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22 07:23:5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華】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數學教學設計15篇

數學教學設計1

  一、課題:圓的周長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繞線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及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圓周率π值的探索,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介紹我國數學家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難點: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

  四、教具、學具

  教具:直尺、圓形物體、繩子、多媒體課件。

  學具:直尺、圓形物體、繩子。

  五、教學方法

  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發現規律。教師給予合理引導,巧妙、適時運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學生的感知,激發興趣,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你們都了解了圓的哪些知識?你們還想知道圓的哪些知識?

  生:

  1、圓的周長是怎樣得到的?

  2、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3、如何計算圓的周長?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研究“圓的周長”。(板書:圓的周長)

  (設計意圖:此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對圓的知識盲點進行整理,提出疑問,激發探索熱情。)

 。ǘ┨剿餍轮

  1、認識圓的周長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處處都有圓,也離不開圓。

  (1)請同學們從你的身邊或學習用具中,找出一個圓形的物體來。

 。2)請同學們先研究一下,什么是圓的周長?(同學們討論后,讓學生上臺演示比劃一下圓的`周長指的是哪一部分)

  2、猜測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思考一下: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通過學生的交流與討論后,有的學生說與直徑有關,也可能有的學生說與半徑有關。為什么?)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周長到底和什么有關。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探討一下你用什么辦法能夠測量出你們手中的圓的周長。

  3、展示、交流

  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測量辦法和測量結果,并且點名請個別同學上前板演所使用的方法與過程。學生可能會使用以下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

 。1)滾動法。

 。2)繞線法。

  教師強調:

  1、用滾動法進行測量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做好標記。

 。2)不能滑動,要滾動。

 。3)要滾動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2、用繞線法測量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測量的是打結處之間的長度。

  (2)一定要將繩子拉直再測量。

  師:無論是用滾動法還是繞線法,它們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變曲為直)

  3、介紹圓周率

  教師指出:實際上,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作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教師板書:周長∶直徑=圓周率)

  師:計算時,圓周率(π)的值通常取3.14,即計算時,凡沒有具體規定的π都取近似值3.14。

  4、總結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及公式

  師:根據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你能說出圓的周長公式嗎?

  (引導學生歸納出:圓的周長=直徑×π。)

  師:如果用C來表示周長,那么如何用字母來表示圓的周長公式?(C=πd或C=2πr)

  5、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應用

  示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m?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c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多少周?

  師:請同學們仔細讀題,你從題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獨立算出后,學生講教師板書,并提醒書寫格式。

  根據C=πd,3、14×20=62、8(m)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花壇的周長是62、8m,車輪大約轉動40周。

 。ㄈ┤n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數學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畫圖程序,學會了啟動和關閉畫圖,使用矩形、圓角矩形和圓形工具。本課是在上一課的基礎上,學會利用畫圖打開上一課所畫的“電腦”圖片,學會運用填充工具給圖象著色,其中穿插了控制工具欄顯示和隱藏的方法,其中“填充工具”的使用也為下一課“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認識及設置做了準備!霸囈辉嚒敝械木毩曇彩窃谏弦徽n的“試一試”的基礎上,對打開圖片和填充工具的進一步練習。根據以上分析,確定以下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龠M一步認識“畫圖”的界面;

 、诔醪秸J識文件名;

 、壅J識填充工具的作用;

  2、技能目標:

 、賹W會工具欄的顯示和隱藏;

 、趯W會在“畫圖”中打開圖片文件;

  ③學會“填充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標:

  ①體驗電腦畫畫的簡潔性,培養學習電腦的興趣;

  ②感受“畫圖”顏色的豐富多彩,熱愛生活;

  4、素質目標:陶冶學生審美的情操,提高審美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打開”圖片,利用“填充工具”給圖形著色。

  難點:對小圖形的填色和未封閉圖形的填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控制平臺,若干彩色的JPG畫和若干未著色的JPG畫。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導入,學習“打開圖片”。

  教師活動:

  今天老師很高興,因為昨天老師去一班同學的家參觀,把一些同學漂亮的房間圖片保存在了電腦上,現在想把它們打開來,跟大家一起欣賞,好嗎?誰知道畫圖軟件中怎樣打開圖片?

 。ń處煷蜷_畫圖程序,廣播全體,“文件”—“打開”,打開一幅彩色的畫。)

  再用同樣的方法打開第二幅)這兩張圖片漂亮嗎?其實啊,老師已經事先把這些圖片存到了我們每位同學的電腦上,下面,就請你們自己照老師剛才的方法去欣賞,好不好?(總共有9幅,請同學們一一欣賞。)

  (教師巡回,個別輔導)

  學生活動:

 。▽W生欣賞)(學生利用畫圖打開圖片欣賞)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融知識技能的學習于主動的欣賞活動中。

  二、激發興趣,給相片涂上顏色。

  教師活動:

  剛才欣賞了那么多的漂亮房間的圖片,你們喜歡嗎?還記得上兩節課我們畫了什么嗎?(教師打開上節課畫的電腦。)把我們的電腦和剛才欣賞的圖片比一比,哪個更漂亮?為什么?那你現在最想干什么?

  好,這節課我們就來給我們的電腦穿上一件美麗的外衣(板書課題:涂上美麗的顏色)。

  其實,畫圖軟件里給圖片涂上顏色還是比較簡單,有誰知道用什么工具?下面先請同學們來熟悉一下顏料桶工具的使用方法,請打開“填充練習”文件按要求完成著色。如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翻開課本第18頁查看有關的說明。

  其中第三和第四幅較難,中途進行討論。

  好,都會使用顏料桶工具了嗎?下面就請打開我們上節課畫的電腦,并給它涂上美麗的顏色。(教師巡回,個別指導,并留意和保留一些色彩搭配好的作品和色彩搭配不合理的作品)

  學生活動:

  (學生打開填充練習,完成上色。學生打開以前保存的電腦,嘗試給它涂上顏色。)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想給自己電腦填上顏色的急切愿望,創設情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下一步作品展示評價作準備。

  三、作品展示評析。

  教師活動:

  好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誰愿意把自己的畫拿出來給別人欣賞一下。請大家來評一評,他畫得怎么樣?(教師指名評論,并要求說說為什么?)

