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2 18:41:4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讀準字音,重點字詞正確書寫。

  3、積累并掌握本課中的重要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4、能正確翻譯文言文。

  【重點】

  積累并掌握本課中的重要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

  【難點】

  能正確翻譯文言文。

  【核心素養】

  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詞性轉變、一詞多義的知識。

  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習課文從史實對比中引出結論的寫作方法,了解文中議論和記敘的關系。

  審美鑒賞與創造:鑒賞文章的結構美和論證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賈誼政治主張的進步性和局限性;了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及施“仁義”的現實意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時間】共2課時

  【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向隱《賈生》

  翻譯: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謫的賢臣,

  賈誼的才華和格調更是無可比倫。

  談至深夜漢文帝挪動雙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詢民生卻是窮究鬼神。

  二、作者介紹

  賈誼(前200年—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后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并稱為"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于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鵬鳥賦》最為著名。

  三、寫作背景

  春秋以來,戰亂頻仍,加之秦統一后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社會經濟遭受了五百年來的特大破壞。農民大量流亡異鄉,不得耕作;還有些為生計所迫,賣妻鬻子或自賣為奴。戰亂使人口銳減,商業蕭條,奸商囤積居奇,物價昂貴,米一石萬錢,馬一匹達百金。新建立的西漢政權,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史載當時:“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人民非常需要休養生息。針對這種現實,為鞏固西漢政權,賈誼借“過秦”以“規漢”,主張施行仁政,“與民休息”

  五、解讀標題

  《過秦論》,原文分為上、中、下三篇。全文著重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指責、批評秦的過失)。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經驗,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鑒。《過秦論》被魯迅譽為“西漢鴻文”。

  過秦:指出秦的過失

  論,表明文體是一篇議論文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為了帝王享受而橫征暴斂;為了修城造宮而濫征民力;為了鉗制思想而焚書坑儒;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實行嚴酷的刑罰,終于導致農民大起義,秦朝迅速滅亡。

  六、新知講解

  1、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2、分段講解

  研讀第一段

  原文: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固:形作名,險要的地勢

  以:表目的

  席卷、包舉、囊括:并吞。“席、包、囊”名作狀語,像……一樣

  八荒:八方荒遠之地。宇內、四海、八荒均指天下

  內:在內,名詞作狀語

  務:致力于

  外:名詞作狀語對外

  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譯文】秦孝公占據殽山,函谷關那樣險固的地方,擁有雍州一帶那樣遼闊的地方,(秦國的)國君臣子牢固據守來(窺探)周王朝,有并吞天下,占領海內,控制全國的意圖,吞并八方的野心。在這時,商鞅輔佐秦孝公,在國內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種紡織,修造防守進攻的武器,對外實行連橫,來使諸侯各國相斗。于是秦國人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研讀第二段

  原文: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既沒:已經,通“歿”死

  蒙故業:已有的基業

  遺策:前代的策略

  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舉:攻占、攻取

  膏腴:肥沃

  會盟:古代諸侯國之間聚會而結盟愛:吝惜

  以致:以是連詞表目的,致:招致、招引。

  約:結

  合從:通“縱”

  相與為一:互相幫助,成為一體

  【譯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繼承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策略,向南攻取漢中,向西吞并巴、蜀,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占領要害的郡邑。諸侯恐慌害怕,開會結盟,謀求削弱秦國的辦法。不吝惜奇珍貴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饒的土地,用來招致天下的優秀人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一體。

  原文: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者:語氣助詞表停頓

  明智:英明

  忠信:誠實,講信義

  愛:愛護

  賢:賢能的人

  重:重用

  離:使…離散

  兼:兼有,集聚

  眾:部眾,即軍隊

  【譯文】:在這時,六國的賢能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替他們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

  原文: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于是:在這時

  為:替

  之徒:這一類人

  制:統率

  兵:軍隊

  【譯文】:在這時,六國的賢能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替他們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溝通他們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統率他們的軍隊。

  原文:嘗以十倍(于秦)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嘗以:曾經;用,憑借

  師:英明

  叩關:誠實,講信義

  延:愛護

  逡巡:賢能的人

  費:重用

  而:使…離散

  困:兼有,集聚

  【譯文】:他們曾經用十倍于秦國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攻打函谷關,進攻秦國。秦國人打開函谷關的大門來引敵深入,九國的軍隊,卻遲疑徘徊起來,不敢進去。秦國沒有消耗一支箭、一個箭頭,可是天下的諸侯已經精疲力竭了。

  原文: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

  于是:順承連詞,這樣

  爭:爭著

  賂:賄賂

  弊:通“敝”,困乏、疲憊

  漂櫓:使…漂浮;盾牌

  因利乘便:憑借有利的形勢

  請服:請求屈服

  淺:短

  【譯文】:這樣一來,合縱解散,盟約失效,六國爭著割地去賄賂秦國、秦國有多余的力量利用他們的弱點來制服他們,追逐逃走的敗兵,使百萬敗兵尸橫遍地,流的血能讓盾牌浮起;秦國進而憑借這有利的形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強國請求降服,弱國前來朝拜。待到孝文王、莊襄王依次繼位,他們執政的時間很短,秦國沒有什么大事。

  研讀第三段

  原文: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奮:振興策:馬鞭子

  六合:天地四方

  敲撲:行刑時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長的叫“撲”。

  鞭笞:用鞭抽打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委:托付、交付

  卻:使動用法,使退卻

  【譯文】:等到秦始皇即位后,他發展前面六代君主遺留下來的功業,揮舞著長鞭來駕馭各諸侯國,吞并了東周和西周,相繼滅掉了諸侯各國,登上最尊貴的皇帝寶座來統治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勢震懾四海。

  【譯文】: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那和象郡;百越的首領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秦的下級官吏。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長城,守衛邊境,擊退匈奴人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再到南邊來放牧、六國的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雪恨。

  原文: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道:法則、制度

  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頭巾包頭,故稱“黔首”。

  隳:毀壞

  信:可靠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帝王:名詞用作動詞,做帝王

  【譯文】:接著他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國方法,燒毀了各學派的.書籍。以使百姓變得愚昧;毀壞著名的城邑,殺害英雄豪杰;收繳天下的兵器,把它們集中在咸陽,去掉刀鋒和箭頭,用來鑄成十二個銅人,以便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從此以后,憑著華山當做城墻。借著黃河當做護城河,上據著億丈高的城墻,下臨著不可測量的深淵,把它們作為堅固的防御工事。

  【譯文】:優秀的將領手執強有力的弓弩,扼守著險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員、精銳的士卒,握著鋒利的武器,緝查盤問過往的行人。天下已經平定,按秦始皇的想法,自認為關中這樣險固的地方,堅固的城池方圓千里,這正是子子孫孫稱帝稱王萬代的基業啊。

  研讀第四段

  原文: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殊俗:不同的風俗,指邊遠地區。

  甕牖繩樞:用甕做窗戶,用草繩系門扇,形容家里窮。

  氓隸:指下層百姓。氓,民。隸,低賤的人

  遷徙之徒:被征發的人。

  中人:平常的人。

  躡足:置身,參與。

  行伍:代指軍隊。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

  阡陌:本指田間小路,這里指田野。田間南北向的路為阡,東西向的路為陌。

  云集響應:“云”“響”均為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贏:擔負。

  景:同“影”。名詞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譯文】:秦始皇死后,他遺留下來的威風仍然震懾著邊遠的地區。雖然這樣,可陳涉不過是個用破甕作窗戶,用草繩系門軸的窮人子弟,是農村被雇傭的種田人,又做了被征發戍邊的士兵;才能比不上普通人,既沒有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又不像陶朱、猗頓那樣的富有;置身于守邊的隊伍當中,突然奮起在田野之間,

