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設計
1.了解農業的主要部門、農業的重要性、我國農業分布的差異。
2.學會用網絡查閱資料,能夠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綜合。3.培養識圖能力。明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地理知識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協作”的學習習慣。農業是很重要的生產部門,但要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業分布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觀念。
重點:農業在我國地理分布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業分布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模式
這節課是基于局域網絡下的“學”與“教”,上網查閱著力于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兑虻刂埔税l展農業》“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下。
四、教法設計
本節課利用網絡,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實現知識的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授課程序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網絡應用分析導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和農業有關,說明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農業。回憶。復述。創設情境,引起興趣。新課探究(過渡:農業與我們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談談農業與我們的關系。
(一)農業與我們〖明確〗我們的吃、穿、用都來自農業。什么是農業?農業的主要部門有哪些?發展農業有什么意義?(教師小結)學生閱讀課文后舉手回答。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培養表達力。過渡:我國的農業是怎樣分布的呢?
。ǘ┪覈r業的地區分布1.我國的種植業分布在哪里?以種植什么作物為主?為什么這樣分布,與什么有關系?2.畜牧業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業的分布與降水有怎樣關系?我國有幾大牧區?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種?3.我國的林業主要分布在哪里?屬于什么地形區?降水情況怎樣?屬于什么干濕地區?4.我國漁業是怎樣分布的?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是哪里?(教師評價、小結)〖明確〗表現為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
上網查詢,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查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把范圍大的事物縮小化。創設視覺平臺。分析我國的農業為什么這樣分布。(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反饋練習
課本活動1(教師指導并評價) 學生讀圖分析、填圖。訓練讀圖能力。
課本活動2(教師指導并評價)學生思考、分析、作答。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響農業的因素除了氣候、地形之外還有海拔。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查漏補缺,重申重點,進行愛國教育課外作業設計十年后理想農村的圖畫。創設學生大膽設想的平臺。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能夠說出季風水田農業,分析氣候、地形、勞動力對水稻分布的影響,歸納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
理解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生產和區位選擇的影響,對不同的農業部門進行區位選擇,識記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案例探討農業區位因素,提升層層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發展觀念。通過對家鄉農業區位的分析,增強熱愛家鄉情感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區位因素
【難點】
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教師播放"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與澳大利亞牧場"的圖片,提出農業的概念。接著提問:"農業在這兩個區位的不同選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就是農業區位因素,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農業區位
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找出農業區位的含義
農業區位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聯系,這些因素就是農業的區位因素。
【過渡】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著農業的布局呢?結合下面的.例子一起來總結。
。ǘ┺r業區位因素
教師通過具體例子提問,分析影響農業布局的農業區位因素:
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氣候)
2、三江平原與青藏高原都比較冷,卻出現了不同的農業類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龍井"引到日本,種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漢沽區近年出現大面積葡萄園,幾年前卻很少(市場)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幾年前銷量不佳,現在遠銷海外(交通)
【師生總結】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會因素:市場、交通、政策、科技等
【過渡】究竟如何選擇合適的農業區位因素布局農業區呢?
