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匆匆》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匆匆》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7個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詞語的意思。
2、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體會、揣摩課文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修辭等方法。
4、懂得“匆匆”的含義,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教學重點】
1、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積累語言。
2、感受時間的“匆匆”,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的,感悟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懂得時間的匆匆流逝,從而珍惜時間。
【教學準備】
幻燈片、音樂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激趣:同學們,我們剛剛學過了《長歌行》,誰愿意背誦給大家聽?
2、學了這首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3、“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是啊,時間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復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達了這樣的感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時間的匆匆。板書課題。
4、了解作者: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朱自清先生嗎?
5、解題:“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讀自悟
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學會7個生字。
2、把課文讀正確。
3、思考問題: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他有沒有回答?
三、小組合作
1、讀準詞語: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2、聽寫詞語,互查互批。
3、組內朗讀課文,讀不通、讀不順的重點練習。
四、讀文解疑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問題: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他有沒有回答?
五、指引探究,布置作業
1、讀課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2、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自主朗讀,感悟體驗
(一)自主閱讀,組內交流:
1、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語句,用心體會。
2、和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說一說。
(二)集體交流:
1、讀出文中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的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1)“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日子從我們生活的細微之處,在我們不注意時不知不覺地流逝了。)
指導朗讀:體會時間短暫易逝。
作者細心地發現日子在洗手、吃飯、默默時,在我們不注意它時悄悄地過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還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嗎?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中想開去——(聊天時,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時,日子從手里過去;看電視時,日子從屏幕上過去;曬太陽時,日子從身上一閃而過……)
(2)“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作者想留住時間,但時間還是匆匆地過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嘆息,而時間又在嘆息里閃過了。)
指導朗讀:讀出作者想留住時間的迫切以及對時間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過渡:是啊,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地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時間賽跑,不要讓時間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嘆、惋惜。
1、找出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交流、朗讀: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3)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
3、細讀課文,畫出與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討論:作者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a理解:徘徊罷了,匆匆罷了。
b問一問自己能做什么?
c問一問想問的人能做什么?
d寫話練習: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還能做——。
三、回讀全文,懂得惜時
作者以優美的筆觸表現了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想一想: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
四、友情傾訴,共享格言
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請你把一句有關惜時的格言送給我們身邊的人好嗎?
五、作業
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惜時格言。
板書設計
匆匆
花有重開日
逝去如飛 - 珍惜時間
人無再少年
第三課時
一、完成課后練習。
二、朗讀課文,及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名篇。
《匆匆》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教學準備
1.課前查找有關朱自清生平事跡的介紹。
2.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質疑導學
1.出示課題,釋題。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據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如課文中講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樣的匆匆?等等。
3.把課題匆匆擴展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想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三、品讀課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學習第1段。
學生自由朗讀,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
開篇三個排比句,寫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復始的現象。由此,提出問題,引人深思,激發興趣。
2.學習第2段。
讀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思考:在這句話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別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可以嗎?為什么?
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3.學習第3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
小組討論:
文章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你讀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嗎?誰能照樣子補充上幾句?
全班交流。感受時間來去匆匆。
4.學習第4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跡以及五·四運動后的社會背景。
思考:此時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著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圍繞我們不能白白地浪費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不能什么也沒做,什么貢獻也沒有來說體會,談感受。)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談珍惜時間,珍愛生命,有所作為。)
5.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學完課文的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6.同學之間交流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1.讀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在品讀課文時,除了讀懂課文內容外,我們還應注意些什么?(從閱讀內容想開去,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思考。)
五、課外拓展
1.課外閱讀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3.仿照課文寫法,寫寫你對時間的感覺。
參考資料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前夕,患胃病辭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1919年2月發表了他的新詩處女作《睡罷,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
朱自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開明書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對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冊《朱自清全集》。
2.關于珍惜時間。
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魯迅先生對時間的認識更深刻,他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當代青少年多數都很羨慕美國、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們是多么珍惜時間嗎?早在200多年前美國還沒獨立的時候,美國啟蒙運動的開創者、科學家、實業家和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就在他編撰的《致富之路》一書中收入了兩句在美國流傳甚廣、擲地有聲的格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遼寧青年參觀團在日本出席一個會議,出國前團長準備了厚厚一疊發言稿,可到時日方官員遞上的會序表卻寫著:中方發言時間:10點17分20秒至18分20秒。發言時間僅為一分鐘。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人看來,似乎不可思議,而在日本卻是極為平常的。日本從工人到學者,時間觀念都非常強。他們考核崗位工人稱不稱職的基本標準就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單位時間的勞動量,時間一般精確到秒。
《匆匆》的教學設計3
《匆匆》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匆匆》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通過對課文具體內容的學習,感悟到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語言質樸有文采,表達感情通俗細致,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我在設計本節課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同時,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討論、交流,珍視學生個性的感受、理解和體驗。
設計特色: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既是學生情感朗讀,感悟交流的`過程,又是學生展開聯想跟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升華的過程,體現了閱讀教學是“以讀為本,讀中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特色。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詞析句,體會時光是匆匆而過,稍縱即逝;感受作者珍惜時間,熱愛時間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3、通過品讀文章,使學生懂得應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通過重點詞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師生共同搜集朱自清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進入情境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都曾留下了珍惜時間勸告世人的名句,使我們受到教育、得到啟發。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知道哪些描寫時間的名言:(生說,教師鼓勵、表揚)。在上一節課,初讀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說說你們知道了什么?作者為什么以“匆匆”為題?(師板書課題)
〔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師以學生匯報名句開始,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了珍惜時間的話題當中,創設了學習新知的情境,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明確目標、品讀感悟:
(一)抓住好詞好句,體會時間來去匆匆,飛快即逝的特點。
1、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畫一畫自己喜愛的句子,小組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匯報所學
①、生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運用排比、對比,反問等手法,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師板書:時間一去不復返)
②、生讀二—三自然段,體會出作者運用比喻句,擬人句等描述了他八千多日子是匆匆而過的,每一天的日子也是稍縱即逝的。
點撥:
(1)、好的句子如“把八千多日子比做一滴水,把時間的流逝比做大海”很精彩,你們能模仿作者說說自己十多年的日子是怎樣過去的嗎?(生造句,師指正,鼓勵)
(2)、請生找一找描寫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并再說說自己的每一天是怎樣在不經意間過去的。
3、指導朗讀、評議:作者在字里行間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生說: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與珍惜)你們有同感嗎?試著讀一讀。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同時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做到了讀悟結合,講練結合〕
(二)、抓住表現作者感受的語句,體會時間的寶貴,感悟人生的價值。
1、語言渲染:時間一去不返,正如古語所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又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呢?
