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后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匯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癥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么?
⑵帶著你的'理解讀。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⑵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⑶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啊!”讓學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為小錢,另一個則是臺灣青年,向對方說出你的心里話吧。
2、指名說。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3、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轉折句。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難點: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學習轉折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引入文本
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說說課文的主要資料。
大屏幕出示提示:
記事文概括主要資料方法:
課文主要描述了1999年9月22日,大陸青年小錢(),急需(),臺灣青年不顧(),給小錢()。
這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體悟文字背后所表達的感情。
二、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二段,學習反襯寫法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這段話你情緒怎樣?
2、是啊,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著帶著花香的清新的空氣,看著窗外的美景,我們的情緒是那么地,指名多個學生說。
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來讀這段話。齊讀
3、品悟第2自然段
⑴師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充滿生機,而不幸卻降臨在小錢身上,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大屏幕出示: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生命就像,生接: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師: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生接: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多么完美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的小錢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
⑵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么呢?
生交流
創設情境讀:輕音樂伴奏
十八歲,多么完美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后,攜著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時,然而小錢……
生: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此時,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的內心感受。
指名生讀
(3)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由完美的事物來反襯小錢的不幸。板書:反襯
下面,女生來讀第一段,男生讀第二段,來體悟作者反襯的寫法。
過渡: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重點學習第四、五段,學習運用轉折句。
1、學生默讀第3段。
思考:同一時刻指的是什么時間?
生:9月22日
生:小錢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捐獻的日子。
大屏幕出示地震一組組圖片
是的,就在昨日,1999年9月21日,臺灣發生了7.3級的地震,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萬多人受傷,1000多嬰兒成為孤兒,10萬人無家可歸……
如果你是地震中幸存的一員,此刻你最關心的是什么?
生:回到家人身邊,看家人是否平安?
但是,捐獻骨髓的青年和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他們是怎樣做的呢?我們一齊來看一看。
2、學習第3、4段,認識轉折句。
大屏幕出示: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期望,期盼著他的骨髓。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了?
“但是”前面寫的是:李博士和青年遇到的困難。
“但是”后面寫的是:在困難面前,他們是怎樣做的?
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女生讀但是前面的部分,男生讀但是后面的部分。
3、學習使用轉折句:
我們也來模仿寫一寫:
在這場7.3級的地震中,短短的幾十秒鐘,數萬棟房屋倒塌變成廢墟,李博士多想
,但是李博士。
一次次余震襲來,又會有多少生命被死亡之神帶走,臺灣青年多想,但是臺灣青年。
南邊組同學寫第一個句子,北邊組同學寫第二個句子。
交流:
假如你是小錢,此時此刻,你想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三、升華主題,體悟生命橋的含義。
(一)體悟生命橋含義
最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最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小錢來說,意味著——生命的火種;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
對李博士來說,意味著——成功的喜悅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深深的感動
師: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齊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這位就是李政道博士
他曾被稱為奔波于兩岸的愛心使者,親自開辟了臺灣慈濟造血干細胞庫送骨髓至大陸的先河。
齊讀: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齊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思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相機板書:愛心、血脈親情
師總結: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必須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愛心架設的生命橋啊!”
生:齊讀:“這真是一座用血脈親情架設的生命橋啊!”
(二)拓展閱讀,升華主題
一首小詩送給大家:
生命如此美麗,活著多么完美,讓我們尊重生命,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當生命遇上生命,愛心遇上愛心,相信隔閡能夠消除,海峽能夠跨越,生命也因此更加美麗!