  【譯文】:率領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頭來進攻秦王朝;砍削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的百姓像浮云一樣匯集合攏,像回聲那樣應和他,許多人擔著糧食如影子一樣跟著他。崤山以東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齊行動起來,使秦王朝迅速覆滅了。

  研讀第五段

  原文: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小弱: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小,變弱

  非尊于:不比……尊貴。于,介詞,比。下面幾句中的“于”與此義同。

  铦:鋒利。

  度長絜大:量量長短,比比大小。絮,衡量。

  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

  序:安置使有序。

  朝:使動用法,使……朝見。

  有:同“又”。

  一夫作難:指陳涉起義。作難,起事。

  【譯文】:秦朝的天下并沒有變小變弱,雍州的地勢,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還是從前那樣。陳涉的地位,并不比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的國君尊貴;農具和木棍并不比鉤戟長矛鋒利;

  【譯文】:被征發戍邊的士卒,并不比九國的軍隊強大;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國的謀士。但是,成功與失敗大不相同,功業也完全相反,這是為什么呢?假使讓崤山以東的各諸侯國跟陳涉量量長短、比比大小,比量彼此的權勢力量,那簡直是不能相提并論的了。

  【譯文】:然而秦國憑借狹小的地盤,發展到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勢,統治八州,使本來跟自己地位相同的各國諸候都來朝見,已有一百多年了;此后才將天下作為一家私產,把崤山、函谷關作為宮墻;而陳涉一人發難就使秦朝滅亡,連秦王本人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恥笑,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因為不施行仁義,攻取與保有天下的形勢截然不同啊。

  3、文言文現象

  一詞多義

  因

  因遺策(沿襲,動詞)

  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因河為池(憑借,依據,介詞)

  之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聚之咸陽(到,動詞)

  及

  非及向時之士(趕得上,追得上,動詞)

  及至秦始皇(到,介詞)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原為動詞,在此用作名詞)

  制

  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動詞)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動詞)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動詞)

  兵

  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丟掉,動詞)

  追亡逐北(逃亡,動詞。在此用作名詞:逃亡的軍隊)

  吞二周而亡諸侯(使滅亡,使動用法。)

  舉

  包舉宇內(舉起,拿走,動詞)

  西舉巴、蜀(攻取,動詞)

  利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勢形作名)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鋒利,形容詞)

  固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要的地理位置形作名)

  固守以窺周室/自以為關中之固(牢固地,牢牢地)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堅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頑固)

  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樣)

  內立法度外連衡而斗諸侯(在國內對國外)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東、向北等)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像云彩那樣像回聲那樣像影子那樣)

  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

  2、名詞作動詞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本意為鞋子,此處意為登上)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用甕做用繩子系)

  執敲撲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為“奴役”)

  將數百之眾(率領,帶領)

  4、形容詞作動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變小變弱)尊賢而重士(看重)

  5、動詞作名詞

  追亡逐北逃跑的士卒(潰敗的軍隊)

  6、形容詞作名詞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固的地方)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堅固的屏障)

  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勢)

  尊賢而重士(賢德的人)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豪杰)

  通假字

  1、合從締交“從”通“縱”,合縱之策

  2、贏糧而景從“景”通“影”。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3、鋤耰棘矜“棘”通“戟”,武器的一種

  4、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頓

  6、陳利兵而誰何“何”通“呵”,呵問

  7、孝公既沒“沒”通“歿”,死

  8、外連衡而斗諸侯“衡”通“橫”,連橫之策

  古今異義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為池)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山東豪俊并起古:崤山以東今:指山東省

  贏糧而景從古:擔負今:輸贏的“贏

  九國之師古:軍隊今:軍隊的一個編制單位

  流血漂櫓古:盾牌今:劃船的工具

  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①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二)被動句

  ①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②為天下笑者,何也?

  (三)賓語前置句

  ①陳利兵而誰何。

  ②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狀語后置句

  ①謫戌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②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五)省略句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向郡。

  ②鑄以(之)為金人十二。

  ③倔起(于)阡陌之中。

  ④威振(于)四海。

  ⑤身死(于)人手。

  ⑥委命(于)下吏。

  七、課后練習

  1、對下列句中標紅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務:致力,專力從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業蒙:遭受

  C、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納

  D、振長策而御宇內振:舉起

  答案:B

  解析:蒙:繼承。

  2、下列對文中有關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周:在東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時,東西周分治。西周都鞏,東周則都于河南東部舊王城,史稱東西二周。

  B、陶朱:即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自稱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

  C、八州: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居其他八州。

  D、連衡: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的策略,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合,從而各個擊破。

  答案:A

  解析:西周都于河南東部舊王城,東周都于鞏。

  3、請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賈誼在《過秦論》中用排比的手法描寫秦始皇武力統治天下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歷史上,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獲得勝利,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攻中原。《過秦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③《過秦論》中敘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將鎮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時一呼百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③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④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八、作業布置

  1、再次誦讀課文,正確翻譯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題。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2

  一、導入新課

  1、從今天起學習第五組課文。這一組有哪幾篇課文?重點訓練哪一方面的能力?請同學們先把“導讀”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

  (學生各自閱讀“導讀”。)

  板書課題: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出示魯迅像。

  這就是魯迅先生。

  二、檢查預習

  許多同學課前都預習了課文。我出幾個題目檢查一下,看看預習得怎么樣。

  1、作者是魯迅先生的什么人?

  (侄女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從題目上知道魯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課文中又說“我們姐妹三個輪流跟著爸爸媽媽到伯父家去團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這兩處聯系起來,就知道作者是魯迅的侄女兒。)

  對。本文的作者叫周曄,她是魯迅先生弟弟的`女兒。

  2、這篇課文共有幾段?

  (五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

  (段與段之間空了一行。)

  3、在預習中發現哪些不懂的地方?對別人提出的問題,大家都做上記號。

  (學生可能提出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暫不討論,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加以解決。)

  三、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分段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得正確、流利;讀完一段就說一說這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2、同座輪流分段朗讀,互相糾正讀音,討論每段的內容。

  3、指名講每段的段意。

  (只要抓住主要內容就行,暫不要求語句簡潔。)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大家思考:“我”為什么驚異?

  板書:

  驚異

  2、討論:

  “驚異”,是什么意思?

  (驚奇,詫異。)

  “我”對什么事情感到驚奇、詫異?

  (伯父得到這么多人愛戴,我不理解,感到驚奇、詫異。)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許多人的愛戴?找出來讀一讀。

  (學生齊讀“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失聲痛哭”,是什么意思?

