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數數量是10的物體,會讀會寫數字10,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培養學生眼、腦、口、手協調活動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4.結合主題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
教學設想: 1.通過觀察主題畫、拼擺圖案,"蘋果"連線等創造美的氛圍,通過積極的即時評價和活動,溝在通師生情感,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愉悅的課堂物化環境和人際環境。
2.以操作為認知的突破口,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增加教學厚度,滲透有關數軸和數物、數形對應的思想。
教學重點:
教學10的組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準備:
主題畫、小圓片、小紅花、計數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圖、梨子圖片、貼在小黑板上的蘋果圖片(圖上有數)
學具準備:
直尺、10朵小紅花、10根小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導立美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10月1日是什么節日?對,10月1日是國慶節,今年國慶節天安門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非常熱鬧,大家想看看節日的天安門是什么樣的嗎?(出示主題畫)引導學生觀察紅旗、燈籠的數量(8),每幅標語的字數(9),幾位小朋友、幾個汽球(9)。教師拿一張帶汽球的小朋友圖片邊跑邊說,又來了一個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個汽球(貼上畫面),現在畫面上有幾個小朋友?幾個汽球?(10)
板書:10的認識
你能用10說一句完整的話嗎?
二、建構認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認識數字10。
(1)領讀10。
看看10和我們前面學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個數字,10是兩個數字組成)
(2)請同學們拿出10朵小紅花,擺成好看的圖案。(巡視時發現不同圖案,有選擇地上黑板擺。然后小結:同學們經過動腦擺出了許多好看的圖案,老師也來擺幾種。
老師今天帶來了10朵小紅花,準備獎給那些守紀律、肯動腦的同學。
2.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
(1)出示計數器,先撥9個,再撥1個。"一共有幾個珠子?""10個珠子怎樣得來的?
(2)拿出直尺。我們數數,從哪個數字開始數?(0是起點)
從0到9有幾個數字?(10)第10個數字是幾?(9)找到10,9和10的順序是怎樣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誰能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遍?
(3)幻燈出示:按順序填數。
①5口7口口口
②口9口口6口口
2. 比較9和10的大小。
貼第一、二幅五角星圖,板書:9 10
9和10誰大誰小?中間用什么符號連接?(左手中、食指叉開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圖,板書:10 9
10和9用什么符號連接?(右手中、食指叉開示" )" )
10還可以比哪些數大?(10比0→9中的每一個數都大)
4.教學10的組成。
請同學們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兩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邊擺邊輕輕地說組成,教師巡
視指導。)
指名學生回答,你想出幾種擺法?怎樣擺又好記又不會漏掉呢?(按順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學10的寫法。
投影片示范,10由兩個數字組成,所以寫時占兩格。第55頁書寫格學生先描后寫。
三、游戲鞏固,合作立美
1.對口令。男:我說7。女:我對3。同位合:7和3組成10。(同時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請10位同學到講臺前來,每人一張寫上數字的梨子圖片。(叫了7名同學后問:"我還要叫幾名同學"?)分成二組,1--5一組,5--9一組。
手拿"1"的說:"我是1,誰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學迅速跑到"1"旁邊,"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齊答:"對對對,
請上位",兩人握手上位。
四、練習反饋,成功立美.
(1)第55頁"做一做。
第1題讓學生在數軸上填數,練習數序。
第2題讓學生用線連出組成10的兩個數。教師巡視指導,請學生板演。(小黑板上貼有寫上0-9的一個重復數字5的蘋果圖片)
(2)幻燈片出示練習題。填"〉"、"〈"號
口〉8 口〈10 口〉9
五、課堂小,整體立美。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老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紙片說:"我是0,誰是0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和同學是好朋友"。
板書設計: 10的組成.
淺議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兼評吳曉秋老師的"10的認識"
周新高 (安徽省績溪縣實驗小學)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體現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豐采,發揮美能效應,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刨設情境一一學生在羹的氛圍中萌生興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動形象性正契合了兒童學習時的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美的典型環境是激發其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本課教學時,吳曉秋老師創設了如下情景:以國慶閱兵典禮和天安門主題畫面導人,通過燈籠數、紅旗數、標語字數復習8、9,在9個小朋友放飛9個汽球的基礎上,跑來一個小朋友,手里拿著一個汽球,自然導出新知,接著鼓勵學生說說身邊數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認識10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拼擺,教師補擺,用學具小紅花擺出三角形、圓形、四方形、梅花形圖案;10的組成連線練習,把數寫在紅紅的蘋果圖上。這些畫面、圖案和教師簡潔美觀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優雅大方的儀表,和圖文并茂的教例,構成一個動態組合,優化了課堂的物化環境。學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圍中,必然會產生愉悅之感。這種情感體驗對心靈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學生在美的情意中學會學習。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學習中的理解,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這不僅是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更因為手口眼腦的協調動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種和諧活躍的身心運動。本課中拼圖案、擺小棒、比大小、對口令等系列活動,對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無疑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在活動中的受益也絕不僅僅是10的認識這點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吳老師還有效地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并以游戲"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課活動推向高潮。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是學生道德成長的重要途徑。
三、積極評價-一學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斷上進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不僅是學生前進的動力,也是溝通師生情感,達到共鳴,進而營造舒心、宜人的課堂人際環境的重要手段。吳老師承續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以小紅花、紅五星、鼓掌等,對思考、操作、書寫、紀律各方面進行即時評價,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喜悅,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美育是心靈的體操,美可以導真啟智,引善育德。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師,不要把科學知識講成冷冰冰的真理,要與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同時,受到美的陶冶,獲得愉快的審美體驗。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歷制作書的材料有龜殼、石頭、陶土、竹片、木片、絲綢等。
2、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3、用紙這種材料制作書,具有書寫方便、裝訂便捷、容易攜帶等優點。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觀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學詞匯進行簡單的對比描述。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感受不同材料制作書的優缺點。
科學態度目標
1、圍繞材料的發展,多角度、多方式認識制作書材料的變遷。
2、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體會到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紙張、泥板、竹簡、竹片、毛筆、墨水、木棒、課件、記錄單
教師準備:課件、評價表
【教學過程】
一、了解書的歷史
1、提問:觀察自己的書本,我們的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時候的書也用紙做的嗎?你知道古代的書是怎樣的?
