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時間:2024-01-09 08:22:3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必備)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必備)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一、復習舊課,鞏固詞語。

  二、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問題]

  a.第3小節和第5小節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

  b.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c.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明確]

  a.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c.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美的語句?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三、體驗反思。

  [提問]為什么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五、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布置作業。

  1、寫作練習:借鑒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副“校園秋景圖”。

  2、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的景物及其特征,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選用的準確生動的詞語及形象貼切的比喻、擬人句,并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課前學習活動

  1.摘錄文中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圖書館、網絡等,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繪冬天的詩文或名句;

  3.反復朗讀課文,能讀出感情并體會語言的精妙。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提起北國的冬天,同學們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怎樣的畫面呢?(學生暢所欲言: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等蕭條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去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問題:

  ①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這個特點能從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③作者寫景是按照一定順序的,你能理清寫景的層次嗎?

  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三、研讀賞析

  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可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賞析文章,品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色。

  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賞析,教師提供示例。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還原到課文中,反復朗讀,體會語言的妙處:

  (一)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里。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3.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兩個“臥”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二)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后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現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后的小山,有很多準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三)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四)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小結。

  四、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歸納五點: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按順序(不同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五、作業布置

  1、課外閱讀《白馬湖之冬》,和本文進行比較鑒賞。

  2、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濟南冬天特有的迷人景色。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描寫景色的方法(情景交融)。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章中優美的語言。

  4.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熱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審美能力。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步驟:第一課時

  四、情景導入

  同學們,十月的秋天涼爽怡人,這是風高云淡、果實飄香的南方的季節。而今天呢?我們將組織一次超時空的北國之旅。我們知道“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飄雪”,北方的冬天白雪飄飛、寒風凜冽。嚴寒幾乎成為人們頭腦中的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而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告訴我們,濟南的冬天是溫暖、響晴的。他作為我們的導游,帶著我們北上濟南城,會讓我們領略怎樣的冬天?(板書課文題目與作者)

  五、教學新課

  1.明確教學目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目標)

  2.作者簡介與創作背景(利用多媒體展示)

  3.整體感知

  ①播放朗讀錄音,圈點生字詞,整體把握,理出文章脈絡(若條件不允許,則分兩個小組齊讀課文,相互糾正錯誤讀音。老師強調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

  ②疏通生字詞,強化記憶;

  多媒體課件展示“字詞練習”:

  為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鑲( );響( )晴

  肌( )膚;綠萍( )

  水藻( );貯藏( )

  澄( )清

  六、師生共賞

  齊讀第一自然段,老師提問,學生作答,老師再作引導與補充。

  (1)本文的開頭的寫法有什么特點?(對比的寫作手法)

  (2)你能具體說一說是怎樣對比的嗎?運用這一組對比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濟南的冬天溫情的特點)

  板書:

  (3)本文段中,出現了多少次“像我”,為什么這樣寫呢?

  2次。文中原句強調了“像我”這個短語,作為插入語出現在句子中,就著重指出了“我”獨特的感受。

  (4)本文段中,“響晴”,“響亮”分別是什么意思?又怎樣的表達效果?

  “響晴”指天空晴朗無云;“響亮”指非常明亮,這兩個“響”相當于一個程度副詞,可解釋為“很”,“非常”。這樣寫是為了突出濟南冬天無風,無霧而“溫晴”的特點。

  (5)老師補充:

  “溫晴”貫串全文的主線。下文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冬天的景色便是緊緊扣住這一天氣特點來寫的。作者之所以拿這三個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老舍25歲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國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領教了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兩相比較,老舍不禁發自肺腑抒情道,“濟南真算個寶地”(板書:體現贊美之情)。從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七、師生共賞:

  隨機抽樣三名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

  【創新訓練】

  作者為了讓我們對濟南“溫晴”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揮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語句。其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的修辭手法。現在請你們細細默讀、品味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簡單勾勒出濟南冬天的樣子,也就是讓老師看一看在你腦海中陽光下的濟南城是怎樣的?

  要求:同學們根據第二自然段,邊默讀邊勾勒出陽光下的濟南城,花時2分鐘(提示:濟南的地理環境,小山的全景等)。

  老師抽樣欣賞學生的作品,適當評價。

  出示教具,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小黑板上的勾勒圖)。

  【品味語言】

  (1)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使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文中哪些句子寫的.是小山的地理特征?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了點口兒,寫出小山圍住濟南城的地理環境。

  (3)作者采用哪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找出相應的句子,并說說它有什么作用。(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說的最好)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低聲細語的"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當小山將濟南城圍攏,中間低,四周高,作者便把這種形狀聯想成“小搖籃”,濟南城便像嬰兒一樣,在小山圍成的小搖籃里酣睡。冬天的凜冽寒風被阻擋在外,使得濟南冬天的氣候變得與眾不同,它是溫暖響晴的。加上小山們那一句安靜低聲、溫存體貼的撫慰——“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樣便十分形象、生動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4)作者為什么說濟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呢?