  給圖片涂上顏色簡單嗎?雖然方法很簡單,但是我們還是需要用腦子好好想一想:涂怎樣的顏色才能讓我們的電腦更加漂亮,美觀。

  我剛才也畫了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師的畫。(將老師的畫展示給大家,同時把教師機上“畫圖”的“工具箱”和“顏料盒”隱藏)誰發現老師的電腦有什么不對勁?誰會幫我把它們找出來?(請一個同學上來操作)我們可以點擊查看菜單中工具欄和顏料盒,將它們隱藏,當然也能將它們重新找出來。請大家也試試。

  下面請同學們選擇打開森林和河流中的一幅,并進行著色。

  學生活動:

  (學生隱藏工具欄、顏料盒和狀態欄,并能將它們重新顯示。學生紛紛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及建議。學生嘗試給坦克和樓房著色。)

  設計意圖:作品的展示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能讓學生在評價、比較中技能得到提高,審美意識得到培養。

  四、擴展訓練。

  教師活動:

  有許多同學已經完成了任務,老師還帶來了幾幅卡通圖給大家做著色練習,同學們可以打開電腦中的線條圖1-5,給它們也涂上美麗的顏色。

  學生活動:

  學生打開圖片,進行涂色。

  設計意圖:通過擴展訓練,使學生的涂色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將教學內容升華,陶冶學生審美的情操,提高審美意識。

  五、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這節課快要結束了,最后我想問大家: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活動:學生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發言,來對整節課的教學內容作個總結

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素材。學生的空間觀念要在他們自己的觀察、試驗、操作等“做數學”的體驗活動中才能不斷生成和發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邊的實例,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空間觀念,既起到鞏固舊知識的作用,又為學習其他圖形奠定基礎。

  鏡子不僅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它還包含著許多數學知識,為了讓學生全面準確地了解、認識鏡子中的數學奧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鏡子中的數學知識蘊藏于游戲、活動中;顒拥脑O計是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主認識,在交流中迸發靈感,挖掘生活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培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建立鏡面對稱現象的模型,并能運用鏡面對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教學設備較齊全,學生多數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家長對教育比較重視,學生的知識面較廣。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教師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給予學生更多探索、創造、交流的機會,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不斷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教學設計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從鏡子中你們看到了什么?

  2、由猜測引發矛盾沖突,激發求知欲(全班同學照著大鏡子整理衣服和紅領巾。)

  師:咦,我發現××同學今天頭上還戴著漂亮的發卡,請同學們看一看,如果我們從鏡子中看她,她的發卡在她頭上的哪一邊?

  (先猜一猜,學生猜測后,請她上臺面向大家,舉起右手,再轉身,驗證猜測是否正確。)

  師:發卡在她頭上的右邊,為什么從鏡子中看是在左邊呢?今天我們一起去探究鏡子中的數學奧秘!(板書課題)

 。ㄔu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照鏡子的體驗,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生成“憤”與“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ǘ﹦邮謱嵺`,合作探究

  1、拿起鏡子照一照身邊的物品,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鏡子內外,左右是否相同,還是相反?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用實物進行驗證。)

  師引導學生歸納:鏡子內外,左右相反。

  (評析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其創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假設DD驗證假設”的實踐中充分體驗鏡子內外空間事物的位置與順序所發生的變化,逐步探究出鏡面對稱的特征,經歷與體驗由問題到假設再到驗證的'數學過程與方法。)

  2、機靈狗不知道鏡子中的這個奧秘,所以碰到一個難題,同學們愿意幫助它解決嗎?

  師:機靈狗從鏡子中看到的時間對嗎?為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鏡子和鐘面實踐,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

 。ㄔu析通過運用知識幫助機靈狗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還有哪些時間從鏡子中看,容易被看錯?

 。ㄔu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散學生思維。)

  3、剛才同學們幫助機靈狗解決了問題,它送給每個人一張智慧大“王”的圖片,用鏡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發現?跟同伴說一說。

  引導學生歸納:鏡子內外,互相對稱,利用鏡子能看到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ㄔu析變學數學為做數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鏡面對稱現象。)

  4、課本上還有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你能把鏡子放在圖中適當的位置,看到圖的全部嗎?

  (學生上臺展示做法。)(評析運用鏡面對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老師手上這些圖形只有一半,猜猜,它們的整個圖形分別是什么?

  你能想辦法驗證你的猜想嗎?

  引導學生歸納:鏡子內外,左右相反,互相對稱,這種現象稱為鏡面對稱現象。

 。ㄔu析通過各種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逐步建構鏡面對稱現象的模型。)

  (三)解釋應用,發展思維

  1、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師:他們為什么能準確地做出對方的動作?

  (評析通過游戲活躍課堂,培養學生空間感覺和空間想像能力,進一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的特征。)

  2、同學們能把鏡面對稱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老師決定獎勵你們,請大家看《猴子撈月》的動畫片。

  師:猴子為什么撈不到月亮?

  (學生獨立思考,再選代表回答。)

  師:鏡面對稱現象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我們一起去欣賞祖國美麗的山水!(放錄像)欣賞之后你想說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ㄔu析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熱愛祖國的品德教育,使學生再次體驗鏡面對稱現象。)

  3、生活中應用鏡面對稱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錄像和圖片,你能發現什么?鏡子和水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播放《五朵金花》錄像片斷:姑娘在泉邊梳妝;出示圖片:牙科檢查鏡、汽車后視鏡、商場防盜鏡等。)

 。ㄔu析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在解釋應用中提高認知水平。)

 。ㄋ模w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ㄔu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數學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教師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引導學生在自學文本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開放的、面向實際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嘗試、探索、思考、交流與合作中培養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營造一個平等的、和諧的、寬松的良好氛圍進行學習。同時,教師注意點撥引導,發揮學生“一幫一”合作學習的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認知分析:學生已學過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初步掌握了簡單說理的方法,為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有關內容作了準備。

  能力分析: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個別學生在理解、應用上還須借助老師、同學的幫助,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同伴的幫助,也會有所收獲。對于一小部分基礎薄弱、自學能力稍差的學生要提供賞識性評價教學策略,給予個別關照以及適當的精神激勵,讓他們逐步樹立自尊心與自信心,從而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情感分析: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夠均衡,有待加強;少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尚需通過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來加以帶動。

  基于以上分析,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與互相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研究,并最終學會學習。

  知識分析

  學生已學過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初步掌握了簡單說理的方法,為本節學習做好了準備。同時本節的學習可以豐富和加深學生對已學圖形的認識,為學習其他圖形知識打好基礎。特別是平移、翻折、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是運用全等形的概念得出來的,從而起到鞏固新概念的作用。另一方面,掌握這一結論,對學生的某些情況下確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有幫助。

  教學目標:

  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能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能夠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建構過程,經歷觀察、操作、探究、歸納、總結等過程,獲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尋找對應變和對應角的方法。

  2、在圖形變換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集合直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實際操作中獲得全等三角形的體驗;在探究運用全等三角形性質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教學難點

  掌握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的尋找規律,迅速正確的指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題的教學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以“引導發現,合作探究”教學法為主,輔之直觀演示、討論交流,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動心關注。

  學法指導

  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本課的教學,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嘗試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學習。

  教學資源

  借助PPT軟件展示引例及變式訓練題組,增大課堂容量,吸引學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

  在本節中,學生同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操作、相互啟發、促進、交流,教師適時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評價方式為:

  (1)課堂提問;

 。2)練習反饋;

  (3)在本節中,學生同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操作、相互啟發、促進、交流,教師適時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評價方式為:

 。1)課堂提問;

  (2)練習反饋;

 。3)展示。既有學生的自評,又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評,力求在評價中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一張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重疊在一起能重合嗎?

