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信息化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12 09:53: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信息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1

  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帶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無一例外地要順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合理、有效地應用信息化教學。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探索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概述

  1.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是把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以信息技術為支持來輔助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發展的教學。其基本點是教學所運用的技術和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信息化是重點,學生掌握著信息訪問的主動權。信息化教學的本質是充分且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及手段,實現從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轉變的新型教學形態。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所學內容。

  2.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資源,使其有效地輔助教學,從而使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它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設計的核心是教學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

  隨著對信息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發展,在教學領域也展開了對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三種典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如下:

  1.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

  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一個大型的國際教育合作模式,旨在將信息技術和有效的教學資源融入到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是國際范圍內的教師發展項目。該模式抓住了學習者不滿足于傳統的學習方式,渴望以現代化的學習方式掌握實踐技能的心理,引進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及適宜的教學方法,并融入了有效的教學資源,形成了以學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吸引激勵學生、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典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主要經過八個步驟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出發,通過制定計劃、查閱資料、整合評價教學項目,到創建具體的實施方案,并反復加以修改進行信息化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組織、引領、指導的主導作用,強化了學生自主、創新、協作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問題設計,因此,問題的設計是“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取得成敗的關鍵要素。“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是較成功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目前已經取得可觀的教育成果,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方面。但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單元計劃不夠精煉,教師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并具備充足的教學資源支撐,否則教學過程無法進行。教育環境因素也制約著這種模式的運用。

  2.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

  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較規范地體現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念和結構,試圖把傳統封閉式與知識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成開放式與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網絡信息平臺為基礎,讓學生在假定的情景中,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對既定的學習任務做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它關注于學生如何利用所得到的豐富信息,并傾向于在分析與綜合上為學生提供支持。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如圖2所示,首先要求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的,即培養或提高學生哪方面的技能。根據教學目的,教師要選擇一個需要創造性的或有多種解決途徑的、并能體現學科綜合性的任務主題。接下來需要學生搜索并整理網絡中的相關資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必須適當地指導學生有效地利用并優化網絡資源。然后,設計可行的、明確的具體步驟。最后,學生要呈現成果,相應的評價不受人員、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用網絡模式展開。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的教學內容多樣、追蹤信息前沿、任務真實、合作性強等這些優點都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也存在欠缺之處,比如形式化、模式化的傾向較重,實際應用的效果不明顯,強調資源的引進而忽視了資源的應用等。

  3.祝氏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

  祝智庭教授對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創建了一種新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模式,該種教學設計模式將評價修改貫穿始終,能夠達到信息反饋及時、逐步修改完善、適時調整提高的目的,如圖3所示。該教學設計模式的流程是教師首先分析對應單元的教學目標,根據分析的結果確定學生在學習中應達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接著,依據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和問題設計,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潛能,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然后按照學習目標,教師查找選用合適的教學資源并設計好使用這些資源的要求,讓學生在使用的時候方便快捷。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單元內容、所要求達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教學過程,最終達到學生的認知過程的目標。最后,教師要根據教學過程設計具體的實施方案,并根據方案設計教學模式,注明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臨時問題的處理等。在上述八個環節中要反復評價修改,對教學設計不斷完善,達到夠用、適用、好用的目的。該教學設計模式主要是針對單元教學進行設計的,與課程教學設計相比每一環節更具體,為信息化單元教學設計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但其教學設計范圍較小,應用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

  1.高職教育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求

  首先,參考以上模式,揚長避短。以上關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研究者們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的成果,提供了系統化和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為教育者的實際教學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但這些模式的適用范圍較廣,缺乏針對性,因此,要把這些模式應用于高職教育,必須在結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細化。

  其次,以信息化手段輔助實踐教學。高職院校大多數的專業課程以技術實踐為主,因此,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不能喧賓奪主,使其成為實踐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只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新穎,而忽視了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支撐作用。但是,如果能夠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就可以更大地滿足技術實踐的需要。因此,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必須本著服務于實踐教學的理念,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再次,對于高職教育的可行性。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要符合高職院校的實際,例如現有的信息化設備、硬件、軟件等,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能大大超出高職院校的承受能力,并且構建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符合高職教師所具有的或可提升的信息技術素質。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是否能夠被教師有效地應用于信息化教學中,還取決于高職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高低。只有當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水平達到適宜的水平,才能保證信息化教學設計被廣泛應用且富有成效。最后,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更新的速度迅速,因此,構建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要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更新,具有靈活性和先進性。關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并具有一定的預見性,構建符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

  2.符合高職教育發展的教學設計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應擺在核心的位置。因此,在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中,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

  首先,要設計符合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的信息化教學情境。要盡可能地設計真實的情境,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或“問題”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因此,在創設情境時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運用圖片、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等多種信息的功能,設計出較為“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探索實踐,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其次,教師要設計好信息資源。確定項目所需的信息資源,例如文字信息、相關圖片、視頻案例等,還包括需利用的網絡、軟件及相關的配套設施。提前準備好這些資源以后,課上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必要時還要做一定的指導,從而順利地完成任務。

  再次,要注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指導。例如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開展探究活動、需要遵循哪些步驟才能完成任務等,這也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之一。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和自身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思,以便隨時調整設計,使其適應學生和教學的需要,從而獲得最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尤其針對學生活動的核心環節,要進行重點的評價與反思,并及時修改。這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總之,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重點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的信息化實踐教學。以電子課件、圖片、視頻、音頻、動畫、教學軟件、虛擬情境等信息化的手段實現原本無法實現的實踐教學,并且可以簡化實踐教學的過程。實踐教學的環節和過程較為復雜的,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有效地對整個過程進行簡化。這樣既可以提高實訓的效率,又可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信息化教學設計2

  通過任課教授短暫十天的認真講解,使我對教學設計以及信息化教學設計等相關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體對象是教學,中心詞是教學,信息化是定語,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學。

  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點:首先,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信息資源的選擇,如網站、多媒體資源庫、課件等等;其次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利用。再次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轉變為“學”。最后是關注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可以有效獲得教學成果,鼓勵比打擊更有成效。

  以上便是我學習這門課的心得與體會,時間雖短,但老師卻解決了我教學中的許多困惑,感謝老師和學員的關懷,謝謝!愿大家一切安好!