(三)農業區位的選擇
【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三個活動:
活動1:【分析結論】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滿足水稻好暖喜濕的條件,而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但高溫期降水少。
活動2:【分析結論】受地形條件限制。
活動3:教師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的變化,以及稻米、甘蔗和花卉三種農作物的市場銷售價格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進而得出結論。
【分析結論】受市場、價格、需求及政策的影響。
【過渡】是不是農業區位是一成不變的呢?播放PPT圖片
(四)農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引導學生分析"環地中海地區農業的發展"案例,同時分析思考活動題中的問題1。
教師提供"地中海氣候區"圖以及相關歐洲西部普通地圖(國家、主要城市和交通網),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環地中海地區的主要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市場、交通、勞動力價格、氣候與農業災害等)
【師生總結】學生根據教師提示以及綜合分析,能夠得出社會經濟因素越來越在農業區位中扮演重要角色。
環節三:鞏固拓展
【教師展示案例】
①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
、谔萏铮ㄇ鹆甑貐^)
、鄣喂啵ㄒ陨械喂嗉夹g)
、茉谑薪夹纬梢允卟恕⒒ɑ、肉類生產為主的城郊農業帶
、菝绹鴸|北部成為專門的乳畜帶
⑥發達的交通和保鮮技術是荷蘭成為著名的鮮花供應國
【提問】這些都是改變了農業的什么區位因素導致了農業區位選擇的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點評。
【師生總結】由于人為改變了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使農業區位選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作業:課后以自己的家鄉為例,說明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以及一個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化。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兩種農業地域類型及其分布。
2、通過學習大牧場放牧業,學會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場放牧業在經營方式、商品化、專業化、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特點。
4、了解西歐乳畜業的形成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分析,學會歸納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2、通過比較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異同點,掌握分辨乳蓄業和大牧場放牧業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自然條件是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條件,大家要注重自然規律,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
2、人文條件越來越大地影響到農業區位選擇,事物是發展的,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教學重點】
1、理解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兩類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因素。
2、培養利用圖表資料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能力。
【教學難點】
西歐乳畜業與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的比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那么一日三餐我們除了五谷雜糧和蔬菜,還會吃什么呢對了,我們還要吃肉,除了肉我們還可以改善下子自己的生活喝點牛奶。大家身邊應該有訂牛奶的同學,那大家知道這牛奶從哪里來我們吃的牛羊肉又從哪里來呢好的,今天老師就為大家解釋下,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請大家把書翻到51頁。
【板書】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過渡】那么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游牧業、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首先我們以阿根廷為例,為大家介紹大牧場放牧業。
【播放幻燈片】出示面向市場的畜牧業地域類型。
【提問】師:大家把幻燈片上的圖片和書本結合起來后,發現大牧場放牧業的主要產品有哪些呢
生:有牛肉和羊毛。
【講解】對的,主要產品有牛肉和羊毛。那么在美國、阿根廷的大牧場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大牧場長,養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提問】那么大家就不禁會想了,為什么在在美國、阿根廷的大牧場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亞和南非的大牧場長,養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呢接下來給大家幾分鐘的時間討論下。
【播放幻燈片7】
【講解】
大家結合了當地主要的氣候類型、植被類型還有社會經濟當地的交通情況之后可以了解到大牧場放牧業的主要區位條件是:
1、干旱、半干旱氣候,不宜發展種植業
2、草類茂盛,牧草優良
3、地廣人稀,地租低廉
4、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5、技術先進,集約經營
【過渡】
那么接下來,我們通過學習到的區位條件來分析、分析下其特點。
【講解】
大家可以發現:
1、面向市場
2、生產規模大
3、專業化程度高
4、依賴交通和保鮮技術
5、重視科技應用;這五個主要的特點。
【提問】
在學習了大牧場放牧業的分布、區位條件以及特點之后,那么老師就需要大家延伸一下了,請大家結合中國草地資源分布圖和中國人口分布圖分小組討論中國能采用大牧場放牧業模式嗎如果可以,那是為什么如果不行,那又是為什么然后請每組派一個代表給出一個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區干旱的表現、成因及變化規律。
3、認識本區干旱環境下的農牧業生產和生活特色。
過程與方法:
1、讀圖確定范圍、概括位置特點,分析歸納本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認識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2、初步樹立人地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2、西北地區的農業特色。
教學難點:
認識地理環境中各要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搜集西北景觀、農產品和優良畜種圖片,坎兒井、新疆細毛羊等課外資料,教師在研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的基礎上制作精美、適用的課件,以便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情景導入
。ǘ┲v授新課:
1、自然環境
自主讀圖:根據屏幕地圖(73頁圖8.3、氣候分布圖、河流分布圖)指圖描述西北地區的位置和范圍(主要省區)、地形、氣候、河流等特征。時間:3分鐘
。1)位置: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再仔細看一下地形區的分布:東部比較單一,就一個內蒙古高原,西部兩大盆地之間還有三高山,分別是什么,這樣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分布特點。
。3)氣候:因為距海較遠,加上重重高山阻隔,來自海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了較為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引申:西北地區干旱程度一樣嗎?這有三幅植被景觀圖片,分別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變化有沒有規律?原因是什么?
