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精品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依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通讀你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三、教學難點: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亭臺樓閣的特色。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二)學習游覽路上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過來?
(4)“時而”什么意思?
(三)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讀讀前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洞各有什么特質?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五)討論外洞特點。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四處尋找誰能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六)討論內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迪塞縣的?
2、從剛才讀的語句,可以看出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變化多端”什么意思?“顏色各異”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七)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到的?
2、這一段所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八)鍛煉有感情朗讀課文。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慘狀。
(九)理解小溪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行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業:
布置作業:背誦從外洞坑里進內洞口的那一段。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2、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游”創設情境。“老師當導游,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游玩,好嗎?汽車開動著,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游
1、教師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游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游圖。
2、教師和其余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游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為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3、認讀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4、檢查朗讀情況: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的段落。你會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吧。
分組朗讀課文的段落。
三、看著黑板上的導游圖,說說我們將要旅游的地方
1、對照黑板上的圖,到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自己感受一下將要游覽的景點。
2、做一次導游,為即將出發的各位游客介紹一下行程。
3、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四、說說對此次旅游的期望
五、小結
旅程是否精彩,下節課我們就出發去體驗一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清課文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
3、引導學生學寫各部分景點的解說詞,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
4、感情朗讀全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
1、清課文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
2、引導學生學寫各部分景點的解說詞,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老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游雙龍洞的行程路線,大家對這次的游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期待和幻想。這節課就讓我們去親自體驗一番吧。
二、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
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
1、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⑴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⑵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游圖中路上位置)
⑶“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么多顏色,你感覺怎么樣?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
⑷為什么“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⑸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教師配樂朗誦)
⑹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把它記下來多好啊。看誰在3分鐘內記得又多又好。
學生自己讀句子。交流,并請記得多的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
2、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過渡:
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里,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⑴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游圖中的外洞位置)
⑵“突兀森郁”什么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么特點?
⑶“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說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⑷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⑸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3、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過渡:
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⑴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么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臺)
⑵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系著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⑶請一同學上講臺,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為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⑷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三、穿過這驚險的孔隙,我們的眼前又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我們下節課再學
四、課后作業
把前面已經游覽過的地方編成導游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2、練習利用課文內容編寫導游詞。
教學重點
1、了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2、學習游記。
教學難點模仿課文寫一篇游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穿過孔隙,又別有天地,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1、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
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就到了內洞。內洞里的景象又是怎么樣的呢?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
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里)
3、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4、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游圖中內洞位置)
二、著眼泉水,總結全文
1、一路游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2、我們就是沿著溪流參觀雙龍洞的。
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游。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3、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游覽路線怎樣?
4、學完課文后,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三、續編導游詞
把昨天讓大家去編寫的導游詞加上今天的內洞,寫完整。
誰來做一回小導游?(學生讀導游詞)
四、暢談感想,學寫游記
1、雙龍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話好說,有何感想?(學生踴躍發言)
2、寒假就要到了,以此文為范例,做一篇游記。
提示: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么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列好提綱再寫作文,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得多。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內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課前準備:收集材料制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風景伴著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雙龍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學習“孔隙”部分
過渡:令人驚嘆的是從外洞到內洞必須經過孔隙,這是一條約10米長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會為這次游覽增添許多情趣。讓我們到孔隙去看看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小節,找出一個表示作者心情的詞語。(好奇)
(1)作者因為什么好奇?(船小、船進出孔隙的方法與眾不同)
(2)出示文字 ,練習朗讀。
請大家看這句話,練一練試著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指名讀,生齊讀。
(3)船這樣小,進出的方法又是這樣特別,跟孔隙有關嗎,說明什么?
(生答師書:孔隙:窄小)
2、過渡:穿過這樣窄小的孔隙有怎樣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體會感受
請同學們用心讀這段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是否發生了變化?(害怕、緊張、危險)
(2)你能把這種緊張、危險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
(3)出示畫面、文字:同學們練的好認真,我也想讀一讀。
(4)誰也想讀,指名讀。
(5)出示畫面、文字:我們一起讀,老師也為大家配上畫面、音樂。
3、小結:
出示畫面:這正是古詩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一種奇妙的游覽方式,有“水石奇觀”之譽。
4、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孔隙的`奇妙。師引讀第5小節。
三、學習“內洞”部分
過渡:內洞又有怎樣奇特的景色呢?
1、請同學們自由讀6、7小節,來到內洞有什么感受?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愿意的話周圍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
2、討論
(1)“黑”: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是作者剛進內洞時的真切感受。)
(2)“大”:從哪兒感受到的?(“進”是一個量詞,有一種平房分為前后幾排,一排稱為一進,一進大約八、九米,十來進就有(100)米左右。這是作者在內洞“走了一轉”才作出的判斷,說得有根有據。)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顏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見雙龍的形態,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是自然狀態下,沒有經過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作者用詞的嚴謹。)
②出示文字: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變化多端”形狀變化多樣可用哪些詞形容?
