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設計1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予樹》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興高采烈”、“如愿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你還記得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嗎?西方也有與我們的春節一樣盛大的節日,是──(生接)圣誕節。在那樣美好的節日里,孩子們最希望得到什么?(禮物、團聚、快樂、愛……)有一年的圣誕節,在一個僅有8歲的孩子身上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節課上,如果你能夠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認真聽講,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
2、師板書課題,指讀,糾正讀音。
從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入手,引入新課,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進而建構閱讀的話題;同時,將課堂常規要求和文本中的“禮物”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對題目中出現的多音字,及時指導,很有必要。
二、整體感知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⑶讀完以后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學要求清晰而明確,有目標要求,也有方法指導。
2、出示以下詞語,說說意思:
沉默不語如愿以償仁愛體諒
3、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詞語的句子:
“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以詞入課,看似乎順手捎帶,實則匠心獨具,由一串詞,拎起重點段落,王老師深諳“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實質。若能在這個環節前面加上檢查其他詞句和學生讀通的訓練,則學習更為扎實。因為5冊孩子畢竟還有不少的識字任務,讀通課文,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若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則另當別論。
三、導學悟情
1、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⑴品讀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語”為切入點,學習運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理解該詞背后所蘊含的意思,體會“沉默不語”中隱含的體貼和善良。
①師:“沉默不語”是什么意思?(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她的內心在想些什么?自由讀讀1~3自然段。
(她想:哥哥姐姐買了那么多禮物,而我只買了棒棒糖,他們會不會失望呀?我把錢給別人買禮物,媽媽會怎么想呢?……)
②隨機理解“興高采烈”、“猜測”等詞義,指導朗讀相應的句子。“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在這個地方,王老師為我們示范了如何抓關鍵詞語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的教學策略。人物心理細膩的變化,是這個文本的特點,王老師抓最能表現金吉亞內心世界的詞語,通過正面體會和側面對比,引導學生走進小女孩的心靈深處。學生的理解就此走向豐滿而深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文本的解讀和捕捉關鍵詞的能力,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
2、品讀第4自然段:
師:我們通過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外表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里想著家人,體貼家人。這么體貼,為什么只給家人買了棒棒糖?讓我們再來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并劃出相關的句子。
重點出示:
“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故意少“什么都”三字,使學生體會那個小女孩的一無所有。)
⑴說話:那個小女孩沒有……沒有……沒有……(禮物、鮮花、歡樂、愛……)
⑵朗讀。
⑶師: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在圣誕節前夕什么都沒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來到這棵掛滿心愿卡的樹前,會說什么?(學生自由說話──師生情景對話)
師:孩子,我們家并不寬裕,這點錢是讓她幫哥哥姐姐實現愿望的。
生:……
師:金吉婭,這是媽媽辛辛苦苦才攢下的錢,你該為自家人買禮物的呀。
生:……
師:孩子,哥哥姐姐都給你買了禮物,你卻要為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花錢,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師:孩子,你是多么善良,多么仁愛,多么體貼,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⑷出示: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學生齊讀。
⑸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
(說話:不僅……還有……還有……還有……還有……)
⑹再次齊讀“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四、想象說話、寫話
1、如果金吉婭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對她說什么?
2、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會怎樣表達對金吉婭的謝意?
盡量用上以下詞語:如愿以償、善良、體貼、仁愛、同情、不僅……還……
讓孩子們在語境中學習遷移詞語,這是這個設計的一大亮點。詞語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表現”。表現,是人固有的言語生命的欲求,作為教師,要喚醒、順應、和養護這種欲求。學生學習詞語,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更重要的目標是指向于“言語表現”,缺乏表現力度的詞語,是沒有生命力的僵死符號。因此,教學詞語,要結合課文內容,創設“語用”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寫話說話,在說和寫的訓練中,讓詞語在表現中最大限度地增殖。這樣,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匯”能很快地轉化為“積極詞匯”,這樣的詞語,才是有效度的詞語。王老師讓孩子們借助這些詞語來抒發情感,則將詞語教學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⑵ 讀懂課文,了解金吉婭怎么花出20萬美元購買圣誕禮物的。
⑶ 體會文章最后一節的含義,了解母親的心情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從中受到愛心教育,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了解金吉婭怎么花出20萬美元購買圣誕禮物的.。
2、體會文章最后一節的含義,讓學生從中受到愛心教育。
【課前準備】
1、反映圣誕節的錄像帶或圖片。
2、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
學生交流匯報所收集到的有關圣誕節的資料。
2、了解圣誕節,學生看西方人過圣誕節的錄像(或圖片)。
3、談話: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師:今天我們來學一篇發生在圣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課題,齊讀課題:“給予樹”)
5、理解課題:
“給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呢?
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要求:
⑴ 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準字音。
⑵ 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讀,正音。
⑵ 出示詞語讀詞。
⑶ 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語、仁愛、如愿以償。
3、學生討論: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生匯報,師點撥。
三、學生自主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節讀文,回顧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等會我們來討論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12個字。
2、先讀讀,再組詞。
3、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寫字時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導寫字。
5、評議: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生展示)
6、學生練寫: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五、作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交流感悟
上節課你們讀了課文,那你對哪些內容最感興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學課文1到3自然段
1、指讀1、2段后討論:
你讀懂了什么?
2、生匯報,教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
⑴ 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可引導學生抓住“沉默不語”來質疑、釋疑。
⑵ 圣誕前夕,我給了每個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
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導朗讀,體會盼望圣誕節的心情。
4、指讀第3段,學生邊聽邊評議:讀得有感情嗎?為什么?
5、指名再讀,再評議,再指導朗讀。
四、學習4、5段
1、齊讀第4段,討論:讀懂了什么?
2、引導學生在感情地朗讀第4段中金吉婭說的話。
3、用橫線劃出金吉婭買洋娃娃送給女孩的句子。
4、讓學生說說對這句話的體會。
5、指讀第5段:
⑴ 討論:金吉婭給家人的圣誕禮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嗎?為什么?
⑵ 引導學生理解媽媽心情的變化。
⑶ 齊讀,讓學生充分感悟金吉婭善良、仁愛的品質。
五、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很感動,請你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句子。
2、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婭,請你替那個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幾句感謝的話。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3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溫情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予樹教學設計模板,歡迎閱讀參考!
教學理念:
愛的模樣有千萬種,孩子間的“給予”更是讓我們看到了金子般的心。《給予樹》這篇課文,文質優美,情感動人,通過品讀文本,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思維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糖”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心理。
3.通過研讀關鍵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
4.在感悟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思維、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研讀有關金吉婭言行和神態的句子,體會金吉婭的心理。
教學難點:
在閱讀、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和同情,感受愛心帶給人的真情和快樂。
教學準備:
圣誕樹掛圖、圣誕節的短片、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坐得真端正,老師要獎勵給大家一段動畫(播放圣誕節的動畫)。這是一個關于圣誕節的歡快的視頻。你們喜歡圣誕節嗎?(生:喜歡。)那誰能介紹一下?(出示資料袋的內容)。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發生在圣誕前夕(板書課題:給予樹)
提示:課題當中“給”讀“jǐ”,是一個多音字,另一個讀“gěi”。同時注意,“予”字和我們學過的“矛”很像,但是沒有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師在板貼上范寫,生自己寫并同桌互評),好,齊讀課題。
2.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質疑: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就是送給,幫助的意思。給予樹就是——給別人幫助的樹。)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導入新課,并隨機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到底發生了一個什么故事呢?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根據自讀要求,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2.檢查預習
(1)給予 圣誕節 享受 仁愛 寬裕 前夕 猜測 顯然
(2)沉默不語 如愿以償 興高采烈
(3)援助中心 棒棒糖 (相機解釋“援助中心”,教寫生字“糖”)
3.課文中寫了哪幾個人物?給你印象最深的是誰呢?(課件出示“我”(媽媽)、兄弟姐妹(4個)、小女孩、金吉婭,相機板書:金吉婭)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讀課文,檢查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三、精讀品析,感悟真情
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吉婭。請大家自由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寫金吉婭神態和語言的句子,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
1.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為什么金吉婭會沉默不語呢?(一方面她為自己沒有為家人準備像樣的禮物而難過,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媽媽的責怪。)
2.“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1)省略號,表示停頓,金吉婭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難過。)金吉婭為沒有給家人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她可真是一個——善良、體貼的孩子,(相機板書:善良、體貼,齊讀)。
(2)文中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里知道的?(“什么都沒有”)
(3)她可能沒有什么呢?(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沒有朋友,沒有圣誕禮物)她可真是“什么都沒有”啊,多可憐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的孩子,誰能試著讀一讀?(指名讀)
3.“后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
(1)這是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小女孩,她多么需要人們的幫助啊!你從這段話中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一直盼望”
我們不認識這個小女孩,不知道她長什么樣,只知道她在一直盼望,什么是“一直盼望”?