信息化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這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信息化教學方案 語文。寫了機場女服務員向一位失敗的運動員獻花的故事,說明了鮮花不僅可以獻給英雄和勝利者,更可以給失敗者以鼓勵。同時滲透著思想上的教育,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如何對待勝利者和失敗者。

  學情分析

  對于文章中那樣意義重大的勝利或者失敗,學生沒有經歷過,也很難體會主人公勝利和失敗時不同的心境。但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學生都有過勝利和失敗的體驗,因此可以聯系實際,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多感悟。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理解機場服務員送的這束鮮花,珍貴在哪里。

  3、體會服務員說的關于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的話有什么含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女服務員說的話,體會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

  教學準備

  教師:將重點語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劉翔2004雅典奧運會領獎和2008北京奧運會失意退場視頻、《真心英雄》mp3、有關成功和失敗名言警句網址)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整理有關失敗的古今名言名句,規劃方案《信息化教學方案 語文》。

  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獻花是很經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況下給人獻花呢?你在什么情況下接受過別人贈送的鮮花呢?(學生自由交流)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叫作《獻你一束花》。(板書課題)

  2.在課文的結尾,有一個反問句,大家來看一下。

  (課件出示:鮮花理應送給凱旋的英雄,難道也會獻給她這黯淡無光的失敗者?)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看看它要表達什么意思?(鮮花理應獻給凱旋的英雄,而不是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剛才同學們對鮮花到底送給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課文是怎樣說的。

  提出讀書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和身邊的同學合作。

  2.檢查生字預習情況。(課件出示,隨機抽學生認讀。)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讀完課文,學生回答兩個思考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請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這位運動員為什么一直垂著頭?你知道她是怎樣想的嗎?

  學生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朗讀,體會女運動員的內心。

  四、自由朗讀課文

  已經理解的地方在課文邊上寫下自己的理解,在課文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并與同桌交流。

  學生自主學習。

  全班交流。

  五、朗讀課文,熟記本課生字詞語

  六、作業

  默寫本課生字詞語。

  流利地朗讀課文。

  對不理解的地方嘗試自己理解。

信息化教學設計4

  一、教學難點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來源、學習內容、知識結構圖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使學生掌握改寫、省略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從學段課程標準中找到要求,并細化為本節課的具體要求,目標要明晰、具體、可操作,并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難點)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對預備知識的掌握了解情況,學生在新課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如何設計預習)

  學生基礎較差,改寫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對概念,學生課后錯誤較高。因此我和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1、改寫不改變數的`大小,省略改變了數的大小。2、改寫使用直等號,省略使用約等號。此外,題型也有區別,改寫題型有“將下列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而省略的題型有“省略最高位(或萬位、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數”,應根據不同要求,寫出正確結果。

  四、教學過程(設計本課的學習環節,明確各環節的子目標)

  1.使學生掌握把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重點)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能夠把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改寫方法遷移到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難點)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設計(針對學習流程,設計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配置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工具,設計信息技術融合點)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看數位順序表

  看數位順序表,說一說從數位順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識(從數位順序表中可 以知道從右邊起第一 位是個位,第五位是萬 位還可以知道從 個位到千位組成個級, 從億位到千億位組成億級)。 讓學生回答億以上數 的讀法法則。做練習第 28頁第5題。 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八百三十二萬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萬五千 學生寫數匯報

  再次回頭反思學習過程,引導學生 關注學習過程和 方法,使學生感受 到學習的樂趣。 復習舊知識,為學 習新知識做準備

  讓學生寫數

  讓學生回答億以上數

  的讀法法則。做練習第

  28頁第5題。

  寫出下面各數:

  四千八百三十二萬

  二萬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萬五千

  學生寫數匯報

  使學生掌握把整 萬的數改寫成以 萬為單位的數的 方法 鞏固改寫的方法

  練習

  觀察圖,了解紅白細胞的作用

  每人讀數

  這兩個數都是整萬的數

  小組討論

  嘗試把整萬的數改寫

  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

  獨立完成后交流改寫的方法

  使學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萬” 后面的尾數求近 似數的方法。 通過練習,鞏固改 寫和省略的方法。 進一步理解近似 數的含義和在實 際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也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1、會把億以內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理解改寫與省略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在經歷探索方法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學板書(本節課的教學板書)

  大數的改寫和省略

  例5 :紅細胞:5000000個=500萬個 白細胞:10000個=1萬個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萬 =139萬

信息化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10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為后面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好鋪墊,也為下學期100以內乃至更大數的認識打下基礎。在教學中先通過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個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個十,進而理解“10個一就是1個十”。接著讓孩子擺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為一個計數單位。最后借助擺小棒的活動數數、讀數,初步學會認、讀11~19各數,掌握“十幾”所表示的含義和順序。在此基礎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這個問題,解決“2個十是20”這個關鍵問題。

  二、學生分析

  10~20各數學生能數出來,但是對于它們的組成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的數的簡便性,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級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會讀寫11—20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2、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認識數位“個位”和“十位”,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3、在建立數概念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借助學具操作直觀進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 □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本課教學使用了powerpoint幻燈片技術支持。主要運用在學習新知的兩個片斷的學習中。片斷一:在矛盾沖突中揭示記數法。片斷二:在遷移學習中建構以新的認識。

  片斷一中,運用幻燈片的圖片展示功能和動態演示功能展示同學們數笑臉的過程及10個笑臉轉換成1個大拇指的動態變化。片斷二中,同樣運用動畫演示功能展示10根小棒變成1捆的過程。還有展示11——19各數的小棒擺法全景圖,讓學生比較觀察,發現規律。

  幻燈片的運用,用虛擬的圖片代替了實物圖片,省去了老師制作教具的麻煩,幻燈片的播放功能代替了老師的操作,同時它的靈活性是老師操作無法相比的。既節省了資源和勞動力,又能幫助孩子深刻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片斷一

  師:1.3班的教室里有個評比欄,誰表現的好老師就會給他貼一個笑臉,小朋友們天天都要去數。今天咱們一起來幫他們數一數。

  1、先看小美的。(課件)

  師:小美的這一欄貼滿了。再貼怎么辦呢?