  有近代人為慈善下了如此的定義:懷有仁愛之心謂之慈;廣行濟困之舉為之善,慈善是仁德與善行的統一。“慈善”通常是指人的神態,慈祥、謙遜。老舍用“慈善”形容濟南的冬天,表現了濟南的冬天給人無比親切之感。像小搖籃一樣的小山保護人們免受寒冬冰凍之苦,而是創造了如春天一樣溫暖、響晴的生存環境。如此安全而舒適,使人們不由得對濟南的冬天產生喜愛和感激之情。我們都領略過“寒冬”的淫威。然而,這里的冬天并非一副嚴酷的面孔,而是那樣的笑容可掬,如長輩般的“慈善”可親,怎不叫人喜愛并由衷贊美它呢?

  八、課堂回顧與總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

  文章開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濟南是個“寶地”。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緊緊抓住濟南“溫晴”的特點,從地理環境、人們的表情與幻想這幾個角度來寫,描繪了陽光下濟南的全景。濟南像被“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暖和安適地睡著”,多么恬靜、多么安逸。因此,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本文情景交融,語言準確,生動,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九、拓展延伸:

  ①你生活的城市里,冬天是個什么樣子的?請你練練筆,把心中最深的感受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注意: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

  ②抄寫、注音和解釋“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附錄:

  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和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貧民家庭。幼年喪又靠母親撫養長大。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愛上了文學。畢業后,任天津南開中學國文教員。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在英國六年,共發表三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1930年回國,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任教。這期間,老舍寫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錫傳》《駱駝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尤以《駱駝祥子》影響最大,這是一首"舊時代的葬歌"。小說被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X集團摧殘迫害,不幸逝世,終年67歲。

  老舍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大學任教七年,對山東產生了深厚感情,他稱山東為"第二故鄉"。這時期他生活比較愉快,在創作上也是豐收期。由此可見,山東七年多的時間,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齊魯大學任教是寫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的偽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濟南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此文雖是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的腳步,一起欣賞了濟南冬天的幾幅美麗的畫面。冬天的濟南那么美,當然也離不開老舍先生優美的語言和寫作的技巧。這節課我們就來品味課文的語言美和手法美。

  二、自學指導

  (一)語言品析

  作者常選取很有表現力的詞,經過提煉,很有生氣,掩卷細品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其神韻。請仔細品析下列句子的美妙之處。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交流點撥】

  “小搖籃”運用了比喻和擬人手法,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底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交流點撥】

  連續的擬人手法:睡、喚醒,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冬天舒適溫暖的環境。

  3.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

  【交流點撥】

  “臥”采用擬人手法,將小村莊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濟南小村莊的可愛,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交流點撥】

  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5.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交流點撥】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

  【交流點撥】

  “有的……有的……”更加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雪的覆蓋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隱若現;并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色彩斑駁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生動形象地將山坡上斑駁的色彩和風兒吹動下的小山描繪得富有動感和美感,顯得更加秀麗迷人,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7.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交流點撥】

  對“微黃”“忽然”“微微”這三個詞的運用,可見作者遣詞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動形象地將山腰的薄雪在夕陽下發生的變化細膩地描寫出來,使小山顯得格外情態可掬,同時也隱含了作者對小山的喜愛之情。

  (二)寫法探究

  1.文章是用怎樣的方式突出濟南“溫晴”的天氣的?

  【交流點撥】

  通過三組對比:北平的寒與濟南的暖對比;倫敦的暗與濟南的明對比;熱帶的熱與濟南的溫對比,突出濟南“溫晴”的特點。

  2.作者描寫濟南的山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交流點撥】

  按照由里到外、從上到下的順序描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處的山。

  3.縱觀全文,本文在寫景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點撥】

  (1)以動寫靜:“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寫出雪動人的形態。

  (2)想象:比喻與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三)比較閱讀

  《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交流點撥】

  相同點:①都是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②脈絡清晰,層次井然。③抓住特征寫景,情景交融。④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語言樸實、清新。⑤細致觀察、具體描寫。

  不同點:①《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濟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②《春》側重于近處的細致觀察,《濟南的.冬天》側重于遠景的觀察,且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特點有所變化。如本文第二段,是從景物的上方俯視下來,描繪出陽光朗照下的濟南像被圍在小搖籃里,突出溫暖如春的特點。

  三、板書設計

  北平的寒濟南的暖

  倫敦的暗濟南的明溫晴

  熱帶的熱濟南的溫

  陽光朗照下的山里、上

  薄雪覆蓋下的山寫景順序

  城外遠處的山外、下

  四、拓展延伸

  請你描繪一下你家鄉的冬景。(200字以內)

  【交流】

  生甲:這是一個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頂上,稻草垛和籬笆上,拖拉機站的木棚上,都披著白雪;山上的松樹林和竹林,都披著白雪;那高高的楓樹和野柿樹的樹干、樹枝上,都披著白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小溪中的石頭上都覆蓋著白雪: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只白色的幼獅在雪地里沉睡;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生乙:冬天到了,北方的冷空氣南下,西北風怒吼著,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一整夜。早上,我開門一看:房頂白了,草地也白了,樹上掛滿了雪白雪白的冰凌,我們的世界變成了一片銀白。冬天真美啊!