晚上,她盼望著——圣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
夢中,她盼望著—— ;
早晨,她盼望著—— 。
晚上睡覺前,她祈禱著能有一個洋娃娃,睡夢中,她做夢也在祈禱圣誕老人會送給她一個洋娃娃,早上醒來,她發現身邊什么都沒有,于是她帶著失落,又帶著憧憬,開始新的盼望。從晚上到早上,從夢中到清醒,小女孩每時每刻都在盼望有一個洋娃娃,這真是——一直盼望。(配樂)
帶著小女孩的可憐和盼望,帶著金吉婭的同情,誰來讀一讀這段話?(指名讀,并進行朗讀指導)
(2)小女孩把她的心愿寫在了卡片上,掛在了給予樹上,她可能會寫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小女孩,你會怎樣寫呢?
(預設:我是個孤兒,是個沒有伙伴的小女孩,是個沒有爸爸媽媽關懷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個穿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個洋娃娃!)
(3)是呀,金吉婭仿佛真的看到了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動了。這時候她內心是怎樣想的呢?(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金吉婭做出了決定:“于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可真是一個——善良、仁愛、同情的孩子。(相機板書:仁愛、同情)
設計意圖:通過對關鍵句子、重點詞語的.研讀,使學生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后來,小女孩收到洋娃娃,她的臉上露出了快樂、幸福的笑容,此時,她的心中有千言萬語,讓我們把它化成對金吉婭深深的祝福和感謝吧!請你替小女孩些幾句感謝的話,把它掛到我們的“給予樹”上吧!
設計意圖:通過寫感謝語,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正像高爾基說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希望我們大家更樂于“給予”,感受給予帶給我們的快樂!而文中的母親“我”,在這一系列事情的發展中,心情會有哪些變化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作業:將這個感人的故事,回家講給父母聽。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并為下節課作鋪墊,引導學生理解“給予”的真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板書設計:
給予樹
棒棒糖
金吉婭
善良、體貼、仁愛、同情
洋娃娃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理念】
本課的設計重在凸現語文課的“文”味。“語文教學的目標,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在“聽、說、讀、寫”的活動中習得語文。讓學生在“聽說”實踐中鍛煉聽說能力,在默讀、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具體詞語的“畫外之音、言外之意”。
【設計特色】
1、抓住“詞串”導讀:
在整堂課的構思中,三個詞串將課堂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情”因品詞析句讀文而起,情境與文境有機相生。
2、創設多個情境場:
創設了一個寫的情境和多個口語交際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聽、說、寫的實踐機會,從而感受語言學習的魅力和由此帶來的快樂。
【教學目的】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感悟詞語與色彩、情感的關系,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品詞入境,對比激疑
1、揭題導入:
(課件出示圣誕節的畫面)我們都知道,圣誕節是西方國家最隆重的節日。每當圣誕節即將來臨,人們都以興奮的心情期待她。《給予樹》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圣誕節前夕。
2、品讀第一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紅色顯示)
熱烈地討論 誠摯的祝福 甜蜜的笑容 興高采烈
請學生用聲音和表情讀出對詞語的理解。
設計意圖:圣誕節是快樂的,紅色是令人振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讀上述詞串,不僅有助于理解詞語本身,還烘托了圣誕節的熱鬧氛圍。
3、品讀第二個詞串:(課件出示詞串,灰色顯示)
擔心 沉默不語 生氣
4、質疑:
第二個詞串與圣誕節的氣氛是不是不相吻合?
設計意圖:兩組詞串感情色彩對立,紅、灰色對比鮮明,促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二、讀文悟情,探究釋疑
過渡:想知道他們為什么“擔心、沉默不語、生氣”嗎?請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
1、揭秘“擔心”,體會母子間的深情厚意:
⑴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擔心”一詞所在的句子。
⑵ 思考、討論:媽媽擔心什么?為什么擔心?
⑶ 讀出媽媽的擔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己比較感受到這些詞語背后的意思,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閱讀的方法蘊含在引導中,學生以后閱讀的時候也會注意追索詞句,體會詞語背后隱含的意思,讀書會不斷深入,最終實現自能讀書。
2、揭秘“生氣”,體會母親對孩子嚴中有愛:
⑴ 過渡:
當媽媽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時,孩子們都很高興。回來的路上,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為什么呢?指讀“生氣”一詞所在的句子。
⑵ 議論:
一些棒棒糖需要多少錢?媽媽會往哪些壞處想?
3、揭秘“沉默不語”,體會金吉婭對陌生人的關愛:
⑴ 聽“沉默不語”背后的畫外音。
⑵ 品讀直接寫“給予樹”的句子,說說到底什么是“給予樹”?
⑶ 圍繞“卡片”理解“給予”與“被給予”:
① 是啊,給予樹上除了樹葉,還掛滿了卡片,其中有一張卡片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卡片上有她的一個小小的愿望。這張卡片是這樣的:
課件出示小女孩寫的卡片:
圣誕老人:
又到圣誕節了,我還是什么也沒有。我一直盼望擁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呀!我想做她的媽媽,不要讓它像我一樣成為孤兒。
愛您的小愛麗斯
② 卡片中哪個詞深深地打動了你?
結合實際理解“一直盼望”。
③ 在圣誕快樂的音樂聲中,以金吉婭的身份寫卡片。
設計意圖:以金吉婭的身份來寫卡片,給學生一個總結和思考的機會,此時金吉婭會寫些什么?這樣的思考,有利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同時,又讓學生把學習以后的感受融合進寫的過程中,學生既有一次精神之旅,同時擁有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
④ 師扮演工作人員,一生扮演金吉婭,就金吉婭捐贈洋娃娃的場景開始交際。
4、品味媽媽的感動及其原由:
⑴ 師生誦讀最后一段。
⑵ 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償”。
哥哥、姐姐知道真相后會對妹妹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了兩個口語交際的情境,以不同的身份來表達,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說出具體的人物應該說出的話,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人在什么樣的情境中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在不斷的角色轉換中,無形中鍛煉了聽和說的能力。
5、呼應設疑,小結解疑:
⑴ 師生集體感悟:
透過“媽媽的這份擔心”,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無比憐愛;透過“媽媽的生氣”,我們看到了媽媽對孩子的嚴中之愛;透過“金吉婭的沉默不語”,我們看到了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關愛。
⑵ 在課文的最后一段找出幾個特別溫馨的詞:
如:緊緊地擁抱、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如愿以償。
⑶ 如果把它們添加在“擔心、沉默不語、生氣”下面,在使用顏色上有什么建議,并說說理由。
設計意圖:顏色和語言的共性在于都能傳達感情,師生一道在“情”場中走了個來回,相信這會是一個更溫馨、更幸福,給人帶來更多憧憬的圣誕節,因此,選擇的顏色可以是大紅、粉紅、翠綠等。借助顏色表達情感,符合美學的原理。
三、愛意回蕩,總結升華
1、給“給予樹”起名。
2、給予樹到底應該種在哪里呢?