  他們老師想了個辦法,誰有了10個笑臉就可以換一個大拇指。(課件)

  2、再來數小東的。(課件)默數,可以換時提醒老師。

  3、接著看小西的。(課件)可以換嗎?

  4、小波得了多少個?(課件)

  5、小濤得了多少個?(課件)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師:原來小濤跟小波一樣都是13個,為什么小濤的笑臉數得沒小波快?

  師小結:1個大拇指表示10個笑臉,這10個就不用數了。這種方法不但便于記數,還便于數數。(介紹古代的祖先用石子記數,并且用較大的石子代替10個小石子的記數方法)

  生:數小美的笑臉數。(從1,一個一個地數到14。)

  生:數小東的笑臉數。(從1數到18)

  生:數小西的笑臉數。(8個)

  生:數小波的笑臉數。(13個)

  生:數小濤的笑臉數。(13個)

  生:交流數得快的原因。

  課件出示小美的笑臉圖。

  課件10個笑臉圈起來,閃爍,換成大拇指。

  課件出示小東的笑臉圖。(1到18,數夠10個換成1個大拇指)

  課件出示小波的笑臉圖。(1個大拇指,3個笑臉)

  課件出示小濤的笑臉圖。(13個笑臉)

  講授:片斷二

  師:(出示11根小棒)

  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

  師:有沒有辦法很快數出11根?

  師介紹:數學上我們一般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課件)

  師引導:這是1根小棒,是1個一,那么10根小棒是幾個一?

  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1個十。想一想,10個一,和1個十有什么關系?

  師:那11根小棒怎么擺,就能很快數出來?

  生交流擺法:先擺1捆,再擺1根。

  師:拿12根小棒,比比誰快?擺后交流。

  師:快速拿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師:(課件)仔細觀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根一根地數。

  生:交流很快數出11根的方法。

  生操作:很快數出11根小棒的擺法,并交流。

  生操作:快速拿12根,14根,15根,16根,18根小棒。

  生:比較觀察,感知規律。

  課件演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過程。

  課件出示11、12、14、15、16、18根小棒的擺法圖。

  七、教學特色

  (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到20,是有這種能力的。所以在出示笑臉時教師就讓學生練習數出20以內的數,滲透自然界數的基本單位“1”的觀念。實際生活中10個笑臉換1個大拇指的事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讓學生初步直觀體會把“10個一”變成“1個十”是實際生活的需要,數學文化在學生的活動中得到了有機浸潤。

  讓學生嘗試將11根小棒擺成1捆帶1根是對先前“笑臉”經驗的激活和利用,學生動手操作將10根小棒捆成1捆,是對“10個一是1個十“的強化。在學生明確了11的擺法后,讓學生充分感知12、14、15、16、18的擺法,通過對擺法、數的特點的觀察,以及與小棒擺法關系的比較,認識到十幾里都有1個十。體會擺十幾根小棒都是擺一捆帶幾根,直觀感知十幾是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讓學生對十幾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信息化教學設計6

  模式之一 講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內容比較抽象,對初中學生來講難度較大,根據“行為主義理論”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因此宜采用講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像的自然知識變得直觀,將不可視的現象呈現在眼前。通過視覺、聽覺等器官的不斷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效地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并提高教學效率。

  模式之二 自學——個別學習型模式: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對于教材中一些學生平常感性認識較多的、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完全可以按照教學目標制作成分層次的、交互性強的課件,讓學生通過網絡,利用課件自學自查,及時反饋。教師巡視,輔導答疑。課后通過教師主頁的在線問題及留言簿使個別化學習延伸至課外,使團材施教成為現實。如:一些動植物基本形態的學習、內燃機的構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 任務——協作式模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此,在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對學知識以一個明確的學習任務為驅動,利用網絡以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由學生通過彼此合作,以達到學習、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如:學習內燃機,以召開推銷會的形式,分別扮演柴油機生產商、汽油機生產商、能源專家、史學家來進行講述。在任務的驅動下,小組同學積極協作順利的完成任務,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 問題——探索型模式:將教學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布置下去讓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的信息,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應用于考查學生學習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如:摩擦單元學習中,擬定“增大及減小磨擦的方法和實例”這個問題,學生分組,利用網絡這個龐大的信息資源庫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實例,查找、收集信息,將信息加以整理,通過演示文稿輸出學習成果,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體智慧。

  模式之五 交流——討論型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就某個問題展開討論,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或網絡上的在線問答,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討論向深層次發展,學生從中獲得知識的過程。利用網絡,此模式可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適用問題——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及課堂上出現爭議的話題。磨擦單元的交流匯報課上,各小組邊積極展示自己的作品邊對其他組的實例或見解提出異議、討論。這樣的學習氣氛,能極大地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效。

信息化教學設計7

  一、教學分析

  本課選自國家規劃教材《立體構成設計教程》中的幾何多面體實例。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立足平面設計崗位需求,將教學內容確定為正四面體立體造型設計。

  課程教學對象是平面設計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具備美術設計基礎知識,具備熟練操作常用設計軟件的知識與技能。

