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算律第56、57頁教學內容。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本節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下節課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2、在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和求知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建立乘法分配律模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爸爸和媽媽都愛我。”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小明和小華都是他的好朋友。”這句話也可以怎么說?
生:……
師:真聰明,回答正確,在數學王國里也有類似的表達,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創設一個充滿趣味的生活問題,引領學生發展自身的靈性,尋求數學知識,與現實問題之間的本質聯系,促進學生感悟、內化、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二)解決問題,明晰算理。
1、情境一——廚房貼瓷磚
(1)讓學生從圖中獲取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2)生匯報,師擇取問題: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
讓學生用多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問題,然后小組內交流算法及解題思路。
(3)組織全班交流,要求學生講清楚是怎樣想的。教師配以課件演示并適時板書四種算法:3×10+5×10;(3+5)×10;4×8+6×8;(4+6)×8。
(4)小組討論:觀察四個算式,哪兩個算式聯系緊密,是否可以用等號連接?
(5)全班交流。[(3×10+5×10與(3+5)×10聯系緊密,可用等號連接;4×8+6×8與(4+6)×8聯系緊密,可用等號連接。]
追問:為什么可以用“=”連接?讓學生充分講道理。
(6)比較:觀察上面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第一組中的第一個算式里10出現了兩次,而第二個算式里10只出現了一次,第一個算式沒有小括號,第二個算式有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了……)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設了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并通過兩種算式的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情境二——花圃
(1)讓學生看圖并解決問題。
(2)學生匯報算法及解題思路,師配以課件演示并板書:(30+25)×2;30×2+25×2。
師:這兩個算式是否可用等號連接,為什么?(可以因為它們的結果相同,都是求籬笆的長,只是運算順序不同。)
3、舉實例
師:生活中,像用這樣兩種方法解決的問題很多,你能舉個例子嗎?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比如:(1)老師買了5個籃球和5個足球,一個籃球50元,一個足球80元,一共花了多少錢?(2)一輛中巴車限乘20人,一輛小轎車限乘4人,現在各租2輛,一共能坐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現實背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引導有效的交流,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
(三)觀察對比,概括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了觀察總結、舉例驗證、抽象概括和嘗試應用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觀察總結
(1)師:同學們,請觀察黑板上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嗎?請小組內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學生結合算式,能說出自己的發現即可)。
(3)教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指著算式小結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兩個數和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4)師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從多組算式入手,通過觀察比較,互相補充,在算式中尋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并在分析題意中,找尋其存在規律的必要性,幫助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明確乘法分配律的含義。]
2、舉例驗證
讓學生列舉不同的算式來驗證乘法分配律,再小組交流,集體反饋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列舉的算式并適時表揚。
[設計意圖:學生舉例驗證過程,是學生不完全歸納的過程,對于學生識記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自己舉例驗證有利于學生將新的知識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
3、抽象概括
(1)讓學生用a、b、c表示乘法分配律,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即時指導,再匯報交流,師板書:a×c+b×c=(a+b)×c,生齊讀字母公式。
(2)讓學生比較乘法分配律與“爸爸和媽媽都愛我,爸爸愛我,媽媽也愛我。”這兩句話之間的相似之處。
生:a相當于爸爸,b相當于媽媽;c相當于我,愛相當于乘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歷經歸納推理到抽象概括的過程,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4、嘗試應用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4×9+6×9……,說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2)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
(3)教師巡視抽取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給大家看;
(4)再問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表示?學生說出另一種算式,課件呈現4×9+6×9=(4+6)×9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自己喜歡的方式結合此題說說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表示,學生的思考過程就是乘法分配律形式的再現過程,要讓多個學生表達,在相互表達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挑戰過關,應用規律:
第一關:請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方格?(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計算)。
(1)學生匯報算法;
(2)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二關:填一填
①(12+40)×3=□×3+□×3
②15×(40+8)=15×□+15×□
③78×20+22×20=(□+□)×20
④66×28+66×32+66×40=(□+□+□)×□
(1)學生展示填寫的答案。
(2)分別說說轉化以后的算式和原來的算式比,哪一個讓我們計算起來感覺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三關:學校要給28個人的合唱隊買服裝,一件上衣58元,一條褲子42元,請你算算買服裝要花多少錢?(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
(1)學生匯報算法。
(2)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小結: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可以靈活選擇算法,怎么計算簡便就怎么算。
[設計意圖:多樣練習也是一種信息源,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深化理解、蓄積“能量”的過程,是學生拓展知識視野,完善認知結構,提升認識境界、增長人生智慧的過程。在練習中,幫助學生繼續完善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五)課堂總結,梳理新知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加以梳理,最后質疑解惑。
[設計意圖:讓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3+5)×10=3×10+5×10
(4+6)×8=4×8+6×8
(30+25)×2=30×2+25×2
(35+65)×5=35×5+65×5
(2+3)×5=2×5+3×5
(a+b)×c=a×c+b×c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2
《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
東新四小學 王唯
教學內容: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探索與發現(三)》乘法分配律》教材第4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點。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正確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出示課件1)計算
35×2×5=35×(2×)
(60×25)×4=65×(×4)
(125×5)×8=(125×)×5
(3×4)×5 × 6=(×)×(×)
師:上節課,經過同學們的探索,我們發現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會應用這些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咱們繼續探索,看看我們又會發現什么規律。讓我們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究發現
(出現課件2)
師: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貼瓷磚呢,看到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我發現有兩個叔叔在貼瓷磚
生:我發現一個叔叔貼了4列,每列貼9塊,另一個叔叔貼了6列,每列貼了9塊。
師:你最想知道什么問題?
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按鼠標出示問題) 師:你能估計出工人叔叔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嗎?
生:我估計大約有100塊瓷磚
生:我估計大約有90塊瓷磚。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瓷磚究竟有多少塊。(學生做,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做法?
生:6×9+4×9(板書)
=54+36
=90
分別算出正面和側面貼的塊數,再相加,就是貼的總塊數。
生:(6+4)×9(板書)
= 10×9
=90(塊)
因為每列都是9塊,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用列數去乘每列的塊數,就是一共貼瓷磚的塊數。
師:同學們的計算方法都很好,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種算法,你能發現什么?