  生丙:我的家鄉是湖北的一個山區,這里一年四季分明。時值初冬,北風利颼了,滿山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闊葉樹的葉子基本落光了,那些堅強的針葉樹綠中帶褐。河水還在不停地奔襲,只是水變淺了,變得更冷了,水草枯萎,那嬉戲的魚兒早已不知去向。慘白的太陽有氣無力地露露臉后,馬上躲進灰蒙蒙的云里去了。看到這樣的景象,我的感覺只是陰冷。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帶領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2.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4.讓學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經歷、創作,加強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么樣絕美的景致,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帶著疑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知學習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并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贊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征是什么?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贊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散文的朗讀,師生讀,生生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文本中理解、解決問題。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內容,抓住重點,培養學生相互交流查找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景物的特點。

  (四)語言運用與品味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請學生展示朗讀,帶著同學們再品析課文,思考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我認為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2)詞語選用上十分講究。

  舉例: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設計意圖】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了解品賞語言的角度。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

  (五)活動學習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征,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六)布置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效果。2.課堂知識的學以致用。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6

  (一)說教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語言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選取了一個個獨特的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寫景物時,語言準確生動,充滿了對濟南的熱愛之情。從本單元教材編排的意圖來看,學習本課,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學到的比喻,擬人的修辭,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據此并結合本單元編排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三維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反復美讀,提高學生欣賞品評美文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③體會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這些認識的基礎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味優美的語言,

  體會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難點:學習寓情于景的寫法。

  (二)說教法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我以審美為突破口,從審美角度進行閱讀教學,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按照審美過程的規律,我把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設計成三個大板塊,即“課文品讀三部曲”: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并在每個板塊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為這個環節的“眼”。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美的語言,體會美的情感,領悟美的意境,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輔之以如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示范品評法,個性化教學法

  (三)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據此并結合本文內容,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美文誦讀法,畫面再現法,鑒賞品評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漁。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課下布置大家找來一幅最美的圖畫,自己配上一段欣賞畫面美的文字,要求盡量多地用上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準備課前交流。

  (此環節的設置,用一種新穎,生動的形式解決字詞教學,既可以督促學生預習又可以初步訓練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二、導入新課

  大自然多姿多彩,畫家用線條色彩描繪,音樂家用音符節奏表現,而文學家卻用優美的文字來表達。古詩有:“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冬天,在北方人們的眼中一向是寒風凜冽,冰封雪凍,然而在一代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被描繪得那么美麗多情,溫馨可人,富有詩情畫意。那么濟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請大家趕快走進《濟南的冬天》跟隨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環節我用優美的`語言創設一種審美的閱讀情境,喚起學生的美感情緒,使學生獲得美感體驗,立時把學生引入學習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讀三部曲之一——發現美

  1、美讀課文:即讀時一要正確把握語調,語氣,讀出感情,二要有適當的表情,如讀第二段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讀把教材的無聲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為真情實感,以誦讀方式融入語文的音樂美,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阻攔地接受課文內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羅丹名言:“美是處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應該學會在生活和自然中去發現美!

  請同學們把你們發現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別喜歡的語段畫出來,傾注感情,再次進行美讀,讀給組內成員聽,并推薦代表在班上讀給大家聽。師生點評。

  (此環節的設置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美讀中發現美的語言,體會美的情感,領悟美的意境,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加深對文章內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從而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導游,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你將分哪幾個方面來介紹

  先列講述提綱,設計一下導游詞,然后說給同桌聽聽,再找三名學生到班上給大家當導游。

  教師適時打出以下提綱供參考:

  先用對比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溫情”的特點,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最后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以當導游這種活潑的活動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口語交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此環節可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整體感知課文是品味妙詞佳句的前提,可為下面研讀課文奠定基礎,抓思路教學能綱舉目張。)

  (閱讀散文,不仔細地咀嚼語言,就不能真正領會作品的美。欣賞妙詞佳句,可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因此我設計的下一個環節是……)

  四、品讀三部曲之二——欣賞美

 1、“評析式”品味欣賞

  ①教師評析示范:作者錘煉詞語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練形象的詞語和精彩動人的比喻句,擬人句值得仔細品味。下面就請同學就你喜歡的段落寫一段文字,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說說你喜歡的理由。老師在課前對自己喜歡的作了一番評析,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同學們在評析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一些關鍵的詞語和句子。老師將打印好的“薄雪覆蓋小山圖”評析分發給學生。

