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2、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游戲:請大家閉上眼睛,現在把你的手放在你的胸口,聽聽你自己的心跳,說說你有什么感受!(同學們從自己的心跳聲中感受很多,也產生了很多的遐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生命有關的一篇課文《生命生命》師板書課題,齊讀兩遍(鏗鏘有力)。
二、整體感知
1、現在請大家自學課文,帶著要求:
⑴、讀通、讀熟課文、讀準字音:
⑵、自主探究:
文章寫了哪幾個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詞語概括)、
板書:
飛蛾求生
瓜苗不屈生長
聽心跳
2、匯報交流:
課件出示:
騷擾、掙扎、躍動、欲望
磚縫、不屈向上、茁壯生長
3、聽診器、沉穩、震撼、糟蹋、有限:
(兩位同學讀)
哪些詞語你們理解了?說意思,近義,反義,造句都可以。
生字詞學得不錯,不知道課文理解得怎么樣?來看第二個問題
三、研讀賞析
1、首先讓我們走進飛蛾:
(課件出示第二段)
⑴、誰來讀一讀這個事例,其他同學思考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放了騷擾自己寫作的飛蛾?
⑵、飛蛾面臨危險時是怎么做的?
⑶、如果飛蛾會說話,你認為當時飛蛾會對自己或作者說些什么?(你的想象力很豐富)
⑷、讓我們再次感受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讀這段文字:
過渡: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生命的存在。那么生命在一粒普通的香瓜子看來又意味著什么呢?讓我們走進香瓜子
2、走進香瓜子: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請女生來讀這段文字,并說說小小的香瓜子給了你什么意外?(評語:別說你很意外,作者和你也一樣)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香瓜子的表現很意外?提示:從哪兩個詞?(竟然,竟)
表示什么意思?(沒有想到的,出乎意料的,不可思議的)
就是這樣小小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竟然發了芽,還能長出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沒有想到的,出乎意料的,不可思議的)事情。
男生讀這段話,讀出你們不可思議的感情。(女生評價)
那我們就男女合作一起讀出這不可思議的感情。
3、走進杏林子:
作者對于別的生命感受很多,那么對于自己的生命又是作何理解的呢?讓我們走進作者杏林子。自讀第四段,讀了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呢?、評:你和作者一樣有想法!
作者聽著自己的心跳發出怎樣的心聲?
(課件出示我可以、、自己負責)讀兩遍。
舉例說明:
⑴、怎樣的生活態度或生活方式才算是好好地使用它?融入你的感情讀這句話
⑵、怎樣的生活態度或生活方式就是在白白地糟蹋它?
我們都不能白白地糟蹋生命,杏林子把沒有說出來的話在最后一段中都說出來了,我們一塊看看她是怎么做的。課件出示最后段。
其實,我覺得作者杏林子是最有理由放棄生命的人,下面讓我們了解杏林子。
課件出示。
四、總結
了解了杏林子、學了她的散文《生命、生命》我們有什么收獲呢?我們應該怎么做?
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創造價值,堅強樂觀,不自暴自棄。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設想】
本文作者強烈地呼喚“生命 生命”,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愿每個人珍惜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學的思路擬為比讀式思路。教學結構為三部分: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二步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較閱讀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學過程】
一、用圈讀法讀課文
要求認讀下列詞語、了解其詞義: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二、再讀課文,用抓關鍵詞的方式朗讀課文前三段。然后交流關鍵詞
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齊讀前三段(第三段只讀前一部分)
探討:每個事例的寫的是關于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飛蛾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下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請舉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備生長的條件(磚縫里,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還要沖破堅硬的外殼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
3、事例三: 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
四、分段齊讀后三段(第三段的后一部分)
探討:作者分別發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說明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2、思考二: 怎樣對待短暫的生命,怎樣對待生老病死,正確的態度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將目標與信念付諸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各種困難。
4 、請訪照作者的宣言發表我們的生命宣言。
五、比讀課本后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閱讀。
活動:沃森的文章寫的是什么事情?(沃森的文章則是細致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六、學會提問
1、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下列問題,請同學們回答:
⑴ 說小瓜苗“茁壯成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是不是矛盾?
明確:小瓜苗的生長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茁壯成長,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養分消耗盡了,就沒有新的養分可以吸收,活了幾天就夭折了。
⑵ 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面舉的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生命?
