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精選12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一輪復習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1
一、指導思想:
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文、關注生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嚴格遵循開卷考試和開放思維的規律,緊扣教材,精心安排復習計劃,科學組織復習。整合知識點,收集焦點和熱點,遷移訓練。大容量快節奏,全面完成任務。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說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思維水平,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學情分析
1、我校這屆畢業班的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復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普遍不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程度偏低,明顯表現為上課情緒激情不足,平時主動復習的欲望淡薄,有些學生甚至出現練習馬虎應付的現象。
2、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時積累少,或者根本沒有積累;二是平時練習時間少;三是平時練習的一些比較有創新的題目依賴性較大,表現為等待老師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在辨析這個環節上,學生語言的組織非常混亂,答題結構不完整,導致失分的現象嚴重。
4、學生自己可控的時間少,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復習時間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們所認為相對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復習,學生對歷史復習大多跟著感覺走,導致復習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學生對練習的鞏固情況令人擔憂,大部分對練習沒能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單純地認為練習過的習題就是不需要再進行鞏固了;甚至個別的學生眼高手低,對多次出現的習題不搭理。
6、許多學生的書寫仍是比較潦草不清,答案不講格式,學習習慣比較差;
7、學生對于復習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經常顧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顧,復習的質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復習方法
歷史中考已從應試型考試向能力型考試方向發展。在歷史中考復習中,離開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去談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歷史中考復習時必須做到知識和能力并重。
1、緊扣課程標準、深研中考說明:進入九年級階段,學習內容和要求、解題思路和方法、及所要達到的能力,都與以往有所不同。歷史事件的發展是有其內在規律的,歷史教材的編撰也是有其經緯邏輯的。要緊扣課程標準,把握歷史復習導向;深研中考說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歷史事件脈絡,通過對書本中一個又一個歷史事件的學習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節編撰的用意。
2、重視標題,按章逐節。歷史學科講究系統性和連貫性,要學會把課本中的知識縱向排列、橫向比較、甚至逆向推導。這樣能夠比較容易地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找準該歷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響大小,從而有利于我們記憶和理解。
3、認真閱讀,留心細節。課文中的遣詞造句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我們要尊重歷史,用與書本中相同尺度的語言來講述歷史事實,切忌隨意發揮,畫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績,還要注意課本中頁腳注釋、補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內容。要做到這一點,細是基礎,懂是關鍵,活是技能,從而達到用的目的。
4、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習慣。把課本中的文字轉變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歷史知識條理化、簡單化、小專題化,可以很好地增強我們讀題、解題、做題、答題的能力。
5、課堂以讀議練為主.。課堂上教師講課的內容,都是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的,重點、要點、難點分明,學生以聽記為主。復習中,思考自查,學生則要以思考為要,找出自身的弱點、虛點和肓點。要從追求有趣的故事情節,提高為得出有用的歷史經驗。
6、既要掌握歷史知識,也要學會考試技巧。一道結構完整的歷史試題,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即提示語、主干語、限定語、項目語,答題時要有意識地按照這4個方面去認真分解試題。答題書寫要做到“四化”,即構思目標化、層次條理化、答案要點化、書寫序號化。
四、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時間為三月下旬至五月下旬。復習內容為:依據課標,引導學生過好教材關。復習任務:課堂復習和練習盡量于考試說明保持一致性。學生在讀好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完成課時練習,真正做到查漏補缺;教會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整體構建;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學會選擇答題方向;重視書寫和格式,提高應考能力。
利用1——3周復習中國近現代史,因為這部分內容中考所占比重最大,頭緒多,知識點多,學生遺忘的也多,先從這里下手,就切入了重點和難點。
利用2周左右復習中國古代史,并穿插山西歷史。
利用2課時復習世界古代史。
利用3周左右復習世界近現代史。
五、課堂復習模式
堅持以教材為中心,以單元模塊為線索,以學生識記、創新思維為主導,精心設計復習訓練題,快節奏大容量,落實課堂效率。具體復習模式:
第一步:依據知識網絡,學生熟讀教材,初步建立知識體系。
第二步:整合知識點,突破重難點,形成知識平臺。
第三步:課堂訓練,說寫結合,提高應考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步:注重知識的遷移,建立知識間的縱橫向聯系
第五步:課堂練習,量少質高,達到鞏固和提高。
總之,歷史科目的復習,沒有定式,只有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來不得虛假,只有付出了汗水,才能進入它那充滿無窮樂趣的殿堂。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2
一、主要思路
1、進一步夯實基礎。通過各種形式,檢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背誦情況,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
2、以專題的形式對知識點進行整合,突出知識點的橫向、縱向聯系,形成知識網絡。
3、增加能力型習題的訓練量,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綜合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4、側重于提優。關注優生中歷史學科薄弱的學生,分析這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及早解決問題,力爭使優生成績達到學校要求。
二、專題突破、強化訓練
1、中國古代政治文明
2、中國古代經濟文化
3、近現代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
4、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政治文明進程
5、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進程
三、主要措施
1、研究考點。理清思路、總結規律、明確考點、突出重點,以便對學生進行有針對的復習。
2、扎實做好專題復習。目前我已經選定5(長條)+6個專題,基本涵蓋了教材內容與熱點問題,把零散的知識歸類、縱橫串聯、辨其異同,形成知識網絡。
3、仍要關注基礎。專題復習是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提煉與深化,它不能脫離基礎知識。況且歷史知識記憶性很強,時間一長就容易遺忘,所以不能為專題而專題,在專題復習階段仍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背誦和檢查。這樣,才能將專題復習落到實處。
4、加強對學生解答材料題的指導。一是指導學生讀材料的方法。首先,弄清材料的大意和觀點;其次要抓住材料的關鍵詞、還要注意材料的出處;再次是尋找材料與教材的結合點,解題時必須以課本知識為依據,盡量用教材上的說法,不能隨心所欲、信口開河。二是審目,弄清題目在問什么,弄清題目的考查意圖,特別是題目中出現“依據材料”字樣時,答題節奏一定要慢下來,要看清楚依據材料中的什么內容,將答案斟酌幾遍后再下筆。三是要注開放性題目,這些題目雖然比較靈活,但難度一般不大,只要看清分值,按點解答,符合題意,語言簡明,一般不會丟分。
5、關注優生中歷史薄弱的學生。第二輪復習階段要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要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過細地檢查,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歷史成績。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3