  根據教學內容和崗位技能要求,確定了本單元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把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等職業基本素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四面體展開圖設計,教學難點確定為立體造型的方法。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分析

  以情境任務引領教學,將企業任務引進課堂,創設工學結合的學習情境;以任務驅動強化技能。通過四個層層遞進的學習任務,學生掌握四面體立體造型的設計方法。

  (二)學法指導

  在本課學習中,學生主要通過教師發布在教學資源平臺的學習任務書、微課、教學動畫等教學資源,開展“課前引導預習、課上指導學習、課后輔導拓展”的教學活動。

  三、教學準備

  (一)教學資源準備

  教師使用移動教學助手“藍墨云班課”發布課前學習任務、助學微課,“全角度”動畫演示等學習資料。

  (二)學生學習準備

  學生下載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打造了線上標準化,線下個性化的教學新模式拓展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四、教學實施

  (一)任務引領

  根據工作過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包括設計任務情境、繪制圖形、模擬仿真、制作模型四個教學環節。

  1.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

  播放視頻,引出學習任務。“微信”連線企業代表,明確任務要求。

  2.教學環節二:繪制圖形

  任務一:繪制正三角形。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微課,掌握繪制正三角形的兩種方法,課上展示交流學習成果,實現翻轉課堂教學。

  任務二:設計展開圖。學生抽簽領取制作任務,通過分析“正四面體”透視圖和“全角度”演示動畫,學生重點掌握展開圖的繪制方法。

  3.教學環節三:模擬仿真

  任務三:設計仿真效果圖。教師運用三維模擬技術化解知識難點,并指導學生運用3D、PS軟件、繪圖等多元化的手段模擬立體效果。

  4.教學環節四:制作模型

  任務四:制作模型。組長組織本組成員討論設計方案,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按照設計流程完成模型的制作。教師進行個性化輔導。

  (二)考核評價

  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依據“考核標準”,實現了全過程監督考核的目的。利用課堂即時打分程序,對各考核環節的'成績,按不同權重進行統計分析,為后續教學提供依據。

  五、課后拓展

  課后,通過“微信”連線企業專家遠程答疑,教師指導學生運用3D打印技術打印成品模型,建立感性認識,提高學生興趣。通過制作正八面體實際項目案例,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

  總之,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理論、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移動教學助手實現無間斷移動式輔助學習,將教學擴展為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課前、課后線上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訓練的主動性;企業參與教學,體現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特色;課堂實訓即時考核,有效地促進了學習積極性和自我約束性。

  參考文獻:

  張麗萍.“互聯網+”背景下的“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探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xx(9).

信息化教學設計8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的確定

  1.學習目標描述

  用可觀察行為動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描述

  2.學習資料與學習任務說明

  包括學習資料的選擇、學習形式的確定、學習結果的描述、學習重點及難點的分析

  3.問題設計

  精心設計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量所學的資料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普通特征、入門技能、學習風格等。

  三、學習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的選擇

  學習環境包括:簡易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網絡教室、挪移學習環境等。

  2.學習資源的應用

  學習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并能在線看,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材料。

  (1)學習資源的類型包括:

  網絡課件:合用于知識點的輔助教學網絡課程:整門課程的教學

  專題站:某一專題的學習和研討

  案例庫:典型個案的.分析

  題庫:單元或者課程的練習測試等等。

  (2)學習資源資料要點及來源

  簡要說明每一個學習資源的名稱、網址及主要資料。

  (3)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

  A、供給事實,建立經驗;

  B、創設情境,引起動機;

  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

  D、供給示范,正確操作;

  E、呈現過程,構成表象;

  F、演繹原理,啟示思維;

  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

  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

  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

  K、自定義。

  (4)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

  A、設疑—播放—講解;

  B、設疑—播放—討論;

  C、講解—播放—概括;

  D、講解—播放—舉例;

  E、播放—提問—講解;

  F、播放—討論— 總結;

  G、邊播放、邊講解;

  H、邊播放、邊議論;

  I、學習者自我操作媒體進行學習;

  J、自定義。

  四、學習情境的創設

  1.學習情境的類型

  情境的類型包括真實性情境、問題性情境和虛擬性情境或者其他。

  2.學習情境的設計

  情境創設是指創設有利于對主題意義理解的情境。情境創設必須反映出新舊知識的聯系;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聯想;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重組和改造;能夠幫忙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此處要對所選擇的某一情境類型做一簡要描述

  五、學習活動的組織

  學習活動的組織包括自主學習的設計、協作學習的設計和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等資料。

  1.自主學習的設計:支架式學習、拋錨式學習和隨機進入式學習

  支架式學習:是指環繞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建立一個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應遵循維

  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且要因人而異,經過概念框架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到一個更高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

  拋錨式學習:指根據學習主題在相關的實際情境中選定某個典型的真實事件或者真實問題,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經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隨機進入式學習:指首先確定學習主題,創設從不一樣側面、不一樣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各種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意一種情境去學習。

  2.協作學習的設計:競爭、辯論、火伴、問題解決和主角扮演

  競爭:教師先根據學習目標與學習資料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單獨”完成,看誰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師對學習者的任務完成情景進行評論,其他學習者也能夠對其發表意見,各自任務完成后,就意味著總任務完成。

  辯論:協作者之間環繞給定的學習主題,先確定自我的觀點,之后在必須的時間內借助虛擬圖書館或者上網查資料,以構成自我的觀點,教師對他們的觀點進行甄別,選出正反兩方,然后雙方環繞主題展開辯論,觀點論證充分的一方獲勝。經過辯論學習者可對問題進一步理解。

  火伴:指協作者之間為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而結成的伙伴關系。

  問題解決:根據確定的問題,多個學習者組成協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習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最終成果能夠是報告、展示或者論文等。