(生讀文小組交流討論)
2、生匯報讀文感受:這兩段主要寫了作者對逝去的日子很痛悔,對自己無所事事不甘心,想立志做一番事業,從“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表現更為突出。
3、師小結:作者在這里也用了多個修辭方法,你喜歡哪一句話?為什么?
4、指導生朗讀:你們誰能讀好這一段?每組可推薦一個代表比一比。(同學們讀文、評議)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者在這一部分中,放手讓生自己讀書,以讀促思,以讀帶講,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與生活實際,跟作者產生了共鳴,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情感得到了熏陶〕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師板書: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2、請同學們展示搜集到的朱自清的材料,明白他的作品及簡歷,說說他在中國現代的影響。
點撥:我們應該向朱自清先生學習,懂得珍惜時間,寫出了許多好文章,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同時更要學習他熱愛祖國,寧可餓死也不接受美國救濟糧的高尚品質。
3、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
16、匆匆
時間一去不復返
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
《匆匆》的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飯碗、伶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帶、幻燈片。
【課時安排】
本課為第二課時。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學會文中的4個生字;教學生正確理解“匆匆”的意思;請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或者喜歡的句子,并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標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過程】
一、讀
通過反復讀課文,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使學生從讀中體會散文的語言美、情感美,為下一步理解感悟課文做好鋪墊。
1、放課文的錄音,學生靜聽,回顧,形成整體的印象。
2、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朗讀。
3、指名讀,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可以就一段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的理解不同,不能強求一致。
4、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師生共同評議,共同練習朗讀。
評議有圍繞以下幾點展開:
⑴第一段:讀出燕子、楊柳、桃花與日子的對比及作者的猜測與追問的語氣。
⑵第二段:讀出日子溜去悄無聲息,令人毫無察覺。讀出遺憾、惋惜、悵然若失的語氣。
⑶第三段:要讀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歇,語速稍快。
⑷第四段:讀出作者的思考:
自己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要怎樣度過自己的日子?這一段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思索,要讀出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語氣,引讀者產生深思、引起共鳴。
二、悟
學生在上一個環節讀的基礎上,在小組內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能解決的小組解決,解決不了的重點問題,全班共同解決。
1、學生結組討論交流:
⑴自己讀懂了什么?
⑵有哪些問題不懂?
教師在此過程中,深入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傾聽學生意見,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搜集學生提出的、解決不了的重點問題。
2、重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⑵課文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他回答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他向我們提這樣一個問題的用意何在?
⑶本文在寫作方法上,你認為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⑷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①二、三自然段中的相關片段和句子:
“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但是新來的日子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幻燈片演示相關段落。
②作者在文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他沒有在課文中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作者在開頭第一自然段提問,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以同樣的問題結尾。說明作者在全篇論述的過程中,并沒有說出問題的答案。
作者的用意:(由學生各抒己見)如:
a、作者自己搞不清楚為什么時間一去不復返,想提出來,通過讀者弄個明白。
b、作者提出這個問題是想吸引讀者,因為我們也搞不清楚為什么,于是就想往下讀,看個究竟。
c、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很難回答,我想它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它能引發我們的思考—由作者的時間想到我們自己的時間,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
③寫作方法上,有以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a、排比手法:
燕子再來、楊柳再青、桃花再開。
從水盆里過去、從飯碗里過去、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b、擬人手法:時間能“跨”能“飛”。
c、比喻手法:如輕煙……如薄霧。
d、疊詞的運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輕輕悄悄、伶伶俐俐。
三、議
全班交流自己通過學習本文的體會,給學生以充分的表達的空間,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本文,聯系你自己的實際,你有什么體會?受到了什么啟發和教育?你想說些什么呢?我們可以從內容、從作者,還可以從文中的語言和表達形式來談。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發言,我們來暢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各抒己見。
1、聯系自己的實際來談。
2、可結合名人或他人利用時間的事例來談。
3、可結合一些成語、諺語、名言警句來談。
四、練
學以致用,把所學的寫作方法運用于實踐,練習中運用、創新,鞏固知識,加深印象。
師:剛才同學們談到了文中那么多在寫作方法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的確,朱自清先生這篇文章真是寫得太美了,既使我們受到了教育,又讓我們受到了美的熏陶。那么,同學們想不想嘗試一下、模仿作者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呢?
同學們可以從文中任選一段來仿寫。(學生動筆練寫)
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
教師作小結,鼓勵學生勤于練筆。
五、課后總結,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這節課大家的熱情很高,我們通過學習朱自清先生這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不但懂得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還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了很多寫作的方法。看來,這節課同學們有了不小的收獲。課下,請同學們把你寫的小練筆作進一步的整理,我們進行一次展評,比一比誰寫得好,好不好?