根據考試內容和時間,擬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內容包括復習進度、教學案的編寫、周練的安排,整個復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梳理教材”
時間大約在2月10-5月1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復習,此階段約占了整個復習階段的一大半時間,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了解。在此階段復習時,注意充分利用“復習要點”,以課本為基礎,回歸課本,厚書薄讀,以專題為載體,針對性復習,全面把握歷史知識體系。在復習過程中,采取教師系統講解與學生熟記相結合,實行預測—復習、檢測,鞏固練習與檢測相結合。這一階段以學生復習為主,教師指導。這是打好基礎的關鍵,這一遍要細要慢,一般是要先從教材中找到考點,然后分析考點,最后還要強化識記考點;
第二階段是綜合訓練
針對中考、題型分析、加強訓練,回歸課本,這一階段,老師講解為主,時間是在5月1日-5月27日,將四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因此,認真研究中考改革態勢,深入剖析中考命題思路,引導學生科學訓練,確保能在中考中輕松奪取高分。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既是真題也是范題,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認真研究這些考題,有益于制定復習計劃、選擇復習方法、整合復習內容,更有益于挖掘內涵、明確目的、總結規律以便結合實際指導復習。根據中考試題來編制綜合試卷。
第三階段是查漏補缺
模擬測試,時間大約在5月27日——中考,根據列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把握試題解題特點,加強解題方法的研究指導,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能力。加強學生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的解題策略指導,注重新題型探究式問答題的研究,只有這樣,歷史復習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才會烤出好的成績。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4
一、指導思想
以“導向正確、方法科學、全面扎實、問題中心、主題鮮明、訓練高效”為指導,立足基礎,著眼能力;立足“綱標”,活用教材;突出重點,強化主干。在重視使學生建立全面、扎實的基礎知識,構建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復習備考中,團結協作,刻苦鉆研,精益求精,開拓創新。
二、學情分析
學生沒有經歷過高考,對高考知之甚少,且歷史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歷史的學習方法還不能比較好地掌握,答題不規范;學習習慣還沒有真正養成。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差,得分能力低。具體表現為:①尖子不尖,尖子生雖有一定的基礎,但學科優勢不明顯,需要重點培養;②“尾巴較大”,尤其是普通班的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考試不在意,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③學生歷史學科思維相對較弱,需要下功夫加大挖掘潛力。只要師生共同努力,積極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備考意識,提高復習效果和質量。
三、復習目標
通過一輪復習,達到對基礎知識的記準、記全、記牢的`基本要求,達到對基本能力的史論結合、活用知識、以史為鑒的基本要求,備戰高考。
四、復習思路
依據《考綱》《說明》,優化復課理念;依“綱”據“標”,優化復習內容;重視復課設計,優化復課過程;以問題為中心,優化復興方法;把握適度原則,優化訓練過程;倡導合作、和諧,優化資源利用。
五、復習步驟
一輪是單元復習階段,做好基礎知識復習,整合各模塊,狠抓細、新、活,嚴抓知識點、突破點、考點,規范答題思路、步驟。同時進行學科主干知識的復習,從文明史觀、現代化和全球化等三大角度,基本遵循課本順序,適當調整,針對高考考點進行有效復習,特別是一些重、難點以及高考出現頻率較高的知識進行多角度、多視角講解,引導學生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體時間從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3月初,具體安排如下:
時間復習內容
20xx年7月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單元
20xx年9月必修一第三、四、五單元
20xx年10月必修一第六、七、八單元
20xx年11月必修二第一、二、三單元
20xx年12月必修二第四、五、六、七單元
20xx年1月必修二第八單元、必修三第一、二、三單元
20xx年2月必修三第四、五、六、七單元
20xx年3月初必修三第八單元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5
為了莘莘學子實現九年以來的偉大理想與報復,為了父母諄諄教導與期望,為了xx學校教育教學事業的蒸蒸日上,我作為九年級的一名歷史教師制定了如下的總復習計劃,希望在其他老師與我的勤懇、勤奮、敬業與智慧之下,能為20xx年xx市xx學校中考再創佳績。
第一階段復習計劃完成教材,夯實基礎
(一)、時間安排:
第1周: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第4單元
第2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單元~第3單元及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單元
第3周: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單元~第5單元
第4周: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單元~第5單元
第5周:九年級世界歷史上、下冊
(二)、復習的具體步驟:
課上時間應該做到:
(1)按單元梳理知識脈絡,夯實中考基礎知識。
(2)分析每課中考熱點、重點、預測20xx年中考試題走向。
(3)學生記憶10分鐘左右,夯實基礎知識。
(4)課上測試以選擇題和材料題為主。
(5)講評試卷,查缺補漏。
(6)每單元集中測試,總結單元內容,彌補知識漏洞。
課下復習安排計劃:
(1)早自習再現課上復習的基礎知識。
(2)課間抓時間知識點測試。
(3)周周測試以基礎知識為主。
(4)抓時間補習弱科生,促其全面發展。
(5)精選試題,面批面改
第二階段復習計劃專題復習,強化訓練
(一)、時間安排:第6周至第7周:
專題(一)、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
專題(二)、近代化的探索
專題(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專題(四)、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專題(五)、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專題(六)、經濟和社會生活科技與思想文化
第8周至第9周:
專題(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專題(八)、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專題(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專題(十)、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外交成就
專題(十一)、科技、教育與文化
第10周至第11周:
專題(十二)、歐美主要國家的巨變和第一次工業革命
專題(十三)、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擴大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無產階級的斗爭
專題(十四)、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
專題(十五)、兩次世界大戰間的世界
專題(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戰
專題(十七)、二戰后世界的發展變化和世界格局的演變
專題(十八)、世界近現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
(二)、復習的具體步驟
(1)按線索講解歷史知識將歷史知識系統化、線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2)教師精選本專題知識性試題將知識進一步系統化、線索化。
(3)對篩選的試題做到面批面改。
(4)對本學科后進生的試題應更加關注、耐心輔導指明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
(5)專題訓練時穿插時事政治熱點、重點與難點訓練與測試。
第三階段復習計劃:綜合復習與模擬演練
(一)、時間安排:第12周至第15周:
綜合復習與模擬練習、講練結合重點解剖、重視答題技巧與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熟悉中考題型,掌握審題解題的方法與規律進一步查缺補漏。
(二)、復習的具體步驟
(1)分析試做三年中考題,進一步的揣摩中考考題走向。
(2)教師精選模擬試題做好模擬演練。
(3)及時輔導查缺補漏,使學生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向中考挑戰。
(4)認真研究“中考說明”和收集整理中考信息。
(5)面向全體學生,培尖擴優,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
第四階段復習計劃:自由復習階段
(1)重視基礎知識的回顧、回歸課本、熟悉教材防止知識的忘與陌生。
(2)穿插模擬訓練。
(3)對學生進行考前輔導與心理調節,使學生有信心、有精力沖刺中考。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6
一、指導思想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落實貫徹科學發展觀。本屆高三歷史復習以新課程標準與20xx年歷史學業水平測試考試說明為依據,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狠抓基礎知識,注意提高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現象、探究歷史規律和正確解答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爭取在20xx年高考當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二、復習目標