 。2)如果把這些圖形疊合起來,會怎樣呢?

 。ㄕf明: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稱為全等形)

 。3)把全等圖形用線連起來: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1)結合學生回答及章前圖引出本章內容,板書課題。

  2、出示問題(2)和(3),在學生思考并回答的基礎上引出并板書節課題。

  3、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注意力并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學生活動】

  1、按照要求依次進行觀察猜想、操作確認。

  2、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參與對同伴表現情況的評價。

  【設計意圖】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圖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問題(1),引導學生從圖形的形狀與大小的角度去觀察圖形。圖形全等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聯想;引導學生進一步聯系生活,激發探究的`欲望。

  【媒體運用】

  依次出示三個問題;動態展示相關問題的解答過程及結果,節時增效

  二、誘導嘗試,探究新知

  1、全等三角形概念教學

  自學課本2-3頁思考2以上的內容,(自學時間5分鐘)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請舉例說明

 。2)用硬紙板檢驗下列各圖中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試用符號語言表示。若不全等,請說明理由。

  (3)把兩個全等三角形疊放在一起,__________叫對應頂點,_____________叫對應邊,__________________叫對應角。

  (4)如圖1,若△ABC≌△DEF,則AB的對應邊是.AC的對應邊是.BC的對應邊是;∠A的對應角是.∠B的對應角是.∠C的對應角是.

  (5)你能結合以上練習總結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的一般規律嗎?

  a.有公共邊,則公共邊為對應邊

  b.有公共角,則公共角為對應角

  (對頂角為對應角)

  c.最大邊與最大邊(最小邊與最小邊)為對應邊;最大角與最大角(最小角與最小角)為對應角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提問:

 。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有什么關系?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有什么關系?

 。2)如圖1,△ABC≌△DEF,請指出圖中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角。

  【教師活動】

  1、出示自學提綱,提出要求,組織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相機板書全等形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對應元素找尋規律

  3、結合學生回答,用課件動態展示相關問題的答案。

  【學生活動】

  1、按照要求自學課本內容,解答相關問題。

  2、同桌合作完成問題(2),動手操作并互相討論、探索,感知對折、旋轉、平移的兩個三角形仍然全等。

  3、獨立完成問題(3)―(6),相互交流.

  【教師活動】口頭提出問題,課件演示疊合過程,相機板書性質。

  【學生活動】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觀察演示過程,總結歸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參與對同伴表現情況的評價。

  【設計意圖】

  1、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分析、總結出圖形變換的本質,加深對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3、通過層層深入的設計問題,讓學生一步步撥云見日,最終能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媒體運用】

  出示自學提綱;動態展示相關問題的解答過程及結果。

  【設計意圖】學會符號語言,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媒體運用】

  呈現性質的圖形及符號表示形式,增強直觀性

  三、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ㄒ唬┻x擇填空

  1、△ABC≌△BAD,A和B、C和D是對應點,如果AB=5cm,BD=4cm,AD=6cm,那么BC的長是

 。ˋ)6cm(B)5cm

  (C)4cm(D)無法確定

  2、在上題中,∠CAB的對應角是()

  (A)∠DAB (B)∠DBA (C)∠DBC (D)∠CAD

  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解答下列各題

  3、如右圖,已知△ABC≌△DEC,B和E,A和D是對應頂點,說出這兩個三角形中相等的邊和角。

  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

  4、如圖,△ABC≌△DEC,CA和CD,CB和CE是對應邊,∠ACD和∠BCE相等嗎?為什么?

  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

  【教師活動】

  1、課件呈現問題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組織相互評價、矯正,并呈現解答過程。

  [課件展示]1、依次展示問題。2、結合學生回答相機展示

  巡視指導,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分析探索充分條件。

  分組討論,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

  本環節安排了兩個梯次練習,其中題組一為概念辨析,旨在鞏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及對應元素的確定方法;題組二是解答題,旨在檢查學生能否從較為復雜的圖形變換中檢索出簡單圖形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全等三角形對應元素的尋找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性質的認識,又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媒體運用】

  呈現問題及及部分答案,驗證學生解答過程,提高練習的時效性。

  四、綜合歸納,延展深化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還有什么疑問嗎?

  【教師活動】

  先引導學生自主小結的基礎上,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小結: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讓學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媒體運用】再現本節知識要點。

  五、推薦作業,補充升華

  必做題:

  習題12.1 1,2,3;

  選做題:

  1、已知SABC≌SDEF,且∠A=52,∠B=31,ED=10cm,∠F=∠C,求∠F的度數與AB的長;

  2、已知SABC≌SDEF,SDEF的周長32cm,DE=9cm,EF=12cm,且∠E=∠B,求AC的長;

  3、盡量畫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所拼接的圖形,并嘗試尋求這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教師活動】

  課件展示作業題

  【學生活動】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業,及時彌補

  【設計意圖】

  為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作業層推薦、分類要求。

  【媒體運用】PPT課件呈現選做題。

  六、板書設計:

  課題

  一、概念

  1、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

  二、方法

  1、全等三角形表示:SABC≌SDEF

  2、找對應元素的規律:

  a.公共邊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對應邊

  b.公共角對應角(對頂角為對應角)

  c.大邊(角)對大邊(角);小邊(角)對小邊(角)

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的圖形創造、觀察、思考、猜想、驗證等過程,體會勾股定理的產生過程。

  2、通過介紹我國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感培養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復興努力學習。

  3、培養學生數學發現、數學分析和數學推理證明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利用拼圖證明勾股定理

  三、學具準備

  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方格紙、固體膠

  四、教學過程

  (一)趣味涂鴉,引入情景

  教師:很多同學都喜歡在紙上涂涂畫畫,今天想請大家幫老師完成一幅涂鴉,你能按要求完成嗎?