海峽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的后代,這濃濃的血脈親情會像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一樣一代代傳下去。
補充:鄉愁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大陸青年小錢─────臺灣青年、李博士
血脈親情
【教學反思】
以方法主線,增強課堂語言文字運用力度
讀中引領學生了解反襯的表達方法:第一自然段是對美景的描述,而第二自然段卻是小錢不幸命運的介紹,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就是為了反襯、渲染,以突出小錢命運的悲慘,為此,我一方面超多美景圖片渲染,另一方面引領學生想象十八歲多么完美的年齡,十八歲的少年會干什么呢?學生在超多想象說話后,以師生接讀的方式,來襯托小錢卻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一命運的悲慘。在充分的鋪墊之后,學生對反襯的方法了解水到渠成。
以語景創設,引領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文章第4、5段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中間以“但是”為轉折,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寫臺灣青年及李博士遇到的困難,后半部分寫他們是如何做的,我把兩段話同時呈現,讓學生找共同點,進而引領學生了解轉折的表達方法,之后,結合大地震,為學生創設兩個語境,讓學生運用轉折的表達方法,在運用中,學生對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也有了充分的體會,進而讓學生想象,假如小錢遇到臺灣青年,會說些什么,也水到渠成,學生想象豐富。
在引領學生學習反襯、轉折方法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對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朗讀指導時,我采用感情熏陶的方法,利用圖片、教師引導語、師生接讀的方式進行,但是關于朗讀技巧的指導,存在欠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謝”感悟小錢生命垂危和對生的渴望。”“靜靜地”“輾轉”看似平淡的語句,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3、通過人物的行為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寫結合,體會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應理解內容,領悟情感為經線,以讀寫訓練為緯線,使語言形式的領悟、表達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融,以讀促情,以情促寫,以寫抒情,實現讀寫與情感的相攜共生。
【教學說明】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而對話的目的就是激活對話的載體──語言文字“走入”學生的內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大陸青年錢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時學生甚少涉足的領域,因此學生關注不夠,積累不多,不能真正“發乎于情”,那么,怎樣讓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體驗,乃至與文本產生共鳴?于是,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點語句,加強朗讀
語文課要扣住“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具體生動的語言形象進行深入地感悟,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終形成心靈上的高峰體驗。因此在深入品讀,感悟真情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幾個關鍵的語句,或進行場景的對比,品析語言;或補充相關的'資料,豐實人物形象;或重點指導朗讀,感受人物的精神發揮情感的紐帶、驅動作用,順學而導,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語言現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語言實踐,加深體驗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腦能思,口能說,筆能寫。因此,語言實踐訓練既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又有助于學生說寫能力的提高。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多處語言實踐活動。如: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難以平靜,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斷,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當小錢得救了,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他又想些什么?這些說話、寫話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實踐的活動,同時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的過程。在說寫中學生的體驗融進了精神和靈魂,學生的感悟不斷升華,真正由“文”走向“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學習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
⑵理解課文資料,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們高尚的精神品質。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理解骨髓一向對小錢的重要性。
2、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習相關部分,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后有什么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么,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著眼于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之后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就應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最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最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后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日,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臺灣青年捐獻骨髓的經過
2、總結全文,啟迪學生為兩岸人民的團結做出貢獻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地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教師:這天我們繼續學習
2、指名反饋:
3、教師導讀:
二、說感動、感悟的品質
1、教師: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動的句子劃下來
2、群眾交流感動的句子,引導探究
三、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
1、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于臺灣青年血濃于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2、引導學生討論: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3、教師小結:是他們的愛心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
四、總結全文:寶島臺灣與大陸同胞被臺灣海峽所隔,但血脈親情是無法割舍的這種血脈親情――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抄令你感動的句子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骨髓移植、談何容易、突如其來、血脈親情”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的含義。
3、情感與態度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在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難點:
了解大陸青年小錢的白血病的嚴重程度,骨髓移植迫在眉睫。進一步體會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教學策略:
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適時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采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板書課題,追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生命橋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又是什么意思呢?