⑶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稱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2、同學們,你們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嗎?也提出來考一考我們大家。
七、積累生命的警句
(老師贈送)
1、雖然肉體的生命短暫,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無法捉摸,但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為光彩有力,卻在于我們自己掌握。
──杏林子
2、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大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一分子。不是每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
3、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張海迪
4、認識了生命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
──海涅
八、小作文設計
(代日記)
1、本文第一段寫的是小飛蛾在面臨生存的嚴重威脅時,仍然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第二段寫的是小瓜苗在完全不可存活的環境里倔強地發芽生長,直至生命的能量耗盡,可以看出生命力的無比頑強。第三段寫到自己,自己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律動。那么,你們是否認真觀察過自然界的動植物,是否從他們身上發現了生命力的頑強、發現了強烈的求生欲望、是否發現了它們對生命的珍視?或者,當你自己某一時刻對自己的生命的存在有了強烈的感受。請你以“發現生命”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力求表現生命的意識,有自己的觀察與體驗,有自己獨到的思考。
2、寫句練習:
(納入課堂作業中)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3
(一)知識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書寫“欲望、堅硬、糟蹋、短暫、珍惜”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好句。
(二)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關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學習重難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具準備】
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生活中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能不能告訴大家。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白板出示杏靈子的簡介。
二、精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寫了幾個事例,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指導學生讀好:“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讀完之后,你想說什么呢?請同學們提幾個問題。
三、研讀課文
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是由準確、生動的'語言來描寫的,下面讓我們來研讀課文,看以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偏重哪一方面,給了我們關于生命什么樣的思考。
(一)飛蛾求生
1、默讀:讀出言中之意。
默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飛蛾求生中令你有所感觸的詞句,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品讀:悟出言中之理,學生交流反饋,重點是學生體會理解詞語、句子的含義。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
(2)“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著雙翅。”
(掙扎:在生命面臨著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體現極其珍視自己的生命,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
(3)小飛蛾在我寫作時一直騷擾著我,為何我還忍不住放了它?師生共同學習“騷擾”一詞,指導書寫。
3、誦讀:誦出言中之情。
生選擇讀相關句子或整段,師加以指導,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
(二)分小組合作學習
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兩件小事
1、師生總結學習方法:(白板出示)合理形成學習小組(4人一組)。
默讀:讀出言中之意
品讀:悟出言中之理
誦讀:誦出言中之情
小組任選其中之一事學習
2、選擇其中之一交流反饋(要求反饋的小組人人發言)。
3、師生互助諍友式評價。
4、生品讀后師引導重點反饋。
(1)“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扣住“掉”與“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體現了生命力。)
(2)“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為何不屈向上,又僅僅只活了幾天?這不矛盾嗎?
(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在外部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瓜子還能這樣,更體現了生命的頑強。)
(3)理解“震撼”。
(感受到那只屬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
(4)“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糟蹋”指的是什么意思?它相反的意思呢?理解“可以……也可以……”對人生的兩種態度。
(三)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作者最后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
(四)師引導生總結課文
(白板出示)練習:用課文內容創編一首小詩來總結課文:
生命/是一只小飛蛾/它體現強烈的求生欲
生命/是/它擁有
生命/是/它警醒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
/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
/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四、剖析文中空白
課文題目為何連續用了兩個“生命生命”,這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想法?
如果要給他們之間加上標點符號,你認為添加什么標點比較合適,說說你的見解。(逗號,感嘆號,省略號,破折號等,因為每個人對生命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欲望、沖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聽診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課前準備】
1、搜集自己喜歡的人生格言。
2、預習課文,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生字生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暢談生命,激發情感
1、談話導入:
小時候,在小院的墻角丟下幾顆葵花子,不料過了一些日子,竟然長出了兩棵葵花秧苗。我不禁驚嘆起向日葵那頑強的生命力。相信同學們的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能列舉一些嗎?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從這些生命現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簡介作者:
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關節大部分遭到損壞,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始,頭不能轉。但是殘而不廢的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學,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杏林子對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準
1、自主學習:
輕聲讀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句子讀通順。想讀幾遍就讀幾遍,達到目標為止。
2、小組合作學習:
搶讀生字生詞卡片,比一比誰認的`生字又快又多,請優勝者介紹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輪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全班交流:
請一個小組向全班同學介紹識字成果,再請一個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小組進行評議。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學習:
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共寫了幾個事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導學生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將三個事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在黑板上。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讀自悟:
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把自己的感悟寫在旁邊。
2、小組交流:
在小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暢談自己的體會,可以互相交流、質疑、辯論、研討,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情況,并予以個別指導。
3、全班交流:
請學生先讀一讀自己選擇的段落,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的感悟。教師抓住每一部分中含義較深的語句提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之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讀出瓜苗頑強的生命力,讀出作者積極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1、自主品讀:
輕聲吟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反復誦讀。
2、小組交流:
小組同學每人讀一個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語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集體賞評:
學生自由交流匯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通讀課文,暢談收獲
1、回讀全文,自我總結學習收獲。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還要引導學生從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語言等方面談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讀背說寫,積累運用
1、舉行朗讀比賽:
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比一比誰讀得好。教師引導學生對朗讀的同學進行評議,并請讀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的成功秘訣。
2、練習背誦: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意蘊深厚,稱得上是一篇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遠把它裝在記憶的寶庫中?下面請同學們練習背誦課文。
3、積累名言:
⑴、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這段話是著名作家冰心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關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訴給大家?
⑵、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摘錄的名言,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4、布置作業:
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一下來,也可以仿照課文寫一寫自己對于生命的感悟。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通過反復誦讀,理解含義深刻的字句,并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4、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剖析,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能聯系生活實際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舉例說一說什么是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表現;
3、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頻導入,復習回顧:
1、師:課前,先請同學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師:說說看,你聽到了什么?