1.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20xx年歷史學業水平測試考試說明,狠抓基礎知識,使學生形成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
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以提升復習效率,實實在在地推進素質教育。
3. 引導學生關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特別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通過練習,進一步引導學生規范答題。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共八個班376人選修歷史,其中2班、4班中有陸建江、張杰、吳曉琴、陳紅等幾名學生基礎好一點,其余基礎都較差。從整體看,由于生源的因素,歷史分析問題能力整體較差,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只能分層教學,重點輔導。力爭完成學校和上級領導給我們分配的指標。
四、具體措施
1. 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和20xx年歷史學業水平測試考試說明,積極關注廣東、海南地的課改方案,積極探索實踐新課程改革。
2. 認真備課、上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鐘效率,認真批改作業練習,做到“有做必批”。
3. 備課組分工合作,進行集體備課,加強學習與交流,備課組內部多聽課,多交流,集思廣益,以不斷完善。
4. 加強個別輔導與答題,針對性的輔導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一些有基礎學習認真的學生,重點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基礎差,但學習態度好的.學生,要加強基礎知識的消化,多鼓勵他們,使其保持學習的熱情;對于基礎差,而且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同學,進可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集中精力聽好每節課,掌握基礎知識。
5. 做到全盤計劃,有序復習。在總復習過程當中做到整體部署、分段實施、步步走穩、段段落實,明確復習過程,做到心中有數。第一輪復習以單元復習為主,第二輪復習以專題復習為主,第三輪復習以綜合復習和適應性訓練為主。
6. 練習、考試合理安排。精選題目,認真批改,細心總結分析,有針對性的講解,提高聯系、考試的效果。
7. 注意實效得分。綜合性試卷答題中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標準答案與學生的答案懸虛太大,學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準、不簡、層次不清、東拼西湊,卷面也不整潔,字跡不清楚。針對上述問題指導學生重點練習客觀題,強化主觀題,適應練題量,效度練采分點。指導學生在解答綜合題方面注意以下幾點:
①看清小題配分
②認真審題,弄清題意。
③里清思路,確定答題范圍、重點和層次,答案結合采分點。
④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科學合理地判斷、歸納、辨別、分析成因,解決問題。
⑤答案要簡明準確。
五、教學進度安排
開學——9月16日 必修2
9月17日——10月31日 必修3
11月1日——12月9日 選修1
12月10日——1月底 選修4
一模前 必修1
二模前
第二輪復習
二模后 回歸課本、綜合練習、考前心理輔導
六、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教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問題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七、教學資料
1.教材:必修1 必修2 選修1 選修4
2.《歷史創新講壇》
3.歷史《創新設計》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7
一、關于高考復習的整體構想
本屆高三(17)、(20)班歷史成績整體勢力較差。學生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較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標的完成都有相當難度。針對以上情況,歷史教學工作的主體構想是認真領會和貫徹執行學校和級組關于20xx屆高考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高考變化的新特點,認真研究教學和備考工作,力爭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的主要設想:
1、認真領會《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精神實質,明確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在夯實歷史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強調學生對各學科知識整體把握,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突出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對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倡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為此,我對高三歷史任教班的教學工作做如下設計和構想:從考試目標與要求來看,歷史學科考試內容在原新教材與新出版的同種浙教版新教材上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引導學生注意其明顯的變化的“增、減、挪”部分。
2、探索建立知識整體結構的最佳方法,尋找知識考查的切入點。
高考歷史強調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因此在高三歷史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自覺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最佳復習方法,牢固掌握和靈活應用學科知識并進行學科知識的聯想、拓展和遷移能力的自我訓練。由于各學科特點不同,復習方法側重點也不同。歷史學科側重歸納、比較和概括歷史知識,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事物,揭示其本質,闡述歷史發展的規律,以史鑒今,注意史論結合。可將現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點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運用圖導法建立知識整體結構。采用相關知識統整表、知識結構圖解、知識結構螺旋形等方法將知識重組、整合,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期在知識的交融、各種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更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3、加強對專業的點撥和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科思維能力。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拓寬和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更是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教師要多進行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讀書和思考中聯系實際,提出并解決問題。
首先要重視對各地課改較成功的題例和樣卷的研究,從中體會高考“怎么考”(出題思路),從其參考答案中體會“怎么答”(解題思路、答案組織、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試題(典型的'、適量的)是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途徑。
其次,選用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對題目中各種信息(文字、圖片、表格、地圖等)的判讀和分析,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針對性的解題。
第三,我們要求學生課外選取材料編制一些試題,并寫出命題角度,考查的知識和能力范圍,答題的切入點和思路并擬定答案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試題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答題思路和方法。在審題過程中,指導學生要審題型和要求、審關鍵詞、審時空范圍,然后確定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組織答案時還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規范表達。要用規范的歷史語言回答問題,培養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史論結合。
第五,在試卷分析時要結合教材抓住主干歷史知識,理清線索,對基礎知識進行重組,理清因果關系和背景及意義,提升理性認識,構建較完整的歷史知識網絡。因此,試題分析時不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么),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最后還要把每個選項對應到教材中相應的歷史階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選項內容重新組題,以達到做一道選擇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
第六,在復習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題讓學生在全新視角中觀察歷史問題,以活化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的基本任務
1、進行相應的單元知識串講,一輪復習后,進行通史式的第二輪專題復習。