  (1)在邊長為1的方格紙上任意畫一個頂點都在格點上的直角三角形。

  (2)再分別以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向三角形外作3個正方形。

  學生活動:先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畫法,最后班級展示。

  (二)小組探究,大膽猜想

  教師:觀察自己所涂鴉的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請求出三個正方形的面積,再說說這些面積之間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面積邊長

  第Ⅰ個正方形

  第Ⅱ個正方形

  第Ⅲ個正方形

  2、圖中所畫的直角三角形的邊長分別是多少?請根據面積之間的關系寫出邊長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

  3、與小組成員交流探究結果?并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a,b,c具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4、方法提煉:這種利用面積相等得出直角三角形三邊等量關系的方法叫做什么方法?

  學生活動: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探究結果,并猜想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最后班級展示。

  (三)趣味拼圖,驗證猜想

  教師:請利用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

  1、你能拼出哪些圖形?能拼出正方形和直角梯形嗎?

  2、能否就你拼出的圖形利用面積法說明a2+b2=c2的合理性?如果可以,請寫下自己的`推理過程。

  學生活動:獨立拼圖,并思考如何利用圖形寫出相應的證明過程,再在組內交流算法,最后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訓練鞏固提升

  教師:請完成下列問題,并上臺進行展示。

  1.在Rt△ABC中,∠C=900,∠A,∠B,∠C的對邊分別為a,b,c

  已知a=6,b=8.求c.

  已知c=25,b=15.求a .

  已知c=9,a=3.求b.(結果保留根號)

  學生活動:先獨立完成問題,再組內交流解題心得,最后上臺展示,其他小組幫助解決問題。

  (五)課堂小結,梳理知識

  教師:說說自己這節課有哪些收獲?請從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運用等方向進行總結。

  (六)課外涂鴉,延伸課堂

  (1)在邊長為1的方格紙上任意畫一個頂點都在格點上的直角三角形;

  (2)再分別以這個三角形的三邊為直徑向三角形外作三個半圓,這三個半圓的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看看又會有什么新的數學發現?

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說出怎樣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并會用符號語言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概念,會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確地找出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3、會說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的性質。

  此外,通過把兩個重合的三角形變換其中一個的位置,使它們呈現各種不同位置的活動,讓學生從中了解并體會圖形變換的思想,逐步培養學生動態的研究幾何圖形的意思。

  [引導性材料]

  我們身邊經常看到一模一樣的圖形,比如同一版面的記念郵票,同一版面的人民幣、用兩張紙疊在一起剪出的兩張窗花等,請大家舉出這類圖形的例子。

  說明:讓學生在舉出實際例子以及對所舉例子的辨析中獲得對全等圖形盡可能多的精確的感知。

  [教學設計]

  問題1:幾何中,我們把上述所例舉的一模一樣的圖形叫做全等形,以下是描述全等形的三種不同的說法,你認為哪種說法是恰當的?

 。╨)形狀相同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

  (2)大小相等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

 。3)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全等形。

  (學生閱讀課本第21頁,全等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全等三解形的表示方法。)

  操作和觀察(學生用兩塊透明塑料片疊合在一起,任意剪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教師制作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復合投影片演示。)

 。1)將重合的兩塊全等三角形塑料片中的一個沿著一邊所在的直線移動,觀察移動過程中這兩個三角形有哪幾種不同位置?畫出這兩個全等三角形不同位置的組合圖形。

 。2)圖3.4—1是上述移動過程中的兩個全等三角形組合的圖形,說出它們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3)將重合的兩塊三角形塑料片,以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把其中一個三角形翻折180,請你畫出翻折后的兩個全等三角形組合的圖形。

 。4)將兩塊全等的三角形塑料片拼合成如圖3.4—2中的圖形,并指出它們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坌〗Y]

  1、識別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的關鍵是正確識別它們的對應頂點。

  2、用全等三變換的方法觀察圖形,有助于正確、迅速的從復雜圖形中識別出全等三角形。

  [作業]

  課本3.2A組第2、3、4題。

數學教學設計7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兩位數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使學生加深對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理解。

 。ǘ┠芰τ柧汓c

  1.提高學生的口算準確性和速度,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ㄈ┑掠凉B透點:滲透對比思想,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去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減的道理。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9-6= 30+2= 8+51= 50-20=

  74-4= 8-4= 40+4= 35+2=

  90-70= 58-8=

  2.口答:

  5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54=50+()。

  68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68=8+()。

  3.擺小棒算一算:30+(7-2)= 70-40+5=

  二、探究新知

  1.導入。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時,是通過什么辦法找出解題方法的?(擺小棒)這節課我們還是利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出示36-2。指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還剩多少根?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引導學生總結:36-2,就是從36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從單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來整捆的小棒合起來,結果是34根。

 。3)啟發學生結合操作過程歸納計算方法。

 、侔36分成3個十和6個一。

 、谙人6-2=4(即個位上的數先相減)。

 、墼偎30+4=34(即再把個位上的數與整十數合起來)。

  學生邊敘述,教師邊板書。

  啟發學生互相敘述一遍計算過程:計算36-2,先算6-2=4,再算30+4=34,

  所以36-2=34。并把書上例題填充完整。

 。4)反饋練習:做一做2。

  3.出示36-20= 。

  (1)學生擺小棒計算36-20,邊擺邊口述。教師巡視指導,啟發學生明確:兩位數減整十數,先把整捆和整捆相減,也就是先要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個位數,再把整十數相減,然后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2)指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侔36分成30和6。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數和十位上數先相減)。

 、墼偎10+6=16(即再加上個位上的數)。

  根據學生敘述教師板書:

  (3)學生互相敘述計算過程:先算30-20=10、再算10+6=16

  所以36-20=16。并把書上例1填充完整。

  (4)反饋練習:54頁做一做3,注意敘述計算方法。

  4.比較兩題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找出相同點:都要先把被減數36分成30和6。

  不同點:36-2要從個位數里減。36-20要從十位數里減。

  三、鞏固發展

  1.

 。1)先擺37根小棒拿走5根,還剩幾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2)先擺34根小棒拿走30根小棒,還剩幾根小棒?你是怎么想的?