預設:生:我聽到了嬰兒啼哭的聲音。
生:我聽到了嬰兒嬉笑的聲音。
2、師:同學生聽得真仔細,聽了剛剛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預設:生:嬰兒剛剛出生時在大聲啼哭;嬰兒開心的笑了。
哭聲和笑聲昭示著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3、評價語:是啊!隨著一聲“哇、哇”的啼哭聲,一個小小的生命便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都說生命極其寶貴,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說生命及其短暫,因為人生在世,不過百年。
4、師:讓我們帶著對生命的敬意和深情,走進今天將要學習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命生命》。
(生齊讀課題)
師:你發現了嗎?這個課題和我們之前讀到的課題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也就是說,這個課題中出現了兩個詞語,而且這兩個詞語是?
生:相同的。
師:是同一個詞語的重復,對嗎?
生:對!
師:說得真好!那像這樣的題目,你會讀嗎?誰來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熱情的呼喚!像他這樣高聲的讀(全班齊讀)誰還想試試?
(生舉手來讀)
師:他也會讀!從他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強者對生命的不屈的挑戰!像他這樣大聲、有力的讀。(全班齊讀)
5、評價語:是啊同學們,讀書就是要這樣,讀的有味道,讀出自己的理解。
6、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8課,有感情的、大聲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詞,把句子讀通順。在讀的過程中,請你仔細的想一想: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請你嘗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PPT出示提示):
體會句子的方法: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
抓住標點符號體會
通過聯想或想象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
(生自讀課文并思考)
師:剛剛看到很多同學讀的聲情并茂,老師都被感動了!現在請同學們告訴老師:課文用了哪幾個具體的事例引發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呢?(學生舉手回答)
師板書:飛蛾求生
瓜苗生長
心臟跳動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一)學習飛蛾求生部分:
1、師:同學們,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心臟跳動,其實是三件極為細小、極其普通的事情,可是它們卻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這三個故事想一想:這三件事情中的那些句子最能額、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請你用直線在文中畫出來;如果你對這個句子有很深的體會,可以再旁邊寫一寫,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間帶著問題進行交流、討論)
2、評價語:剛剛老師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認真的做批注,真好!讀書就應該有這樣良好的習慣。
3、師:文中那哪些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呢?接下來,讓我讓我們一起走進“飛蛾求生”的故事。
(學生自讀有所感悟的句子)
PPT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4、師:“極力”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
預設:生:用盡全力
5、師:說得真好!飛蛾那種極力求生的欲望讓作者沒有想到,讓我們也沒有想到。請同學們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讓作者放了這只原本討厭的飛蛾呢?
預設:生: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我震驚,使杏林子忍不住放了它,因為作者感受到了飛蛾求生的欲望所以放了它。
6、師:同學們,飛蛾為了求生,它竭盡全力,可是若要結束它的生命只需杏林子的手指稍一用力,就在這天差地別的力量懸殊面前,飛蛾卻極力鼓動著翅膀、奮力掙扎,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此刻,我想問問你們:知道飛蛾的生命有多久嗎?
(生自由回答)
師:九天!飛蛾的'平均生命只有九天。為了這短短九天的生命,這只小小的飛蛾在杏林子的手中掙扎,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為什么這只小小的飛蛾會做如此掙扎?
生:它想活下去。
師:說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假設一下,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只飛蛾,會在心里怎樣鼓勵自己活下去?
(預設3名學生說)
7、評價語:飛蛾想盡一切辦法求生,那種強烈的求生欲望讓杏林子震撼,此刻杏林子清楚地感受到:握在手里的不僅僅是一只飛蛾,而是一個不屈的生命生命!
8、師:此刻,杏林子也完全明白了,生命就是(出示PPT):
飛蛾極力掙扎的身影
飛蛾極力鼓動的翅膀
飛蛾強烈的求生的欲望
(二)學習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部分:
1、師:默讀第3第4自然段,你能用前面的方法找出重點詞句并加以體會嗎?(預設1名學生找句子)
2、出示重點句:“那小小的種子里……僅僅只活了幾天。”
3、師:讀著讀著,有沒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中,讓你特別有感受呢?
預設:竟然——感受是?可以用什么詞代替它?
竟使——感受是?
師:此處連用兩個相似的詞,說明了什么?
預設:作者沒有想到,出乎意料。
4、這粒香瓜子的生長環境會是怎樣的?(沒有陽光,沒有泥土)
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呢?(不屈向上,茁壯生長)(板書“不屈”)
從哪里感受到的?(沖破,堅硬)
揣摩“不屈”“頑強”的意思。
5、師:此刻,面對墻角的這株香瓜子,杏林子的內心情感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不可思議
震撼/震驚
感動
師:所以,杏林子站在墻角看到了這樣幾句話:(PPT出示,生齊讀)
生命是傲然挺立的小瓜苗。
生命是沖破堅硬外殼的勇氣。
生命是不屈向上的決心。
6、師:一株小小的瓜苗尚且如此,那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靜聽心跳這一段你還找到哪些句子?你的理解是?