課文講了兩個場面,你知道是哪兩個場面嗎?適時板書。
二、自主學習,體會人物情感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我在讀這個故事時,格外感動,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樣。
下面,讓我們再用心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語句讓你深受感動,或讓你感受最深。把它劃下來。并在句子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默讀。
三、小組交流,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
四、全班匯報
(一)第一個場面
預設句子1:“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學生可以體會到: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很可能呼吸都困難,再也沒力氣下地走路,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才18歲啊,生命才剛剛開始,就像含苞的花朵,可是卻有了這么嚴重的病,所以說馬上就要凋零了。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小錢的生命。
師小結:是啊,小錢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一天都不能耽擱,甚至一個小時都不能耽擱。馬上進行骨髓移植,是他活著的唯一的希望。
預設句子2:“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他生的希望來自海峽的彼岸----臺灣的花蓮慈濟醫院。
把你體會到的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二)第二個場面
預設句子1:“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重點體會“沉著”和“靜靜”,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還這樣沉著?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內心一定很不平靜,他的心里能想什么呢?
預設句子2:“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大地震動可能發生什么情況?體會艱難。
有感情地朗讀。
(三)體會李博士忙碌的`一天
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時間表,在感情朗讀。
(四)感情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五、回歸整體,感情升華
再看課題,你還認為這是一座普通的橋了嗎?
那還是一座什么橋?
六、課外延伸
小錢的病好了,他一定心存感激,他都會感激誰呢?會說什么呢?
七、全課總結:(教師配樂朗誦)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
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
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
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
因為有愛,世界才更和諧,更溫暖;
因為有愛,人們才更快樂,更幸福;
因為有愛,生命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附: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橋
杭州,臺灣
血脈相連的親情橋
骨髓
小錢,青年
愛心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說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師范讀后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
⑴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后來在臺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臺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看看后來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臺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的主要內容。并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著,青年靜靜地躺著。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著,一個是靜靜地躺著,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么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說說,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說。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著,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著,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為拯救他人所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么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于抽到了,李博士帶著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于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才的媒體介紹,你想說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于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為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為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為()。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說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后一節。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板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愛心臺灣
錢暢血肉親情青年李博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文中的關鍵詞句,品味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李博士等醫務人員奔波的艱辛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內容:
一、復習引入,整體感知,醞釀血脈親情
1、師: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細細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們一起來用心朗讀感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三次引讀課題,交代學法)
2、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小詩,邊讀邊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讀準紅色的生字詞。
桂樹飄香,陽光燦爛;花苞凋零,滿懷希望;
地震襲擊,海峽彼岸;臺灣同胞,心系小錢;身向空曠,才更安全;余震暫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綻放;血脈親情,代代相傳。
3、你能再用自己的話再講講故事的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訴板書:杭州、小錢、白血病、臺灣、同胞、余震中、捐獻骨髓)根據板書全班一起講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小結:引導學生運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點和關鍵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潛心對話,感悟血脈親情。
過渡:因為故事就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讀起來格外令人感動。同學們想一想,故事當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生自由答)
師:臺灣同胞冒著余震的危險捐獻骨髓的那一幕,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同學們,對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們要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尤其是讓我們心中一動的詞語和句子,我們最好畫下來,再聯系課文的其他內容去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感動我們的不僅僅是詞語表面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3、 4、5三個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讓你感動,把最讓你感動的語句畫下來,反復讀一讀,你能體會到什么,用一兩個關鍵詞簡單地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剛才同學們用心品讀了文章,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臺灣青年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動了你?
出示“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哪個詞最令你感動?交流感受。他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靜靜地躺著”
1、在靜靜中感受臺灣青年的品質。
預設:1生答:
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那一場地震。(師出示課件)
所以臺灣青年就是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教師接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知道什么是余震嗎?意味著什么?(房子隨時倒塌,危險隨時發生,生命隨時受到威脅,骨髓抽取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從“余震”引出句
二、句三:(可引出第五自然段)
(2)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
讀一讀這句話: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余震帶來的可怕后果?(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針頭從肌膚里脫落、不得不停止)
教師評價:(由此可見這余震可不一般那!余震的破壞,也有如此之大。突如其來,它就是說余震是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是一剎那間來的,隨時隨地。是呀,是在人們毫無心理準備,毫無防范的情況下突然降臨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險。)
教師:面對如此危險的環境,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3)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了涓涓流出......