  2.做一做1。(體會減一位數和減整十數算法的區別,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觀察后計算填書。)

  3.78-5=□先算()減()

  78-50=□先算()減()

  45+(7-4)=□先算()減()

  4.選擇正確的得數:

  56-3=(26 59 53)

  56-30=(86 26 53)

  47-4=(43 51 7)

  47-40=(7 8 7 40)

  99-9=(10 9 90)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方法,請同學們結合例1中的兩題,試著說一說計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四第1、2題。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2個大小一樣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實物架、2塊大小不同的積木、2個體積差不多大的正方體和正方體、火柴盒20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

  2.學生準備:每人4-5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直尺、奶箱子。

  教學過程

  一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情況。

  1今天的數學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體積和體積單位! 2關于體積和體積單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據學生匯報,相應板書。

  3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積累。

  老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認識體積

  1.故事導入,初感空間。

  ①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愿意給大家講講?

 、谶@只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為什么把石頭放進瓶子里,水就會升高呢?

  2.實驗演示。

  實驗一:感受物體占有空間。

 、偈^真的占了水的空間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

  看,老師手上拿的是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有一樣多的水,其中一個杯子放入一塊積木,會出現什么情況?

 、谒疄槭裁磿绯鰜砟?

  實驗二:感受物體占空間有大小

  ①這回我放這個積木塊(稍大),再把水倒入這個杯子,又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

  ②實驗演示

  ③溢出的為什么比剛才的多?

  ④ 小結:也就是說,這2個積木塊不但占空間,而且占的空間有大——有小。

 、弈窃跀祵W中,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⑦什么叫體積?(指名、齊讀、領讀)

 、嗯e生活中物體占空間的例子。

  三認識體積單位

  1制造矛盾沖突,引出體積單位

 、儆械奈矬w可以通過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快看看哪個體積大?

  ②意見不統一了?磥砉饪词遣荒軠蚀_比較這兩個盒子的體積了。

  ③怎么辦?引出體積單位。

  2認識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誰知道?

 、谡n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體積是1 cm的學具,舉起來我看看。

  注意聽要求:請你們用格尺量一量這個正方體到每條棱到長是多少?

 、苣俏覀兙涂梢哉f【棱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

 、萆钪心男┪矬w的體積是大約是1 cm?

 、蘩蠋熯@兒有個火柴盒,你估計一下它到體積是多少cm?

  到底誰估得準呢?同桌2人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算一算。

 、迏R報:

  3認識1dm

 、賱偛盼覀冇美忾L1 cm到正方體測出了火柴盒的體積,

  那下面我們還用這個1 cm到小正方體測測奶箱的體積。

  為什么?(剛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你看又是介紹方法、技巧的。)

 、诳磥砦覀兊眯枰粋稍大的體積單位,這個稍大的體積單位就是立方分米。

 、 1 dm又是怎樣規定的呢?(結合課件)

  ④課前大家也準備了棱長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體。

 、萆钪心男┪矬w的體積是大約是1 dm?

  4認識1m 。

 、賱偛,我們用體積是1 cm的正方體測量了火柴盒的體積;用體積是1 dm的正方體了奶箱的體積。

  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用這些體積單位測量一下教室的體積。

 、跒槭裁矗靠磥砦覀冞需要一個更大的體積單位。

 、 1 m有多大呢?

  ④在這個體積是1 m的正方體框架里大約能容納多少名同學呢?

 、菹氩幌胫来鸢?我們來驗證一下。

  ⑥演示驗證。

  ⑦ 1 m的正方體大約能容納7人,那我們教室的體積有多少m呢?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在橫線上填出適當的體積單位。

  課件出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10 _________

  VCD機的體積約是4 _________

  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_________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大小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體積最大的物體的是什么?體積最小的物體是什么?

  2組成下面各圖的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為1 cm,把每個圖形的體積填在橫線上。

  延伸:你還能用4個1 cm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圖形嗎?

  小結:也就是說無論物體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3用8個1 cm的正方體,擺出體積是8 cm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你能用幾種擺法?

  四、總結

  除了用數體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求物體的體積,有沒有更快捷、更簡單的方法呢?(難道求高樓大廈的體積也用數體積單位的方法嗎?

  是啊,有,一定有。

  時間的關系,謎底下節揭曉!

數學教學設計9

  帖店

  教學目標:

  1、認識1元、5角、1角的硬幣,能簡單說出它們的特征。

  2、會用錢幣進行簡單的買賣活動,樂于參加游戲活動。

  教學準備:

  給幼兒準備足夠數量的硬幣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

  1、展示潤發商場的購物宣傳單。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潤發商場有哪些商品?教師:你想買點商品回家嗎?你想買什么?教師:你想把商品買回家,需要什么呀?(錢)

  二、認識硬幣:

  1、教師:看,今天老師帶來了錢:展示1元、5角、1角硬幣。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它們有什么不同?(請幼兒說說這些錢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了解這些錢幣的特征:硬幣中銀色的最小的那個是1角錢的硬幣,金黃色的那個就是5角錢的硬幣,硬幣中最的就是1元錢的硬幣)教師小結:這些錢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硬幣

  2、小朋友們認識這些硬幣,森林里的動物們也認識這些硬幣,還會用它們來買東西呢!不信,你們看------

  3、教師展示故事《小狗帖店》畫面1:買巧克力豆。出現三種硬幣,教師:我們來助小猴,哪個是1角錢的硬幣?畫面2:買牛奶糖出現三種硬幣,教師:哪個是5角錢的硬幣?畫面3:買棒棒糖出現三種硬幣,教師:哪個是1元錢的硬幣?畫面

  4:買巧克力糖出現三種硬幣,教師:怎么辦呀?誰來助小猴?

  三、進行簡單的數錢活動:

  1、教師:剛才,故事里的小猴學會了把1元錢的硬幣加上一個5角錢的硬幣就能買到1元5角錢的巧克力糖了。那老師來考考你們:5角硬幣加上1角硬幣一共多少錢呢?那1元錢的硬幣加上1角硬幣一共多少錢呢?重點: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相加。

  2、啊,講了故事陳老師現在有點餓了,我需要買點八寶粥吃吃!教師進行示范性操作,將飲料圖片剪下來,貼在白紙上,用替代硬幣的圓點進行粘貼。教師:小朋友看看這八寶粥需要多少錢?幼兒:需要1元2角錢。

  教師:我要付哪些硬幣呢?