。4)河流:河流稀少且多為內流河(塔里木河)
2、農業
。1)畜牧業:內蒙古牧場、新疆牧場。
。2)種植業:灌溉農業
過渡: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三)小結
五、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總體來說比較清晰,分為兩大部分自然環境和農業。自然環境突出干旱的氣候及其對其他自然要素的影響,農業部分是通過干旱的氣候導致畜牧業和灌溉農業比較發達。所以本節在講授時抓住干旱這一突出自然特征,圍繞、干旱開展,通過景觀認識到氣候干旱,再來分析原因為什么干旱,在總體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空間跨度大干旱程度也不一樣由此進一步認識干旱對植被景觀的影響及其原因,干旱還影響了本區河流,更影響本區的農業不能像南方、北方那樣發展大范圍的種植業,種植業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區發展,在適合草類生長的地方比較適合發展牧業形成了我國重要的牧區,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生產特點也出現了變化。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5
三維目標:
1.用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學重點:
1.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教學難點: 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具準備:世界地形圖及教材各個圖片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比較分析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大牧場放牧業
1.特征: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具有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特點
2.主要分布: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
干旱、半干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于放牧業。美國、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養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1.對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 自然因素是基礎,人文經濟因素是條件,科技進步(包括交通狀況和草場條件的改善)是“催化劑”。
2.在分析圖3.15時,應重點把握該區域的海陸位置、地形、發達的.鐵路運輸和便捷的海運條件等重要信息。
3、結合案例4完成活動題。
(對于活動的處理可以采取學生閱讀案例→學生分析→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進行。)
活動: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例子,歸納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的區位條件。
點撥: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質優良;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廉,為牧場的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2.大牧場放牧業在經營方式、商品化、專業化、經濟效益、科技應用等方面有什么特點?
點撥:經營方式:集約農業、生產規模大
商品化、專業化水平高;經濟效率高;重視科技應用,例如培育良種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開辟水源、種植飼料、劃區輪牧等。
3.我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區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點撥:我國內蒙古、新疆地區地廣人稀、草場質量好,如果能夠加強科技應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發展大牧場牧牛業
1)、有利的區位條件——
(1)氣候溫和,草類茂盛,是世界上優良的天然草場之一;
(2)地廣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為牧場大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區位優勢,促進了牧場的商品經營。
(讀圖要求:在世界地圖上,熟悉以上國家及地區、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2)、發展過程——
印第安人自由自在的放牧業(粗放的自給游牧業)到歐洲人密集的商品牧牛業。
3)、為促進牧牛業發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鐵路的貫通,便于把肉牛運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運;
、诓扇鷻诜拍、劃區輪牧,種植飼料,打機井保證人畜飲水和牧草生長用水等措施,使牧場不退化
、埏曫B良種牛,加強對良種牛的培育,以及對牛群病害的研究。
4)、阿根廷地廣人稀,所產牛肉主要出口。海上冷凍船的發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場擴展到歐洲。
二、乳畜業
概念:是隨著城市發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場的商品化、集約化畜牧業地域類型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說出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區位條件,說出東北三大農業分區的自然條件及主要農作物。
2.通過閱讀地形氣溫和降水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樹立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地理學思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地理條件。
2.東北地區農業生產劃分三大區域的'因素。
【難點】
掌握分析一個區域農業發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回顧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并分析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最有目的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進而引出東北地區適合發展農業的因素有哪些,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地理條件
【活動】呈現圖東北地區的位置并提問:
(1)東北包括哪些地區,主要氣候類型是什么?
(2)氣候類型有什么特點?對于東北農業生產有什么利弊影響?
【學生活動】
(1)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氣候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2)夏季溫暖,降水集中,雨熱同期,利于農業的生產,基本滿足一年一熟;冬季寒冷,易受到低溫凍害的影響。
【教師活動】呈現東北地區的地形圖并提問學生:
(1)東北地區有哪些地形單元?
(2)不同的地形單元對農業布局有什么影響?
【學生活動】
(1)東北地區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地形單元完整為多種農業經營提供了條件。
(2)西部地區以高原為主降水較多,地形平坦是畜牧業發展的有利地區。中部和東北部平原地區廣布,土壤以黑土為主適宜發展種植業。周邊山地林木資源豐富適宜發展林牧業。
【教師活動】播放東北地區發展農業的社會經濟方面相關視頻,提問學生從社會經濟角度來看,東北地區發展農業有哪些優勢條件?