師引導:如果是平時,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預設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考驗,一次一次的危險。)但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過渡:如果你就是這次大地震幸免于難的一人,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4)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追問:“臺灣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親戚朋友是否還活著;不清楚自己是否還能和親人相見)
教師評價: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牽掛,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還是(讀——)他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因為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那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當余震襲來,窗戶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來,身下的病床咯吱咯吱作響,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就是因為這樣的清楚,所以當余震再次襲來,大地開始顫抖,房屋開始搖晃,那位青年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總結:這位臺灣的青年認識小錢嗎?而他卻甘愿冒著生命的危險,舍下親人的安危給他捐獻骨髓,一個“靜靜地”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臺灣青年?這樣一個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的青年怎能不領我們感動呢?
2、在“沉著”中感受李博士的品質。
在這場與死亡爭奪生命的行動中,還有一個人的舉動也令我們感動,他就是“臺灣花慈濟醫院的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交流令你感動的詞語。
(1)“此時此刻,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哪個詞令你心中一動?“沉著”,這個詞還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鎮定?李博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保持沉著?
預設“冒著生命的危險沉著,大地仍在搖晃,手術里可能什么還在搖晃,稍有地震知識的人知道,這個時候,什么地方最安全?可他卻沒有離開,他冒著生命的危險,在等什么?等余震的間隙為臺灣青年抽取骨髓,(2)“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一次又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這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從小錢身軀里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小錢來說,意味著——生命的火種;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臺灣青年來說,意味著——濃濃的愛心;
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在余震中做手術的李博士來說,意味著——成功的喜悅;看到這涓涓流出的骨髓,對讀者來說,意味著——深深的感動。
(3)骨髓只能保存24小時,李博士帶著這生命的火種出發了,靜下心來讀第6自然段,看看哪個詞深深印在了你的心里?
“奔波”——(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時路線,老師解說時間表。)這樣的行程花費了12個小時。
師:這是怎么樣的12小時?(緊張、漫長,艱辛)
師:這個緊張,漫長,艱辛的十幾個小時,就是“奔波”第6自然段有一個詞語就寫出了這12個小時的緊張與漫長?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已經十分疲憊了,他休息沒有,你從哪個詞看到的,“連夜”但他并沒有休息——(出示時間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個詞語表現出了李博士不顧疲勞,一直在工作。
同學們,李博士認識小錢嗎?他卻冒著余震的危險抽取骨髓,不辭辛勞為小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一個“沉著”一個“奔波”一個“連夜”讓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李博士?這樣一個醫德高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李博士怎能不令我們敬佩和感動呢?
三、回顧課題,點明中心
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無私的給予中復活了,這朵即將凋零的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你高興嗎?請你高興地讀!“小錢得救了!”
是誰為小錢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兩岸同胞用什么為小錢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是啊,這座跨越海峽的不僅僅是生命橋,還是兩岸同胞共建的愛心橋啊!
四、拓展,深化主題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李博士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他會說些什么?
五、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臺灣
小錢捐獻骨髓臺灣青年
白血病余震中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么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著大陸和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著帶著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⑴ 老師范讀,請同學們閉著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這一天,對于小錢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床,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么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后,攜著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么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么會在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里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愿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并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到小錢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適的骨髓對小錢的重要性。我們在為小錢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為他感到慶幸,因為在海峽彼岸,有一位臺灣青年,正無私地為小錢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十八歲的生命。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吧。
二、深入閱讀文本
1、默讀3~6自然段,了解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所發生的'一切,請你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
2、為一個毫無關系的陌生人捐獻骨髓,對于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學生談自己感受,老師引導:幫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3、捐獻骨髓的事例,并不止這一件,而作者卻單單寫了這件事,那這件事例有什么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請找出來并作上記號。
(學生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地方以及感動的原因。)
──這例骨髓移植手術跨越海峽兩岸,有著深遠意義。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劇烈的余震中進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來讀一讀。
5、同學們,我們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發生時的情景:大地顫抖,房屋搖晃,玻璃破碎。人們驚慌失措……這一切讓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反應如何呢?