  主角扮演:指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分別扮演指導者和學習者的主角,由學習者解答問題,指導者對學習者的解答進行判別和分析。主角能夠互換。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有新的體會,還會增加成就感和職責感。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是指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學習資料、網絡資源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聯系的形式。可按時間關系或者空間關系進行設計。時間關系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即教學程序、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等;空間關系則主要指教學資料的層次關系、教學過程的邏輯關系等。可按提議圖標繪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者MindManager等工具,創設教學流程圖。

  六、學習評價的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包括

  (1)課堂提問

  (2)書面練習

  (3)達標測試

  (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

  (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測試資料

  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態度、交到程度、資源利用和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目標到達、任務完成、達標測試、創新精神、實踐作品和信息素質的評價;

  教師指導活動的評價:對教學活動組織、學習資源利用和教學過程指導的評價;

  學習資源質量的評價:目標與資料、結構與功能、超鏈接與導航、多媒體、素材質量和技術規范的評價;支撐服務系統的評價:針對技術水平、教學功能、資源供給和咨詢服務的評價。

  七、備注

  填寫對幫忙過自我的人(包括參閱的文獻、借鑒的案例,以及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幫忙過自我)表示的感激和其它要說明的事項。

信息化教學設計9

  20xx年陜西省中職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又如期和我們所有的中職教師相約了,今年我有幸和本校的吳小紅紅老師和賴珍明老師組隊參加,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何況珍明老師和吳小紅老師都是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所以我對參加這次比賽很有信心,大家也都一樣,希望能夠有所收獲。

  對于本次選題,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這一節內容我并不感到陌生,因為我曾經上過這節課,參加比賽的時候也聽過其他老師講授過此課。指針式萬用表測量電阻這個課題應該是中職學生比較基礎的知識,說實話這個知識并不十分復雜,但是操作步驟有一些繁瑣,稍微不注意容易出錯。此外讀數也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識點。而且實驗室里面的指針式萬用表測量誤差也比較大,很多萬用表由于使用時間很長都出現了一些損壞,導致實際測量很不好使用,也是造成這節課不太好上的客觀原因。

  本次比賽由于是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所以信息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基于此,我們一致將翻轉課堂這個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進來,在加上微課、仿真等手段,配合比較合理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是我們最初的想法。實際上,本次參賽,我對翻轉課堂、微課等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教學手段有很大的期待,也想通過這次機會,以賽促教,提高自己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駕馭能力。所以,我也抽了時間學習了什么是翻轉課堂、如何進行翻轉課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了解到翻轉課堂的實質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知識進行自學、然后學生在課堂上對有疑問的知識通過討論、教師個別輔導等形式進行知識的內化,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下課之后,學生依然可以進行學習,并且翻轉課堂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學生不會因為請假等特殊情況耽誤學習。對于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們經過反復的討論,最后的具體實施過程讓學生通過提前制作的微課自學、學生練習、學生演示、全體學生點評討論、教師總結歸納、學生再次觀看微課進行糾錯練習,教師總結等環節組成。通過這次參與教學設計,我對翻轉課堂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覺得這個模式實際上能夠起到調動學生的作用,但是我覺得這個模式對于學生而言首先是要自學、而且自學中要具有一定的效果自學,也就是說帶著解決問題的想法進行自學,這就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我們設計的時候采用微課的方式讓學生下載之后通過手機觀看萬用表測量電阻的'操作視頻,所以通過這次教學設計我也感到如何制作一個水平較高的微課也是很關鍵的,首先微課要能夠吸引學生,微課里面的知識要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并能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此外,在課堂上如何充分的調動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總結、反思,這些臨場發揮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落實的地方,賴老師說,翻轉課堂是一種再生性教學模式,對于老師的要求較高。總之,通過這次比賽,我對翻轉課堂的認識更加具體了,今后我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翻轉課堂的嘗試,力爭把這一個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入實際教學中。

信息化教學設計10

  一、作品光盤

  1.參賽選手作品登記表

  2.教學設計方案

  3.教學課件

  4.現場說課課件

  二、 紙質材料

  1.參賽選手、作品登記表

  2.教學設計方案 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報名

  20xx年廣西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

  參賽作品推薦表

  組別:□中職組 □高職高專組 學校名稱:

  20xx年廣西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參賽作品匯總表

  組別:□中專組 □高職高專組 單位名稱:

信息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正確識讀“藹、錫、毀”這三個漢字。

  2. 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地球的特點,了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認識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

  3.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培養學生收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萌發科學探究精神。

  5. 產生強烈的感激與愛護地球的情感,了解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要如何愛護地球,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地球的特點,了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認識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與責任,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難點】

  地球美麗壯觀而又渺小的特點,學生原有的知識構建不夠,因此不易理解;尤其是說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葉扁舟,學生更難以體會;“生態平衡”、“生態災難”等科學術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 布置學生在課前從電視、書本上或者網上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2. “濫伐森林”投影片和包括常識科普、課文朗讀、地球美麗、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護地球等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理念,力求發揚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通過利用衛星資源來形成一個新的整合模式,將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地球的特點,認識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采用以讀為主、讀悟結合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讀助悟、以悟促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同學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她孕育了億萬生靈,并且無私地奉獻著。你知道她是誰嗎?

  2、地球,讓我們向她打個招呼吧!齊讀課題。

  3、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其它的地球?因此,地球對于我們來說是太過寶貴了。她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要再次傾情問候她!(再讀課題)

  4、地球母親非常高興,正在歡迎我們呢!今天,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步入地球。(播放課件封頁,再讀課題)

  二、全局性閱讀,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課文朗讀”,學生們聽著同時觀看相關圖片。

  2、聽完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篇課文介紹了哪些關于地球的知識?