2、平時盡量多給予專題基礎知識的強化訓練。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對歷史事物認知和分析評判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全面強化基礎,狠抓落實,同時全面加強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高考的針對性訓練。
5、抓好高三(20)班的培優工作,確定典型,重點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發揮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2、適當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課堂練習、課外作業以及質量跟蹤檢測,及時批閱和評講,做好教學的反饋工作。
3、強化歷史早讀,狠抓學生個案,特別注意加強對尖子生的輔導和后進生的提高。
五、培優補差
1、學生來源:優生:各班歷史科成績前10名;后進生:每班后5名,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確定名單。
2、時間安排:早自修、晚自修和自修課
3、主要方式: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跟蹤質量檢測,定期反饋學習情況,及時整改。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8
一、指導思想:
立足基礎,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識;落實為主,注重學科能力培養的滲透漸進過程。
二、近年高考試題情況:
通過對近年來高考試題的研究來看,近年來的歷史試題呈現出了一下特點:
1.突出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 。在近年的試題中對這方面的考查并不是直接的簡單設問,而是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查和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結合了起來。需要學生通過對史料中有效信息的進行提取和發掘,然后把這些信息和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鏈接,才能做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這些考查項目包括解讀信息,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對圖表閱讀運用能力的考查;對知識遷移與概括運用能力的考查;對多元理解、綜合分析及思辨能力的考查。這種考查動向也充分體現了“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學科基本原則。
3.緊隨史學研究動態,設置開放性試題,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近年來的考試中會出現一些開放性的題目,這種題目在考查歷史思辨能力的同時,還會考查綜合概括能力。這種題目往往會出現在非選擇題部分,需要學生先從材料中提取觀點,然后在進行評述。這樣就把歷史思辨能力的考查和綜合概括能力的考查結合了起來,有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4.模塊內中外知識綜合性增強,注重教材之間的整合。許多學生在學習中不注意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系,面對這樣的情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加強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比較,養成歷史通感意識,提升縱橫知識的聯系。
5.以史觀為引領,突顯多元史觀的考查。近幾年來史學界廣泛流行的唯物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文明史觀、近代化史觀等,也屢在高考試題中反映。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問題和看待歷史問題。
總之,從這幾年的試題及特點來看,一句話就是試題難度越來越大,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三、學情分析:
本屆我校高三文科班依然是三個班,但從學生人數上來講比去年有所減少,且整體實力較差。從這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和考試情況來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基礎知識不扎實、知識理解運用欠靈活、知識網絡未形成、知識遷移很薄弱、審題答題不得法、答題語言不規范等。對此我們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復習中的一大挑戰。另外,部分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都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引導。
四、具體措施:
(一)瞄準高考
1、以教材和復習用書為依托,以新高考試題為參照,充分研讀考綱和教學大綱,建立全面、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構建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使學生掌握理解基本的`歷史概念、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發展脈絡。
2、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從“三維”出發,夯實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綜合、遷移應用等基本的學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3、在平時的復習中,盡量運用不同的史觀進行教學,從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問題,使歷史變得豐富豐滿,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二)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變一講到底,到重學生能力訓練。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變知識教學,到重材料教學。
高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
3、變教材知識的梳理、分析,到重解讀高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高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高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就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高考具有選拔性質,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單憑老師講授是培養不出來的,需要在反復訓練中參與和培養。所以,課堂中帶有方法指導性的訓練很有必要。
(三)落實常規
1、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認真研究考綱和課標,精心研究高考和課改省份高考試題,復習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教案編寫要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高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重視訓練與講練評結合,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1)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三情”、“三立足”;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選題類型多樣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改,逢改必批,及時指出學生易錯易混點。
(3)精心講評。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矯正反思——精評新練——自我完善(查缺補漏)——典題記錄”。教師要高度重視講評課,既要講知識,又要點方法,問題可以分門別類的講,也可以就題論題或借題發揮,達到一題多練、多題歸一的效果。
3、加強學法指導,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1)指導歷史知識的掌握。
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要找出規律特點;課堂要適宜提出問題,要使學生做好筆記,會用筆記;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2)指導審題能力的培養。
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干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解答選擇題:選擇題可分多種類型,如因果倒置、排列順序、逆向選擇、歸類選擇、張冠李戴等,平時教學要注意訓練這類試題的解答技巧,因果倒置要判斷大概時間、歸類選擇要排除典型、排列順序要確定首尾、逆向選擇要抓否定詞,等等。解答材料解析題:高考試題所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課外的,也有少數是課內的,但是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的,每個材料背后必然與課本中某一個知識點存在著聯系,否則材料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源之水。這一點,我們首先應該清楚,而且還應該讓學生充分明白,材料解析題要突破閱讀材料和審題關。
(3)指導訓練過程中書寫的規范化。答題做到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保證不因規范化問題而失分。
4、作業資料檢查。每周要及時對布置的作業進行批改,關鍵在于督促學生練習,糾錯、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5、及時幫扶輔導,提優補差,對每一階段暴露出的問題分析解決。
6、加強人文關懷,強化學生自信心。抓住學習階段關鍵點,多與學生進行傾心溝通,多鼓勵。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復習備考中!