師板書:對自己負責。
(預設1人找)
7、出示重點句子:“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8、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
(“使用”“糟蹋”)
9、師: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
(生自由說)
10、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著劇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
11、師:現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那么該如何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呢?
(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2、師: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告訴大家?
(生個讀)
預設:自豪——自豪地讀
激動——激動地讀
興奮——興奮地讀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自豪、激動、興奮的心情一起告訴大家,告訴全世界。
(生齊讀)
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度!(生齊讀)
13、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里,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說、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
三、回讀課文、升華情感:
1、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生命是什么?
(生自由說)
2、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說,同學們課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教師小結:
1、師: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由衷的感受到:生命因為自強不息而興榮,因為頑強拼搏而茁壯,因為負責、珍惜而充滿魅力,這就是生命。
2、師:讓我們時刻告誡自己:(出示PPT)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重點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9課《生命生命》。(板書課題)
出示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指名學生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為什么說生命是一樁奇跡)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細細地品讀課文。
【本課我以杏林子對生命感悟的一句名言導入新課,在師生交流對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中,以質疑的形式提出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即“為什么說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也是本課的教學主線。】
二、研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是由哪些事例來感悟生命的?
2.再讀三個事例,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生命是樁奇跡?劃下來。
3.交流:
(1)感受“飛蛾求生”:
關鍵句:“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詞感受到的?
想想飛蛾此時心里在想什么?
一只飛蛾平均能活9天,為了這短短的9天,它在拼命掙扎著,無論怎樣危險,無論是否成功,它都沒有放棄。伸出手,想象你的手中就有一只極力鼓動雙翅的飛蛾,體會它強烈的求生欲望,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句子。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何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唯有“讀”是最好的方法。我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抓住關鍵詞句來品味,體會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從而讀出自己對生命的感悟。一切的讀都是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2)體會“瓜苗生長”:
關鍵句:“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一種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讀句子,說說在你心中這是一粒怎樣的瓜子?從哪兒體會到的?
讀句子,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樁奇跡。
(3)感悟“傾聽心跳”:
關鍵句1:“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
讀句子,思考:為什么作者說心跳給了她極大的震撼?
閉上眼睛,靜聽自己的心跳。(播放錄音:心跳聲)說說聽了這鮮活的心跳,你有什么感受?
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
關鍵句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糟蹋生命的現象?
怎樣才算好好地使用生命呢?
【在讀書過程中我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如聽心跳聲,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如何好好地使用生命,把體驗內化為行動。】
4.杏林子是怎樣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的呢?我們來認識認識她。
(出示杏林子照片)從照片看,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出示杏林子資料)聽老師介紹杏林子的生平,說說看杏林子創造出怎樣的生命奇跡?
【新課標主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活用課程資源尤為重要。本節課我整合了課內外教學資源,在適當的地方加以運用。如:為學生激情講述了杏林子的生平主要事跡,為深化文本,體會“生命是奇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說說你對這句話是怎么理解的?
6.你還知道哪些人也讓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出了無限的價值?
三、再悟課題
1.再來看課題,你發現課題有什么特點?去掉一個行嗎?為什么?
2.指導讀課題。
【引導學生把整節課的收獲和感受濃縮到課題這四個字中,通過朗讀課題展示出來。學生理解不同,因此讀得語氣語調也不同,但都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情真意切才是最珍貴的。】
四、拓展
作者領悟到生命是飛蛾求生的掙扎,生命是瓜苗從磚縫中冒出的勇氣,在你的眼中,生命還是什么呢?打開你的記憶,把五彩的生活放進來,以“生命是什么”為主題寫一首小詩。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入、個性化的解讀,我為學生提供了升華文本的空間,引導學生把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寫成一首小詩,盡管語言稚嫩,卻意味深長。
讀書是學生對文本的吸收,對經驗的構建,而寫作則是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是學習的收獲。以說名言開始學習活動,以寫小詩結束學習活動,整個教學在詩一樣的意境中進行。】
五、板書
生命生命
飛蛾求生
奇跡瓜苗生長珍惜光彩有力
傾聽心跳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涵的意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三個事例中蘊涵的道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不堪的毛蟲,可能脫變成一只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是我國臺灣著名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今天,我們要學習她寫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生讀題)
二、學習生字詞。
1、課件出示詞語。
2、抽學生領讀。
3、師強調字音。
4、全班齊讀。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變劃出以上詞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
句子讀通順。
2、讀完后,想一想,說說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3、匯報。
4、生默讀文中所講的三件事,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這三件事分別帶給作者也帶給你對生命的思考是什么?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生自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感悟深刻的句子。
3、你抓住了哪個詞?體會到了什么?
4、有感情的'朗讀,讀出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
5、如果你是那只飛蛾,你會在心里說什么來鼓舞自己呢?
6、如果你是杏林子,你看見這只飛蛾,你會怎么樣呢?你為什么要放了它?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讀所畫的句子,讀出香瓜子非同一般的生長力量。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六、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范讀,學生思考:那沉穩的心跳又帶給你怎樣的思考?
2、生談自己的感受。
3、你覺得杏林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七、學習第五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段,思考:怎樣做才是好好的使用生命?而不是浪費生命?
