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測量系列的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簡單估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千米、認識周長、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面積的基礎。
本課的數學本質是: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和硬幣的厚度,使學生感受引入新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畫、量一量、畫一畫、測一測、比一比和估一估,認識分米和毫米,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單位長度的線段的比較引導學生理解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合理選擇使用長度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能估計生活中物體的長度。
課前調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嗎?知道與米、厘米之間的關系嗎?
2.填空:200厘米=()米
3.請用尺子畫一條長度大約為10厘米的線。
4.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
結果:
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確的88%
3.正確的64%。
4.桌子長10人,鉛筆長6人,門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結論:
學生知道長度單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對實際意義不理解,也不知道關系。
后測(考試)情況:學生對45厘米=()毫米,這一題的錯誤較多,原因是對45個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動一:制造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做游戲嗎?那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出示課件)
請你們猜一猜哪條繩子長?為什么?
生:第2條繩子長,因為它拉直以后就長了。
2.我這還有兩條線段,你們想不想猜猜它們的長短呢?(教師出示2條線段的課件)
藍色紅色
猜一猜這兩條線段閃爍的地方哪個長、哪個短?
生1:藍色的線段長
生2:紅色的線段長
用什么辦法能準確的知道這兩條線段的長短呢?
生:用尺子量
請每個同學量一量,結果如何呢?
生:一樣長。
活動二:認識1分米、1毫米有多長。
1.量一量
動手量一量,把數據寫在表上。
(匯報時請個別上臺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這兩條線段都是10厘米
通過這兩次估測,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要想知道物體的準確長度要用尺子量。
你們知道10cm還可以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表示,是什么呢?
生:分米,你對分米有什么了解嗎?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在數學上,10厘米我們也說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誰能用字母來表示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帶有尺子,快拿出來用手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是1分米,然后說給同桌聽。
生:從1厘米到10厘米之間這段
生:從4厘米到14厘米之間這段
……
小朋友們已經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長了,現在請你估計然后測量一下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學習用具中哪些大約有1分米。(自己不好測量的可以找同學幫幫忙)
生:手的長度
生:衣服上扣子之間
生:頭發的長度
……
小結:小朋友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約長1分米的東西。
3.小組討論找關系。
老師有個問題請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動動腦筋想一想看!(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匯報時,請兩名學生上臺幫拿尺子數給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學對分米認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練習課件)
鉛筆盒長2(分米)
操場跑道長200(米)
教室門高2(米)
一支鋼筆長約12(厘米)
1分硬幣大約厚1(毫米)
方案一:呦,這位同學用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紹毫米的有關的知識嗎?
1毫米有多長?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幣體會一下,你對1毫米有什么感覺?
1mm特別特別短,你們可別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長的物體。
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學生沒有說出正確的單位
這個單位就是我們今天要新學習的單位,它叫毫米(出示課件)
在尺子上這樣的一個小格就是1mm
1)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給同組同學看
2)毫米有多長?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幣體會一下,你對1毫米有什么感覺?
3)1mm特別特別短,你們可別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儀器上可都用到1mm長的物體做零件,它們的用處可大著呢!
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
活動三:實際測量:
同學們,通過你們努力和動腦筋的思考,咱們已經學會這么多知識了,那你們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呢?你們可以測量桌面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學具,也可以測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計你想測量物體的長度,填在表中
2)進行實際測量,寫出準確的長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結: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會了哪些新的長度單位?
生:今天我學會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復習舊知
通過“猜身高”的游戲復習“米和厘米”的知識。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設計意圖】教師先以游戲、談話的方式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回憶起認知結構中對于已學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解釋。從而為后面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我們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除了這兩個長度單位外,你還知道有哪些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認識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起點,在了解學生認知起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交流。創造認知上的矛盾沖突,使探究活動成為一種需要。從而加深對“1毫米”的直觀體驗。
③告訴學生:科學家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④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⑤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老師給學生準備了一些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進一步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⑥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談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兩個手指頭都差點碰到了。)
【設計意圖】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有機結合。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長度、理解與上位知識“厘米”的關系、舉例生活中1毫米長的物體以及動手測量電話卡的厚度、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的長度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毫米”的理解,從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長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長度單位“毫米”的來由。
①設疑: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有“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嗎?(學生思考、討論)
②在大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除了一些物體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單位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時,也需要“毫米”作單位。(通過測量光明牛奶盒子寬度的實驗來加深體驗。)
【設計意圖】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不僅明確了引入“毫米”的意義,而且為展開精確測量、讀準測量結果的后續教學作好鋪墊。
(3)讀準測量的精確刻度。
①現在有‘毫米’來幫助,你能不能讀出這個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確寬度?(5厘米6毫米)
②提問:你怎么這么快就讀出來了?你是怎么讀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來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數刻度線。)
③追問:在尺子的相鄰兩條最長的刻度線中間都有一條略長點的刻度線,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樣有什么好處?