五、大致的進度安排:
預計在三月底之前完成一輪復習。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9
一、高三歷史復習的特點
高三歷史復習一般都要經過三輪復習,每一輪復習都有每一輪復習的側重點。第一輪復習是對基礎知識的全面系統復習,需要學生扎扎實實的抓基礎;第二輪專題復習,需要學生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方面組合知識,力求融會貫通;第三輪實行綜合、模擬考試,查缺補漏,強化訓練。
第一輪復習的主要特點是單元復習,需要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再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適當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適當關照非重點。第二輪復習的主要特點是專題復習,進行知識的整合,按照線索歸納、理清、分析、綜合知識。如根據現行高中歷史教材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我們可以把整個高中歷史分為13個專題:
1、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與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發展;
2、列強侵略與中國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4、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5、近代社會民主與專制的斗爭;
6、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7、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8、中國古代經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
9、中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進程;
10、世界經濟現代化歷程;
11、中國思想發展史;
12、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
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在這個階段一定要以發展的、聯系的觀點和方法處理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上述的13個專題我們還可以把它分為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們可以將性質相同的歷史現象結合在一起,注意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相互聯系,突出歷史現象的整體性特點,有利于學生在比較中記憶和認知歷史。
第三輪復習,即跨學科的“熱點”專題復習,注意從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角度歸納知識,分析“熱點”。如xx年文綜第40題從地理學科考察第二戰場開辟的條件,從歷史學科考察了第二戰場開辟的政治、軍事條件條件。xx年第41題從地理學科考察考察了美國“西進運動”中人口遷移問題,從歷史學科考察了“西進運動”對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及評價,政治學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國的“西進運動”。今年高考第39題從地理學科考察了xx年12月印度洋海嘯形成的原因,從歷史學科考察了50年前發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 “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會議的精神和對當時中國外交所起的作用,從政治學科考察了與當代我國政府倡導的國際新秩序的內容和關系。在這個階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綜合測試題的特點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歷史復習的方法
(一)復習時注意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狠抓歷史基礎知識,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征和內在聯系,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干系統和知識網絡。如封建社會的衰落是我國明清時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專制制度的加強》這一節內容來說,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
①政治制度: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解決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地方廢行省,三司分權,解決地方與中央的矛盾。
②軍事制度: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解除軍事將領對皇權的威脅。
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過立法來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④加強特務統治,用非正常的手段來強化君權。
⑤“削藩”,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⑥營建北京城,突出皇權,體現出濃厚的君主專制色彩;
就這一章的知識結構來說,明清時期的封建社會衰落主要表現在:
①政治上強化君主專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特務統治、八股取士、文字獄、軍機處、“均田免糧”無不體現出封建社會的衰落。
②經濟上一方面封建社會的經濟繼續發展,另一方面資本主義萌芽出現,開始沖擊著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
③民族關系上,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
④對外關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動已到達我國的東南沿海和西北邊疆,出現了反侵略的斗爭,閉關鎖國政策成為對外關系的主流。
⑤思想文化上,文化專制主義達到頂峰,出現了一些反封建專制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和文學作品,西學東漸。
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對早期維新思想、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以及新、舊民主革命轉變的關系,對中國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影響等。“新中國成立后的經濟發展”我們可以從向蘇聯學習、積極主動探索、改革開放形成中國特色道路等幾個階段來掌握。再如,我們把14世紀——18世紀中國的明清時期和西歐從政治、經濟、文化、對外政策等方面作一比較,東西方社會的階段性特征和歷史發展的趨勢則一目了然。還有,我們可以從微觀政治、經濟、階級、文化領域的變化對比理解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出現的區域性特點。
(二)掌握基本的史學理論,初步理解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幾個基本觀點和辯證的思維方法,提高理論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評價歷史的生產力標準。所謂生產力標準,包括兩個要點:一是生產力是人類全部歷史的基礎,是歷史發展的終極動力;二是生產力是認識和評價歷史現象的根本標準。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是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具有反作用力,它包括兩個要點:一是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表現為它決定了上層建筑的產生、性質和發展變化。如戰國時期,封建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封建制度在各諸侯國的陸續建立。二是上層建筑的反作用表現為如果它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時則會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戰國時期時期,戰亂不休,經濟卻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反之,則阻礙經濟的發展。
②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并由此去理解評價歷史的實踐標準。所謂實踐標準,就是要根據實踐檢驗的結果立論。如19世紀中期的西歐可以產生馬克思主義,而同一時期的中國則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馬克思主義和洋務運動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而太平天國運動則不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不是由統治者的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由歷史發展進程的特點決定的,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性質。