  (本文運用比喻擬人,運用寓情于景的寫法,可是初一學生年齡小,閱讀能力不是很強,特別是對寫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體會,理解不到位,這時教師的示范點撥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做出實實在在的楷模,但教師應該主要充當組織引導者,示范點撥者和激發鼓勵者的角色,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所以重點應放在下一環節:學生評析交流上。)

  ②學生評析交流: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獨到的閱讀體驗寫成鑒賞評析的文字,看誰能用特別得體,特別生動,特別詳實的語言展示出來。此環節為了避免欣賞語段的重復,把五個段落分給八個組,每組成員完成本組段落評析任務外,還可選其它段落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對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一環節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個性化行為。課文中多次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肯定能得到學生的青睞,學生在點評交流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于修辭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表達效果的不同,重點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擬人,比喻寫法的好處,如:

  (1)組: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除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外,還應引導學生體會到:

  (1)

  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

  (2)

  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感染,相互吸納,會營造濃烈的讀書氛圍。初中學生好勝心很強,為了拿出最好的東西更是用勁心思去理解,品味,從而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他學生來講,能夠聽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時也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起到激勵的作用。)

  2、體驗反思:體會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贊美之情的句子。探究“為什么老舍眼中濟南最美”

  (本環節要在探究中突破難點,在課前布置學生上網查找老舍與濟南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資料交換閱讀,學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潑灑筆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濟南的馬車,洋車,大蔥,秋天,冬天,齊大校園等景物,寫出了長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過探索會發現,老舍之所以把濟南的冬天寫得那么美,是因為他對濟南有著深厚的熱愛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文章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讓景更美,情更真。并理解體會別林斯基的名言“美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

  五、品讀三部曲之三——“創造美”

1、如果你喜歡寫作,你可以把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也可以對課前準備的優美畫面再次進行描寫,注意要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如恰當的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寫法。

  2、如果你擅長繪畫,就畫出想象中的濟南美景。

  (讓學生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內容,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創造美,這種教學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有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能。第一題的設計意圖:學習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抒發自己對家鄉,對大自然的感情,與本課開頭照應。第二題的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通過這項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活學生想象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通過一幅幅畫面的描畫和欣賞,使學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動,使他們在和諧愉悅中得到陶冶,產生強烈的審美欲望,急于次走進文本,對課文去做審美體驗與鑒賞。)

  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并進行片段描寫。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后對濟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么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么?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1、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么關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里”。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2、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后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布置作業。

  掌握字詞。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濟南冬天總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寫景方法,仿寫片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寫景方法學以致用,進行片斷仿寫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藝術賜給西湖,把夏天的賜給瑞士,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我們剛剛學過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們筆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生命力、勃勃生機;熱烈、緊張、急促)。沒得上帝賞賜的春和夏就已經那么迷人了,這個深得上帝厚愛的濟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跟隨老舍去領略一下濟南的冬景吧!

  二、整體感知

  (聽范讀,思考問題)

  1、作者的眼中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怎樣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詞來概括?

  溫晴

  2、濟南冬天的這個特點作者是通過哪兩種景物來體現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讀

  1、老舍先生抓住“溫晴”這一主線,雖然只選取了山和水兩種景物,但是卻向我們呈現了四幅美麗的濟南冬景圖,你能為這些風景圖取一個動聽的名字嗎?

  老師先來示范一下:第一幅圖主要寫的是陽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陽光朗照圖,其他三幅圖請同學來取?

  陽光朗照圖、薄雪覆蓋圖、城外遠山圖、空靈水晶圖

  2、四幅景物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

  過渡:同學們描述的每幅圖都非常的美,老師都喜歡。但如果一定要說最喜歡的話,那老師會選擇第二幅圖——薄雪下的山景圖。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從這幅圖畫中找尋答案吧。

  3、集體朗讀

  一般說來,冬天凜冽的寒風已經讓給人感覺很冷了,而下雪過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為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

  4、為什么作者會認為下點小雪后會更妙呢,這個妙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閱讀,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詞句,并說說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運用比喻,松的青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寫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態。

  頂:準確表現了“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并暗指這是“小雪”,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護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

  運用比喻,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仿佛給藍天鑲上了銀邊。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里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決非僅山尖是白的

  ③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運用比喻,白雪和暗黃的草色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襯

  運用擬人,(想象)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寫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動人的形態

  穿: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山坡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寫出夕陽映照下雪嬌美的顏色和情態,以及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師總結:作者通過矮松、白雪、草色、斜陽這些景物來襯托雪的顏色與情態,從而生動形象的體現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這是對小山妙的一個具體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圖的特點——秀氣。作者就是抓住秀氣這個主要特征,通過一系列妙景來體現來突出。

  5、對這些景物的描寫過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種怎樣的描寫順序?(找出表示順序的詞)

  從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過剛才的賞析,同學們覺得我們能從這段中學到哪寫景的方法?