全課結束。
【板書設計】
匆匆
朱自清
日子一去不復返
↓
珍惜、合理利用時間
《匆匆》的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涔涔、潸潸、蒸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
2.通過朗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方式,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作者、運用修辭等方法來把抽象的時間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誦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許多文人都曾對時間進行過創作,例如我們學過的漢樂府《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如《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國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也對時間進行了叩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一首關于時間的散文《匆匆》。(板書:匆匆)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圈畫出難認或難以理解的生字詞。
明確:涔涔、潸潸、蒸融。
2.自由朗讀,思考作者筆下時間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
(三)深入研讀
1.本文語言優美,如何理解“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明確:這里作者運用了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2.“于是——洗手的時候……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讀了這段文字,你從哪里感受到了日子來去匆匆?
明確:這里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板書: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
3.作者是不是真的讓日子從自己的身邊任意溜走,無所事事?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說的那樣“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
明確:在這一連串的問題中,有追問,反問,更有觸景生情,對自己的深深責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深深地不滿于自己盡在“徘徊”的思想狀態,不甘虛度光陰,告誡自己要珍惜時間,力求向上的一種精神。【板書:珍惜時間】
(四)拓展延伸
作者說時間“手邊過去”“身上跨過”“腳邊飛去”“嘆息里閃過”流逝,日子還會在什么時候悄悄地溜走?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生活細節,模仿本段的語言形式,也來說一說。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者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身邊流逝的,從而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作業: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大家課后找一找,下節課進行交流分享。
五、板書設計
《匆匆》的教學設計6
一、談話導入,引出文本
1、同學們,知道老師的年齡嗎?猜猜看!是的,光陰似箭,歲月匆匆,不知不覺我已經走過三十四個年頭,彈指一揮間,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無聲息地過去了。我不禁想起幾個成語。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齊讀成語)讀完有什么發現嗎?對于時間,你們是怎樣認識的呢?
2、是啊,時間真是個神奇的精靈!上個世紀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飽含深情地寫下一篇關于時間的散文,題目叫“匆匆”。(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本
1、引讀:這是一篇優美而充滿智慧的散文,讀了以后,它會讓你怦然心動、豁然開朗。想不想讀?課文就在你們的手里,讀起來吧!邊讀邊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與大家分享。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傾聽、指導。
3、初讀感悟
同學們都非常認真、細致地讀了一遍課文。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或者說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了什么?憑直覺,你覺得朱自清為什么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你覺得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樣?
4、小結:虛度光陰、無可奈何、前途不明、傷感彷徨,這些復雜的心情,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朱自清有,其實你有,我也有。讓我們把這份情感凝聚在我們的朗讀中吧!
5、朗讀展示,適時評議,注意評價的引導性、激勵性。
三、探究閱讀,批注文本
1、引導:
時間在我們的朗讀中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同學們已經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但這是不夠的!波爾克說過:“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吃飯要細嚼慢咽,讀書也要認真閱讀,細心體會。真正的閱讀,應該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讓我們輕聲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課文中寫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邊寫上你最想說的話。可以是對優美詞句的欣賞,可以是對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體會,也可以是閱讀時的感受和聯想,還可以是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質疑問難……每位同學可以重點選擇2處,認真閱讀,細心體會。
2、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批注,與課文、作者對話;教師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思考中去。
四、師生對話,解讀文本
剛才的閱讀過程,我們同學都非常投入。許多同學讀得好,想得深,寫得更是美。下面,我們就來交流閱讀的感受和體會,老師非常愿意傾聽你們心靈的聲音!
五、言語運用,拓展文本
1、聯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讓人浮想聯翩。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想到了什么呢?(引導交流)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教師示范:“時間與生命同在。珍惜時間,我們的生命就會日益充實;善待時間,我們的生命必將走向成功。”──知道這段話是誰說的嗎?告訴你們,它的作者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學生創作: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于時間都有一份自己獨到的思考與理解。下面,就請同學們沉思一分鐘,然后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時間的認識。(交流、評議。)
六、總結全文。
1、課文學到這兒,同學們肯定產生了一些疑問。對于這些問題,下節課我們一起解決。時間就是這樣的來去匆匆,不知不覺,40分鐘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四個成語: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稍縱即逝。
2、總結:
此時此刻,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知道這段話是誰說的嗎?(奧斯特洛夫斯基)
《匆匆》的教學設計7
教材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內容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
主題:人生感悟
課題:匆匆
課時安排:1課時
授課對象:六年級學生
主備人:代媛媛
副備人:何朝麗、張素玉
單位:滎陽市第一小學
目標確定的依據
1.基于識字寫字
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速度。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2.基于閱讀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3.基于口語交際
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中的一篇散文。本組課文以“人生感悟”為主題,《匆匆》這篇課文作者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本課學習重點是品讀作者語言的優美并進行積累,學習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學情分析
1.基于識字寫字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識字寫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過自學讀準字音,識字寫字難度不大,書寫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觀上需要指導。
2.基于閱讀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話的時候仍然會有語句不流暢的現象。在與大家交流中,質疑和補充發言的習慣沒有完全養成,需要教師及時地引導和鼓勵。
學習目標
1.通過自由練讀、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正確讀寫“挪移、伶伶俐俐、徘徊、蒸融、赤裸裸”等詞語,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能說出“涔涔、
潸潸、徘徊、游絲”的.意思。
2.通過自由朗讀、提問的方式,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默讀、全班交流等方式,抓住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積累并背誦文中的優美句段。
3.通過自讀自悟、交流討論等方式,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設問、排比的寫作方法,并進行仿寫。
評價任務
1.認讀生字詞,聽寫詞語。
2.通過默讀、全班交流的方式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仿寫第三自然段排比句。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多樣的學習方式中,通過此評價看學生對于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檢測對記憶理解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檢測。
匆匆
時光飛逝珍惜時間
反思與評價
1.目標達成情況:
目標一:
目標二:
目標三:
2.教后得與失:
《匆匆》的教學設計8
鐵匠打鐵訣竅有三:一是切準“火候”,趁熱打鐵;二是切準“打點”,錘錘到位;三是切準“力度”,大錘成型,小錘修飾。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應該如何切準“火候”、切準“打點”,讓大錘成型的閱讀教學少一點遺憾?本文試例舉閱讀教學中修飾與優化的三種策略。
一、圖片運用,從功能上優化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都很重視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圖片資源普遍走進閱讀教學的課堂。語文老師經常運用豐富多樣的圖片,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頗受學生喜歡。但我發現,絕大部分老師運用圖片目的很單一,或激發興趣或幫助理解課文內容。除此之外,再無他用。我想,我們可以把圖片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從功能優化其運用。
比如:教學六上《索溪峪的“野”》一文時,我在不同的時間段用了四次“張家界”風光圖片,把圖片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
圖片運用一:初現激趣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去世界聞名的風景區游覽。請看:(師播放“張家界”風光圖片)。
生:“哇”“哇噻”“那兒太美了!”“我好想去啊!”……
學生那驚羨的表情,贊美的語言讓我很開心,于是順勢引出:“咱們就趕緊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吧。”接下來,學生便帶著這種興致學習新課,感覺很好。
圖片運用二:復現解文
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有一種驚險的美。我又有選擇性地出示了“張家界”風光圖片中的“一線天”“百丈峽”兩張圖片。
師:同學們,請看圖,能發揮你的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些景點的風光嗎?