③階級和階級斗爭
④個人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⑤原因和結果
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必然是先行后續的關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在一定的條件下,兩者可以互相轉化。歷史的因果關系主要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異果、同果異因、互為因果、系列因果等類型。
⑥現象和本質;偶然性與必然性;,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繼承和發展等。
(三)重視解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題能力是解題時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無論是歷史單科或是文科綜合,題型一般都是三種題型:單項選擇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是學生容易丟分的題,在高三的復習訓練過程中,應從審題、回憶教材、列提綱、規范書寫等四個方面訓來提高自己的解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訓練過程中,要善于歸納、比較、分析、總結材料題、問答題的類型和特點,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體能力;通過對一定量的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地歸納、比較、分析,發現自己思維訓練過程中的癥結,及時的解決,從而有效地提高主觀題的得分。要記住,解題能力主要是練出來的,要通過一定量的有序的訓練,解題能力和思維能力才能逐漸提高,偷懶、少做,不愿做是學習的天敵。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10
一、指導思想
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認真研讀近幾年新課程改革省份的高考試題。準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借鑒本校幾年的本考經驗,及時關注高考政策。精心備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計劃要周密,時間要合理;忌猜題押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為根本。
二、學情分析
本屆我校高三文科10個班,7個普通班,3個音美班,基礎較差。存在三大問題
1、學習主動精神太差,不會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太差。
2、學習方法不科學,大部分學生對歷史知識缺乏理解分析,而傾向于死記硬背,即使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做題中也不能靈活運用,遷移能力差。
3、做題能力太差,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審題能力、運用知識能力。總結概括能力較差,答題習慣不規范。針對這一狀況,復習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這個現實,低起點,嚴要求,夯實知識基礎,構建、完善學科知識體系,重點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培養高考意識和考試能力。
三、時間安排與階段目標
一輪時間:從20xx年5月底—20xx年2月初
階段目標:夯實基礎。即緊扣課標和考綱,按教材進行單元復習,適度關注小專題。目標是“全面、細致、系統,扎實”,一般被稱為“地毯式”掃描。時間比較長。第一輪復習是基礎,是學生高考成功的關鍵。通過第一輪復習,對基礎年級新授課查漏補缺,逐漸形成知識網絡,構建學科知識樹,使學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理清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線索;砸實基礎,依據考綱中每章每節的考點分布,一點一滴的積累,狠抓課本的讀熟讀透能力,讓基礎知識成為學生的得分法寶,為第二輪的專題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輪時間:從2月初——5月初
階段目標:對重點知識進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把握對學科內知識綜合的規律認識,注重總結歸納能力的提高,重視論從史出能力的培養。使一輪專題復習得到升華和鞏固。參加保定市和周邊地區的模擬考試,做好總結分析。
三輪時間: 5月初至6月初。
階段目標:針對選擇題、綜合題的題型、解題方法,答題技巧、注意事項進行嚴格訓練。學生提問,教師答疑。綜合測試講評,精選精煉精講。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對熱點、重點進行針對性復習,指導學生回歸課本、查漏補缺,做好學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輔導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擬題,使學生對高考試題的題型和題量、考場心態、時間分配、思維轉換等方面都得到適應性的訓練,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爭取考出好的成績。
四、具體措施
從近幾年高考答卷情況看,歷史學科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掌 握不牢,表現為史實張冠李戴、概念不清、歷史結論錯誤等。二是解讀歷史信息的能力差,表現為不能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正確把握題意等。三是答題不規范,表現為表述不當、思維混亂、答案錯位、完全照抄材料、答題口語化等。為此,在把握考綱分析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基礎上,重點參照并研究課改省份試題及其高考動態,我們將是河北省課改后第四年高考,高考試題已趨于穩定,這就要求我們在高考備考中,不僅要把握好考綱,針對近幾年高考題分析研究。還要搜集各課改省份的高考題和命題方向。 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主題,重難點、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備課組必須認真研讀“三綱”,精心研究高考和高考試題,復習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逐步轉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3、潛心研究備課內容。備課要認真關注“三情”、 “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4、在備課和教研時,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幫帶作用,從備課、講課、作業布置,重點講解各個方面細致的指導新教師。并要求新教師盡量做到聽一節講一節,學習中提高。
第二、認真落實目標教學,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1、解決好目標設置問題,要以學生為本設置目標,目標一定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是學生學習的收獲、積累和提高,要直指學生的學習結果。目標用詞要清晰、簡單、明了、切中要害,為此,我們通過教學研討,形成統一的教學案模式:目標提出要有恰當的動詞;知識結構清晰、精練;高考真題有導向性;每節課解決1-2個重點問題;習題鞏固針對性強。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學生獲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堅持“三鼓勵、三不許”的教學基本要求,即“鼓勵學生多說,多上講臺,培養主動意識,使學生開口敢說;鼓勵學生多寫多思,使學生養成動手、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不迷信資料、課本和名師,使學生養成探索創新的能力。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3、整合教材,提升綜合能力。
目前高中歷史新課程是以專題史的形式呈現的,同一單元的各課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但專題史的教學明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因 此在歷史復習中,最好按通史體例重新整合三個模塊的內容,構建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抓好通史復習,既可溫故,即整理同一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專題模塊的 知識;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歸納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征,構建知識體系,融會貫通,形成新的認識。