“顏色各異”顏色多又可用哪些詞形容?
(這樣千奇百怪的形狀,這么豐富的顏色,使得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3、小結:
這些石鐘乳、石筍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人驚嘆自然的奇異!
4、請同學們把6、7小節有感情地讀一遍。
5、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著作者又仰臥在小船里,穿過孔隙出了內洞。
四、總結:
今天,我們穿過奇妙的孔隙領略了內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被作者優美的文筆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們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第5小節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孔隙:窄小
內洞:黑、大、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學習細致描寫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游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艷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么迷人啊!那么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請大家打開課文,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小結過渡,布置下一步學習任務:
你們剛才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通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游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地方分別有著這樣的特點。那么,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說出喜歡的地方)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里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后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
同學們要注意你喜歡的這個地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后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
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閱讀,做批注:
⑴ 同學們已經想好了,那么我們就從外洞開始,說一說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特點讓并且讓你喜歡上的?
⑵ 剛才這幾個同學的說的`非常好,有誰被他們的敘述所打動也喜歡上外洞的同學請舉手。那么就請你們這些喜歡上外洞的同學有感情地一起來把外洞讀給大家的聽。
⑶ 接下來作者寫了從內洞到外洞的唯一通道孔隙,孔隙有什么特點?
(學生敘說時要讓學生說出是根據什么哪句話理解到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描寫孔隙的特點的同時,還寫了如何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乘坐工具,進入方式。
⑷ 作者在這里介紹了孔隙的特點還介紹了什么?
在講解時,根據學生所說的進行引導,不要把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并且在敘說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是作者對實際的描寫,那些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2、體會作者的心情:
⑴ 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么有趣啊!作者此時心里會怎么想呢?
⑵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生了興趣?正因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感受,使我們如臨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那么喜歡孔隙的同學就大聲的把你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一起齊讀本段。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學”到自己“寫”,這是我所追求的。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森郁、聚集、合適、昏暗、稍微、額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4、閱讀與想象相結合,了解金華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
2、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
【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金華龍雙洞的信息,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談話,展示祖國的風景名勝圖片。
2、學生說說自己游覽過哪些地方,心情如何。
3、播放雙龍洞的課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3、把景點連起來,理一理,看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
4、讀課文,找出作者游覽景點產生變換的詞句,讀讀,體會這些詞句在描寫游覽過程中的作用。
5、畫出表示“泉水流經路線”的詞句,理清泉水的流線:
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
三、分清主次,把握重點
1、了解作者游覽的全過程。
2、默讀課文,對照作者的游覽過程,說說哪些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分清課文的主次。
3、前后桌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并說明理由。
四、學習路上見聞
1、學生自瀆1~3分鐘,邊讀邊畫出喜歡的詞句,互相討論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課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3、引導學生朗讀,并結合課件上彩圖,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4、組織學生多種形式朗讀。
五、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認讀,識記。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和自己喜歡的其他詞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突破重點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游覽的順序和文中描寫的主要景點。
2、引導學生自學“由洞外進入洞內”一段:
⑴ 讓學生讀出感覺,邊讀邊想象,使自己仿佛置身其中。
⑵ 分析、理解孔隙的“小”和“窄”:
a 理解孔隙的“小”:
找出描寫孔隙小的語句。想想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描寫孔隙的大小,而描寫“小船”有多小呢?
b 體驗孔隙的“窄”
品析:“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可是還能感覺……我又感覺……”寫出了作者的什么感覺?想象一下,如果你躺在小船上過孔隙,有什么樣的感覺。
c 觀看課件,圖文對照,體會孔隙的特點,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
3、總結學習方法:
⑴ 這個景點有什么特點?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⑵ 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⑶ 怎樣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
以自己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習課文的其他兩個景點,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二、朗讀練習,領略美景
1、啟發學生邊朗讀百年想象,讓想象的內容在腦海中浮現。
2、把自己覺得美的語句多讀幾遍,想想如果自己是導游,要如何向人們介紹這些美景。
3、鼓勵學生自由背誦。
結語: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葉圣陶先生游完雙龍洞后,乘興而上,又游覽了冰壺洞。你們課后可以看一看作者寫的《游了三個洞》。
三、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設計各個景點的解說詞。
【導師評估】
倡導“自主學習”是本教學設計比較突出的一個特點,它貫穿了整個課堂的始終。這樣設計,能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重視引導學生讀文,讓學生在反復讀中,理解課文,理清脈絡,,掌握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作特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 《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游記 我們就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板書:8、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 “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 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 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 (“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 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 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 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茂盛繁密 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 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 (“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 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 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 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巖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 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 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 端,項目 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 異,不同 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 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里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 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 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游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作者記敘了他游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
(板書:·金華 ·羅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 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后,按游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 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 第三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第五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 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 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 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 映山紅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生機有靈氣 作者有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艷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 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
聯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 “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 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生機勃勃 )
山中有花也有水 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討論: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因為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 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續 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
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板書:山路美)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 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板書:孔隙)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 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 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好像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與我們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
