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時間:2023-05-25 18:11: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一“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新聞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中,使現(xiàn)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新聞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新聞的基本知識,具備了獨立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難點:

  體會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著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yōu)楝F(xiàn)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三、知識鏈接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是一種以描寫為主要手法,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現(xiàn)力的片斷和場面,形象的再現(xiàn)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報道形式。它不像通訊那樣要求寫新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而只是選取全過程中最富特征的一兩個片段、場景來加以刻畫,將它們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來。它所刻畫的,是新聞事實的“橫斷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別碩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顆特別明亮的珍珠”。因此,其報道面比通訊更為集中、更為細膩。在表現(xiàn)方法方面,新聞特寫的主要手法是描寫。它采用細描為主、白描為輔的手法,對所要報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進行精心刻畫,再現(xiàn)新聞現(xiàn)場的具體情景。它當然也使用敘述。有時還采用議論手法,但這些手法處于次要位置。

  四、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xù)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xiàn)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2、分析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

  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探究1:本文按什么順序行文的?

  明確:時間順序。

  探究2:作者用這么多精確的表示時間的數(shù)字,對這則新聞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精確的時間數(shù)字,顯示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緊張、激動的心情。在那一刻,夢想將變?yōu)楝F(xiàn)實,傳達出一種無法自制的激動和欣喜。

  3、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時間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wèi)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fā)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決策!伴L征”系列火箭發(fā)射久經考驗。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實驗飛船發(fā)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號發(fā)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

  幻燈片顯示: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五十年代末開始對人造衛(wèi)星的探索

  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號至四號的順利升空

  神舟五號升空飛天夢終實現(xiàn)

  神舟六號返回,飛天夢更進一層

  神舟七號成功出艙

  4、分析本文結尾的特點和作用

  明確:和開頭一樣,結尾也是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新聞事件的必然結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苯Y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尾”“一篇全在結局”之說。俄國著名作

  家契訶夫曾說:“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尾才寫它。”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本文的結尾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

  5、自由討論: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于補充說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么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對于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6、學會寫新聞

  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復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fā)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五、課堂小結

  本文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后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材料豐富,條理清晰,學習完本文,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06-08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08-09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07-05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反思07-04

《飛向太空的航程》說課稿03-22

《飛向太空的航程》說課稿07-03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件03-19

《飛向太空的航程》的詞語解釋08-25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反思3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