  (控制不住自己放聲大哭,說明悲痛到極點。)

  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當時年紀還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學們現在可能也不大明白。我們讀懂了后面的幾段課文,對這個問題就會比較清楚了。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五、布置作業

  自學第二至五段。要求讀讀課文,想想“思考·練習”1中的三個小題。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了解話劇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關注和了解各種文藝表現形式的能力與興趣。

  2.了解戲劇沖突在話劇中的作用。

  3.理清劇本的思路,把握人物關系,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即寫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語言特點。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戲劇文學和電影文學。首先,讓我們走進在世界話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來領略莎士比亞的語言魅力,領略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魅力,領略話劇藝術的獨特之美。今天,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題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喜劇。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塞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第十二夜》《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詩歌作品:十四行詩150多首。

  三、戲劇文學常識:

  (一)戲劇的含義

  戲劇是一種運用文學、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任務形象,反應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舞臺藝術。戲劇文學是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

  特點:1.綜合性;2.舞臺性;3.沖突的尖銳性;4.語言的特殊性

  (二)從內容、性質及美學范疇分,有悲劇、喜劇、正劇等;按篇幅長短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從題材的時代性來分,有歷史劇和現代劇;從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

  (三)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臺范圍內。小小的舞臺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臺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臺演出的矛盾沖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招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四)故事梗概

  劇情沖突的焦點是圍繞“一磅肉”進行的。要不要“照約執行處罰”?夏洛克上場前,公爵與安東尼奧的一段對話,交代了夏洛克的兇惡,烘托了審判前的緊張氣氛,預示著要有一場激烈的沖突。這一段對話,也從側面描寫了夏洛克自私、陰險、殘暴的性格特點。

  夏洛克一上場,公爵、巴薩尼奧,葛萊西安諾相繼對他規勸、許愿、甚至謾罵,卻招來了夏洛克的譏諷、挖苦,而堅持要“照約處罰”,而且當場磨刀,準備動手,顯示了夏洛克在法庭質對中的咄咄逼人之勢和穩操勝券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夏洛克不顧輿論和羞恥,孤注一擲,將沖突引向非喪人一命不可的高潮。

  就在戲劇沖突發展到不可開交之時,鮑西婭上場,劇情有了轉折。她智慧超群,深謀遠慮,發現了條約的漏洞,胸有成竹,用以逸待勞,欲擒放縱的辦法,一步一步地將夏洛克引向陷井。她先先勸夏洛克“慈悲一點",又拒絕了巴薩尼奧“把法律稍微變通一下”的要求,接著又讓夏洛克明確表示了不答應三倍還錢的態度,再之后,則讓夏洛克去請一位外科醫生來替安東尼奧“堵住傷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陷入“一個異邦人企圖用直接或間接手段”謀害公民的犯罪境地。

  正當夏洛克神氣活現,得意忘形,安東尼奧義無反顧地向巴薩尼奧告別,其他人也都陷于絕望時,鮑西婭抓住了“割肉不許流血”,割一磅肉不能相差“一絲一毫”這兩條件,使夏洛克陷于被動,把法律的懲罰統統加到了他身上。雖然公爵饒恕了他的死罪,但他得到了失去財產的處罰。在這一回合中,葛萊西安諾不斷重復夏洛克贊揚鮑西婭是“但尼爾再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法官”,“一個公平正直的法官”的話,這既是對鮑西婭聰明才智的由衷贊嘆,也是對夏洛克的有力嘲諷,這正體現了喜劇所要表現的效果。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烏、處”等11個生字,會寫“只、石”等5個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3.情感目標: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出示烏鴉圖片:這是什么?

  板書“烏鴉”。

  2.談話:同學們想知道有關烏鴉的故事嗎?(生:想)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烏鴉反哺”的故事吧,聽完后請同學們說一說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一只孝順、孝敬老人的烏鴉。)

  (老烏鴉把小烏鴉養大后會脫毛而不能飛行,此時小烏鴉會到處覓食喂養老烏鴉,直到它重新長出羽毛。當烏鴉母親年老體衰,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小烏鴉便將覓來的食物嘴對嘴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并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的故事。)

  3.今天我們學得課文也是寫烏鴉的,想知道課文里的烏鴉又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嗎?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烏鴉喝水的故事吧!

  板書:喝水。(講解:喝是口字旁,跟嘴巴有關。書空“喝”字。)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找到要求“會認”的生字圈一圈,并用橫線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

  2.“你聽我讀”,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3.指名說一說:生字發音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指名讀、齊讀)。

  三、初讀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烏鴉口渴四處找水喝,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卻又喝不到水。)

  2.齊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讀懂了什么?(烏鴉想出了辦法,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子里,終于喝到水了。)

  四、細讀第一自然段

  1.圖文結合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讀第二句話: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

  朗讀指導:你覺得這句話應該怎么讀?適當引導:烏鴉到處找水喝,終于看見一個瓶子里有水,它的心情會如何?

  3.齊讀第三、四句話。

  思考:(1)烏鴉喝不著水,知道為什么嗎?你從哪兒知道的?勾畫出句子。

  (2)瓶子里有水可烏鴉卻喝不到,它的心情會怎樣呢?

  (3)這句話該怎么來讀呢?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指導

  1.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觀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說說應注意的筆畫。

  3.師范寫,生唱筆畫書空。

  4.生描紅,練習書寫各一個。

  六、作業布置

  1.讀課文并把故事說給家長聽。

  2.想一想: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14-16頁。

  教材簡析:

  本課教學包括1~5各數的基數含義及認、讀、寫,1~5的順序。因為一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對數的認識的經驗,故本課把重點放在數的書寫、數序和培養數感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寫1~5各數,并注意書寫工整。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3、利用“野生動物圖”圖,使學生初步感知“用數學”的樂趣,同時滋生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學具準備:

  5根等長的小棒、計數器若干個、點子圖、課件。

  教學方法:

  觀察與操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同學們到過動物園嗎?你都見過哪些動物?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逛逛野生動物圖園,你們愿意嗎?(課件出示第14頁主題圖)

  (設計意圖:情境是“情”與“境”的融合,是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設定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教學情境的創設在教學、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創設不僅有助于反映新舊知識的聯系,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與改造,而且易幫助學生知識的同化與順應,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想。教學情境創設運用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率。)

  二、實踐探索,合作交流:

  (一)從具體的人或物的數量抽象出數。

  1、這么多可愛的動物中,你最喜歡什么?數一數有多少個(只)?

  2、集體交流:說說你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你是用幾根小棒表示動物的只數的?并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指名到黑板上邊說邊擺,全班進行簡單評價。)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學生拿3根小棒擺出的圖形除了三角形還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擺出的圖形除了正方形、五邊形外,還有許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產生的各種圖形,可以讓學生上臺展示,讓他們體驗用數表示物體的樂趣。

  3、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個數可用1~5各數表示。

  4、小結并揭示課題:同學們,我們今天認的數字都在1-5之間,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1-5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1-5各數的形狀的認識。

  同桌的或在小組里說一說1-5這5個數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東西?

  (設計意圖:學生說的也許是我們教師不曾想到的物體,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不能隨意扼殺,應積極鼓勵。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數的形狀特征:1像小棒,2像小鴨,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鉤。通過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學生對1~5這5個數的形狀的正確記憶。)

  (三)、教學數序

  1、逐次感知1~5的數序。

  教師在計數器上撥上一顆珠,問:“教師撥了幾顆珠,用數幾表示?”學生回答后,在計數器上方標上“1”。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在計數器上撥上1顆珠,然后教師提問,“再撥一上顆,是幾顆?1添上1是幾?”學生撥完并回答后,教師動畫展示“1顆添上1顆是2顆,即1添上1是2”的過程,并在計數器上方標上“2”。

  在“2”的基礎上,依次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上1顆、再1顆、再1顆,然后教師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過程。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對學生無論是對掌握知識還是培養能力和個性,都有著積極意義。通過操作,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在學具操作中還可以發揮學生潛能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借助操作,發展思維;重視操作,培養能力。)

  2、整體感知1~5的數序。

  讓學生將學具卡片“點子圖”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列。然后教師提問:“1的后面是幾?”“5的前面是幾?”“3在誰的后面又在誰的前面?”