  1、老師這里有一些代替硬幣的圓點,這個最是1元硬幣,這個黃色的是5角的硬幣,這個白色的是1角硬幣。首先需要把1元硬幣粘上,再把兩枚1角硬幣粘貼在八寶粥的下面。)除了老師這種辦法,還可以用其他方法進行粘貼。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創設一個幼兒購物的情景,讓幼兒自由選擇進行購物粘貼活動。

  3、進行簡單的講評,指出存在的問題。

  游戲:預設數學區:進行剪貼游戲,繼續活動課的內容。探索區:準備磁鐵、硬幣、螺絲等幼兒嘗試磁鐵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區:提供繪畫材料,讓幼兒進行拓印商場、娃娃家:商場進行帖的制作活動,娃娃家進行與商場的`串聯游戲,提供硬幣材料。

  方案:游戲引出:講述幼兒探索區、制作區的各游戲活動內容。重點介紹拓印游戲和商場的游戲的活動中錢幣的使用情況。

  指導:陳老師指導教室內的區域游戲,重點指導幼兒的購物活動,并相應增加了游戲的難度,進行重點輔導。胡老師指導教室外的區域游戲。

  評講:

  1、讓幼兒介紹數學區的活動情況,請個別幼兒講出思路?纯从變和赜″X幣的情況和請幼兒講講探索區的實驗情況。

  2、請胡老師講講室外幼兒游戲情況。

數學教學設計10

  知識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能夠根據比的意義或者比的基本性質來判定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重點: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數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中有《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一課題)看到這一題目時,有的同學可能會想比例是什么?比例和比有關系嗎?如果有關系,會是什么關系呢?有什么區別嗎?等等。這節課,我們就展開研究!

  二.探究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課件出示“天安門廣場升旗”圖,同學們請看,這是在干什么?對,這是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你知道這面國旗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嗎?

  (2)出示數據:看到這兩個數據.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周長,面積,長寬的比)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10/3(板書:比)

 。3)你還記得哪些關于“比”的知識。(求出比值)

  (4)同學請看,這是其它不同場合用到的國旗,請分別算出它們長和寬的比值。(匯報.師板書)

 。5)你有什么發現嗎:(比值相同)這些國旗的.大小相同嗎?但比值相等,兩個比也就相等,我可以用等式來表示:板書:5:10/3=2.4:1.6像這樣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你還能寫出幾個嗎?(匯報:板書)

  (6)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哪位同學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這就是比例的意義,(板書:意義)

 。7)說起比例,它必須是各兩個條件,一個是……另一個是……

  2.教學比例的判定

 。1)課件出示:下面就請同學們根據比例的意義來判斷一下下面這四組,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匯報:為什么20:5和1:4不能組成比例:要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看什么?

 。3)師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

  板書:1:2=():()

  師小結:像這樣的比例能寫完嗎?只要比值是1/2就可以了。

  (4)“比”和“比例”的區別

  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比例和比有什么區別。

  3.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1)剛才,我們知道了,比例有4個項,我們把外邊的兩個叫做外項,把里面的兩個叫做內項。

 。2)誰來說一說(1:2=6:12)這個比例的外項和內項。

 。3)現在把內項和外項分別相乘,看看會有什么發現?(匯報,板書:外項的積=內項的積)

 。4)檢驗

  (5)師總結: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基本性質。

 。7)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是否成比例。

 。8)師: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我們既可以用比例的意義,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9)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判斷)

  12:6和10:51/2:1/3和6:4

  1.5:3和15:0.32/5和12/30

  匯報:

 。10)師:五分之二和三十分之十二相等嗎:(板書:2/5=12/30)它是一個比例嗎?說出你的理由?(指出這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

  三.鞏固練習

  在()里填上合適的數.(想一想,你填數的根據是什么?)

  1.5:3=():4()/40=9/60

 。ǎ4=9:()

  四.課堂小結

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辯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并能體會到站在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

  2、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判斷、辯認活動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的個數不同。

  一、觀察照片,談話引入。

  1、談話引入

  屏幕出示兩張分別從教室前后拍的照片,學生辯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

  3、根據學生回答,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

  學生仔細觀察兩張照片。

  回答問題。

  二、觀察實物,指出實物的正面、側面、上面。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觀察圖書柜:

 。1)把圖書柜放在講臺中間。

  (2)提出觀察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觀察時要坐端正,頭不能移動,把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里。

  2、小組內交流:坐在自己位置上能看到圖書柜上幾個面?哪幾個面?

  3、班內交流,全班評議。

  4、觀察洗衣機和冰箱的圖片。

 。1)仔細觀察圖片,判斷它們分別是洗衣機、冰箱的哪幾個面?

 。2)小組內交流,介紹你觀察到的哪幾個面?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1、出示P86下面的兩幅圖。

  2、猜一猜,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為什么這么說?

  3、學生輪流在離開座位,觀察圖書柜,驗證自己的猜想。

  學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圖書柜。

  把自己觀察到的在小組內交流。

  班內交流。

  學生觀察洗衣機和冰箱圖片。

  小組交流,再班級交流。

  學生猜一猜是誰看到的?,輪流看一看,驗證猜想。

  四、組織練習,深化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

  1、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1)以小組為單位,先各自觀察,再組內交流。

  (2)指名回答。

  2、小組觀察正方體,長方體的模型,討論交流: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兩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說說正面、側面、上面各有什么顏色?

  3、(1)擺一擺,再觀察,回答問題,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再從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看一看。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下面的圖片,判斷看到的是哪一個圖形?

  六、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或學會了什么?

  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只要你擁有一雙善于觀察和發現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更多的美,在數學學習上,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

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82-83頁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在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信箱、乒乓球、紙框。

  一、激趣導入

  先和同學們玩拍手游戲。

  師:看大家玩的真高興,想不想玩其它游戲?

  生:想(高興地)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數學樂園里去玩一玩,不過在玩游戲時要有要求,一是我們要遵守游戲規則,二是大家在游戲中要學到數學知識,而且每個游戲要聽完要求后再開始,大家能做到這些要求嗎?(出示課題數學樂園)

  生:能(大聲地)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到樂園里做游戲。

  [評析:游戲是一年級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教師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把游戲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二、情境體驗

  1、 迷宮游戲

  師:看,誰來了?(課件演示飛著的鴨子)

  生:小鴨子。

  師:小鴨子給我們設了一個迷宮,迷宮有一個進口,兩個出口,同學們按1到9的順序走(課件演示),同學們只要認真觀察,還有許多不同的路可以走出迷宮,每人桌子一放著一張迷宮圖,比一比看誰走的路又多又快,不同的路可用不同的顏色。

  生:學生活動。

  師:想不想展示展示(實物投影演示)

  下課后,貼在教室周圍,展示我們的聰明才智。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可供創作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走迷宮,滿足要求的走法很多,這為學生自由選擇提供了廣泛的途徑和方法。通過這個游戲不僅可以鞏固數的順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學生親自經歷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2、撲克游戲

  師:小鴨子看同學們的迷宮走的這么好,非常高興,它又給我們帶來了一位朋友,看誰呀?(課件演示小青蛙)

  生:青蛙王子。

  師:青蛙王子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游戲──玩撲克,規則是這樣的:(課件演示)

  智慧爺爺抽了一張8,小獅子抽了一張6,小老鼠想,我抽幾就能和6組成8呢?