設計意圖:學生對“給予”的理解是多元的,其中還包含了愿望、快樂、友誼、真情等,起名滿足了學生表達的愿望。生活中,人與人的相互給予是無時不在的,那么這樣的一棵“樹”應該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的設計拉近了文本與生活的距離。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第31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給予、擔心、沉默不語、如愿以償”等詞語。
2、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獲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和語言體會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陌生女孩的'信、心形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品詞入境,對比激趣
1、了解圣誕節,揭示課題
①(出示圣誕老人圖片)問:你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圣誕節),認識“圣誕”,說說對圣誕的了解(師相機簡筆畫圣誕樹)
②師簡介圣誕節(見課后資料):12月25日是西方的春節,人們把它稱為圣誕節。在圣誕節這天,人們圍著圣誕樹唱歌跳舞,還有人會穿上紅衣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誕老人,給孩子們分發禮物。在那天,孩子們可以體會到送禮物和收禮物的快樂,而窮人的孩子則將自己的愿望寫在卡片上,掛上圣誕樹(貼卡片)
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圣誕節前夕的故事——《給予樹》
2、檢查預習效果
①同桌互查(你指我認)
圣誕 分享 仁愛 寬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愿以償
②抽查詞語
a、圣誕 分享 仁愛 寬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愿以償
重點認:援助,理解援助中心?
b、對比讀詞語
熱烈地討論 誠摯地祝福 甜蜜的笑容 興高采烈
(圣誕來了,開心地讀)
擔心 生氣 沉默不語
3、過渡:如此開心的日子,卻有如此不協調的音符,到底發生了什么,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讀明意,理清思路
1、5人接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人邊聽邊想,找找,文中寫了誰?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2、指名讀
3、交流,師補充板書
4、質疑:金吉婭把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送給了家人,卻將貴重的洋娃娃送給了陌生女孩,這又是為什么呢?
三、走近金吉婭,感悟給予
過渡: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吉婭的內心世界看看吧!學習第3、4段
(出示)在小組內找到描寫金吉婭語言和動作神態的句子,用“------”畫出來
1、抓“沉默不語”感悟
a、金吉婭怎么了?(沉默不語)理解沉默不語。
b、此時的她在想什么呢?那我們把答案在腦袋里修正一下,自讀1—3段后回答
c、體會讀:一齊讀,沉默不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并不開心的金吉婭;
女生讀,金吉婭擔心媽媽生氣,怕媽媽難過,心事重重。
對比讀,此時的哥哥姐姐呢?可能買了什么?說了什么?再讀。
2、過渡:一個沉默不語讓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對家人的關心、體貼,但她卻把相比昂貴的棒棒糖送給了陌生女孩,這又是為什么呢?
3、用金吉婭的話來感悟
①讀金吉婭說的話
②出示“可是媽媽,……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③多可憐的孩子,圣誕節來了,她卻什么也沒有,當你來到商場,摘下小女孩的心愿卡(請人讀)體會“一直盼望”
④師生對話:你就是金吉婭,“金吉婭,你在想什么?”“你送了這么貴重的禮物給小女孩,還能送更多更好的禮物嗎?”
4、總結:多善良的孩子啊,當愛需要選擇的時候,她選擇了把更多的愛給更需要幫助的小女孩,這是一種大愛,一起讀(出示最后一節)
四、情感升華,拓展結束
1、學習第5段
“咚咚咚”,圣誕節的鐘聲敲響了,8歲的金吉婭讓小女孩如愿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禮物,她帶給小女孩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還帶給了她……(一起來讀)
2、如果你是媽媽,你想說:“……”(讀)
你是哥哥姐姐,你想說:“……”(再讀)
這還僅僅是一棵圣誕樹嗎?它還是一棵……(學生取名字)(希望、同情、快樂、愛心、友誼、美滿、體貼、高興、熱心、愿望……)
3、收到了禮物,小女孩的臉上露出了快樂、幸福的笑臉,此時,她心中有千言萬語,讓我們把它化成對金吉婭深深地祝福和感謝吧!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也可以寫你自己對曾幫助過你的人的那份感激之情。
4、學生在心形卡片上寫話后交流
5、總結:讓我們也記住:給予也是一種快樂!給予也能收獲幸福!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沉默不語”“仁愛”等詞的意思。
2、通過閱讀課文中描寫金吉婭和媽媽神態、語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心情和內心變化。
3、有感情朗讀,感受金吉婭美好的品質,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積累詞語,練習寫話。
重點:通過品讀金亞婭的話和媽媽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美好善良的品質。
難點: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3分)
1、復習課文主要內容:
導入:孩子們,知道12月25日是西方的什么節日嗎?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許多圣誕禮物,喜歡嗎?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這篇課文也跟圣誕禮物有關,題目叫什么?一起書寫課題:給予樹。δ出示多音字:給g?i給jí形近字:予矛學生復習鞏固
2、檢查生字
給予圣誕分享
寬裕猜測棒棒糖立即
援助中心卡片盼望仁愛體貼
興高采烈沉默不語如愿以償
二、品讀“沉默不語”,感受金吉婭心情(10分)
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圣誕)到來之前,(金吉婭)用媽媽給的(20)美元,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女孩,只給自己家人買了(棒棒糖)。
2、同學們,你們幫助了別人心情會怎樣?(高興、開心),可是金吉婭幫助了小女孩后,又是怎樣的?請在課文中找出句子或詞語說說。
3、交流:金亞婭為什么沉默不語?
出示課件1:δ對比“興高采烈”和“沉默不語”,理解“沉默不語”
學生朗讀,讀出兩種心情的不同。
追問: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擔心媽媽生氣,擔心沒用禮物給哥哥姐姐)難道她不想買漂亮的禮物給哥哥姐姐嗎?是什么改變了她的想法?找出課文的句子讀讀
生: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
4、老師把這個小女孩寫的卡片帶到這里了,你們想知道,這張卡片寫了什么?
(課件2)老師讀。
師;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金吉婭,此時此刻,你讀到這張卡片,會怎么想?怎么做?
(學生交流)
三、品讀金吉婭,體會人物品質(10分)
1、對呀,金吉婭也是跟你們一樣想的,她用買禮物的錢買了洋娃娃送給小女孩,可是,沒有禮物給哥哥姐姐,她又是怎么跟媽媽解釋的呀?(課件)
課件3: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δ對比: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師:小女孩沒有什么?沒有什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她沒有親人的關懷,沒有禮物,甚至連一句溫暖的祝福都沒有,更不會有圣誕節的快樂。)
2、是呀,金吉婭有太多的理由要把這個洋娃娃送給小女孩了,誰愿意當金吉婭,把你的理由跟媽媽說一說?(指名讀,讀出感情。)
再讀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飛達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
3、金吉婭送給陌生小女孩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洋娃娃嗎?
課件4:她送給小女孩的還有一份(),一份()一份()一份()。
4、老師也被你們這么多金吉婭的愛心感動了,那金吉婭的媽媽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四、品讀媽媽的變化,感受母親的心情(8分)
1、當媽媽知道金吉婭只買了棒棒糖時,心里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找出句子讀讀。(生氣、疑惑)
2、可是,當媽媽知道金吉婭為什么只買了棒棒糖的原因后,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
3、此時此刻,媽媽是這樣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能用一個詞形容媽媽的心情嗎?
(激動、開心)上學生說。
課件6:是啊,媽媽()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因為這個圣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我們(),還送給我們(),以及()。
δ理解:如愿以償、仁愛
齊讀該這段話,體會含義。δ用“不但……還……”說一句話
4、圣誕節的晚上,當媽媽把這件事告訴哥哥姐姐后,他們拿著金吉婭送的棒棒糖,會怎樣?
哥哥()極了,因為這個圣誕節,()。
姐姐()極了,因為這個圣誕節,()。
5、課件7: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也收到一份()的禮物,心里()極了,因為這節課,我們學到了()。
6、升華感情(5分)
a)這棵給予樹讓我們認識了一個美麗善良的金吉婭,也讓一個陌生的小女孩如愿以償,在你心中,你覺得這棵給予樹還可以叫什么樹?
b)給予樹已在金吉婭的心中生根,相信它也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今后還會在我們學校,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扎根。
c)圣誕節那天,陌生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婭的禮物非常開心、激動,她有很多話想對金吉婭說,δ請你替小女孩來寫一寫吧。
學生在小卡片上寫話。(播放音樂)
d)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課后把給予樹貼到黑板上的圣誕樹上,讓這棵充滿愛心的樹在我們班生根發芽,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愛心裝扮棵給予樹,裝點我們美好的世界。
五、推薦閱讀文章:《給予是快樂的》、《小音樂家楊科》、《凡卡》、《窮人》
同學們:這棵給予樹上還有其它的卡片,你們想摘下來,幫助寫卡片的孩子完成他們的心愿嗎?