生:我發現計算方法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
6×9+4×9 = (6+4)×9(板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兩道算式的特點,你能再舉一些這樣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教師板書)
師:這幾們同學舉的例子符合要求嗎?請在小組中驗證一下。 (小組匯報)
小組1:符合要求,因為每組中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
小組2:在每組的兩個算式中,一個是兩個數的和去乘一個數,另一個是用這兩個數分別是去乘同一個數,再相加,符合要求。
(板書用=連接算式)
師:比較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從它們的特點和結果相等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小組再討論一下。
小組1:我們小組發現,只要符合上面題目要求的算式,結果都是一樣的。
小組2:我們小組發現,兩個不同的數分別去和同一個數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這兩個數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個數,結果不變。 結論(課件2):師: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 乘 法 分 配 律。它是我們學習的關于乘法的第三個定律。
師:大家齊讀一遍。
師:和同桌說一說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來表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現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用a,b,c分別表示這三個數,試著寫一寫吧。
(a+b)×c=a×c+b×c
師: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三、鞏固練習:
1、計算
(80+4)×25 34×72+34×28
師:觀察算式特點,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2、判斷正誤
( 25 + 7 )×4 = 25 ×4 ×7×4 ( )
35×9 + 35
= 35×( 9 + 1 )
= 350 - - - - ( )
3、填一填
(12+40)×3=× 3 +×3
15×(40 + 8) = 15×+ 15×
78×20+22×20=(+ )×20
四、總結
師: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你們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條很重要的運算定律。應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計算簡便,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記住它,希望它永遠成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長。
[板書設計]
探索與發現(三)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6×9+4×9 =(6+4)×9
(40+4)×25 = 40×25+4×25
(64+36)×42 = 42×64+42×36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 在觀察、比較、猜測、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 讓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會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發現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探究問題,提煉規律
1. 初步感知。
展示主題圖,并提問:
師: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師:圖中的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要求只列式,不計算,學生獨立列式后匯報。
教師板書:(6+4)×24 6×24+4×24?搖
【設計意圖】
要求學生只列式,不計算,為學生進行猜想驗證提供可能,同時讓學生明白,同一道題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其結果肯定相同的道理。
讓學生說出每種解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應該怎樣?為什么?
反饋:因為這兩道算式都是求四、五年級一共要領的跳繩根數。
學生通過計算結果來驗證上述結論。
教師組織談話:這兩道算式不一樣,但都算出了四、五年級一共要領的跳繩根數。在數學上,我們可以把相等的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
教師板書:(6+4)×24=6×24+4×24。
組織談話:剛才用了兩種方法說明這兩道算式可以組成一個等式,一是這兩道算式都是求同一個問題,二是計算結果相等。有沒有別的方法說明它們相等?
教師引導學生從乘法的意義來解釋:等式左邊算式先用6加4得10,再乘24就是表示10個24相加的和是多少;右邊算式先算6個24相加與4個24相加各是多少,再求和也是表示10個24相加的和是多少。
組織談話:今天就來研究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這一類等式。
明確:等式左邊是6加4的和乘24,右邊是左邊括號里的兩個加數分別與24相乘,再把所得的積相加,結果相等。
【設計意圖】
本環節,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的過程,從三個方面理解兩個算式為什么相等,初步感知規律,為進一步探究規律夯實基礎。
2. 出示:計算下面兩組算式,是否相等。
①(2+3)×82×8+3×8?搖
②(4+7)×64×6+7×6
學生口算得出結果,再判斷。
3. 教師組織談話:在數學上,我們把通過觀察幾道等式后發現的規律稱之為猜想,是不是任意三個數組成這樣的算式,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呢?還需要通過舉例子來驗證。
(1)師生合作驗證:
先請一位學生隨機說出三個數。
提問: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怎么表示?
根據左邊的算式,教師要求學生寫出右邊的算式。
學生口算結果,驗證兩個算式是否相等。
(2)同桌兩人合作:
左邊的同學任意找出三個數,并寫出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右邊的同學寫出對應的算式,再分別算出結果,驗證是否相等。(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提問:這樣的例子,能寫完嗎?(板書省略號)
4. 師:觀察上面每個等式的左邊和右邊,有聯系嗎?有什么聯系?
師生小結: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等于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乘積相加。
5. 師:你們發現的規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
6. 師:你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舉例驗算的方法去感知規律,圍繞這一目標,對所列的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提出猜想并舉例驗證,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感受規律,建構乘法分配律,用語言表示規律便水到渠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乘法分配律,其目的有三:一是檢驗是否正確理解規律,二是讓學生再次感受和明晰乘法分配律的結構,三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師:在數學上,我們一般用字母式子來表示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寫成:(a+b)×c=a×c+b×c。(板書)
師:字母a、b、c可以是哪些數?分別相當于例題中的哪個數?
二、嘗試練習,運用規律
1. 根據乘法分配律,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42+35)×2=×+×
72×(30+6)=×+×
27×12+43×12=(+)×
15×26+15×14=(+)×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完成前兩題后,提問: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都等于什么?
完成第三小題后,提問:你是怎么想的?誰是相同數?
明確:在求兩積之和的算式中,如果有相同的乘數,那么這個相同的乘數可以放在括號的外面。
2. 根據乘法分配律,在里填上運算符號。
(38+16)×2=382162
94×12+94×38=94(1238)
25×(20+4)=2520254
63×50+63×2=63(502)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評講。
追問:如何確定圓圈內的運算符號?
3. 橫著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后面畫“√”。
①(28+16)×7 28×7+16×7?搖
②15×39+45×39 (15+45)×39?搖
③40×50+90×50 40×(50+90)?搖
④74×(20+1) 74×20+74?搖
學生口答,教師重點講一講第③題,相同數是50,40×50+50×90應該等于50×(40+90),40×(50+90)應該等于40×50+40×90。
第④題,讓學生明白74×1可以寫成74,反過來,74也可以寫成74×1。
4. 連線。
3×17+5×17 25×(4×6)
(5×3)+17
(18+4)×5 (3+5)×17
18×5+4×5
18×5×4×5
(25×4)×6 25×4+25×6
學生口答,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通過左邊第三個算式,幫助學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與乘法結合律的區別。
5. 每組中兩道題的計算結果相同嗎?哪一題的計算比較簡便?
