分析評價
1、豪翔小朋友性格比較踏實,不愛動腦筋,導致他玩游戲的時候用了比較麻煩的方法去玩游戲,雖然也能成功,但是花的時間不同。
2、光涵小朋友聰明、開朗。他愛觀察,并且會思考,他的方法也得到了丁又嘉小朋友的認可。
3、同樣是方法,孩子思考角度不同,嘗試的方法也不同,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比較去總結。
支持策略
在活動中,我采用的是旁觀的策略,在游戲最后總結孩子們所提出的想法。在活動中,孩子自己玩游戲,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會想出各種方法,但是不需要老師去說哪一種最好,以免抑制了幼兒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在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孩子們會通過比較,自己會去發現哪種玩法好。最后教師可以再將好的方法總結說一說,并且鼓勵孩子探索更多好方法,已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幼兒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
幼兒園觀察記錄 13
觀察目的
學會花燈的制作,提高動手能力。
觀察目標
通過觀察圖示的操作步驟和教師指導下掌握花燈的制作方法。
觀察記錄
在今天的活動中,嘉雯來到制作區,今天有新的制作內容——做花燈。她來到這里就拿起了操作的材料——紅紙。然后認真地看了一遍操作示意圖,接著就對著示意圖開始折紙,還根據示意圖在紅紙兩遍貼上了兩條金色紙,接著拿起了剪刀,在紅紙中間按照要求開始剪紙,剪了一條后,看看圖示,然后繼續剪,圖示上是剪紙需要剪成直線,孩子在剪的'時候就剪成斜的了。剪好后,展開紙,要在紙左右兩邊貼上雙面膠,可是她一開始就貼在紙的上面,這樣一來燈籠是做不成的,于是她著急起來,就像我求救,在我的幫助下嘉雯掌握了制作好了花燈。
分析評價
嘉雯是個心靈手巧的女孩子,家庭對她的教育十分重視,在周末給孩子報了興趣班,讓孩子練習創意繪畫,為此她的動手能力也很強,這對孩子在手工繪畫和制作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發和提高。所以她對于一些繪畫和制作活動十分有興趣。而且孩子對于自己遇到了困難,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每一次孩子都有所收獲和提高。
支持策略
對于這樣能力和經驗都是比較強的孩子,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加以觀察和引導,引導孩子不斷進步和提高。在一些制作活動中,因為在觀察制作步驟示意圖時,需要孩子的抽象思維的發展。我們給孩子提供適當的材料,孩子們會根據圖示要求和材料來觀察并嘗試制作活動,一般簡單的制作嘉雯能夠掌握,但是遇到有些難的時候,孩子還是比較好的,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這樣一來,她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更好地掌握方法。孩子又一次體驗到了成功,當把她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時,她就更有成就感了。
有了成功經驗,孩子會更加愿意嘗試這方面的制作活動,動手能力也就越強了。同時也能夠讓她當小老師來教其他孩子,孩子的自信就更強了,進步很大。
幼兒園觀察記錄 14
一、情況摘述
王其森是我班的一個小朋友,在園時總是低著頭,不肯說話,在幼兒園很少與小朋友交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他進行了如下觀察:
觀察1:自選圖書時,王其森總是總在小椅上,不肯去選圖書,只是吸手指頭。
觀察2:吃飯時,王其森把最愛吃的炸肉吃沒了,可能還想要點,他瞪著眼睛注視著老師,老師問他,他只簡單的重復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王其森的父母因都忙著自己的事業,無暇照顧孩子,王其森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爺爺沒文化,不會說普通話,教育的方法也不好,少了一份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能力也不強,孩子的學習能力明顯不如同齡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個被冷落的人,無法交談的人,而他偶爾說一句話,還會招來一陣恥笑,時間一長,他更加難以啟齒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種資源,縮短與教師的距離。
首先向他介紹了班上的三位老師,我們多給他創造與老師接近的.機會,并讓老師多于他交流,來園時牽牽他的小手,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眼神里有了光彩,早晨來到班上時不再扭扭捏捏了,不再拉著媽媽不放了,有時還能看見他高興的笑臉。
2、創造條件,讓王其森多開口說話。
一段時間以來,偶爾王其森冒出的一兩句話,仿佛成來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還特意模仿他的話語,經過一番情感滲透,孩子們的笑聲減少了,為了能讓他多說話,老師抓住與他接觸的任何機會,多和他說話,“其森,你會自己穿衣服了”。 王其森說:“媽媽教我穿的。”“其森,你和小朋友牽牽手做游戲吧。”王其森說:“我想和林崗牽手。”只要老師說一句,他就會順著你的語氣說,話語明顯比以前多了許多。
四、啟示
一個月來,王其森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許多,每天來園不再哭哭啼啼了,有時還會鬧一鬧呢,語言交流的次數與數量明顯增強,還能主動的參與集體活動。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會更加多對他引導,讓他快快長大。
幼兒園觀察記錄 15
一、問題的發生:
剛到一個新班級,我花了不少時間熟悉班上的孩子、和他們交流。一個星期以后,我發現一個叫傅振揚的小朋友來幼兒園總是緊繃著臉,不肯和我打招呼,也不愿和我交流,也很少與班上的小朋友交談。經過了解,我知道振揚是這期剛插進來的新生,不知是對這班孩子還不熟悉,還是性格如此或是別的什么?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振揚進行了重點觀察:
觀察1:區域活動,小朋友都在活動區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可振揚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椅子上,也沒有主動的與小朋友玩。
觀察2: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在拍球,振揚的手腳協調能力很差,拍了兩三下球就滾到一邊去了,我走過去試圖幫助他,振揚顯得很害羞但并沒有排斥我,只是不肯用語言與我交流。
觀察3:吃午飯時,振揚吃完一碗飯,拿著空碗站在我面前,臉漲的通紅,我問他是不是要添飯,他只是點點頭但沒有開口。
觀察4:保育員池老師請小朋友幫忙疊毛巾,大家爭著舉手,池老師就近叫了振揚幫忙,可他看了看,走開了。
通過觀察振揚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初步斷定振揚有一定的自閉心理,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二、問題的癥結:
通過家訪,我們幾位老師了解到振揚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母親開著一家文具店,工作很忙。小時候,振揚是在農村的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在生活上對振揚照顧的很周到,但平時卻很少與振揚進行語言交流,在家里振揚只是一個人玩玩具,很少有同年齡的玩伴。時間久了,振揚變的很膽小,性格也很孤僻,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障礙,因此與同齡的孩子產生了一種排斥心理,如今,振揚已經5歲了,振揚的父母把他送到幼兒園,希望他能與小朋友交往,改變膽小自卑的性格。
三、解決問題的嘗試
找出振揚形成這種自閉心理的.原因,我便想了一些對策,對振揚進行教育:
①縮短和振揚的距離,讓振揚開心起來。
我首先給振揚更多的關心,想辦法接近他,在自選活動時,看見他獨自玩玩具,我便邀請他和小朋友一起玩,逐漸的讓他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慢慢的他能主動的`參加游戲了,當小朋友開懷大笑時,他也能羞羞答答的笑了。
②創造條件讓振揚開口說笑
針對振揚小時候說話很少,到幼兒園又顯得很自卑、膽怯,我便通過講故事,看電視等活動,讓他將看過的節目與老師,小朋友交流,當他能主動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我便發動小朋友鼓勵他,讓他從中體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給他形成一種心理:小朋友很喜歡聽
我說。
③增強振揚的自信心,讓他感到我行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會主動向他問好,他也高興的問我好,我請他當小助手,為小朋友服務,這樣一來,振揚說話的機會多了,在為小朋友服務中,也拉近了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使他從中體會到了自己能為他人服務的成功感。
④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共同教育振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家訪時,我們建議父母多抽出時間來與孩子交流,多問一些孩子在幼兒園的事情,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關心自己在幼兒園的生活,來園接他時多陪他在小樂園里玩一玩,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使振揚能夠逐漸愛講話,愛與成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果:
一個多月以來,在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懷幫助下,逐漸喚起了振揚的被愛意識,振揚逐漸性格樂觀起來,口語表達能力有所增強。早上來園時,總能在班級門口就聽到他響亮的一聲:“老師早上好!”;各種游戲活動時也總能看見他和小朋友開懷的笑;上課,他開始嘗試著舉手回答了;繪畫課,他也試著將自己的作品自豪地遞給我欣賞了……
幼兒園觀察記錄 16
觀察目的:
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說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煉、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里,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于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于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并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后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并通過家校聯系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里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里,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著他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觀察記錄 17
觀察原因:
今天,小雅的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一出了幼兒園的大門就要尿尿,而且還是特別著急的那種。在與媽媽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習慣,不到已經快憋不住時不會去尿尿的。看的出媽媽也是很無助,希望老師能給與幫助。為了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我決定對小雅進行個別觀察及教育。
觀察實錄:
在進行區域游戲活動的時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緊張,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要尿尿,我趕緊問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臉嚴肅的告訴我:“沒有。”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小雅的雙腿夾緊,我就對她說:“沒關系,老師陪著你,跟你一塊上廁所好嗎?”小雅沒有拒絕,我拉著她的小手一塊上了廁所。
觀察分析:
要想改變小雅的憋尿習慣,我覺得首先要老師細心地觀察,在她出現憋尿現象時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其次要讓她覺得這不是一件嚴重的事,以此來解除她的緊張情緒。第一次幫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為有了這次的成功,讓我對她糾正這一不良習慣增強了信心。
觀察實錄:
在餐前準備時,我組織幼兒如廁、洗手,當我喊道小雅那一組時,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進廁所,只有小雅沒有動靜,依然坐在座位上,我來到她的身邊蹲了下來,拉著她的`小手告訴她:“馬上就要吃飯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飯啦!”她一個勁的搖頭說:“我沒有小便”。我怕強迫她去會引起她緊張,她說沒有,我就沒有再要求了。吃完飯帶著孩子們散步回來以后,我又再次組織小朋友如廁,來到小雅的身邊對她說:“馬上就要睡覺了,要是不尿尿,憋著會肚子痛,到時還會尿床,好羞羞”。小雅聽我這么一說,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并對我說:“老師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一次進步了,離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又前進了一步。
觀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作為老師不能著急,要有耐心,不能著急。她的每一次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老師應利用幼兒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取得實效。