“我叫揚科,我喜歡音樂,可是我家很窮,媽媽沒有錢給我買小提琴,小提琴的聲音多么美妙呀!我用樹皮和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么拉,也不象真的小提琴那樣好聽。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只要讓我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我也夠滿意的'了。”
“我叫凡卡,我的爺爺是一個善良的老人。他死了,我很傷心。我盼望圣誕老人能帶帶給我一個爺爺。”
“我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盼望圣誕老人送給我一只火爐,一只烤鵝,一雙鞋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2、通過閱讀和收集資料,或觀看錄像,了解圣誕節是個什么樣的節日,有些什么風俗。
3、理解“寬裕”“分享”“沉默不語”“援助中心”“如愿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會用自己的話歸納課文內容。
教學建議:
1、讓學生熟讀課文,盡量做到每一個學生都能讀準字音,讀流利。
2、學習十二個生字,并進行書寫指導,通過讀課文,理解:寬裕、分享、沉默不語、援助中心、如愿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讀課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可用以下提示:
在(圣誕)到來之前,(金吉婭)用媽媽給的(20)美元,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女孩,只給自己家人買了(棒棒糖)。
4、讓學生課后查找資料,或課堂上老師提供有關圣誕節的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西方人過圣誕節的濃重,相當于我國的春節。
5、有時間的話可以讓學生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聯系小女孩的遭遇,想象課文中小女孩的處境。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突出體驗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進行體驗,在角色轉換中進行“移情體驗”,在體驗中感悟;運用多種有效策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金吉亞的美好品質,受到美好情感謝的熏陶和感染,實現閱讀的個性化。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積累語言,練習表達。
2.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點詞句,運用此法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學會閱讀方法。
3.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去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等美好品質,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一)板書課題,指讀。關注多音字和生字。
(二)打開書找到認字表,同位之間互相檢查,有讀不準的就互相幫一幫。
(三)教師檢查生字讀音。重點檢查和指導下列幾個字。
“援”——援還可以怎么組詞?課文中還提到了“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畫給予樹)
“糖”——這個字不太好寫,怎么能寫好這個字?誰來當小老師提醒大家。(左窄右寬,橫多距離要相等)教師示范,學生自己練習。
設計評析
本環節重在掃清字詞障礙。此環節中,力求重點關注難讀的字詞,引導學生讀準讀好。如,對“援”字的處理十分巧妙,由組詞引出來“援助中心”,自然而然地對該詞進行了處理,理解了該詞以后,為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
在指導寫字時,不是平均用力,教師抓住一個難寫的“糖”字,進行了重點指導。通過關注它的字形、比例、間架結構等,對橫多的字的書寫進行了重點提示。在學習其它字詞時,注意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提醒。真正做到了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又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學生互相提示這一環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 整體感知,自讀質疑
(一)誰愿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聽的同學首先聽聽他們讀得對不對,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寫到了誰?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學生找出多個人物,特別注意找出印象最深的幾個人物)
(二)金吉亞做了什么事給你留下的印象這么深?
小結:大家看,在圣誕節前夕,金吉亞送給自己家人便宜的棒棒糖,卻送給陌生小女孩一個洋娃娃,孩子們,面對著金吉亞的做法,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評析
一是在檢查學生準確讀準字詞的基礎上,看是否準確地讀準了內容。
二是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寫的主要人物。讓學生對人物從整體上有一個初步的感知。符合閱讀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
三是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富勒認為“不問一個為什么,什么也學不到。”愛因斯坦也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此處重在引導學生思考、學習質疑,因為問題才是思維的開始,提出不懂的問題,利于學生帶著問題深入讀書、思考,也便于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三、 精讀品賞,解疑悟情
(一)精讀第三自然段
1.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金吉亞的內心世界。先來看看買了禮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亞吧,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劃出描寫金吉亞的句子。
2.指名讀讀劃出的句子。
3.理解關鍵詞句: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語”嗎?自己表演表演。(學生表演)
師:那我明白了,文中的金吉亞沉默不語,就是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對吧。(預設:學生一定是否定的。)
4.那沉默不語的金吉亞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來,孩子們,自由讀讀1—3自然段,想一想。
(1)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亞的內心,帶著你的體會,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2)如果和哥哥姐姐的興高采烈對比著讀,就更能讀出金吉亞沉默不語時的心情。誰愿意讀一讀。
(3)哥哥姐姐興高采烈那會是什么樣呀,那金吉亞沉默不語呢,一邊想象,一邊讀,誰再試試。
5.教師小結。
設計評析
本環節的設計流程是:找出詞語—通過表演,理解詞語—透過詞語想象人物內心——體會人物情感——對比朗讀,讀出情感。
本環節的最大亮點是:透過一個“沉默不語”,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如,動作表演、比較、透過詞語想象內心、聯系上下文、感情朗讀等策略,引導學生理解了 “沉默不語”一詞,同時深入文本,很好地體會出了金吉亞的美好品質。實現了《課標》所指出的“理解詞語,體會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的閱讀目標。
(二)精讀第四自然段
1.我們抓住“沉默不語”,聯系著上文,體會到了金吉亞的內心,感到他是那樣體貼家人,愛著家人,可是她卻只買了棒棒糖給家人,而給陌生小女孩的則是洋娃娃。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預計:“為什么給小女孩買的是洋娃娃,而給家人買的卻是棒棒糖?”
請大家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劃出相關的句子。
2.大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注意到剛才有同學說到了這句話,我把金吉亞的這句話打出來,看著屏幕誰再來讀一讀。和書上寫得一樣嗎?怎么不一樣?不加這三個字也很通順,不行嗎?
3.圣誕節,多么讓孩子們盼望的節日呀,因為那一刻他們會收到許多禮物,孩子們唱啊,跳啊,沉浸在快樂和幸福中。可是這個小女孩呢?她什么都沒有。你想,她沒有什么?
金吉亞,在我們的`心理小女孩多么可憐呀,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呀,圣誕節前夜他什么都沒有,孩子們,現在你就是金吉亞,你走進圣誕節的商場,看到了那顆掛滿心愿的給予樹,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來,金吉亞,摘下這張卡片,小女孩寫什么了?
4.創境,進行角色體驗說話。
小女孩一直盼望一個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對著漆黑的屋子,小女孩還在盼望;甚至在夢中他還想著洋娃娃呀。看著小女孩的卡片,金吉亞,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讀這段話。
師:此時,金吉亞為什么只給家人買棒棒糖,卻要給小女孩買洋娃娃,我們全明白了。那孩子們,金吉亞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棒棒糖嗎?