  (四)、教學數的`寫法

  1、教學1、2的寫法。

  ①展示書寫筆順及在寫字格中的布局,讓學生用眼觀察(教師示范);

  ②在桌上劃(或書空)1、2的筆順;

  ③在書上寫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學生坐端正,眼與書之間保持一定距離,書寫要工整、美觀。教師巡視時,發現寫得好的拿上臺在全班展示,寫得不正確的要及時糾正,以鼓勵為主。

  (設計意圖:寫字是學生形成一定書寫技能,身心得到整體和諧發展

  的過程。其中,教師的書寫示范是寫字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也是使學生直接獲取書寫技巧的最佳方式。它可以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變抽象為具體,直觀的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現程序。)

  2、教學3的寫法。

  教學方法與1、2的相同。提醒學生寫3時,兩個半圓組成的,開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學4、5的寫法。

  教學方法與1、2、3的相同。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舉字卡游戲。(教師說數,學生舉字卡。)

  2、做練習二中的第1~4題。每道題先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然后再回答。

  四、全課總結,點明內容。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設計意圖:一節課下來,學生頭腦里涌進了大部份的零碎資訊,這些知識往往是不穩定的,不牢固的,特別是新舊知識之間容易混淆,產生理不順的現象。因此 ,教師有必要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對此開展簡單的梳理,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課堂總結就是其中一種高效率的辦法,通過課堂總結,指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引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知識的精華所在,這有利于我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引導學生整理、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深化理解的作用,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教材第29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直觀認識軸對稱現象,知道對稱軸,能辨認軸對稱圖形。

  2.經歷“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過程,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感受數學的對稱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直觀認識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辨認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課件、剪刀,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猜想激趣

  1.課件出示(教師講述):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昆蟲們歡快地飛舞,瞧,它們正向我們飛來,可是我們只能看見它們的半個身影,你能猜出它們分別是什么昆蟲嗎?

  2.學生猜想,課件呈現完整的昆蟲。

  3.教師質疑: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二)交流引入

  1.觀察交流:這些昆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這些昆蟲上下或左右兩邊都是完全相同的,我們就說它們是對稱的。(板書:對稱)

  【設計意圖:從大自然中的昆蟲引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學生在猜想中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初步感受對稱現象,豐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

  1.初剪對稱圖形,思考探索。

  學生動手剪一只“蝴蝶”,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展示,優化剪法。

  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卻不像呢?為什么要對折?為什么只要畫“蝴蝶”的一半?

  3.再剪對稱圖形,感受對稱。

  先對折,再畫一畫、剪一剪,用這種方法再剪一個其它的對稱圖形。

  (二)賞一賞,認識軸對稱圖形。

  1.互相欣賞作品,感受對稱美。

  2.回顧剪法:這些美麗的圖形你是怎么剪出來的?

  3.揭示特點,完善課題。

  像這樣,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板書:兩邊完全重合),就稱為軸對稱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對折時留下的折痕就是它們的對稱軸。(板書:對稱軸)

  4.鞏固認識:指出你剪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三)折一折,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1.折一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你有什么發現?

  2.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別軸對稱圖形。

  1.下面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根據教材第29頁的“做一做”改編)

  2.學生獨立辨別,有困難的可以先折一折再判斷。

  (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軸對稱現象,請大家睜大眼睛到我們生活中去找一找。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剪一剪、賞一賞、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學習活動,在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直觀認識軸對稱現象,知道對稱軸,會用“對折”的`方法辨認軸對稱圖形,同時感悟生活中五彩繽紛的對稱現象,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感受圖形的對稱美。】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本練習

  1.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題

  2.教材第33頁練習七的第2題。

  (二)變式練習

  1.教材第33頁練習七的第3題

  (三)拓展練習(教材第35頁練習七的第11題)

  1.將一張正方形紙如下圖所示,先對折兩次,再剪去一個角,展開后是什么圖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示不同剪法展開后得到的不同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觀察、判斷等數學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對軸對稱圖形的直觀認識及辨別方法,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一)這節課你有收獲嗎?說一說。

  (二)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課件配樂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的同時,伴著優美的音樂,走進生活中的對稱世界,不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領略到那無處不在的對稱美。】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猜測、驗證、操作等學習活動,探究圓周率的近似值,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圓周率的探究。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1.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老師家的菜板有點開裂,你有好辦法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學生:給它加一個箍。

  教師:在它的邊緣箍上一圈鐵皮是個好辦法,那么需要多長的鐵皮呢?

  教師:求鐵皮的長度,就是求圓的什么?

  學生:求鐵皮的長度,也就是求圓的周長。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板書課題。)

  學生:圓一周的長度叫圓的周長。

  教師:圓的周長與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圖形的周長有什么區別?

  學生:以前我們研究的圖形都是由直線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2.合理猜想,確定方向。

  教師:圓的周長與圓的什么有關?

  學生:直徑、半徑。

  教師: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

  教師:怎么驗證你的猜測呢?

  學生:量一量,算一算。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直觀感悟什么是圓的周長。因勢利導展開猜測,確定研究方向。

  (二)設計方案,展開探究

  1.探討設計方案。

  (1)如何化曲為直?

  教師:圓是曲線圖形,尺子是直的,怎么辦?

  學生:滾一滾,繞一繞……

  (2)如何減少誤差?

  教師:測量結果可能不準確,有什么辦法盡量準確一點呢?

  學生1:多量幾次,選出現次數量多的數據。

  學生2:用計算器計算,提高正確率。

  教師:除不盡怎么辦?

  學生1:用分數表示。

  學生2:取近似數。

  教師:一般保留兩位小數,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圓與學生以前學習的圖形有本質的區別——它是曲線圖形,如何化曲為直,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或預習知道用滾或繞的方法可以解決度量的問題。但如何提高準確性,遇到除不盡怎么辦,這些問題對老師而言可能不是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卻是陌生的,教師對此必須有充分的預設。通過討論統一認識,為下面的實驗掃除障礙。

  2.操作獲取數據。

  小組合作測量數據,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物品名稱

  周長

  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三)交流討論,提升認識

  1.交流質疑。

  (1)小組匯報,教師直接將結果輸入電腦。

  【設計意圖】在授課的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了控件,學生測量和計算的結果在播放狀態就可以直接輸入,既增加了數據的真實性,增強了授課的互動與趣味性,又便于開展討論。

  (2)質疑不同數據。

  教師:為什么測量計算的結果不相同?

  學生1:測量有誤差,繩子繞的松緊程度不同。

  學生2:尺子不夠精確,不到一毫米只能估計。

  教師:是不是尺子再精確一點,測量結果就準確無誤?

  教師: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教師:有沒有唯一的'得數?

  【設計意圖】討論是必須的,對于學生的困惑不能以書本、師道尊嚴壓服,教師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只有理解測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圓周率的特殊性。

  2.概括小結。

  (1)圓周率的意義及讀寫。(課件出示內容。)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3.1415926535……但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3.14。

  (2)概括周長計算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就有C=d或C=2r。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例題教學。

  (1)出示教材第64頁例1。

  一輛自行車輪子的半徑大約是33 cm,這輛自行車輪子轉1圈,大約可以走多遠?(結果保留整米數。)小明家離學校1 km,騎車從家到學校,輪子大約轉了多少圈?