課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6、此時此刻,他們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更深入體會臺灣同胞不顧親人安危,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小錢的精神的可貴。
7、臺灣青年的愛心和骨肉同胞的親情,伴隨著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帶到海峽彼岸,給小錢帶來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點明主題,想像拓展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橋”一詞的深刻內涵。
師:你認為這僅僅是一座生命橋嗎?
課件出示:
它還是一座( )橋,因為( )。
學生根據提示,用此句式說出自己的感受。
2、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小錢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后,他的身體一天天恢復健康,蒼白的臉也紅潤起來了,生命之花傲然綻放,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錢,你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暢所欲言,情感得到升華。
3、老師小結。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臺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由題開門見山
1、今天我們學習新課,請同學們看老師寫題目。
2、板書:
跨越海峽的橋
注意峽的山字旁要瘦些。
3、同學們有什么疑問?
師:剛才這位同學提醒地很好,老師漏了一個詞。重新板書“生命橋”。
4、師:同學們有沒有見過生命橋?讓人好奇,感覺與眾不同,來,再讀題。
5、師:讀了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剛才所提的問題都具有很強的探討性,看來同學們不僅讀書能力強,思考能力更是不一般。那就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吧。
二、初讀感知,字詞理解
1、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碰到生字詞聯系上下文理解。
2、課文中有許多生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跨越、白血病、骨髓、移植、輾轉、余震、襲擊、期待、空曠、暫停、血脈親情。
3、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誰能概括地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完整是概括主要內容的一個重要標準,但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是簡潔,剛才他的概括簡潔嗎?怎樣說才能做到既完整又簡潔呢?”
三、再讀理解,交流感受
1、體會第二段:
⑴咱們先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綻放)讀到這里你了解到什么?
板書:
骨髓
⑵骨髓對小錢來說意味著什么?是生命延續的希望。
⑶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嗎?看來這希望也很渺茫,從哪些句子你體會到了?
⑷ “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概率小。
⑸還從哪些詞體會到。“輾轉”。
⑹同學們,一起來讀這個詞“輾轉”。讀這個詞時,你想到了什么?大家想想看,要找到適合的骨髓,首先會找誰?
(親人)沒有,又會去找誰?(朋友)還是沒有,怎么辦?整個杭州都找不到,怎么辦?為了挽救這個年輕的生命,他們絕不放棄一絲希望。
⑺試想,18歲,該是一個怎樣的生命?而他卻因身患嚴重的白血病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此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請你用朗讀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再讀第二段。
2、過渡:小錢是幸運的,有適合骨髓的人終于找到了,是誰捐獻了這骨髓,又是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移植了骨髓,這里又有許多感人的情景,請同學們自由讀3~5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動了,找一找,劃一劃。
體會: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⑴此時此刻,是怎樣的情況?是他們的什么令你感動?
⑵讓我們想一想:手術室里有什么陳設?余震來了,你聽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說說你此時的心情。
⑶把你心中的那份感動用朗讀表達出來:
以生命挽救生命。
體會: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周圍隨時發生余震,李博士為什么還能沉著地工作,臺灣青年為什么還能靜靜地躺著?他們在想些什么?
體會李博士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在災難面前,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精神。體會青年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一心想著他人。
師:正是這位一心想著他人的青年,正是這位在災難面前盡心盡責的醫生,他們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
體會: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⑴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
⑵在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的情況下,青年首先想到的是誰?此刻,病床上的他仿佛看見了什么?
⑶你們有沒有同樣的感動,能幫他把那份感動讀出來嗎?
3、因為骨髓的保質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
讀奔波這個詞你看到了什么?
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以時間換取生命。
四、拓展資料
骨髓移植手術成功了,臺灣花蓮慈濟醫院及時提供的骨髓使小錢重新獲得生命。其實,到目前為止,慈濟醫院已向大陸提供骨髓約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專家,他在美國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時,發現大量患白血病的華人由于沒有合適的骨髓配型,無法得到醫治而死亡,于是回到臺灣,開始致力于建立華人骨髓資料庫。現登記在冊的志愿供髓人數已達20余萬,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捐贈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華人骨髓資料庫。
架起這座生命橋梁的僅僅是骨髓嗎?你認為還是什么?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1、讀了這段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嗎?