【學生活動】
(1)工業發達,提供了先進的機械設備,化肥等必要生產資料。
(2)市場需求量大,對外交通聯系便利。
(3)人均耕地面積達,商品率高,環境好利于發展綠色農業。
2.農業布局的特點
【教師活動】呈現圖4.4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和平均氣溫分布圖,圖4.5東北地區東西向農業自然條件的差異圖并提問學生:
東北地區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呈什么規律?其影響因素有哪些?
【學生活動】
降水呈東南向西北減少,氣溫大致也呈東南向西北減少;主要受到了地形距海遠近以及太陽輻射分布的影響。
【教師活動】呈現東北三大農業生產區的分布示意圖并提問學生:
(1)依據氣候、地形將東北地區農業劃分為哪三大區域?
(2)三大區域分布在哪里?主要農產品類型有哪些?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1)東北地區農業分為耕作農業區、林業和特產區、畜牧業區。
(2)耕作農業區: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主要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等;林業和特產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地區。主要以樟子松、紅松、珍貴藥材、蘋果等為主;畜牧業區: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區草地。主要飼養東北紅牛、三河馬、三河牛等。
環節三:鞏固提升
思考:東北地區的大米質量優廣受市場歡迎,其與自然條件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
(1)耕作制度:一年一熟,生長周期長,營養物質積累好。
(2)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便于大規模機械耕種。
(3)氣候溫涼,病蟲害少,農藥使用少,綠色有機。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
作業:收集東北地區建設商品糧基地的相關資料。
四、板書設計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南方地區地形圖,指出南方的范圍;
2.掌握南方地區氣候、地形、自然景觀燈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南方地區發展水田農業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條件和主要農作物。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獲取圖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初步學會區域分析的方法;
3.通過課堂活動、課堂練習等方法,鞏固知識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進一步樹立因地制宜觀;
2.通過了解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3.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多媒體播放南方地區典型的自然景觀、農田景觀圖片,初步引導學生感性認識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
[導入新課]
講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們日常所觀察到的,通過南方景觀圖的欣賞,我們對南方地區的環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我們居住的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農業。
板書:第一節自然特征與農業
活動一:利用教材45頁圖7.3南方地區的地形,學生自行在圖上找出南方地區的地理范圍。
學生完成觀察地圖并發言:略
教師指導并板書:
1.地理范圍:秦嶺-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東
東面和南面瀕臨東海和南海
活動二:多媒體展示教材45頁圖7.4南方地區東西地形差異的三幅圖,學生小組合作在圖7.3地形圖上找出三處地形區的大致位置;并引導學生思考歸納這三副插圖反映的我國南方地區的地形特征,使學生認識地形差異是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內部差異的顯著標志和形成基礎。
指明學生:在多媒體地圖上把三處地形區指出來并歸納地形特征。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并板書。
板書:2.地形:復雜多樣
西部:高原和盆地為主
東部: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沿江:平原和三角洲
過渡:地形上南方地區存在著東西地形的差異,就氣候類型而言,南方地區大部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請同學們觀察我國氣溫以及降水圖,歸納南方的氣候特征。
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教材,歸納南方氣候特征。
教師指導并板書:
2.氣候: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暖濕潤
講述: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了解到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是濕熱;由于水熱充足,這里植被常綠;,濕熱的環境發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稱為“紅土地”(板書)。
板書:
過渡: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對氣候也有影響,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紅壤的,請同學們閱讀“閱讀材料”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貴高原。
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地理特征。
活動三:引導學生完成教材46頁活動題。
過渡: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我們已經認真地了解過了,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發展怎樣的農業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南方地區的農業。
板書:二、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展示:丘陵地區、平原地區農業景觀圖,師生共同歸納南方地區以水田農業為主并板書。
1.類型:水田農業
展示:南方地區農作物圖片,請同學們歸納南方地區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
學生回答:略
教師指導并板書:
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甘蔗、油菜、橡膠、茶等
活動四:引導學生完成教材48頁活動題。
課堂小結:讓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西北地區地形圖,找出西北地區的范圍,并指出本區主要地形組成和主要地形區。
2、運用地圖,讓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該區干旱的表現、形成的原因及變化規律。
3、分析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對農牧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4、理解人們在干旱環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條件。
教學重難點
分析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的影響。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一、由位置聯想景觀導入新課
1、由區域名稱描述大致位置。
2、聯想該區景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黃沙漫漫。
3、設問: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區如此獨特的自然景觀呢?這節課我們就從西北的自然環境來尋找一下答案。
新課講授:
二、草原和荒漠
。ㄒ唬┑匦闻c位置
1、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圖,找出主要山脈,指導學生概括西北地區的位置范圍,概括出本區的位置特點(從緯度、海陸、相對位置分析)。
2、歸納:該區大致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長城—阿爾金山脈以北。本區深居內陸,位于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屬于內陸地區。該區面積廣大,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大部和寧夏北部。
3、多媒體展示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圖、西北地形圖,指導學生認識該區所處階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區。
4、歸納:該區主要位于第二階梯,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內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夾兩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點(遠、高、阻、廣)對氣候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二)氣候特點與景觀分布
1、展示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并提問:西北地區降水的大致范圍?