  (2)學生嘗試解答。

  (3)規范書寫。

  C=2r

  2×3.14×33=207.24(cm)≈2(m)

  1000÷2=500(圈)

  答:這輛自行車輪子轉1圈,大約可以走2 m。小明騎車從家到學校,輪子大約轉了500圈。

  2.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①2×3.14×3=18.84(cm);

  ②3.14×6=18.84(cm);

  ③2×3.14×5=31.4(cm)。

  (2)解決問題。

  ①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半徑是5 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3.14×5=31.4(米)

  答:它的周長是31.4米。

  ②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7 m。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3.77÷3.14≈1.2(米)

  答:這個圓柱的直徑大約是1.2米。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直接加入已知周長求直徑的問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練習時可以追問學生:已知周長怎樣求半徑?防止學生形成思維定勢。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2.介紹中國古代對圓周率的研究及偉大成就。

  【設計意圖】對圓周率的研究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度成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機會,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從小樹立勇攀科學高峰的科學精神。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重點、難點)

  重點:憑借語言文字注解、圖片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難點:領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歡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稚”、“磬”、“鉦”等字音,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書寫會寫字“曉”、“晝”、“耘”等4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注解、圖片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4.領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歡樂。

  教學準備:

  1.瀏覽本單元課文,想象文字描繪了哪些美好的畫面。

  2.預習、朗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正值美好的童年,有很多的快樂都會終身難忘,這些童年的快樂也在很多詩人的筆下留下了美好的詩篇,你積累過哪些描寫兒童的詩?2.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樂趣呢?

 設計意圖:

  從單元的目標入手,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整體結構意識。本單元的目標是讓學生感受童年的樂趣,對童年的回憶,以“趣”為突破口,更好地把握學習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

  二、初讀古詩,解決字詞

  1.多么富有童心的詩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鄉村兒童的詩。誰來讀課題,《稚子弄冰》詩題詩什么意思?再讀課題

  2.誰愿意為我們讀一讀這首詩?

  3.詩不光要讀正確,還要讀出節奏,這樣才有詩味。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應該按照什么樣的節奏來讀呢?自己讀一讀,體會一下

  4.指讀,齊讀。

  5.古詩的學習,朗讀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理解詩意。每一首詩的旁邊都有注釋,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注釋來理解詩意呢?試試看(貼:借助注釋理解詩句)

  6.第一句:稚子就是孩子,我們來找找孩子在古代還可以怎么稱呼?脫:取曉:早晨金盆:金屬盆,就是古代的銅盆,所以我們有一個詞語叫金盆洗手。

  (貼:脫曉冰)

  第二句:當:當它是當作這個意思的時候就讀第四聲。鉦:后鼻音,看看這個字,金子旁所以是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第三句:磬:

  這是磬的甲骨文,表示手持木棒敲擊懸掛的玉石樂器。

  “穿林響”給了你什么感受?

  第四句:忽:突然玻璃:可不是現在的玻璃,它是一種天然玉石,碎地的聲音比現在的玻璃還要清脆。

  7.這普普通通的冰碎出了玉石碎地的清脆聲響,怎能不叫孩子們興奮呢!

  8.帶著我們的'理解再來讀讀這首詩?

  9.理解了字詞,現在誰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呢?同桌先互相說一說。

  誰來說一說?

  10.讀到這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11.(貼圖)你們看古詩就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啊,你從詩中體會到什么樂趣呢?一塊普普通通的冰給孩子們帶來了多少快樂啊!我們一起來讀整首詩。

  12.可以抓住詩句中孩子的動作來背一背這首詩,先取出一塊冰,接著穿,再敲,最后冰被敲碎在地,來試試看?(齊背)

  設計意圖:

  讓學生借助注釋來理解詩句的意思,當學生出現困難的時候老師及時補充,學生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為下面的說畫面、品樂趣打下基礎。

  三、明確學法,學以致用

  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頑皮、快樂的孩子,下面我們再讀一首詩,也是寫孩子的,看看這個孩子又是什么樣的呢?學這首詩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剛剛學習《稚子弄冰》的方法。

  ①助注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體會樂趣。

  下面我們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圍繞這四個板塊展開:讀詩-說詩意-說畫面-品樂趣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每人負責一個版塊,站起來匯報的時候,每位同學來說一個方面,待會兒我們來匯報。

  2.哪個小組來匯報?

  晝:古代用太陽來計時,上面的尺表示記錄,下面的旦表示太陽出來了,晝就是白天。

  ▽這句詩當中還有一個表明時間的字:夜,晝夜表明是一天。一天都有事做。有什么感受?

  ▽耘的意思是除草,后來泛指農業生產勞動。它是個形聲字,左邊是耕地的農具,右邊表聲。

  在這首古詩中還有一個字跟它的意思相近,你能找到嗎?是的,“耕耘”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詞語。所以我們有一句話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起讀讀這個詞。(▽是一家這么忙嗎?你的依據是?

  ▽你是怎么理解“村莊兒女各當家”(板書“男耕女織”“各司其職”)

  總結:播種的人們用心的播下希望的種子,織布的人們認真地織出很漂亮的布。人們都在認真地干著自己的活,男耕女織,各司其職,多么祥和,這就是各當家。

  ▽童孫:孩子們

  ▽傍:靠近(我們再讀讀詩,傍詩什么意思呢?)

  3.小結:這些孩子從小就跟著大人勞動了,他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多么勤勞、可愛的孩子們呢。這就是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很明顯的特點,展現鄉村生活的畫卷,描繪了兒童的樂趣,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想象畫面,再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帶著學生學習一首,總結方法,讓他們根據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的改革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這一部分教學中,我多方面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意識到自我力量的存在,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

  四、深入探究,妙筆生花

  1.今天我們看到了一個玩冰的快樂的場景,看到了一個村莊,人們勤勞、簡樸的生活畫面,這是詩,它是比較凝練和概括的,如果我們用文字來表達,可以寫得更豐富,更具體,更有畫面感,請你選擇一首嘗試著寫一寫。注意:凸顯人物動作、語言等細節,寫出游玩的樂趣。(反饋交流)

  2.美麗的鄉村讓人陶醉,鄉村的兒童更讓人心生歡喜,這節課我們通兩首詩看到了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那詩人雷震又會帶我們怎樣的童趣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讀的能力是目的,培養寫的能力也是目的。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這是全面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科學方法,也是一條寶貴的教學經驗。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9

  一、概述

  1.《正數和負數》是人教課標版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第一節.

  2.本節課所需課時為一課時,45分鐘.

  3.“正數與負數”這節課是“有理數”這一章的第一節課,引入負數是實際的需要,也是學好后續內容的需要.本節先回顧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數,然后通過引言中溫度、凈勝球數、加工允許誤差的實例,引出負數,進而給出正數與負數的描述性定義并進一步介紹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認識到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數和負數,并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

  3.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4.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符號化方法;

  5.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觀察、想象、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6.通過正負數的學習,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整數、正分數和零的知識,即正有理數及“0”的知識,還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這些都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

  2.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能比較容易理解負數,要多采用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理解由于知識面的不斷擴大,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通過師生共同活動,創設問題情景,展示一些在實際生活中出現“負數”應用的圖片,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引入“負數”.

  2.通過學生主動學習和研討,讓學生自己完成對負數概念的引入.