  師生歸納板書: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順序,修辭運用,用詞的正確、虛實結合

  7、其實,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蓋下的山描寫得如此亮麗多彩,除了剛才我們所說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寫景的順序和修辭運用之外,老師覺得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哪一點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對景物的熱愛)

  補充作者經歷及簡介:本文約寫于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他從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七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為他的“第二故鄉”。正因為融入了他的故鄉之情,所以將濟南的山色描寫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對于老舍,同學們還知道關于他的哪些資料嗎?(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

  四、學以致用

  剛剛我們通過賞析第二幅圖,總結了一些寫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下面請同學們仿照這幅圖,借鑒其中的一些寫法,學以致用。

  1、改寫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動。(比喻、擬人、動詞選擇)

  群山把小山村圍在中間

  山伸出長長的、彎彎的手臂,把村莊溫柔地擁在懷里。(擬人、動詞地選擇)

  2、片斷仿寫:描寫我們校園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筆來表達你對校園的`熱愛吧!

  要求:字數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運用修辭手法(1-2)種,注意用詞正確

  學生當堂練習,教師挑選2-3篇進行點評

  五、課堂總結

  學生總結:學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寫作方面的)

  教師總結:領略到了老舍筆下的北國之城濟南與眾不同的冬季景觀,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觀,此外通過本文的學習還學到很多寫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寫景順序,運用修辭等等,希望本節課的歸納的寫作方法能運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業布置

  1.試用所學雪景圖的方法來品讀其他三幅冬景圖。

  2.沒完成的同學課后仿寫完,完成的課后修改。

  課后評析:

  本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采用了讀寫結合的方法,就一個重點語段作為閱讀分析的范本,然后從中總結寫作方法進行學以致用。。

  教學結構上設置了“整體感知”、“文本研讀”、“學以致用”等三大教學板塊,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老舍《濟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話作為導入,引起學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賞析過程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指導性。其間穿插相關的優美圖片,激發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互動性較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訓練。學以致用部分對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熟悉課文,同時使學生都覺得這樣的片斷寫作有章可循,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并且通過自己作品與課文比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多角度體現濟南的冬天獨特的美。

  2、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點

  理清脈絡,了解濟南冬天的總特點和描寫的角度。

  三、 教學難點

  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用一句話描述冬天給你留下的印象,如:

  冬天狂風呼嘯,一條條樹枝就像一條條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著。

  然而在老舍的筆下,冬天卻富有別具一格的溫馨舒適之美。

  (二)簡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作家。他勤奮筆耕,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話劇《茶館》《龍須溝》等大量文學作品,贏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崇高贊譽。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中文講師, 1929年回國,先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山東也被成為他的“第二故鄉”。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

  (三)整體感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寫風景不妨寫點實物,寫出詩情畫意。

  老舍《談敘述與描寫》

  (四)精讀片段: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思考:

  本段抓住哪些景物,從什么角度,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了精細的描繪?雪后的小山總的特點是什么?選取喜愛的語句品味語言的妙處。

  明確:景物:矮松、黃草、薄雪等;

  角度:色彩(青黑 銀白 暗黃 粉色)

  順序:自上而下(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特點:秀氣,暗呼段首的“妙”字,體現“溫晴”特點。

  寫作特點:

  1.善用比喻和擬人,準確而恰到好處,給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調對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寫。

  (五)拓展閱讀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里面,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賞析語言特點。

  (六)布置作業

  推薦閱讀《四世同堂》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難點】

  根據每一段的特點,快速背誦。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導入

  1.請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播放教師從網上下載的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并作簡要介紹。

  二、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三、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2.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體味文章蘊含的感情。

  3.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氣候特點的詞語。

  明確:溫晴。

  (2)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各側重于哪個方面?

  明確: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遠山。

  (3)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明確:暖、綠、清。

  四、仔細品讀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請學生速讀第1、2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有關濟南的資料進一步體會:

  ①為什么稱“小山”?

  明確: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

  明確: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3.從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學生自由探究,然后討論、交流。答案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是個寶地。足見作者對其珍愛。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一句,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溫馨之感躍然紙上。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能正確讀寫濟南、鑲上、寬敞、澄清等詞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活動教學法、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多媒體出示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么樣絕美的景致,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并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贊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征是什么?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贊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讀

  1.第一環節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2.第二環節語言品讀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我認為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征,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五)小結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五、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濟南冬天的景物特點;

  2.學習老舍先生的寫景方法;

  3.抓住特點寫寫家鄉的景物。

  4.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品質。

  切入角度:觀察、理解并表現景物之美。

  教學程序:

  一、 導入。

  老待在磨坪,讓人總有幾分厭倦。今天,雪霽天晴,我想跟同學們一道,“走出巖口河,走出南津關”,到山東省省會濟南去作一趟免費旅游,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的獨特魅力,大家可有興趣?