2、小結:西北氣候特點——干旱。
3、完成P73——P74活動。
4、歸納: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由東向西變化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問:那么造成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學生回答:深居內陸,離海洋遠,降水少,越往內陸走降水越少
7、教師小結:對,由于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離海洋遠,水汽難以到達,所以造成西北地區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轉承:干旱的氣候對該區的河流產生直接的影響。
。ㄈ┖恿
1、多媒體展示西北地區景觀圖,讓學生體會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師歸納:西北地區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干燥,夏季高溫,降水較少。干旱是本區的特點,這里河流少、短、多內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長的內流河。
3、承轉: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對西北地區的農牧業有什么影響呢?
三、牧區和灌溉農業區
。ㄒ唬┠羺^
1、教師講述:西北地區比較干旱,水資源貧乏,降水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能滿足牧草的生長需要。因此西北地區畜牧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2、讀圖8、5,找出本區的主要牧區及代表性畜種。
3、讀圖8、5,找出賀蘭山,引導學生分析西北牧區的地區差異、
4、小結:賀蘭山以東,草原草場;以西:高山牧場。
5、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可移動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點,理解干旱的自然環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6、設問承轉:在這樣干旱的環境下,是不是除了發展畜牧業,就沒有種植業了呢?
(二)灌溉農業區
1、教師講述:水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西北地區水源成為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西北地區那些地方可以發展種植業呢?
2、讀圖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區,思考:水源來自哪里?
3、教師歸納: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讀圖8.8和圖8.9,認識西北的四個主要灌溉農業區: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黃河水灌溉,農業發達,有“塞上江南”之稱;,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綠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發展農業。
5、承轉:什么季節冰雪融水最多,當地人民又是怎樣利用的?
6、結合P76—77活動,認識西北地區綠洲農業生產所依賴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7、講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讓地下水順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寶貴水資源的大量蒸發;豎井便于人們疏通水渠?矁壕媸潜Wo灌溉、節約用水、防止蒸發的一種好方式。
8、承轉:雖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讀圖8、10、圖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熱條件和農產品特點。
9、 小結:西北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與不利條件。
【活動】認識西北地區的景觀變化規律及原因
1、讀圖8.4,將照片與拍攝地連線。
2、分析造成本區景觀變化的原因。
【活動】認識坎兒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讀圖8.12,8.13,觀察坎兒井的構造。
2、讀圖8.13,認識坎兒井的構造原理。
3、通過坎兒井,了解當地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利用。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查找地圖確認美國領土構成及其地理位置;知道美國氣候和地形對農業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能運用地圖了解美國的農業分布特點,通過閱讀地圖,提升從地圖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刻理解科教興國這一戰略對我國發展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美國氣候和地形對農業的影響。
【難點】
美國農業的分布特點。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播放美國種植地區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種植種類多且區域廣大,進而引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活動】展示世界政區圖,讓學生觀察地圖說出美國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鄰國位置。
【學生活動】觀察地圖,回答問題:美國位于西半球的北溫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西南與墨西哥相鄰,北臨加拿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教師活動】教師追問:除了本土外,美國海外的兩個州分別位于什么位置?屬什么溫度帶?