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討論: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 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 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 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 險)
(五)背誦第四段
(六)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第5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二)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二)練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2、教師了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二)聯系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于到達了內洞 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洞)
(三)了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學習,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 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 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因為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 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游 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 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記敘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么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
3、練習給課文寫提綱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剛才老師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著給課文寫個提綱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游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游歷記敘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情感或說明什么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 這篇課文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這次游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 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整理和選擇 選擇最能體現這次游覽特點的,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 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色,因為它能表現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雙龍洞的興趣 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洞、內洞幾處景物來寫,因為這些都是作者游覽的對象,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挑選好材料后,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合理的安排,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段落清晰 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寫下來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 2、路上見聞 3、外洞 4、由外洞進入內洞 5、內洞 6、出洞)
4、小結:(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 我們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 首先想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后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選好的要寫的內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讓學生解釋“記”是什么意思。(記載)
3、本文是一篇游記。這篇游記是葉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覽金華雙龍洞后寫下的。
4、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金華的雙龍洞景致美麗奇特,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同學們是不是也想去雙龍洞看一看,那就讓我們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覽,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電腦軟件,點擊課文朗讀,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進入情境,感知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的景點,想想是按什么順序游覽的。
3、檢查自讀情況:
⑴用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可采取指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
⑵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于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⑶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一張游覽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⑷教師:
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齊讀第1自然段,思考:
這段交待了什么?(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⑴教師:
作者在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欣賞,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⑵學生默讀、思考、勾畫。
⑶小組討論、交流。
⑷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師引導學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最后說說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理解“或濃或淡的新綠”,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顏色?“明艷”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新綠”,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綠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不斷地有新芽、嫩葉冒出來。剛長出時的顏色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作者說“或濃或淡的新綠”,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綠色的特點。因為有“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艷”。)
b出示電腦課件,將沿途看到的山、花、樹出現在電視屏幕上,使學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艷的彩色畫卷。
c指導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交流對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師:
沿途不僅有有特色的山、花、樹,還有水,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聽聽溪水的歌唱。
b討論交流:
溪流為什么會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溪流的樣子和聲音時時在變化,都是“隨著山勢”的變化而產生的。聽,溪流的聲音多好聽,有時發出嘩嘩的聲音,有時發出淙淙的聲音,有時發出潺潺的聲音,多像一首動聽的歌啊。)
c指導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⑸小結:
第2、3自然段寫了路上的見聞,寫得有聲有色,充滿了對沿途景物的愛,使我們也仿佛親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金華觀龍洞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說說課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過渡:
去雙龍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去領略吧!
二、繼續探究課文內容,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學4~7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
作者在外洞、孔隙、內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⑵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小組討論交流。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握如下要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經過說清楚的,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船的“小”,由外洞到內洞的“窄”,注意學習這種細致描寫的方法。)
教師:
課文中寫道:“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孔隙指小洞、裂縫,應該說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進出,那就該說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該說它小,還是該說它大呢?
(讓學生各談自己的.理解,最后經過討論得出結論,說它“大”或“小”,要跟它相連的外洞與內洞的大小比較,才能做出判斷。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會,當然很大,而內洞更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這就顯出這一處的洞或裂縫很小,因而稱之為“孔隙”。至于這個“洞”或“裂縫”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⑴出示電腦課件,欣賞內洞的神奇美景。
⑵感情朗讀6、7自然段。
⑶質疑問難,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
(學生可能有的說“像”,有的說“不太像”。經過爭論可逐步得出結論:此處本已有顏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見其形態,再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它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其用詞嚴謹。)
b課文中寫“其次是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宮室、什么神仙和動物呢?(可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
c“泉水*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應上文“泉水”。
4、齊讀第8自然段,思考:
這段講什么?
(乘船出洞)
三、總結全文
1、出示電腦課件,按游覽順序播放全文景象,體會雙龍洞一游的種種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總結:
雙龍洞一游,路上景色美麗迷人,外洞高大寬敞,內洞夢幻般神奇,再加上過孔隙時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種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把游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使我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合理想象,分小組設計“外洞”“內洞”及“兩洞連接”處的解說詞,輪流擔當導游。選出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說一說。
五、指導寫字,鞏固字音,記憶字形,讀寫詞語
1、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記憶生字的。
2、指導書寫,重點指導“額”字。
3、讀寫詞語。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8
【教學理念】
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觀念,憑借教材這把“鑰匙”,以順應學生的“身心發育和生活經驗的擴展,逐步培養學生憑借我國語言文字吸收經驗表達情意的知識能力。”(葉圣陶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能夠揣摩語言文字,體會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的方法。并能為表達交流的需要寫一寫身邊的景物。
⑵ 感悟雙龍洞景觀的奇異,能夠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
比較分析品位語言;學習寫法強化練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 學習葉老感情真實,語言潔凈的文風,不說空話、假話。
⑵ 受到雙龍洞奇異景觀的熏陶感染,體會我國山河的瑰麗多彩。
【教學重點】
體會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點寫具體的方法,感悟語言文字的精確與樸實。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當堂練筆熱情,使學有成效。
【教學用具】
內洞景觀錄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縱切面、友情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
2、介紹我的學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詢問學生旅游情況,拉近與課文的距離。
二、整體感知課文,明晰路線圖,激發生活體驗
1、直接導入新課:
去過金華的雙龍洞嗎?今天我們就去游覽一番。(板書課題)
2、怎么走?都經過哪?快速瀏覽課文,看誰能最先看到游覽路線圖。
3、看到了嗎?誰來說說!(板畫)
4、按著游覽路線圖出發吧,心情怎樣?推薦一位同學,咱們讀出路上的好心情!