設計評析
此環節重點抓住了“什么都沒有”,通過出示兩個句子一個帶有“什么都”,另一個不帶,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小女孩的貧窮、可憐等,接著運用有效的體驗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換位體驗:把學生當成金吉亞讓其入境動情、深入體驗,通過引導學生切身體驗,深入文本,體會出金吉亞是一個善良、體貼、可愛的孩子。在切身體驗中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與作者產生了共嗚,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讀出了小女孩的美好品質。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一)圣誕的樂章奏響了,給予樹上,有著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給予樹下,另一個小女孩——金吉亞幫她實現了這個夢想, 如果我就是媽媽,我擔心過,生氣過,可是現在,我高興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亞。孩子們如果你也是金吉亞的家人,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是啊,作為媽媽的我,我會(范讀最后一段)
作為哥哥、姐姐的你,(指讀最后一段)。
還有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動著,一起讀。
讓我們記住金吉亞,記住金吉亞給予我們的這一切,一起來背誦,背不過的可以看著屏幕。
(二)同學們,8歲的金吉亞如此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我們能夠想象到小女孩得到洋娃娃時幸福的笑臉,那一刻她會對金吉亞說些什么呢?生交流。
作業:課后請同學們寫一寫。
板書設計:
棒棒糖(圖) 善良 仁愛
給予樹(簡筆畫) 金吉亞 同情 體貼
洋娃娃(圖) ……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援助中心、寬裕、沉默不語、如愿以償”等詞語。
2、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3、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和語言體會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通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教師板書課題——給予樹,誰來讀一讀。強調多音字“給”和生字“予”。全班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看似簡單的朗讀課題,卻一舉兩得。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教學了一個多音字“給”和一個生字“予”。
二、初讀課文,理解字詞
1、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1)、出示“援助”一詞,指名讀。“援”字還可以怎么組詞?書上有一個詞叫“援助中心”,誰來把這句話找出來讀一讀。“援助中心”指什么?(專門幫助人的一個機構)
(2)每年的圣誕節,援助中心都會想方設法關心、照顧那些家庭貧困的孩子,這些孩子把自己的愿望寫在卡片上,掛在圣誕樹上,讓有愛心的人摘下卡片,并根據自己的能力給這些孩子幫助,這種樹叫——給予樹。
(3)出示“寬裕”,誰來讀一讀。“裕”字什么旁?右邊是個“谷”字,“谷”字代表糧食。有充足的衣服和糧食,說明這家人的生活很——“寬裕”,換一個詞,也可以說——“富裕”。課文指誰家不寬裕?你能找出文中這句話讀一讀嗎?誰能換一種說法,不改變句子的意思。
(4)再出示“沉默不語”“仁愛”“體貼”“如愿以償”,指名讀。
【設計意圖】:解詞的方法有很多,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了組詞解意(如:援助中心),根據字形解意(如:寬裕)。對離學生生活較遠的詞語(如:給予樹),則由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這一環節還巧妙地穿插了找近義詞、反問句改陳述句的練習。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學生也就不感到困難。
三、精讀課文,走進金吉婭
1、學生接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有這幾個詞語的句子。
2、出示句1: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沉默不語”什么意思?沉默不語的她在想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3自然段,邊讀邊想。
3、如果我們把這句話與哥哥、姐姐高興的樣子相對比,就更能明白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了。
出示句子: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
(1)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想想看,你過新年時穿新衣,拿紅包,高興嗎?朗讀這句話,體會哥哥、姐姐的高興。
(2)此時,只有八歲的'金吉婭沉默不語,是因為(她沒給家人買像樣的禮物,怕家人責備她)。
(3)男女生互讀這兩句話,作比較。
4、我們通過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外表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內心想著家人,體貼著家人。可她為什么在快樂的圣誕節到來之際,只給家人買棒棒糖呢?學習第四自然段,劃出相關句子。
(1)出示句子:“可是媽媽,……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
(2)重點體會“什么都沒有”。就像你們喜歡過年一樣,西方的孩子最喜歡過圣誕節了,他們唱呀,跳呀,沉浸在幸福之中。可小女孩卻什么也沒有,想想看她沒有什么?
(沒有禮物、沒有關心、沒有快樂)
也就是說小女孩——“什么都沒有”
(3)假如你就是金吉婭,來到這棵掛滿心愿卡的給予樹前,看到這個小女孩寫的卡片,你會想些什么?
5、多善良的孩子啊!圣誕的鐘聲敲響了,給予樹下有一個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我現在就是金吉婭的媽媽,我擔心過,生氣過,可是現在我要緊緊地擁抱金吉婭。
出示句子:我 ——極了,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填上一個詞,表達一下媽媽的心情)
(1)“開心”,學生讀句子,師接:“因為這個圣誕節”,生再齊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
(2)“激動”,為什么激動?師接:“因為這個圣誕節”,生再齊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
(3)“驕傲”,為有一個出色的女兒感到驕傲,因為,生接讀“因為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
【設計意圖】順藤摸瓜,從找文中有這幾個詞語的句子入手,通過反復品讀,角色轉換,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并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和語言體會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
四、拓展寫話,情感升華
八歲的金吉婭善良、仁愛,讓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實現了自己的愿望,也就是讓小女孩——如愿以償。想想收到禮物的小女孩會怎么說呢?請你替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盡量用上黑板上的這些詞語。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聽、說、讀、寫”是最基本的。通過寫話,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也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給予也能收獲幸福。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1.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出發來預測學情,遷移情感,使讀者走進文本,體會主人公的善良。
2.學習是一個主動習得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習成為發現之旅,發現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誠,嘗試表達情感。
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給予了一個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給予了她同情與愛。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熏染學生的審美。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他們一直在享受著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為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過反復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于他們心中的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學生自主學習,體會人物內心;合作探究,懂得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
3.體會到金吉亞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一、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1.布置學生了解圣誕節,搜集圣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圣誕節的圖片。
2.自讀課文,找出自己所喜歡的詞句或不理解的詞句認真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交流資料,激情導入
1.一邊播放圣誕節的音樂,一邊展示師生們共同收集到的圣誕節的圖片。
2.上節課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了,這節課我們來交流一下自己讀書的感受。
三、匯報感受,初知文意
1.學生說出自己所喜歡的詞語,提出不理解的詞句。教師相機板書。
2.交流識記生字、新詞的方法。
3.用小游戲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4.學生按要求充分讀課文
四、課后練習,鞏固新知 有感情朗讀課文,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10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談話導入課題。
1.師:同學們知道圣誕節嗎?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節日?出示新詞:圣誕節
(1).指名讀—齊讀
(2).你對圣誕節了解嗎?指名說二個
(3).打開書本,指名讀書中的資料袋。
2.師:這就是圣誕節,圣誕節馬上就要到了,金吉婭一家也正在準備過圣誕節呢!你們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學習期待部分
師:孩子們的表現怎么樣?
生:孩子們……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師:孩子們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興奮、激動……
師: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讀這句話吧!指名讀——齊讀。
(3)學習擔心部分
師:在大家興奮期待的時候,媽媽又為什么擔心呢?
生:因為家里并不寬裕。
師:你從那些詞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寬裕?
生:我只攢……卻要……分享
師:是啊!這錢是媽媽一分一分地攢起來的,來得多不容易啊!現在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嗎?所以媽媽覺得很——
生:擔心
師:誰來讀出媽媽的這份擔心?自己試試,指名讀——齊讀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你看,媽媽的擔心和孩子們的興奮期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一起在來讀讀這段話吧!
3.那么孩子們到底有沒有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我們學了課文就知道了。師板書課題:31給予樹,讀課題,“給、予”正音
二、自讀課文
什么是給予樹呢?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了,把課文讀通順了。
三、了解自學情況,整體感知。
1.出示新詞:給予樹,說說什么是給予樹?
能說就說,不會說引導:出示詞語:援助卡片禮品,老師送三個詞語給大家,現在誰什么是給予樹?
2.再來讀讀這幾個詞語,出示:金吉婭給予陌生如愿一償
請你快速地默讀課文,選擇這些詞語,完成下面的填空練習:
在圣誕節到來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給家人買()的錢,給一個()的女孩買了一個洋娃娃,讓她終于()的事。
指名說二個——齊讀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品味“如愿以償”
1.師點如愿以償:愿就是——
生:愿望。
師:這個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請你快速地自由讀課文,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這段話“媽媽,我拿著錢……援助中心的禮品區”。指名讀——齊讀
2.現在你能來說說她的愿望是什么嗎?指名讀
3.那么金吉婭是如何實現這個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請你再讀讀這段話。指名說
4.聯系上下文,填上合適的詞句,把金吉婭實現愿望的過程說得更具體些。指名說
5.金吉婭買了洋娃娃送給那個女孩,這個小女孩實現了自己的愿望,這就叫做如愿以償。出示詞語:如愿以償
6.齊讀這段話
(二)對比體會小女孩的難過心情
1.師:如愿以償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開心、激動…….
師:但此時的金吉婭,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你再讀讀課文,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指名讀,出示這段話“金吉婭的聲音很低……卻什么也沒有”。
師:用一個詞來說就是“難過”,你怎么讀才能表現出她的這種心情呢?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點評:讀出難過的感受了嗎?
是啊!你也在為金吉婭感到難過呢!
師:她只是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像樣的禮物而難過嗎?她還在為誰感到難過呢?請你再讀讀這段話,指名說。
2.師:所以你們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語”,而其他的孩子呢?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們興高采烈?指名說
師:你能不能帶著這種心情試著讀讀這句話?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師: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原來她還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也在為這個比自己生活更艱辛的小女孩覺得難過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吧!齊讀
4.師:金吉婭的家境并不富裕,媽媽分給每人只有二十美圓,她給家人買了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錢買了洋娃娃送給了那個陌生女孩,她后悔嗎?
指名說,點評: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齊讀這兩段話。
(三)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師:聽了她說的話,媽媽被深深地打動了,她——出示:“我緊緊地擁抱著……如愿以償的笑臉。”
生齊讀:緊緊地擁抱……如愿以償的笑臉。
引讀三次,語氣一次比一次強烈。
2.師:金吉婭的言和行不僅打動了她的媽媽,也深深地打動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婭的哥哥姐姐,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呢?