  生:抽2。

  師:真是2,同學們真聰明。想不想比它們玩的更好?

  生:想(有信心地)

  師:那我們就比一比,看哪一組玩的最好。

  [評析:利用撲克(1至9)游戲復習10以內數的組成,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把鞏固知識的練習巧妙地溶入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中練習、思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不僅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組成,加深對10以內數的組成的理解,還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送信游戲

  師:剛才同學們合作的很好,玩的很高興,一只小鴿子飛來了,請我們幫它送信,大家愿意嗎?

  生:愿意。

  師:小鴿子夸我們真好,那我們就來當小小的郵遞員,這兒有信箱,你手里拿著題卡,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幾號信箱,在送信中我們要做遵守秩序的好孩子。

  生:學生有秩序地送信。

  [評析:突出了學生經歷正確“送信”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使他們從小養成實事求是的品質。]

  4、排隊游戲

  師:我們幫小鴿子把信送完了,一起來活動活動。全體起立。

  師:每列從前往后數第4名同學是誰?做個舞蹈動作。

  生:指名回答。

  師:誰能提出其它問題?

  生:學生提問題學生回答。

  [評析: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感受方位,適當對數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進行了滲透。]

  5、投球游戲

  師:最后的決賽時刻到了,我們進行投球比賽。老師宣布比賽規則,每小隊的桌子上有一塑料袋,里面有5顆球和記錄卡,圓片,每小隊有一名投球同學,一名記錄員和助威的同學,記錄員進一球在記錄卡上貼一圓片,比一比哪一小隊最后是冠軍

  生:學生積極地活動。

  師:大家投完球了,現在兩小隊比一比記錄卡,看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

  生:小組匯報。

  師:同學們總結的.比較好,老師希望大家以后繼續努力,相信大家會更好。

  [評析:分組投球游戲,對課堂氣氛起了推波助瀾作用,調動了全體學生動手參與、合作交流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再創造”提供了機會,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以釋放。匯報時,教師彩用“裝糊涂”──-我沒聽懂,誰聽懂了,請解釋一下,引發學生主動解釋,使得交流過程成了真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

  三、課堂小結

  師:在這節課的游戲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知道了1到10的順序。

  生2:我掌握了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生3:......

  [評析: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展開了自評與互評,評價手段和形式多樣,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了自己的進步。]

  [總評: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學習是“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的特點。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由貼近學生生活的游戲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整節課的設計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創設了讓學生“舉、辨、找、說、投”的游戲活動,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學生小結時說:“我們的教師就沒有上過這樣的課”。

  2、獨立思考,有效合作。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八伎肌笔菍W生學習數學認知的過程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征。沒有思考學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教學中,教師注意把思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將操作與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尤其是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學中,無論是學生“觀察、發現”或是“探索創新”或是“鞏固深化”或是“聯系實際”都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或再組織討論交流。這樣的交流討論,是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進行的,因而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出示情景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100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7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還了街坊100元,F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多少錢?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2、小組討論

  3、匯報結論

  4、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事實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5、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6、小學趣味數學的校本課程開發教案

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集的意義;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培養學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滲透類比和化歸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形結合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2)學生在解不等式組的過程中體會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直觀美和簡潔美。

  學情分析

  本節討論的對象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從組成成員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基礎上發展的新概念;從組成形式上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第八章學習的方程組有類似之處,都是同時滿足幾個數量關系,所求的都是集合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或幾個方程的公共解。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應注意前面的基礎,讓學生借助對已學知識的認識學習新知識。

  另外,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的又一次數學建模思想學習,是今后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后續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函數的重要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另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數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處處滲透著數形結合的思想,這種數形結合的思想對學生今后學習數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認識及其解法。

  2、教學難點: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集的認識及確定。

  3、教學關鍵:利用數軸確定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

  1【導入】溫故知新

  教師提問: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2、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如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針對性練習:

 。ㄔO計意圖:檢驗學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關概念,為本節新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對解不等式中的相關要點加以強調:①解不等式中,系數化為1時不等號的方向是否要改變;②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實心圓點”和“空心圓圈”的選擇;③要正確理解利用數軸表示出來的不等式解集的幾何意義。)

  活動2【講授】創設問題情景,探索新知

  1、問題(課本第127頁):用每分鐘可抽30t水的抽水機來抽污水管道里積存的污水,估計積存的污水

  超過1200t而不足1500t,那么將污水抽完所用時間的范圍是什么?

 。ㄔO計意圖: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經歷通過具體問題抽象出不等式組的過程,即經歷知識的拓展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2、引導學生找出問題中“積存的污水”需同時滿足的兩個不等關系:

  超過1200t和不足1500t。

  3、問題1:如何用數學式子表示這兩個不等關系?

  1)引導學生一起把這個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學模型:

  滿足一個不等關系我們可列一個不等式,滿足兩個不等關系可以列出兩個不等式。

  設用xmin將污水抽完,則x需同時滿足以下兩個不等式:

  30x>1200,①

  30x

  2)教師歸納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意義:

  由于未知數x需同時滿足上述兩個不等式,那么類似于方程組,我們把這樣兩個不等式合起來,就組成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ㄔO計意圖:把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學模型,同時讓學生根據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有關概念來類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有關概念,滲透類比和化歸思想。)

  4、問題2:怎樣確定不等式組中既滿足不等式①同時又滿足不等式②的x的可取值范圍?

  1)教師分析:對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來說,組成不等式組的每一個不等式中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運用前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我們就能直接求出不等式組中的每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得到解不等式組的第一個步驟:分別直接求出這兩個不等式的解集。學生自行求解:

  由不等式①,解得x>40

  由不等式②,解得x

  3)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容易得到:在這兩個解集中,由于未知數x既要滿足x>40,也要同時滿足x40和x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不等式組的解集及其解法,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5、問題3:如何求得這兩個解集的公共部分?

  學生活動:將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同一條數軸上分別表示出來。

 。ㄔO計意圖:啟發學生可利用數軸的直觀性幫助我們尋找這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師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用三種不同形式表示這兩個解集,幫助學生求得這個公共部分。

  (設計意圖:結合介紹利用數軸確定公共部分的三種不同形式,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形式一:用兩種不同顏色表示這兩個解集

  1)通過設置以下幾個問題,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分組討論、取值驗證,自主得出結論。

 。1)這兩種顏色把數軸分成幾個部分?