3、了解書的歷史。播放書的歷史微視頻,解說詞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沒有紙,人們會用樹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簡單的文字符號。后來,人們會在烏龜殼上,動物的骨頭上刻劃文字,這相當于最早的“書”了。技術發展了,人們會在青銅器上鑄字,但這還不算真正的書。真正的書出現在戰國時期,有人用毛筆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繩子編冊成書,我們稱它為簡冊。因為竹片和木片比較容易獲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用這種材料。簡冊,雖然使用較為普遍,當然也有一些缺點,比如簡冊有些重。絲綢出現后,人們便在輕巧的絲綢上寫字,稱之為縑帛,可是絲綢太貴了,一般人用不起。這個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現了——蔡倫。他是一位很會動腦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想到了更好的'辦法造出了一種書寫材料——紙。他用樹皮、麻頭和破漁網作為原料,經過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紙——蔡侯紙,這也是是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4、聚焦話題:做書的材料發生了哪些變化?
5、穿插竹簡觀察體驗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自己的書,圖書館里的書,認識到紙是現在做書最為廣泛的材料。通過反問古時候做書的材料,引入書的歷史小故事,引發學生對做出材料變化的思考。)
二、探索:嘗試制作一本簡易的書
活動一:
穿越到春秋戰國時期,經歷用毛筆在竹簡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用毛筆在竹片上寫自己的姓名,和同學說一說在竹片上寫字的感受。音樂聲響起,將毛筆放回筆筒,體驗結束。
活動二:
穿越到陶泥時期,經歷用木棒在泥板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寫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紙三種材料上寫字的感受。完成活動記錄表。音樂聲響起,整理實驗材料,體驗結束。
活動三:
1、想辦法將它們裝訂成冊,成為一本書。
2、讓學生演示,體驗不同材料裝訂成書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的穿越體驗活動,讓學生經歷在不同材料上寫字的過程,感受不同材料書寫的優缺點。通過班級裝訂成三本書的過程,體驗不同材料裝訂的難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書的優缺點。)
三、研討:三種材料做成書的優缺點
1、比較三種材料的書,說說它們的優點和缺點。
2、從做書材料的變化,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3、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么發展?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書寫、裝訂的體驗活動后,對三種材料進行客觀的評價,體會到紙這種材料的優越性。提出問題: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么發展?啟發學生去思考沒有任何一種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會出現更好的材料來做書,意識到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3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記錄現象。
2、能對收集觀察的的資料進行總結,做出合理的解釋。
3、能對探究的問題做出初步的結論。
科學知識:
1、了解月相的變化規律,影子的變化規律。
2、知道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有關。
3、了解晝夜變化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敢于大膽想象。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影子及月相的變化規律。
2、晝夜對動植物、人的影響。
3、太陽鐘的記時原理。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觀察記錄的影子及月相變化情況。
2、前面收集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3、自制的太陽鐘。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構成,白天讓你想到天空中的什么事物?——太陽。黑夜又讓你想到什么?——星星,月亮……太陽和月亮雖然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你知道有哪些聯系嗎?
學生回顧單元內容。
二、總結:
1、太陽和影子:
(1)大多數物體在太陽下會有影子,還記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嗎?
(2)拿出前面課堂上討論記錄的影子變化規律記錄,不同小組間進行交流對比,再次明確影子方向和太陽位置的關系;影子長短變化規律。是否有不同觀點(鼓勵大膽想象)。
(3)對小組觀察記錄和討論情況進行評價。
(4)師:老師看見同學們的桌上放著形形色色的.太陽鐘,誰來介紹下你的太陽鐘是如何測時間的?它是根據什么原理測時間的?
(5)小結:太陽能夠使不透明的物體產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長變短,再變長,由西向東變化的,利用這個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陽鐘。
2、月相變化:
(1)過渡: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場了。這樣的交替周而復始,其中的奧秘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人。小科學家們,你了解晝夜交替的奧秘嗎?
學生總結所學知識,要求發言精練,不必象學習新課那樣詳盡。
(2)師:月亮是個害羞的姑娘,總是遮掩著臉龐,難得看到全貌。因而人們給她取了好幾個名字,還記得嗎?
(3)學生回憶月相名稱。
(4)師:這些名字我們稱之為——月相。同學們都觀察了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月相日記最精美準確。
(5)交流月相日記。
(6)小結:原來月相是以一個農歷月為周期變化的,在同學們的耐心觀察下,發現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從新月到十五的滿月,再變成蛾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發生變化,真是個愛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1)師:晝夜不僅有影子與月相的變化,還對動植物產生影響,使動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節律,也就是通常說的生物鐘。
(2)經過實驗,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
(3)學生談論。
第二課時
三、拓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哪些體會?
小組交流,適當板書。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4
(一)科學概念:
1、知道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鏈、什么是食物網。會書寫完整的食物鏈。
(二)過程與方法:
1、能應用食物鏈和食物網描述生物間的食物關系。
2、能把食物鏈中的生物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意識到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聽取別人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研究同一環境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建立起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
2、能正確書寫完整的食物鏈。
教學難點:
1、能分析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2、能書寫完整的食物網。
教學過程
一、動畫故事導入:
師:上課,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大自然,開啟我們的發現之旅。仔細看,下面的視頻中發生了什么?
(師播放視頻“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動畫)(學生觀看視頻)
師問:大家能看出來是個什么故事嗎?
(學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師:在這個成語故事里,誰在吃誰?誰又被誰吃?
(學生回答)
師:為了表述的方便和統一,我們按照誰被誰吃的關系來表示一下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誰再來說一說?
(生按照誰被誰吃的關系再來表述,師進行板書:樹→蟬→螳螂→黃雀)
二、誰被誰吃(認識食物鏈)
師:在大自然中,像樹、蟬、螳螂、黃雀它們一樣,不同的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產生聯系,這樣的例子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
(師課件出示薔薇花叢里的幾種生物圖片:薔薇花、蚜蟲、瓢蟲、小鳥,讓學生認一認)
師:老師這兒有四張表示它們的卡片,請四名同學到前面來,每個同學手持一張卡片,代表這種生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四位同學如果按照誰被誰吃的'關系來排列,怎樣站才合理?