2、“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小結: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這是這種親情使臺灣青年在生命攸關的時刻首先想到了大陸青年,盡管小錢不是他的家人,但勝似家人。我相信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
五、拓展交流
小錢得救了,也許他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都不會見面,可是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激,他有千言萬語想對那些幫助他、關心他的人說,現在請你幫小錢寫一封感謝信,把他內心的感激用文字表達出來。
【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骨髓
18歲青年愛心臺灣同胞
白血病血脈親情以生命挽救生命
以時間換取生命
【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是圍繞“讀”而展開的。先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確,把課文讀正確;接著指導、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連貫,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品讀,讀出不同的語氣,讀出自己的感受。
這種以讀為本的設計,首先要注意讀的層次性:從讀正確,到讀流利,再到讀出不同的語氣,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循序漸進,層層拔高。其次要注意讀的目的性:每一層次的讀都不是走過場,要進行扎扎實實的訓練,落實不同的目標。這種讀的訓練還要注意它的指導性:一是指導學生讀準容易讀錯的字音。如,“間隔”的“間”讀jiàn,“骨髓”的“髓”讀suǐ等。二是指導學生讀好難讀的句子。如,“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指導學生讀時要注意句中的停頓和斷開。三是注意對讀得差的學生的指導。要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讀好的信心,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四是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達到入情入境地朗讀。比如,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當讀到“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時,要指導學生在讀中感受到,正值如花年華的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就將結束短暫的生命,這是多么痛心的事。并能通過朗讀的語氣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再比如,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這位臺灣青年和李教授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著他人的高尚品德,從而體會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真正含義。這樣,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中又有所表達。學生能不能入情入境地朗讀,答案是肯定的,就看教師放不放手。
在課堂教學中,我雖然抓住讀來感悟,但形式比較單一,讀的過程中悟得不夠,還需要在引導上多下功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獻精神。
3、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分為五個學習小組由新聞發言人代表發言。
一、背景資料導入
出示一組有關白血病的圖片,師話外解說,學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嚴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讀
在杭州,有一位18歲的青年小錢,他就得了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這個青年的。
1、點名讀句子,進行適當點評:
師激
朗讀:18歲啊,含苞的花還沒來得及綻放,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卻掙扎在死亡線上,你們就該怎樣來讀好這2段呢?
2、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點名個別讀。
3、重點語句朗讀:
“這個剛滿18歲的青年,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指導朗讀,分小組讀,指名讀。
三、過渡
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在十萬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與他匹配的骨髓!這十萬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讀課文,從3~6段找出體現了這個過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圍繞主線,探究理解
1、小組代表匯報,根據學生匯報適當點撥。
2、學生匯報,教師相機點撥:
(隨學生的'介紹可以打亂順序講。)
⑴出示地震的相關圖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練習:“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小組練筆,組內交流,代表匯報,全班跟讀。)
⑵從課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可以想象得到,當時的余震是非常強烈的,余震來了,會有哪些影響?
句型練習: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學生口頭練習,匯報。)
⑶相機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學生自己練讀,指名朗讀,進行評議后齊讀。
⑷從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這個過程的艱辛。
六、闡明結局,激發情感
一場歷經24小時的生命救助活動終于勝利結束了,你們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吧!
追問:現在你們知道這座生命之橋是如何搭建起來的嗎?
(愛心。)
在這座愛心之橋的搭建過程中你們還體會到了什么呢?
(兩岸同胞之間血濃于水的血脈親情。)
七、小結
也許人為的阻礙能阻隔兩岸人們之間的來往,但那亙古不變的親情是什么東西也隔不開的!