2、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八、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生命是什么呢?怎樣的生命才活得有意義,拿起筆用一句話寫出你對生命的感悟。
九、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求生欲望
頑強的生命力
對自己負責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問題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闡述主旨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可貴,懂得珍惜生命,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生命的短暫與寶貴。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培養了較好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運用合作、討論等形式展開閱讀活動,初步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本課將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采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展開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以多媒體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漸漸開放、小雞破殼而出、小鹿出生后頑強站立的畫面。
師:從這組畫面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生:
⑴ 小草從地里鉆出來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 小雞在蛋殼里長大后要想從殼里出來也要用很大的力氣啄碎蛋殼才行。
⑶ 我從看過的資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須在出生后40分鐘內站起來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來,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師:在我們這個有著眾多鮮活生命的星球上,許多生靈以他們獨特的方式展示著一個嶄新的生命的開始,它們透著一股子頑強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們一起來結識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寫的有關生命的文章。
師: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劉俠,12歲的時候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病痛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
師: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惡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的嗎?
生:她癱瘓在輪椅上。
師:是的,在長達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變而呼吸困難,一度有生命危險,全身的關節也已經損壞。輪椅上的杏林子在膝蓋上架上小木板,用兩個手指夾著筆寫作。在這種幾乎無法執筆的情況下,她硬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在病中寫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滿了求生的意志。這節課讓我們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帶給我們的生命的震撼!板書題目,指生讀題。
3、師:既然生命中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我們應該怎么讀才能讀出這種力量?(生體會到這兩個詞在讀時要一聲高于一聲,語氣漸強)
再指讀,齊讀課題。
點評:首先,教師讓學生從課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師生自然的交流談話中,從介紹作者杏林子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理解課文
1、初讀課文:
師:請大家出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從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從三個事例中講出了對生命的感悟: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自己的心跳。
師:這三個事例你最喜歡哪一個?找出來默讀,在讀后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它?從這個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生默讀。
2、感悟課文:
師:誰來說說你讀后有什么收獲?
生:我喜歡第一個事例,因為一個小小的飛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掙扎,希望逃脫,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歡這一段,因為小飛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積極求生,可見它對自己的生命多么愛惜。
生:我喜歡第三個小事例,因為作者從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偉大。生命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不能隨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歡第二個事例,因為一個弱小的瓜苗卻能頑強的生長在磚縫里,隨只活了幾天,但那頑強的生命力讓我難忘。
師:你們說得真好,一個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們并不能因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視它、糟踐它,而是應該……
生:愛惜它。
點評:引導學生尋找發現,學生從課文中尋找事例,自讀自悟,理解生命的價值,體會生命的意義。
3、指導朗讀:
師:在課文里作者寫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話語,請大家再讀課文,找一句你最喜歡的語句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體會它的意思的同時練習讀出你的感受。
生讀書勾畫并練習朗讀。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這句話告訴我們生命雖短暫,但只要我們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就不是白白度過的。(生讀)
生:我喜歡文中這一句話“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句話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讀、重讀。(生讀)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發現,請在小組里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
師:大家不但說得好,讀得也棒,我真為你們高興。
點評: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小學生來說,生命的'話題有點深奧,老師沒有拽住生命往深處講,而是讓學生品讀課文,在一次次的讀書中自己體會: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人生,這樣處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擴展交流
師:“一例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到來;一條丑陋的毛毛蟲,可能蛻變成一只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跡。”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人生格言也告訴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師:我們從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偉大,那么你還知道那些有關感動生命的故事。
生讀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師:生命決不是短暫的蠟燭,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我們應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讓生命活出光彩,活出價值。
點評:在品讀發現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積累,上完一節課,學生積累了很多名言、故事,長此以往,學生的文學積淀就會厚實起來。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9
“讓生命之根更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二框內容。“生命的滋味”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旨在啟發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從而增強抵抗挫折的能力。而“讓生命之根更深”是這一課的第二框,目的是引領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挫折雖然給人帶來痛苦,卻含有促進人成長的“生命之鈣”。
【設計理念】
1、力爭一個“創”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使教學活動達到最佳效果。
2、突出一個“悟”字:引導學生在閱讀與體驗中獲得感悟,并在體驗與感悟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3、突破一個“情”字:通過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將學會傾聽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需求,從而達到情感的升華與內化。
4、實現一個“導”字:通過閱讀、情境、講故事活動,在情感的體驗與感悟中,生成學生的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生命之鈣”的成分;挫折是人生的學校。
2、能力目標:正確認識挫折,增強抵御挫折的信心、勇氣和力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挫折的積極意義,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的挑戰。
【教學重難點】
“生命之鈣”的成分,面對挫折要有“生命之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材、與挫折有關的名言事例等。
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收集戰勝挫折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挫折在所難免
師講述一個學生遇到家庭變故不會調節,學習極速下滑的故事:這個同學遇到了什么?請用上節課的知識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假如是你遇到了這樣的挫折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學生交流。師導入:挫折總是難免的。挫折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該如何正確面對挫折?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框。(多媒體出示課題:讓生命之根更深)
二、閱讀感悟――認識挫折的積極意義
1、多媒體出示短文《麥穗與挫折》,學生閱讀后討論:這篇短文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討論,小結:生命中的風雨雷電是必需的,正是這些挫折鍛煉了小麥。
2、引導學生閱讀《耐磨的人生》,然后討論:保羅經歷的挫折讓他收獲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小結:挫折讓朋友更加堅強堅韌、樂觀,豁達。
3、“生命之鈣”包含哪些成分?
