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通用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通用1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自然界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造型游戲《走進大自然》
2、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
1、是否能積極參與這次活動的全過程。《走進大自然》
2、是否能與同學友好合作。
3、是否對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進一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
課前準備: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藝術和巖畫的作品圖片。
2、學生準備相應的工具材料,如:各種廢舊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紙、繩子、彩色塑料紙、竹竿、蘆葦、蘆花、高粱穗……)、工具(鏟子、水桶、畫筆、顏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藝術作品等圖片沙雕作品
二、講授新課
走進大自然,沙雕是一種以沙和海水為基本材料的雕塑藝術,它通過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種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為材料,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粘合劑。作品完成后經過外表噴灑特定膠水加固,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可以保持幾個月。沙雕屬于大地藝術的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其體積的巨大是傳統雕塑難以比擬的,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沙雕是一門邊緣藝術,融合雕塑、繪畫、建筑、體育、戶外娛樂等各大元素。一般的愛好者不需要特別的專業訓練,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蹲哌M大自然》
冰雕是一種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藝術品。它是俄國人首創的。走進大自然,1740年,歐洲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寒冷天氣,除了南部地區外,均被堅冰封鎖,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結上了厚厚的一層冰。在這寒冷的冬天里,專橫跋扈的俄國女皇安娜伊萬諾夫開了一個很殘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塊在彼得堡的內瓦河上建一座宮殿,用作失寵的王子米歇爾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們無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長17米,辟有3間冰室的冰宮,冰宮內還擺放著各種造型美觀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宮內的小花園里還“長著”用冰塑的各種花草樹木。冰宮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宮中舉行了婚禮,并且在那里度過了洞房花燭之夜。安娜伊萬諾夫的'惡作劇導致了冰雕藝術的誕生。從此,藝術園地中又增添了冰雕這一奇葩。
三、討論:小朋友們今天你是不是也想來試一試呢?我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可以讓你們揮灑的好地方——沙坑。
。1)、請同學討論你想讓這些地方呈現怎樣的效果(喜氣洋洋的、冰天雪地的、異國風情的、神秘的、亮麗的?)
2)、你覺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來造型。
3)、自由分組,回家準備,討論設計方案。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大家一起來交流。
四、講評
五、小結
教學隨感:對大地藝術、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學生感嘆于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導入:其實我們小朋友就是一個天生的大地藝術家,因為我們小朋友沒有一個不喜歡玩泥巴,沒有一個不喜歡堆雪人。今天老師看到每組小朋友已經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廢舊物品和顏料?磥硪粓霰任漭^量的爭奪賽馬上就要開始了。
二、討論
你準備怎么做?老師舉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長得最茂盛的時候,那青青的草兒就像大地的頭發,我想邀請幾個同學與我一起把田埂兩邊的青草編成小辮子。扎上彩紙做的蝴蝶結,遠遠望去,那田埂定會像
一個盛裝的小姑娘。
1、學生交流創作思路,同學和老師可以使其思路更趨合理。
2、學生可以單獨或小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開招組員,如:我想用沙(泥)做一個童話里的城堡,:誰想與我合作?
三、分組進行制作制定比賽要求:
(1)保持課堂紀律,注意安全。
(2)立意新穎,構思巧妙。
。3)能與同學團結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時清掃場地。
四、進行評比:評出最佳方案獎、最佳設計獎,最佳制作獎
五、講評:學生互相進行評論,老師點評
六、小結
七、課后拓展:可以裝飾其他墻面、樹桿、山石等
教后隨感:由于是戶外活動,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隨意的排列組合成有趣的形狀,作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通用2
[說教材]
首先說說教材,《走進大自然》是一首兒童詩歌。圖文并茂,插圖優美,生動易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第7冊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編者把《走進大自然》安排在教材的開頭有其特殊的含義,《走進大自然》全詩描寫了我們走進大自然獲得的豐富體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啟迪我們要深入大自然,這樣才能得到來自大自然的豐富體驗,懂得生活的多彩多姿。根據素質教育新思想,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要求,進行教學。
[說目標]
根據本課內容,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本堂課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并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初讀詩歌和激發動機中——入情。讓學生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此,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有一位朋友,托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聽!接著播放大自然中一些聲響的錄音。并讓學生聽完后說說自己的感受。新課標指出: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并表達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語文,使學生開闊視野。所以課前,我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關于大自然的`資料,接著我讓學生相互交流,以達到激發他們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第二環節在感受詩歌描寫的情境中——動情。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兒童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們所描繪的對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寄寓情感的形象。我運用將大自然的美,用圖畫、音樂,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詩歌中描寫大自然美好的景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的描繪了茂密的森林里,小鳥在枝頭婉轉歌唱;蝴蝶翩翩起舞,偶爾停留在五顏六色的花瓣上。展示了美麗的大自然。我依據這個材料制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追著小鳥走進密林,追著小溪走進深山,追著蝴蝶,追著野花,我們走進大自然!薄澳敲醋哌M了大自然,同學們想做什么呢?”從而引入詩歌第二節的學習。
第三環節在品讀詩歌的神韻中——移情。兒童在感受詩歌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并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品讀。品讀詩歌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詩歌語言不僅承載著人、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形象寄托著作者的情感。
因此品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對象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設計了以下環節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課件展示詩歌中大自然的美麗景象,接著我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瞧,同學們都想融進大自然里,去體驗和感受它的美妙,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融進大自然的好辦法呢?”引導學生體會詩句“讓畫筆去訪問每一片花瓣”——作為小畫家,你想怎樣去訪問呢?引導學生想象會畫些什么?“網住每一個季節的斑斕”——你是怎么暢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的?通過圖片再次讓學生感受四季的燦爛多彩。讓學生小組討論,指名說,評議感受。這樣的設計,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大自然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強烈的熱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讓學生用心去體驗,感受,才能領略大自然的奧秘,感受到生活的燦爛。抒發他們對詩歌中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復品讀欣賞后,大自然之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在隨后的詩歌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有情,教材有情,“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梁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最后,讓學生在課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關大自然的資料,并教學生在課外體驗大自然,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更樂意地學習語文,學好語文。
我的說課結束,歡迎提出寶貴意見。
板書設計: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
【《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09-13
走進麗江教學設計04-17
《走進大自然》教學設計(三年級上冊)10-09
走進信息世界教學設計05-31
走進畫圖世界教學設計11-26
長春版《走進童話》教學設計10-09
《走進花果山》教學設計09-19
大自然的秘密教學設計12-06
《美麗的大自然》教學設計03-28
教學設計:大自然的語言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