注:讀不到位,引導學生想象詞語的.意思導讀。
三、分部分感悟景點特點,品味“具體”寫法
1、自讀自悟:
到雙龍洞口了,咱們進洞游覽,看哪一個景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標注下來,一會兒就這一景點談你的感受。
2、匯報交流,提升認識:
哪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隨學生導入相應景點,但應提示全體學生注意在游覽路線圖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
⑴ 學生認識。(隨機板書:小……)
⑵ 從哪體會到的?
一種情況 “孔隙”一詞的理解:
一種情況:
① 可能說船小。
② 是船小嗎?教師手勢:是孔隙的窄!(板書:窄)
③ 都讀讀這兩句,體會體會。
一種情況:還從哪體會到孔隙的小?
① 可能談“自以為……擦傷鼻子”
② 我們就來坐一坐這小船吧!教師范讀,帶入情境。
③ 你又體會到什么?教師手勢:是孔隙的矮!(板書:矮)
④ 課件:
都體會著讀一讀。
3、課件出示孔隙圖:
其實要說出孔隙的小,說出它的寬窄、它的高低就行了。課前,老師從網上查到一份資料:
課件:孔隙很小,寬有三米多,高不足一米,長有八、九米。
大家都讀讀,再和課文比較一下,同樣說小,體會有何不同?
4、語言訓練滲透寫法:
所以:作者不說寬有三米多,他說(怎樣小的小船呢?……是這樣小的小船。)
師順勢提升認識:
他用身體做比、借小船的小寫出孔隙的小,這種借比的方法讓我們都能體驗得到。(板書:借比)
作者不說高不足一米,他說(我懷著……擦傷鼻子。)
師順勢提升認識:他說自己坐船這件事,他寫自己的感受,(板書:舉事例、寫感受)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船的小,他多會抓特點寫具體呀。
第六自然段──內洞:
5、內洞給你怎樣的感受?哪體會到的,你來說說?(重點板書:奇)
⑴ 教師激情:
一百年才長一厘米的石鐘乳和石筍,在雙龍洞中顏色不一令人稱奇,形狀變化多端令人稱奇,名目數量之多更是舉世無雙。
⑵ 想象一下,除了課文列舉的大自然賜予的奇觀──蜿蜒在洞頂的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還有什么呀?(順勢板書:列舉)
6、名目有四十多,說是說不完的,咱們去看看吧。(課件:雙龍洞內洞)
7、沒看夠,就再讀一讀。
第四自然段──外洞:
8、外洞的特點呢?(板書:大)
9、有多大?(大會堂、千八百人),順勢而導:
他打了個比方,列了個數字!多具體呀!相當于咱們多媒體教室的五倍!
板書:(打比方、列數字)
四、簡要回應整體,激發寫作欲望
1、回應整體:
⑴ 看板書小結:
剛才我們游覽一遭,哪印象深就談哪,體會到外洞大、孔隙小、內洞奇,其實游覽是應該按著游覽路線走的,現在你們快速瀏覽課文,看書找一找,這些景點是通過哪些語句連起來的呢?
⑵ 這樣的語句還有很多,我們體會著讀幾句!(課件:隨著路線圖出連接句)
⑶ 小結:
這樣的句子使課文結構嚴謹而且比總說“到哪了”使語句更顯得生動活潑。
2、激發寫作欲望:
⑴ 讀友情卡。
⑵ 抓住你學校印象最深的一處景點,試著用上作者抓特點寫具體的一兩種方法,可以是:
列數字、打比方、舉事例、寫感受、列舉等來介紹你的學校。
⑶ 簡要指導,可以給選擇不好的學生一些題目,如:
多媒體教室真先進!
電動大門真靈活!
⑷ 指讀兩三人,教師鼓勵選擇課文之外抓特點寫具體的其它方法,如對比等。
3、小結全課:熱情的孩子們,老師愿作使者,建構起你們友誼的橋梁。
4、布置作業:
旅游時別忘了寫篇游記。
【課后反思】
教學中,重視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在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教師注重巧妙地提升認識,完成了寫游記及抓特點寫具體的教學。為使學與用有機結合,課上進行生活性練筆,更使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 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4、 領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體會并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重點難點
1、 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2、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做成ppt課件。
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標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現場用展示臺予以展示呈現。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祖國的山川秀美,到處都有迷人的景色。瞧,這是哪兒?(課件出示廈門鼓浪嶼圖片)這迷人的風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文: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再看看老師家鄉的一處美景(課件出示江西廬山圖片),你看到這樣的景致,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想起怎樣的詩句呢?