生:(略)
師:現在,你們明白索溪峪的山有種驚險的美了嗎?
此時,學生恍然大悟。這兩張圖片不再是圖片,而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想象力,練習口語表達的憑借了。
圖片運用三:再現鋪墊
課文學完后,我設計了一個“辯論”環節。一個被告:索溪峪的山、水、動物、游人太野了,不能讓他們隨心所欲。一個法官:把不規則的山削整齊些,把彎曲的水道改直,然后修建漂亮的橋,讓行人穩穩當當地過小溪。至于猴子嘛,把他們關進籠子里,就不會到處亂撒野了。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方展開辯論。在辯論開始前,我又有選擇地出示導課時“驚險的山”“橫欄綠水的山”“旁逸斜出的山”“彎彎曲曲的溪流”“溪流上的獨木橋”“溪流里的石塊”“在樹間攀緣的野猴子”等圖片,給他們帶去視覺沖擊,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思維。學生看著這些形態各異的山的圖片,就會想,要是都變成人工修飾的某種形狀,那會怎樣呢?于是,在這樣的鋪墊下,學生的辯論有理有據,說得頭頭是道,很精彩。
圖片運用四:回現延伸
師:同學們,課文學完了,我們再回顧一下“張家界”的迷人風光。請一個同學一邊看圖,一邊當導游,給我們介紹介紹。
生:略。
這樣一來,整堂課前后呼應,還激發了學生課外去了解張家界,甚至去張家界旅游的興趣,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大語文觀啊!
以上的圖片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表達能力;還能調動他們課外去探索的欲望。這樣的圖片運用把圖片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優化了我們的閱讀教學。
二、課堂提問,從表達上優化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提問,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歌德說:得“意”可以忘“言”。而語文課程則不行,必須要讓學生既得“意”,也要得“言”。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必須從表達上優化,引導學生學會既得“意”更得“言”,這樣,語文課就有語文味了。
以下是教學六下《匆匆》一文的兩個提問設計:
設計一:
師:同學們,課文中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的語句有哪些?你能畫出來,并寫寫自己的體會嗎?
接著,學生自學,邊讀邊作批注。最后,學生匯報相關的句子和體會,師借機指導。
設計二:
師:同學們,時間看不見、摸不著,朱自清是怎樣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寫得讓你看得見的?他又是如何讓我們感覺到一天的日子匆匆而過的?
接著,老師緊抓課文第2自然段一個比喻句“八千多日子如針尖上一滴水……”引導學生反復體會,感受其表達的精妙和傳神。滴答,一滴水沒了,24年過去了;再滴答,又一滴水沒了,48年過去了;再滴答,人的一生都過去了。人生就是三滴水。最后,圍繞第3自然段開展教學,以一天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活動為線索,逐一對應板書(起床、洗手、默默、遮挽、睡覺、嘆息)和時間流過的詞語(挪移、過去、過去、過去、跨過、飛去、閃過),并通過仿寫比較,了解、感受、體會作者是如何精巧選擇、恰當表達的。
對比以上兩個提問設計,我們不難發現。設計一:老師關注的是文本的內容,哪些地方寫出了日子的匆匆;而設計二:老師的提問指向的是文本的表達,作者是怎樣寫出日子的匆匆的。我們知道,學生一讀《匆匆》這篇文章就會聯想到“要珍惜時間,有所作為”等思想內容,但對于作者是怎么寫出時間的匆匆的,才是學習的重點。顯然,設計二的提問落在理解和體會“作者如何將無形無聲的時間寫得有形有聲”,這樣的課堂架構跳出了以理解內容為中心的研讀模式,建立起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中心的實踐活動模式,這樣的提問“問”在言語形式的秘妙處。我認為,這樣的課堂提問能優化我們的閱讀教學。
三、隨文練筆,從過程上優化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是進行語言積累、運用,提高習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時下,很多教師都認識到隨文練筆很重要。但往往由于時間不夠等原因,課堂上雖有練筆,卻來不及點評,其練筆過程不夠扎實。那怎樣從過程上優化隨文練筆,讓學生確有所獲呢?