(找學生來排排隊,并讓學生說一說它們之間誰被誰吃的關系。師板書:薔薇花→蚜蟲→瓢蟲→小鳥)
師:生物之間的這種食物關系像什么?(生:鏈條)
師:所以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課件出示食物鏈的概念)
師:剛才同學們很容易的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食物關系,我們再增加一下難度。(課件出示課本12頁花叢中的生物: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師提問:在這些生物之間誰被誰吃?有哪幾條食物鏈呢?請你找一找。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一一作出板書)
師:觀察一下這些食物鏈,你有什么發現?這些食物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討論,找出食物鏈的特點,匯報交流)
師小結: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師:哪些是綠色植物呢?(生說:花、草、樹木等)
師: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學上就把它們叫做——生產者。(板書)
動物自己都不能制造食物,需要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呢?——消費者;各種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都是消費者。
(課件出示: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產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
師: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食物鏈中,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
(指名回答)
三、田野里的食物網
師:在田野里有許多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課件出示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師:在這張圖中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呢?
(生說一說)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這張圖片,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用箭頭表示出相關的食物鏈,如果兩種生物間已經有箭頭連接了,畫第二條食物鏈時就不再畫剪頭了。畫完以后,數一數自己畫出的食物鏈有多少條。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們被吃了幾次或者吃了多少種食物。
(學生找食物鏈,畫箭頭,展示并匯報交流)
師總結: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狀結構,叫做食物網。
四、分角色表演(體驗食物鏈中各個角色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
師:老師這里有田野里13種生物的頭飾,我們找13個同學來分角色表演幾個情境:
(1)現在很多人喜歡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類攻擊,被大量捕殺。請扮演蛇的學生使勁拉扯,請其他生物們體驗你有什么感覺?觀察一下,有什么變化?
(2)因為蝗蟲會使稻谷減產,人們痛恨蝗蟲,把大量的化學藥品撒到蝗蟲身上,不幸,蝗蟲全部被消滅了。請蝗蟲退場退出游戲,則你飾演的這種生物會出現什么狀況?
(學生表演、交流體會)
師總結: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
五、課外拓展
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防治莊稼地里的蟲害和鼠害?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物質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來講,可以分成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兩種。本課就是借助學生熟悉的兩種物質——食鹽和水泥,認識物質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并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的利弊。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并作實驗記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到的現象做假設性解釋。
2、愿意合作與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3、認識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準備
學生依據活動準備中的要求,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準備材料:杯子、筷子、食鹽、火柴、水泥、盤子、小勺、錘子等。為了課堂上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相應準備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酒精燈、水泥塊等物品以及各種物質變化的圖片或視頻資料。
四、活動過程:
主要包括兩個活動。
活動一:我們來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
可以分成三個環節。
一是觀察食鹽和水泥的變化。
首先教科書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圖,意圖是提示探究食鹽變化方法。一位學生在攪拌水中的食鹽,說:“食鹽在水中溶解了。”目的是提示學生結合已有的溶解知識認識食鹽的變化。食鹽在水中看不到了,說明它的顆粒大小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形態發生了變化。一位學生說:“溶解的食鹽還會再看到嗎?”目的是提示學生從能否恢復食鹽原狀來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證明。一位學生在用酒精燈給食鹽水加熱,坩堝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經析出的食鹽顆粒,說:“你看……”目的是提示學生通過給食鹽水加熱的方法使溶解的食鹽恢復原狀。教科書所設計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種指向,目的是提示學生可以自由設計探究方法,探究食鹽的變化,而不要受教科書的限制。
其次教科書又通過一幅探究示意圖,提示探究水泥變化方法。一位學生說:“水泥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目的是提示學生,在認識食鹽變化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探究問題,展開新的探究活動。一位學生在用杯子向盤子里倒水(盤子里有水泥),說:“我們試一試。”
目的是提示學生自由設計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變化。教科書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過加水的方法使水泥發生變化。借助探究食鹽的方法思考:水泥還能恢復原狀嗎?并設計相應的實驗進行證明。
二是認識其他物質的變化。教科書提供了兩組物質變化的示意圖,目的是提示學生認識生活中更多的類似食鹽和水泥這樣的變化。
第一組圖片包括玻璃和水的變化。玻璃的變化由三副圖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爐、玻璃制品組成。圖片與圖片之間分別用箭頭相連接,目的是提示學生認識到玻璃也可以像食鹽那樣,改變形態后還可以恢復原狀。水的變化中,通過箭頭提示學生水可以改變形態為水蒸氣或冰,水蒸氣或冰又可以恢復到水的形態。
第二組圖片包括六種物質的變化,分別是花生到花生油的變化、種子發芽的變化、西瓜到西瓜汁的變化、泥土到磚塊的變化、樹到椅子的`變化。這些圖片的設置目的是提示學生進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類似水泥變化的事例。
教科書設計的這些物質的變化只是一種指向,目的是提示學生可以從生活中多種物質的變化入手,探究類似食鹽和水泥的變化特征。
三是歸納。教科書呈現了一幅學生交流的情景圖片,目的是提示學生從能否恢復物質原狀的角度來分析,尋找物質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歸納進一步認識物質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食鹽、玻璃等物質都可以恢復原來的樣子。”“這是一種可逆的變化。”提示學生通過食鹽、水、玻璃等物質的變化認識可逆變化。“像水泥這樣的變化呢?”“我知道……”
提示學生通過水泥、木頭、種子等物質的變化認識不可逆變化。
活動二: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的利弊。
教科書提供了三幅圖片,分別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廢品收購站,意圖是通過對圖片內容的分析,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種不可逆的變化,提示學生認識到一些不可逆變化帶給人類的將是無法挽回的損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種可逆的變化,提示學生認識到雖然是一種可逆的變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復到原狀卻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廢品收購站的圖片提示學生認識到很多物質是可以發生可逆變化的,我們可以合理的使用它們,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圖片內容只是一種指向,提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交流,充分認識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帶給人們的利弊。
自由活動:
教科書以“自制膠水”為主題,分步展示了制作“膠水”的過程,提示學生可以利用脫脂牛奶、醋、小蘇打等自制膠水。通過制作,豐富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
拓展活動:
教科書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現象?”的探究內容,提示學生課下進一步探究物質的變化,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把探究延伸到課外。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6
《大腦》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人體的“司令部”》單元的第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大腦的形態,體驗大腦的功能來理解大腦是名副其實的“指揮中心”。
大腦這一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看似熟悉,但又陌生。這一教學內容需要用“解暗箱”式課型來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我們進行了如下教學設計:記憶力游戲——引出有關大腦的話題;通過觀察圖片、對模擬實物的探究了解大腦的形態;通過病理分析、體驗活動體會大腦的功能;結合生活實際談對大腦的保護。
本課的設計力求通過“解暗箱”的教學手段,運用實物模擬、圖片、病理案例、體驗活動等豐富的信息幫助學生認識大腦的形態和功能。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腦有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大腦的重量約占腦重的80%左右;大腦的體積約是自己兩只拳頭握起來的大小;大腦的表面有溝回;大腦的軟硬程度類似豆腐的軟硬程度。
◆ 大腦具有感覺、運動、語言、情緒、記憶、分析和推理等功能;大腦對人體是一種交叉管理。
◆ 大腦和其他器官一樣需要保護;
探究能力:
觀察:通過對圖片和實物的觀察認識大腦的形態;
推理:通過對病理案例、體驗活動的分析推理大腦的功能;
解釋:能夠對本研究中搜集到的相關證據作出合理解釋。
科學態度:
主動增強保護大腦的意識,掌握一些保護大腦的具體措施。
尊重生命。
教學重點及難點:
了解大腦的形態;體驗大腦的主要功能。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引出有關大腦的話題
1、全班玩記憶力游戲。
2、引出問題:你是靠什么記住它們的'?