  (板書:濟南的冬天 老舍)

  二、 品讀。

  1. 穿過漫長的時空隧道,剎那間,我們已到達目的地。讓我們首先對濟南來個“走馬觀花”,以便撈個大致印象。(范讀首段,提醒同學們抓主要語言信息。板書:寶地)

  2. 我們大老員地跑到山東濟南,僅僅這么驚鴻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嗎?既然是專為游山玩水而來,那我們就不妨先不緊不慢地來看看濟南的山。(板書:山)

  請大家美美地讀,細細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寫的山的特點。

  ⑴一圈小山——溫暖、慈善(比喻、擬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氣(比喻、擬人)

  3. 濟南號稱“泉城”,我們到了這兒,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遺憾終生了。走,抓緊時間,抓住機遇,看水去!

  (板書:水)

  不知這兒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熱氣、綠、澄清、空靈(比喻、擬人)

  請注意,這水邊有一塊石碑,碑上還刻有一首詩呢!嘿,這兩句好妙!大家愿記下來嗎?這兩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 疑讀:自讀,質疑。

  四、 小結、回顧。

  同學們,濟南雖好,不可久留。穿過時空隧道,我們眨眼間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穩穩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現在,我作為磨坪中學廣播室的特約記者,想采訪幾位同學:

  ⑴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看過冬天的濟南,你打算如何評價?

  ⑵老舍先生為什么稱濟南是塊寶地?

  五、 寫作實踐。

  其實啊,我們磨坪也是個山青水秀的風水寶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興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筆,描繪一番嗎?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寫出家鄉景物的特點。

  濟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學目標:

  1、領悟濟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寫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擬人的寫景手法寫一種景物。

  教學重、難點:

  1、文中如何描繪景色。

  2、品味語言,仿寫。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投影屏幕上現示一幅中國地圖,請學生在地圖上指出自己家鄉的位置,并說說印象中家鄉的冬天。

  二整體把握,領略美景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初步領悟濟南的美景。

  2、推薦朗讀高手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想象感受濟南的冬天,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你印象中濟南的冬天,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濟南這個地方的特點。

  (溫晴 溫暖) (寶地)

  3、關上書本,你的腦海中浮現出濟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個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陽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導演,你想把濟南冬天的美景介紹給世界人民,讓別人也了解濟南,并激起他們想到濟南來領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過什么景色來表現呢?你的鏡頭中會出現哪些畫面呢?

  三、品味語言

  1、 比較朗讀,體味文中語言的優美。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保準暖和。”

  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的時候,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問:這兩組句子中,每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確: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動,第一句都體現出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2、 說說你喜歡那幾句,喜歡共同幾句的同學一起朗讀。

  3、 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寫

  文中為我們展現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特點,我們通過課文感受到了濟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生命和感情,請你模仿你喜歡的那幾句也來寫一種或一處你喜歡的景物,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將景物寫活。(比喻、擬人)

  五、人文拓展

  濟南自古有“泉城”之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來濟南的泉水每年會有一段時間無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濟南出現了罕見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環境污染,地下水過量開采所制。我們怎樣使濟南回到過去的美景之中?

  六、課外作業

  搜集有關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資料,盡可能地閱讀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書設計:

  陽光 暖和

  山雪 秀氣 寶地

  水天 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學目標:

  ⒈精讀課文,體會景物描寫中的感情

  ⒉賞析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一、導入。

  由作業導入:大家在《學習札記》上積累了許多生動美麗的語句,那我們今天就來交流一下,這些語句生動、美麗,它們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組討論,完成課文第一段賞析(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老師引導、補充)

  ⒈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對比)

  ⒉你能具體說一說是怎樣對比的嗎?

  北平—刮風 倫敦—有霧 熱帶—有毒日

  濟南—無風聲 濟南—無霧 濟南—無毒日

  ⒊作者運用這一組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⒋師補充:作者之所以拿這三個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老舍25歲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國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領教了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兩相比較,老舍不禁發自肺腑抒情道:“濟南真算個寶地。”

  從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三、研讀賞析濟南的山、水(教師出示問題組,引導學生研討,師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是個什么樣子的?你能閉上眼睛想出來嗎?(把書面文字化為具體形象,從而體會作者描寫的精妙)

  ⒉作者從三個方面來寫冬天的山景,你能說一下是哪三個方面嗎?它們各有什么特點?你最喜歡哪方面,請談一談。

  A、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B、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C、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⒊在作者筆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兩個句子,賦予景物什么樣的感情?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這兒準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⒋課文中,作者仿佛帶著讀者去看,去想濟南冬天的“溫晴”[背誦]景象,你能脫離課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的情景嗎?[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次序]

  ⒌本文語言準確、生動,你能舉例說明嗎?文章多處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嗎?

  [例]把濟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搖籃”,賦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

  ⒍有人說作者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作結,匠心獨具,說一說你的觀點?

  小結: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情景交融,語言準確,生動,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四、拓展延伸。

  同是山東省,我們膠州地區的冬天是個什么樣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說說嗎?[注意: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

  五、體驗反思。

  老舍先生住慣了多風的北京,并剛由多霧的倫敦回來,因而對濟南的冬天的溫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個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點的感受?