以下是我在教學四下《父親的菜園》一課中根據文中的一個句子“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锨就沖進了暴雨中……”設計的一個寫連續動作小練筆的步驟。
步驟一:品讀,把握寫法
在學生練筆前,帶領學生品味這句話中“丟、抓、沖”三個動詞接連使用的好處,并出示俄國著名作家阿托爾斯泰在《語言即思維》一書中所說:“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這不用多說。因為全部生活就是運動。”讓學生加深使用動詞的好處。
步驟二:拓展,鞏固寫法
出示兩個描寫動作的片段讓學生找動詞,品味動詞使用之好處。
片段一:“他踽踽獨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過了冷水灘,又趟過了冰凌湖……他不顧頭皮破、肩骨傷、腿腳流血,邊擠邊走,四個鐘頭之后,終于闖出了峽谷,來到了珍寶關。”
片段二:“李京京咬緊了嘴唇,鄭重地舉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程老師。)”
步驟三:練筆,運用寫法
小練筆:根據提示想象,用動作描寫續寫當時的情景。(只選一處來寫)
(1)上課鈴響了,我站在教室,門掩著,老師已經在講課。我……
(2)他在球場投籃球。他……
(3)她看到前面有一位小朋友摔倒在地。她……
步驟四:比較,提升寫法
首先,我讓學生展示自己寫的小練筆,生生比較。接著,我又出示老師自己寫的文章讓學生讀,師生比較。最后,老師再次總結用連續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點這種寫法的好處,加深學生的印象。
《匆匆》的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設計理念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
(學生大膽猜想)
我們估算一下,按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在已經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確實太短暫了,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轉眼就沒有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究竟寫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注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
(學生自由朗讀)
剛才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
是啊,告訴我們日子怎么一去不復返呢?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
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應該怎樣讀?你能不能試著來讀一讀。
(教師范讀 學生練習。)
對了,以后碰到問號的時候就要讀出“問”的感覺。
怎樣回答這個問題呢?我們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讀課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們來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著作者的描寫,想象文中描寫的畫面。
(學生默讀課文)
同學們都讀完了,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后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同學們真不簡單,邊讀邊想象就有了這么真實的感受。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句話、每個詞、每個標點符號。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小組內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說感受,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
同學們能不能講出自己的一些和時間有關系的故事。
(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
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進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
(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舉例: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這一段話應該怎樣讀呢?(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教師的適時恰當的評價。)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讀書后期,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寫新詩,一直繼續到畢業后在江浙一帶當中學教師的時期。
1926年任清華大學教授,轉而從事散文創作,成為名噪一時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葡歐洲,次年回國,仍至清華大學任教授。抗戰期間,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促使朱自清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
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該年8月在北平逝世。對此,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自由朗讀作者簡介。您能說出讀了作者簡介以后的感受嗎?交流感受。
朱自清先生一生中,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時間的典范。我們也應該做珍惜時間的人。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也體會到作者感覺時間流逝而自己沒有作為的傷心,還有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
那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2、匯報交流,感受語言。
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在哪里?特別之處在哪里?
引導學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體會句式的運用)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
【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2)“現在大學里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
(葉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林非《現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語言,絕不是堆砌詞藻。
(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這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只有這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
3、朗讀交流。
除了剛才我們說的這些以外,這篇文章還有什么妙處呢?我們還要仔細品味一下,請大家自己默讀課文,劃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畫出的句子。
誰能把自己劃的句子讀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
老師和其他同學評議并示范。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下面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拿出來。
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
【資料準備: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5、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三、寫感受。
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我們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覺。
下面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一段話,寫出自己現在最想說的話。
學生練習。
全班交流。
四、課下作業。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人教教材小學語文第七冊)。繼續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詢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匆匆》的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為。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并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課前準備
1.搜集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言欣賞,激趣引入
1、指名背誦課前搜集的惜時的詩詞、文章、名言、警句。(昨天老師布置同學們去搜集有關異時的詩詞、文章、名言或警句,現在我們就來比比看哪個同學背的多,哪個同學背的好。)
2、誰能說說看剛才同學們背的名言警句都有什么特點?
3、導入:是啊!時間轉眼就流逝了,盡管人們懂得了時間的可貴,可是卻無法挽回已逝去的時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要讀正確讀通順。
2.自學生字新詞,檢查學生對下列詞語的理解:(小黑板板書)
1)確乎、涔涔、頭腦脹痛、潸潸、凝然、徘徊。
2)指名認讀下列詞語:頭涔涔淚潸潸遮挽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3)讀準下列多音字:
罷bà匆匆罷了散sàn吹散薄bó薄煙
罷ba偷走了罷散sǎn散文薄báo薄霧
3.指名讀文,糾正字音和斷句不準的地方。(可一名學生讀一自然段,邊讀邊指正或邊評)
4.分組開火車讀課文。
5.說一說:你對課題怎么理解的?課文先寫什么,接著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6、簡介朱自清: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海州(今連云港市),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揚州美麗的山水,如雨露般滋潤他的心靈,哺育他的感情,豐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懷永遠充溢著詩情和畫意。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又是深遠的。由于長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勞累,朱自清先生患了嚴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后階段的時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顧不得療養,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爭中去。此時的朱自清先生,已經重病纏身而且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讓孩子把面粉配給證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惡化,入院治療無效,不幸于12日逝世,終年僅50歲。朱自清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言。遺著編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詩文選集》等。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如輪讀、范讀、小組讀、默讀等)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時光特點的詞語。
2.畫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讀懂的句子旁邊寫寫批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讀書記號。
3.小組之間交流一下讀書體會,討論討論不懂的問題。
4.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作業布置:
1、摘抄你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2、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問題引入,整體理解
1.一種無奈,一聲嘆息,時光老人總是來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課文中寫到: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板書:一去不復返)
思考: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用書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各組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選重點記錄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結合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師生重點品味以下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感悟作者細膩的寫作手法:第一句話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這兩句話作者又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戀。)
3.指導朗讀。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幾個問句)
4.有感情齊讀本段。
(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著,……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1.讀句子,思考:為什么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么?這個詞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體會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作者把什么比作“針尖上一滴水”?