3、大腦在什么位置?(用雙手去比劃)
關于大腦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觀察圖片和所提供的模擬實物----認識大腦的形態
1、教師出示圖片:認識腦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其中大腦位于腦的頂部,占腦重的80%。
2、大腦有多大呢?(雙手比劃成拳)雙手握成拳,人腦比這個要大一些。
3、還有很多的信息,僅通過看圖片是沒辦法知道的。
可以選擇什么樣的動物大腦來觀察?
為每組同學提供一個與人腦比較相似的豬腦(切除了小腦和腦干的)。
可以觀察到什么?
認真觀察豬腦,完成實驗記錄。并思考腦表面為什么要這樣“凹凸不平”?
小組觀察并記錄。
匯報、交流。
顏色、左右兩半球、軟硬、溝回
三、體驗活動和分析病理案例-------認識大腦的功能、感受大腦對人體的交叉管理
1、全班活動:四次畫“6”游戲。
2、思考:這些活動都是大腦在指揮我們,可為什么前3個比較簡單,第4個比較困難?
3、分析病理案例,總結大腦對人體的交叉管理。
4、教師提出:“大腦具有哪些功能?”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出示大猩猩的研究視頻,分析大腦的功能
出示切絲的病理,分析大腦的功能
總結大腦的功能
四、結合生活實際談保護大腦得措施
1、大腦掌管我們的運動、語言、聽力……,這么重要,我們要怎樣注意保護呢?
2、為了保護重要而又柔弱的大腦外,包裹著一層堅硬的頭蓋骨,而且你發現顱骨是什么形狀的了嘛?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嘛?
3、我們在日常生活運動中,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力:能從曲線圖中分析出人在生長過程中各時期變化的特點,并利用問卷進行調查和統計。
2、知識:正確認識到自己身體已經發生了哪些變化;舉例說明“青春期”自己應注意的生理問題及和異性同學交往時要注意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能與同學交流有關青春期健康的信息。
教學重點:
結合自身體驗,通過數據、資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漸養成科學地認識青春期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各種變化,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身高、體重、肺活量的統計圖表、多媒體課件
學生:四年來的身體外形輪廓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老師: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逐漸發生著一系列奇妙的變化,有的階段變化非常明顯,有的階段變化又不太明顯,你注意到了嗎?
活動:體驗成長的快樂
學生:觀察身高、體重和肺活量的統計圖表,分析身體在不同時期發生的變化。
老師:知道學生正確識讀曲線圖。
學生:將分析出的結果填寫在表中。
學生:討論:我們在身高、體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顯增長發上在人體發育的哪個時期?
老師:在這個時期我們的身體還發生著哪些變化?
學生:匯報交流。
老師:祝賀你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這是人生長河中最關鍵、最寶貴、最美好的時期,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精力充沛。我們可要珍惜哦!
老師:處于青春期的我們,除了身體的變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你意識到了嗎?
學生:交流心理上的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學會健康生活
老師: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是從兒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階段,健康、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討論:青春期,我們需要怎樣做呢?
老師:喜歡與同齡人交往是件好事,當你和異性同學交往時,需要學會掌握分寸。
學生:閱讀男女生交往要注意的問題。
拓展:我所欣賞的品質與氣質
老師:知道學生完成調查問卷。
學生:統計本組的調查問卷。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8
教材與學情分析
《測量力的大小》是全國小學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第四課時的內容。本課處于單元的中間階段,在此之前,教材安排學生感受幾種生活中常見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而本課是讓學生學習測量力的大小,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準備,由此對力和運動展開深入的研究,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部分:一、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像科學家一樣經歷制作過程,初步認識測力計的原理。二、認識彈簧測力計,這是使用測力計的前提。三、在認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學生需要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測量技能。教材設計是把“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放在課后拓展部分,而本課設計時把這部分提至第一部分,是為了讓學生先知道原理,后學會使用,而且學生在使用過橡皮筋測力計后會發現,這樣的測力計存在很多缺陷,我們需要更精確的測量工具,此時再引出彈簧測力計將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生獲得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力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使用工具來測量。彈簧測力計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測量工具,學生在使用前是感到新奇的,雖然學生具備閱讀圖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圖片的示意及溫馨提示進行實驗,但對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還是偏向于更直觀的指導。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比較強的合作意識,但組內仍然存在部分“不敢說”“怕說錯”的學生,這些學生會依賴于老師或優生的指導,如何引導這些學生勇敢積極地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過程,是本課設計需要關注的點。另外,學生在選擇合適的量程測量不同的物體時會存在困難,因此本課對這個難點的教學要有所涉及。
目標與重難點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通過對比與彈簧測力計的不同來認識彈簧測力計并學會使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像科學家一樣經歷探究和制作測力計的過程,得到成就感,發展持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制作測力計并測量物體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不同量程的彈簧測力計若干,被測量的物體,拉力器,橡皮筋,刻度紙板,鉤碼若干。
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建立初步概念
分別請兩位學生上臺演示拉力器的使用
提問:
1、剛剛兩位同學誰的力氣更大一點?你是憑什么來判斷的?