學生講述有關挫折的故事(動植物的進化故事,名人、偉人成長故事等),并將自己的感悟寫在黑板上。
歸納小結:“生命之鈣”之鈣的成分包括①頑強的意志;②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③積極進取的心態;④不言放棄的信念。
⑤人生智慧……
三、反思自我――情納挫折
“想一想”:你所經歷的挫折給你帶來了什么?
生結合實際,展示自己面對待挫折的積極表現。并認識到:挫折是人生的學校,它能折磨人、考驗人、更能鍛煉人,使人受益終生。(板書)
四、活動體驗――免疫挫折
朗讀高爾基的《海燕》。比賽方式:①每小組推選2位選手,參加預賽;然后每組決出一名參加決賽。②小組推選一名評委打分,10分制,要有差距。活動結束,教師提問:落選的同學什么感受?如果還有復賽,你們會在哪些方面改進,讓自己更優秀?
通過朗讀競賽,增強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五、課堂總結――內化吸收
學生朗誦、積累名人名言,并以此作為本課的總結(體現課改的綜合性要求):
1、吃一塹,長一智。――俗語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4、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馮夢龍
5、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理解文章的中心。
【教學難點】
揣摩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解決生字詞。查找作者杏林子的材料(作品、生平)。
教師準備課件及音樂材料(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自己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感情。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學生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問學生:這是首什么曲子?你聽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學生發言)
師(過渡):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說是十分的悲慘,可是他憑著驚人的精神和意志,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喉嚨,而且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藝術。在我們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許多類似這樣的人物,如張海迪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與他們有著相似的命運,她從小病魔纏身,肉體和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更強烈的呼喚生命,她寫的文章《生命、生命》將再次帶給我們對生命對人生的震撼,讓我們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悟作者的心靈。
學生齊讀,教師強調1、2是重點。
二、整體感知
1、學生之間互查對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出示多媒體:
讀準下列加粗字詞的音:
小憩、擎天撼地、肅然起敬、糟蹋
庸碌、辜負、騷擾、茁壯
⑴、找學生讀,其余同學認真聽。
⑵、糾錯。
⑶、教師強調應注意的幾個字詞:憩、糟蹋、辜
2、師:掃清了字詞障礙,讓我們共同走進這篇給我們心靈帶來震撼的課文。要想更好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必須認真朗讀課文。首先老師給大家范讀一下課文,大家認真聽,可以同時在下面小聲仿讀。
三、學法指導
多媒體出示朗讀方法:
(包括語氣、語速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兩個問題。
多媒體出示:
1、作者列舉的三件小事分別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2、文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學生思考,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
事例、思想感情
飛蛾求生、強烈的生命意識
瓜子抗爭、積極的人生態度
傾聽心跳、堅強樂觀面對生活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結合文章導語和題目思考。分析結束,全班齊讀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的段落。
五、研讀賞析
師(過渡):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感知外,更重要的是讀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具體的研讀可以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更好的品味文章的思想內涵,從而深入地感悟作者的心靈。
學生運用剛才學過的朗讀知識,邊讀邊思考問題。
1、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復品讀,說說為什么感觸最深?
2、劃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朗讀結束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去談。
學生先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然后進行賞析,賞析結束其他學生補充或評價。
在學生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點撥,如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隔了幾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在這里教師可以提問,竟然可否換成居然,以此來品味詞語對表達感情的作用,學生討論發言后,教師總結: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還包含著意想不到的另一種使人敬佩的感情(因為那是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惡劣環境啊)。
學生教師再讀最具震撼力的段落。
師小結:文中香瓜子的'頑強值得我們敬佩,在這里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在生活中,無論什么事,我們都要珍愛生命,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用奮斗讓我們的人生更為光彩。
六、拓展延伸
師(過渡):課文學習完了,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思考下面這個問題:
你認為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如何珍愛生命?
師生之間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家庭、社會、校園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學生可能就一些敏感問題發表見解如歹徒行兇時我該怎么辦?有人在海里喊救命我該怎么辦?,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我們要珍惜我們的生命,不要去做無謂的犧牲,在特殊情況下,我們要學會見義智為。
七、作業
1、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等書。
2、閱讀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并與本文進行比較,思考:兩篇文章比較,自己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將自己的理由寫成一篇小文章。
【板書設計】
生命、生命
杏林子
事例、思想感情
飛蛾求生、強烈的生命意識
瓜子抗爭、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傾聽心跳、堅強樂觀面對生活
【教案點評】
本教案按新課程標準設計,注重對學生的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的培養。教案的教學流程比較科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感知、研讀賞析、拓展延伸三大板塊清晰,每個環節過渡自然,給學生設置了較好的情景氛圍。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解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為了落實重難點我在設計中在力圖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深入課文抓住課文關鍵的詞句進行體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同時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2、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給予是快樂的!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通過測試我想知道我們班哪個孩子最聰明,哪個孩子最可愛。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蘋果樹,第一棵樹上結了80個蘋果,第二棵樹上結了100個蘋果,第三棵樹上結了150個蘋果。現在你來到了蘋果樹下,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摘的蘋果多,我們假設你們采摘的速度一樣快,你先摘哪一個樹上的蘋果?