談話時,課件出示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并結合已學的詩文表達情意。
二、揭示課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
1、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 點明體裁特點,介紹游記是記敘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板書:游記)
3、 結合課前預習,反饋預習成果,學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覽過程示意圖,對照課文,互相交流討論。
小結: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通過預習,我們了解了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順序。交待游程(板書)是游記的一大特點。所到之處,葉老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怎樣獨特的感受呢?(板書:見聞感受)讓我們走進課文,隨著葉老到字里行間去游歷一番。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了解“雙龍洞”得名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學習生字新詞,注意“浙、蜿”等字的讀音。(課件出示詞語)浙江 臀部
稍微 額角 蜿蜒
3、 指導學生結合漢字形聲字構字法,理解“蜿蜒”的詞義,并引導學生結合舊知,聯系生活,學會運用“蜿蜒”。
4、 讀課文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引導學生感悟“雙龍洞”得名的由來。
四、精讀課文,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
(一)找出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作者見聞及感受
1、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游雙龍洞的?(4 -7自然段)
2、 默讀,思考:4-7自然段寫了哪些景點,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答。(板書:外洞、孔隙、內洞)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孔隙)
(二)重點感受“孔隙”特點,學習表達方式
1、 指名讀,全班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孔隙特點的'。
2、 理解“孔隙”詞義,再借助圖片揭示孔隙的特點:窄小(板書)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窄小特點的。要求學生用心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句群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課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覽的感覺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臥小舟,工人拉著繩,幫助你穿孔隙,過水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指導朗讀句群: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生共同小結寫法:葉老沒有直接點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
4、 讀寫互動,遷移運用。
出示幾幅圖:海洋館、吊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仿照孔隙的寫法,寫出自己游歷的感受。師生交流、反饋。
5、 梳理游記內容,發現構段特點。
找找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從表達方式上,你發現了什么奧秘?(條理清晰,體現了游覽過程)
師生交流總結:在過孔隙時,葉老按游覽順序,將見聞、感受,生動具體地記錄下來,使人身臨其境,這就是游記的典范。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的感知了解孔隙、內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課前準備:
收集材料制作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從金華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迷人的風景伴著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來到雙龍洞的外洞,外洞可真大啊!
二、學習“孔隙”部分
過渡:令人驚嘆的是從外洞到內洞必須經過孔隙,這是一條約10米長的水道,相信水上之旅一定會為這次游覽增添許多情趣。讓我們到孔隙去看看吧!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5小節,找出一個表示作者心情的詞語。(好奇)
(1)作者因為什么好奇?(船小、船進出孔隙的方法與眾不同)
(2)出示文字,練習朗讀。
請大家看這句話,練一練試著把好奇的語氣讀出來。指名讀,生齊讀。
(3)船這樣小,進出的方法又是這樣特別,跟孔隙有關嗎,說明什么?
(生答師書:孔隙:窄小)
2、過渡:穿過這樣窄小的孔隙有怎樣的感受呢?
(1)出示文字,體會感受
請同學們用心讀這段文字,體會作者的心情是否發生了變化?(害怕、緊張、危險)
(2)你能把這種緊張、危險的感受讀出來嗎?先自己練一練。
(3)出示畫面、文字:同學們練的好認真,我也想讀一讀。
(4)誰也想讀,指名讀。
(5)出示畫面、文字:我們一起讀,老師也為大家配上畫面、音樂。
3、小結:
出示畫面:這正是古詩所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正是一種奇妙的游覽方式,有“水石奇觀”之譽。
4、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孔隙的奇妙。師引讀第5小節。
三、學習“內洞”部分
過渡:內洞又有怎樣奇特的景色呢?
1、請同學們自由讀6、7小節,來到內洞有什么感受?在書上劃出有關詞句,愿意的話周圍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的看法。
2、討論
(1)“黑”: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是作者剛進內洞時的真切感受。)
(2)“大”:從哪兒感受到的?(“進”是一個量詞,有一種平房分為前后幾排,一排稱為一進,一進大約八、九米,十來進就有(100)米左右。這是作者在內洞“走了一轉”才作出的。判斷,說得有根有據。)
(3)“奇”
①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本身已具顏色,再加上“蜿蜒”形容,可見雙龍的形態,加上燈光搖曳,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于是自然狀態下,沒有經過人工的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作者用詞的嚴謹。)
②出示文字: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變化多端”形狀變化多樣可用哪些詞形容?
“顏色各異”顏色多又可用哪些詞形容?
(這樣千奇百怪的形狀,這么豐富的'顏色,使得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③出示圖片: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3、小結:
這些石鐘乳、石筍造型奇特,名目繁多,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人驚嘆自然的奇異!