2、如果想把彈簧撐的更長,要怎么做?——用更大的力。
3、如果我想知道使用的力有多大,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說出做標記、刻度,思考能否用被拉長的距離來表示力的.大小。
板書:受力大,伸長長。
二、體驗制作——提供探究的載體
1、展示材料:橡皮筋,刻度紙,回形針,鉤碼
提問:你能否用這些材料來制作一個測力計,用來測量力的大小?
2、小組研討兩分鐘,教師指定由組內2號位置同學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其他組員補充。
預設:在橡皮筋上一個一個掛上鉤碼,用尺子量出刻度,并標記在刻度板上。
活動一: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和使用
用所給材料完成刻度標記,并用自己制作的橡皮筋測力計測量小車,記錄下小車重力的大小。
3、匯報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
(1)為什么大家測得的數據不太一樣,甚至有很大偏差?
預設:刻度不夠精確;橡皮筋松緊程度不同;人為操作誤差……
(2)科學家為了測量更精確,設計了彈簧測力計,也叫彈簧秤,用來測量力的大小。
三、實踐運用——發展核心概念
活動二:觀察彈簧測力計
1、這個測力計與我們自制的測力計有什么不同?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什么?
2、重點引導研討以下問題:
(1)測力計的單位是什么?
(2)測力計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多少?
3、出示微視頻,講解如何使用測力計
活動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每個小組分別有1牛、2.5牛、5牛的測力計,請選擇合適的測力計測量物品力的大小。
展示幾個小組的數據,集體研討。
預設:
(1)原珠筆會出現0牛的現象,追問這是怎么回事?
(2)3種測力計都可以測量電池盒的重力,哪一種最合適?
四、課后拓展——概念的延伸
1、檢驗自制測力計的準確性,并嘗試改進。
2、如果換成兩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
用拉力器引出本課主題,用直觀的現象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概念。
先讓學生體驗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過程,對學生理解本課核心概念,突破教學重難點大有裨益,這也是本課對教材的優化處理。
指定人員匯報能促進學生參與組內研討,平時不敢說和不會說的學生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助,一人匯報完再由組員補充,實現小組合作。
學生在經歷了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過程后,會明白這樣測量的方法存在較大誤差,我們需要更精確的測量工具,由此引出彈簧測力計則水到渠成,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是一步步發展的過程,這樣的設計也是立足于教學目標的。
用微視頻講解測力計的使用方法,簡潔明了,解決學生使用上的困難。
學生對于選擇合適的測力計測量物品存在困難,該記錄單的設計旨在希望學生能關注到不同的量程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以往學生拿到新的測量工具,往往忽略估測,直接使用,而這樣的記錄單能讓學生做到按順序先估測再選擇最后測量,不會盲目地使用。
課外是學生探究的大天地,不要讓學生的探究活動局限于課內。
作業設計
1、檢驗自制測力計的準確性,并嘗試改進。
2、如果換成兩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
測量力的大小
受力大,伸長長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9
設計意圖:
通過引導孩子們參與一個有趣的游戲,可以促使他們更好地認識田野中常見的動物。這個游戲叫做“猜猜我是誰”,通過觀察動物的局部特征,然后將這些特征拼湊在一起,最終猜出是哪種動物。這樣的游戲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學會用特定的句式來描述動物,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培養不僅對孩子今后的學習有所助益,也為他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活動目標:
1、樂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嘗試用“這是誰呀?原來是……”的句式描述畫面中的部分與整體的圖片。
3、在猜想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
1、會玩語言游戲《請你猜猜我是誰》;
2、已經認識瓢蟲、蜜蜂、蚯蚓、螞蟻、蝸牛、毛毛蟲等動物。
物質準備:
1、小鳥手偶一個,繪本《猜猜我是誰》。
2、圖卡:柳樹、草地、白云、太陽等。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躲藏著一只小熊手偶:今天有一個特別的朋友來到我們教室,大家來猜猜它是誰吧!老師用小熊的聲音說:“嗨嗨,大家好!猜猜我是誰?”
師出示小鳥:“今天,小猴子帶著一位特別的朋友來到了這本書中。”(出示繪本封面)“你們猜猜會是誰呢?”幼兒興奮地進行自由想象。
二、閱讀繪本,引導幼兒猜想并體驗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1、師:“誰猜對了呢?我們一起來看書。”翻開繪本第一頁。師:“骨碌碌,骨碌碌,這是誰呀?”
請幼兒想象、討論想車輪一樣的三個黑黑的圓是誰?
師:“問問小鳥,大家猜對了嗎?小鳥搖頭了,都沒猜對。我們來問圖書吧。”
翻開第二頁,“這是誰呀?原來是瓢蟲呀!”引導幼兒一起說句式。
師:為什么大家剛才都沒有猜到呢?因為那三個圓形的黑點是小瓢蟲身上的什么啊?”(點)“這三個黑點只是小瓢蟲身上的一小部分,小瓢蟲的身體可比黑點要大得多。”
2、師:“小瓢蟲是小鳥的好朋友呢。看看還有誰?”