(1)64×8+36×8 (2)12×30+12×5?搖(64+36)×8 12×(30+5)
本題意在揭示,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算式,具體計算時,有時先求和簡便,有時先求積簡便,為乘法分配律的運用作鋪墊。
【設計意圖】由于乘法分配律與前面學過的運算律相比,形式上變化大,設計練習時,從填數開始,由易到難,幫助學生不斷修正和提高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三、深度探究,延伸規律
將原問題改為:四年級比五年級多領多少根跳繩?要求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6-4)×24 6×24-4×24
=2×24 =144-96
=48(根) =48(根)
搖答:四年級比五年級多領48根跳繩。
組織談話:這兩道算式,我們也可以用等號連接。
教師板書:(6-4)×24=6×24-4×24。
【設計意圖】通過改變例題中的數學問題,引出類似的公式(a-b)×c=a×c-b×c,有助于學生全面、完整地理解、建構乘法分配律。
四、全課總結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36頁例題3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本內容是乘法運算定律的最后一個內容,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遠遠不夠,且定律的敘述又比較繁瑣。教材是按照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植樹”問題、列式解答、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從例題3的知識點看主要是乘法分配律及用字母表示的2種情況,但從做一做中體現出了把乘法分配律從右往左運用的情況。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算。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的,但本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概況、歸納能力的一個薄弱環節,而乘法分配律又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故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更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現歸納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和主動探究精神,同學間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現與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課件習題卡
教學過程
一、結合實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干旱圖片,使生感受到節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課件出示問題(一):一號井5噸/小時、二號井10噸/小時,兩口井一共出水多少噸?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并計算,發現兩種方法表示的意義和結果相同,得出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接著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3、課件出示問題(二):共有25個小組,每組4人挖坑、種樹;2人抬水、澆樹,一共有幾名同學參加植樹?請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師相機板書),說出算理,猜測結果,計算驗證得出結果相同,同樣可以用“=”連接兩個算式。請同學感受用那種方法計算更快?
二、合作交流,探索發現新知
1、引出課題。通過觀察得出2個等式都是由3個數組合而成的,這樣的等式有什么樣的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新知——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2、發現和歸納乘法分配律
(1)請同學們觀察這2個等式,等號左邊、右邊是怎么算的?請生算一算,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好嗎?
(2)請同學自己任意用三個數試著組成這樣的算式,驗證是否都具有這樣的規律呢?
(3)生舉例并展示,共同驗證并讀一讀式子。
(3)具有這樣特征的.式子能舉得完嗎?討論是否存在不符合這樣規律的式子?
(4)同桌互相試著說一說規律,請生匯報,總結得出乘法分配律,請生打開書P36讀一讀。
3、用字母a、b、c表示這三個數,乘法分配律可以怎么表示呢?同學們敢接受挑戰嗎?4人小組討論,請生匯報,說一說算式的意義并讀一讀。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觀察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簡潔的表示出來。下面同學們敢接受考驗嗎?
四、分層練習,逐級達標
1、填一填:習題卡第一題
鞏固乘法分配律并使學生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能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學了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呢?習題卡中的例題你會選擇哪種方法呢?請生選擇方法,說一說理由。
2、看一看:習題卡第二題
3、應用:請生完成書P38第7題。使學生感受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用處是使計算簡便。
五、回顧課程,進行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觀察、分析學習了新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5+10)×24=5×24+10×24
(a+b)×c=a×c+b×c
25×(4+2)=25×4+25×2
a×(b+c)=a×b+a×c
習題卡
填一填
1、(32+25)×4=32×( )+25×( )
2、(64+12)×5=( )×5+( )×5
3、(7+6)×8=7868
4、(43+25)×2=
5、3×6+7×6=(+)
看一看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9+28)×56=19×56+28
(7×3)×32=7×32+3×32
64×64+36×64=(64+36)×64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5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夠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
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識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自己得出結論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452+199+24838×125×8×3
二、比賽激趣,提出猜想
(1)熱身賽。(請看大屏幕,男同學做第一小題,女同學做第二小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10×37+10×63
10×(37+63)
(2)評出勝負。(做完的同學請舉手,匯報計算過程,并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嗎?)
這兩道題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
10×37+10×63=10×(37+63)
(3)命名猜想。
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我們就先將他的這個發現命名為××猜想。(板書:猜想)
(設計意圖:通過一道題目里的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發現、概括、歸納,初步了解其中的規律。)
三、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里也是否成立?請看大屏幕。)看到這幅圖畫,你想提什么問題?(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
2、(1)誰能估計一下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
(2)請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來驗證他的估計是否正確。
(3)(誰來匯報自己的算法)出示兩種不同的算式6×9+4×9和(6+4)×9,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計算,為探討規律做準備。
3、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板書:舉例)
4、討論交流:交流學生的舉例是否符合要求,并交流算式的共同特點,你發現了什么?
5、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說一說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設計意圖:找到兩個式子之間的特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關鍵。)
(2)剛才我們用舉例的方法驗證了××猜想,在舉例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與結果不一樣的例子?能不能舉一個這樣的反例。
(3)看來這個規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學,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確的。這個規律在數學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
(4)剛才我們舉了很多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來呢?
(a+b)×c=a×c+b×c
(5)等號左邊(a+b)×c表示什么意思?等號右邊a×c+b×c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等式從左到右成立,反過來從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
四、探索發展,應用規律
(1)我們發現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對我們的計算有什么幫助呢?(板書:應用)(學生舉例說)
(2)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請同桌合作研究下面這些題目怎樣計算比較好?請看大屏幕:誰來讀一下題。
(80+4)×2534×72+34×28
(完后讓學生匯報計算方法,重點說這兩題都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3)剛才這兩道題比較簡單,大家做出來了,現在我出兩道比較難的,大家有沒有信心做出來,請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下面這兩道題目,怎樣簡算?
38×29+3843×102
(4)小結:如果遇到像剛才這兩道題,我們可以把它稍做變化,再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找到式子中的運算方法與數字的不同。)
五、鞏固練習,解決問題(我們剛才認識了乘法分配律,老師要考考大家學得怎么樣,請看大屏幕,我們來做練習)
1、請大家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_里填上適當的數。
(10+7)×6=______×6+______×6
8×(125+9)=8×______+8×_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_)
2、將得數相等的算式用線連起來。
3、飲料送貨車給大成飲食店送去24箱蘋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都是24瓶,一共有多少瓶?每箱飲料36元,付1500元夠嗎?
