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理解平行與垂直這兩種特殊的直線間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平行線、垂線。
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積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滲透法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同一個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線”“垂線”等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與垂直概念的本質特征。
教學用具:白紙、尺子、三角板、水彩筆、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興趣引入
2、復習并引出學習主題
師:請大家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生:直線。
師:直線有什么特點?
生:兩端可以無限延伸。
探索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1、由1條直線過度到2條直線。
2、小組合作學習。
3、展示不同的畫法。
師:誰能把黑板上的.這么多種畫法分分類?
師:根據(jù)我們剛才的結論,我們把兩條直線的關系分為兩種,一種是相交的,一種是不會相交的,并且不是暫時的看上去不相交,而是無論怎么延伸也永不相交。
二、平行與垂直
1、平行
師:對于永不相交的一組直線有一個特別的名稱。
生:平行線。
生: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平行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不能單獨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
2、垂直
師:這兩條直線相交成一個什么角?
生:直角。
師:咱們怎么驗證它是不是直角?
生:量角器、三角板。
師:它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什么?
生:垂直。
師:一起來讀一讀什么叫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概念。
三、鞏固練習
1、p57頁做一做
2、判斷題
3、擺小棒
師:請準備好三根小棒,認真讀題認真擺。第一步,把一根小棒擺在桌子上,第二步,擺第二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平行。關鍵的第三根開始了,第三根小棒也與第一根平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年級《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2
教學背景: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并通過觀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
2、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存在著相交、平行的位置關系,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相關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xiàn)象的理解)。
教學方法:
想象法、情境法、直觀演示法、演練法
教學過程:
1、設置情景,想象感知。
1、進入純數(shù)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進行空間想象。
導入: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垂直與平行》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白紙,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平面,然后閉上眼睛,我們一起來想像,這個平面變大了,又變大了,變得無限大,在這個無限大的平面上出現(xiàn)了一條直線,又出現(xiàn)了一條直線,你想像的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它又有哪幾種情況呢?
2、讓學生把它們畫在白紙上。
二、探索比較,掌握特征。
1、展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師:同學們,你們畫的跟老師的一樣嗎?
2、引導學生分類,通過演示讓學生明白,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可以分成幾類?根據(jù)什么來分?
師:我們來觀察一下,圖(2)和圖(4)的兩條直線交叉在一起,也就是這兩條直線是相交了,圖(1)的兩條直線延長后沒有相交,圖(3)的兩條直線延長后相交了。所以,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不相交的,像圖(1),另一類是相交的,像圖(3)、圖(4),還有圖(2),它們都屬于相交那一類。
3、深入探究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突破難點。
師:我們把圖(1)的兩條直線放在方格紙上,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都相差2個方格,我們把方格去掉,再用尺子量一量,左邊是5厘米,右邊也是5厘米,說明這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向兩端延長后也不會相交。所以,我們把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我們再來觀察圖(2)的兩條直線,它們相交成銳角和鈍角,也就是說,它們相交不成直角,是普通的相交。而圖(4)的兩條直線,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發(fā)現(xiàn)它們相交成直角,它是相交中的特殊情況,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我們可以說這條直線是這條直線的垂線,這條直線也叫這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3、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判斷平行與垂直。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判斷的練習。下面圖形中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才叫平行線,這兩條直線相交了,所以不是平行線。
這兩條直線,延長后它們也相交了,所以也不是平行線。
我們所說的平行,必須在同一平面內,這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平面內,不是平行線。
下面的直線只有一條,平行線是一組的,有兩條,所以,也不是平行線。
這兩條直線延長后沒有相交,而且,它們是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它們是平行線。
下面圖形中的兩條直線垂直嗎?請你們想一想,因為這兩條直線沒有相交成直角,所以不垂直。
這兩條直線延長后相交了,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發(fā)現(xiàn)它們相交成直角,所以,它們是垂直的。
2、根據(jù)下列各組直線的位置關系給它們找到各自的家。
1 2
5 6 7 8
平行的垂直的相交的
四、貼近生活,充分感受。
1、運動場上也有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你能找出來嗎?
2、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欣賞生活中垂直與平行現(xiàn)象的圖片。
五、知識回顧,深化表象。
師:同學們,這就是今天我們所學的知識。你學會了嗎?
垂直與平行
不成直角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
成直角(互相垂直)
不相交(互相平行)
教學總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較困難;還有學生年齡尚小,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導致他們不能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質;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垂線與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位置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解決。
本課在設計導入時,并沒有從生活中的現(xiàn)象入手,而是直接進入純數(shù)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先進行空間想象,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畫到紙上,然后進行梳理分類。之所以這樣設計,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現(xiàn)象居多,情況較單一,不利于展開研究;二是四年級的學生在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它應為高年級較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研究產(chǎn)生興趣,用數(shù)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四年級《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垂線、平行線。
2、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3、發(fā)展自己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學習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fā)展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習過程:
1、在一片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會有幾種情況?分別是什么?
2、什么叫平行線?平行線還可以怎么說?為什么要說在同一平面內呢?
3、在同一平面內相交的'兩條直線又可以怎么分類?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足?
4、平行線、垂線和直線、射線、線段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一、說一說:
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例子。
二、做一做:
1、下面圖形中哪組直線互相垂直,哪組直線互相平行
2、判斷:
。1)正方形中相鄰的兩條邊互相垂直。
。2)兩條直線相交,這兩條直線一定垂直。
(3)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4)一條直線垂直。
3、畫一畫
。1)先用鋼筆畫一條直線,再用鉛筆畫兩條直線和它平行,看一看,后畫這兩條直線是什么關系?
(2)先用鋼筆畫一條直線,再用鉛筆畫兩條直線都和它垂直,看一看,后畫這兩條直線有什么關系?
三、折一折。
(1)把一張長方形紙折兩次,使一組對邊與折痕互相平行。
(2)把一張正方形紙折兩次,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
【四年級《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03-08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04-14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05-11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01-09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06-29
《平行與垂直》教學設計10-21
垂直與平行的教學設計模板04-25
小學 “垂直與平行” 教學設計01-14
《垂直與平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07-06
垂直與平行教學設計15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