翻開第三頁:“哎呀!是大老虎來了嗎?大老虎會是小鳥的好朋友嗎?”幼兒自由猜測。
翻開第四頁:“這是誰呀?原來是……小蜜蜂呀!”我迅速翻回前一頁,“這黃色和黑色相間的花紋是蜜蜂的身體特征。”(身上的花紋)“這些花紋也是構成小蜜蜂身體的一部分。”。
3、翻開第五頁。
師:“黑咕隆咚的,這是誰呀?猜猜看。”幼兒猜想。
師:“這是誰呀?原來是小螞蟻呀!小螞蟻的身體黑黑的。”
4、請繼續翻看下面的頁面,讓幼兒在觀察中猜想,運用句式“這是誰呀?原來是……”來發現蚯蚓、蝸牛、毛毛蟲等動物。
三、完整閱讀圖書,并一起講述。
師:"這些動物都是小鳥的'親密伙伴。讓我們再次觀察它們,只需要看到它們身上的一部分,我們就能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字。"
四、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鳥帶來了這么多好朋友,我們和它們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動延伸:
將繪本放在閱讀區中,供幼兒觀看。
活動反思: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圖畫不僅是文字的解釋,更能激發兒童的想象力。通過理解并喜愛繪本,幼兒們可以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描繪出眼睛無法觸及到的故事情節,真正實現了閱讀的能力。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些簡單而有趣的繪本畫面,孩子們看完后總會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每個畫面只展示了動物身體的部分,以引導幼兒推測和想象,逐步讓他們明白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并學會由部分推及整體。同時,每幅圖之間都存在獨特的聯系,以傳達繪本的整體內涵,給予孩子們最大的想象空間,帶給他們閱讀的快樂。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0
一、基本信息
(一)名稱:電能從哪里來
(二)所屬教材目錄: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
(三)教材分析:電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風能、水能、熱能等)轉換來的二次能源。
(四)本課共有三個活動:
1、了解各種各樣的電池。教材中列出了干電池、光電池、蓄電池、紐扣電池,以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了解它們把哪些能量轉化成了電能。
2、我們來發電。教材中安排了用電動機模擬發電的活動。教材中的用電動機來發電,難度很大,小電動機很小,露出來的小螺絲口很難拴住繩子,為此,我對這個實驗進行了改進。詳見教學過程,活動一。
3、了解發電真的電能從哪里來。
(五)學習情況分析:在上一課中,學生認識了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這一課認識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這就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電能與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轉化;第一課中學生已經能夠制成電流檢測器。學生對于電轉化成磁有了直觀感性的認識,這一課將磁鐵也纏上線圈,移動起來,反過來,就產生了電,可以用第一課的電流檢測器來檢驗磁能是如何轉化成電能的。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電池是把化學能或者光能轉化成了電能,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轉化來的,發電的方法有多種。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和閱讀資料認識電能的來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第二個活動,我們來發電,將磁能轉化成電能。
(二)難點: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來的。
四、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本課采取,實驗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對“電能是哪里來”的理解。
1、借助第一課和前幾課對電產生磁,引出電能轉化成磁能,進而通過分組實驗,探究磁能轉化成電能的`過程直觀看到電磁之間的互相轉化,轉化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發電廠的電是哪里來的。
2、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解剖一節電池,讓學生觀察電池的內部構造,理解電池作為有毒垃圾的特殊處理方法。
3、做一個濃鹽水電池和水果電池,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化學能可以轉化成電能。
五、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解剖好的一節1號電池
2、銅片、鋅片、導線、濃鹽水
(二)為每個小組準備:
1、電流檢測器(羅盤和線圈組成的)
2、條形磁鐵
3、導線一米長
4、手搖發電機
5、實驗記錄單一份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環節(注明每個環節預設的時間)
(二)教師活動
(三)學生活動
(四)設計意圖
(五)導入(1分鐘):同學們好,這個單元第一課我們學習了通電導線和線圈能引起磁針的移動,那么如何磁鐵移動是不是會產生電流呢?
(六)出示做好的電流檢測器,說說構成和使用方法。
(七)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
(八)新授
活動一:我們來發電(分組實驗)(20分鐘)
1、每組一塊條形磁鐵,將導線纏到磁鐵上,和纏到鐵釘的方法一樣,注意兩端留出線頭,以便和電流檢測器相連。這樣一個簡易的發電器就做好了,我們在進行電產生磁的實驗中,發現小磁針來回晃動。那么我們現在來回晃動磁鐵,是不是就產生了電呢?
2、觀察各組的實驗情況,適時停止實驗,進行小結。
3、教師小結:
(1)這個實驗說明了,電能是從磁鐵晃動來的。磁能可以轉化成電能。
(2)手搖發電機,也是利用搖把搖動使磁能轉化成了電能。
4、那么電能都是從磁轉化來的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書本的63頁,各種各樣的電池。
(1)各小組按照老師要求,做出簡易發電器,然后,開始實驗如何證明這個發電器發出了電,如何和我們前面做的電流檢測器連在一起。
(2)討論交流實驗發現:
a、電能產生磁
b、磁鐵來回移動產生了電,電流檢測器里面的小磁針擺動起來了。
(3)給每組下發手搖發電機,讓每個學生進行操作,觀察小燈泡是否亮了,進一步了解發電機的原理。
(4)動手操作,教師適當引導做出簡易發電器,再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通過動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轉化成電能的。
活動二:各種各樣的電池(演示實驗)(10分鐘)
1、提問:教材中列出了哪些電池,說說是將什么能轉化成了電能。大家一定對電池很感興趣,下面請大家看看老師解剖好的一個一號電池,看看它的內部構造。
(1)教師解剖一個一號電池,讓學生觀察里面的化學藥品。
(2)濃鹽水電池:將銅片和鋅片(廢電池外殼)插入盛有濃鹽水的杯中,用導線連接在“電流檢測器”上,可以看到產生了電流。
(3)水果電池:做一個水果電池,將銅片和鋅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產生電流。
2、請學生思考回答:電池為什么不能亂扔?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回到家里,也嘗試做一個水果電池。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猜猜我是誰》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的美術課。生活即美,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的視覺觀察力。引導學生接觸生活中的環境和事物,豐富學生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創造力。
二、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發現和表現背面人物頭部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知識目標:通過學習線描寫生和造型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力并提升畫面的組織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并引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捕捉背面人物頭部的特征,能用線描寫生的方法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
如何用線表現人物頭部的特征。
四、教學方法:
教學需要引導學生進入知識之門,并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以便讓他們終身受益。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致力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他們通過參與獲得知識,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利用游戲設計學習情境,自然的將學生由生活引入課堂。
2、強化主體: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陶冶欣賞:欣賞圖片和資料,感受藝術作品的美。
4、發揚個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的作品。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有沒有興趣和老師一起來玩個小游戲呢?(課件展示)在這里我有幾張照片,我們一起來猜猜看他們是誰,請大聲告訴老師。你們是如何猜出來的呢?(課件展示)大家都猜對了嗎?現在讓我們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答案!(視頻展示)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總結出人物的特點,比如發型、發飾和服裝等特征。