④估測數學書的厚度。再用尺子測量驗證。
(4)畫規定長度的線段。(相互檢查、交流)
【設計意圖】巧妙地引入了“半厘米數刻度線”,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牢牢抓住“半厘米數刻度線”這一有效的學習資源,不僅展開了讀準精確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測與測量,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了“毫米”。
2.認識分米。
(1)介紹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再請學生先談談對分米的了解。
(2)引出1分米=10厘米,請學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長,用手勢來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再來用手勢表示一下。
(4)估計我們的1張課桌長大約是幾分米。然后用手勢去比一比。最后用米尺來測量驗證。(不斷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和體驗。)
【設計意圖】傳統的數學學習重結果輕過程,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形成結果的生動過程總是被簡單枯燥的條文所取代。這個環節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大膽展示自己的思維,與應答性學習環境進行對話的平臺,使學生對于“分米”的認識過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動有趣。從而為后面的“整理”這一環節奠定了良好的認識基礎。
3.整理四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設疑:現在我們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你能用什么方法來整理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有從高到低進行排列,也有從低到高進行排列,還有分析他們之間的進率等。)
(三)鞏固練習
1.閱讀明明的一則日記。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厘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飯上學去。在上學的路上我看見了一棵高2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毫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1)學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師裝傻:笑什么?
(2)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單位進行改正。
2.思考題:
電腦情景:小明想去測量鉛筆盒的寬度,但現在手上只有一把斷尺,怎么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注重了綜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戰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不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四個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理解,深刻地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和學好數學的現實意義。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第一課,實際上是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系起來。借助測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把估測活動貫穿于整個測量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長度概念。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對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五、教具準備:
常規: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長的紙條、一分硬幣
多媒體:課件
六、學具準備:
直尺、一分硬幣、紙條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
師: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了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多媒體課件)
1. 測量物體的長度通常用( )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 )和( )
2. 測量較長的物體一般用( )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 )作單位。
3. 1米=( )厘米 生:(看大屏幕說一說) 師:通過復習,你們掌握得還不錯。同學們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再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長。
生:(一起比劃1米和1厘米)
師:(出示課件)誰能從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厘米?
生1: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生2: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
生3:從刻度2到刻度3是1厘米。
生4:從刻度3到刻度4是1厘米。 ……
設計意圖:復習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同時感受1米和1厘米有多長。
二、新授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拿出1分錢的硬幣,你能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不到1厘米。
師:如何表示這不到1厘米的物體的長度呢?這就需要我們再來認識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個長度單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師板書:毫米 mm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觀察尺子,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你能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個一個的小格。 師:尺子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師:你再來數一數1厘米之中間有多少毫米。一組數從刻度0到刻度1,二組數從刻度1到刻度2,三組數從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們數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生: (拿出尺子數)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師:也就是說1厘米 = 10毫米
師板書: 1厘米 = 10毫米
師:現在同桌再來一起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
師:看老師也測量了一下,(出示課件)它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你能借助這1分錢的硬幣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覺?