  (2)每一個部分分別表示哪些數?

  (3)請每一小組的同學從這幾個部分中各取2~3個數,分別代入兩個不等式中,同時思考:哪部分的數既滿足不等式①同時又滿足不等式②?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這3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3)得出結論:

  只有紅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才既滿足不等式①又同時滿足不等式②。因此,紅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就是我們要找的x的可取值范圍。

  4)教師提問:兩個不等式解集的界點:即實數40、50所在的點是否落在紅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驗證法進行驗證,并得出結論:兩個界點沒有落在紅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

 。ㄔO計意圖:讓學生對一系列的問題進行自主分析和解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在上述過程中,利用不同顏色的直觀性,目的在于能讓學生更清楚地找出不等式①和不等式②解集的公共部分。)

  形式二:利用畫斜線的方式:用兩種不同方向的斜線分別畫出x>40和x

  類似地,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兩個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圖中兩種不同方向斜線重疊的部分,從而得出結論。

  形式三:結合課本,利用兩條橫線都經過的部分來確定兩個解集的公共部分。

 。ㄔO計意圖:介紹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再一次鮮明、直觀地體會:x的可取值范圍是兩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6、問題4:如何表示這個可取值范圍?

  教師分析:在數軸上,未知數x落在實數40和50之間。而我們知道,數軸上的實數,它們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因此,我們可將這三個數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書寫出來,再用小于號依次進行連接,記為4040且x

  7、小結并解決課本問題:原不等式組中x的取值范圍為40

 。ㄔO計意圖:首尾呼應,完成了實際問題的研究,通過這個研究過程,讓學生進行感悟、歸納、領會知識的真諦。)

  8、同時,類比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幾何意義,教師再次進行歸納:

  在數軸上,若在40

  一般地,幾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們所組成的不等式組的解集。解不等式組就是求它的解集。

  9、結合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和教師一起歸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步驟:

 。1)分別求出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

 。2)把這些解集分別在同一條數軸上表示出來;

 。3)確定各個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4)寫出不等式組的解集。

 。ㄔO計意圖:及時進行小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的系統化。)

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綜合應用小數運算,觀察物體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并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知識解決奧運會比賽項目的數學問題,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靈活解決問題和位置的猜測。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也都相比低年級上了一個新臺階,再加上天性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喜歡去探索知識,喜歡邊做、邊想、邊用的模式來參與學習活動。有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力,豐富的課堂內容才能吸引他們的目光。

  教材分析:

  在近三屆奧運會比賽中,我國體育代表團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數學好玩單元安排“奧運中的數學”這一內容,不僅能使學生綜合運用小數運算、估算、觀察物體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也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前資料的收集,也能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主動交流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通過個體行動、小組討論、綜合知識運用,真正去體會數學的“好玩”處!

  教學環節:

  一、欣賞奧運

  比一比:欣賞奧運會精彩項目片段,并把自己知道的項目報出來,看誰報的多。

  導入課題:奧運中的數學

  二、金榜導入,引入學習

  1、課件出示近三屆奧運金牌榜,引導學生感受國家的體育事業的優秀成績。

  拋出問題:“奧運會中有沒有學過的數學知識呢?”

  2、介紹田徑明星:劉翔,他是2004年110米欄奧運會冠軍,欣賞當時奪冠時刻,感受精彩,捕捉數學問題。

  問題一結全前三名的比賽成績,計算出他們分別相差多少秒?(先回顧知識,后獨立完成)“計算進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給學生一個知識方向的搜索,回憶并明確所用到的知識。(學生板演,發現問題,對照知識,糾正錯誤)最后明確:小數的加減,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相同的數位要對齊。

  問題二根據上個問題的計算結果,判斷以下兩副圖哪副符合當時的比賽情境(學生先思考,再小組內交流,并總結出判斷的方法)。明確:“相差的時間越小,相差的距離也就越小”。

  問題三通過口算算出劉翔的成績和奧運會記錄相差多少秒?鞏固學生的小數加減,強化記憶。

  3、介紹跳水冠軍何沖,欣賞何沖的高難度的跳水動作,感受成績的來之不易,并公布前五跳的成績,制造問題。

  問題一最后一跳前,何沖領先秦凱多少分?(通過對信息中落后和領先的理解,讓學生體會轉化問題的方法,感受數學不同的條件,所用的運算也會有所不同,強化認真審題的習慣)

  問題二結合最后一跳的成績,用自己的方法去判斷三人的名次順序。(小組合作分析解決問題,說明自己的判斷方法,對比發現方法的優劣,感受數學的.策略多元化)通過相差分數的累積和領先分數與落后分數的對比,可以快速判斷出三人的順序。

  4、認識女奧運冠軍郭文B,通過視頻了解比賽規則,感受運動員的強大心理素質和自我控制能力。通過成績的變化,發現新的數學問題。

  問題一前七槍落后0.2環,請根據八九槍的成績判斷郭落后還是領先?(學生先獨立完成,后交流并對比各自方法,發現最優的方法)有的同學選擇加總分再相減來判斷;有的先觀察成績,找出相同成績和不同成績,發現只需計算不同成績的即可,從而更快更準確的確定結果。

  問題二給出郭最后一槍成績,判斷格貝維拉最后一槍至少打多少環才能奪冠?(先請同學們理解兩個問題:一個是怎樣才能奪冠?二是至少的意思是什么?學生先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再統一認識,對比同學們的見解,確定正確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奪冠可以是并列的,所以這個至少就是指格貝維拉要打一個能剛好和郭文B總成績一樣的環數即可,即最低限度是多少環才能滿足并列冠軍。結合之前領先0.5環的優勢,所以格貝維拉只需打出10.3環即可并冠軍。

  問題三格貝維拉最后一槍只打了8.8環,如何確定兩人最終相差的環數?(結合跳水問題的經驗,學生思考交流完成作答)通過最后一槍的成績差,再對比之前的相差環數,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及準確列式。

  問題四感受賽場,判斷位置。(學生發揮想象力,利用所學判斷結果)

  三、體驗感悟,升華認識

  分享感悟,引導學生重新定位對數學課的認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發現數學的魅力之處。

【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6-27

數學教學設計06-12

數學教學設計08-12

數學教學設計07-09

《數學》教學設計06-27

數學教學設計09-24

數學教學設計-10-17

數學教學設計11-17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設計08-09

數學教學設計【熱門】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