說話練習:金吉婭的哥哥姐姐對金吉婭說:“()”。
點評適當加入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3.師:哥哥姐姐被金吉婭深深地打動了,這是一個多么善良仁愛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感動的故事啊!其實這篇課文還蘊藏著很多愛意和給予之心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篇課文,你發現了嗎?齊讀課文。
4.出示:()給予了()。分層引導:
(1)你發現了嗎?這篇課文寫誰給予了誰什么?
(2)金吉婭只是給予這個女孩洋娃娃嗎?
(3)其實金吉婭在給予別人的同時,別人也給予她很多,你發現了嗎?隨機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4)還有誰給予了誰什么呢?
5.師小結:其實這個世界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給予而充滿了溫暖,讓我們把這些記錄著讓人覺得幸福的詞語寫一寫,記一記吧!生寫善良、同情、仁愛、體貼。
五.課后作業
1.出示新詞,請你用這些詞語復述課文
2.2.替這個陌生女孩給金吉婭寫一張感謝卡。
反思:
此課的教學可以從“給予”入手,首先讓學生明白金吉婭給予了陌生女孩一個洋娃娃,給她幫助。通過讀文,學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給予是很高尚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給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這樣學生就很容易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1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品讀金亞婭的話和媽媽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美好善良的品質。
難點:對課文最后一段話的理解。
三、教學準備:
反映圣誕節的圖片 生字卡片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走近“圣誕節”。
1、自讀材料——資料袋。
(1)閱讀材料。
(2)交流:通過這資料,你知道了什么?
2、觀察生活——圣誕氣氛。
(1)最近你在街上發現了什么變化?(西方圣誕節也走進了中國,很多家庭也會在圣誕節以自己的方式給家人和孩子帶來快樂。)
(2)補充介紹:圣誕節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對話禮物了,不僅圣誕老人會分發禮物,自己的父母會給孩子們準備禮物,而兄弟姐姐們也會相互贈送禮物,他們還會給陌生人贈送禮物。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發生在圣誕節的故事。
二、入題。
1、讀題:給予樹。指導學生讀準多音字“給”,注意“予”與“矛”的區別。
2、認識“圣誕樹”與“給予樹”的意義。
(1)“圣誕樹”是慶祝節日的裝飾,上面會掛著孩子們的小禮物。
(2)“給予樹”是什么呢?到書中找找。
a、讀句子。
b、理解“援助中心”,了解“給予樹”的意義——給予樹上掛著的不是圣誕禮物,而是掛著小卡片,是一些生活困難的孩子希望在圣誕節得到的禮物。希望有愛心的人看到之后,能夠送給他們這個禮物,滿足他們的圣誕愿望。
c、給予樹還可以叫什么樹?(愿望樹、幫助樹、愛心樹)
(過渡:《給予樹》這個故事就發生了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也像別的家庭一樣,在準備過一個快樂的圣誕節。)
三、準備“圣誕禮物”
1、按要求讀第一自然段。
(1)讀準帶拼音的.生字。
(2)圣誕節前,孩子們在談什么?媽媽在想什么?
2、認讀生字。提示:“圣”“摯”讀音。
3、熱烈地討論“圣誕禮物。
(1)圣誕節前,孩子們在討論什么話題?
(2)他們是怎樣討論地呢?
a、“對方”是指誰?“試探”是什么意思?
b、他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想讓別人知道的是什么?
c、他們最希望送出的禮物是別人希望得到的禮物是自己......
(3)讀出“希望送出最甜蜜的笑容。”你從中體會到兄妹之間怎樣?(兄妹之間的友愛之情)
4、媽媽的擔心。
(1)圣誕節前,媽媽又在想什么?
(2)理解“寬裕”的意思。
a、從哪兒看出家里并不寬裕?
b、為什么用“攢”?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媽媽擔心的是什么呢?
a、反問句改陳述句。媽媽擔心孩子們會過得不快樂。
b、你從中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的什么感情?(母親對孩子的疼愛之情)
四、作業: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抓住重點段做為切入口。
1、師引:今天,我們這一節課繼續來學習《給予樹》。 齊讀課題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課文中的什么內容?你能用上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2、出示:
把 ,給予了 。
3、學生回答,并借機追問,你是從哪一小節中讀懂的?請你把它再好好讀一讀。
二、研讀最后一小節,初次體會感情。
1、齊讀最后一小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解釋“如愿以償”(你讀懂了“如愿以償”這個詞語的意思了嗎?)
課文中講誰的什么愿望終于實現了?
是誰幫她實現的?請你連起來說一說。
3、師引:那個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禮物后,她綻開了甜蜜的微笑,這就是一個??(學生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4、師引: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我想這個填空題一定也難不倒你了。
出示:這個圣誕節,她不但給我們( ),還送給我們( )。
但是如果,我這樣表達這句話,你能說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了嗎?
出示: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海給我們棒棒糖。
這個圣誕節,她不但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提示:交換了位置,作者想強調的內容不同,在媽媽的心里,對一個陌生女孩的愛心和棒棒糖相比,哪個更讓媽媽喜歡?)
5、師引:是啊,在媽媽的心里,女兒的善良和愛心是多么的珍貴啊!此時此刻,媽媽的內心是?(高興、激動、自豪、興奮等)你能讀出媽媽的心情嗎?
指名、齊讀
三、研讀三、四兩小節,再次體會感情
1、師引:金吉婭送給一個陌生女孩的是昂貴的洋娃娃,送給自己的家人的卻只是棒棒糖,難道金吉婭不愛自己的家人嗎?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中體會出來的?請你再次靜下心來,細細讀讀課文,找到句子來體會體會。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
吉婭的心里“像樣的禮物”該是怎樣的?
b、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金吉婭為什么沉默不語?(注意用第一人稱)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課文中的句子)
3、師引:是啊,金吉婭心里很擔心、難過而沉默不語,哥哥姐姐們卻個個興高采烈,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啊!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4、師引:那金吉婭為什么還要把那么貴的禮物送給陌生的小女孩呢?