(二)、新課講授
剛剛的游戲我們通過仔細觀察猜出了同學的背影。今天我們就從人物的背面著手來學習猜猜我是誰。(課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大家會發現人物畫很多都是從正面描繪的,但也有一些畫,跟老師剛才拍的背影一樣是從背面來描繪。
人物背面頭像的繪畫是一種古老而豐富的藝術形式,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中已經有很多精彩的描繪。其中,唐寅的《孟蜀宮伎圖》是一幅著名的作品,他以極其細致的手法描繪了人物的頭飾,讓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清楚地看到當時婦女們的頭部裝飾。
背影中也蘊含著不同的美。《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我看到了一位自信的克里斯蒂娜,盡管風吹亂了她的頭發,但她依然堅定地迎向遠方,展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力。
“同學們,在我們的美術書中還有一幅描繪兒童的背面的作品,請翻到美術書的第12頁。”《未來世界》是由王曉明創作的,作品中的小孩們正沉浸在墻上的畫作中,他們專注的樣子通過背面也能感受得到,即使畫家沒有從正面描繪。
大家看完畫家的作品后,是否有興趣看一下我們同學的背影作品呢?(課件展示)請大家分享一下,哪個背影最吸引你?我聽到有些同學喜歡第二個女孩的發型,她的頭發線條畫得很精致;還有些同學喜歡第三個男孩子的服裝,畫得很細致。他們確實畫得很出色,但是老師相信你們也能畫得更好!讓我們繼續觀察一下,圖中的男生和女生的發型有什么區別嗎?同學們,你們有答案了嗎?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發現男生的發型線條比較簡潔,而女生的頭發線條則比較曲線優美。女生們還喜歡扎漂亮的辮子,搭配美麗的發飾。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三)、教師范畫
大家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合作繪制一幅畫呢?讓我們一起來創作吧!(課件展示)在我們開始畫之前,我們需要認真觀察一些方面的細節。這些細節包括發飾、發型和服裝。接下來,我們要勾畫出人物頭部和身體的輪廓線,盡量將人物畫得大一些,并合理利用手中的紙張。然后,我們需要添加一些小的細節,對整幅圖進行精細描繪。對于頭上的發飾,我們可以簡單地勾勒出輪廓。那么,如何畫好頭發呢?我們會發現頭發的線條是朝著一個方向匯聚在一起的,所以在畫的時候要注意頭發線條的走向,需要耐心觀察。同時,還要注意頭發線條的密度關系。當我們畫辮子時,同樣要注意這幾點,可以使用彎曲的線條來描繪。這樣,我們的頭發部分就完成了。接下來,通過線條勾勒出耳朵的輪廓,并在衣服上進行簡單點綴,一幅美麗的背影作品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了。你對我們的作品滿意嗎?請大家暢所欲言,謝謝!
(四)、藝術實踐
讓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吧!今天的任務是觀察一位前排同學的頭部背影特征,并用線條描繪出來。同學們,隨著動聽的`音樂聲,我們一起創作吧!如果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舉手向老師尋求幫助。(學生們開始專心地進行繪畫練習)。
作業要求:
1、緊盯著一位同學的頭部外形,仔細觀察他的發型特征,研究其頭發的走向,并用精細的線條將其描繪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猜測一下你所畫的是誰。
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設計一個情景:在一個閃耀著夕陽余暉的海灘上,五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正在共同創作一幅壯美的沙畫。他們來自不同的藝術背景,互相借鑒、協作,展現出多元的創造力。
第一個人擅長繪畫,他運用精湛的色彩技巧,在沙灘上描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夕陽圖景。
第二個人是攝影師,他利用鏡頭捕捉下了壯美的海灘風景,并將其投影到畫布上。
第三個人是詩人,他以流暢的文字和抒情的筆觸,寫下了一首關于大海和夕陽的詩歌。
第四個人是音樂家,他與其他人合奏出一曲動聽的音樂,為這個創作過程增添了神秘而悠揚的氛圍。
第五個人是舞蹈演員,他在沙灘上翩翩起舞,將自己通過優美的舞姿融入到整個場景中去。他們相互激發靈感,相互借力,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將這個壯美的海灘情景描繪得更加生動和豐富。
最終,在彼此的合作下,他們成功地完成了一幅令人驚嘆的沙畫作品。同時,大家也可以試著畫一張全身的人物背影線描。讓其他人猜猜這是誰的背影,從線條的走勢、姿態和特征中推測出畫作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通過這樣的創作活動,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和理解彼此的藝術風格,并促進交流和合作的關系。
教師輔導要點:
1、畫面中人物的大小,頭部與肩部的比例。
2、各種發型特征描繪及線條的組織。
(五)、繪畫展評
哪個小組的同學畫得最好?快點把你們小組認為最像的背影貼在我們的展示墻上吧。展示墻上有許多出色的作品,你能猜出它們是由誰所繪制嗎?在這些作品中,有些同學的構圖非常出色,有些同學精細地描繪了頭發線條,還有些同學繪制了獨特的服裝。
(六)、拓展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展現出用線條勾勒出的美麗。除了今天我們學習到的背影線描之外,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探索。為了激發同學們對美的敏感,老師特地給大家展示了一些社團同學們的線描作品,希望大家能一起欣賞。(課件展示)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也能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并與美一同前行!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2
小學科學教學的心得體會《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在整個的探究活動,學生經歷了猜想-設計-探究-驗證這個完整的探究式學習過程,教師注意自始至終都以一種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欣賞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與交流,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生的匯報雖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補充,并善于及時捕捉學生隨時閃現的智慧火花,給他們以肯定,給他們以激勵。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也是《新課標》所要求的。“你們真棒!”。“你們真像一個小科學家!
我都要向大家學習了,希望同學們能在今后的學習中發現更多的問題,提出更多的問題,用自己的方法解決更多的自然科學問題”這些語言的肯定與鼓勵,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并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于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于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
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3
探究目標:
1、能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
2、能夠用實驗證實自己的設想。
3、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知識目標:
1、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2、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動腦筋想出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2、能夠與其他小組交流假設和實驗方法,并找出最好的辦法。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目標:
能聯系生活實際,舉出更多的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
教學重點難點:能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能夠用實驗證實自己的設想。
教具準備:橡膠球、大頭針等;其它:觀察記錄表、拓展練習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從學生們喜歡玩乒乓球、籃球,引入新課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種辦法讓小球由靜止運動起來,并且想想是什么力使它動起來。
二、活動:讓小球動起來
建議:3人一小組,先猜想與設計,然后自己驗證,再請同位同學學驗證。
1.教師提出問題:你能用幾種方法讓小球動起來?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妙。
2、想與設計:將自己的想法記在觀察記錄表中
3、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與設計。
設計讓小球動起來方案 實驗驗證 什么力
同學評價
4.交流匯報:
小結:有多種方法可以使小球運動起來
5.交流與評價:誰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6.思考:
⑴ 實驗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的?并將結論寫在教材的橫線上(P38)。
⑵ 結合課本P38中圖片請學生說出圖中的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⑶ 讓學生結合生活舉出更多人們如何利用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
物體運動方式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科學在線:
1、物體運動起來方式是不是一樣的?