  3.課前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具:電腦,ppt課件(或相應圖片),投影儀.

  2.學具:地圖冊.

  3.多媒體教室.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0

  【教學思想】

  在閱讀課教學中,爭取弱化應試色彩較弄的文體特征為主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引入注重文本閱讀,尤其是引導學生抓關鍵性語句篩選信息,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思想等方面,讓學生從枯燥的文體特征設計中解脫出來,在真正的閱讀中產生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思維習慣,以引導不斷向課外閱讀延伸。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初步概括內容要點、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3、掌握本文運用事例等說明問題的方法。

  4、分析本文的邏輯順序以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2、掌握本文運用事例等說明問題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激趣法、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檢測自學效果

  檢查《導學提綱》中的課前完成部分。即:

  1、生字詞注音及詞語解釋;

  2、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前者進行正音、詞語解釋;后者結合下面的課文研討學習進行。

  (二)激趣導入

  引入“大自然會說話”環節,使學生在競猜中感受物候現象的豐厚與普遍。

  (三)走進作者,了解竺可楨

  (四)出示學習要求

  (五)、學生先學:課堂上再深入閱讀,復查已完成的“初步理解文章內容”,自我完成課堂上合作研討問題,之后與同學交流意見。

  (六)教師引導轉入正文學習,主要是通過解決學生上述“先學”內容,來完成教學的重點內容。(結合課件)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生產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七)課內重難點測試與突破

  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A、品好詞

  先解釋詞語的意思,(準確、形象、生動)寫出了特點或內容,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燕子翩然歸來。句中的“翩然”一詞的作用?

  答:翩然指燕子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十分恰當、形象。

  B、品修辭

  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的特點。

  示例: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答: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景象。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常見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言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常見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常見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八)、課文小結

  這節課我們分析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到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自然現象都是,認識到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認識到了物候觀測及物候學研究對農業生產的。

  (九)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含義觀測成因意義

  (物候現象)(緯度、經度、高下、古今)

  語言:生動性準確性

  (十)布置作業

  抄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字詞復習過關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理解追悼、吊唁、恍然大悟等詞的意思

  2、初步學會抓關鍵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3、通過感情朗讀,感受魯迅先生處處為人民大眾著想,不怕危險勇于與舊思想、惡勢力作斗爭的崇高品質。

  【教學過程】

  一、話說魯迅

  圖片出示,簡介魯迅。

  二、感知魯迅

  1、讀第一段。

  2、質疑。

  三、走近魯迅

  1、為什么魯迅先生會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出示句子:

  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得多。

  2、同桌交流,梳理文脈。

  四、走進魯迅

  1、自由讀碰壁。

  2、補充:

  _______談碰壁。

  3、以笑悟情:

  ⑴ 對話體會親切之笑。

  ⑵ 個性朗讀感悟幽默之笑

  ⑶ 以哈哈大笑再現歷史的'鏡頭。

  ⑷ 理解伯父的話語:

  出示句子:

  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⑸ 深化碰壁內涵,體悟人物品格。

  ⑺ 周曄明白伯父的話之后會說些什么?

  我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

  五、緬懷魯迅

  1、這樣一位用生命維護人民,用鮮血喚醒民眾的革命勇士,一心只想著別人,唯獨沒有他自己的魯迅先生和我們永別了,再讀第一段。

  (出示句子。)

  ⑴ 想象畫面,回憶情景。

  ⑵ 傾情誦讀。

  2、誦讀臧克家的《有的人》,升華情感。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 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讀記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二、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新奇、有趣的語氣。

  三、 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課文中寫了太空生活的哪幾件趣事,激發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太空生活的趣事。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課文中寫了太空生活的哪幾件趣事,激發學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能認識14個生字,會寫5個字。

  二、初步朗讀課文,感知太空生活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太空圖片,同學們,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2、對,我們看到了神秘又美麗的太空,還看到了航天員,你們想知道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生活的嗎?說起來還挺有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太空生活趣事多》,下面就請你趕快打開課本79頁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時要注意老師提出的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學們,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你標對了嗎?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課文讀過了,我們再來看看這一課要求我們會認的生字有哪些?

  跟著老師來讀一讀吧。

  4、(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這一次,你們大聲讀,老師小聲讀。

  5、生字會讀了,你能想辦法記住它們嗎?

  (1)歸類識記:舟字旁的字有艙、航,與船有關,可以組詞:航海、航空、航行、航天員、航空公司,船艙、艙壁;寶蓋頭的字有宇、宙、密,與房屋有關;三點水旁的字有洗、澡、浴,與水有關,可以組詞洗手、洗臉、洗衣服,澡堂、澡票、澡巾、搓澡,浴盆、浴缸、浴巾、淋浴、浴桶;木字旁的字有杯、桶,與樹木有關,可以組詞:水杯、杯子、茶杯、干杯,水桶、飯桶、木桶、鐵桶。

  (2)換一換:蜜蜂的蜜,蟲字底換成山字底,就是密,可以組詞:茂密、秘密、密封線。

  “堤岸”的“堤”,“提水”的`“提”,“提土旁”(“提手旁”)換成“頁”,“是”的捺伸長,就是“題”,可以組詞:問題、題目、試題。

  (3)猜字謎:“夫”多一撇是“失”,可以組詞:失敗、得失、失去,“牛”字左邊有一個人,是“件”,可以組詞:一件、信件、文件、事件。

  (4)加一加:“禾”加“急”等于“穩”,可以組詞:安穩、平穩、穩定。“國字框”加“古”就是“固”,可以組詞:鞏固、牢固、固定。

  (5)兒歌識記:次日來野炊,弟弟很歡喜。飯菜有點熱,用嘴吹一吹。渴了有飲料,開懷來暢飲。“食字旁”加“欠”就是“飲”,可以組詞:飲用、飲料、餐飲、飲水。

  6、(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生字記住了,詞語你會讀嗎?快來試一試吧。

  (1)太空 生活 別處 主要 方便 活動 杯子 喝水 使用 洗澡 容易 安穩? 固定 艙壁??? 問題 航天員 密封 浴桶 一件 飲水袋

  (2) 宇? 宇宙? 宇宙飛船

  航? 航空? 航空公司

  員? 隊員? 少先隊員

  三、感知趣事

  1.同學們真棒,記住了生字,學會了詞語,讓我們把它們送回課文,再來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吧!

  2.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思考:課文講了航天員在太空生活中的哪些趣事?用鉛筆把它們圈出來吧。

  看看老師出示的詞語,對照一下,你圈對了嗎?

  四、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杯、失、容、易、浴,指導字型結構。

  2、每個字寫2個。

  五、布置作業

  1.寫生字“杯、失、容、易、浴”,每個字寫兩遍;

  2.讀課文3遍;

  3.收集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第一步:黃果樹瀑布在貴州省的哪里呢?出示地圖。設疑:黃果樹瀑布雖然在一個小鎮上,但是黃果樹瀑布卻以獨特而優美的風景聞名于世。你們想去黃果樹瀑布欣賞他們的美景嗎?

  第二步:請欣賞吧!

  圖片(五六幅)+配說(黃果樹瀑布雖然沒有廬山瀑布那樣長,但是它卻有81米寬,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遠遠望去,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走近瀑布,你會看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黃果樹小鎮上,這可是奇景!這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真令人陶醉!)+音樂(高山流水)

  第三步:大家看得過癮嗎?還想看嗎?