取得的效果:經過這幾天的時間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家長的配合支持,盡管小雅還不能自己主動的去入廁,但是已經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陪同著去入廁了。孩子取得的進步和家長的配合,老師的耐心,細致的觀察是離不開的。
幼兒園觀察記錄 18
觀察時間:
20xx年2月6號上午
觀察實錄:
午餐前,我特地提醒朱紫嫣要去小便,她一個勁地說:“沒有尿尿。”我怕引起她緊張,沒有強迫她去。到了吃飯的時候,朱紫嫣拿著小勺,目不轉睛,神情有點呆滯。我摸了一下她的褲子,全濕透了,地上還有一灘尿。她看著我,很不安的樣子。于是我安慰她說:“沒關系,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別害怕,要馬上告訴老師,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她緊張的神色緩和些。我幫她換上干凈的褲子,讓她繼續吃飯。
觀察分析:
朱紫嫣憋尿、尿褲的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老師不能著急,當發生尿褲的時候,也不能責怪她,要寬容她,理解她,允許她有反復的過程。當然,尋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老師應該面臨的問題。
從對朱紫嫣的個別教育中,我們認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做到:
① 認真觀察幼兒,獲取其行為表現的特點;
② 深入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
③ 教育應有耐心,企圖通過一次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現實的;
④ 必須立足于幼兒的心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只要我們教師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愛心,不管是什么樣的孩子,不管孩子已形成什么樣的不良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幼兒園觀察記錄 19
觀察背景:
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在園的這一個時常哭鬧,不哭鬧時卻又是個很調皮的女孩子,教學活動從來沒有一次能好好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的,總要挪著自己的凳子離位置遠遠的坐著,要么就是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
觀察目的:
在沒有老師的注視下,小穎能否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觀察策略:
以旁觀式觀察小穎的舉動。
觀察記錄:
今天早上晨間活動,孩子們在教師的關注下開心游戲著,小穎在我的注視下明顯乖巧了許多,沒有做出搗亂的行為。于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邊,指導其他孩子游戲。可剛過了一會,有幾個小朋友叫了起來:“老師,小飛哭了。”我走到他的身邊問怎么了,他哭著說:“小穎搶我的.玩具,還打我的臉!”只見小穎嘟著嘴巴站在一邊,叫著:“他先搶的我玩具的!”我把小穎手上正在玩的玩具拿了過來,問小朋友“你們看見是誰先搶的玩具嗎?”小朋友都回答說是小穎搶小飛的玩具!小穎一聽就低下了頭,我問她:“為什么老是要搶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話,可以問小朋友借來玩的,搶別人的東西還打人,是非常不對的,老師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歡這種行為的,以后不能再這樣了。!”她聽了點點頭,并跟小飛道歉,可是過了幾分鐘她又去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情景分析:
小穎是本班一名本地新生,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發現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她想要什么東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別人不給就會搶,搶不過就動手打人。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小孩子!從平時和家長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家人對她是非常的千依百順,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不給就會大哭,一哭家長就會妥協,所以養成了她這種自私的性格。在日后,我們將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幫助 小穎改掉嬌慣、蠻橫的性格。
幼兒園觀察記錄 20
觀察地點:
中一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
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了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一直睡不著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著聲音找過去,原來晨晨還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著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來又是晨晨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里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系,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游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園觀察記錄 21
觀察對象:
藝藝
幼兒性別:
男
觀察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觀察實錄:
這天我班的教學資料是‘印點子。要求幼兒掌握數與物對應的概念。當我出示第一張數字卡片時藝藝就站起來叫到;‘我明白,我明白’我用語言及時提醒他,說話要舉手。當我出示第二張卡片時他有叫到;‘教師,我明白。’我又提醒了他。之后,我又問了個問題,藝藝依然叫到;教師,我明白,我明白。
觀察分析:
藝藝是個愛動腦筋,要上進的'孩子。但比較愛動,老是坐不住平時教師和他講的道理他都懂,也明白我做的不對,但就是控制不住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可能和幼兒的年齡特征有關系吧。
措施:
1、首先要讓幼兒了解到我行為的不足,再從語言與行動上糾正幼兒。
2、幼兒較小,行為易反復,所以要從日常生活中教育。
3、及時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幼兒園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幼兒園觀察記錄09-30
觀察記錄幼兒園05-18
幼兒園觀察記錄11-01
幼兒園區域觀察記錄11-15
幼兒園大班觀察記錄11-13
【精】幼兒園觀察記錄11-30
幼兒園幼兒觀察記錄11-21
幼兒園觀察記錄【薦】11-24
幼兒園觀察記錄【熱】11-24
【推薦】幼兒園觀察記錄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