(學生談怎么摘,就知比賽結果。)
師:比賽結果出來了,我們找到了最聰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賽中不僅要有取勝的強烈欲望,還要有正確的方法和策略,競爭是要講究策略的,決不能想當然的蠻干。
師:還想不想再來一題?再來,請看題──還是這樣三棵蘋果樹,你又來到了蘋果樹下,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摘的蘋果多,你先摘哪一個樹上的蘋果?
(生談。)
師小結:看來,你們不僅很聰明,還有一個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于付出,樂于給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給于別人的不是蘋果,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好!上課!
一、揭題導入,初談感受
讀題目,初步談談對題目的理解。
(了解學生是否理解海峽,海峽兩岸和生命橋,解決對于海峽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說說大意
過渡語:《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發生在杭州與臺灣之間的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我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會格外感動。讓我們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一件怎樣的事在感動著我們?
要求:放聲讀課文,把生字詞讀準,把課文讀通,并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讀課文。
2、初讀檢查:
A組:凋零、含苞、綻放。讀通相關句子。理解三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凋零:(草木)凋謝了,這是用來形容小錢生命即將走到盡頭。)
(含苞:花朵裹著花苞即將開放。就在生命力是最旺盛的時候小錢的生命卻遭受到了死神的威脅。)
(綻放:花朵盛開,這里是比喻讓讓小錢重新獲得健康,恢復生命力。)
B組:談何容易。理解詞義,把相關句子讀通順。
(談何容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相當困難。)
C組:輾轉。注意讀音,引導學生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展轉: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3、誰能來說說課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
(這里主要是對初讀的檢查,同時通過對詞語的理解,解決第2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當時小錢情況的危急。)
三、聚焦感激,深層理解
過渡語: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愛心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愛的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同學們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錢,你會怎么想?
(預設1感激,預設2感謝那名臺灣青年。)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交流。
1、感激點1:臺灣青年
過渡語:師: 但是,小錢感謝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為他志愿捐獻骨髓嗎?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找出相關的句子劃出來,然后談談你的理解。
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① 自由談談感受;
② 補充地震的資料,理解襲擊,余震的意思。
(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壞力。)
③ 從中你感受了一顆怎樣的心?根據感受朗讀句子。
⑵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無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峽的這頭正有個年輕的小伙子正滿懷希望,這是一個怎樣的希望呢?
③ 現在你又看到了一顆怎樣的心呢?用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個句子!
⑶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體會到這無法預計的余震給青年帶來的是什么嗎?
② 面對這樣的一位青年,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③ 帶著你的理解來讀好這兩個句子。
⑷ 師:在大地震過后,在劇烈的余震中,這位青年不顧親人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為海峽另一邊的小錢捐獻骨髓,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是他用自己的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2、感激點2:李博士
⑴ 體會會小錢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過渡句:小錢是不幸的,剛滿18歲就患了嚴重的白血病;小錢又是幸運的,終于在治療期限內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小錢感激為他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的心情,我們能夠體會,也已經體會到了,那么我們能不能更細心的體會小錢心中的那份感激,他還會感激誰呢?(李博士)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詞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著,體會不顧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
奔波、連夜,體會不顧勞累,急人所急。手術艱難,更顯真情。
⑵ 單介紹李博士。
⑶ 讓我們把對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讀中吧!
(讀課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醫德,用他的愛心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3、激感點3:兩岸的醫護人員和眾多的好心人
過渡句:師:我們已經兩次走進小錢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們現在還能不能在一次走進他的心里,小錢還會感激誰?