  [舉個例子說一說或者可以寫在《讀書札記》上]

  濟南的冬天教案4

  課 題: 《濟南的冬天》

  課 型: 新 課

  課 時:

  教學方法: 競賽式活動課 教學媒體: 錄音機 《春江花月夜》曲 幻燈機及膠片

  教學重難點:

  1、多角度的寫景

  2、多種修辭的應用

  3、想象能力的培養

  設計思路:

  1、從課文客體的分析討論中,使學生明確多角度寫景的思維方法。

  2、從辭格的辨識中,使學生明確用什么語言格式表達自己的欣賞,傳達自己感受。

  3、有了前兩者為基礎,學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達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為學生想象的載體,滿足學生想象及表達想象的欲望,檢驗學生的想象及表達能力。

  4、為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引進交互,引進競賽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我們剛學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春圖?其中應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師:上一課時,我們初步學習了老舍先生的〈〈濟南冬天〉〉,我們知道那里有溫晴的天,慈愛溫情的山,多姿嬌美的`雪,溫柔多情的水。(板書)讀之,直惹我們眷顧不舍,流連忘返。除了上一節課咱們欣賞的溫晴的天,還有什么使我們如此迷戀這濟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樣(修辭)把一個活脫脫的濟南之冬呈現給我們的呢?我們的具體感受又如何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一)閱讀感知

  1、自由閱讀第二段

  2、抽生閱讀

  3、生評價閱讀質量,教師計分。

  (二)研讀深化

  1、教師設問:并用幻燈展示問

  A:作者用哪句話由一段文字過度到這一文段?

  B:作者在該文段中用了一個“奇”字,你認為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從哪些角度寫了濟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應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聯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體現?

  F:從小山和人們的對話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樣的情致?

  2、生分語文學習小組討論,準備搶答

  3,教師評價,計分并板書

  (三)談感受繪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小山慈愛溫情的特點已經歷歷在目,通過研讀學習,我們請幾位同學上臺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給我們描繪一下。

  2、生準備……

  3、分組描繪,教師評價計分。

  小結 小結內容及各學習小組的比分情況

  三、品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閱讀感知

  1、接力閱讀

  2、評價并計分

  研讀深化

  1、教師設問(以燈片展示問題):

  A:文中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了”,請問妙在哪里?

  B:有哪些動詞寫出了小雪怎樣的特點?

  C:段中應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D:作者是如何處理多角度的?

  2、生討論,準備搶答……

  3、生搶答,教師評價并計分。

  談感受述美景

  1、師:享受了濟南小雪景,我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

  2、生準備 ……

  3、生描述,師評價并計分

  小結

  教師作學習內容和競賽兩方面的小結。

  擴展發散應用

  1、師: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對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絕不會無動于衷,于是,畫家們拿起了自己的畫筆;音樂家們連綴著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們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學家馳騁在自己的思想里……這里的每一位藝術家都會無一例外地應用到一種能力,那就是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學們,你想過成為一名藝術家嗎,你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風采嗎?我為大家準備了一首中國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請各位伏案聆聽,打開你思想的閘門,馳騁你的想象,把你頭腦里的生動畫面表述出來,可以是聽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師播放音樂,生伏案聆聽……

  3、生描述,師評價并給相應的組別計分。

  總結該課時

  總結兩方面的情況,一、學習內容。二、競賽結果。給優秀學習小組最熱烈的掌聲,給暫時滯后的學習小組以鼓勵。

  結束并布置作業

  1、自學課文余下內容,下節課展示自學結果。

  2、把聽音樂后的感受寫在作業本上,下一課時評出優秀篇章節,在班上張貼公布。

  反思:

  該課以競賽為課堂組織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為核心實現了課堂以學生為文體的現代教學觀。課中學生表現涌躍,努力地思考,積極地回答問題,尤其是在教師給出錄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課堂氛圍,更是活躍,同學們紛紛舉手,要表達自己的看法。面對同學們的精彩描述,課中掌聲不斷。這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享受,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們感受了成功,長此以往,他們會愛上語文的。

  我的教學目標,自然也在同學們,快樂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得以實現。他們懂得了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實踐了表達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個內容,我們給孩子們學習那些經典名篇,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寫,學會名家名篇的寫法。就這上點來說,我的這堂課是成功的。

  從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我們了解到春天不僅帶來人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

  簡介濟南歷史,參看《濟南歷史概述》一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劉鳳誥(清)“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

  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1) 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溫晴)(用對比的手法描寫)

  (2)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聯系?