  三、重點閱讀,探究地球的特點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閱讀文本,自行選擇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

  (一) 感悟地球的美麗

  1、自由朗讀該篇文章第一自然段,從中你能感受到地球的可愛之處,你可以將你的感受寫下來。

  同學們,當我國的神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時,拍攝了許多我們美麗家園的照片。我有幸從楊利偉叔叔那里得到了一些照片,同學們想看嗎?

  2、播放課件上的美麗地球照片,并讓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觀感。

  ①同學們,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你喜歡她嗎?請用自己的話夸夸地球。

  ②根據觀看課件所得的圖片,能否更為具體地描述地球的美麗?請特別從“晶瑩透亮、裹著水藍色的紗衣”這一方面來感知地球的美麗。

  ③用你自己的方式朗讀第一自然段,把地球的美麗展現出來。

  ④讓我們一起贊美我們的地球母親吧!齊讀描寫地球美麗之處的部分。

  3、地球的美麗僅僅存在于她的外表嗎?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感受到地球內在的美?

  ①閱讀第3、4自然段中的語句,理解“無私”“慷慨”,從中感知出地球母親的哪些品質?

  ②此刻,你最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么呢?請閱讀文中第3、4自然段的相關語句。

  4、導讀:理解了這篇課文的意義之后,相信大家會更好地朗讀。(誰再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如此美麗壯觀,又如此與人類和睦相處。請解釋為什么用這種感覺來閱讀,并讓我們帶這種感覺一起大聲朗讀。)

  (二) 感知地球的微小與脆弱

  引言:宇宙浩瀚無垠,只有地球母親為人類提供了慷慨無私的生命之源,給予我們溫暖舒適的居住環境。但地球是多么微小、多么脆弱,她的微小和脆弱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同學們要認真閱讀課文,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

  1. 直觀感受地球的微小。

  ① 哪句話最能表現出地球的微小?請讀出來。(提示:課件中有關文字已經標記為紅色,應當重讀。)

  ② 請讓同學們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資料,并播放動畫課件,幫助大家感受到“一葉扁舟”體現的地球的微小。

  ③ 課件展示說明方法及比較題,讓學生朗讀體會其作用。

  2. 了解地球的資源有限,地球易碎。

  ① 誰能說明地球上的礦藏資源是有限的?從“幾百萬年、幾億年、二三百年”這幾個數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② 誰來介紹一下可再生資源的情況?(課件中的第四自然段文字,可以結合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談。)

  ③ 過渡語:人類為了短期利益,急于求成,目光短淺,濫采濫挖,過度開采,嚴重傷害了我們的地球母親,她向人類發出了嚴重的警告。老師收集了有關的資料,想看一看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嗎?

  ④ 展示人類毀壞資源、破壞地球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⑤ 在看完這些令人痛心的圖片后,你的'感受如何?請帶著這種感覺重讀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⑥ 同學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說什么?請讀出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課件中有此句話。)

  (三) 領悟地球的獨特性和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1. 進行小辯論。

  同學們,我們的宇宙飛船已經在太空中漂浮,如果地球不能支撐人類了,我們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你會贊成這種想法嗎?同學們互相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2. 激情呼喚。

  同學們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是我們親愛的地球媽媽正在承受著無情的蹂躪。這個水藍色的星球是那么美麗,同時也是那么脆弱。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用我們的愛心精心保護她。

  1. 我們一起讀最后一段,用我們的愛心和行動來保護地球吧!

  2. 當我們看到地球正在遭受災難時,你會想到哪些標語?我們應該怎樣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讓我們一起觀看全國各地保護地球的宣傳照片和策略。

  3. 感受拓展,加深情感認識

  1. 通過觀看課件和了解相關信息,組織討論,拓展對地球面臨的危害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2. 引導同學們聆聽《每天,我們的地球有……》這首詩歌,表達自己的感受,將感悟送入朗誦中。

  3. 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并進一步升華這種情感。

  4. 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總結和升華課程。保護地球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們作為少先隊員,應該從身邊和現在開始,用心去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變得越來越美,成為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4. 練習鞏固,學以致用

  1. 課件出示練習問題,讓同學們口頭回答。

  2. 出示“查一查”,讓同學們自主選擇:

  展開對身邊環境的調查,了解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設計環保標語,撰寫建議書,向有關部門反映,并為此制作一個環保網頁,發出環保呼吁,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

信息化教學設計12

  通過老師這些天的認真講解,使我對教學設計以及信息化教學設計等相關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

  一、明確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定義,區別于傳統教學設計

  任何一門新學科的研究都應該從定義入手,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 xx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從定義來看,使我明白了傳統的教學設計是面向知識點,以講授重點、難點為中心展開,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面向過程和基于資源的設計,突出“學”。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課件

  在幾年的中,我主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講好一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正因為我追求于這種“現實”的成果使得我一直沒能靜下心來思考這些理論上的知識,在這幾天老師的講解與自身的學習中,使我意識到:教學設計并不等于教案,也不等于課件。教案是分節課編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描述,順序遞近。而信息化教學設計從靜態教學設計,轉變為動態信息設計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它從傳統教學設計,轉變為網絡教學設計讓解讀教材變為引導知識學習;從 xx統一設計轉變為個性化設計;從重視結果評價,轉變為能力評價, xx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綜合素質。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點

  首先,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點是信息資源的'選擇,如 xx、多媒體資源庫、課件等等;其次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如在講解七年級思想品德《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一課時,我在課前用會聲會影軟件將多張大自然美麗的風光配上音樂做成一個視頻,在課題引出之前播放,創設情境,引出標題:大自然如此之美,請大家熱愛自然,將這美麗定格......;再次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轉變為“學”,其實這些年來一直知道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今天再次被老師提出來,我所疑惑的是在現在課堂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不能真正的將課堂的這份“ xx”還給學生,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工 xx去思考和努力的;最后是 xx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可以有效獲得教學成果,鼓勵比打擊更有成效,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說話藝術。

  四、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

  我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教師主導的講授型教學,它的學習環境比較貧乏,基本上是一種固定的、復述式的學習,而學生主要通過個體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它是基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索、交互式的教學,它有著豐富的學習環境,比較開放,而學生主要通過協同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以上便是我學習這門課的心得與體會,時間雖短,但老師卻解決了我教學中的許多困惑,也許這就是研究生學習與本科學習的區別吧。愿大家一切安好!