【學生回答】阿拉斯加,位于北極圈附近,大部分屬北溫帶,少部分屬寒帶。夏威夷,位于北回歸線附近的熱帶太平洋地區,屬熱帶。
2.氣候
【教師活動】展示美國的氣候圖,讓同學們觀察圖,看看美國有哪些氣候類型?最主要的是哪種?
【學生活動】學生讀圖回答:溫帶大陸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高山氣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溫帶大陸氣候。
3.地形
【教師活動】展示美國的地形圖,讓同學們從圖上找出阿巴拉契亞山脈、洛杉磯、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和五大湖。隨后提出問題:美國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哪種地形面積最大?
【學生活動】學生找出對應的地形區,并回答:美國的地形東西高,中間低,即:西部為山地,中間為平原,東部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積最大,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
(二)美國的農業
1.農業發展的條件及特點
【教師引導】由緯度位置可以推測到光熱資源。由平原面積可以推測到耕地資源。由海陸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測出水資源。
【學生活動】試按以上思路,小組討論,分析、歸納美國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小組討論得出答案:美國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緯30-50之間,光熱資源豐富。美國平原面積廣大,占全國總面積的—半;耕地面積廣大,約占世界耕地面積的10%。美國主體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水汽可以深達內陸,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縱貫于南北,為灌溉和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過渡】美國作為農業大國,除了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還有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
【教師活動】展示材料。
(1)反映美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的圖片。
(2)美國從事農業人口,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卻耕種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國,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養活76個人,比世界每個勞動力供養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問題】(1)以上資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2)美國農業在地區分布上具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
【學生回答】(1)生產過程的機械化、專業化、科技水平高。
(2)地區生產專業化,形成了一些農業帶(區)。好處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便于推廣農業技術。
2.農業帶
【教師活動】展示“美國農業帶的分布”圖。
【問題】大家觀察圖,看看美國主要形成哪些農業帶(區)?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學生回答】乳畜帶:位置偏北,氣候冷濕,適宜牧草生長,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氣溫較高。
小麥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融水。
棉花帶: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緯度低,夏季氣候濕熱。
3.農產品出口情況
【教師活動】展示“美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圖表。
【問題】美國有哪些農產品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
【學生回答】玉米、小麥、大豆、棉花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結合美國農業發展情況為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建言獻策。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本節課主要知識內容。
作業:課后復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以及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農業地區專業化
一、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2.氣候
3.地形
二、美國的農業
1.農業發展的條件及特點
2.農業帶
3.農產品出口情況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
3、了解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有為明顯的差異。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種植業的區域差異。
教學難點:
1、北方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與綜合治理
2、紅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全國可以分為四大地理單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之一 ——北方地區。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
3、了解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三、出示自學提綱: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
(1)熟讀圖5. 1了解中國四大地理分布圖。讓學生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讀圖5.1結合中國地形圖完成P3的活動題。
2、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
(1)讀圖5.2及《地圖冊》北方地區政區圖,完成P4活動題。
(2)了解北方地區的位置范圍。
。3)了解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糧食作物、主要的礦產資源及工業城市。
四、學生自學、討論。
五、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ǜ鶕覈鞯氐牡乩砦恢、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差異,把我國劃分為四個地理單元,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如課本圖5、1所示)
。2)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的年降水量線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線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及其位置范圍。
。ㄎ挥谇貛X——淮河以北的地區稱為北方地區,主要包括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4)北方地區的特點:
(北方地區氣候冬、夏季節差異大,平原面積廣,耕地以旱地為主,易于機械化耕作,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工業城市密集,資源消耗量大。)
六、課堂小結。
七、課堂作業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依據是:根據各地的 和 的差異來劃分的。
2、我國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
是 。
3、四大地理單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區;平原分布最廣的是地區;跨經度最廣的是氣溫最高的是 地區。
4、完成地理地圖冊和地理填充圖。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 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的有關內容: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劃分為哪些?
2、我國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什么?
3、青藏地區與其它3個地區的分界線是什么?