⑴ 在小錢被確癥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術時。
⑵ 當李博士取到骨髓到為小錢做移植手術之間。
(醫護人員、朋友、親人、一些素不相識的人)
師:同學們是小錢的父母和朋友給了在病床上的小錢以最大的安慰。當他急需骨髓時新聞媒體給予極大的關注,社會各界為了給小錢找到合適的骨髓而四處奔波,又是醫護人員不眠不休日夜奮戰才將小錢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回來。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人付出和努力,奇跡才會發生;正是因為海峽兩岸這么多人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配樂朗讀,激情結尾
過渡句: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一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讓兩岸同胞的血脈相融。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深情的朗讀最后一自然段,讓我們在愛心的擁抱下結束今天的課。起──
【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新詞的含義,把學習新詞和理解課文主旨兩者結合了起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效果還算是可以的,學生能夠比較扎實地掌握了新詞同時又來學生體會到了小錢當時情況的危急。但是在設計時沒有非常嚴謹地對板塊進行梳理,所以在教學時顯得較為隨意。如果能夠在預設時能更為周全一點,讓板塊的思路再清晰一點,過程的重點在突出一點,可能教學效率會再高一點。
在整節課中我一直努力去調動學生的情緒,關注學生對于文本的體驗,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我想如果我對具體環節的預設再充分一點,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會更自如一些。
可能在最初的設計時我沒有把握好節點的選擇,為了追求課的完整性,導致整節課的容量過滿,使學生對于課文重點部分的理解淺嘗輒止。如果設計為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深入理解臺灣青年的行為,從臺灣青年的身上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的話,學生的學習會更為有效更為扎實。把以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改為青年靜靜的躺在病床上為主線的話,思路也許會更加清晰。
另外對于過渡語的設計還欠缺考量,我的語言不夠精練,應當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孩子。
以上是我對這節個一個簡單的思考。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寫作提示:明確了本次寫作的對象和內容。回憶舊知,引導學生發現藏在語文書中的故事。第二部分是習作要求:通過閱讀找出語文書中的故事,進行篩選與整合,借助合理的想象,將其中的一兩個寫下來,或者寫寫讀完故事后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第三部分是照片
一,呈現了課本的封面插圖,以及兩篇課文的文字與插圖。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豐富寫作素材。
二、學情分析:
課前要提前一周的時間,引導他們翻閱語文書,發現藏在書中的故事。提醒他們,選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語故事,詩歌創作的背景故事,小說章節的前后情節故事、神話故事、插圖故事等。
三、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相關的補充閱讀和鏈接。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拓寬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目的。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或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的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四、教學重難點:
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或進行合理的加工,或進行適當的概括,或發表自己的感想。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對語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相關的補充閱讀和鏈接。
2.鼓勵學生從文章中讀出文章,從故事中讀出故事,從而達到拓寬閱讀面,加大閱讀量的教學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點撥、創設情境、品析詞句來理解文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alt="生命生命教案教學設計" src="https://p.9136.com/1l/l/allimg/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品析課文中的三個事例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學法: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學法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審美特性,強調了教學中以情激發愛,以情打動人。
2、點撥法: 生命的話題有點厚重,學生通過讀文,雖然也能讀出自己的體會,但是,游離于文本,脫離體驗的體會只能是口號似的。所以,教學本課,必須通過教師相機誘導,適時點撥,點撥促悟。
(二)學法: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生命”的名言。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文本,梳理脈絡。
課始,引導學生快速讀文并回憶課文寫了哪三個事例。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
(板書:飛蛾求生 縫中瓜苗 靜聽心跳 )
【 設計意圖:回顧文本,梳理課文脈絡, 符合學生整體感知的閱讀心理 。】
(二)賞析詞句,感悟內涵。
1、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 這三個事例引發了作者關于“生命”的哪些思考?找出相關句子。
2、交流讀書的體會,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
句子1: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點撥方法:
(1)比較體驗:引導學生通過動作表演感受“鼓動雙翅”和“極力鼓動雙翅”有什么不同。
(2)換位體驗:假如你就是那只握在別人手中的飛蛾,你會想什么?
(3)范讀——感情讀。
(板書:敬畏)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體驗方式,引導學生從文悟情,用激情洋溢的范讀,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句子2:墻角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過了幾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里,包含著多么強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沖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生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
點撥方法:
(1)聯系香瓜子生長的環境,體會作者一連使用兩個“竟”字的作用。
(2)換位體驗:假如你就是那顆掉進磚縫的香瓜子,你會想什么?假如生命只有幾天,你是否還會出去迎接光明,茁壯成長呢?
(3)情感朗讀,回歸課題。(板書:贊美 )
句子3: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點撥方法:
(1)親身體驗——摸。
(2)直觀感受——聽。
(3)聯系生活說說怎樣是“好好使用”生命?
(4)激情朗讀,讀出對生命的珍愛。(板書:珍愛)
(三)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討論、感悟:“生命因為什么而美麗”。
1、杏林子全身癱瘓,行動不便,你覺得杏林子的生命美麗嗎?
2、交流搜集的.名言,感受他們動人的生命故事, 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啟迪, 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板書:有限的生命 無限的價值)
3、播放《命運交響曲》,回讀全文,并試背課文。
【設計意圖:音樂是流動的語言,用貝多芬的音樂,更能起到渲染的作用,喚起學生對生命的敬畏、贊美和珍愛。】
(四)閱讀推薦、課外延伸:
書籍:
1、張曉峰的《敬畏生命》
2、畢淑敏的《我很重要》
3、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4、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5、海倫 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樂曲:
1、貝多芬的鋼琴曲《命運》《英雄》《田園》
2、華彥鈞(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
【設計意圖:培養了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好習慣,特別是幾首樂曲的推薦,打破了學科界限,讓學生在多學科的綜合熏陶下,感悟生命。】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02-10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02-10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08-16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及反思02-03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4篇03-08
《永久的生命》教學設計02-21
《生命壯歌》教學設計05-12
生命的壯歌教學設計04-25
永久的生命教學設計02-21
《談生命》教學設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