  過渡:那么,現在就請大家捧起課本,到文章中去感受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吧。

  出示朗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再想想課文從哪些方面想我們介紹了黃果樹瀑布。

  二、自由讀課文,老師下去指導一兩位學生的朗讀。留意學生的不懂之處。

  三、指名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理解新字詞。

  師小結:剛才有的同學手捧書本,緊盯課文;有的同學神情專注,十分陶醉;有的同學反復朗讀,遇到不懂之處就畫個問號。這說明大家讀書態度認真,方法正確,下面就讓我們開火車交流交流我們的朗讀。相信文化小學五(2)班的同學一定個個是朗讀高手。

  (1)讀第一自然段。

  指導“杰作”的停頓。

  (2)讀第二自然段。

  從字形上理解“囂”。

  “嘶”字你們讀得真準!

  (3)讀第三自然段。

  “縫隙”的教學。縫是多音字。

  縫隙的意思理解方法:手指的縫隙。門的縫隙。課文中指的是樹的縫隙。

  這些縫隙都有一個特點——比較小。難怪隙的右邊是這樣寫的——老師板書。指出上面的“小”沒有鉤。

  理解“三疊”。出示圖片。

  (4)讀第四自然段

  學生可能問“銀雨灑金街”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讓學生說,如果不會,老師來解釋。銀雨是瀑布激起的'水花,小鎮上的街道原來是黃土鋪成的,所以稱為金街。

  小結:激勵學生讀書認真,會提問題。

  (5)讀第五自然段

  “隔”的字形教學:觀察里面有幾橫?

  “撩”的教學:動作法。

  (6)讀第六自然段。

  (7)讀第七自然段。

  薄與衫的讀音。

  訇然作響。(1)形容大聲。(2)阿訇,波斯語音譯詞。意為教師。

  (8)讀第八自然段。

  諦:(1)仔細(聽或看)。(2)意義,道理。

  醉的意思。

  醉字右部的寫法。“十”字的豎只超過橫一點點。

  總結:剛才的朗讀交流中,起來朗讀的同學是投入的,坐著聽的同學是全神貫注的。現在你們能夠這么快就將書讀得這么準確這么流利,果然是朗讀高手!

  通過剛才的朗讀,黃果樹瀑布一定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現在一定有了新的感受,誰來談一談。

  如果你能迅速找到描寫瀑布聲音、形態的詞語或句子,并且一遍讀一遍想象瀑布的聲音或形態,那你就是朗讀高手中的高手了。

  出示朗讀要求:迅速找到描寫瀑布聲音、形態的詞語或句子,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再次朗讀,整體感知。

  導入:剛才你們有的臉上……

  1.指導朗讀描寫瀑布聲音的語句。

  (1)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指導:抓住“;”與“嘩嘩”等詞語,讀出分號前后聲音的不同。

  (2)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3)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

  (4)聆聽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2.指導朗讀描寫瀑布形態的語句。

  (1)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2)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常,但遠比它寬,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

  3.指導朗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語句。

  (1)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瀑布瀉入谷底濺起的水珠直灑到我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3)沉醉。

喧囂 轟然作響

  17 黃果樹瀑布 沉醉

  形態:寬幅白練 三疊 雨霧般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確立依據

  (一)課標分析

  1. 課程標準要求:

  知道水的離子積常數,了解酸堿電離理論。能進行溶液pH的簡單計算,初步掌握測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調控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主要應用。

  2. 課程標準解讀:

  第一句的行為動詞為“知道”“了解”,意為“學生能夠描述出、說出、辨認出、區分出、比較出”就是對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基本要求。這部分內容以化學反應中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為基礎,根據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原有認識能在這里發揮巨大的作用,同時水的電離教學把理論研究和實驗探究都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從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來說,水的電離的原理是學習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及應用的基礎和前提。

  對測定溶液pH的方法的要求層級相對提高,對于pH的計算,本節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能夠進行簡單計算”,那么在這個要求下,結合高考考點要求,將pH計算分為4類進行計算。另外,通過課下研究性學習等活動,要讓學生體驗pH的調控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并能舉例說明。

  (二)教材分析

  第1課時主要解決3個問題: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常數、溶液的酸堿性的判斷。

  只有認識水的電離平衡及其移動,才能從本質上認識溶液的酸堿性和pH。本節的學習也為鹽類的水解及弱電解質的電離等知識的教學奠定基礎。教材從實驗事實入手,說明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存在著電離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電離平衡常數,進而引出水的離子積,并使學生了解水的離子積是個很重要的常數。通過進一步的探討,學生了解在室溫時不僅是純水,就是在酸性或堿性稀溶液中,其[H+]與[OH -]的乘積總是一個常數 。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沒有OH - ,而是其中的[H+]> [OH -];在堿性溶液中,不是沒有H+,而是其中[H+]< [OH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沒有H+和OH -,而是[H+]= [OH -],最終引領學生理清溶液中H+濃度與OH -濃度的關系,明白溶液酸堿性的本質。

  第2課時主要探討pH的測定、應用及計算。教材上只是簡單涉及pH計算公式以及一個典型例題展示溶液pH計算過程,沒有進一步的分析不同類型的溶液該如何進行計算。本節教材設計中始終依據實際例子來總結規律,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討論分析帶動原理的學習,引導學生利用一般實例一步步揭示pH計算的本質。

  (三)學情分析

  1. 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在第二章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化學平衡相關知識,具備了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具備了分析數據,從數據中總結規律、提煉觀點的能力,為本節課學習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和方法基礎。

  2. 學習障礙點分析

  (1)水的離子積與水的電離平衡常數的區別。

  (2)酸、堿溶液中H+ 和OH -的來源。

  (3)對pH的計算公式應用不靈活。

  二、教學目標及評價設計(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對水的電離和水的離子積的研討,學生能應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水的電離及其影響因素。

  2. 通過對課本中提供的表格的一系列變型以及對一系列問題探究,學生能利用Kw計算溶液中[H+]或[OH-], 理清H+或OH-的來源,歸納溶液酸堿性的判斷方法。

  (二)評價設計

  目標1評價:學生能根據設計問題,計算常溫下Kw;根據提供數據,歸納溫度對水的電離的影響;能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加酸、堿對水的電離的影響;并最終90%的學生順利完成目標評價1。

  目標2評價:能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用簡練的語言準確回答設計的問題,總結規律。并最終90%的學生順利完成目標評價2。

  三、教學方法及策略

  因為有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相關知識,本節課第1個教學目標中的內容,難度相對較小,可以通過設置與化學平衡類似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方式自主學習。

  第2個教學目標中的內容較抽象,特別是酸堿溶液中H+或OH-的來源,是本課時最大的教學難點。

  這部分采用采用啟發式和問題驅動教學法,對課本上基礎表格進行一系列變型,每一個變型表格跟進一系列問題串,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實現思維上的碰撞,用具體數據解決抽象原理。

  四、教學過程

  詳細請見附件

  五、教學反思

  1. 自我評價:

  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知識的歸納和演繹、認識方式的建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平衡理論去認識水的電離平衡、讓學生學會學習。課堂上注重化學基本概念的形成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和完善,教學處理時注意概念的層次性。

  水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是物質, ①根據水是一種弱電解質的'事實,進行交流和討論,課堂中采用層層遞進教學法,形成知識規律。②溶液的酸堿性與pH,本部分知識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課堂上采用啟發式和問題驅動教學法。

  2.課堂生成:

  問題一:室溫下,稀的酸或者堿溶液,水的離子積是由水電離出來的[H+]和[OH-]乘積,還是指整個溶液體系中[H+]和[OH-]的乘積?