  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修辭在寫景中的作用。

  (1) 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2)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3)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味這些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什么?妙:引出了下文對雪的光、色、態的描寫,點出了雪景的秀麗和奇妙。臥:展現了一種安適悠閑的氣氛,呼應前文“安適暖和”的感受。

  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思考下列問題: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學生自由朗讀《春》和《濟南的冬天》中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斷,再次體會大師筆法。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重點】

  品味精妙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習難點】

  品味精妙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自主預習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詞吧,通過努力,你能掌握嗎?趕快動筆吧,親愛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寬chǎng ( ) 水藻( )

  狹窄 ( ) 寬敞 ( ) 貯蓄( ) 澄清( ) 濟南( ) 鑲上 ( ) 髻 ( ) 看護婦( )

  2、解釋下列詞語

  響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選出下面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嗎?( )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4、《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話劇________________。

  【課內探究案】

  一.創設情境,激情投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一提起冬天,我們腦子里浮現的恰是北風怒號、白雪皚皚、萬木蕭條的畫面。但濟南的冬天卻是與眾不同的,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更是別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別樣的美感。那么濟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別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這種美的'呢?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特有的溫馨吧。(板書課題)

  ※朗讀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效果。

  二、學案引導,自主探究,指向目標。

  (一)聽讀課文,感受濟南美景

  請大家借著美妙的音樂,循著課文的范讀錄音,馳騁你豐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的美。 想想,濟南的冬天給你的總體印象如何?你能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出來嗎? 溫晴、慈善

  (二)美讀課文,欣賞冬天美景

  1.瀏覽課文,想想作者描繪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來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呢?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點?你能用以“濟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為開頭說一段話嗎?

  比如:濟南冬天美,美在溫晴的天氣,沒有呼呼的風聲,沒有濃重慘淡的灰霧,沒有毒辣辣的烈日,是響晴的寶地。

  (學生自主探究)

  濟南冬天美,美在陽光朗照下的小山溫情可愛,像個小搖籃;美在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遠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畫。

  濟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嬌艷的雪色、嬌美的雪態,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藍天白雪相映生輝,白雪黃草,相映成趣。它嬌美、秀氣,情態可掬。

  濟南冬天美,美在小雪點染后的山色,樹尖上頂著白雪,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白 雪黃草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給山們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陽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濟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綠的水,它冒著點兒熱氣,水藻更

  與碧藍的晴交相輝映,像塊藍水晶,蘊蓄蓬勃生機,洋溢無限溫情。

  濟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態,它“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題,合作探究,初達目標。

  (三)悟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為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服務的。那么作者把濟南冬天的山水寫得如此之美,是想表達什么思想感情呢?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

  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的美麗景色時,處處流露出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直接抒發感情)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創造意境,流露深情) “樹尖上頂著一?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們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后,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卻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一、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據所讀內容,解析文章題目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結:作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二、研讀精彩語段,學習寫景方法

  1.齊聲誦讀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矮松 山尖 草色 陽光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后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讀第3語段。

  三、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對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作簡析。

  ⑴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醍。

  ⑵山坡上臥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⑶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學生討論評析:

  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濟南老城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

  ⑵先運用擬人手法,用“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接著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畫”來表現城外遠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運用擬人,“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更寫出了“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外,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四、對比閱讀思考,學習寫景技巧。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征。《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面,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結束語:

  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為我們描繪了濟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贊美之情。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通過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讓學生感受美,領略美。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讓學生感受美,領略美。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

  以話題“我眼中的冬天”為話題,聊聊冬天給學生的感受。找準機會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并順勢介紹有關老舍的文學常識。

  二、初讀感知“美”

  1.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學們讀讀看你從哪里發現了美?(學生會從文章各個地方找出“美”,拿來和同學交流)

  2.你能用美麗的聲音,向我們傳達美嗎?

  (教師啟發、引導,并積極表揚)

  三、再讀聚焦“美”

  3.同學們,你們覺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學生大部分會回答“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4.讓我們齊讀這一段。(讓學生熟悉這一段)

  5.教師范讀這一段,配樂讀出美感。(教師引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四、三讀朗誦“美”

  6.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做標記,具體指導。(要做到細致而有效,如用﹏號表示聲音的延長等)

  7.學生自由練讀。(根據標記提示,注意輕重緩急、語氣感情)

  8.指名學生朗讀,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評價,教師指導。在這一環節,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我從 讀出了 ,因為 。”(必要情況下,教師可以具體指導一兩句)

  9.學生再次練讀,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五、朗讀擂臺賽

  10.教師公布擂臺賽具體規則。(找裁判,以學生掌聲高低為準,最后能站在講臺上的同學獲勝)

  11.參賽學生朗讀,教師配樂,其他學生評價。

  六、板書設計(略)

  七、沉思畫出美

  課下再讀這段,將你心中的美畫出來吧。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抓住了一個“美”字,讓學生在美麗的世界里走了一遭。這節課重點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感知語言的能力,達成了預設目標,學生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2-28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3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3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2

濟南冬天的教學設計01-07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05-21

教學設計《濟南的冬天》07-01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05-12

濟南冬天優秀教學設計02-24

濟南的冬天片段教學設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