六、全課小結
請你選擇一個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說說我們今天研究了什么?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們通過猜想、舉例、總結、應用發現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學們還可以運用這種數學思維去研究其他的數學知識。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書第54的例題以及55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含用字母表示),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讓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展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和難點:
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作好鋪墊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兩個運算定律,那誰來說說它們的名稱和字母公式呢?(隨學生回答出示小卡片: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研究乘法的另外一個運算定律。
二、聯系實際,探究規律
1.談話:五一快要來了,商場正在開展服裝促銷活動呢!一其去看看吧!
2.課件例題情景圖。
(1)問: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短袖衫:每件32元;褲子:每條45元;夾克衫:每件65元。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
(2)問:李阿姨一共要付多少錢呢?誰能口頭列出綜合算式?
指名說出算式,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65+45)×5 65×5+45×5
讓回答的兩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即先算的是什么。)
第一個算式:先算買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第二個算式:先算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各用多少元。
(3)猜一猜:這兩個算式結果會怎樣?(相等)
(4)計算驗證。
師:真相等嗎?讓我們動筆來算一算,男生算第一道,女生算第二道,做在自備本上。
集體交流,指名匯報計算過程。
(5)師:通過計算,我們發現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的確是相同的,可以給它們畫上等號。(板書:=)我們把這個等式輕聲讀一讀。(學生輕聲讀讀這個等式。)
3.探索、發現規律。
(1)師:仔細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討論交流,指名匯報,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學生可能說:等號左邊有65、45和5這三個數,右邊也有這三個數;都有乘法與加法;等號左邊是65加45的和乘5,右邊是65乘5的積加45乘5的積。……)
(2)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初步得出:65加45的和與5相乘,等于把65和45分別與5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3)師:是不是所有這樣的兩道算式之間都有這樣的聯系呢?誰再來舉個例子?
指名舉例,計算算式結果,得出等式,教師板書。
師:會不會是巧合呢?請你在本子上再舉些例子驗證一下。(學生獨立舉例驗證。)
學生匯報驗證的結果。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三個等式。
問:還有許多同學要發言,說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舉得完嗎?(板書:……)師:這么多等式,看來這不是巧合了,而是藏著一定的秘密在里面。你有什么發現呢?再與你的同桌輕聲說一說。
(4)指名2到3人說說發現,教師隨機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課件出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5)剛才幾位同學在用語言敘述這個規律時感覺有些困難,你會用比較簡潔的方法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你可以用文字、圖形、字母等表示它。
展示各種表達方法,集體交流,估計會有學生想到用字母或圖形等來表達。
表揚寫對的同學,并指出:剛才的這些表達方法都是可以的。特別是寫出(a+b)×c=a×c+b×c的同學,你們和數學家想到一起了。在數學上,我們就用字母a、b、c表示三個數,這個規律可以寫成(a+b)×c=a×c+b×c。(板書,順著讀,逆著讀)
師:用字母公式來表示乘法分配律,你又有什么感覺?(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簡潔美。
三、應用規律,鞏固練習
1. 對于今天學的乘法分配律會了嗎?真的會了嗎?好,那就考考你自己!(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橫著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后面畫“√”。
學生自己判斷。集體交流時指名說說是怎么判斷的?
第3小題匯報時要問:為什么是對的呢?提醒學生注意74×1可直接寫成74。
問:為什么你認為第4題不對呢?說說你的理由。怎樣改就對了呢?
2.掌握得真不錯!下面打開書看55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后,指名匯報。
討論第2小題時問:兩個乘法中相同的乘數是幾?應該把相同的乘數放在括號外面,而且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課件出示長方形菜地:長64米,寬26米)
問:圖上給我們提供了長方形菜地的什么信息?
你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它的周長嗎?
(1)學生完成在自備本上,指名板演兩種不同的方法。
(2)集體交流,出示:(64+26)×2 64×2+26×2
師:剛才大家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了長方形的周長,看這兩道算式,問:哪種算法比較簡便?它們的結果怎樣?符合什么規律?
師:看來我們早在三年級學習長方形的周長時就已經接觸過乘法分配律了。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觀察這兩組算式,想想每組中兩個算式的結果是否相同?為什么?
比一比:請你從每組中各選一道喜歡的算式進行計算,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計算后,集體交流:你們選的哪兩道?為什么喜歡這兩道?
(估計大多數學生會選擇(64+36)×8和25×(17+3),因為這兩道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這兩道計算起來比較麻煩的算式如果讓你來計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嗎?(出示2題)
指名說計算過程,教師用課件展示簡算過程。
小結:看,我們學會了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麻煩的題目變簡單了。明天我們還會更深入地來學習簡便計算。
5. 談話:開學初,學校為了豐富大家的大課間活動,購買了一批體育器材,看看是什么?(課件出示圖片和信息:空竹每個17元,飛盤每個8元,鐵環每個15元。)每種玩具都購買了60個,一共要花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在自備本上,投影展示不同的算法。
觀察這個等式,你有什么想告訴大家嗎?
師小結:看來,乘法分配律不僅可以是兩個加數的`和乘第三個數,還可以推廣到3個加數的和去乘,甚至更多的加數呢!
四、總結回顧
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教后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這是四年級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本節課我比較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知識。首先我先創設了設計買衣服的情景,出示了例題圖,讓學生嘗試通過不同的方法得出結果,再讓學生觀察通過計算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結果,這兩個算式可用“=”連接,使之讓學生從中感受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而后讓學生作出一種猜測:是不是所有這樣的兩道算式之間都有這樣的聯系呢?是不是符合這種形式的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時,我不是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舉例加以驗證。學生興趣濃厚,這里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測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知道乘法分配律給大家計算帶來的便利,從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形公式。
在本節課的練習設計上,我力求有針對性、有坡度的知識延伸。出示一些擴展型的練習:由(17+8+15)×60讓學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是三個數的和,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得到進一步完整,也為以后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埋下伏筆。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是不夠,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在本節課中的一些具體的環節中也還缺乏成熟的思考,對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很好的充分調動起來,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都要多加注意。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7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埋伏
思考問題。
在學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我們觀察了一幅主題圖,有的同學還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二、新授
小組討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教師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引導學生說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個人負責挖坑、種樹,2×25表示25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負責抬水、澆樹。再把它們加起來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組合作:
(1)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
(2)兩組算式有什么不同點?
(3)兩組算式有什么聯系?
匯報。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匯報,靈活地進行引導,總結出要點。
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幾組算式嗎?