4、請同學們把6、7小節有感情地讀一遍。
5、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著作者又仰臥在小船里,穿過孔隙出了內洞。
四、總結:
今天,我們穿過奇妙的孔隙領略了內洞奇特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被作者優美的文筆折服。另外,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非常精巧,我們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第5小節
六、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孔隙:窄小
內洞:黑、大、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教養:
⑴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⑵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⑶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⑷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
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
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說。
(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后說說。
5、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6、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
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
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后問:
⑴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板書:窄)
⑵人臥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板書:矮)
⑶那么,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讀后問:
“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板:險)
3、小結:
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
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5、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6、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
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
(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
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洞,了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2、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概括中心思想,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么?
2、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可愛河山美麗奇特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3、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再匯報討論)
4、質疑,完成課后練習,讀讀寫寫。
5、堂上檢查,背誦第五自然段。
6、總結全文:
同學們,通過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我們欣賞了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領會到了祖國山河的可愛。課后大家要認真讀讀課文,好好欣賞欣賞。有機會,我們親自到雙龍洞去游一游。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感到很有氣勢,也不禁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秘感)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覽的一條線索。迎著溪流入洞—搭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演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重點
雙龍有形有態,更妙的是一黃一青,雙龍盤繞在洞頂,為洞中平添了幾分氣勢。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鐘乳和石筍,側耳傾聽,耳邊響起輕緩的聲音,尋聲找去,只見……
2、理清課文的條理,演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演習給課文編提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會商:作者為什么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請一位同學讀一下這一段的第二句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二)演習給課文編提綱。
二、教學重點
不僅游法上不一樣,心情也是大不不異呀!讀一讀作者當時的感覺,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贊嘆。《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游覽之后寫下的一篇紀行。我們就沿著他的萍蹤去不雅賞這一神奇的溶洞。(板書:3、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肄業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正確地輿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艷:明亮鮮艷。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艷。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郁:樹木蕃蕪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蕃蕪繁密。
2、概括段落大意。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野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二)聯系上文引入新課。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巖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取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1、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四)小結:作者搭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游。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取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于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里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開端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取理解。
板書設計: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游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艱巨的學生幫忙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記敘了他游金華雙龍洞的顛末)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搭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我們也來試試。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后,按游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顛末情形。第五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搭船出洞。)
(課文通過記敘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顛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水景物的熱愛)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教學時間:三課時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自然段。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學生在書中畫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溪流。映山紅繁多而蕃蕪,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對這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教師可設計提問:盆栽的杜鵑有人照顧,上肥澆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卻沒有山上的杜鵑有精神?引導學生理解花兒在大自然中無拘無束,吸收陽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長,顯示出它的本性姿態,而格外地有活力有靈氣。作者有崇尚自然、贊美自然之意。
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寫出來的和沒有直接寫出來的顏色畫出一幅明艷的畫面。
教師告訴學生映山紅的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雀斑和條紋。
聯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綠”的意思。“新綠”是指春天新長出的草和樹葉的顏色。剛長出時是淡綠的,長出時間稍長顏色就變深變濃了。
(粉紅色的山上,開滿了紅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紅,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叢叢,一簇簇,在一片新綠的映襯下格外活力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板書:孔隙)
(由于山勢不斷變化,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有時山勢高,有時山勢低,有時平坦,有時陡峭,溪流從山上向下流,會隨著山勢的變化而時寬時窄,時緩時急。溪聲也會時高時低,時斷時絕。溪流是從雙龍洞中流出來的。)
作者邊欣賞著山中明艷的春色,邊傾聽著淙淙溪聲,一路逆溪流而上,來到了雙龍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一個“美”字來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用哪兩個字來概括。
(五)背誦第四段。
(板書:山路美)
(作者只能仰臥在船上,身子緊貼船底,由管理處的工人把船拉進拉出。)
(板書:寬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么感覺?讀一讀,說一說。
1、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
默讀第四段,想一想:作者搭船洞中游取我們平日搭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
(六)作業。
會商:溪流為什么會有寬、窄、緩、急的變化?溪聲為什么會變換調子?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系?
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這是學生理解上的又一個難點。教師可以用“高樓上看物體,物體猶如變小”的生活經驗作比方,讓學生認識打聽由于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從全篇來看,它起什么作用?
(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華,作者踩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隨著小船慢慢移動,光線越來越暗,作者的視野也越來越模糊,心情也緊張起來)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外形多種多樣。
(由于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四周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牢牢籠罩起來。越往內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就越強)
我們也為作者捏著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實這段水路并不長,大約就十米,但讓人覺得船兒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搭船真是太“險”了!