2、結合P39圖請學生自己說說這些運動分別屬于哪種運動方式:平動、轉動、振動的特點:并分辨出每種形式的特點。
3、學生舉例說說物體運動的方式。
三 、拓展延伸(每個學生一份)
1、填空:
⑴ 我知道 力,可使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
⑵ 我知道帆船、箭、碾子分別在 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
⑶ 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屬于轉動的是 ;屬于平動的是 ;屬于振動的是 。
A、轉椅的運動 B、鐘擺的運動 C、滑滑梯 D、敲擊音叉后產生的運動 E、拉抽屜 F、自行車輪的運動
2、帆車比賽(課外小組自己組織完成)
A、比賽規則:
⑴、只能用嘴吹一口氣。⑵、吹車的什么部位都行。⑶、車的行程遠者為贏。⑷、各大組組長負責組織本組學生課外比賽,將結果匯報給老師。
B、比賽帆車說明:
學生課外自己參考下面材料和右上圖制作一個帆車:塑料瓶蓋、彩紙、吸管、厚紙板、剪刀、膠帶、大頭針、乳膠。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學生們認識了電、電流、電路之后,漸漸地他們就不滿足于只點亮一個小燈泡,于是在"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中,由于用幾根電線連接好幾個燈泡和燈座,一個地方的連接或一個器材出了問題,燈泡就不會亮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分2個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師為學生創設一些電路出故障的情境,讓學生學會查明電路出故障的原因,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個電路檢測器: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測,學生將學習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經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2.能力目標
〔1〕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情感目標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分析、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1〕信封1:小燈泡2-3個、電線若干、燈座一個、電池一節、電池盒一個;壞的燈泡3組、沒有剝皮的電線2組、廢電池3組、形成斷路的電池盒2組,共12組。
〔2〕信封2: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教師事先測試會亮。小燈泡、電池、電池盒、燈座各一,電線三根)
2.教師準備:課件;科學文件夾;電路故障分析表和檢測電路故障方案設計表;一組會亮的電路。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引入,了解電路
1.展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串聯電路。
2.課件展示電流在電路的.流動情況。
1.說出電流在這個電路是怎樣流動的。
要求學生能簡單地口述電流從電池的正極流出,通過電線、電燈,又回到電池的負極。
二、探究活動: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 為每組的提供了一個有故障的電路。
2.引導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2〕展示臺出示燈泡不會亮的電路,: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種可能:1、電池2、電線3、電燈4、燈座5、電池盒6、電路連接
1. 學生自己找出來故障。
2.分析故障原因。
3.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4.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問題的出現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討論。
三、探究活動: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有什么辦法知道電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板書:檢測法 替換法
2.引導:如何檢測電路連接是否有問題呢?
3.提示:檢測器必須保證有用,即小燈泡會亮。
4. 深入各組指導
5. 課件提示: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1.思考討論
2.根據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個電路檢測器。
3.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4.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5. 小組討論檢測的方法及步驟。
6. 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7. 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方法由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后形成。
安全用電教育。
總結
1.電路可能會出現哪些故障?
2.怎樣檢測電路中的故障?
思考討論。
鞏固運用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15
設計意圖:鑒于幼兒年紀小,活潑好動且喜歡模仿,并對小動物的聲音和動作感興趣,我特別設計了以下活動。通過模仿小動物,促使幼兒更加熟悉兒歌的內容,深化他們對自編兒歌的理解。同時,此活動還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感受問答式兒歌的語言美。
2、引導幼兒仿編兒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課件、手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朋友,請小朋友看看,認識它們嗎?
2、配班教師輕輕敲門“叮咚、叮咚、叮咚”,問:“有人嗎?”配班教師回答:“猜猜我是誰,我是誰?”我是可愛的兔子。你知道兔子是什么樣子的嗎?請告訴我。(幼兒自由發言)讓我們把長耳朵伸進來,邀請兔子來我們的.班級做客。
3、出示課件,幼兒觀察兔子特征,并學著用一句話說出兔子的特征。
如:我是小兔子,我有長耳朵。
4、依次出示小鴨、大象、小花貓的手偶與課件,引導幼兒根據它們各自的特征說話。
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自問自答的兒歌語言特色。
1、傾聽兒歌《猜猜我是誰》
教師朗朗上口的朗誦兒歌。
2、交流討論、表現、表演階段。
與教師一起,我們集體進行了朗誦和討論活動,探究了兒歌中提到的各種動物。孩子們積極回答并展示了他們對于不同動物的理解。為了加深孩子們對動物特征的認知,我們還通過展示課件的方式進行了有趣的互動學習。除了兒歌所描繪的動物特征,我們也探討了其他關于這些動物的信息。
3、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三、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小朋友們,除了這四種動物,我還請來了其他朋友。看,猜猜我是誰?我是(聰明猴子、快樂小熊、調皮小貓),我有什么?
四、滲透德育,結束活動。
1、小結:今天我們很高興和這么多的動物一起活動,真高興。我們不僅認識它們,還把它們的特征編成了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們表現的都很棒,一起為自己鼓掌。
2、我們應該珍惜并保護所有的動物,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從小就要培養我們內心深處的愛心,并將其付諸行動。
附兒歌:
仿編兒歌:猜猜我是誰
我是大象,我有長長的兒歌;
我是小鴨,我有扁扁的嘴巴;
我是兔子,我有長長的耳朵;
我是小貓,我有長長的胡須;
我是小雞,我有尖尖的嘴巴;
我是長頸鹿,我有長長的脖子;
我是大公雞,我有紅紅的雞冠。
反思:
在這次教育活動中,孩子們的表演令人贊嘆。他們非常專注,并且活躍的氣氛讓整個活動充滿了樂趣。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學到了不同動物的特征,并且展示了他們的才藝,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聲音。孩子們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整個過程,并且圓滿地完成了表演任務。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3-12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03-12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通用03-20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通用06-05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參考03-08
科學教學設計02-05
科學教學設計02-06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精選12篇)06-24
小學科學抵抗彎曲教學設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