4.指導朗讀: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作者有著無限感慨之情。讓我們讀出這種感慨和留戀。把重點的詞讀慢一點,重一點。
(小黑板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讀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用一連串的追問表達時間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特點。
2.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3.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
(小黑板出示):仿寫句子:于是——的時候,日子從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過去;的時候,日子從過去。
◇出示句子“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1.指名讀句子,體會作者感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2.寫話練習: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
過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師:作者再次用輕煙,薄霧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作者一種淡淡的郁悶和傷感。反復吟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體會,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后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除了剛才我們體會的句子以外,這篇文章還有許多的妙處呢?我們再來朗讀全文,再仔細品味一下作者對匆匆而逝的時光而發出的感嘆!
三、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了。也體會到作者感覺時間流逝而自己沒有作為的傷心,還有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那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體會作者排比、比喻、擬人等寫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讀交流,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1.朱自清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選》中還有《蹤跡》,《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等文章都很值得我們去讀。
2.同學們,時光匆匆而逝,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時日,我們該如何珍惜呢?讓我們來感悟一下保爾柯察金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一段話吧!(小黑板出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3、再來看看老師教你們怎么善于把握時間吧!
早晨起床,用一分鐘穿衣褲,一分鐘理被子,一分鐘刷牙,一分鐘洗臉。
進教室,放下書包,用一分鐘給自己和同桌擦凈桌凳,一分鐘拿出作業本,一分鐘按課程表整理書本,一分鐘交各門作業。
下課后,一分鐘舒活筋骨,再慢跑一分鐘,遠望或看指紋一分鐘以保護視力,與同學談笑,喝口水,補充點“能量”,畫個畫……
回到家,你能用一分鐘泡一杯茶,放一水壺水燒起來,能淘米下鍋,能洗一雙臭襪子,做十個俯臥撐,能給媽媽打好洗腳水,給爸爸端上一杯水,收拾碗筷……
五、課外作業,內化感受
寫一篇讀后感,課下與同學交流。
《匆匆》的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匆匆》是九義教材第十二冊新入選的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對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復返,逝去如飛的感慨,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從而警世人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在有限時間里多做有意義事情的啟示。
《匆匆》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章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里強調:閱讀教學應重視主體閱讀感受和體驗,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而體驗交流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根據這點本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悟情,悟理,悟文”。
由于本文作者在敘述中語氣多變,思想含蓄,情感起伏跌宕,學習本課需要釋疑解惑的自讀,需要彼此合作的交流,需要有滋有味的吟誦,但更需要屏息凝神的感悟。朗讀中要求學生安靜下來,心神專一,把心沉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去,沙里淘金般凝思課文里哪些句子使自己或頓生同感,或萌生新念,或引發了從未有過的發現,抓住重點詞句反復吟誦,細細咀嚼,用心品味,與作者在感受上產生共鳴,再把這些凝結起來形成對人生的感悟。
目標要求:
1、了解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懂得人生短暫,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3、搜集有關時間方面的詩詞、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流程:
一、背誦《長歌行》導入新課。
1、背誦《長歌行》。
2、這首詩中有兩句最為有名,知道嗎?(板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最喜歡這一名,希望我們大家能以此為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要多多努力,不可虛度美好時光。
3、齊讀名句。
4、是啊,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從古到今,多少人都在感慨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這節課,我們欣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扳書課題)
5、看到這個詞,你有什么感覺?
6、那么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一起來欣賞。
二、品讀、感悟、積累。
1、聽課文朗讀。
2、聽懂了嗎?說說看。
默讀第二、三段,畫出具體描寫我們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語句。
3、交流。
4、理解語句:“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⑴“八千多日子”是怎么算出來的?
⑵文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匆匆》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認識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激發愛惜時間的情感。
2.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自主正音,積累疊詞。
3.引導學生從課題想開去,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借助資料初步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正確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難點:學生能夠借助資料,豐富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統覽全文
首先,讓學生談一談“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語言中什么時候用到“匆匆”一詞;然后,引導學生初步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說的“匆匆”指什么,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時間的“匆匆”,并交流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根據課文語言流暢上口和情感表達直白濃烈的特點,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真正達到有感情朗讀的`要求。
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背誦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發興趣,為文配畫
1.激發興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為他的文不僅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詩情畫意,讀后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電視散文MTV,請大家賞美畫,聽美文。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導學生為《匆匆》一文拍電視散文MTV。
2.再讀課文,感悟散文意境,為下一步的圖畫創意打基礎。
3.小組合作,構思畫面,畫外配音。
這一環節,請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創作一兩段內容,要求有朗讀,有畫中景的描述,舉例如下(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場面)一望無際的田野,金黃一片,豐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們呼朋喚友,相約一起飛向南方。春染大地時,它們又飛到了這去年住過的地方。
生(乙):(朗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生(丙):(描述場面)燕子飛過青青的柳梢,飛過鮮艷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讀)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
4.交流展示。
小組學習后,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相機評價、鼓勵。