學生舉例。
根據學生舉例板書。
到底我們舉的例子是不是符合這樣的規律呢?請學生驗證。
請學生用語言表述出發現的.規律。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幫助我們大家記住乘法分配律?
簡記為:
和與一個數相乘=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
P36/做一做
P38/5
在練習小結中,幫助學生記憶乘法分配律。
四、小結
學生匯報自己的收獲。
教師引導小結,相應完善板書。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25=4×25+2×25
┆(學生舉例)
(a+b)×c=a×c+b×c
a×(b+c)=a×b+a×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
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課后小結: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發現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研究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那乘法還有其他的運算律嗎?希望今天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有新的發現。
出示問題一、一個長方形的長是72米,寬是28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師: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
生1:(72+28)×2
生2:72×2+28×2(板書兩個算式)
師:同學們給出了兩種辦法,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選擇其中的一個算式計算一下。
生計算。
師:請選擇第一個算式的同學,說出你的計算結果。
生:長方形的周長是200米。
師:誰選擇的第二個算式,結果又是多少呢?
生:我算的結果也是200米。
師:通過大家的計算,這兩個數算式的結果相同,我能不能在這兩個算式之間寫上“=”?
生:可以
板書:(72+28)×2=72×2+28×2
出示問題二:學校要換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褲子每件18元,四年級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師:這道題你有能用幾種方法解答?結果是多少?
(生計算,匯報)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結果是6400元。
師:有沒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結果也是6400元。
師: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果卻是相同,那這兩個算式看來也是相等的。
板書:(32+18)×64=32×64+18×32
師: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剛才得到的兩個等式,你有怎樣的感覺?
生:可能有規律。
師:真的有規律嗎?
【評析:教師創設了求長方形的周長和學校買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幾種方法解答?學生很快地按要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出兩式相等。在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在經歷了兩種不同思考方法的計算后,便于學生發現新的知識規律。同時,產生這樣一種數學體驗,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識存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二、探索交流,歸納規律。
師:剛才同學們感覺到這兩個等式中含有規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師:對于可能存在的規律,僅憑這兩個等式就能說明它是成立的嗎?
生:不能。
師:那該怎么辦?
生:找更多的這樣的等式。
師: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請同學們,再找出一些這樣的式子,驗證它們的結果是否相等。
(生舉例驗證)
匯報:
生1:(3+2)×5=3×2+2×5
師:你計算過了嗎?
生1:算了,兩邊的結果都是30.
師:很好,其他同學還有嗎?
生2:(30+50)×5=30×5+50×5
生3:(24+76)×2=24×2+76×2
……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這樣的式子嗎?
生:是。
師:看來同學們頭腦中的那個規律可能真的存在。我們舉了這么多的例子,兩邊的結果都是相等的,可是,萬一除了咱們舉得這些例子外有一個不能成立?那我們舉得這么多例子也就失敗了。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去看,我們不去計算,就能夠判斷兩個式子的結果是否相同?
(生思考)
生:老師,我能。
師:你說說看。
生:比如(72+28)×2=72×2+28×2,左邊括號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個2,右邊是72個2加上28個2,也是100個2,所以兩邊的結果一定是相等的。
師:同學們,你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那你能用這個思路說說你舉得例子嗎?
生1:我寫的是(53+22)×4=53×4+22×4,左邊是75個4,右邊是53個4加上22個4,也是75個4
……
師:現在我們再來思考,有沒有可能像這樣的式子兩邊不相等?
生:不可能,兩邊的結果一定相等。
【評析:學生在已經初步得出規律的基礎上,教師并沒有急于讓學生說出規律,而是繼續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研究機會:“請你再舉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規律的等式”,繼續讓學生觀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討,感悟到等式的特點,驗證其內在的規律,從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猜想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驗證猜想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發現、猜想、質疑、感悟、調整、驗證、完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師:這么看來,同學們猜測的那個規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認為的規律嗎?
生1:(我+你)×他=我×他+你×他,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
生2:(爸爸+媽媽)×我=爸爸×我+媽媽×我。
生3:(A+B)×C=A×C+B×C
生4、(a+b)×c=a×b+a×c
生5、(○+□)×◎=○×◎+□×◎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努力驗證了這個規律,你覺得用那一種表示這個規律更好一些?
生:第三個用小寫字母的那一個。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個好?
生:這樣簡單好記,而且前面學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
師:我也同意你的觀點,這就是咱們數學的簡潔美的體現。這個規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讀一讀這個式子。
(通過讀式子,完善語言表達)
【評析:教師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教師不是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在多個算式的計算中去完整地感知,通過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學生經過這樣的探究活動,才能建構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用語言表達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火眼金睛,判對錯。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思維敏捷,連一連。(把結果相同的兩個式子連起來)
①(42+25+33)×26 ①20×25+4×25
②36×15-26×15 ②(66+34)×66
③66×66+66×34 ③42×26+25×26+33×26
④38×99+38×1 ④(36-26)×15
⑤(20+4)×25 ⑤38×(99+1)
師:相等的式子我們都找到了,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組計算出它們的結果。
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結果是600.
師:你是把兩邊的式子都計算了嗎?
生1:沒有,我是算的右邊的那個式子。
師:你為什么沒用左邊的式子計算呢?
生1:右邊的那個式子計算起來簡單。
師:看來乘法分配律還可以用來簡便計算,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結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邊的那個式子,右邊的括號里是100,38×100好算。
師:大家來觀察這個式子,這是我們發現的那個乘法分配律嗎?
生1:不是.
生2:是,就是把它給倒過來用的。
師:是的,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也可以用來簡化計算。
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結果是150,是通過右邊的式子計算出來的,那樣簡便。
師:看了這個等式,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們剛才做的都是帶“+”的,可是這個是“-”。
師:看來我們的乘法分配律還有新的內涵呢。
補充板書:(a-b)×c=a×c-b×c
師:有沒有計算(42+25+33)×26=42×26+25×26+33×26這個等式的?
生4:我算了,結果是2600,算的是左邊的那個式子。
師:看了它,你有沒有想說的?
生:剛才我們做的都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這個題是三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
師:如果是4個、5個數、更多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還能用分配律嗎?