二、引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
1、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出示自學提綱: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 3)完成P6活動題
3、學生討論、自學
4、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1)、北方地區包括的省區、平原和高原:
(有10個省區,高原有: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平原有: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2)、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東北平原的黑土地肥沃,耕地遼闊,適宜大面積的機械化耕作。植被
以針葉林為主,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黃土地的特點及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黃土高原的土地是黃色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為主,但水源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動題
。5)、提出問題:分析北方地區的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ū狈降貐^位于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占全國的20﹪,人口約占全國的40﹪,氣候主要是以溫帶季風氣候,冬、夏季節差異大,平原面積廣大,耕地以旱地為主,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工業城市密集,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三、課堂小結。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的:
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溫度帶、干濕地區、河流特征、植被類型、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及人們的飲食習慣都有明顯的區別。
教學重點:
掌握秦嶺——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農業、交通、生活習俗等。
教學難點:
秦嶺——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農業、交通、生活習俗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
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溫度帶、干濕地區、河流特征、植被類型、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及人們的飲食習慣都有明顯的區別。
二、導入新課
活動一:為什么說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1、出示自學提綱:
。1)細讀P7頁的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分組討論:為什么說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2)從圖5.6、5.7中或利用已學的知識,找出“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線”的依據(此依據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補充)
2、學生討論、自學
3、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注意引導分析:“秦嶺——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
線”的依據。
。ǹ偨Y:秦嶺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氣溫小于0。C,秦嶺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氣溫大于0。C;秦嶺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嶺淮河以北是溫暖帶和中溫帶,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和熱帶;秦嶺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結冰,秦嶺淮河以南冬季河流不結冰。)
活動二:秦嶺淮河南北的差異
1、學生討論、自學:
P7頁的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聯系前面所學的知識,比較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和以南的差異,并完成P9頁的填充表格。
2、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注意引導分析“秦嶺——淮河”以北和以南的差異。
。ǹ偨Y:“秦嶺——淮河”是黃河與長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嶺,具體的差異見P9的“活動”題)
活動三:角色扮演
全班分成兩組,A組代表北方地區,B組代表南方地區。
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并開展課堂討論:
。1)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生產、交通和生活習俗等方面比較南方和北方的差異。
。2)為南方與北方地區經濟如何發展及其相互合作出謀劃策。 總結:北方能源礦產豐富,可以引進南方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發展經濟;南方引進北方的能源礦產,原材料、發展高精尖工業,也可以到北方投資辦廠,優勢互補。
三、課堂作業
地理填充圖。
第六章 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 北方地區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
3、了解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有為明顯的差異。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種植業的區域差異。
教學難點:
1、北方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與綜合治理
2、紅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揭示學習目標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不同,全國可以分為四大地理單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之一 ——北方地區。
二、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2、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
3、了解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不同對其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三、出示自學提綱:
1、了解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
熟讀圖5.11了解中國四大地理分布圖。
2、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
。1)讀圖6.1及《地圖冊》北方地區政區圖,完成P12活動題。
。2)了解北方地區的位置范圍。
。3)了解北方地區的氣候類型、糧食作物、主要的礦產資源及工業城市。
四、學生自學、討論。
五、檢查自學討論結果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及其劃分的依據。
(根據我國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差異,把我國劃分為四個地理單元,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的年降水量線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線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區的省區劃分及其位置范圍。
(位于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稱為北方地區,主要包括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4)北方地區的特點:
(北方地區氣候冬、夏季節差異大,平原面積廣,耕地以旱地為主,易于機械化耕作,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工業城市密集,資源消耗量大。)
六、課堂小結。
七、課堂作業
1、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劃分依據是:根據各地的、 和 的差異來劃分的。
2、我國劃分的四大地理單元分別是:地區、 地區和 地區。
3、我國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
是 。
4、四大地理單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區;平原分布最廣的是地區;跨經度最廣的是 地區;緯度最低、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 地區。
5、完成地理地圖冊和地理填充圖。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理《農業》教學設計09-19
農業教學設計07-23
設施農業教學設計09-17
地理教學設計10-22
地理教學設計04-19
地理教學設計01-06
《自然特征與農業》教學設計11-02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學設計08-05
《農業的變化真大》教學設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