再讀第七段,升華感情,達到最高潮。
(音樂響起。)
八、課外拓展
現在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什么?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創意擴展,大膽想象。)
你們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話想說吧?你想和什么人說呢?請你們寫一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揭示課題。
1、在上節課中
2、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問題引導,啟發質疑。
出示句子:“小錢得救了。”
1、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讀了這句話,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質疑)
3、教師梳理并歸納出以下問題:
((2)小錢是怎樣得救的?
三、細讀文本,研讀品味。
◆解決第一個問題。
1、從課文哪句話可以看出小錢得救前的情況?
2、出示重點句,引生品讀。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1)抓住比喻句和“凋零——綻放”這組反義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
①想一想,這個句子是個什么句?(比喻句)
②好了,各自讀一讀,比較一下,哪個句子好,為什么?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結束,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請一個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想一想:你還發現了什么?(凋零和綻放是反義詞。)
④這對反義詞更加突出了什么?(更加突出了小錢的不幸,是呀,生命如花,不曾綻放就將凋零。)
(2)指導感情朗讀。(教師配樂引讀)
3、引生理解“談何容易”和“幾經輾轉”的意思。
小錢這朵生命之花要想開放必須要經過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容易嗎?(不容易)從哪里可以看出來?(生讀句子,教師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理解“談何容易”和“幾經輾轉”。
◆解決第二個問題。
1、默讀課文第3~6自然段,了解小錢是怎樣得救的。并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詞句,想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么,在旁邊作簡要批注。
2、匯報交流。
(1)指名朗讀句子。
(2)讀了句子,你有何感受?(或感動你的原因是什么?)
(3)帶著你的感受來讀。
其間相機引生品讀兩個重點句: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①播放“地震”視頻,想象人們的所作所為。
②抓住“沉著”、“靜靜”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③指導感情朗讀。(教師引讀)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①讀了這句以后,你有何體會?
②引生理解“奔波”,進一步體會李博士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③從“奔波”這個詞更能說明李博士是一個怎樣的人?
◆理解“生命橋”的含義。
1、齊讀最后一段。
2、讀了本段,再結合全文,想想“生命橋”指的是什么?(板書:血脈親情)
3、師生配樂朗讀由最后一段改寫成的詩。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
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并不重要
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那血脈親情
如同生命的火種
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過關達標,拓展延伸。
1、把自己對臺灣青年、李博士、臺灣同胞或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最想說的話寫下來。(提示:可以用上本文的好詞佳句。)
2、指名交流,激勵評價。
五、教師小結,總結拓展。
(完)
板書設計: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
親情
小錢李博士:沉著
得救臺灣青年:靜靜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2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后有什么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么,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著眼于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后來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生讀時不理想,鼓勵后再讀有進步,表揚。)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生3: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課文,結合“談何容易”。
課后感想: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得還可以,教師自身的素質比較好,富有激情,而這樣的課,情的渲染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在設計中,教師重視了文本中詞語、句子的朗讀、感悟,符合中年級的教學要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比較關注學生的生成信息,引導得也不錯。但是,正如張祖慶老師所說的“在當下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忽視整體的現象,這種整體的缺失,大致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第一,很多老師往往在學生還沒有對文本獲得整體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于進入對課文局部的分析。這樣的分析,肢解了文本,使得學生的理解缺乏一種整體感。第二,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某一部分的時候,喜歡孤立地在屏幕上展示某個句子,而不是將之放在整個文本語境中去解讀。第三,忽略對最后一個整體的回歸。課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學的任務也完成了。”我想,這是一節第一課時的課,初讀部分時的整體感受文本是否有缺失現象?過早地切入文本的深讀研究,對于不少中下生來說,是否合適?