(板書:險)
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四)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第二課時
1、同桌學生相互檢查課文第5自然段的背誦。
一、教學目標
(四)演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雙龍洞內洞的特點。
(二)演習課文編提綱。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編寫提綱。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第三課時
2、教師了解學生背誦的情況。
略微:表示數目未幾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抬起的高度很低。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搭船而行的驚險,終究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板書:內洞)
(三)了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學生邊聽邊畫出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2、會商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2、在寫一篇文章之前,我們的大腦中要有一個思路—我要寫一篇什么內容的文章(板書:題目),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書:中心),我要怎樣把文章寫具體,寫通順(板書:材料安排)這個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綱。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外形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不異。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板書:奇)
洞中有名稱的石鐘乳和石筍多達四十多個,而工人首先指點給作者看的是洞頂雙龍,為什么?
(由于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請一名學生朗讀描寫雙龍的句子。
(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學生接下去讀寫泉水的句子)
(板書:深黑的石洞里)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不異。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不異。
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演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一、教學目標
我們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按照適才老師講的寫作思路,我們試著給課文寫個提綱。
學生四人一組會商學習,相互啟發,開闊思路。
3、演習給課文寫提綱。
(五)演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指導學生給課文寫提綱。
作者游歷了雙龍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這次游歷記敘下來,這就是文章的內容。
(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達什么情感或說明什么道理呢,這就是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的中心我們剛剛總結了。
(板書:表達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呢?我們來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教后記:通過學習課文,學會閱讀紀行的方法,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豐富見聞。
(學生在本上寫)
(板書:1、交待時間地點2、路上見聞3、外洞4、由外洞進入內洞5、內洞6、出洞)
4、小結:(指黑板)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提綱。我們在寫作文前,應該編寫作文提綱。首先想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后選擇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選好的要寫的內容安排好。
5、學生將編寫的提綱補充完整。
(六)作業
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課,演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作者這次游覽,所見所聞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寫進文章。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清算和選擇。選擇最能體現這次游覽特點的,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選了山路上的景色,由于它能表現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雙龍洞的興趣。作者挑選了洞口、外洞、進入內洞、內洞幾處景物來寫,由于這些都是作者游覽的對象,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挑選好材料后,還要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公道的安排,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的,同學們把作者對材料的安排按順序寫下來。
(一)了解內洞的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課文按游覽順序寫到的,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故土熱愛。
教學目標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要求大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中學生來介紹景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注重評價過程。切身感受作者的游覽順序,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構想
由導讀引入,需先引導學生自學課文,弄清楚作者的游覽順序,然后以小導游的身份去介紹自己喜歡的景點,然后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自己解析做出解答。最后由錄像激勵學生學員理順課文,并總結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錄音帶、投影片、錄像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作者的游覽路線,自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提出問題,系統地學習課文內容,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旅游嗎?你跟爸爸媽媽去哪里旅游爺爺奶奶過?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2、今天,我們就第一課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開火車按招盛純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2、自由小聲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
三、讀懂課文,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讀,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點?
3、在這一自然段中,你讀懂了哪些基礎知識?著重理解:“映山紅”“新綠”“或濃或淡的新綠”“明艷”“眼前一片明艷”“時而”“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隨著山勢……”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1、個人自由讀,邊讀邊想路上察覺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外洞、內洞的特點。
1、默讀,沒錯外洞和內洞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在這些自然段中,你讀出了哪些知識?著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大)主要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2)內洞的主要就特點是什么?理解“變化多端”和“形狀各異”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為什么這個洞叫做雙龍洞嗎?(因為內洞有幾條龍。)
(5)這兩條龍實際上是什么?(石鐘乳)理解“蜿蜒”
3、課文哪一部分是講作者由外洞進入內洞?
(1)這一段講了哪數層意思?
(2)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什么?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六、熟讀課文,練習有情誼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作業設計
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板書設計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游覽路線:
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明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上節講義的內容,加深學生印象。理出溫泉水流經的`路線,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1、你喜歡哪個自然段?能給大伙背誦一下嗎?
2、指明說說外洞特質和內所洞的特點。
二、理解青草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找出課文中寫水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再泉水是從哪兒流水到哪兒的?
2、學生討論,巡視指導。
3、集體討論。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隨著山勢流下山
三、教師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一般性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作者按照飽覽的順序,把游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匯入路線結合起來寫,條理很清楚。
四、畫圖,發揮想象力。
1、同學們,你喜歡雙龍洞的哪處景點呢?當一次小導游,跟著錄像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好嗎?
2、同學們說得真好,能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嗎?