以必修1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講述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它以秦朝為分界線,分為特征鮮明的兩個階段。西周時期與血緣關系緊密相連的王位世襲制、 分封制、宗法制等成為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造就了后世“家國一體”的政治制度特色。分封制、世襲制和宗法制的遺存因素貫穿整個中國古代史。這一時 期孕育的思想經諸子百家闡發而成為古代中國的精神寶典,其存在的經濟基礎是井田制(公田)。因此,政治制度上的“家國一體”、思想文化上的“百家爭鳴”、 經濟上的“土地國有”,成為先秦時期的階段特征。秦朝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對以后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秦朝以 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封建小農經濟的成長、儒學正統思想地位的奠定,都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密不可分。
4、用多元史觀指導復習。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 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運用正確的歷史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是歷史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事實上,歷年的《考試大綱》都明確規 定,應“注重考查學生在史觀指導下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內容呈現來看,近幾年各地的高考歷史試題確實加大了對“文明史觀”“全球史觀” “社會史觀”“現代化史觀”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備考復習中,只有掌握這些主要史觀的內涵,才能準確分析、理解中外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才能理解、掌握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和規律,才能在備考中運用其理論整合、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同時,我們還應從不同的史觀切入,理解、評價同一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沖破傳統歷史思維的定式,用史學研究的新觀點、新理念來看待歷史問題,培養多角度、創造性地思考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切實提高備考效率。
第三、精講知識重點,以能力培養帶動知識的復習鞏固。
復習課要有新意、避免簡單重復。注意多種方法的應用,貫穿啟發式教學。精選例題,在例題處理中引導學生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回扣,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應用。同時做好總結,既避免機械重復,又注意了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產生背景、事實、過程,從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題指導。
1、講課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特別是貼近高考的典型試題,如材料型的問答題。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備考的新思路。高考與新課程密切相關,要潛心研究高考新特點,制定應對策略。要站在新的視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應考”,并將三者有機結合。要構建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學科體系,完善知識樹、知識網絡、學科框架、知識圖表等知識體系。
2、在復習一個單元后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系能力。學會閱讀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師在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指導閱讀技能方面要作到四個明確:時間、內容、方法和問題。
第五、加強學法指導,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1、指導歷史知識的消化。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要找出規律特點;課堂要適宜提出問題,要使學生做好筆記,會用筆記;課后及時畫出思維導圖,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2、指導審題能力的培養。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干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3、指導訓練過程中書寫的規范化。答題做到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層次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思路清晰,邏輯嚴密,保證不因規范化問題而失分。
第六、精編練習,及時講評,指導規律總結
1、精心選題。選題的基本依據是“三綱”、“三情”、“三立足”;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選題類型多樣化。
2、精心批改。每一次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改,逢改必批,適當指出學生易錯易混的題目。
3、精心講評。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矯正反思——精評新練——自我完善(查缺補漏)——典題記錄”。教師要高度重視講評課,既要講知識,又要點方法,問題可以分門別類的講,也可以就題論題或借題發揮,達到一題多練的效果
4、錯題率高的反復練習。每周將練習中錯誤率高的習題整理出來,實施周周錯題滾動聯系,強化訓練。
第七、扎實搞好分類推進工作,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對歷史單科偏差的同學要個別輔導,對不同層次同學要分層指導,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第八、情感投入,引導學生以健康的心態備考
高三的學生壓力很大,本屆歷史班學生基礎又比較差,所以可以想象他們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作為老師一定要盡量關注每一位學生,愛他們,支持他們,不斷鼓勵他們,引導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備考。
第九、關注社會熱點,學以致用。靈活遷移
著名歷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同學們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適當關注現實世界,具體包括:能體現國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大事和 熱點;帶有戰略性、事關人類社會未來的新價值觀的事件;既能從現實熱點問題取材,又能充分聯系本學科知識的現實熱點;學生能運用教材中比較重要的理論知識 去分析,而不是純理論的新提法和新理論。例如建立和諧社會、改革創新、維護國家主權(目前與 越南、韓國、菲律賓、日本等國存在的邊界矛盾)、三農問題、經濟全球化、民族關系等。
總之,高三歷史備考復習中要依據對高考歷史試題的分析、《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學生實際等情況,采用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的教學和復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挖掘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使考生在20xx年的文綜歷史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計劃進度表:
20xx年5---6月 政治史模塊 基本方法、基本概念。
20xx年7—9月 復習必修三思想史掌握思想史模塊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實、基本結論、
20xx年 10—12月 經濟史模塊 基本方法。
20xx年1月 復習必修與選修模塊的聯系、整合
20xx年2—5月初 通史復習、注重三個模塊知識的整合。
20xx年5月初—6月初: 與歷史相關的時時熱點、整合、訓練 、訓練學生做題的速度、準確度、以及做題的技巧。
20xx年6月 一周保溫訓練,熟悉回歸教材,心理放松,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11
一、復習計劃制定依據:
1、20xx年至20xx年江西高考文綜歷史試題特點:
(1)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
(2)重視對學生學科能力的考查
(3)關注社會熱點,體現時代特點
(4)突出了時代特征的考察,淡化了具體時間的考察
(5)體現學術性,新的史學研究范式和史學研究新成果被引進高考命題
(6)具有創新性,主要是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和第41題題型近幾年都在變
2、學校和年級組的要求
3、其他年級和學校歷史備課組的做法和本備課組的經驗、教訓
二、歷史高考復習的總體規劃:
(一)一輪復習:通史復習(系統復習)
1.時間安排:從20xx年5月中旬到20xx年3月初(用最長時間把第一輪復習做扎實)
2.復習目標:使學生形成系統的扎實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
3.復習方法 :
(1)按照時間線索、通史順序梳理、整合專題知識體系。