因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級的,對于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涉及不夠,對于四年級,我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3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
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
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
2、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略)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提: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
生2: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襲”等8個生字,會寫“峽”等12個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凋零、幾經輾轉、空曠、奔波、同胞、突如其來”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品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骨髓移植對于小錢的重要性,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響下堅持抽取骨髓這一行為的難能可貴。難點: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20xx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相信同學們對此也有所耳聞。今天呢,老師要帶領大家認識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峽的橋,我們稱之為“生命橋”。那么這座橋跨越了哪個海峽?又為什么稱它為“生命橋”呢?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詞語、句子。教師講解。
2、再讀課文,思考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杭州市的小錢身患白血病,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冒著余震的危險向小錢捐獻了骨髓。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點名朗讀課文1、2自然段,分析重點語句,體會小錢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陽光明媚,丹桂飄香,然而一個18歲的年輕人卻身患白血病,無暇顧及周遭的美景。明確:以樂景襯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麗,但是小錢卻在承受著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明確: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年輕的生命比作“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體現出小錢的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面臨著凋零的危機,令人嘆惋。
2、默讀課文3~6段,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地方體現出了骨髓捐獻過程的不易?從中感受李博士和臺灣同胞怎樣的品質?
明確:(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這兩句話交代了抽取骨髓時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
(2)“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臺灣青年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著。經歷過這場災難,此時的青年或許已經受傷,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讓我們不得不被這位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青年而感動。
(3)分析與李博士相關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②“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
③“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從“步履匆匆”“沉著”“十幾個小時的奔波”“連夜”等詞和短語我們不難看出李博士在這一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可以感受到他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高尚品質。
3、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課文標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明確:表層含義,也許,小錢是不幸的,因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無私奉獻的臺灣青年和醫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幫助下,小錢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綻放。
深層含義,結合句子“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可以看出,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也象征著海峽兩岸之間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四)拓展延伸
因為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聽一首歌《愛的奉獻》。
(五)小結作業小結:
學習完這篇課文我們一方面可以體會到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質,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要加強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交流,為祖國統一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業: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如果將來小錢和臺灣青年得以相見,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對話和故事呢?據此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臺灣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要指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導學生明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導入,感知給予的快樂
(吃蛋糕比賽。)
(出示大屏幕),有三塊蛋糕,第一塊5寸大,第二塊7寸大,第三塊10寸大。
1、現在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吃的蛋糕多,我們假設你們吃的速度一樣快,你先吃哪一塊?
2、下面進行第二輪測試,還是這樣三塊蛋糕,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塊?
3、總結:
你們讓我很感動,因為你們不僅聰明,還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于付出,樂于給予的心。為此,我要送你們一句名言,是我從書中讀到的──“給于是快樂的!”(學生齊讀)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那么,假如需要你給予別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我們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遠回避,我們要在學習中思考。
今天這節課,張老師想和大家共同學習一篇以“給于是快樂的”為主體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字要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2、導語過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或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讀音:
凋零 綻放 輾轉 步履匆匆 突如其來
空曠 暫停 身軀 白血病 同胞
3、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 小組交流:
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伙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三、深入閱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導語:
故事發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誰──小錢
什么事──患了白血病
2、重點句理解:
這個剛滿18周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齊讀;
⑵ 你讀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綻放(反義詞)。”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
⑶ 18歲,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如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因為患了白血病而掙扎在死亡線上,年輕的生命危在旦夕,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緩啊。但是,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我們祖國的'臺灣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
3、全班交流?預設重點句:
⑴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① 理解“同一時刻”“步履匆匆”;
② 為什么李博士會步履匆匆?
③ 有感情朗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① 齊讀,你讀懂了什么?
② 理解“沉著”。
③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為什么李博士仍沉著地站著,青年還靜靜地躺著?他們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④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⑤ 小結: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錢所急,想小錢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們的精神多么難能可貴啊!
4、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學習第七節:
⑴ 導語:
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于臺灣青年那血濃于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⑵ 齊讀最后一節。你又讀懂了什么?
⑶ 教師小結: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總結詩朗誦
寶島臺灣同大陸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將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師借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上課。鋼琴曲伴奏,朗誦《鄉愁》。
五、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小錢會對那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呢?
六、板書設計
杭州 臺灣
骨髓
小錢────年輕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03-0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03-0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設計02-0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02-1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1-1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1-06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1-1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02-1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設計02-02