生:1毫米特別的短。
師:現在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后就能更準確的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下面我們看大屏幕,這根曲別針多長?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之間占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曲別針長1厘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師:這根鐵釘長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占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鐵釘長( 28 )毫米。
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個長度單位了,它們是毫米、厘米、米,我們再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1厘米和1毫米有多長。 生用手來比劃。
設計意圖:以不到1厘米長的1分錢的硬幣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厘米之間關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現在拿出老師發的紙條,同桌一起測量一下它有多長。
生: 10厘米
師:其實10厘米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們這節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 dm)
師: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
生:1分米就是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 10厘米 )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師:(課件展示)這是一把1米長的米尺,這個藍色部分是1分米,讓我們1分米1分米的數,你發現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記住它們的關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書:1米 =10分米
師:請看黑板,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厘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在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邊說,其余同學用手勢表示)
師:我們以后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生說)
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4個長度單位了,這有一本書測量后忘記了寫單位,你來給它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展示)
生:這本書長2( 分米 )寬14( 厘米 )
設計意圖:在動手的測量1分米的紙條時,進而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并知道1分米=10厘米。通過觀察米尺,找出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闖關:
設計意圖:不斷提升難度來綜合診斷對長度單位的感知。
四、本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還有哪些收獲?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收獲,反饋教學的所得。
板書設計: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mm dm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學反思: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通過創設矛盾的情境,讓同學們用直尺測量實物具體有多長、多厚,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教學中,我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 學生對1毫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并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著通過看一看、數一數,使學生的直觀的認識到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1厘米=10毫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輕松和快樂。分米的認識也是通過先估計,再讓學生在實際測量動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長度是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通過練習培養和發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的:
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 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4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 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建立毫米,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方法:
直觀操作法,啟發式談話法。
學法指導:
教給學生操作方法。
教具準備:
直尺(1米),課件,紙條(40),一分硬幣40枚,棋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找一生與師同站,其他學生發現“師生”之間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復習厘米,米
〈1〉 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長度。
〈2〉 師: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厘米)作單位。
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米)作單位。
3 出示一分硬幣引入
師:以厘米為單位測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如何?為什么?
一分硬幣的厚不夠1厘米,而我們又想比較準確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辦?
二:新授
〈一〉 毫米
1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一分硬幣的厚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來測量。(板書課題)
2 認識毫米
師:觀察直尺上除了較長的厘米刻度線外,還能發現什么?
師: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長度就是(2)毫米。 你還知道幾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師:數一數,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小格?是幾毫米?
同樣的方法數3—4之間有多少小格?幾毫米?
自選1厘米數小格,匯報。討論發現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師:驗證:課件演示數小格。
4 量硬幣,感受1毫米
師:量一般物體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師小結。
生測一分硬幣的厚度,匯報。
師:指導學生借助1分硬幣表示1毫米。
5 練習
〈1〉 測量棋子任一條邊長,匯報。
〈2〉 課件出示練習題。
6 小節:今后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要求量的比較精確,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二〉 分米
1 測桌面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怎么樣?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板書:1分米)
2 認識,感受1分米
師:在尺子上從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數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師;1分米和10厘米同樣長,說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從刻度2到刻度幾是1分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3 分米條制作及應用
師:2人一張紙條,一人測出1分米,并在最后畫一條豎線,同桌用尺子測量檢查。如果不正確,另測;正確,沿線折疊。 師巡視指導。
師:用分米條測量桌子寬大約是幾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單位表示?
4 教學1米=10分米
同桌之間提問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師貼分米條)
師:共幾個分米條?10個分米條是幾分米?
和學過的多長很相似?為什么?
指名提問,師小結。
驗證:用1米長尺子測量得出 1米=10分米
三:練習
課件出示。(鞏固新知)
四:1 小節: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2 作業:以毫米,分米為單位,測量家中物體長度,做一個記錄。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教科書第31~38頁。長度單位的進率。
教學目標:
通過測量活動,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長,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能根據題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合作意識,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通過測量活動,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長,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尺子、人民幣硬幣等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師:你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去觀察新的長度單位,你們喜歡嗎?(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
二、新授。
師:觀察圖中的畫面,你有什么發現?
師:你愿意把你的發現說給同學聽聽嗎?
師:像圖中的孫悟空的緊箍咒的長度的變化,小朋友的位置等。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
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嗎?
分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說一下你們的發現?
師:同學們發現了生活中這么多的可用長度單位測量的現象,看來,長度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師:你知道得真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朋友——毫米。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尺,看一看,毫米和厘米有什么關系?
學生觀察準備的學具(找出厘米和毫米的不同)
三、認識毫米、分米、千米
1、“1毫米”的認識:
猜一猜、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
觀察直尺,從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長度
學生交流后小結:支持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用手勢表示1毫米畫出1毫米的直線
估測一下,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度是毫米
(鉛筆尖的長度、螞蟻的'長度、一分硬幣的厚度等等)
2、認識“1分米”
猜一猜、說一說1分米有多長?觀察直尺: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用手勢比量一下1分米畫出1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3、認識“1千米”
介紹關于千米的指示:1千米就是1000千米,千米也叫公里,用km表示。是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校教學樓長約100米,10座教學樓的長大約是1千米;操場上的跑道長約60米,17個這樣的跑道結在一起大約是1千米等等)
小結: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作業設計:
用毫米、厘米、千米等作單位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板書設計:
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0-08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9-19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13
《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教學策略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2-22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20篇05-13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教案設計02-27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實用02-01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