在一輪復習的過程之中,復習按考綱順序,依據通史順序整合專題知識,歸納專題歷史特征。 同時注意按照時間線索梳理、整合歷史知識,注重歷史時序,并歸納歷史時代特征并要注意階段特征的把握。
(2)整合每個專題內部重要時間段中的歷史事件。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歷史教材之必修和選修,整合重要時間發生的歷史事件(背景、過程以及意義影響等),將重大的歷史事件進行古今中外的對比,從中找出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
(3)運用多元史觀來整合歷史,進一步擺脫階級斗爭史觀的束縛,吸收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和社會史觀等的長處,以文明史觀指導歷史復習。
(4)依據其他版本歷史教材、參照相關專著或資料適當補充一些知識。
(5)依據教師用書的史學新觀點部分和相關著作適當介紹史學研究新觀點,培養發散思維。
(二)二輪復習:專題復習
1.時間安排:從20xx年3月初到4月中旬
2.復習目標:使學生對同類歷史問題進行規律性總結形成規律認識以進一步鞏固主干知識提高學生“明晰設問、閱讀材料、提取信息、組織答案”的能力
3.復習方法 :
(1)選擇和總結重要的歷史專題,將教材上的知識依據一些專題重新組織起來,根據歷史發展的內在特點,找到發展的重大階段和規律性的東西。
(2)提高學生答題能力,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強化學生答題規范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應試策略指導;歸納不同類型題目的答題技巧。
(三)三輪復習:熱點復習
1.時間安排:4月下旬到6月初
2.內容安排:
(1)熱點專題講座
(2)專項訓練
(3)模擬考試、試卷講評
(4)關注高考命題專家的學術專長
(5)收集高考信息,做高考信息卷
(6)回歸教材、查漏補缺
三、本屆復習計劃的特色及落實
每一屆的高考歷史復習主要是繼承上一屆的的經驗:這就是注重對主干知識的復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關注熱點問題。如果真的要說一下本屆復習計劃的`特色和落實,那就是:
1、第一輪復習用通史模式構建知識體系,更加注重把握不同歷史時代的特征;為此教師和學生需要對教材和藍本進行重新組合。
2、依據其他版本歷史教材、相關專著或資料適當補充一些知識和依據教師用書的史學新觀點部分和相關著作適當介紹史學研究新觀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為此,每周教研活動時由一位教師對下周教學內容中的補充知識和史學新觀點做一羅列,其他教師進行補充,形成資料供大家共享;在周練訓練題中應有題目對補充知識和新史學觀點進行回應。
3、關注新的史觀、史學研究新成果和高考命題專家的學術專長。
為此,在教學和訓練中對新史觀和史學研究新成果進行滲透,可上網查找高考命題專家及其研究領域和學術觀點并在教學和訓練中適當滲透。最重要的計劃的落實要靠歷史備課組的5位作為一個團隊的努力和堅持。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 12
一、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
時間是學好歷史的必要保證。要提高歷史學科的復習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以每天不少于50分鐘為佳,太多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復習,太少又沒效果;時間宜安排在就寢前的一小時(這段時間是一天中大腦的四次記憶高潮之一);而且應在50分鐘的時間內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三本教材的復習時間進行合理再分配。
記憶是歷史學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復習周期越短、記憶效果越佳。有些同學每天雖有固定的時間復習歷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國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現代史,或者連續一段時間或復習中國古代史、或復習中國近現代史、或復習世界近現代史,周期相對較長,結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復習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無序或周期很長的復習效率很低,談不上對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來說,在每天固定的復習時間里,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都要有明確的量的規定,具體辦法如下:
1.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對教材的復習遍次,再根據每冊教材內容的'多少確定每天對三本教材的復習量(即每天復習多少頁)。
2.針對中國古代史內容相對較少,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的內容較多且理論性較強;在固定的50分鐘時間里,安排中國古代史的復習時間可用10分鐘,另兩本教材各用20分鐘,再根據每天所規定每本教材的復習時間、所要復習的量來確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復習多少頁。
3.在《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上冊復習完后,再復習這兩本教材的下冊,每天所用時間、復習量、方法與上冊相同。但此時《中國古代史》已經復習了一遍,是否還要接著再復習?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古代史》的史實記憶相對較多,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側重于理解,因此中國古代史的復習遍次應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時間只有10分鐘,要記住并理解其內容也應多看。
二、每一遍復習都要有側重點
教學中我們常聽到有些學生反映:我已經將教材看了好幾遍,但還是記不住;有些同學認為每天面對的都是熟悉的內容,感到很枯燥。時間是記憶的保證,但記憶效果的高低與投入的時間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記憶而言,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效果比單純的記憶要好;為此,要掌握知識應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復習不能簡單地循環往復,要有側重點、針對性;這樣可使復習以及對知識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最終達到理解并記住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遍復習以教材內容為主,包括教材標題、大小子目及具體的內容,做到事無大小、輕重,均一一過目,理清各標題之間的關系。目錄是知識的框架,只有把握了歷史框架,才能將零碎、非有序的具體知識點歸屬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規定的內容后,臨睡前應將白天復習過的內容在大腦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不要求將所有的內容都回憶出來(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將當天復習過的大小標題及彼此間的關系回憶出來,這樣既能鞏固主干知識,又不至于因精力過于集中而使大腦興奮影響睡眠。
第二遍復習以理清歷史線索并進行知識拓展為重點。從目前高考文科綜合試卷看,歷史學科的試題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對歷史發展沿革(即歷史基本線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及創新能力。選擇題一般是在同一背景材料下,對發生在不同時代但與背景材料相關的歷史現象進行設問,形成題組,各小題看似互不相屬,實際上是對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考查,2000年綜合卷的松江棉紡織業、2001年綜合卷的中國古代教育等試題都是如此。在考查學生創新能力時,命題者往往會提供一個陌生的背景材料,再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設計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這類試題大都涉及學科間的知識滲透。如2000年綜合卷的中東問題、巴拿馬運河問題,2001年高考綜合卷從非洲不同歷史時期的形勢圖得出其形成及變化的原因等試題,這類試題不僅僅要求學生對某個歷史知識點的深層次分析,而且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與拓展性。若平時只注意點的復習而忽略線面的復習與深化,那么解答這些試題時便會束手無策,因此復習時要注重對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進行學科間的知識滲透,然而學生因能力所限,復習時很難深化與拓展。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相關文章:
歷史一輪復習計劃03-18
物理一輪復習計劃(精選14篇)02-10
歷史考試復習計劃11-16
高三語文一輪復習計劃12-13
高三政治一輪復習計劃11-08
高三物理一輪復習計劃02-22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總結11-29
2023高三語文一輪復習計劃12-13
高三數學一輪復習計劃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