(1)找出金吉婭說的理由,并用筆劃出那句話。
(2)我們在讀這段話時,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婭前面說話的聲音那樣很低嗎?為什么?(想得到媽媽的諒解、肯定、支持)
(3)誰想來試一試,(指名試讀)一起來試一試。(齊讀)
(4)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金吉婭的話吧!(師生合作讀)
四、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聽了金吉婭輕輕的敘述,你了解到金吉婭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來說一說。所有的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都源自于一個字,那就是??“愛”。
2、感情引讀最后一小節:
多么有愛心的孩子啊,作為孩子的母親,所有的語言都無法表達她此時此刻內心的激動,只有??(激動地讀一讀)
作為孩子的母親,也為剛才誤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語化作一個深情的擁抱,(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
作為孩子的母親,更為有一個這樣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他人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于是??(讓我們自豪地讀一讀)
4、在一個溫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婭收到了一封來自遠方的來信,那是那個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來信,信上會怎么說?(想象說話)
5、師引:
同學們,“給予”是一種快樂,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給予”是冬是里的一縷陽光,溫暖了你的心,也溫暖了他的心……你覺得“給予”是什么?(要求用優美的語句說一說自己對“給予”的理解)
五、全文總結: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是付出,更是一種收獲,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吧
六、作業: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給予樹
仁愛 同情
愛心 熱心
體貼 友誼
愿望 美滿
善良 快樂
希望 理解 幸福 高興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簡說:
課文寫的是在圣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節日里,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愿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 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四、教學過程:
1.布置學生了解圣誕節,教師搜集圣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圣誕節的圖片資料。
2.本課的識字量和寫字量都較大,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習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重點指導。
需要注意讀音的字:“圣”“償”都是翹舌音和后鼻音,“予”讀yu,不讀yu。“擔”是多音字,本文讀dan,另外還有dan的讀音;“卡”,可讀ka,還可以讀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 和“矛”,“買” 和“賣”,“即” 和“既”。有些字雖然筆畫簡單,但不容易寫勻稱,如“予、卡、仁”等,教師需做書寫指導。
3.本課表現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一些風俗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教師要想辦法縮小文化差距,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從圣誕節的快樂氛圍導人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圣誕節的圖片,播放圣誕節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前,教師對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以直接說明,如“圣誕節”“援助中心”“給予樹”。可以先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的資料袋,或者給 學生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明白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援助中心”“給予樹”則可以給學生直接解釋,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 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4.本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教師可以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首先,課文的時間背景是圣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著并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圣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 片后,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為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么多人, 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 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最后,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里并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 錢讓他們買圣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后,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 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后,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這 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 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 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不斷引發學生思考,例如,“為什么媽媽很生氣?”“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后,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
課文中有兩個泡泡,第一個是通過金吉婭的神態來突出她內心的難過,這種心情在后面金吉婭的講述中有提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第二個是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做開放性的聯想,加深讀課文后的體會。
5.課文中有一些詞語,需引導學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愛”,本身有很深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的是“心地純潔的”“同情、愛護和幫助人 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釋。而有的詞語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深入體會,例如,學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別人一起享受”,但老 師可以進一步問學生:“課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他們不但是分享了禮物,還分享了快樂,金吉婭還和一個陌生女孩分享了愛。“興高采烈” 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語”一起來理解,這是買完禮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態,哥哥姐姐們興致很高,非常高興,但金吉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方 面,她為沒能給大家買到更好的禮物而難過,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媽媽的責怪。“如愿以償”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實現,教師可以提問讓學生回答:“小女 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實現的?你覺得她的愿望實現以后心情是怎么樣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來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是本課的難點。“這個圣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的笑臉。” 這句話的表達方式是把“實物”和“精神品質”聯系在一起,顯得新穎而別致。在體會句子含義時,教師可以提問:“媽媽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了我們善良、仁 愛、同情和體貼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通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
6.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課后第二題設計意圖是:通過媽媽心情的變化去體會金吉婭的可貴品質。在圣誕節來臨前,媽媽擔心家里 不寬裕,沒有更多的錢讓孩子們購買禮物;當看見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時,媽媽有些生氣,同時又有些疑惑;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后,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愛心高 興、激動。要注意的是,媽媽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教師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
小練筆是“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結合下面的活動進行。
7.本課教學時,可以配合圣誕節或元旦節搞一些活動。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勵學生自制賀卡,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13
20xx年10月,市實驗小學的徐慧穎老師代表山東省參加了在太原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會中由她執教的《給予樹》一課,贏得了評委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名與會教師的一致好評,毫無懸念地榮獲了此次賽事的一等獎第一名。之后,此課曾在我省、我市教學研討會中匯報交流。許多未看過該課的教師紛紛要求觀摩,并想了解此課的設計意圖。作為教學設計者之一,愿借《市南教育》刊物,將該課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意圖奉獻給廣大一線教師,與大家分享交流。
綜觀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師們教得辛辛苦苦,課時緊緊張張,而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太多的資料補充,太多的媒體演示,冷落了教科書;太多的非語文活動,減損了語文學習的效果。”有專家稱:如今的語文教學患了“多動癥”,得了“浮燥病”,教師們“把語文課教腫了”。針對這一現象,崔巒老師曾提出“要刪繁就簡,要返璞歸真,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主張。在今年8月貴陽召開的“第五屆全國閱讀教學研討會”中,他又再次向小語界呼吁:“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面對著風起云涌的課改教壇,我們也在冷靜思考。我們為何教語文?我們該怎樣教語文?理想的語文課堂應是怎樣?
的確,簡約是種美,簡單是種境界。以簡馭繁,省時高效是我們追求的教學理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責任。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在《給予樹》的教學設計中我們力求以最簡單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與同伴對話中,明理、悟情,語文素養得以提高。
要說《給予樹》的設計理念與設計特點,我們可以用一個字概括──“簡”。它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過程;簡便的教學方法;簡潔的教學評價。
一、簡明的教學目標
課堂40分鐘是一個常數,如果目標太多,那么每個目標所分配的時間就較少,一節課什么都想抓,結果只能是什么都沒抓牢,什么都抓不好。相反,如果目標簡明,課堂上就能勁兒往一處使,學生就會有足夠的時間反復揣摩文本獲得豐富的感受。
在反復研究后,最終確立了《給予樹》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能夠運用聯系上下文透過詞語體會人物內心的方法,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感受金吉婭的美好品質,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這三個目標分別從認知能力、方法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其緊扣文本,簡明而又實際,使每個學生通過文本學習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從而有效落實,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語文素養的終級目標。
二、簡約的教學內容
在研讀教材時,老師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一篇課文的精彩處太多,值得挖掘的點也太多。可時間有限,到底應該抓什么呢?面對如此矛盾,我們必須要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那么該取什么?舍什么呢?