信息化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寫出ATP的結構簡式;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通過小組討論和自主合作探究得到新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

  3.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體會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我國晉朝“車胤囊螢”的典故,邀請學生分享感受,學習古人勤奮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與能量有關的物質。順勢提出問題:“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們嗎?那種物質為螢火蟲尾部細胞的發光直接提供能量呢?”從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新課教學

  1.合作探究1:探究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利用多媒體展示“螢火蟲發光器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器具,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強調實驗設計要遵循對照、等量和單因子原則,之后請學生預測實驗現象及可能的結論。隨后多媒體展示具體的實驗流程,最后得出結論,ATP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以人民幣比喻ATP,在細胞中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儲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存折,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貨幣,貨幣可以直接流通,這樣加深學生對細胞的能量“通貨”的理解,并能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探究2:ATP分子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8頁,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ATP的結構特點,體會自己獲取知識的樂趣。隨后,分組分發各種堿基、核糖、磷酸模型,引導學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ATP模型的構建。通過展示模型和相互評價進行修正,在互評的過程中理解ATP的化學結構特點,構建正確的ATP的分子結構模型。總結ATP能作為直接能源是因為ATP的化學性質不穩定,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和ADP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3.合作探究3: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多媒體展示如下問題情境:

  “一個成人一天在靜止狀態下所消耗的ATP為48kg,在緊張活動的情況下,ATP的.消耗可達0.5kg/min。而細胞內ATP、ADP的總量僅有2-10mg”。

  “用32P標記磷酸加入細胞培養液中,短時間內快速分離出ATP,ATP的總量變化不大,但是大部分ATP末端磷酸基團卻已經帶有放射性標記”。

  問題1:生物體內的ATP有什么特點?ATP與ADP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思考2:在細胞中,ADP若轉化成ATP需要些什么條件呢?ATP若要轉化成ADP又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呢?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總結ATP與ADP的相互轉化的條件及過程。此時提出問題: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是否是可逆反應,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發表意見。

  在ADP轉化成ATP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從哪里來呢?以此引出ATP的形成途徑。

  4.合作探究

  4:ATP的利用。

  多媒體展示90頁的圖解:在ATP轉化成ADP的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請學生自主說一說,并討論ATP還有哪些其他用途,對該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

  (三)當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課堂練習加以鞏固。

  (四)小結作業,課外拓展

  學生自主分享這節課的收獲,老師加以補充,構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課后作業:多媒體展示資料:氰XX是阻止人體內新的ATP合成的毒藥,人中毒后在3~6分鐘內就會死亡。思考:XX為什么頃刻使人斃命?通過互聯網搜索查找相關知識并歸納原因。

信息化教學設計1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電氣專業教學部的朱先威,今天我參賽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在我國大中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至今日,地鐵,已為生活增添了一份律動,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陪伴。

  因此,我本次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的課題是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作業。我將從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一:課程標準。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企業所需的技能型服務型人才。熟練掌握崗位技能知識,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我將在教學中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熱心,細心,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收貨乘客的放心,安心和開心,用心服務,一路心隨行。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二:教材分析

  我所采用的教材是全國職業教育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規劃教材 《城市軌道交通票務管理》第一版,我所授課的章節是7.1節 售檢票作業。用時4課時,2節web 教室理論課,2節實訓室實操課。本章節是該教材的重點教學項目,是學生應掌握的重要崗位技能。主要由以下學習內容組成: 售檢票作業內容,售檢票作業標準及程序

  教學設計依據分析之三:學情分析

  我所授課的班級是13運管1班,通過我的觀察了解,這是一群活潑開朗,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孩子們。我將從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媒體操作能力,知識結構進行分析

  個性心理特征:學生具有自己的頭腦,性格和行為認知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我會尊重其個性發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其自主探究學習

  媒體操作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媒體操作能力,能夠熟練使用搜索,下載,討論等功能。但他們在有用信息的獲取和信息的整理加工方面仍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學習了《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設備》《城市軌道交通服務禮儀》等專業課程。這些背景知識結構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教學設計依據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及素材: 圖片視頻展示:形象直觀,激發學生興趣

  網絡探究學習:采用wps 輕辦公功能,提前將學習資源傳輸到網絡,供學生下載學習

  PPT課件:清晰 直觀

  仿真軟件:由于學生人數及設備耗資等問題,無法保證學生一人一套,硬件實訓也會造成設備的損耗,仿真軟件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情景模擬:模仿售檢票環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與應用。

  在相應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主探究學習,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自我評價,仿真操作等

  教與學是相互的,總的來說:做中教,做中學的職教理念貫穿其中 教學設計依據,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分析與確定之后,我的教學活動過程如下

  正式授課之前,我會將相關知識使用Wps輕辦公平臺傳輸給學生,供學生下載學習。設計意圖:學生以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進行積極主動和協作式的學習,并可在wps設置討論組,可進行提問并答疑。 教學活動過程第一環節

  一 新課導入

  通過播放《北京地鐵自動售檢票系統乘客使

  用指南》的視頻導入新課

  視頻采用的是卡通人物的設計為乘客介紹了設備的操作,使用及單程票儲值票的購買發售,形象直觀,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為本章節重難點的學習奠下一定基礎。視頻的觀摩學習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是學生可以避免直接接觸設備因失誤造成設備的損耗。復習回顧:

  1、請說出車票哪些類型?