生:能。
3、合理選擇,算一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評析:練習題的設計綜合性、層次性強,特別是第2題設計的非常巧妙,既對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進行了練習,又對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形式,讓學生有了初步感知,把學生引入更廣闊的數學探索空間。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內在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拓展延伸,引發思考。
這節課我們共同來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沒有分配律呢?
板書:(a+b)÷c=a÷c+b÷c ?
同學們可以課后用我們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進行驗證,總結。
【總評: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生較難理解和敘述的定律。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上教師注重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和體驗中學習知識。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系,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讓學生寫出符合規律的式子,引導學生在研究討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后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觀察、歸納、猜測、驗證、推理等探究發現的全過程,學生不僅發現乘法分配律的知識,而且學習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教學重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點。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正確應用。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出示課件1)計算
25×4=
25×9×4=
18×25×4= 125×16=
75+25=
256×56+256×44=
師:請你說說25×9×4你是如何口算的?
最后一題,學生不會,師快速口算結果,形成懸念。
師:上節課,經過同學們的探索,我們發現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會應用這些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咱們繼續探索,看看我們又會發現什么規律。讓我們一起走上探索之路。
二、探究發現(出現課件2)
師: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貼瓷磚呢,看到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我發現有兩個叔叔在貼瓷磚
生:我發現一個叔叔貼了4列,每列貼9塊,另一個叔叔貼了6列,每列貼了9塊。
師:你最想知道什么問題?
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按鼠標出示問題)師:你能估計出工人叔叔一共貼了多少塊瓷磚嗎?生:我估計大約有100塊瓷磚生:我估計大約有90塊瓷磚。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瓷磚究竟有多少塊。(學生做,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做法?生:6×9+4×9(板書)
=54+36
=90分別算出正面和側面貼的塊數,再相加,就是貼的總塊數。生:(6+4)×9(板書)
= 10×9
=90(塊)
因為每列都是9塊,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用列數去乘每列的塊數,就是一共貼瓷磚的塊數。
師:同學們的計算方法都很好,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種算法,你能發現什么?
生:我發現計算方法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 6×9+4×9=
(6+4)×9(板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兩道算式的特點,你能再舉一些這樣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教師板書)
師:這幾們同學舉的例子符合要求嗎?請在小組中驗證一下。(小組匯報)
小組1:符合要求,因為每組中兩個算式都是相等的。
小組2:在每組的兩個算式中,一個是兩個數的和去乘一個數,另一個是用這兩個數分別是去乘同一個數,再相加,符合要求。(板書用=連接算式)
師:比較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從它們的特點和結果相等中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小組再討論一下。
小組1:我們小組發現,只要符合上面題目要求的算式,結果都是一樣的。
小組2:我們小組發現,兩個不同的數分別去和同一個數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這兩個數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個數,結果不變。結論(課件2):師: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分配律。它是我們學習的`關于乘法的第三個定律。
師:大家齊讀一遍。
師:和同桌說一說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來表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現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嗎?用a,b,c分別表示這三個數,試著寫一寫吧。
(a+b)×c=a×c+b×c(出示課件4)師:這叫做乘法分配律(出示課件5)
三、鞏固練習:
1、計算
(80+4)×25
34×72+34×28師:觀察算式特點,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2、判斷正誤
(25 + 7)×4 = 25 ×4 ×7×4(
)35×9 + 35 = 35×(9 + 1)
= 350—()
3、填一填
(12+40)×3=
× 3 +
×3
15×(40 + 8)= 15×
+ 15×
78×20+22×20=(
+
)×20
66×28 + 66×32 + 66×40
=(
+
+
)×
四、總結
師: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了乘法分配律,你們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條很重要的運算定律。應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計算簡便,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牢記住它,希望它永遠成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長。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0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與反思
設計說明
當我給學生講到練習四第七題的時候,覺得這道題目可以開發一下用來上乘法分配律,讓學生自己制作兩個長不一樣,寬一樣的長方形,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求面積和的方法,自然的引出乘法分配律。然后看了下這節課的課后練習,里面有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的題目,在其后56頁的簡便運算中也能用到逆向運用的知識,于是就把這個運用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知識層次,聯想到我們以前還學習過兩數之和乘另一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去乘第三個數再想減的知識,于是就去習題中找有沒有類似的題目,在55頁第五題中求四年級比五年級多多少人時,如果用乘法分配律的延伸知識可以使計算簡便,又看到練習五的三、四兩題,就必須要知道這個知識才好解決,于是就把乘法分配律的延伸作為第三個層次的教學了,按照這個思路設計了這節課,實際上下來的效果不錯,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并總結規律的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運算簡便。
2、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
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學生能聯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
指明回答
這里有長分別是10厘米和6厘米,寬都是4厘米的兩個長方形紙片,請同學們自己動手把它們組成一個新的長方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動手操作
(課件出示兩個長方形組合的動畫)
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請同學們自己求一下新長方形的面積。
教師巡視,觀察學生不同的解法
反饋: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法,應當有兩種解法,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應加以引導
(課件出示兩種解法)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計算的結果也相同,能把它們寫成一個算式嗎?
學生自己寫一寫,請學生說一說,教師相機板書。
2、比較分析,深入體會
提問:算式左右兩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小組內交流。
反饋交流,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情況相機引導:等號左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使學生明確:等號左邊是10加6的和乘4,等號右邊是10乘4的積加6乘4的積。
設疑:是不是類似這樣的算式都具有這樣的性質呢?學生舉例驗證。
組織交流反饋。可適當的選取一些數字很大的和很小的例子以及有乘數是0的例子等特殊情況。
3、規律符號化,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算式,寫的完嗎?
我們可以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表達這個規律,同學們自己試著在小組內寫一寫,說一說。
反饋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規律。
小結揭示:兩個數的和乘另一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乘另外的數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板書并課件出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三:實踐運用,初步理解。
1、想想做做1
學生自主完成,組織交流。
第二小題教師板書,并啟發學生從算式所表示的意義角度說一說對這個算式的 理解。并在板書上用箭頭標明左邊12出現了2次,右邊在括號外面的數字就是
12.并向學生介紹這可以稱作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板書)
2、想想做做2
自主完成,組織交流。
第三小題引導學生從乘法意義角度去理解。并使學生明白74×1可以看做1個
74,也就是74.
第四小題要和想想做做題1的第二小題做對比。
四:拓展延伸,內化新知
再次出示兩個長方形紙片,提問:如何比較這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學生反饋,引導說出可以重疊比較。學生動手實踐
再問:那么大長方形比小長方形大的面積是那一塊?