回味徐老師的課,相信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應該是這兩大內容的處理:一是,“沉默不語”的理解;二是“什么都沒有”那句話的層層感悟。其實這也正是我們再三斟琢后所取的內容,也是此課教學的重點。
研課時張興堂老師曾多次問徐慧穎“你喜歡這篇課文嗎?它哪里最讓你感動?”喜歡是勿庸置疑的。哪里最感動?合上教材在回憶中抓取課文的動人點,當然是金吉婭給陌生女孩買了洋娃娃這件事;當然是事后“沉默不語”時所流露出的復雜內心。這些都能體現出這8歲的小姑娘所具有的純真善良的美好品質。而這兩部分內容所展現出的思想內涵與文章所表達的主旨是一致的`。這不就是課文的主干嗎?“抓住主干,大膽取舍,刪繁就簡,突出重點”這也是張老師給我們的啟示。
取舍后的教學內容,乍看起來,似乎教給學生的東西是“少”了一些,但我們知道:只有學會有選擇的放棄,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簡單。正如辯證法中的觀點:沒有暫時的舍棄,就沒有長遠的取得;沒有局部的少,就沒有整體的多。擇要而教是保證課堂實效性的前提。
三、簡化的教學環節
曾經看過這樣的語文課: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不斷,學生應答不斷。設計的活動也是多樣紛呈,一堂課下來,教師滿頭大汗,學生也忙忙碌碌。但是,為何如此問,為何這樣做,聽課者茫然,學習者亦茫然。
現代的語文教學應該呈現的是一個思路明晰、重點突出、環節簡單的讀書思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觸摸語言、探究文本鋪路架橋,指引方向。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應該始終處在一種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對話分享的課堂情境中,學習語文即享受語文。簡化的教學環節會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明白自己在學什么。同樣,也會給教師更多的自主調控,自檢反思的空間,使她們明白自己在教什么。
具體到《給予樹》的教學環節,著重突出了四個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檢查預習(6分鐘):
此環節用時6分鐘,完成了3項任務:
⑴認讀了生字、新詞。
⑵通過資料的交流與補充,知道了“圣誕節”“給予樹”“援助中心”這些名詞的基本含義。
⑶教師指導書寫了“糖”字。
這一環節既落實了部分認知目標,巧妙的掃清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障礙,還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習慣;書寫規范美觀的習慣。
2、整體感知,自讀質疑(7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共完成了兩項任務:
⑴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
⑵依據內容學生質疑。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能力;自主提出問題的能力。
3、精讀品析,悟情解疑(22分鐘):
此環節只解決了一個問題,即學生的疑問:為什么金吉婭只買了棒棒糖給家人,而給陌生小女孩的則是洋娃娃?在解決此問題時著重分了兩個層面:
一是品析第三自然段,從人物神態中悟情;二是品析第四自然段,從人物語言中悟情,從而釋疑。在此環節中,學生們學習了“聯系上下文透過詞語體會人物內心”的閱讀方法。
4、升華情感,拓展延伸(5分鐘):
這一環節著重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在學生反復誦讀中讓情感達到制高點。二是,創設情境,轉換角色,表達感情。這既是情感的拓展延伸,也是思維、表達能力的拓展延伸。
四個教學環節簡明清晰,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使三維目標整體推進。
四、簡便的教學方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一節課如果四十分鐘走的都是“直線”,學生當然會感到枯燥、乏味。成功的語文課堂,既避免把課堂上胖,追求“主線簡明”;又決不把課堂上瘦,力求“細節飽滿”,而對“飽滿細節”的感知與體悟則取決于教學方法即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
上學期在城陽召開的我市“中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專題研討會”中,張興堂老師便提出了教學策略的研究是目前我市語文教學研究的重點,并于此會中推薦了諸多有效策略。在研究《給予樹》一課時,我們在思考:怎樣的策略適用于此課?怎樣的策略適用于剛剛升入三年級僅有一個月的學生?經過反復研究、實踐與提煉,我們最終攻克了難關,以有效的策略使語文課堂更精彩。
現從課中采擷三個策略與老師們共同解讀、分享:
策略一: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
“在圣誕節前夕,8歲的小姑娘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使她如愿以償。”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剖析內容,我們會發現“給家人送便宜的禮物,給陌生女孩送相對貴重的禮物”這是一對矛盾,是很有價值的思考點,也是觸摸人物內心關鍵點。于是此處教師有意引發學生思考并質疑,提出了“為什么要給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這一問題。這樣的設計目的有三:第一,可以使問題的指向性更加明確,直奔重點;其二,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的欲望會更強烈,思維會更活躍,思考也會更加深入。第三,這樣的質疑,著重針對三年級學生質疑能力弱這一特點,有意識縮小范圍,滲透在矛盾點質疑的方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策略二:抓重點詞語──精選訓練點
設計中我們抓住“沉默不語”這一重點詞,層層剝筍,精設訓練:從理解詞語的表層意思,到判斷詞語的語境含義;從透過詞語想象人物的內心,到反復誦讀表達各自的體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走過了一個認識上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情感上由無情到動情的發展過程。
設計的用意不僅在于認知與情感目標的有效落實,還在于學習方法的無形滲透。教學中徐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學習要求:“沉默不語的金吉亞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讀1~3自然段,想一想”,此處便是有意教給學生解讀人物的方法:即透過人物的神情,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句揣摩人物內心。此后,教師又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朗讀”、“想象朗讀”的方法,在反復涵詠中進一步體悟到了金吉婭的復雜內心與美好心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學中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此處的教學設計便做到了這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與整體推進,使語言文字在涵詠中富有了生命力。
策略三:抓重點語句──挖掘動情點
“可是媽媽,我們有這么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都沒有。”這是課文第4自然中的一個重點句,它直接揭示了金吉婭送洋娃娃給陌生女孩的原因,從而表現了其美好品質的。教學設計中我們把它作為了挖掘課文內涵,熏陶感染學生動情點。
先是通過句子對比,感受到了女孩的可憐;再是通過情境再現,感受到了金吉婭的善良。課堂上畫面的刺激,音樂的渲染,教師與學生的真情對白,真真切切地把學生帶入了那特殊的情境。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學生確確實實經歷了情感的波動與內心的體驗,他們被金吉婭的善良打動了,他們在教師有意創設地情境中精神得以滋養,情感得以熏陶,生命價值得以提升。
五、簡潔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具有激勵、診斷、指導的功能。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和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挑戰中,不斷體驗成功,使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發展。
評價無需冗長,言簡意賅,目標明確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如:開課伊始,老師請一名學生讀課題,當學生把“給予樹”三個字讀正確時。徐老師給予了這樣的評價:“真不簡單,不僅讀準了多音字給,也讀準了生字予。”同時,板書了“給”和“予”兩個字的讀音。
簡短的一句評價既包含了肯定與激勵,又強調了知識的重點。可謂一舉二得。
又如:在學生閱讀1~3自然段后,談金吉婭“沉默不語”可能會想什么時,有位學生這樣說:“媽媽讓我們每人至少買四份像樣的禮物,可我只買了棒棒糖,沒有給家人買到像樣的禮物,心里很難過。”此時,徐老師給予了這樣的評價:你看,這位同學多會讀書,他聯系了文中具體的句子,體會到了金吉亞沒完成媽媽所教的任務心里很難過。誰還能像她這樣也來說說,金吉婭當時會想什么?
解析徐老師的評價,前半句“你看,這位同學多會讀書呀”既表達了老師的極度贊賞,也喚起了其他同學的注意力;之后的評價則非常明確地告訴學生,老師贊賞他的原因,同時也在指導其他學生讀書的方法──聯系文中具體句子,產生體會,展開想象,這樣的聯想才會合情合理;“誰還能像她這樣也來這說說,金吉婭當時會想什么?”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方法。教師的評價語,簡潔明了,字字入耳,句句有用意。可見,設計時頗費苦心。
再如:最后一個環節,老師請同學們轉換角色,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女孩,當收到禮物時,你會對金吉婭說些什么?有一男生站起后,卻啞然失語。徐老師這樣說:是呀,有可能小女孩會像這位同學一樣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多么機智的評價,面對學生思維的空白,老師用一句“激動的說不出話來”圓了場。既保留了孩子的自尊,也肯定了這種現象存在的可能性。短短的幾秒鐘,徐老師快捷的反映,適宜的評價博得了當時會場上陣陣掌聲。
評價需要機智,需要內功,需要教師在課前做足了預設的功課。
一個簡字,概括了我們的設計理念。但需要申明的是,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在簡字的背后,是復雜的知識積累,是艱辛的研究過程,是痛苦的思想蛻變。只有經歷了由“簡單-復雜-簡單”的認識歷程,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簡約是種美,簡單就是幸福和快樂!
《給予樹》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予、圣、誕”等10個生字;理解“給予、援助、如愿以嘗”的意思;會寫“予、寬、裕”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心理。
3、以“給予”為主線,通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
1、師:三(1)班的孩子們,你們好!知道老師來自哪里嗎?告訴大家,我已經是第三次來到南匯小學了,可以算是你們的朋友了吧,歡迎我這位大朋友嗎?給點掌聲,這么熱忱地歡迎我。
再過兩天就是圣誕節了,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點小小的禮物。想看看嗎?出示多媒體課件:配音畫面,(圣誕節的精美圖片;自動循環出示,點擊停止)。
2、再過兩天,12月25日就是圣誕節了。誰能說說圣誕節?(圣誕節介紹)
3、圣誕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看,同學們都陶醉在圣誕的喜悅之中了。那好,就讓我們在這份喜悅中走進今天的課堂吧。上課!
一、導入新課,在生活中理解“給予”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美麗的圣誕節的前夕,(板書課題:給予樹)邊寫邊提醒寫法。齊讀課題。
2、讀得很對,“給”字,今天我們知道了它的又一個讀音,在課題中讀“ji”再讀一讀課題。能讀得更好嗎?生讀。
3、我覺得這個課題很特別,你們呢?特別在什么地方?(指名學生回答:讀音,意思)看到這么一個特別的題目,你們心中有什么疑問?
(給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給予樹會結果嗎?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的名字叫做“給予樹”?給予樹的葉子是怎樣的?給予是什么意思?……)
4、這些問題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們歸納一下,同學們提的這些問題主要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給予”是什么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
5、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給予”是什么意思?
(“給予”就是給與;幫助;送。)
6、看,集體的力量真是大無窮哪,我們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給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給予過別人什么?或者別人給予過你什么?
生:我給災區的人捐獻過衣服。
師:那是你對災區人民的給予,你真可愛。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憐,把零用錢給他們。
師:那是你對流浪人員的給予,你真善良。
生:過年的時候,爸爸會給我壓歲錢。
師:那是你爸爸對你的給予,那樣的時候你覺得幸福嗎?
生:是的。
7、其實啊,剛才老師走進教室,你們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就是給予我最大的歡迎和熱情,讓我感到多么的溫馨和幸福。這就叫(出示名言:給予永遠比索取愉快。──高爾基)齊讀。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本理解“給予”
1、今天要學的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好好地讀讀課文。你覺得難讀的詞語和句子可以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種“給予”。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看,同學們讀得多起勁哪,津津有味的。我覺得這樣的讀書才是一種享受。其實啊,我們讀書的時候還可以邊讀邊在書上劃一劃,比如──(示范)我讀到“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這句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媽媽對孩子的一種給予,我就把這句話劃下來。你們也能這樣邊讀邊劃嗎?
【《給予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給予樹教學設計08-24
《給予樹》教學設計03-04
給予樹教學設計08-24
《給予樹》教學設計06-29
給予樹教學設計模板08-04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05-30
給予樹教學設計優秀06-13
給予樹教學設計(15篇)03-29
給予樹教學設計2篇04-12
《給予樹》教學設計(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