  解析:水的離子積也適用于稀溶液,對于稀溶液中水的離子積指整個溶液體系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乘積,但最初推算離子積是從純水出發的。

  問題二:加入金屬鈉對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為什么不是升高溫度正向移動或者生成NaOH而使其逆向移動?

  解析:分析水與金屬鈉反應忽略,從平衡移動的角度解釋Na消耗H+對水的電離平衡起促進作用。

  3. 同伴點評:

  ①以問題驅動課堂,體現了深入研究新課標,問題設計合理,注意層次性,注重細節的處理。

  ②注重小組合作,重視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課堂容量適中,結構緊湊。重視落實,課堂練習針對性強。

  ③教師教態自然,板書清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備課充分、詳細。

  ④學生充分動腦動手,積極參與課堂,積極回答問題,分組討論熱烈,有效。

  ⑤學習目標、對應的目標評價細化并分別呈現,使整堂課的思路更清晰。

  4.思考感悟:

  本節課中亮點有兩個,一是問題設計有層次性,重視認知的構建過程,如溶液酸堿性的得出,舉了一組數據讓學生計算[H+]、[OH -],讓學生自己歸納溶液中酸堿性的判斷。由于非常扎實的鋪墊,學生很容易的得出[H+]、[OH -]與溶液中酸堿性的關系。二是習題定位準確,對教材的處理獨具匠心,題目還能折射出對pH的一些細節方面的理解。比如pH=6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嗎?不僅說明了pH要與溶液的溫度有關,同時還說明了[H+]、[OH -]與溶液中酸堿性的關系。

  不足之處,本節課有三處利用小組討論,學生參與意識強,討論熱烈,但是教師對每個小組成員的要求不夠明確,指導不夠到位。

  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今后教學中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交流互動提供更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感悟化學學習思想,體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提升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初步理解分類的含義,掌握簡單的分類計數的方法。

  2、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3、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分類的結果,初步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分類和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過程。

  難點: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含義、方法及目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吸鐵石。

  學具:學具袋,氣球卡片,固體膠,A4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氣球嗎?為什么喜歡氣球呢?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這群小朋友有這么多氣球,大家看看他們的氣球漂亮嗎?

  (二)提出問題

  1、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的觀察很仔細,這些氣球里還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紅色的氣球有多少個?黃色的氣球有多少個?藍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多?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少?

  心形的氣球有多少個?糖葫蘆形的氣球有多少個?圓形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形狀的氣球最多?哪種形狀的氣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師:小朋友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可真多,老師把這些問題分一分。

  2、整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類呈現。

  出示:心形的氣球有多少個?糖葫蘆形的氣球有多少個?圓形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形狀的氣球最多?哪種形狀的氣球最少?

  師:這些問題都和什么有關呢?(和氣球的形狀有關。)咱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呢?(可以先把這些氣球按不同的形狀分一分,再數一數。)

  師:那我們就來動手先分一分,再數一數試試,看看是不是能解決上面的問題。

  板書:分一分,數一數

  設計意圖:在分類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理解分類的實際意義。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有利于學生認識和體會分類的含義及目的,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為學生完整地體驗統計的過程做足準備。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動1:按給定標準分類計數

  1、說明活動要求

  要求:活動以2人為一組開展,從學具袋里拿出畫有的氣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數一數,然后把數出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

  2、開展操作活動

  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活動情況。

  3、分組匯報,展示結果

  教師把學生分類的結果有選擇性的呈現在黑板上。

  學生的分類結果可能有:

  學生呈現分類計數的結果的方式可能有:圖畫式、簡單的統計圖式(縱向或橫向)、圖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開展對比與交流活動

  (1)引導學生充分觀察,并評價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師適時修正或調整學生作品中的一些問題,例如縱向或橫向排列不整齊,排列時沒有一一對應,圖文結合時沒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較為標準的實物統計圖,象形統計圖或統計表的形式。

  (3)表揚優秀的作品。

  設計意圖:學生年齡尚小,分類結果的呈現一定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的,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與鼓勵,一方面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要給予細致地指導,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5、看圖解決問題

  出示:心形的氣球有多少個?糖葫蘆形的氣球有多少個?圓形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形狀的氣球最多?哪種形狀的氣球最少?

  (1)指名回答問題

  (2)對比交流

  師:你最喜歡什么方法?為什么?

  通過交流讓學生體驗到分類計數結果的呈現方式對解決問題的影響。

  (3)觀察思考

  師:雖然大家對分類結果的呈現方式不同,但從結果看,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發現:雖然呈現結果的形式是多樣的,但是在單一標準下分類的結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別最接近統計圖表的兩幅作品。

  6、小結

  師:小朋友們按形狀把氣球分一分的過程就叫做分類,不僅分,還把氣球按不同的類別數一數的過程就叫做整理。

  板書課題:分類與整理

  設計意圖:在分類計數后,讓學生對計數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使學生經歷完整的分類和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過程,為后面的統計教學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操作活動2:讓學生自選標準分類計數

  1、提出問題

  師:除了可以按形狀分類,你還想怎么分?(生:按顏色分)

  設計意圖:由給定標準到自選標準,在分類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分類標準的選擇源自于實際需要,體現了分類教學的意義。

  2、學生獨立完成分類整理的過程

  要求:把分類整理的結果用黑板上兩種方式中的一種呈現出來。

  3、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動作快的.孩子用兩種方式呈現結果。

  4、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交流評價,并簡單分析計數結果。

  師:觀察小朋友們分類整理的結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現前面學生提出的問題

  出示:紅色的氣球有多少個?黃色的氣球有多少個?藍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多?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少?

  師:剛才小朋友們還提出了這些問題,現在小朋友們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選標準分類計數,滲透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在分類活動1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分類活動2,有利于鞏固學生對分類活動的認識,加深對分類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

  5、出示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4+5=12(個)

  指名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義,學生可能會分別按兩種不同的分類標準列式

  教師引導發現:不論怎么分,氣球的總數是不會變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雖然結果不同,每一種分類標準下分的結果數據相加,總數是一樣的。

  (三)小結

  師:想一想,剛才小朋友們是怎樣完成分類與整理的過程的?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回顧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全過程,起到鞏固的作用。

  三、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1、完成練習七的第1題

  (1)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把車涂上顏色,再分出飛機和船,并說一說分類的標準。分類的過程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

  (2)指導學生細致涂色,涂色均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完成練習七的第2題

  (1)指導學生讀題,正確理解題意。

  (2)對學生計數的方法予以指導,保證收集到的數據正確。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

  (4)組織交流:從圖上你分別知道了什么?同樣的一組圖片,為什么分類的結果不同?

  (5)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1)指導學生讀題,正確理解題意。

  (2)對學生計數的方法予以指導,保證收集到的數據正確。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系。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新收獲?

  設計意圖:在充分練習的基礎上再次引領學生回顧分類計數的全過程,為下一課時的教學打好基礎。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精選11篇)05-25

《鴿巢問題(第1課時)》教學設計03-18

《時、分、秒》教學設計(第1課時)11篇08-29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第1課時(通用8篇)08-22

《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精選8篇)01-30

第1課時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通用10篇)06-19

《太陽》第2課時教學設計03-12

高二《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1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10

《采薇》1課時教學設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