讓學生自己動手摸一摸,課件出示重疊動畫,并把多余部分突出顯示。 提問:如何求多出來的'面積呢?請同學們自己列式解答。
學生若想不到可以用大長方形面積減去小長方形的面積,教師可以適當的提 示。
學生反饋,交流。課件出示兩種解法。
談話:這兩個算式結果相同,解決的也是同一個問題,可以把它們寫成一個算 式,課件出示并板書。
再問:這個算式左右兩邊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說出:兩個數的差乘另一個數 等于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乘,再相減。
談話:這個規律用字母如何表示呢?自己試著寫寫看。
學生反饋,教師板書并課件出示。說明這個可以看做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 五:解決實際問題,內化重點難點。
想想做做題5
課件出示,學生讀題。
問題一,要求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適當的解釋兩個 算式之間的聯系。
問題二,鼓勵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引導學生適當的解釋兩個算式之間 的聯系,加強學生對
乘法分配律延伸的理解與內化。
反思:
這節課我是分三個層次來教學。
第一個層次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學生通過運用不同的方法求新長方形的面積來體會規律,感知規律的合理性。這個環節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動手觀察能力。 第二個層次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通過想想做做題1的第二小題的教學,引導學生明確可以從乘法的意義角度來理解算式,并體會乘法分配律的逆向運用。
第三個層次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知道如何比較兩個長方形的大小,并通過動手指一指,知道多出的面積就是兩者相差的面積。在學生自己動手求解的過程中,初步的體會到諸如:(10-6)×4=10×4-6×4也有類似的規律,并嘗試寫出用字母如何表達。
最后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把發現的規律加以運用,從2個小題的解答中初步體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延伸的應用。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使學生能聯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無錫市少兒書法大賽”了,書法組的張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漂亮的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再問:買5件上衣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幫助解釋。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板書,讓學生讀一讀。
談話:剛才我們算的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張老師不這樣選擇,還可以怎樣選擇?(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啟發: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引導:看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地發現了等式兩邊算式之間的聯系。現在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中寫有算式的紙條,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哪些不能?
分組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后兩組為什么不能用等號連起來?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分別是多少?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
要求:你能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先試一試,再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
3、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反饋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小結:a加b的和乘c,與a乘c的積加b乘c的積的和是相等的。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a+b)×c=a×c+b×c]
三、實踐運用,鞏固內化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下面我們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反饋。
2、“想想做做”第2題。
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嗎?課件出示題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題。(略)
四、梳理知識,反思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想對大家說?
五、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第4、5題。
[說明]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感悟和發現乘法分配律,變教學生“學會”為指導學生“會學”。教學中,先組織學生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兩個不同的算式之間建立起聯系,得到了兩個等式,并比較這兩個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給學生提供體驗感悟的空間,為學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組算式,引導學生在小組辨析與爭論中,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隨后的練習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學生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難點:
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準備:掛圖、小黑板。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生談話,引入主題圖:老師準備為參加學校排球操比賽的五位同學去購買衣服。
看看買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師問你打算怎樣算?
生口答師板書:
(65+45)×565×5+45×5
請學生分別說清兩道算式的含義。
2.師問猜想一下,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會怎樣?
要驗證我們的算式是否正確,應該用什么方法?
生計算,個別板演。
證明這兩道算式的結果是相等的。
中間應用“=”接連。
3.生讀算式(65+45)×5=65×5+45×5
師問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說一說,并匯報。
4.這兩道算式相等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規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師問中間可以用“=”來連接嗎?
5.小組討論:這三組等式左邊有什么特點?
右邊有什么特點?
生匯報。
6.師問你能寫出具有這樣規律的等式嗎?
生獨立寫一寫,個別板書。
7.師問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們今天學習的所有具有這種規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內嗎?
生寫一寫,個別板演。
8.揭題: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師總結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于這兩個數分別去乘這一個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適的數,在○里填上運算符號。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強調:乘法分配律,可以正著用,也可以反著用。
2.橫著看,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后面畫“√”
(28+16)×728×7+16×7
15×39+45×39(15+45)×39
74×(20+1)74×20+74
40×50+50×90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組中哪一道題的計算比較簡便。
(1)64×8+36×825×17+25×3
(64+36)×825×(17+3)
讓學生體會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4.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長方形菜地的周長,并說說它們之間的聯系。
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5.你能根據下圖列出兩
道綜合算式嗎?
上面的兩道算式能組成一個等式嗎?
四、全課小結
師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五、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第26頁。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3
《乘法分配律的運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提高計算能力.
(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比較熟練地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是教學的重點;反向應用乘法分配律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二)學習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板書: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出示102×( ).
請同學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老師可以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2.教學例6:用簡便方法計算.
(1)計算102×43.
這是一道兩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用筆算比較麻煩.想一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應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經過討論后,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把原式改寫為(100+2)×43,然后按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一種是把原式改寫成102×(40+3).不要簡單的否定,可以讓學生用兩種方法都做一
做,對比一下,找出哪種方法簡便.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這類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改寫成一個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2)計算102×24.
訂正時說明怎樣簡算的?根據是什么.
(3)計算9×37+9×63.
啟發提問:
①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
②根據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寫成什么形式?這樣算為什么簡便?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師板書:
提問:這題能簡算嗎?什么地方錯了?應怎樣改?
啟發學生明確:題里兩個乘式沒有相同的因數.應該有一個相同的因數,另外兩個因數加起來應是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式子用“=”連接起來.
討論:2,3兩題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式子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改哪個地方?
在討論基礎上得出:
第2題,如果左邊算式不變,右邊算式應改為35×12+45×12,使兩個加數分別與同一個數相乘;如果右邊算式不變,兩個積里有相同的因數45,把相同的因數提到括號外面,兩個不同的因數就是兩個加數,改為(35+12)×45.
第3題右邊兩個積里相同的因數是4,不同的因數是11和25,應改為(11+25)×4.因此
要特別注意:括號里的每一個加數都要同括號外面的數相乘;反過來,必須是兩個積里有相同的因數,才能把相同的因數提到括號外面.而三個數連乘則是可以改變運算順序,它是乘法結合律.必須要掌握這兩個運算定律的區別.
(四)作業
練習十四第5~10題.