四、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讀好課文后,布置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惜時的現代詩歌、古代詩詞、名言警句、故事等,辦專題手抄報。手抄報辦好后,開展手抄報一周展活動。在展出期間,學生可以觀摩閱讀,可以相互比較,還可以交流經驗,進行口語交際。展出結束,從材料掌握、書寫、版面設計等方面評出優秀小報。
《匆匆》的教學設計13
看了尤莉老師第十二冊第四單元《匆匆》一課的教學設計,又看了她的課堂教學實施情況,我們欣喜地感到,新課程理念已經自然、深入地走進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感到新語文教學的鮮明特色與任課教師在學習新理念,實踐新課程過程中迅速成長的腳步。
下面就這一課的教學設計談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把握學科特點,體現新課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膾灸人口的散文,閱讀這樣一篇文章,應該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與情感體驗。
教師先設計了“談話激情,導入讀書”的環節,這就給這節閱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學生閱讀情感上的基礎。而后,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幾個學科特點很突出的教與學的“點”。
一是深入地讀,富個性地悟,開放地談。深入地讀,是把心放在文章內容里去讀,體會這篇散文的優美和深刻;是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去讀,讀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個性地悟,是結合每個學生個人經歷,調動這些讀書個體的內心情感體驗去進行讀書感悟;開放性地談,是學生讀書,感悟之后的閱讀互動和交流。可以說,學生在讀書,感悟之后,各抒己見,是很好的互學過程,很多學生的個人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升華。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所說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在閱讀中體會,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的閱讀教學方面要求,這節課上有好的體現。
二是注重讀書中的積累與運用,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匆匆》這篇散文采取了多種修辭手段,用得精當。學生應認識這些方法在表達上的好處,主動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學習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中有這方面的考慮。如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當堂背誦部分句、段以及運用所學知識的設計。
尤為突出的'是學習、積累與運用的緊密結合。學生調用排比、擬人等修辭法,學習作者的表達風格,結合自身對時光流逝,時光寶貴的真實體驗,進行大段的讀后語言訓練,效果很好。
三是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觀的變化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人文性教育,同時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樣,我們就必須樹立讓語文教學由“小課堂”走向“大課堂”的新認識。尤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提到,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那么,課堂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師有了這樣的觀念,便積極適當地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一方面,教師抓住教學重點訓練項目施教,引導學生讀文,從文中內容想開去,適當延伸;另一方面,教師大膽擴展讀書新領域。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廣泛查閱,了解朱自清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況,課后,引導學生走近作者,讀讀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學設計中“延讀”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課堂教學向課外閱讀延伸,課內外閱讀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體現了小語文教學觀向大語文教學觀發展的變化。
二、課堂教學清新、自然,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有情有趣。
“品讀、賞析,讀中悟情”是這節課重要教學過程。
品讀,教師設計了幾個引導點:一要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讀各種修辭法的表達;三要品讀重點句、段。賞析,教師把它融于品讀之中,強調于品讀之后。讀中悟情,是這一教學設計精當之處。一悟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與婉惜;二悟舊時代年輕人已有覺醒又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復雜心情;三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的重要。這樣,學生就讀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個情,懂得了一個理。
以上教學品讀,賞析的過程,設計清晰、適當。實施教學時從內容到教法到學情,都顯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學生讀書很動情,饒有興致地讀,主動地探究問題,很好。
三、教學設計問題分析
這篇《匆匆》教學設計可以說是比較規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師個性的教學思考。但整體看,教學過程設計部分對學生自讀、自悟的學習過程設計還不夠充分。設計注意教師的引導,重視了學生讀后談理解和感受過程,而學生自讀會產生什么問題,自悟會有什么困難,怎樣適時機地指導、幫助他們考慮不多,前面說“學習過程設計不夠”就是這個意思。也許,教者對學生讀書過程和讀后發言,表達之間的輕重關系還需進一步認識。依點評者看,自讀、自悟是根本,是基礎,讀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與互動。那么,設計時要考慮學生讀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并設計適當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重視學生的學,就會更實用。
總之,走進新課程,樹立新理念,深入課改實踐是我們的任務。我們應從每一次教學設計,每一節課堂教學做起,把課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匆匆》的教學設計14
一、復習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這篇散文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作者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
二、自主誦讀、感悟體驗
1、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并思考:
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⑵作者發出了什么人生感慨?找出文中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⑶找出你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和同學們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說一說。
2、集體交流:
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現在,誰愿意讀讀你畫的句子。)
①“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a、談談你的感受:
(日子從我們生活的細微之處,在我們不注意時不知不覺地流逝了。)
b、你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嗎?你能通過朗讀感染大家,讓大家體會時光易逝。誰還愿意讀讀?我看到還有很多同學想讀?愿意讀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讀一讀好嗎?
c、作者細心地發現日子在洗手、吃飯、默默時,在我們不注意它時悄悄地過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還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嗎?這個單元的讀寫例話就是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聊天時,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時,日子從手里過去;看電視時,日子從屏幕上過去;曬太陽時,日子從身邊一閃而過;……)
②“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a、首先談談你的`體會好嗎?
(作者想留住時間,但時間還是匆匆的過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嘆息,而時間又在嘆息里閃過了。)
b、結合你畫的句子,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過渡:是啊,從這些句子中作者體會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地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時間賽跑,不要讓時間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嘆息、惋惜。
⑵找出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交流:談體會,朗讀,說理由: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進修;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②“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⑶小結:
①作者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嗎?(你真善于學習)老師也查到了有關資料,并進行了組合,大家來讀讀吧。
②請你再讀讀最后幾句話,體會到了什么?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的嗎?