作業設計
1、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
2、根據畫面,把自己喜歡講解的景點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泉水流經的路線:
深黑的山洞——內洞——外洞——洞口——隨著山勢流下山[暗線]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相關“新綠、突兀森郁”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明確文章線索難點:
1、重點:理解相關“新綠、突兀森郁”等詞語。理清文章層次。
2、難點:明確文章兩條線索
三、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及游記:
葉圣陶,理清文章層次,了解游記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法。
童話是我國著名的作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他寫有小說、散文、童話,今天我們來讀一篇他的文章,不過這篇文章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散文、童話,而是一篇游記,題目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游記
記金華的雙龍洞
指導:“金”字“撇”和“捺”要舒展開,最后一橫要長;
“華”字,下面一橫要長,托住上邊的;
“雙”字,左邊的又字,最后一筆變成點,給右邊又字讓位。
所謂游記,就是旅游見聞,是記述和描寫旅途見聞、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記敘文。從這個題目中,我們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交流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交流:大屏幕出示生詞,浙江(zhè)油桐(yóu tóng)一簇(yí cù)
或濃或淡(nóng)臀部(tún bù)上源(yuán)
稍微(shāo wēi)額角(é jiǎo)擦傷(cā)蜿蜒(wān yán)石鐘乳(shí zhōng rǔ)依據(yī jù)
呈(chéng)粉紅色盤曲(qū)而上漆(qī)黑系(jì)繩子仿佛(fú)
學生齊讀
我們把生詞送到課文中,看你讀得怎么樣?指名8位同學來讀,每人讀一段。
讀了課文,你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的?
交流:老師查閱了一些詞語的意思,大屏幕出示。
新綠:初春草木顯現的嫩綠色。
映山紅:杜鵑花
或濃或淡:指顏色有的.濃有的淡。
明艷:明亮鮮艷。
時而:有時候。
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聳起的樣子;森郁:形容樹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勢險峻,樹木繁茂。
我們結合圖畫,來進一步理解詞語“新綠、映山紅、油桐”。
(三)理清文章的順序
1、默讀課文,文章先后寫了哪些地方?圈出相關詞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依據學生所答,板畫
2、哪些自然段是描寫路上的?(2、3段)
哪個自然段是描寫洞口、外洞的?(第4段)
哪個自然段是描寫孔隙的?(第5段)
哪個自然段是描寫內洞的?(6、7段)
現在只剩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們來看第一段寫什么?
生:寫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這是游記開頭的常用寫法,直接寫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我們寫游記時,也可以這樣開頭。
最后一段寫什么?
生:出洞。
師:下面我們按“開頭→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把課文劃分為七段,用雙豎線標出,同時在后面批上相應的詞語:“開頭→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3、文章哪些句子描寫水,請用橫線劃出相關句子。
交流
(1)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交流:這水是哪里的水?路上的水。師在黑板上“路上”下板畫水波紋
(2)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交流:這水是哪里的水?洞口、外洞的水。師在黑板上“洞口、外洞”下板畫水波紋
(3)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
交流:這水是哪里的水?內洞的水。師在黑板上“內”下板畫水波紋
總結:路上、洞口、外洞、內洞都有水流的描寫,水流一路向下,這是本文隱藏的另一條線索。我們讀文章,既要讀出文章表面的內容,也要讀出文字背后的內容。
(四)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下面我們一起來跟隨葉圣陶來欣賞一下雙龍洞。
依大屏幕,依次欣賞“洞口外洞→孔隙→內洞”景色,明白“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這節課我們跟隨葉老游覽了雙龍洞,理清了文章層次,明確了文章的線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葉老如何把景物特點寫出來。
教學反思:
一、按游覽順序,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
本文是一篇游記,作者按照游覽順序,寫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這也是文章的寫作線索,教學時,我以這條線索為主線,采用找重點詞、板畫、分段等方式,引導學生明線索,理清文章層次。采用板畫的形式,十分形象直觀收效較好。
二、凸顯游記特點,引導學生初識游記的特點
從什么是游記到按游覽順序記敘,再到游記開頭的常用寫法,這一系列的設計,都在給學生一個印象,一個對游記的初步印象:游記怎么開頭?怎樣移步換景,按順序記敘。為下一步寫游記,打下基礎。
三、不足:
課文較長,留給學生讀書時間過短,造成學生讀書不流利。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本課時一篇游記,學生對這樣的比較熟悉,游覽的`順序明線清楚,暗線溪水,需要指導學生慢慢體會。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段之間的關系,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游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4.1第一課時
4.1.1新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里旅游嗎?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個和旅游景點有關的搶答游戲!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圖片中的景點名稱以及所在地。
出示雙龍洞圖片激發學生興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為什么這個溶洞叫“雙龍洞”?帶著這個問題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段。
舉手解答雙龍洞名字的由來,并出示雙龍洞圖片
3.簡介溶洞形成原因。
4.解讀課題中的“記”字,引出游記,分析游記特點。
五、再讀課文理清游覽順序
1.快準瀏覽課文,找出能體現作者游覽順序的詞句。
2.教師黑板畫游覽路線畫,指名學生補充完整。
3.舉手串連經過。
4.分解主次。
六、精讀課文
1.理解“孔隙”
2.精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表現孔隙小的詞句,分析作者的表現方式。
3.和同位挨坐在一起閉上眼睛邊聽音樂邊聽老師做導游講解,體驗過孔隙的感受。
4.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七、布置作業
1.課下讀課文,找一找外洞和內洞的特點,尋找隱藏在文中的一條暗線。
2.用多種方式突顯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寫一個習作小片斷(教師提供圖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4-10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設計05-2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2-05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4-04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04-1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1-0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4-0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08-29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優秀05-12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范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