教學反思:本節課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了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舉例驗證、交流等活動,從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探究欲望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從而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流合作。新理念還體現不夠,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觀察、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使學生能聯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比賽場景,在活動中激趣
談話:聽說我們四(1)班的同學口算速度快,正確率高,想不想顯一顯身手?那我們來一個速算比賽怎么樣?
A組B組
(1)135×6+65×6(1)(135+65)×6
(2)9×37+9×13(2)9×(37+13)
在A組同學不服氣,說B組容易時,教師激趣:是嗎?B組容易?那我們再來一次好嗎?
A組B組
(1)(10+4)×25(1)10×25+4×25(2)(4+8)×125(2)4×125+8×125
談話:為什么這次A組又輸了?觀察觀察,可不要冤枉了老師。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一切數學知識來源于發現問題,而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有所成就在于他發現問題。看看今天我們的同學們發現一個怎樣的數學知識。有信心嗎?給自己鼓鼓掌!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有5個同學就要去參加“海安縣首屆批發王杯少兒才藝大賽”了,聲樂興趣小組的于老師準備為他們每人買一套一樣的漂亮服裝,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評析:玩是學生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促進人素質、個性發展的最主要途徑是實踐活動,而“玩”正是兒童所特有的實踐活動形式。如何讓學生玩出效果來?教師提供了一個“競賽”的機會,讓學生在“競賽”中發現競賽的不公平,近而尋找不公平的原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探究原因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了同組算式之間的關系。】
二、創設活動情境,在合作中探究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談話: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于老師可以怎樣搭配服裝?
(1)學生的選擇方法1: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
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安排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板演,并了解全班學生采用的什么方法)
反饋: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為什么這樣列式?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再分別說說兩個算式的意義。(課件顯示)
談話:兩個算式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它們的計算結果也相等,那你會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嗎?
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寫,教師巡視。
[教師板書:(65+45)×5=65×5+45×5],讓學生讀一讀。
(2)學生的選擇方法2: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
提問:買5件短袖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根據學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
[教師板書:(32+45)×5=32×5+45×5]
啟發:比較這兩個等式,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體驗,豐富感知。
現在請每個同學拿出信封中的練習紙,想一想在這幾組算式中,哪些可以用等號連起來(在□里畫=號),哪些不能?當然你可以先計算每組中兩個算式的得數,也可以仔細觀察。
在得數相同的兩個算式中間的□里畫“=”
(1)(28+16)×7□28×7+16×7
(2)15×39+45×39□(15+45)×39
(3)74×(20+1)□74×20+74
(4)40×50+50×90□40×(50+90)
(5)(125×50)×8□125×8+50×8
分組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一說:最后兩組為什么不能用等號連起來?有辦法使他們變得相等嗎?(課件顯示修改過程)
談話:你能寫出幾組類似這樣的式子嗎?大家動手寫一寫。(提醒學生認真算一算你寫出的等式兩邊是不是相等)
學生舉例并組織交流。(比較這些等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特點)
3.反思學習,揭示規律
提問: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像這樣等號左邊和右邊的式子都會相等,這是不是巧合?還是有什么規律存在?
談話: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如果用a、b、c代表上面等式中的數,這個規律怎樣表示?[板書:(a+b)×c=a×c+b×c板書好適當圖例解釋意思]
小結:同學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課件顯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對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簡潔、明了,這就是數學的美!
【評析:深層次的探究,教師不急于點明規律,維持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總結規律,進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再寫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內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
談話:讓我們帶著自己發現的數學知識進入今天的“數學樂園”吧!
1.大顯身手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書上填一填。
師:第2題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乘法分配律可以正著用,也可以反著用。[補充板書:a×c+b×c=(a+b)×c]
2.生活應用
(“想想做做”第3題)
小結:說說兩種方法的聯系。
3.巧妙運用
(“想想做做”第4題)(同桌一人做一組,做在練習本上)
談話:每組兩道算式有什么聯系?哪一題計算比較簡便?
現在你知道上課開始時為什么B組同學算得快嗎?
小結: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4.明辨是非
我校二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有34人。三年級有2個班,每個班有36人。二三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王小明這樣計算:
(3+2)×(34+36)
=5×70
=350(人)
①觀察一下,你贊同王小明的算法嗎?為什么?
②要用乘法分配律,要有什么條件?
5.巧猜字謎
猜一猜,等號后邊是三個什么字?
人×(1+2+3)=
6.大膽猜想
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號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嗎?
學生小組交流猜想。
談話:我們再回到課開始的那條題目上,如果于老師想知道“買5件夾克衫比5件短袖衫貴多少元?”你能幫她嗎?試試看!
教師組織、引導學生總結得出:
(a-b)×c=a×c-b×c
小結:大家真了不起!讓我們為自己的偉大發現熱烈鼓掌吧!
【評析:例題的第三次變式,為學生的猜想提供了素材,也讓本課學生的探究得到延伸,拓展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練習的設計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形式活潑,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四、回憶梳理知識,在反思中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想想做做”第5題。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學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并能用字母表示這一規律。
【學習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那么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投影出示學習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靠大家自學,你們有信心嗎?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 請看自學指導。
二、自學指導(投影出示):
打開書26頁例7,根據例7的問題在主題圖中尋找信息。重點看黃色邊框內的內容。
1、認真觀察比較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2、這種關系運用了什么定律?用文字和字母分別怎么表示?
(6分鐘后比一比誰檢測題做的最好。)
師:自學的時候,比一比,看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學競賽開始
三、先學:
(一)、看一看
學生認真看書,教師巡視,督促每個學生都在認真看書。
(二)、做一做
1、完成教材中第26頁的“做一做”。三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書上。
2、教師進行巡視了解情況,發現錯例,進行二次備課。
四、后教
(一)、更正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錯誤的可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糾正。
(二)、討論
1、觀察第一道題,你認為做對的請舉手,為什么?
2、觀察第二道題,你認為做對的請舉手,為什么?
(符合乘法的分配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a±b)×c=a×c±b×c (a、b、c為任意數)
3、觀察第三道題,你認為做對的請舉手,為什么?
(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
五、課堂小結
你能用最簡練的語言表述出今天的收獲嗎?
六、練一練
1、把練習七第6題做在練習本上。
選作題:練習七第9題。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為任意數)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12-22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7-03
乘法的分配律教學設計03-17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6-19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4-01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與反思09-15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優秀02-15
【熱門】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4-06
【薦】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