③相信大家讀了這段文字后,會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體會。
④下面,請大家帶著你的這種體會,放開聲音讀讀這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作者認為不能虛度此生,應該有所作為,他是在告誡自己,更是在喚醒人們。讓我們帶著這種體會,一起來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匆匆》的教學設計15
《匆匆》一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地刻畫了時間流逝教材分析 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從而警世人們應該珍惜時間和生命。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 學情分析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優美的語言中包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這對于心理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1、會寫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挪移、
蒸融、游絲。
知識與
能力目標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介紹作者,
便于學生的理解。
教學目標
過程與 2、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標 能解決的問題,在讀中思考、領會,再通過小組討
論,解決問題。
3、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
教學重難
點 情感態通過學文感悟時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時間,不度與價值觀能碌碌無為,同時體會到散文的語言美。 目標 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 領悟作者對時間流逝,光陰虛度的無奈
1.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倡導自主合作教學策略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與 設計說明2.架設生活與文本之間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
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培養學生的知情行意。
3、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在讀中思索,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教學環
節(注明每個
環節預設的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同學們,請你們大膽猜想一
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歲
計算,能有多少天呢?你們現在已經
過了多少天?過去的日子你留下了
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課件1播放時鐘的滴答聲,
學生保持安靜,側耳傾聽。 引起學生對時光飛逝的思考,創設學習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
生的語文概括
能力和發現問
題的能力。3、課件2展示一個人的不同一、激趣
時期的照片:兒時的照片—青年時期導入(3)。
的照片—中年時期的照片。 通過資二、初步料交流,拓寬 (沒有背景聲音,速度變化:感知課文1、學生談此學生的知識 慢--------漸快--------快)(5)。時此刻的感受。面,加深對文
(教師引導,順勢章歷史背景的 4、課件3時鐘的清晰的滴答三、精讀板書課題 : 匆了解。 品悟(23) 聲伴隨照片的中速呈現。 匆)
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將朱四、配樂2、事先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朗讀,加深對自清的生平簡介呈現在屏幕上,并且課前預習,學生介的權利和機文本的理解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隨著學生會,培養良好紹朱自清 (3)。 的介紹,將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的閱讀習慣。 現,同時作品名旁附有相關的典型意
五、課后義的插圖。 讓學生延伸,拓展閱充分地自讀、1、請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讀(3)。 揣摩、細細品篇文章,用心去體會,看看你能知道味后交流,就什么,發現什么?
2、 交流文章內容及特點。(大
家讀得真仔細,這篇文章寫于1922
年,當時,正值新文學運動期間,中
國文壇剛剛開始用白話文寫文章,所
以有些字詞和現在的不太一樣,但
是,只要你能用心去讀,用心體會,能深刻體會文中詞句所表達的意境,培養學生悟性。 通過改變文章的形式
和啟發學生想充分給
還是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的。)
3、交流作者資料。(剛才有同學說文章的語言很美,的確,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而且作者還是中國文壇上有名的散文家、詩人---朱自清。看,這就是朱自清,(課件)談談你們對他的了解。看來,大家為了學好這一課,做了充分的準備。)
1、師:那么,就請大家再次用心去品味這篇文章,你覺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寫的非常好,你特別喜歡或者覺得句子的含義很深刻,就多讀一讀,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1、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的理由和自己的感悟。
(2)體會語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韻律和節奏啊,老師感覺你不像在讀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讀一首詩。老師把文章形式變一變,就更像一首詩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
是有人偷了他們吧:
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 象,學生更能體會到文章的語言美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給學生朗讀方法,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給學生朗讀方法,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抓住學習內容和生活實際的聯系,鼓勵學生仿寫,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師生合作讀,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通過拓展背景,更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
理解了
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
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評價朱自清的《匆匆》充滿“詩情畫意”,當他在讀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
少年,看著又一個春天來臨,作者心情如何?(當人們心情無奈與留戀時,說話的速度會變慢,語調低沉)帶著作者淡淡的傷感和惆悵再來吟一吟這首詩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文,談喜歡的理由或感悟。
(2)這位同學很會讀文,但朗讀的聲音不是越響亮越好,有的詞句可以根據表達的意境讀得輕一些,虛一些,有些則可以根據作者的感情讀得重一些,看看這個句子,你認為哪些詞句應該讀的輕些呢,為什么?
(3)剛才有同學不明白“頭涔涔”“淚潸潸”,現在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這兩個詞語的含義,從中體會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4) 再讀這部分,讀出作者心情。
學習第三段
(1) 看著八千多日子飛逝而過,作者“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那么,他的每一天的時光到底怎樣過去的呢?有沒有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能夠回答。
讀第三段,談喜歡的理由或感悟。強調擬人寫法。 文章的感情后朗讀,學生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配樂朗讀渲染了課堂氣氛,同時也使學生朗讀激情充分流露。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暢所欲言,給學生表達的機會。
(2)你認為作者把時間當作什么樣的人來寫的? 為什么?所以,在讀顯示時間過的快的詞語時,我們
可以讀的重一些,快一些,指名練讀。
(3)吃飯、洗手、默思,只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詩人卻敏銳地看到時間的流過,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這個精靈的腳步。
(4)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們的時間又是怎樣從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著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說一說。看誰說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風格。
(5)我們聽到了時間輕俏、活潑的腳步聲,也聽到了你和詩人心靈的顫動。再讀這一部分,將你與作者的共鳴讀出來。
精讀第四自然段
(1)讀文,談喜歡的理由或感悟。
(2)指導朗讀:找這一段的特點(6處問句),體會作者感情變化。(作者的追問在第四段噴薄而出,看看,共有幾次追問?(6次)都回答了嗎?師生合作讀前兩次追問,理解“徘徊”
(3)難道當時的朱自清真的“沒有留下什么痕跡”嗎?老師告訴你:1916年,十八歲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 1920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先后在江、浙兩省的多所中學擔任國文教員。1922年,為生計所迫,他只身一人來到浙江臺州第六師范學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創辦了《詩》月刊,這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每到夜晚,他常常會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緒中。有一回,他在給俞平伯的信中寫道:“我
【《匆匆》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匆匆教學設計05-05
《匆匆》教學設計11-28
《匆匆》教學設計02-17
匆匆優秀教學設計10-20
匆匆教學設計及課件01-29
《匆匆》教學設計優秀12-26
朱自清《匆匆》教學設計04-26
匆匆教學設計優秀05-05
匆匆優秀教學設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