  2、自動售檢票系統AFC的終端設備有哪些?

  信息技術的運用:視頻

  設計意圖:利用播放視頻,形象直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 )呈現學習任務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分析,我將分為以下兩個任務

  任務一:售檢票作業內容

  任務二:售檢票作業的標準及程序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

  設計意圖: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的主線下,使學生能夠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學習策略與技能。

  (二)任務完成過程

  1、查閱資料,獲取相關信息

  2.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提問,討論并總結。

  教師予以引導。

  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師生交互學習,協作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夠交換想法,意見,

  實現協作學習,避免了受單一思維的限制。

  3. 講授(PPT課件展示)

  (1)售檢票作業內容

  圖片教學

  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圖片

  設計意圖:解決了傳統理論課上無實物設備的問題。使學生對設備及操作步驟有了相對直觀的感受,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基礎。

  (三)效果檢測(實踐操作)

  地點:AFC系統實訓室

  方式:教師先示范,學生觀摩學習后實際操作

  設備: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機,半自動售票機及仿真軟件 形式:兩人一組(一人乘客,一人站務員),情景模擬

  任務:

  1.自動售票機作業:單程票購買,儲值票充值

  2.半自動售檢票機票務作業辦理:

  單程票發售

  儲值票發售,充值,退卡

  車票分析

  車票抵消

  測評:測評表(自評和互評)

  教學總結及評價

  信息化教學運用技術:仿真軟件及終端設備

  設計意圖:理論聯系實際,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網絡傳輸評價

  設計意圖:師生通過評價表可以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以及綜合評價

信息化教學設計15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的確定

  1.學習目標描述

  用可觀察行為動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描述

  2.學習資料與學習任務說明

  包括學習資料的選擇、學習形式的確定、學習結果的描述、學習重點及難點的分析

  3.問題設計

  精心設計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的資料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說明學生的一般特征、入門技能、學習風格等。

  三、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的選擇學習環境包括:簡易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網絡教室、移動學習環境等。

  2.學習資源的應用

  學習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并能在線閱讀,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材料。

  (1)學習資源的類型包括:

  網絡課件:適用于知識點的輔助教學網絡課程:整門課程的教學

  專題站:某一專題的學習和研討案例庫:典型個案的分析 題庫:單元或課程的練習測試等等。

  (2)學習資源資料要點及來源

  簡要說明每個學習資源的名稱、網址及主要資料。

  (3)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

  A。供給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供給示范,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構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4)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

  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我操作媒體進行學習;J。自定義。

  四、學習情境的'創設

  1.學習情境的類型

  情境的類型包括真實性情境、問題性情境和虛擬性情境或其他。

  2.學習情境的設計

  情境創設是指創設有利于對主題意義理解的情境。情境創設必須反映出新舊知識的聯系;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聯想;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重組和改造;能夠幫忙學生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此處要對所選擇的某一情境類型做一簡要描述

  五、學習活動的組織

  學習活動的組織包括自主學習的設計、協作學習的設計和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等資料。

  1.自主學習的設計:支架式學習、拋錨式學習和隨機進入式學習

  支架式學習:是指圍繞事先確定的學習主題,建立一個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應遵循維

  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且要因人而異,經過概念框架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到一個更高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

  拋錨式學習:指根據學習主題在相關的實際情境中選定某個典型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經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反饋,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

  隨機進入式學習:指首先確定學習主題,創設從不一樣側面、不一樣角度表現學習主題的各種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意一種情境去學習。

  2.協作學習的設計:競爭、辯論、伙伴、問題解決和主角扮演

  競爭:教師先根據學習目標與學習資料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單獨”完成,看誰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師對學習者的任務完成情景進行評論,其他學習者也能夠對其發表意見,各自任務完成后,就意味著總任務完成。

  辯論:協作者之間圍繞給定的學習主題,先確定自我的觀點,之后在必須的時間內借助虛擬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以構成自我的觀點,教師對他們的觀點進行甄別,選出正反兩方,然后雙方圍繞主題展開辯論,觀點論證充分的一方獲勝。經過辯論學習者可對問題進一步理解。

  伙伴:指協作者之間為了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而結成的伙伴關系。

  問題解決:根據確定的問題,多個學習者組成協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習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最終成果能夠是報告、展示或論文等。

  主角扮演:指由不一樣的學習者分別扮演指導者和學習者的主角,由學習者解答問題,指導者對學習者的解答進行判別和分析。主角能夠互換。有助于對問題的理解有新的體會,還會增加成就感和職責感。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是指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學習資料、網絡資源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聯系的形式。可按時間關系或空間關系進行設計。時間關系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后順序,即教學程序、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等;空間關系則主要指教學資料的層次關系、教學過程的邏輯關系等。可按提議圖標繪制,也可使用Inspiration或MindManager等工具,創設教學流程圖。

  六、學習評價的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

  包括(1)課堂提問(2)書面練習(3)達標測試(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測試資料

  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態度、交到程度、資源利用和學習效果的評價;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目標到達、任務完成、達標測試、創新精神、實踐作品和信息素養的評價;

  教師指導活動的評價:對教學活動組織、學習資源利用和教學過程指導的評價;

  學習資源質量的評價:目標與資料、結構與功能、超鏈接與導航、多媒體、素材質量和技術規范的評價;

  支撐服務系統的評價:針對技術水平、教學功能、資源供給和咨詢服務的評價。

  七、備注

  填寫對幫忙過自我的人(包括參閱的文獻、借鑒的案例,以及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幫忙過自我)表示的感激和其它要說明的事項。

【信息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信息化教學設計03-10

信息化的教學設計05-28

信息化教學設計04-20

體育信息化教學設計01-25

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03-30

信息化教學設計(15篇)04-01

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02-15

語文信息化教學設計范文01-20

信息化教學設計(精選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